第一篇:灵武市二OO六年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灵武市二OO六年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上半年工作总结
按照农业部《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行动方案》及自治区《2006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我市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经过积极运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科技入户各项计划全面落实 1.健全组织
按照《方案》要求,成立了由政府副市长陈军任组长的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和由6人组成的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首席专家由农业局副局长、研究员杨国龙担任。并且按照技术指导员条件和项目建设任务要求,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确定了25名技术指导员,通过农户自报、群众评议、进行公示后,确定了5个乡镇43个村500户科技示范户。
2.结合实际,确定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
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通过专家、技术指导员广泛调研,经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了灵武市2006年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主导产业是优质稻产业,主推技术主要围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优质稻生产上作文章,从而为农民节本增收奠定了基础。
3、科技培训工作扎扎实实
按照《方案》的要求,春节过后,对师资班和重点乡镇、村进行了重点培训。先后对25名技术指导员培训了3次,重点讲授了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明确了技术指导员的职责和具体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采取市乡分别集中培训、技术指导员下乡与农民面对面培训、利用媒体进行技术讲座等形式,开展了大面积的技术培训工作。先后对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农技站站长、技术指导员、村支书、村长及核心示范户共600余人进行了重点培训。由乡镇负责组织,把5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集中到乡镇进行培训。技术指导员深入农家、田间组织科技示范户及示范户进行培训,并在下乡与科技示范户对接时对周边农户2.8万人进行了技术指导。同时印发科技资料2.7万份,发放技术光盘200余张,使科技示范户及普通农民掌握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测土配方试点市建设的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的相关内容,统一了技术,统一了品种,为夺取今年水稻丰收奠定基础。
4.资金及物资到位及时
今年,我们积极协调资金,将本项目与水稻旱育稀植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百万农民培训工程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向示范户及辐射户发放配方肥50吨,种子及育秧物资补贴总资金达100万元。由技术指导员亲自到村到户,逐家逐户进行走访,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帮助农户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规划,把新技术推广应用落到实处,帮助协调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抓好优质稻生产工作。
5.技术指导工作卓有成效
按照《方案》的具体步骤,我们把落实优质稻标准化生产作为主攻点,从育秧开始所有农业技术人员和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全部深入到农村,人均入户65次,深入到示范户和辐射农户家中,每天起早贪晚,关键季节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优质稻生产的每一技术环节进行了精心指导。从科技培训时开始,做到了边培训、边推广、边落实面积,边指导、边实施。在指导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高度负责,达到了统一品种、统一管理,实现了标准化生产。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使科技入户实现了一次性成功。
二、科技入户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抓落实,强管理,我市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已取得良好成效,主要表现为:
1、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实施,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宣讲惠农政策,传播种粮技术,使广大农民深受鼓舞,农民种粮决心更大、信心更足、热情更高了。
2、良种良法得到推广,农业增产增效有望。通过科技入户项目实施,我市一批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其中优质高产品种宁粳27、28、35号等良种,全市覆盖率达95%以上,科技示范户良种率达到100%;同时旱育稀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机械化栽培技术等一批节本增效技术也得到全面推广,良种配套良法,农业增收有望。
3、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氛围增浓,农民素质提高。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我市涌现了一批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典型,如梧桐树村示范户李清江,近几年采用旱育稀植技术后,不仅节省工时,降低了成本,而且实现了高产,增加了收入。附近农民看在眼里,今年全村3000多亩水稻全部普及旱育稀植技术。其它地方的普通农民看到示范户依靠科技致富,也纷纷跟着学科学、用科学,现在参加科技培训、邀请科技人员入户指导已成为灵武市农民追求的新时尚。
4、农技人员工作责任心增强,基层农技部门形象有好转。通过农业科技入户项目实施,强化技术人员管理,有效增强了农技人员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工作作风较以前大有改观。农技人员由过去坐等服务改为主动上门服务,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加深了农民兄弟与农技人员的感情,提高了基层农技部门在农民中的威信。
5、农业产业化得到发展,农民收入有增加。通过科技入户项目实施,一批名特优新农作物良种得到大面积推广,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我市龙头企业“兴唐米业有限公司”与农户合作,实行“公司+农户”,订单预约生产,农民产粮无后顾之忧,且收购价比普通稻谷单价高出15%,既满足了企业原料供应,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主要工作推进措施有力
1.加强管理。为明确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的任务和职责,提高各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技术指导员考核考查规范化,市科技入户专家组制定了《农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管理办法》、《农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管理实施细则》、《农业技术指导员考核管理办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日志》、《科技示范户卡》,并与技术指导员签订了聘任合同,以技术指导员下乡指导天数、完成各项技术指标与奖励、补贴紧密结合起来,该考核结果与职称及工资调整挂钩,使过去的定性考核转向为定量考核。专家组制定了“技术指导员工作日志”,要求每个技术指导员下乡指导天数不少于100天,且必须将每次下乡的工作情况记录下来,到哪里指导都要以科技示范户签字为准,以利专家组考核。
2.多层面、多角度开展宣传工作。为了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更加深入人心,我们在市电视台的大力协助下,对科技入户工程的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进行了大力宣传,报道科技入户工程的典型事例以及进展情况,针对不同时期的技术要求和存在的苗头性问题进行农业科技讲座,二月中旬以来,已播出相关节目10期,发放简报12期。
