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行政审批管理制度
关于进一步规范业务办理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规划业务办理行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现结合我局实际,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服务意识,实行首理负责制
受理中心在受理业务时,主要审查如下内容:是否属于本局的许可范围;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申请材料是否符合法定的要求;并对材料真实性、有效性负责把关。受理中心对申请材料法定形式审查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申请事项,应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对依法不属于本局行政许可职权的申请事项,应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作好解释工作,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请;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不予受理;与总规用地性质明显不符合的,不予受理;无土地来源的,不予受理;土地证用地性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二)对依法属于本局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中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应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中心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修改;申请材料不齐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由受理人员即时或经向业务股室核实后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要求的,应当依法受理,即时登记转入内部运转程序,并向申请人出具受理单,受理单应包含受理事项名称、受理日期、内部运转机制、承诺办结时间、回复资料保存期、联系方式等。
(三)因申请建设环境复杂一时不能确定受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受理中心于二个工作日内,牵头组织相关业务股室副职以上人员到现场查看,必要时分管领导要现场办公,依法决定是否受理,并根据查看结果及时对申请人给予答复。现场查看原则上一个项目只许查看现场一次,若需要第二次查看的,可由受理中心自行组织,不准再通知申请人。
二、提升工作效能,规范内部运转机制
受理中心将符合要求的申报项目,按业务分工报分管领导签批,上级项目批件同时报主要领导签批后,再将申报材料分发到各业务股室,并登记详细的转办清单,转办清单应注明事项名称、转办时间,转接双方负责人要签字,上一环节签核,下一环节签收。
(一)受理中心将申报项目和转办清单送达相关业务股室后,业务股室应按规定时间完成业务事项,并及时转交给下一环节业务单位。各环节之间要办好转交手续。
(二)签收单位发现材料不齐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事项,应及时退回给转交单位,并将退还事由以文字形式送转交单位、受理中心和效能督查室。
(三)受理中心应做好环节跟踪,并将每月跟踪情况送交效能督查室,效能督查室应按规定及时对业务超时办理情况进行监督和处理,并将转办清单和相关文字说明作为效能督查的重要依据。
三、明确办结时间,简化审批环节
规划业务受理后,要严格按照《光山县城乡规划管理局“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的时间办结。如遇特殊情况超出承诺期限,应于承诺期截止2日前报局分管领导批准,可适时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出5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送交受理中心和效能督查室。因建设环境无法满足许可条件,须达成协议的,应由申请方出具文字说明,说清事由,凡在10个工作日内未能达成协议,应向申请方出具暂不予办理通知单,不得以信访或协商为理由擅自积压业务申请。
对建设环境特别复杂无法满足规范的规划许可条件,但在申请时达成有效协议的,应提交局业务联审工作会研究,通过后,方可继续办理相关业务。公示参与人员要对双方意愿的真实性负责。
对县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及其它上级临时安排的急件、要件,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由业务分管领导在授权内负责全程办理,简化审批环节,并对业务股室办理进行跟踪督促,确保高标准地完成相关任务。
四、严格收费罚款管理,实行过错追究
业务收费罚款管理要按照在行政审批大厅备案的收费罚款项目、收费罚款标准和收费罚款依据执行。原则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对违反规划进行罚款的金额均应按标准足额收取。
1、按标准足额缴纳基础设施配套费或违规处罚金的由收费处直接收取;
2、上级以文件、批示或会议纪要等形式,明确表示要求减免基础设施配套费或违规处罚金的,根据要求减免相应费用和罚金;
3、若有上级批示但不明确或单位有特殊情况要求减免基础设施配套费或违规处罚金的,由相关股室共同拟出初步意见,经集体研究后执行。
4、核算人员要对缴纳基础设施配套费或违规处罚金的核算方式和数额的准确性负责。
对不按程序、不按规范、不按政策、法律、法规或不按权限进行审批和处罚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失误或重大影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违规责任;对不按规定承诺时限办结或在规定时限内错办、误办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相应的责任。
本通知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执行。
光山县城乡规划管理局
二0一二年五月十六日
行政许可监督制度
第一条 为了规范规划,加强对规划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根据《城乡规划法》、《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局监察室负责我局行政许可的监督工作;同时接受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三条 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和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股室及其工作人员承担具体责任。
第四条 实施行政许可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按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遵循公开、公正、便民的原则,不得擅自增加环节和程序。
