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实施国度一致的职务与级别相分别的工资制度
公务员实施国度一致的职务与级别相分别的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准绳,表现任务职责、任务才干、任务实绩、资历等要素,坚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合理工资差异。
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开展相谐和、与社会提高相顺应。
国度实施工资调查制度,活期停止
(2)探亲制度。公务员任务满一年以上的,与配偶不住在一同,又不能在公休假日聚会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与父母都不住在一同的,又不能在公休假日聚会的,未婚者准绳上可每年给予假一次,假期为20天,已婚者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上述假期不包括路途时间。在规则的探亲假期和路途假期内,按自己规范工资发给工资。探望配偶和未婚者探望父母的,其往复路费,由所在单位担负;已婚者探望父母的往复路费,在自己规范工资30%以内的由自己处置,超出局部由所在单位担负。
(5)福利费、取暖补贴和交通补贴等制度。为处置公务员及其家庭生活困难,国度机关按工资总额的2.5%提取福利费,用于对困难者的补助或用于团体福利装备树立。关于淮河以北地域夏季取暖,国度给予肯定补贴。对乘坐公共交通车上下班的
公务员因公致残的,享用国度规则的伤残待遇。公务员因公舍身、因公死亡或许病故的,其亲属享用国度规则的抚恤和优待。
公务员在法定任务日之外加班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休。
国度树立公务员
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公务员依照国度规则享用地域附加津贴、艰辛遥远地域津贴、岗位津贴等津贴。
现行福利制度
公务员福利制度是指国度和公务员所在单位为满意公务员
(1)工时制度。公务员除法定节假日外,每天任务8小时,每周任务40小时。法定节假日10天,区分是:
休息节:放假三日 五月一日、二日、三日
国庆纪念日:放假三日 十月一日、二日、三日
平安制度,保证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状况下取得辅佐和补偿。
以上形式属法定形式,详细而言,各省的公务员待遇有很大差异,主要还是取决于各地的经济状况。
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公务员依照国度规则享用福利待遇。国度依据经济社会开展水平提高
(4)产假制度。女性公务员产假为90天,其中包括产前休假15天。难产者增加15天,多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15天。怀孕满意4个月流产,依据医生见地给假15~30天,怀孕超越4个月以下流产的,可给予42天产假。产假时期工资照发。怀孕和分娩时期在本单位医疗机构或单位指定的医疗机构所用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担负。产前检查时间算任务时间。
公务员的福利待遇。
公务员实施国度规则的工时制度,依照国度规则享用休假。
生活方面的独自需求和特地需求,在工资之外给予任务和生活上的照应制度。主要包括工时制度、探亲制度、年休假制度、产假制度、福利费制度、夏季宿舍取暖补贴和交通费补贴等制度。
新年:放假一日 一月一日
春节:放假三日 夏历正月初一日、初二日、初三日
公务员依照国度规则享用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
公务员在活期考核中被肯定为优秀、称职的,依照国度规则享用年终奖金。
(3)年休假制度。公务员依据任务义务、岗位、资历等不怜惜况,每年可布置不超越两周的休假。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职工休假的详细实施方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部门制定。目前,中央国度机关参照实施北京的相关规则,任务年限10年以下的,休假7天;任务年限满10年满意20年的,休假10天;任务年限满20年以上的休假14天。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拟,并将工资调查比拟结果作为调整
公务员,依据状况给予肯定的补贴。
存在主要问题是:
(1)没有建立基金积累制度,退休费用由国家统包,每年列入财政预算,实行现收现付,没有形成积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加,财政负担将越来越重。据预测,到2030年,全国退休人员将相当于在职的40%,若按过去现收现付的办法,养老费用相当于工资总额的50%。
(2)保险制度不健全,失业保险尚未建立起来。
(3)管理不科学,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医疗等经费增长过快,浪费现象严重。
(4)福利在职工全部劳动报酬中所占比重过大。相当一部分劳动报酬如住房、教育、文化设施等,是以非商品的形式无偿提供给职工,不进入工资,形成一种“低工资、多补贴、泛福利”的模式。
(5)社会化程度低,各单位自己负责工作人员生、老、病、伤、残以及福利等工作;“机关办社会”、“单位办社会”的问题相当严重。一些本来应该由社会承担的福利,如托儿所、幼儿园、理发室、浴室、车队等,都由国家机关承担,既增加了国家财政的负担,也不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精简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使得相当一部分福利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
改革公务员的保险与福利制度,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的方向是:
——改变离退休费由国家统包、现收现付的状况,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符合机关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运营机制。逐步实现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养老保险费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由国家和个人共同缴纳,记入个人账户。同时,要改变目前存在的退休金给付层次单一,计发办法不合理的状况,制定适合机关特点的养老保险金给付办法,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金给付制度。此外,要建立起科学的养老金调节机制,使公务员的养老保险金随着城镇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指数的增长和在职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而增加,以保障公务员退休后的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按照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建立失业保险基金,由单位按工作人员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合理确定失业保险待遇,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生产自救等活动,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完善工伤制度。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制定工伤认定和处理办法,科学合理地划分伤残等级与类别,确定伤残待遇,形成与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工伤保险制度。
——改变医疗费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实行国家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医疗保险费用开支一般以大病保险为主,这样有利于强化个人费用意识,保障危重病人的基本医疗。
——按照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分开的原则,进行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政府部门主要管政策、制度和标准。建立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基金的收支、运营和保险对象的管理工作,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程度。
——改革福利制度,将一部分福利性的补贴纳入工资,尽可能实现公务员收入的“工资化”、“货币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革机关办社会的现象,提高福利工作“社会化”、“商品化”程度。
目前,保险与福利制度改革正在全国展开。很多地方已将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改革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陆续出台改革方案和措施。目前,山东、河南、福建、江苏、上海、广东、海南等15个省、直辖市政府已经颁发了养老保险改革方案,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0个地市、1 200多个县开展了试点。国家正在总结各地经验,制定全国保险与福利改革方案。
陈淮在文章中称,一段时间来,一些部委和地方打着保障性住房的名义,以各种形式为公务员建实物型住房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或明或暗的“福利分房”正在卷土重来。
陈淮称,任何国家都没有公务员住房享受超国民待遇的“经验”,不论富国还是穷国,不论大城市还是小城镇,不论历史还是现实,除了前苏联,一个例证都找不到。
陈淮警告,公务员住房上的“超国民待遇”危害极大。他说,当前,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趋势是,不少地方正在采取“委托代建”、“定向开发”的方式,大兴土木地给公务员建实物型住房。加上各种明暗的税费优惠,一些部门的公务员往往可以用只有市场价若干分之一的“价格”买到产权房。还有一些单位,一边给公务员发着“住房补贴”,另一边又提供远低于市场价格的“集资房”,货币、实物保障两头享受。这些都是给公务员超国民待遇的腐败做法。
陈淮在文章中驳斥了公务员住房“超国民待遇”做法的几种冠冕堂皇的理由。
“公务员的工资买不起房,所以政府要给予特别保障”。确有很多公务员买不起房,这是事实。但公务员买不起房的比重是否高于社会中等收入者阶层?
“经济适用房政策、集资建房政策是国家允许的政策”。2007年国务院24号文件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
“政府之手对公务员住房问题进行干预,能够克服市场机制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笨拙的牵强附会。利用政府对公共资源的支配权,靠压低土地价格、实行财政明补或暗补来为公务员提供低价的产权房是一种公开侵吞公共资源的行为,是和政府的公共职能完全相悖的做法。
“为公务员建住房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这是近来的一个新说法。把中等收入者阶层中购房能力相对较强的人群从市场中分离出去,实行政策特殊补贴的“双轨制”,这尽管同样会产生投资需求、拉动GDP的增长速度,但是其结果是彻底破坏市场机制运行的规则,瓦解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初期钢材等价格的“双轨制”改革尝试曾导致“计划外”价格的暴涨和一轮恶性通胀,其教训应当牢牢汲取。陈淮说,公务员住房上的超国民待遇危害极大,不仅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导致尖锐的社会矛盾,妨害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价格的稳定性,而且会对形成健康文明的住房消费模式起到恶劣的负面示范作用。一些国家历史上在公务员住房问题上的不慎做法曾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甚至政治危机,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据《经济观察报》
第二篇:浅谈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
浅谈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