四、下步工作计划及安排
1、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技术指导员下乡情况的督导检查。
2、做好每月水稻农时、农情和水稻生育时期长势联合调查工作。
3、搞好核心示范田和高产竞赛田的配套技术落实工作。
4、利用农闲时间,搞好阶段性技术培训。
5、按照农时季节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及时进行技术指导。
6、整理和完善科技入户工作档案。
7、继续做好科技入户工程进展和信息的宣传报道工作。
8、做好各种自然灾害的应急技术预案。
9、组建科技协会,将一定区域的示范户集中起来,形成农业科技协会,相互交流各种信息和农业致富经验,创新农业科技入户新机制。
灵武市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办公室
二00六年七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生猪技术工作简报(2007年第13期,总第50期)
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 2007年7月15日
【本期导读】 2007四川仪陇县生猪科技入户半年工作总结 肥城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作 科技示范生态养猪、循环种养出效益
——生猪科技示范户彭云的几点体会
2007生猪科技入户半年工作总结
仪陇县畜牧局专家组
2007年我县继续被农业部列为了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生猪养殖项目县。半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项目要求,结合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实际,在农业部和省级专家组的关心支持下,借鉴其他兄弟县的发展经验,通过县级专家组和全县40名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项目实施,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于后:
一、2007年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确定主推品种,扩大科技入户良种覆盖面:
选用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作为主推品种,为示范户提供长×本,或大×长,或大(长×本)=元杂交母猪,推广杜×长大或杜×大长或大(长)×本三元杂交组合肉猪。
2、确定主推技术,深化技术应用面: ①推广无公害日粮配制及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②推广猪群保健与兽药规范使用技术;
③推广母猪规范化繁殖配种饲养技术及仔猪早期科学补饲; ④推广生猪圈舍规范设计及改造技术; ⑤推广粪污无公害环保和综合利用技术;
3、落实示范乡镇筛选项目示范户
按照“党政重视,群众支持,相对集中,带动辐射”的原则,为扩大示范面,在2006年10个项目乡镇基础上,增加5个乡镇,示范区域扩大到20个乡镇。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2 遴选落实肉猪养殖科技示范户800户。
4、组建专家组,落实技术指导员:按照科技入户工程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和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的要求,省上确定了以省养猪研究所所长吕学斌为首席专家的5人省级专家组,县上确定了以县畜牧站副站长王新志为首席专家的4人县级专家组。严格按照20户示范户配备1名村级技术指导员的要求,通过层层推荐、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选择聘用了40名村级技术指导员(其中保留2006年优秀技术指导员30名,新选聘10名)。
5、制定管理办法完善相关制度:制定了“2007年仪陇县科技入户(生猪)项目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县级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工作制度。根据我县实际,细化了绩效考评内容。印制了《科技入户工作日志手册》分发到技术指导员,建立了技术指导员工作及示范户生产效益月报制度,以提高示范信息收集的时效性。今年已印发生猪简报6期,其中上报农业部3期。
6、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县级专家组采取县上集中培训,及分片、分乡镇或村培训技术指导员4次,培训养殖农户6次。三是编印和发放养猪技术资料10000册(份),印制2007年养猪技术挂历1000套分发到示范户,利用县电视台《农业天地》栏目录制播放养猪技术讲座2期次;四是技术指导员分户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指导,1—6月直接到户指导10481人(次),户平达到10次以上,使技术指导员和养殖户能较好地掌握和应用科学养猪技术。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1、管理科学,操作更规范。今年的科技入户工作,我们在认真总结去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了操作程序,完善了管理和考核制度,形成了从宣传到技术培训,入户指导到技术应用程度更科 3 学,管理更规范。
2、培养了养猪技术人才,建立了覆盖全县的技术服务网络:由省、县级专家组和驻村技术指导人员,组建起省、县、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从而培植了一大批养猪技术骨干,形成了我县养猪技术的中坚力量,为养猪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我县除科技入户40名技术指导员外,全县还培养了一大批养猪骨干,达到了在示范乡,乡乡有服务队伍、村村有养猪技术员。同时我们还利用“科技入户”项目作支撑,积极组建村级养猪协会,目前全县项目村组建养猪协会12个,且运作良好,有效地发挥了农民专合组织的引领作用。
3、养猪科技含量提高,养猪效益增加。通过“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示范户更加全面掌握和应用了科学养猪技术,较大幅度提高了养殖效益。据5月底的调查统计,800户示范户,存栏DLY肉猪11820头,存栏LY母猪1865头,1—6月已出栏DLY肉猪4896头,产值达450万,户均获纯收入1750元。
4、幅射带动面扩大,示范效果明显。通过采取户帮户、场带场、协会+农户的示范带动措施,今年全县共新发展肉猪养殖户365户,增养DLY肉猪6580头。
三、典型分析
1、省专家组是我县猪业发展的技术依托。科技入户(生猪)项目,省级专家组十分关心支持仪陇的生猪发展,除无偿赠送技术资料外,每月还定期来我县开展技术指导和调研活动,并将专家组成员的联系电话印发到示范户中,随时耐心解答农户提出的技术问题。今年已三次来我县调研指导,共培训农户600人(次),入户指导760人(次),印发资料3000册(份),首席专家吕学斌心系仪陇猪业发展,经常亲临现场培训和指导,今年已亲临仪陇培训技术员和示范户1 4 次,培训人员105人,指导农户达300人次,众多农户都学到了新的养猪技术知识。
2、村级协会已成为我县生猪生产发展的重要组织。在项目村组建的12个村级养猪协会,有效地发挥了农户参与协会的组织作用,他们不仅是生猪发展的组织管理者,而且也成为了猪业技术、信息的传递者。新政环山何家沟村养猪协会去年成立以来活动开展卓有成效,协会管理人员每人联系10户养猪户,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印发一期《猪业快递》,在村上建立了饲料、药械供应技术服务部,商品猪实行统收统销。柴井乡狮子头村养猪协会,已发展会员115名,他们不仅帮助农户做好产销技术服务工作,还帮助缺资金户组织小额信贷,及时解了农户生产实际中的实际困难。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户专合经济组织。
3、技术指导员是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全县40名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手把手教技术,“零”距离传经验,形成了全县养猪生产技术推广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赢得了政府和养猪农户的高度评价。周河方坝村技术员许洪金,工作兢兢业业,坚持每周到户巡回检查指导一次,长期将饲料、药品送到户,所联系的20户示范户养殖效果好,今年前6个月,户平养猪收入达9100元,其中所联系的该村2社示范户许洪福,今年2月份生猪出现了疾病,许洪金同志连续三天亲自给示范户的猪打针喂药,不仅控制了疾病,还增强了他家养猪的信心,许洪福便逢人称赞技术员是他家的“财神”。先锋镇技术指导员康正权,一户一户搞规划,一户一户教技术,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被农户誉为养猪技术的“贴心人”。
4、示范农户是技术应用的引领者。加快技术应用,提高养猪效益是科技入户的最终目标,示范户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应用效果具 5 有较大的幅射带动作用。全县800户示范户今年共联系幅射带动农户785户,其中新发展养猪户365户。环山何家沟村何仁付,通过科技入户项目扶持,去年养猪产值达12.8万多元,纯收入2.8万元,良好的养猪效益,成为邻近农户学习的典型,参观的现场。柴井乡狮子头村示范户马天堂,将自己应用的技术和总结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农户,使该村115户养猪户养殖效益提高,被农户称为“养猪土专家”,被推选为村养猪协会会长。
