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工作报告(文秘人员修改意见稿1)12.14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4日
在资阳市雁江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姜鸿飞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省“两个加快”和全市“两个着力”大局,坚持突出“两条主线、三大战略、四大支撑”发展路径,奋力推进西部县域经济强区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雁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6%,高于“十五”时期4.9个百分点,将高出全省、全市2.5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以上。今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0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000元,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较“十五”末均 实现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5亿元,五年净增3.25亿元,增长3.6倍,税收收入占比超过50%,财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排位可望进入全省丘区前5位,较“十五”末上升了4位。
过去的五年,是雁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21.6∶50.5∶27.9调整到“十一五”末的14∶62.8∶23.2。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以造车为龙头,食品、医药、建材、纺织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加速发展,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480亿元,五年增长了4倍,年均增速40%左右。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优质粮油、蜜柑、蔬菜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畜牧业实现提质转型,荣获全省粮食丰收杯先进区、全省培育现代畜牧业重点区和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等称号。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房地产、餐饮旅游等重点行业发展良好,服务业增加值增幅连续五年保持在12.5%以上,“十一五”末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15.2万人以上。
过去的五年,是雁江投资拉动势头强劲、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的五年。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力推动了南骏轻卡、资阳钢管厂、广西玉柴、唯鼎水泥等一大批产业项目,沱东新区市政道路、成资快速通道、简资干渠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和职教中心、灾后农房重建、中小学校舍安全等一大批民生和社会事业及灾后重建项目,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60个,累计完成投资348.75亿元,五年增长了4倍,年均增速40% 左右,有力拉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雁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的五年。着力打造“一主一副九节点”城镇增长极,城镇建设区总面积从“十五”末的20.1平方公里扩展到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3%,较“十五”末提高了8个百分点;深入推进“四通道”建设,“十一五”时期累计建成水泥路1109公里,是“十五”期间的7.9倍,实现了100%的镇乡和7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大力实施大、中、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新增蓄引提水能力达448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85万亩;能源、通讯设施加快建设,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雁江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的五年。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制度改革,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全面取消,集体林权、土地流转、水务管理、行政事业等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区”试点改革成效明显;城市建设“6+3”、畜牧业发展“6+1”、治安防控“四方合作”、项目推进“矩阵式”管理等机制不断深化落实。积极承接成渝、东部沿海等地产业转移,吸引了中石油、中交、玉柴、百威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发展,累计引进项目461个,到位国内资金263.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4倍。
过去的五年,是雁江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五年。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医疗水平显著提高,成功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 区。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6‰以内,成功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生态区建设深入实施,“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档案工作有效开展,区档案馆成功晋升为国家及综合档案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成功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区。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推进,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平安创建先进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十五”末均实现翻番。
2010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雁江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区委三届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完成区人大三届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可喜成就。
一年来,我们着眼于雁江跨越发展,突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投资拉动取得新突破
全力实施项目。2010年全区共实施各类项目300余个,完成投资130亿元,增长45.5%。举行4次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累计新开工项目200个,投资额达到80亿元,增长40%;建立分片推进的拆迁工作新机制,全面完成城南工业集中发 展区、沱东新区、重大出境通道、九曲河综合整治等20余个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拆除面积达133万平方米,拆迁量超过了前十年的总和,有效保障了一批引爆性强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强化跟踪服务,全力促成了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广西玉柴一期工程、南骏零部件产业园等200余个项目竣工投产。
积极争取项目。争取国省投资取得重要进展,争取到位上级资金5.6亿元,增长15%。丹山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小农水重点县、校安工程等一大批国、省投资项目落地建设,为雁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科学规划项目。抢抓国、省区域性规划出台以及重大产业政策机遇,扎实抓好了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已编制2011年重点项目79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年度投资计划81.3亿;编制“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257个,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为推动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雁江加快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
一年来,我们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工业做强、农业做优、服务业升级,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工业经济提速发展。今年,预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80亿元,增长35%以上,其中“1+4+1”主导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95%;园区建成面积达到8.8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度提高到70%;新增规模企业24户,亿元企业达到58户,其中南骏、四海、南车分别实现产值63亿元、60亿元、18亿元,工业 百元产值利税额提高到11元,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特别是四川现代70万辆商用车生产基地启动建设、资阳机车技改项目强力实施,四川南骏集团挂牌成立;浙粤工业园、节能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西部车城、节能之都”主阵地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今年,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1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增长17.5%。编制完善了“1+4+9”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服务业发展思路更加明晰。摩根时代、达高国际等商贸中心强力推进,苏宁电器、家乐福等知名商贸企业和成都银行、民生村镇银行等金融企业先后入驻,“黄金商圈”加速形成;佛山橘海景区、晏家坝观光农业、九曲河城市亲水景观、沱东滨江景观带等一批旅游项目强力推进,川中生态休闲目的地正加速打造。
现代农业稳步提升。今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4%。突出以晏家坝为核心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亿余元,强力实施保东路、民居聚居点等项目建设,示范片面貌大为改善,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典范;深入推行专业合作社“万人帮扶行动”,全面兑现畜牧补助政策,促进现代畜牧业平稳发展,实现产值2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8%,跻身全省畜牧培育强县50强;积极抵御干旱、洪涝等灾害,大力推广现代农技和实用农机技术,实现粮食产量51.6万吨,连续三年保持粮食生产平稳增长。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建立特早熟蜜柑示范园10万亩、绿 色蔬菜示范园区20万亩,实现果蔬产值8.1亿元,增长12%。