我国公务员法确立了以职位分类为导向、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分类管理制度,从实际管理需要实际出发,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改变了单一化的职务设置,重新定为了级别的功能,完善了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为公务员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发展空间。
我国的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制度主要由职位类别的划分、职务设置和级别设置三个部分。
(1)职位类别划分: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主要是依据公务员的性质和特点的不同和要求而进行分类的。
(2)职务的设置:职务的设置划分就很复杂,有许多阶层,可以分为“领导类的职务”和“非领导类的职务”。领导类的职务主要是管理公务员中所以的大事,把握单位的方向和指向,及时纠正单位和者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做的不足的,是承担的领导责任;非领导职务是日常工作中负责具体的事项或者具体步骤的施行者,在任务工作中起着身体力行的一些工作,比如后勤、法制、宣传、思想教育等工作,承担的是岗位职责。
领导得职位设置大约有十个层级,从高到底依次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对综合类分类依次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还有其他的类别
是由国家另行规定的。
(3)级别设置:公务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的级别应当根据其所任职、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等来确定。把级别和职务共同作为判断和评判公务员的优秀劣等的依据。公务员制度在以职位分类为基础之上又吸收了品位制度的一些特点和优点。公务员的职位和级别是有联系的,不能彼此取代,也不能让谁取代谁,一职数级,上下交叉。
职位类别的划分、职务序列、级别的分类构成了级别和职位的制度,让我们的公务员制度复杂化多样化,这是根据我国的实际具体的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套体系。
每个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国家公职人员都希望自己在官场上能官运亨通,但是国家的有一些规定在职位的晋升、奖励、嘉奖等方面的要求,在职能、机构、编制等方面,国家也出台了许多这方面的明文规定。
国家的公务员的级别可以分为15级。
(一)国务院总理:一级;
(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
(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
(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
(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
(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
(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
(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
(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
(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驻外外交机构衔:
大使衔、公使衔、参赞衔、一等秘书衔、二等秘书衔、三等秘书衔、随员衔
专业技术职务:
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
军衔:
将官、校官、尉官、文职干部、学员、兵、礼仪士兵
警衔:
总警监、副总警监、警监、警督、警司、警员
关衔:
海关总监、副总监、关务监督、关务督察、关务督办、关务员
国家级正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省部级副职: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注:我国现有31所副部级高校 分别是 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山东大学,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吉林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湖北: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中南大学,安徽:中国科技大学,福建:厦门大学,广东:中山大学,浙江:浙江大学,四川:四川大学,重庆:重庆大学,甘肃:兰州大学 以上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确定为副部级,特殊规定除外)
通过科学的划分职位类别,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办事效率,当年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就是所有的公务人员没有合理科学的划分级别,从而导致了许多问题,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级别,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不知道听谁的命令而行事。将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有利于办事的专业化。职务的划分序列和级别,有利于为更多的人提供跟多的职位,让更多的专才能发挥他们的优势。另外,确定了公务员级别制度有利于激励内部人员的积极性从而让机构活起来,人们会更加的努力工作,有了压力,人们才更有动力,有了榜样,他们才有了奋斗的目标。提高了级别,那么工资也就相应得提高了,激励就更加发挥出来了。