第六条 我局统一以淮安市规划局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行为,局属单位(处室)不得以自己或其他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第七条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已明令撤消的行政许可项目,不得以任何变通方式继续审批。
第八条 局属各有关单位(处室)应当根据行政许可事项制定明确、规范的规则和程序。
第九条 我局将依法对下列内容在市行政审批中心规划窗口予以公示,并通过政府公报、便民手册、电子触摸屏、网站等形式予以公布:
(一)行政许可项目名称及其法律依据;
(二)申请行政许可应当具备的条件;
(三)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和文件;
(四)申请书文本;
(五)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法定期限;
(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法定流程;
(七)收费依据、标准和收费许可证;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我局行政许可申请的受理和行政许可决定的送达,统一由设在市行政审批中心的规划窗口负责。
第十条 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认为申请事项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申请事项不属于我局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部门申请;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第十一条 申请人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
第十二条 收到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确属我局责权范围的申请事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我局的要求交齐全部补充申请材料的,应当予以受理,并出具行政许可受理书。
行政许可受理决定书应载明申请人、申请事项、受理机关、受理时间、承诺办结时限、经办人、投诉和监督电话,签章、受理人签字。
第十三条 在受理、审批、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应当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在法定期限内或者承诺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进行招标、拍卖,并根据招标、拍卖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十四条 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五条 行政许可结果应当通过公告栏、电子触摸屏、网站等形式公开,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阅和监督,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十六条 加强行政许可事项档案管理,在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相对人监督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材料应当全部存档。
第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我局有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有权向市政府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第十八条 我局将采取下列形式对局属有关单位(处室)实施行政许可行为进行监督:
(一)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开展行政许可监督巡察;
(二)对实施行政许可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质询;
(三)对行政许可实施情况进行社会调查;
(四)对受理的行政许可投诉、举报案件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九条 实施行政许可单位(处室)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的,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
(一)应当由市行政审批中心规划窗口受理的行政许可申请、送达行政许可决定而未按规定执行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三)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四)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五)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证的全部内容的;
(六)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的;
(七)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八)未履行本局社会服务承诺,经查证属实的。
第二十条 无正当理由,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 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 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而未经招标、拍卖,或未根据招标、拍卖结果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 行政许可工作人员在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责令改正,视情节给予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四条 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责令退还违法违纪收取的费用;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二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
行政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
为加强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逐步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归档范围
(一)国家、省、市下发的各类文件。
(二)中心领导参加各类会议带回的主要文件材料;中心文件、会议纪要、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等;照片、音像资料。
(三)中心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
(四)中心人员档案、名册、奖惩及调动等资料。
(五)中心的业务资料、统计报表。
(六)中心的考勤、考核记录。
(七)其它应归档的文件资料。
二、归档要求
(一)归档的文件材料应收集齐全、完整,卷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