四、主要工作经验
1、领导得视,上下联动抓产业。县委政府根据我县实际,将我县生猪生产发展作为全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来抓,制定了2007年全县出栏肉猪108万头的发展目标。成立了仪陇县猪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级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猪业发展相关日常工作。要求各乡镇发展1个以上的养猪专业示范村,任务分解落实,纳入各乡镇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县目标办定期督查,县委、政府分季度召开队伍工作总结评比会议,形成了全县抓猪业发展的热潮。
2、创新机制,多元合作抓发展。通过逐步探索建立了“金融机构(银行、保险)+龙头企业+种猪场+农户”的多元合作发展机制,一是龙头企业通过与养猪协会签订收购合同,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规避了养殖的风险。二是龙头企业提供猪源,又引导发展,健全了服务体系。三是村级养猪协会就地就近组织农户参加技术培训,监管指导和技术应用,提供养殖所需物资,组织统销商品猪,提高了分散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养殖农户严格按照签订的饲养协议,订单养殖、标准化生产。五是金融机构通过政府担保公司,按照猪业发展规划,6 龙头企业、养殖农户提供猪业发展流动资金贷款,并负责对贷款资金使用进行监管,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金融投资为支撑,企业、规模猪场、养殖户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
3、加大投入,多方筹资抓基础。经济是基础,没有投入应不可能有产出,也没有效益。为切实抓好项目建设,我县在各方面资金都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整合资金来源,增加猪业发展资金投入。采取了对龙头企业、规模化猪场、养猪协会、农户养殖、技术培训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养殖农户及参与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预计今年全县投入猪业发展的资金将达到500万元。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仪陇属于丘陵山区,农户分散,交通不便,给技术人员入户指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指导上耗费的时间和资金相对较多。
2、由于我县是一个贫困县资金相对较缺乏,同时由于个别饲养户现代养猪理念还未牢固形成,存在饲养过程中投入不足(主要是精饲料),使之效益不够好。
3、疫病流行,猪源紧缺,能繁母猪饲养量少,给今年的生猪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六、下半年工作计划
实践证明,科技入户工程生猪养殖项目即是一项费省效宏的“富民工程”,又一项“政府搭台,专家唱戏,农户受益”的德政工程,不少示范户高兴的说:真是科技入户到农家,开出硕果累累的效益花。既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养猪能手,又提高了科技人员技术服务技能,深受广大农牧民的厚爱和欢迎。
1、我们将进一步按照农业部科技入户的要求,总结经验,增添 7 措施,完善管理,细化工作举措,努力加大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力度,创新项目建设机制。
2、进一步提高技术技术指导员的技术素质,继续加大对技术员和示范户的系统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技能。
3、强力推进五大主推技术在800户示范户和795户辐射户中有序实施速度,把无公害日粮配制及全面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猪舍规范设计和改造,粪污无公害处理,猪群的健康保健,仔猪科学早期断奶,早期补饲仍作首推技术普及到所有养殖户中实施。
促进生产发展 保障市场供应 肥城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作
5月下旬以来,针对生猪和猪肉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加大的实际,肥城市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作,促进生产发展,平抑生猪价格,保障市场供应。到6月底,全市生猪饲养量44.8万头,较去年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降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生产水平。进入6月份以来,肥城市把生猪科技入户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母猪繁育和饲养管理上,特别是加大了母猪夏季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治的指导力度。先后召开乡镇技术站站长会议两次,举办市专家组成员和乡镇技术指导员培训班一次,继续加大市专家组成员包乡镇、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的力度。6 月份,入户指导次数累计达到2700次,平均每名技术指导员深入所包示范户3次以上,宣传政策、推广科技、提供信息、坚定发展的信心。在市电台和电视台分别开办了“专家科技服务热线”和“实用技术电视讲座”栏目,市专家组成员分别于6月28日和7月3日,就母猪繁育及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技术在“两台”上进行讲解,接听群众热线、解答技术问题。市畜牧局组织专家组成员编印了《畜禽健康养殖技术知识》2000册,发放到乡镇技术指导员和广大示范户手中,为养殖户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加强政府引导,增强发展信心。5月下旬以来,在农业部孙政才部长,省政府贾万志副省长,省畜牧办慕永太主任、刘建林书记、泰安市耿文清书记、李洪峰市长先后来肥调研指导生猪生产的基础上,肥城市委书记张瑞东、市长单传海及分管负责人先后6次深入乡镇、村规模饲养场和重点示范户中,广泛开展调研,分析生猪生产形势,解除生产顾虑,增强发展信心。调研中,各级领导和专家针对今年生猪生产的新形势,希望广大示范户把握机遇、加快补栏、扩大规模、加强管理、强化防疫,获得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市畜牧局每月定期公布生猪、猪肉产品及畜禽市场价格信息,分析市场动态,激发了广大示范户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快速发展。近期,肥城市按照省畜牧办、省财政厅通知精神,研究制定了推进生猪生产快速发展的扶持政策,全市共拿出25万元资金,用于新购可繁二元母猪的扶持。规定:凡 9 从种猪场新购5头以上可繁二元母猪的农户,按每头5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同时规定:对补贴的可繁母猪统一佩戴具有补贴标志的耳标,建立健全防疫、配种、产仔等相关信息记录档案;享受补贴购买的可繁母猪一年内不得买卖和处理,以确保扶持政策的实效性。同时,各乡镇、村为示范户加大了在规模养殖方面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协调力度,充分调动了广大示范户加快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
科技示范生态养猪、循环种养出效益 ——生猪科技示范户彭云的几点体会
通江县毛浴镇浴江村二社科技示范户彭云,初中文化,38岁,异地搬迁户,于2000年承包了浴江村开发土地(有果园50亩),开始从事果树栽培,一直到2005年效益较差,果树产果少,质量差,效益不甚理想。2006年初在农业部科技入户生猪项目下达我县时,被毛浴镇指导员李明友确定为示范户,并进行了规划和指导,他开始兴办一个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饲养母猪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当年新修圈舍250m2,建6立方米沼气一口,出栏肥猪150头,纯收入达2.5万元,产果近1万斤,收入达2万元,2007年被确定为核心示范户,他的劲头更足了,到目前为止,他圈存肉猪151头,其中能繁母猪7头,发展果园面积近100亩,各类果树2000株;已出栏优质肉猪85头,出售鲜果3000斤,收入近6万元,纯收入近3万元。回顾走过的历程,他得到如下几点体会。
一、规范化圈舍是科学养猪的首要条件。过去猪圈阴暗、潮湿、狭小,垫粪积肥,猪疾病多,生长周期长,耗料多,经济效益不显著;而现在圈舍面积大,操作方便,自动饮水,圈舍干净,粪便全部进入沼气池,污染少,猪不易生病,生长周期缩短了,耗料减少了,经济效益很明显。
二、优良品种是养猪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他过去养的都是本地猪,生长周期长,耗料多,而且养出来出售时价格也大打折扣,自从2006年确定为示范户后就开始养三杂猪,增重效果明显,耗料减少了,一般在4~5个月就可以出栏,而且出售时各个屠宰场争相抢购,自然经济效益也就出来了。