我国公务员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虽然规定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但主要是强调各机关要在确定职能、机构、编制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职位设置。并未从总体上对职位进行归类划分。这就使得职务与级别的设置,难以满足不同职位的性质和特点的需求。例如,机关中存在着一类专业技术职位,其特点是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与保障。这一类公务员只对专业技术业务本身负责,不直接参与公共管理,不具备行政决策权和行政执法权。由于这一类职务一般不负领导责任,因此这类人员的职务一般被确定为非领导职务。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各级非领导职务的设置,要依据领导职务的设置情况确定适当比例限额,相同规格的机构,领导职务职数是一定的。这一规定,使得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部门以用机构规格较低的基层部门,在职数上不能满足实际的管理需求,使得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和待遇难以得到提升,挫伤了一部
分人员的积极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公务员高十二个职务层次,分别对应十五个级别。实际中,公务员队伍存在着一类在一线从事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履行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行政执法部门的基层单位人员,由于其所处的机构规格低,人数较多,职数少、晋升台阶较少,其职业发展空间不大。多数人在30——40年的职业生涯中,只有办事员与科员两个晋升台阶,这种情况也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中的许多人到50-60岁的时候也只是办事员的职衔。同时国务院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并规定根据不同的职位类别设置其职务序列。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进行了重新设计。公务员法对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规定不够具体,对公务员的职位分类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合理。没有分类就不可能有规范管理,不可能有科学管理。针对以上公务员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是不可能立刻马上解决的,只能通过在社会中逐渐的去完善,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解决和创新。在公务员制度中“以事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相联系,经过多层次的考核和试用期的结合。保证公务员的能上能下,并且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公务员招聘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当然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第三篇:中国公务员职务层次与级别
中国公务员职务层次与级别
共27级 领导分10层
依据《公务员法》第十六条,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分为十层: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另据《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公务员职务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级别由低至高依次为27级至1级。
前副省级干部赵智勇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据有关规定,即使降级为科员,也可能是主任级科员,对应的最高级别为16级,最低为22级。而他原来的职务是副省级,并且2002年就已经达到这一职务。省部级副职对应的级别是6级至10级,12年来,赵智勇的原级别至少应该是8级公务员。
他的降级处理并未全面公开,也可能直接降到科员级别(18级到26级),如果这样的话,他的级别至少降了10级,最多可以连降18级。
而此前媒体解读的“连降七级”应该是从领导职务第四层次———省部级副职直接贬为“科员”,解除了领导职务,贬到领导最低第十层乡科级副职以外。
晋升时间
从科员到“正厅” 大约25年
据2008年施行的《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副乡科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科员级职务三年以上。而晋升科员职务,应当任办事员三年以上。
也就是说,从办事员到“正科”,正常需要8年时间。
北京市委党校2008年针对北京市优秀官员成长规律进行研究,调查了200名北京优秀局、处级官员样本。这些优秀官员,都是用了大约11年从普通科员升至副处级。
什么是“干部”?在县级干部序列中,提拔为副科级后,干部档案就会从人劳局移到组织部,成为组织部管理的正式领导干部。
县乡体系里的干部有四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这个四层金字塔的顶端只有四五个岗位。
据中国社科院博士冯军旗博士论文《中县干部》,如果到了45岁还没有被提拔为县处级领导,仕途基本要终止了。
这期间,从副处到正处是最关键的阶段,在正科级之后,要保证在4年左右升到副处,不然就会被落下。之后,如果能在三四年晋升为正处,那么再升为正副局的空间就较大。理想状态,可能会在35岁左右升至正处。
外交部部长王毅1982年大学毕业,到了1989年,7年实现科员到处长的跨越。
在全国60余万县处级公务员中,其中只有6000人可以成为厅局级后备干部,一般来说,至少需要11年才能升到正厅局级。如果成为公务员时22岁,官至厅级就已经47岁了。
之后的升迁需要借助于“交叉锻炼”。在全国4万个厅局级干部中选出1000人作为省部级后备干部。
跨入省部行列,需要更快更年轻。2009年一份对时任31个省份党委书记履历的分析表明,他们初任地级市市委书记(或相当职务)的平均年龄为41岁,这要求他们在每一个层级都领先于同僚5~10年,才能保证在大概53岁时升至正省部级。