(二)凡归档的文件资料一律采用碳素或蓝黑墨水书写,对已破损、字迹褪色及使用圆珠笔书写的重要文件,要及时修复或复制后归档。
(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要按照文件形成规律和保持文件之间历史联系分类、立卷,使案卷能正确反映本部门活动 的基本面貌,便于保管和利用。
(四)归档卷宗封面的各个项目均应填写清楚,卷宗要按一定的次序系统排列,并按有关规定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
三、档案的保管和使用
(一)中心档案库房和橱柜要有防盗、防火、防密、防潮等措施,确保档案资料安全。
(二)库房内的档案必须按档案门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类排列,并编制存放索引,便于查找。
(三)秘书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档案的保管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救,对破损或变更的档案及时修补、复制或作其他技术处理。
(四)为保护库房内整洁、美观,不准堆放与档案、资料无关的杂物,并定期对库房进行清理。
(五)中心人员借阅、复印中心档案室资料,须经秘书处批准;外单位人员查阅(不外借)、复印档案,须持单位介绍信,并经秘书处同意。
(六)使用者必须爱护档案资料,不得拆卷、撕页、污损或在文件上勾划、涂改;查阅时不许吸烟、喝水;借阅的档案应切实保管好,不许转借,不得遗失,违者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四、档案的移交
各处室收集、整理、制作的材料,凡应由中心统一保存的,根据需要每半年或一年向中心档案室移交,移交时必须履行交接手续。
五、档案的销毁
(一)根据国家有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准确判定档案的存毁。
(二)准备销毁的档案由秘书处编制销毁清册,经中心主任批准,报档案局备案后销毁,不得自行销毁。
(三)销毁档案须在监销人员监视下集中到指定地点监销,并由销毁人、监销人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六、档案管理体制
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对中心档案工作具体负责。
秘书处安排一名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具体承担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篇:行政审批
首批取消下放71项行政审批
据新华社电 为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第一批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重点是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
会议指出,这是深化改革、加快职能转变的重要一步,必须精心组织实施,做好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及时公布,接受各方监督。对取消审批的事项,要相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下一步,各部门要加大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工作力度,加快进度,科学评估,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各级政府要把该放的事坚决放开,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以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第四篇:平顺县教育局行政审批工作管理制度
平顺县教育局行政审批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平顺县行政审批的有关管理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行政审批管理制度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对保留项目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
(一)行政审批公示制度。具有行政审批项目实施权的股室,应将现存的行政审批事项在规定的办公场所逐项公示。公示的内容应当包括:行政审批项目及其依据,主管股室及其负责人,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工作人员、联系电话及其地址,行政审批申请人应具备的资格和应提供的材料,行政审批的条件,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程序、流程、审批时限及其审批申请书格式文本,收费依据及其标准,其他应让当事人明了的事项。
(二)行政审批操作规范制作制度。为了防止和避免行政审批工作的随意性,现存行政审批项目应逐项制作行政审批操作规范。主要内容包括行政审批申请人的资格和应提供的有关材料、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和审批时限、收费、监督
方式及其他。上述内容,凡是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规定不明确或者没有规定的,要按照合法、合理、便民、高效的原则作出具体统一的规定。
(三)行政审批程序流程制作制度。根据行政审批事项的性质、特点以及重要或复杂程度,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股室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必须把法定程序具体化,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流程。对由多个股室实施的审批事项,要确定一个股室对外及牵头,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减少审批环节。
二、行政审批服务承诺制度
实行行政审批核准事项“五公开”:即审批内容、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五公开。实行“五办制”:即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制,特殊事项承诺办理制,做到进一个门,找一个人,盖一个章,行一个文,方便基层,方便群众。服务人员必须做到“四个一”:即一副笑脸、一张凳子、一杯热茶、一腔热情。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办事效率。
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每位机关工作人员都是首问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在答复单位或个人来机关咨询时应文明礼貌、热情服务,做到应依法提交的材料“一口清”,在审查后退回的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时,做到提出的问题
“一次清”,不因工作疏忽让单位或个人不必要的往返。
实行限时办结制,局机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办理。
三、行政审批监督检查制度
(一)行政审批监督制约制度。