三、合理配合饲料是养好猪的保障。过去养猪是有啥喂啥,也不讲什么技术,认为谁都会养,那还有什么技术诀窍吗,而现在他通过专家和技术指导员的指导,认为养猪的学问大着呢,便细下心来学习,并初步撑握了饲料配方技术和猪场管理技巧,什么猪配什么料,现在在他的脑海里一下就可拿出来,他认为好的饲料配方是养好猪的保障。
四、有效利用资源,养殖、种植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种养出效益。通过圈舍和沼气池的建设,他利用沼渣、沼液为果树提供有机肥,并在果树下种植青饲料,不但提高了水果的产量和质量,减少了果树的病虫害,增加了果品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而且为养猪提供了大量的青饲料,还利用沼气照明、煮饭,节约了电能和劳动力。他现在 11 的优良环境已吸引了不少休闲的人们来观赏、渡周末。他那里已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猪壮、果好、环境优美的休闲农庄。
五、科技入户的示范带动,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一是来请教学技术的农户越来越多;二是能帮助解决一些普通农户养猪的具体问题,如一些仔猪饲料、药物采购、简单疾病的治疗,育肥猪的统一销售等,他不但能够从中获得收益,而且还起着为示范户和养猪农户保驾护航的作用;三是果树有了充足的有机肥,挂果多,产量高,质量好,商品性强,商家上门采购,货源供不应求。他成为了浴江村的大能人了!总之,今年无论市场价格,还是生产形势,对他来说都是一个丰收年,可望实现收入10万元。
赵永禄 吴德一
报:部、省、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部专家组成员 送:省、县生猪首席专家,生猪试点县技术指导单位
主编:王立贤
联系电话:010-62818771(传真)
电子信箱:iaswlx@263.net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畜牧所
邮编:100094
第三篇: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解读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生猪技术工作简报(2008年第15期,总第74期)
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 2008年8月5日
【本期导读】 乐山市市中区纪委领导深入基层开展抗震救灾畜牧科技扶贫“四送”活动 迎奥运抓监管 确保以生猪为主肉食品安全 西部地区最大的园林式生态循环猪场落户市中区 海盐县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县畜牧兽医局关于做好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 上半年乐山市中区畜牧业发展实现“五个增加” 宜丰县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动态 丰都县召开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研讨会 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相结合,促进生猪产业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迎奥运抓监管 确保以生猪为主肉食品安全
根据省农业厅《湖南省迎奥运百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湘农业发[2008]93号)文件精神,确保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完成,保障全县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民吃上放心畜禽水产品,2008年7月9日—11日, 由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和县农办牵头,由畜牧、公安、工商、技监、卫生、商务、食品等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对我县乌石、梅林桥、石潭、云湖桥、杨家桥、易俗河等乡镇部分生猪养殖场(户),饲料兽药经销店贩运户和调运户,屠宰场、冻库、超市、学校、集贸市场的生猪投入品、肉制品运行安全监管。此次监管共对11个村15户养殖户存栏生猪2142头育肥猪采取尿样24份,查禁400公斤病死猪肉。此次整治行动是按照2008年县政府“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的有效部署而开展的。县人大韩主任指出,在奥运会举办前开展此次行动十分必要,要通过此次整治行动,在全县养殖业上形成重质量,保安全,抓监管的良好氛围,为构建畜产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打好基础。
湘潭县历来重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将此项工作列入各单位目标考核范围。湘潭县畜牧水产局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专门的执法大队,组织召开了全县饲料经营户、养猪大户、贩运大户、屠宰点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印发宣传资料和简报介绍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及重要性等,今年共印发宣传资料5万份、刷发宣传标语200多条,组织举办养猪和动物防疫知识培训班10期。并采取强化措施,强化免疫,强化投入品监管,强化检疫,开展专项打击行动,积极探索畜产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今年来抽取兽药样品136个,查处假冒伪劣饲料6起,捣毁贩卖病死猪1个地下窝点,查处违法销售病死猪及其产品案件3起,无害化处理病死猪肉及产品1300余公斤。湘潭县畜牧水产局为确保以生猪为主的肉食品安全,探索、健全从生产到餐桌的安全监管机制,确保畜禽水产业的健康稳步持续发展,稳定生猪肉食品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南省湘潭县畜牧水产局 生猪科技入户专家组办公室
2008年7月15日
西部地区最大的园林式生态循环猪场落户市中区
2005年以来的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猪建设项目实施,标准化猪舍
省市区领导参加启动仪式 的改扩建,以“八统一”、“八方互动”为主要内容的“受控”猪场建设,产业年和产业提升年工作的不断深化,党委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乐山市中区养猪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吸引了一批大老板投资养猪业。
6月30日上午,我区科技入户生猪技术项目建设带动乡镇-苏稽镇彩旗飘扬,鼓乐喧天,人潮涌动,鞭炮齐鸣。乐山市现代猪业经济发展启动仪式暨乐山恒利公司生态循环猪场建设奠基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省畜牧食品局局长杨昌明,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蒋辅义,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黄学文,市中区委副书记颜乐荣,区长贾志华,区政法委书记肖兴军,副区长毛剑等省市区领导参加启动仪式。
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蒋辅义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省畜牧局对乐山畜牧业的关心支持,感谢金融保险部门对现代猪业经济的扶持!同时,对项目奠基仪式表示热烈祝贺!蒋辅义要求,市区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以赴,支持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市中区委副书记、区长贾志华致辞,他代表市中区委、区政府对仪式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贾志华指出,乐山恒利生态养殖公司投资1.7亿元建设的生态循环猪场,项目建成后,将解决传统养殖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市中区的畜牧生产水平。市中区委、区政府将把此项目作为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项目,也作为市中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各级各部门要为项目服好务,为项目建设和推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后,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蒋辅义与各位嘉宾一起为项目剪彩并培土奠基。
