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同签订前各阶段工作程序
合同签订前各阶段工作程序
1、目的
规范合同签订前各阶段工作流程,加强对各阶段工作的监控,有效实现对各阶段成果的控制,确保各部门协同分工有序。
2、适用范围
合同签订前各阶段,指从技术交流开始到合同签订结束,涉及部门有销售部、市场管理部、售前支持部、产品研发部、产品实施维护部、集成业务部。
3、工作程序
项目合同签订前,以合同大签作为结束标志,此阶段包括技术交流、招标、中标、合同签订等四个阶段。
A、技术交流阶段
1、销售在接到客户交流邀请后,B、招标阶段
招标项目
1、销售在接到客户招标邀请后,些重要的技术难点,或一些敏感问题以及配置中涉及现场环境确认(如机柜型号、交流/直流电源等),并由售前支持部门形成会议纪要,发给参会人员。
3、议标文件制作完成后,由销售人员将文件发送售前支持部、产品研发部、销售区域经理、市场管理部、周总、孙总进行议标前审核(包括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建议书、商务条款、以及项目成本及风险评估),并由市场管理部组织完成CRC初审,初审通过后销售方可将议标文件发送给客户,市场管理部投标专员将议标文件存档。
本阶段涉及的阶段成果型文档:“投标文件”、“议标文件”“澄清文件”。责任人:投标专员、销售
C、中标阶段
1、销售在接到客户中标通知后,发给参会人员。
4、项目协调会后销售区域经理将销售费用预算、驻点工程师费用、项目代理费报送市场管理部,项目经理将工程师费用预算报送市场管理部。由市场管理部完成项目整体核算,并完成CRC纸质文档的会签及存档。
5、合同签订时间要求:项目中标,以中标通知书上的时间为依据,两个月后合同必须签回;项目供货,以市场管理部的发货时间为依据,一个月后合同必须签回;两个条件以最先到期的时间为准。如到期合同未返回公司,公司将通知实施部门停工。
本阶段涉及的阶段成果型文档:“合同及附件”、“项目CRC评审表”、“项目协调会会议纪要”。
本阶段责任人:合同管理部
说明:以上流程可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实施。
第二篇:浅析合同签订前的注意事项
浅析合同签订前的注意事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法制建设在不断完善,而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对合同订立的严肃性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笔者拟想结合我公司的工作实际浅谈一下签订合同前应注意的事项。
在拟签订合同前有很多需要准备的资料,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内容,但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一)、签订合同前,首先应对对方的情况有所了解,在了解对方情况时主要搞清以下情况:
1、对方是否有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
合同主体资格是合同生效的首要条件。
我们说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协议,这就要合同双方必须有主体资格。主体资格就是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力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合同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种,界定了合同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三类。
自然人是指年满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且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法人,必须是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进行过法人登记的单位。其他组织是指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组织,这个组织是必须经工商行政机关审查登记且发有营业执照的组织。只有符合以上条件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才能有资格签订合同,否则,签订此合同可能因主体不合格而无效,故签订合同前应对相对人主体资格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
2、签订合同的代理人,必须要有代理权,有代理资格,且必须在其代理权限内。所以我们在签订合同前必须确定代理人的代理资格。
3、应对对方的履约能力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包括几年来的经营状况、生产规模、生产销售情况、产品前景、设备新旧程度、债权债务、历年来履约情况、资金周转、社会信誉程度以及签订合同的目的等进行周密而必要的了解。签订合同只是实现双方经济目的而进行的全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为确保经济利益的实现,减少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签约人必须慎重行事,认真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能力和资信状况
(二)、对我公司情况的了解和掌握:
1、要了解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种类、规格、技术标准,本企业的生产能力、日生产量等。
2、本企业的库存情况、数量多少、质量高低、规模大小等。
3、详尽了解本企业的对外签约情况包括已签约的产品外销量、原材购进情况及使用情况,资金周转情况等。
(三)、价格走势的分析及预测 :
签订合同特别是签订经济合同前对价格的走势情况应该有较祥尽的分析和预测,特别是合同期较长的,价格不太稳定的更应该作祥尽分析、预测。
(四)、认真作好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和可行性调查。现代社会经济中竞争激烈,市场风云变幻,当事人须整体考虑市场大趋势。在签订合同前要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及可行性研究,无论是作为债权人还是债务人,签约当事人都应当进行市场调查,分析相关有用的信息。了解自己提供的商品或者劳务,抑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或劳务是供过于求、或是供不应求、或是供求平衡。同样的商品或劳务还有谁经营,各经营者在品质、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各有什么特色。以及双方各自的实际履行能力等,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确定是否签订合同。