总体来说,全国科级干部有90万人,想成为只有4万个的县处级干部后备人选,几率小于4.4%。而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大约需要25年。
据国家公务员局信息,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已达到708.9万人,超过90%属于科员及科员以下职务,有60%是在县级以下政府机关。
我国行政级别的历次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施行的是人事干部管理体系,直到1988年政府提出建立公务员制度,1993年8月国务院正式签发《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开启公务员制度;2006年年初,正式施行《公务员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5类
据《中国人事管理工作实用手册》记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人施行供给制。职务分为五类,一类职务包括国家正副主席,正副总理等,高的月收入折合人民币89.7元,低的55.31元;二类为正副司局长、正副处长,标准为32.2元;三类为正副科长,标准为24.68元;四类为科员和办事员,标准为16.99元,五类为工人和勤杂人员,标准为16.53元。
1950年25级
1950年,政务院试行从国家主席到勤杂工的25级工资制,以小米为计算基础。最高折合人民币358.70元,最低为12.66元,相差28.33倍。
1955年30级
1955年,全部人员统一实行工资制,改为30级,北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为20.88元,最高标准为649.06元,相差31.1倍。
1993年15级
这个30级的体系到了1993年秋施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后,公务员级别变成了15级。
2006年27级
施行《公务员法》,级别变为27级,干部职位变成了10个层次。
晋升年龄
科级一般45岁遇“天花板”
近年,官员升迁要划出年龄杠杠:副处一般35岁以下,副局一般45岁以下,副部一般55岁以下。
“文革”后,中国开始全力平反冤假错案。大批老干部重返领导职位,干部群体出现年龄结构老化现象。
“现在各级领导班子岁数太大,精力不够„„要选一些年轻的身体好的同志来接班。”邓小平在1979年7月指出。“年轻化”以及后来的“专业化”成为选任干部的主导方向。
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规定“担任中央、国家机关部长、副部长,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书记、省政府省长、副省长,以及省、市、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法院、检察院主要负责的干部,正职一般不超过65岁,副职一般不超过60岁。担任司局长一级的干部,一般不超过60岁。”
《1998~2003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强调干部年龄梯次配置。“中央、国家机关部委领导班子:由60岁左右、55岁左右、45岁左右的干部组成。领导班子中45岁左右的干部至少要有1名。部委正职中50岁左右的应该有一定数量。”
《2009~2013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乡镇党政班子以40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每个班子中至少有一名30岁以下干部,党政正职中30岁左右的有一定数量;县级部门领导班子以45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正职中35岁左右的有一定数量。”
1978年我国正省部级以上精英的平均年龄为63.81岁,到了2003年,正省部级以上领导精英的平均年龄降到59.40岁。
据山东省委党校党建部副教授张书林的研究,目前我国科级职务以下的公务员占92%,只有8%的公务员是副处级以上职务。“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需求的无限性与党政机关领导职务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阻碍了公务员个人的发展空间,导致‘天花板’现象不断出现。”
由于一些地方在执行干部队伍年轻化方针过程中,硬性规定干部超过40岁不能提拔为科级干部、50岁不能提拔为县处级干部、55岁不能提拔为厅局级干部、科级和处级干部50岁都要退居二线等,这就大大提前了干部遭遇“天花板”的年龄关。在当下,通常情况下乡科级干部遭遇“天花板”的年龄一般是45岁、县处级50岁、厅局级55岁。
第四篇:第三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复习试题(范文模版)
公务员制度期末复习试题
第三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课程代码:018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各国公务员级别的确立,既考虑职位的因素,又考虑()3-55 A.职级的因素 C.岗位的因素
2、公务员职位的主体是()3-47 A.综合管理类职位 C.行政执法类职位
3、品位分类侧重于()3-42 A.职位的职责和职权 C.人的资历条件
B.职位的工作性质与难易程度 D.以“事”为对象进行分类
B.专业技术类职位 D.法官、检察官类职位 B.职务的因素 D.品位的因素
4、下面对公务员职务和级别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3-53 A.职务和级别可以彼此取代 C.公务员可以只有职务、无级别
B.二者是“一职一级,一一对应”的关系 D.二者是“一职数级,上下交叉”的关系
5、以公务员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所需资格条件作为分类依据的是()3-43 A.职级分类 C.职位分类
B.级别分类 D.品位分类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公务员级别晋升的依据是()3-54 A.所任职务 C.德才表现
B.工资报酬 D.工作实绩
7、在特定的工作场景下,能够迅速辨识身份、理顺指挥关系的依据是()3-55 A.职务
B.级别 C.职位 D.衔级
8、我国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的层次有()3-50 A.6个 B.8个 C.10个