乐山恒利公司生态循环猪场是乐山市2008年重点项目工程,占地面积700亩,主要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1.7亿元,其中一期投资6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出产生态猪10万头,年生产无公害优质有机肥3万吨,年发电200万度,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循环、环保综合治理体系,完全实现零排放,实现年产值15亿元,利润1.2亿元,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园林式生态循环猪场。
海盐县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县畜牧兽医局 关于做好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 目前,我县已进入夏季高温高湿季节,极易引发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为有效消除防疫隐患,确保奥运期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海盐县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县畜牧兽医局就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向广大畜禽养殖户和技术指导员提出以下意见:
1、加强动物卫生监督,保障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安全 县畜牧兽医局将组织力量加强监管,狠抓奥运期间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安全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加大监督执法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经营病死畜禽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做到病死畜禽不流通、不宰杀、不食用,保障上市动物及产品安全。二是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办公厅有关要求,强化部门联动,落实场所、环节监管责任,严格执行检疫、检测、签证等监管措施,切实保障动物及其产品安全。三是切实加强对活禽市场管理工作的部署,对家禽交易市场防疫监管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及时督促整改防疫隐患,坚决取缔非法交易市场,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完善饲养场生物安全体系,实施综合防治
完善生物安全体系是提升规模养殖场综合防控能力的基础,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各畜禽饲养场要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综合防控。一是开展消毒灭原工作,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动物产品加工或冷藏仓库、规模饲养场户全面落实消毒措施,有效杀灭各种病原。养殖场户做好进出人员、工具、场地的日常消毒和炎热季节畜禽的带体消毒工作。二是规模饲养场户、养殖小区改善防疫条件,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落实各项防疫制度。三是畜禽饲养场加强夏季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落实遮阳通风降温措施,适当增加维生素添加剂和蛋白质含量,多喂表绿饲料,通过饮水增加饲喂电解质次数,保证畜禽营养需要,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病情监测
继续加大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巡查力度,相关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对饲养密集区、规模养殖场、活畜禽交易市场等重点部位要加强疫情监测,确保每周巡查不少于一次。奥运期间每周二次,发生可疑情况及时报告。
海盐县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半年乐山市中区畜牧业发展实现“五个增加”
今年上半年,市中区畜牧工作坚持一手抓生产发展,一手抓抗灾救灾,克服冰雪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等不利因素,积极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提高畜牧经济效益,确保了全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主要体现“五个增加”上:一是畜禽养殖出栏数量增加。据统计,上半年出栏生猪275246头,同比增长2%;出栏家禽774.01万只,同比增长11%;出栏肉兔178.5万只,同比增长9%;出栏肉牛3600头,同比增长60%,完成任务69%;禽蛋产量达到1.595万吨,同比增长12%。发展外向型健康受控猪场445个,出栏健康受控优质肉猪19.5万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7%。二是推广科学示范养殖,养殖农户经济收入增加。我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猪技术项目建设实施顺利,健康受控养殖规模技术达到普及,目前生猪生产出现购销两旺,1-6月人均牧业纯收入达118元。三是财政投入增加。国家财政投资370万元,改造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猪场。四是规模化养殖场增加。年饲养蛋鸡万只以上的户达680户,年出栏500—3000头生猪养殖场(户)的达38户。乐山恒利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7亿元,建设年出栏优质肉猪10万头、年产有机肥3万吨的西部最大规模化园林式养猪场,已在我区苏稽镇开工。五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增加。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区动物防疫监督检验中心,装备了一批先进的防检疫设备。及时调拨、购买、免费发放了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疫苗680万毫升、消毒药6.6吨,保障了防疫工作需要。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禽流感、新城疫等防疫密度达100%,牲畜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率达100%。
乐山市市中区生猪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
宜丰县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动态
6月底和7月初,宜丰县畜牧水产局组织人员对该县科技入户工作进行了督查。通过采取电话问询、上户走访、开座谈会等形式重点对技术指导员上户指导、示范户生产情况、近期技术指导重点进行了深入调查。
经过督查,掌握了情况,了解了动态,为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促进我县科技入户工作顺利开展打好了扎实基础。
7月10日,宜丰县畜牧水产局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副局长、高级畜牧兽医师谌灵,首席专家邬佑林根据广大技术指导员、示范户需求,分别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技术、夏季母猪生产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浅出、详细生动地讲解。全体技术指导员、核心示范户等6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对最近督查中指导员上户指导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就下一步指导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丰都县召开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研讨会 为了进一步发展生猪生产,2008年7月3日在县畜牧兽医局会议室召开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研讨会,县畜牧兽医局、财政局、发改委相关领导及部分养殖业主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就生猪养殖的基础设施、防疫设施、粪污治理等展开讨论,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在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须把粪污治理作为首要任务,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会上财政局要求“项目资金设专户、专账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县发改委要求严格按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建设;县畜牧兽医局要求养殖业主要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并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严格按标准化要求建设,起好示范带动作用。