(五)、当事人应了解生产经营过程,熟悉企业内部履行合同的程序。正确的了解生产经营过程,会有利于增强签约人在谈判中的地位,而且也是签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合同的内容,尤其是作为债务人的签约人,为加工合同承揽方的签约人,更是有必要着力做好此项工作,尽快将合同规定的任务列入单位内部计划,协调理顺好多种内部关系,确保合同的履行落到实处。
笔者认为以上五个方面如果都做到了,情况自己分析清楚了,预测准确了,达到了知彼知已的程度,签约前的准备工作也就基本到位了。
第三篇: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制度
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制度
为规范合同管理,预防风险,在合同签订前实行评审制度。合同评审机构设在行政人事部,组成人员包括主管副总、总工、财务负责人、行政人事部负责人、合同造价部负责人、工程部负责人。
一、合同评审程序
1、合同承办人或合同造价部拟定合同草本及相关资料,交工程部初审,再按流程送审;
2、合同信用管理员填写合同评审表中初审记录交合同信用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批,签署审批意见。
3、特殊/重大合同,合同造价部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会审,并汇总相关部门会审意见,交法务部领导或合同谈判人员继续完善合同内容,修改后报总经理审批。
4、合同信用管理员将合同评审表归入该合同档案。
二、评审内容
1、签订合同前必须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对法人必须审查原件或者盖有工商行政管理局复印专用章的公司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的副本复印件。
◆对非法人经济组织,应当审查其是否按法律规定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对分支机构或是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设立的经营单位,除审查其经营范围外,还应同时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主体资格。
◆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审查,应调查清楚其地位和性质、公司或组织是否合法存在、法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国籍及公司或组织注册地。
2、签订合同前需要审查代理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资格。◆代理人职务资格证明及个人身份证; ◆被代理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
◆代理行为是否超越了代理权限或代理权是否超出了代理期限。
3、签订合同前,必须认真审查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对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负有提供专业性较强的劳务、工程项目或限制经营项目等义务时,应当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由政府法定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或资质等级证书等证明。
4、签订合同前,应当仔细审查对方当事人提供的有关证明资料,必要时应到签发部门进行验证或进行实地考察,以防对方当事人伪造或变造证明材料。对方当事人提供的各种证明资料中所使用的当事人名称、印章等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5、下列资料不能作为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的证明资料,但可归入合同档案保存,以备考查。名片; ◆名片
◆单位简介;
◆各类广告、宣传资料;
◆各类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号码;
◆对方当事人提供的未经我方合同承办人见证而复制的或未与原件核对无异的复印资料。
三、特殊/重大合同的适用范围
签订的下列合同,视为重大合同:
◆订立价款在一百万元以上(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价款在一千万元以上)的合同;
◆投资、联营的合同; ◆涉外合同;
◆合同承办人认为需可行性审查的其他合同。
四、特殊/重大合同评审的附加程序
1、签订特殊/重大合同,应当及时进行可行性审查。合同的可行性审查由合同造价部组织有关部门以会签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的形式进行。
2、签订特殊/重大合同,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
合同的合法性审查,由合同承办人按其隶属关系,送交分管领导和法律事务部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四篇: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制度
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制度
时间:2011-03-16 11:57 我要评论(0)大家都在问(24,082人参与)
【找法网 合同订立程序】合同签订前实行评审制度。合同评审机构设在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内部,组成人员包括主管副总、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信用(合同)管理员、合同承办人、供销、财务部门负责人等。
一、合同评审程序
1、合同承办人将合同草本及相关资料交信用(合同)管理员初审;
2、信用(合同)管理员填写合同评审表中初审记录交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批,签署审批意见。