D.12个
9、成为平衡比较各类公务员职务序列统一标尺的是()3-52 A.级别 B.工资 C.权责
D.学历
10、政府部门中直接履行监管、处罚、强制、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属于(A.专业技术类职位 B.行政执法类职位 C.综合管理类职位
D.其他类别职位
11、成为公务员管理其他环节的前提和基础的是()3-40 A.级别设置 B.职务设置 C.公务员录用
D.公务员考核
12、我国现有的公务员级别是()3-54 A.15级 B.19级 C.23级
D.27级
13、调研员对应的领导职务层次是()3-50 A.厅局级正职 B.厅局级副职 C.县处级正职
D.县处级副职
14、品位分类的主要依据是()3-42 A.工作性质 B.人的资历和身份 C.工作责任大小
D.工作难度
15、在人事分类中,职位分类强调的是()3-42 A.以“人”为中心 B.以“学历”为中心 C.以“事”为中心 D.以“资历”为中心
16、在我国公务员体制中,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属于()3-46 A.专业技术类职位 B.行政执法类职位 C.法官、检察官类职位 D.以上均不是
17、按公务员是否承担领导职责,我国的公务员职务分为 两个序列(A.政务官和事务官 B.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3-46 3-49)C.常任职务和非常任职务 D.中央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
18、在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中,最低领导职务是()3-50 A.主任科员 B.副主任科员 C.科长 D.副科长
19、下列公务员属于领导职务序列的是()3-50 A.调研员 B.县处级副职 C.副巡视员 D.主任科员 20、世界各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3-42 A.职位分类制度 B.品味分类制度 C.职位分类与品味分类制度的融合 D.取消职位分类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职位设置是其他公务员管理环节的()3-40 A.基础 C.原则 E.方针
2、下列属于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的有()3-50 A.巡视员 C.主任科员 E.办事员
3、我国公务员职位类别可划分为()3-45 A.专业技术类职位 B.行政执法类职位 C.综合管理类职位 D.法官、检察官类职位 E.其他类别职位
4、下列属于非领导职务的是()3-50 A.国务委员 B.巡视员 C.科长 D.主任科员 E.办事员
B.副调研员 D.科长 B.前提 D.条件
5、关于职位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42 A.以“事”为中心 B.利于吸收教育程度较高的优秀人才 C.利于公务员的专业化发展 D.分类依据是资历、身份与学历 E.侧重职位的职务、职责与职权
6、公务员奖励的原则有()7-129 A.以精神奖励为主
C.定期奖励与及时奖励相结合 E.以物质奖励为主
7、能够授予奖章的奖励种类是()7-131、132 A.嘉奖 C.记二等功 E.记三等功
8、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务员工作纪律的是()7-137 A.不得玩忽职守 C.不得弄虚作假 E.不得参加罢工
9、下列属于违反廉政纪律的是()7-139 A.贪污、行贿 B.压制批评、打击报复 C.参加罢工 D.在企业兼职 E.滥用职权
10、公务员惩戒的基本要求是()7-142 A.事实清楚 B.证据确凿 C.定性准确 D.处理恰当 E.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试述公务员职位设置的含义、依据与最终要求。3-48
2、我国公务员职位类别有哪些?3-45、46、47
3、简述我国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含义及其关系。3-40
4、简述公务员奖励的基本原则。7-128
B.不得压制批评 D.不得参加非法组织 B.记一等功 D.授予荣誉称号 B.公平、公开、公正 D.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四、案例分析(本题10分)
杨某系某县政府卫生局的一名副科长。2007年8月,杨某因在街头与人争吵,失手将他人打伤,因而受到行政拘留处罚。县卫生局非常重视此事,鉴于其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除对杨某进行批评教育外,并依照法定程序给予杨某撤销副科长职务的处分,杨某对此没有异议。在2008年抗击“禽流感”期间,杨某坚守工作岗位,表现突出,并在工作之余到医院从事志愿活动,卫生局也收到医院对杨某的表扬信。为此,卫生局批准嘉奖包括杨某在内的12名卫生局公务员。在2008年12月进行年终考核时,卫生局考虑到杨某在抗击“禽流感”期间的优异工作表现,决定提前撤销其行政处分,并晋升一级工资档次,年终考核结果定为称职等次。
请回答:在本案例中有哪些情况不符合公务员制度的相关规定,为什么?7-132/134
第五篇:第3章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第3章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1公务员职务级别的含义与设置目的
1.(简答)简述我国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含义及其关系,职务是公务员所承担的应该完成的任务,是机关对公务员职权、职责的委托。职务把人和事连在一起,把职权和职责连在一起;
级别是反映公务员职务、能力、业绩、资历的综合标志。
公务员既有职务、又有级别,两者不是彼此取代的关系,而是“一职数级,上下交叉”的对应关系。
2.(论述)试述我国设置公务员职务级别的目的。(1)为公务员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基础;
(单选)职务是机关与公务员之间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主要根据。(多选)职务设置是其他公务员管理环节的前提与基础。(2)增强职务与级别的激励作用;
(3)便于借鉴国外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合理因素。公务员制度在国外属于分类制度的范畴。