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相结合,促进生猪产业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针对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推广存在的三大困难(一是因疫病、市场、自然灾害三大风险的原因,生猪产业变成了高投入、低回报、高风险的产业;二是因湘潭县财政紧张,技术推广人员福利低、待遇薄,技术推广积极性受挫;三是当前我县生猪生产仍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经营分散、管理粗放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湘潭畜牧专家积极探索确保生猪产业健康、稳步、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针对养猪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湘潭畜牧专家积极探索畜粪治理的有效途径。7月20日湘潭畜牧专家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李家连和张金龙教授在岚园宾馆就“畜粪零排放”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对规模养猪户、畜牧系统专家作了专题培训。李教授就“畜粪零排放”向大家介绍从日本、韩国新引进的、在山东、河南、华南广泛传播的新技术----生物床生态健康养猪技术。此技术又叫“自然养猪法”、“懒汉养猪”、“生物环保养猪”等,此技术以发酵床技术为核心,对自然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尽量为猪只提供优良生活条件等福利措施,使猪只健康快速生长的养猪法。该技术具有三省(省料、省水、省劳力)、两提(提高猪肉质量、提高抵抗力)、一增(增加养殖效益)、零排放(无污染,粪污零排放)等优点。生物床生态健康养猪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猪舍建设、饲养管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日粮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李教授从生物床生态健康养猪技术的原理、本质、作用机理、发酵床的猪舍模式、发酵剂的要求、发酵床垫料的要求、垫料层制作、生猪的日常管理以及发酵床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张教授就“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主要症状、有效的预防措施、“蓝耳病”普发的原因、疫苗效价存在的争议、注射蓝耳苗的顾虑、为何猪病难治疗或感觉治疗无效、如何安全注射疫苗、自家苗如何制取和利用、外购仔猪的疫苗注射、正发病猪群如何处理、猪病治疗原则以及对猪群保健的目的给养猪户和畜牧技术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具有启发意义的疫病防控课。张教授从理论和实际上回答了当前大多数人(养猪户和技术人员)的困惑,并从防治提出先保健-后疫苗注射-再保健-然后强化免疫的新的观念,其目的是为了有效消除各种因素导致的生猪亚健康状态,激活机体免疫细胞,强化机体防御体系,提升和调理猪群健康水平,达到猪群减少发病的一种手段。
由于药物残留、疫病频繁、饲料短缺、环境污染等导致我县养猪业面临三大难题:一是质量安全;二是效益提高;三是环境治理。三大难题已成为限制我县养猪业发展的瓶颈。要有效解决我县养猪业的三大难题,必须确保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连续性。2008年是我县实施 “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第三年。3年来项目工程通过强化科技培训,提高了科技入户率,提高了养殖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科技入户推广力度,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健全技术网络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通过技术培训,强化技术知识更新,提高科技入户率,提高我县生猪养殖水平,提升我县生猪产业品质。
湖南省湘潭县畜牧水产局 生猪科技入户专家组办公室
报:部、省、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部专家组成员
送:省、县生猪首席专家,生猪试点县技术指导单位
主编:王立贤
联系电话:010-62818771(传真)
电子信箱:iaswlx@263.net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畜牧所
邮编:100193
第四篇: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渔业技术工作简报
第13期
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 2010年7月 20日
☆
☆
☆
☆
☆
☆
☆
☆
☆
☆
☆
☆
☆
☆
☆
★ 干群一条心、共战大洪魔
——江西省万安水产局24小时值班防洪
6月中下旬,江西省万安县连降暴雨,给渔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大面积池堤塌垮,设施毁坏,目前全县受灾水面1.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100多万元。为帮助养殖示范户尽可能减少洪灾损失,该县水产局强化值班制度,增加服务点,确保热线电话24小时提供服务,做到快速响应,并制定了应急措施,全面开展防洪自救工作:
一是积极主动开展防洪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要求技术指导员亲临一线为灾区养殖示范户想办法,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未受灾地区做好低坝网拦措施,防止水漫池埂鱼逃逸;增加特种鱼种繁育量,加强苗种供求信息发布,以备灾区苗种之需。
二是在确保渔业生产用水的同时,要尽快修复水毁池堤、进排水渠道和大水面网拦设施,并做好池塘渗漏检查修补工作,发现渗漏,及时维修,确保其保水性能。
三是要求洪水过后,生产单位科学探明鱼的存塘量,采取补放鱼种或并塘的办法,保持鱼池合理密度。原良种场、鱼种场采取并塘或转移的办法,把亲鱼和鱼种保存下来,以备来年使用。
四是加强水质调节,采用化学、物理方法调节和改善水质,可定期泼撒生石灰;采用过滤方法净化水质,在鱼池进水口设过滤池,过滤料用砂或木炭;生物方法是利用10%的池塘水面种植水葫芦、红菱等浮水植物净化水质;条件好的地方,可增施水体改良剂或光合细菌,同时强化水体增氧措施。
五是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洪灾过后将进入高温季节,要求各地切实搞好病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对暴发性鱼病和草鱼“老三病”等的防治。加强鱼池水体消毒、预测报,适时调入渔药、渔需物资,做到渔民需要时能及时买到。
六是调整投饲技术,减少饲料散失,以免败坏水质。建议调减日投喂量的15%,水质清新后,恢复正常用量;尽量不施肥;投喂时间改为早、晚投喂,时间适当延长。
七是搞好大水面养鱼管理。将网箱移至水质好和避风浪的地方,改善水体环境,提高产量。八是推广立体种养技术。对鱼种缺乏的地区,可在塘边补种秋季棚架作物,提高综合效益。
洪水超出1米的万安县水产养殖基地 汪洋一片的万安县百加水产养殖基地
万安县水产局领导、技术指导员与养殖 人在堤在,誓守大堤 示范户一起抗洪自救
(江西省万安县水产局)
★ 山东省乳山市指导养殖户进行光合细菌的培养
随着刺参养殖规模的迅速膨胀和养殖时间的延长,刺参养殖病害问题日趋严重。目前,主要使用化学药物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一些严重威胁刺参养殖的病害,由于化学药物的使用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但是也应该看到药物防治存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比如过度使用抗生素药物不仅使细菌耐药性增加,破坏和干扰养殖环境的正常微生物区系,导致微生物的生态失调,产生二重感染,还使抗生素在生物体内残留、富集,最终将会对人体构成危害。为此,山东省乳山市积极鼓励并传授相应的技术给养殖户进行光合细菌的培养。
光合细菌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特殊生理类群原核生物的总称。把光合细菌投放到水体中后,能迅速分解水体中过量的有机污染物,转化并消除水中有害氨基氮、亚硝基氮等物质。对水产动物无任何毒副作用,是净化水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养殖、生产绿色水产品的必备用品。
目前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也使用生物制剂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改良,但是,市场上各种生物制剂质量良莠不齐,有益菌的含量无法保证,且价格较高。为了节省养殖成本,保证使用的效果,技术指导员在自己学会培养光合细菌后,及时下乡指导养殖户利用简易装置培养光合细菌。这样培养出的光合细菌不仅活菌总数能得到保证,而且大大减少了养殖成本,最重要的是能随时保证池塘调节水质的需要。采用简易装置培养光合细菌的做法受到了养殖户的热烈欢迎,目前,这种做法正在逐渐普及。