1、实行行政审批责任制。审批工作要确定主管领导和监督机构具体负责(一般由局监察室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和监督任务。
2、强化内部监督。加强审批过程中下一环节对上一环节的岗位监督,机关内部上一级领导对下一级领导的层级监督。建立重大审批事项集体决定和回避制度。把行政审批列入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内容。
3、充分发挥监察室专项监督作用。把监督检查审批行为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体制、机制、制度等源头上根除腐败的治本措施来抓,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负责检查实施行政审批的情况,受理对违法违纪审批行为的检举、投诉、控告,并依法作出处理。
(二)行政审批项目的跟踪监督制度。建立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和下放后的跟踪监督制度。行政审批股室履行行政审批设定和实施职能状况的跟踪监督制度和行政审批股室对被审批人执行行政审批事项活动情况的跟踪监督制度。明确
监督职责,及时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情况要作详细记录。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监督人正常的工作秩序,不得收取费用,不得接受被监督人的宴请或者获取其他利益。跟踪监督的结果要作为依法处置的依据,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四、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并实行行政审批责任制,明确审批权限,严肃审批纪律,严格责任追究,真正把违法违纪审批责任追究落到实处。
(一)明确规定需要责任追究的违法行为或违纪行为。行政审批股室或者审批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纪律、法律责任:
1、擅自设定行政审批事项或变相恢复中央和省、市、县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的。
2、对依法应当审批的不予审批,对不应当审批而给予审批的。
3、违法审批,滥用行政审批权、徇私舞弊、违法收费、为部门及个人谋取利益的。
4、违反审批程序,多头、重复审批,超越审批时限,而造成后果的。
5、对依法应当举行听证会或应考察无误后作出行政审批决定,而不这样做且造成严重失误的。
6、不履行监管职责、监管不力、对被审批人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7、违反行政审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二)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行政审批责任追究主要应当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国家公务员法》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追究党纪、政纪、法律责任。通过严肃有效的责任追究,建立权力与监督的制衡机制,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对负有审批责任、监督责任及审批后监督责任的各个方面的违法行为或违纪行为,县教育局纪检监察部门将根据审批责任人违纪违法行为的性质及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责任追究。
二○一○年六月十八日
第五篇:昆明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审批工作管理制度[范文模版]
昆明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审批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局行政审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方便申请人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市、区人民政府推行“阳光政务”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局行政审批的实施,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 本局设立统一受理行政审批申请、统一送达行政审批决定的昆明市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环保局窗口(以下简称“窗口”),窗口设在昆明市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第四条 本局确定法规处作为督办行政审批内部流转的行政审批工作联络员。
第五条 本局局长对行政审批工作负总责。
本局确定的分管局领导负责本局的行政审批工作,并领导窗口的工作。
本局其他科室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窗口做好行政审批工作。
第六条 窗口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纪律观念,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和正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服务中心的各项规定,搞好服务。
第二章 行政审批实施程序
第一节 受 理
第七条 本局采取设置电子触摸屏、公告栏等方式在办公
2人、一份交主办科室、一份由窗口存档。
第十一条
申请人提出的行政审批申请,除依法应当不予受理的外,窗口不得拒绝受理。
除法定的不予受理条件外,不得增设不予受理条件;不得将行政审批条件转作受理条件。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与其申请的行政审批事项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的行政审批申请,委托手续完备、其它条件符合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但依法应当由申请人本人到办公场所提出行政审批申请的除外。
第十三条 窗口应当向申请人提供申请书示范文本和一次性告知单。申请书示范文本和一次性告知单由主办部门制定,窗口配合。申请书示范文本以及一次性告知单内容发生变化的,由主办部门重新制作。
一次性告知单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政审批事项名称、业务解释和业务范围;
(二)行政审批程序;
(三)需提交的申请材料:即申请材料的种类、数量、形式等;
(四)办结期限;
(五)收费标准和依据;
(六)其它:如机关的名称、地址、业务电话、监督电话等。
第二节 内部流转
第十四条 本局职权范围内行政许可事项及主办部门如下: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审批及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审批,由本局监督管理处主办;
(二)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核发,由本局污染控制处主办;
(三)环保限期治理项目验收,由本局污染控制处主办;
(四)危险废物收集许可证核发、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核发及危险废物转移许可,由昆明市危险废物监督管理所主办;