3.职位分类: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侧重职位的职务、职责与职权;优点:按职位要求择人,利于公务员的专业发展;缺点:灵活性不足,不利人才流动;美国为代表。
4.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侧重人的资历条件;优点:简单;易于吸收优秀人才,便于公务员流动;缺点:不利于公务员的专业发展;英国为代表。
而我国以职位分类为导向,同时吸收品位分类的合理因属,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职务级别制度。
3.2公务员的职位分类
1.(论述)试述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特点。
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倒重人的资历条件。
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的分类,倒重职位的职务、职责与职权。品位分类相对简单,利于吸收教育程度较高的优秀人才,便于公务员流动;缺陷是不利于公务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位分类按职位的要求择人,利于公务员的专业化发展,缺陷是灵活性不足,不利于人才流动。两种分类方式近年来有相互兼容的发展趋势。2.(单选)职位分类的典型代表国家是美国。
3.(单选)构成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因素有: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所需资格条件。
4.(单选)我国公各员的分类是一种以职位分类为主,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相结合的分类制度。
5.(多选)职位分类制度的作用在于:(1)为职务设置提供基础;(2)为各项管理提供依据。
6.(单选)日本在1950年以《一般职员报酬法》替代了《国家公务员职阶法》,以工资分类表代替了职位类别的划分。
7.(多选)我国公务员取位类别的划分为:
(1)专业技术类职位:如:法医、翻译、教师等技术职位(2)行政执法类职位;(单选)政府部门中直接履行监管、处罚、强制、稽査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属于行政执法类职位。
(单选)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工商、质检、药监、环保等政府部门,且只存在于这些政府部门中的基层单位.(3)综合管理类职位;如:从事规划、咨询、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及机关内部管理工作;
(单选)综合管理类职位数量最大,是公务员职位的主体;(4)法官、检察官类职位,(5)其他类别职位。国务院规定可以增设新职位。
8.(论述)试述公务员职位设置的含义、依据与最终要求。
(1)含义: 职位设置是指在对机关职能进行逐层分解的基础上,根据编制限额等要素确定职位的工作。
(2)依据: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
(3)最终要求:明确各个具体职位的工作职责;确定任职资格条件。
3.3公务员的职务
1.(单选)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没有职系的划分,只有职位类别的划分,这是与西方分类制度的一个区别。
2.(单选)根据公务员是否承担领导职责,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两大类型。
3.(多选、简答)我国公务员的职务序列主要有:
(1)(单选)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它是各类公务员的共有职务序列;具体的是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10 级。(2)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序列;
(单选)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最低职位是办事员。如: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8个级职
(3)专业技术类职务序列。如:专家职务等
(4)行政执法类职务序列;如: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行政执法类职务职务
(5)法官、检察官职务序列。
3.4公务员的级别
1.(简答)简述公务员级别的功能。(1)确定工资及其他待遇的重要依据。(2)平衡比较各类职务序列的标尺。
2.(简答)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具体对应关系,在工资制度中主要体现在:(1)合理增加级别数量。
(2)“一职数级,上下交叉”。(3)向基层倾斜。
3.(单选)职务与级别关系对应表: 国家级正职 1 国家级副职 2 ― 4 省部级正职 4 ― 8 省部级副职 6 ― 1 0 厅局级正职(巡视员)8 ― 1 3 厅局级副职(副巡视员)1 0----1 5 县处级正职(调研员)1 2 ― 1 8 县处级副职(副调研员)1 4 ― 2 0 乡科级正职(主任科员)16--22 乡科级副职(副主任科员)1 7 ― 2 4 科员 1 8--2 6 办事员 1 9 ― 2 7 4.(单选)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均属于我国公务员级别晋升的依据。5.(单选)各国公务员级别的确定,既考虑职位的因素,又考虑品位的因素。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主要考虑职位因素,同时考虑学历等品位因素。实行品位分类的国家,主要考虑学历、资历因素,但也考虑工作实绩等因素。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兼具的国家(如法国),公务员职务晋升依靠能力,级别晋升依靠年资与考核结果, 考核合格每三年晋升个级别,6.(单选)在持定的工作场景下.能够迅速辨识身份,理顺指挥关系的依据是衔级;
7.(多选)国家根据人民警察以及海关、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的工作特点,设置与其职务相对应的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