(山东省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 江西省万安科技开发促进特种水产
近日,江西省万安县武术乡网箱养殖基地的50箱4万尾斑鳜鱼苗已全部入水,预计8个月后上市,产值可达100多万元。
近年来,该县依托赣江生态水系,大力发展高标准、无公害特色水产养殖,运用“浅水库汊筑坝养鱼、深水大库汊网拦养鱼、适宜水域网箱养鱼、中心水面增殖放流”的技术开发模式,并延伸产业链,今年的养殖水面已突破10万亩。
该县在特种水产养殖上主要发展鱼回鱼、鳜鱼、玻璃红鲤鱼、黄颡鱼、大口鲶等。借助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该县10个乡镇81个村遴选420户水产养殖户为“科技示范户”,确定鱼回鱼为主导品种,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网箱、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
(江西省万安县水产局)
★ 江西省万安县水产局奋力抗击渔业病害
6月份以来,江西省万安县由于受连续强暴雨侵袭,使大部分养殖水体发生暴发性出血病、草鱼“老三病”和鮰鱼爱德华氏病等疾病,给渔业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为此县水产局立即组织抗洪、防病救灾领导小组,对全县渔业抗洪防病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县水生动物防疫站成立 3 防病、治病医疗小分队下到基层,同时积极调剂药品,对全县养殖水面进行灭菌消毒防治病害。目前全县渔业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江西省万安县水产局)
★ 山东省乳山市在浒苔到来前为养殖户监测水质
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监测显示,目前,位于黄海中部、南部海域的大面积浒苔距离南黄岛约16公里,预测大面积浒苔可能于16日前后靠近乳山海岸。为防止浒苔对海参养殖造成影响,山东省乳山市渔业技术指导员携带水质分析仪,为海参养殖户进行水质的监测,指导生产管理工作。
技术指导员首先利用HQ30d(美国哈希)水质分析仪为养殖户进行了常规水质指标的测定,通过所测指标与正常指标的对比,指导养殖户在浒苔到来前使用底质改良剂改良池底,延长浒苔爆发时由于不能换水所引起的底质变化给海参造成的影响。同时技术指导员指出,浒苔爆发期间要加强海参池的管理,尤其是保证池底有足够的溶解氧,有条件的参池要
购买增氧设备或在池底铺设暴气装置,以增加池内的溶解氧;无条件的参池应投放增氧剂或采取机械充氧的办法,来解决池底溶氧含量不足的的问题。而浒苔一旦进入池内,应及时组织人员打捞,同时,向养殖池内投放生石灰,进行消毒和底质改良,并定期向养殖池投放微生物制剂,改善养殖池内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争取将浒苔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技术人员的服务受到了养殖户的热烈欢迎,他们希望在浒苔爆发前、爆发期间及浒苔消失初期技术指导员都能来为养殖户做技术上的指导,以此增加他们抵抗浒苔的信心,并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山东省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报:部、省、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部专家组成员 送:省、县渔业首席专家,渔业试点县技术指导单位
联系电话:021-61900064;021-61900063(传真)
电子信箱:wwang@shfu.edu.cn 通讯地址:上海市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处
邮政编码:201306
第五篇:澄城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
澄城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
澄 城 县 农 技 中 心
澄城地处陕西渭北,是一个典型雨养农业县。年平均降水548mm,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春、夏常常连续干旱。全县14个乡镇266个村,有耕地90万亩,总人口38.5万,其中农村人口30万。农业以粮食种植、苹果生产和畜牧养殖为主,是我省粮食和苹果的主产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及豆类、薯类等。04年全年粮食总产2.57亿斤。常年玉米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平均单产水平为250一300kg。
2005年,我县承担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玉米试点县项目。一年来,在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省、市农业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们按照部、省《意见》和《行动方案》的精神,结合县情实际,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新机制为突破口,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健全体系,落实责任,深入田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和服务,克服了多年少有的春夏连旱,通过玉米科技入户工程的成功实施,取得了包括玉米在内的整个粮食作物的丰产丰收。玉米科技入户工程的主要成效是:
(一)干旱之年示范田增产效果明显。全县项目实施区1000名科技示范户9876.8亩玉米,平均产量达575.8 kg。其中春播地膜玉米5051亩,平均产量692.9 kg,露地玉米3350.8亩,平均产量462.9 kg;夏播玉米1475亩,平均产量431kg,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种植玉米6.1万亩。在春夏干旱、4—5月份降雨(40mm)比历年同期减少6—7成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然取得了较好收成,示范户平均产量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50kg~200kg,亩增加收入200元左右,扣除地膜、肥料及人力投资等,亩增加收入约100元。示范户亩产最高达1090kg,为我县玉米单产之前所未有。仅地膜玉米一项全县即可增收近百万元,科技入户的成效初步显现。
(二)科技示范户的“三个”能力得到提高。广大包村科技指导员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广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比较到位的指导和服务,使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涌现出了一批乐于接受农业科技并勇于探索的科技示范户。赵庄镇新卓村过去没有种植地膜玉米,在科技指导员的宣传动员和精心指导下,该村今年种植地膜玉米146亩,示范户李安民种植地膜玉米5亩,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管理,取得了平均亩产1090kg的好收成,总产5450kg,仅玉米一项,五口之家人均收入达1264元。刘家洼乡富塬村示范户刘振海,种植地膜玉米6.5亩,在无灌溉条件的情况下,平均产量达到966kg。这两 户示范田的高产在周围村组引起了轰动,纷纷表示明年要种植地膜玉米。预计新卓村明年地膜玉米的播种面积可达500亩,约占全村玉米播种面积的80%。在抗旱保苗的关键时节,出现了赵庄镇樊家洼科技示范户“带水点播”和刘家洼柳泉村“豁干种湿”两个技术典型,对他们的村及周围村组的抗旱保苗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带动作用。
(三)技术推广的领域有所拓展。在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中,我们结合实际,既完善并保证工作方案的有效实施,又注意在实施中有所创新,使玉米入户工程的内容得到拓宽和延伸:一是在县属农场建立了百亩玉米新品种展示田,涉及品种16个,除已经推广的三个春播品种外,又筛选了蠡玉