3、特殊/重大合同,由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会审,信用(合同)管理员汇总各部门会审意见后交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签署意见,并报主管副总批准实施。
4、信用(合同)管理员将合同评审表归入该合同档案。
二、评审内容
1、签订合同前必须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 对法人必须审查原件或者盖有工商行政管理局复印专用章的公司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的副本复印件。
◆ 对非法人经济组织,应当审查其是否按法律规定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对分支机构或是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设立的经营单位,除审查其经营范围外,还应同时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主体资格。
◆ 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审查,应调查清楚其地位和性质、公司或组织是否合法存在、法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国籍及公司或组织注册地。
2、签订合同前需要审查代理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资格。
◆ 代理人职务资格证明及个人身份证;
◆ 被代理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
◆ 代理行为是否超越了代理权限或代理权是否超出了代理期限。
3、签订合同前,必须认真审查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对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负有提供专业性较强的劳务、工程项目或限制经营项目等义务时,应当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由政府法定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或资质等级证书等证明。
4、签订合同前,应当仔细审查对方当事人提供的有关证明资料,必要时应到签发部门进行验证或进行实地考察,以防对方当事人伪造或变造证明材料。对方当事人提供的各种证明资料中所使用的当事人名称、印章等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5、下列资料不能作为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的证明资料,但可归入合同档案保存,以备考查。
◆ 名片;
◆ 厂家介绍、产品介绍等资料;
◆ 各类广告、宣传资料;
◆ 各类电话、BP机等通讯工具号码;
◆ 对方当事人提供的未经我方合同承办人见证而复制的或未与原件核对无异的复印资料。
三、特殊/重大合同的适用范围
签订的下列合同,视为重大合同:
◆ 订立价款在一百万元以上(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价款在一千万元以上)的合同;
◆ 投资、联营的合同;
◆ 涉外合同;
◆ 合同承办人认为需可行性审查的其他合同。
四、特殊/重大合同评审的附加程序
1、签订特殊/重大合同,应当及时进行可行性审查。
合同的可行性审查由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以会签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的形式进行。
2、签订特殊/重大合同,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
合同的合法性审查,由合同承办人按其隶属关系,送交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五篇:采购合同管理:采购合同签订的程序
采购合同管理:采购合同签订的程序
2010-12-07
签订采购合同的程序根据不同的采购方式而有所不同,这里主要谈采购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普遍运用的采购合同的签订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1)要约阶段
这是指当事人一方向他方提出订立经济合同的建议。提出建议的一方叫要约人。要约是订立采购合同的第一步,要约应具有如下特征。
①要约是要约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它可向特定的对象发出,也可向非特定的对象发出。当向某一特定的对象发出要约,要约人在要约期限内不得再向第三人提出同样的要约,不得与第三人订立同样的采购合同。
②要约内容必须明确、真实、具体、肯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③要约是要约人向对方做出的允诺,因此要约人要对要约承担责任,并且要受要约的约束。如果对方在要约一方规定的期限内做出承诺,要约人就有接受承诺并与对方订立采购合同的义务。
④要约人可以在得到对方接受要约表示前撤回自己的要约,但撤回要约的通知必须不迟于要约到达。对已撤回的要约或超过承诺期限的要约,要约人不再承担法律责任。
2)承诺阶段
承诺表示当事人另一方完全接受要约人的订约建议,同意订立采购合同的意思表示。接受要约的一方叫承诺人,承诺是订立合同的第二步。它具有如下特征。
①承诺由接受要约的一方向要约人做出。
②承诺必须是完全接受要约人的要约条款,不能附带任何其他条件。即承诺内容与要约内容必须完全一致,这时协议即成立。如果对要约提出代表性意见或附加条款,则是拒绝原要约,提出新要约,这时要约人与承诺人之间的地位发生了交换。在实践中,很少有对要约人提出的条款一次性完全接受的,往往要经过反复的业务洽谈,经过协商,取得一致的意见后最后达成协议。
供需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经过要约与承诺的反复,形成具有文字的草拟合约,再经过签订合同和合同签证两个环节,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采购合同便正式形成了。签订合同是在草拟合约确认的基础上,由双方法定代表签署,确定合同的有效日期。合同签证是合同管理机关根据供需双方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一项制度。在订立采购合同时,特别是在签订金额数目较大及大宗商品的采购合同时,必须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立约双方的主管部门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