(五)拆除、闲置防治污染设施审批,由本局污染控制处主办。
本局职权范围内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主办部门如下:
排污费征收核定及减免、缓缴审批,由昆明市环境监察支队主办;
第十五条 窗口受理的行政审批申请,窗口应在1个工作日内交办到主办部门。
第十六条 本局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办理时限分别为:
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审批及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审批办理时限分别为:报告书自受理之日起28个工作日内批复,报告表自受理之日起13个工作日内批复,登记表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批复,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自受理之日起13个工作日内办结;
(二)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核发自受理之日起8个工作日内批复;
(三)环保限期治理项目验收自受理之日起8个工作日内办结;
(四)危险废物收集许可证核发、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核发及危险废物转移许可办理办理时限为自受理之日起8个工作
6第十九条 自本局作出行政审批决定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由主办部门制作加盖本局印章的书面决定并送交窗口;排污费征收核定及减免、缓缴审批处理决定由昆明市环境监察支队制作加盖支队印章并于1个工作日内送达申请人。
依法作出不予行政审批决定及不予办理非行政审批事项的,应当在书面决定中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条
依法需要听证、勘验、检测、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由主办部门书面告知申请人,并即时将告知书复印件送交窗口存档。
第二十一条 因客观原因致使本局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审批决定的,经局长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主办部门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并即时将告知书复印件送交窗口存档。
第二十二条
窗口应当在办结期内了解并向联络员反馈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联络员应根据办理情况适时督办,确保按期办结。
第三节 送 达
第二十三条
按照“谁受理、谁送达”的原则,本局受理的所有行政许可申请,其行政许可决定由窗口统一送达。本局受理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申请,其审批决定由主办部门负责送达。
第二十四条 本局受理的所有行政审批申请,窗口应自本局作出行政审批决定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行政审批决定。本局受理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申请,需要送达的由主办部门自本局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1个工作日向申请人送达处理决定。
第二十五条 行政审批决定应采用以下方式送达:
(一)直接向申请人送达;
(二)向申请人委托的代理人送达;
(三)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
(四)上述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
第三章 行政审批窗口工作人员
第二十六条 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受理、分办、送达等工作,协助做好内部督办和抄告工作。
第二十七条 工作人员不得迟到、早退、擅自离岗,保证在法定工作时间内,窗口有工作人员在岗。
确因集中学习、职工大会等原因不能在岗的,需在窗口办公场所醒目位置明示人员去向、不在岗时间及联系电话。
第二十八条 工作人员确需请假的按请假制度执行。
工作人员请假、休假或因公出差的,由窗口负责人安排好临时补岗人员后,方可准假或公出。临时补岗人员应熟悉相关业务工作和服务规范。
第二十九条 严格交接班工作并作好值班记录,值班记录应包括日期、申请人姓名、申请事项、办理情况等。
第四章 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
10告知申请人或者未即时将告知书复印件送交服务中心(窗口)的;
(七)主办部门违反本制度第二十一条,未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或者未即时将告知书复印件送交窗口的;
(八)自作出行政审批决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主办部门未制作书面决定的,或者未将书面决定送交窗口的,或者未在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中说明理由和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的。
第三十五条 主办部门、局分管领导违反本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经承办人提请,主办部门领导未及时召开初审会议,致使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初审意见的;
(二)经主办主办部门提请,局分管领导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出行政审批决定的。
第三十六条 因服务态度恶劣,导致申请人投诉的,查实后在局分管领导的监督下向申请人道歉。
第三十七条 行政审批事项审核、审批的具体行政行为错误的,对不同责任人按下列规定追究责任:
(一)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审核、批准而擅自做出的,追究承办人的行政执法责任;
(二)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审核人、批准人未能正确履行审核、批准职责,追究承办人的行政执法责任;
(三)虽经审核人审核、批准人批准,但承办人不依照审核、批准内容实施的,追究承办人的行政执法责任;
(四)承办人提出错误意见,审核人、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纠正,按所起作用大小追究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的行政执法责任;
(五)审核人不采纳或者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按照审核人意见批准的,按所起作用大小追究审核人、批准人的行政执法责任;
(六)审核人未报请批准而直接做出错误决定的,追究审核人的行政执法责任;
(七)批准人改变承办人、审核人正确意见,或者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做出错误决定的,追究批准人的行政执法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制度由本局法规处负责解释并负责监督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