16、豫玉22两个新品种;二是在赵庄镇武安村开展膜侧播种试验,既节省人力又防止烧苗、板结等现象发生;三是在寺前镇韩家洼村和刘家洼乡富塬村推广粮瓜套种、一膜两用技术,增加了农户收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四)科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一是科技指导员的业务技能在项目实施中既得到展示,更得到提高。善化乡团结村的一些示范户由于在毁园(先前的苹果园)地里种植玉米,土壤处理不到位,导致玉米“紫苗病”发生,科技指导员任某通过研究分析,及时采取苗期喷施黄腐酸叶肥+磷酸二氢钾等办法有效防治,很快制止病情,防治面积达700亩,该村曹某4亩发病田秋后取得了亩产605kg的好收成。指导员杨某,原系果树专业毕业,承担项目后认真学习和充实栽培方面的知识,白天下田指导,晚上抓紧“充电”,知识面得到拓展,技术指导的效果也相当不错,其事迹被《农民日报》、《陕西日报》宣传报道,并代表全县科技指导员两次在省厅专业会议上作表态发言或经验介绍;二是送去了农业技术,密切了群众感情。通过项目这条“纽带”,不仅改变了农技服务的方式,也改进了科技人员的作风。过去是“时常派下去”,而今是“安心驻下来”,是真正的同吃、同住、同劳动。三是吸引并带出了一批“土专家”。这些科技“热心人”和“明白人”,在玉米生产方面得到了相对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与此同时,科技入户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集中表现为:农户欢迎,多方关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刘家洼乡富塬村受益农户党某以“顺口溜”的形式赞颂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科技大发展,农技中心把力添。物资良种进农户,技术送到地里边。„„梁厅长,来包扶,亲自下到我们村。和农民群众来谈心,共同建设新农村。”在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的同时,县人大、县政协在调研和视察农村工作时,对科技入户和玉米项目热切关注,积极评价。《陕西日报》、《渭南日报》、《各界导报》(省政协机关报)和省、市、县电视台多次为玉米科技入户工程舆论造势,搞了不少鲜活的宣传报道。一个时期,在我县农村,玉米科技入户成为干部群众的“热门”话题。
回顾今年实施的玉米科技入户项目,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县上高度重视,上级热情指导。承担该项目之后,在我们县上,从县委到政府,从主要领导到主管领导,对玉米科技入户这一新的为农服务项目高度重视,政府将该项目作为全县05年为民所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要求我局及农技中心认真组织实施。按照《意见》要求,在政府主管领导的具体负责下,成立了入户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及时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在项目资金尚未下拨到位的情况下,县财政先拨付15万元保证项目尽快启动。良种未调回,而宣传动员、选村定户等基础工作已经先行,可谓行政强力推动,上下紧锣密鼓。覆膜 种植之后,部里首席专家李少昆博士,省厅梁凤民厅长和省厅科技处喻建波处长、首席专家薛吉全教授亲临示范村,走访种植户,现场调研、指导。厅长事先不打招呼直接下到包扶村的举动尤其令县、乡各个方面感动和激励。在此务实精神的感召下,我局上下特别是科技人员热情倍增,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努力做到求严、求实、求规范,突出落实“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二、整合农业科技力量,构建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农业 科技战线的精兵强将对推动玉米入户项目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在全面安排部署、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同时,按照《意见》和《方案》要求,首先经农牧部门提名、推荐,领导小组研究审定,聘任了作栽、植保、土肥等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8名高、中级技术人员组成入户工程专家组,并议定了组长和首席专家。然后在局里的直接组织和专家组的指导下,由县农技中心按有关条件要求,通过招聘方式,面向农事业单位、涉农服务组织和社会其它方面,公开选聘了50名优秀农技人才作为入户工程科技指导员,使项目实施有了一支综合素质较高、业务技能较强的技术力量。项目开展后,专家组以民主讨论的方式,研究确定关键技术的实施意见,或解决技术难点问题,同时坚持经常性地深入村、户,作技术方面的检查、指导。专家组长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协调、组织工作,首席专家对项目的各项技术及各个技术环节的落实负总责,并拿出权威性意见。
三、从当地实际出发,落实主推技术。在实施玉米科技入户项目之初,按照项目要求,我们首先在全县筛选了多年来农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基础较实、群众接受能力较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92个村,并确定了1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来承担试点工作。为了工作上的联系与协调,我们建立了协理员制度,即在每个示范村的项目户中推选一位个人素质较高、群众基础较好且热心农技工作的青壮年农民作科技协理员,以配合技术指导员的工作。主要推广平衡施肥、地膜栽培、种子包衣、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及硬茬早播等六项技术。围绕着这六项主推技术的实施,我们采取了编发技术资料、开展授课辅导与田间地头面对面教、手把手传相结合的办法,同步推进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先后以“明白纸”的方式发放技术资料7000份;对示范户以集中授课或单独讲解的形式进行了7次培训;科技指导员对示范户现场指导的时间平均达到80天以上,在玉米生产的关键时节,有5名技术员驻点时间连续19天以上。在落实六项技术的过程中,我们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技术措施来认真对待。累计化验土样420多个,根据化验结果,提出了不同产量要求的配肥标准和施肥方案,强调落实氮肥分次追施、锌肥拌种等技术。春播时,天气干旱、难以下种,专家组适时提出了泡地造墒、带水点播、豁干种湿、干埋寄籽、查苗补苗等抗旱措施,确保了春播面积的顺利完成。
四、做好“自选动作,挖掘科技潜力。在扎实落实项目内容的同时,为了显示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将优良品种的展示、栽培方式的改进和综合生产技术的应用作为“自选动作”,集中一定的技术力量来探索和实施。为此,一是设立新品种(16个新品种)展示田;二是在县北7乡镇各建立50亩示范田,重点实施膜上点播、膜侧播种、瓜粮套种技术。通过对照,让群众明明白白地看到不同栽培方式所取得的增产效果。三是在每个乡镇选择并重点抓好两户播种面积在2亩以上的超高产户,指导其落实更为严格的技术措施,以挖掘技术增产的潜力。在这三个方面,均收到了实效。寺前镇韩家洼村实施瓜粮套种技术,10户示范户西瓜亩均收入1750元,玉米亩均收入715元,除去投资450元外,户均亩纯收益2015元。
在实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主要是:首先,由于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出现中老年化趋势,我们所选的一些户,其户主在文化程度上虽也达到规定要求,但思想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接受新事物慢,示范带动能力也相对差,这就既增加了入户工作的难度,也影响此项工作的社会效果;二是乡、村两级对入户工作的参与程度较低,一些组织协调性工作尚需要技术人员去做,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们的工作精力;三是入户项目仅限玉米这一作物种类,如果在一个村连续搞下去,某些户轮作倒茬的矛盾就会凸现出来,给项目入户的继续开展造成被动,应当考虑实行两种作物并行搞或交替搞。
总结我们实施玉米科技入户工作,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科技入户是科技兴农的有效方式,而项目则是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近两年,我们通过实施“农业科技提升工程”、“农村帮扶增收工程”来为增收增效探索一条科技兴农的有效途径,虽然也都在逐步地向着理想的目标逼近,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是没有让技术真正地迈进农户的门坎。而今按照《意见》要求,用实施项目来实现科技入户,途径便捷,“成本”降低,农户不仅直接受益,而且受益程度增大。作为农业科技人员,也不单是降低了工作“成本”,工作起来也容易找到一个方便的“抓手”,并且能够直接看到“终端”效果。农民群众和科技人员都由衷地说:“还是科技入户好!”。
二是,好方式更需硬作风。项目入户这一方式(或模式)很好,如果作风不过硬、工作不实在,难有好的效果。客观地说,入户中所传授、推广的技术都是一般的实用性技术和常规性措施。几十年前都曾推广应用过,但在过去的工作中,由于机制也由于作风上的问题,效果不佳。如今人到户、手把手,就大有收效。因而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作风务必过硬,落实必须到位。
三是,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一年来的工作表明,按规定标准选聘的技术指导员,业务素质都比较好,能够胜任入户工作。而对一些年轻的科技人员来说,入户工程所要求的全程指导、跟近服务显然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客观上也补了他们的“课”。这对农事业单位锻炼、提高科技队伍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今后搞入户工程,我们认为,抓项目本身与抓人才培养应予并重。
二OO五年十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