一年来,我们着眼于增强发展活力,深入推进机制创新,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区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规范有序、便民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稳步推进,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等各项改革推进有力。
机制体制不断创新。积极搭建政府性融资平台,创新财政资金拨改投机制,到位金融资金近10亿元;大力开展多方合作,与市质监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质量兴区”;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挂钩试点项目联结机制,积极推行集中建房,为城市建设解决用地指标近600亩。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先后与成都、重庆、东部沿海等地深入开展区域交流合作,在造车、农产品配送、机械制造等多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为雁江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活力。切实抓好西博会、珠洽会等重大招商节会活动,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成渝产业扩散,引进到位国内资金93亿元。
一年来,我们着眼于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呈现新形象
城市空间加速拓展。全面完成第二轮土地利用总规修编(2006—2020年),扩大城市发展空间5.05万亩。围绕建设“成 渝经济区独具丘陵特色的依山傍水、宜居宜业的生态景观江城”的定位目标,强力推进沱东发展区建设。已编制完成首期3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和6平方公里重要地段、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累计筹融资50亿元,投资超过20亿元,高速度推进了宝台路、行政中心等24个项目,中央大道、中环路等11个项目竣工投用,20余公里城市道路基本建成。切实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东临小区、优品上城等31个旧城改造项目强力实施,以九曲河综合整治工作为带动,促进了资阳宾馆片区、农业局片区改造工作,旧城形象进一步提升。同时,以丹山、小院等中心场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开发步伐加快,镇乡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10万平米,城镇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交通建设成效明显。全力加大“四通道”建设力度,雁江境内46公里、投资70亿元的成渝客专启动实施,境内48公里、投资27亿元的遂资眉高速公路全面铺开,资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加快开展,成资快速通道(雁江段)路基工程基本完工,资阳到成都新的黄金通道快速形成;国道321线、省道106线路面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提前两年完成了国省干道改造规划;建成农村断头公路93.2公里、通村通畅工程水泥路230公里,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水利工程强力实施。丹山坡耕地改造、集中供水站修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等多个国、省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病险水库整治、人饮安全、渠系配套等11个重点项目全面完成,7.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新增灌面12.7平方公里,进一 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配合推进九曲河综合整治、老鹰水库整治、南津驿大坝加高、“引沱济九”等城区水环境治理工程,城乡水环境不断优化。
环境治理深入推进。投入整治资金上亿元,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展开省道106线风貌塑造和违法违章建设治理工作,深入推进“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切实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东峰镇打铁村等3个村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强力开展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重点工业企业排污达标率达到100%。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绿化覆盖率达到34%。
一年来,我们着眼于解决民生问题,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成效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投入资金近10亿元,全面推进9类74项民生工程任务。“5·12”灾后重建任务和10年扶贫攻坚计划全面完成,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群众就业、就医、就学、安居、出行等方面的困难得到逐步解决。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教育督导评估和“两基”迎国检为契机,全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安全管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达43.3%,实现全市“九连冠”。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合法生育率达85.4%,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荣获“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积极参加第十一届省运会,取得5金5银2铜的优异成绩,名列资阳市榜首。
社会大局稳定安全。全面实施“三项重点工作”,健全完善群众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全区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深入开展“大接访、大下访、大回访”活动,妥善处置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社会保障等突出信访问题近百起,圆满实现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敏感时段信访维稳工作“四确保一控制”目标,被市委、市政府推荐为全省维稳工作先进单位。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生产安全事故指标大幅下降,未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较大安全事故。
一年来,我们着眼于依法行政,强化政风作风改善,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9件、政协委员提案19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高度重视“两院”司法建议,深入推进普法教育,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工作。
深化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量化落实、绩效考核、责任追究“五项制度”,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政务服务延伸,全区30余个单位部门的17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入服务大厅办理,按时办结率100%、现场办结率96%。
强化依法廉洁从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重大问题例会研究、集体决策,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务运行更加透明规范。
积极支持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等地抢险救灾。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顺利结束。人事、编制、档案、外事、侨务、对台、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物价、烟草、邮政、供销、气象、保密、地方志、应急管理、政府采购、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冰雪灾害、“5.12”大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对资源要素和环境制约等困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全区人民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开创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回顾过去五年,特别是2010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又好又快跨越发展不动摇、坚持依市兴区共荣发展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不动摇、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不动摇、坚持开放合作借势发展不动摇。这些体会既是过去实践的总结,更是推动“十二五”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将在 今后工作中加以坚持和发扬。
各位代表,“十一五”各项发展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人民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民主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雁江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的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职工,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驻区中央、省、市属单位,向关心支持雁江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发展中的问题依然不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城市功能不够完善,财政保障能力较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同时,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大开发、大建设中,我们还必须认真应对资金瓶颈、土地制约和体制效率等难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克服和解决。
“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十二五”期间是我区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实现新跨越的关键阶段,更是雁江奋力推进西部县域经济强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全省综合交通建设、规划新建天府新区以及全市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等重大战略机遇,把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作为总体工作取向,以扩大开放、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突出“两条主线、三大战略、四大支撑”发展路径,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中独具吸引力的产业聚集地和生态宜居城,奋力推进西部县域经济强区建设实现新跨越,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区总体发展目标是:2015年前,在全省67个丘陵县(市、区)中经济综合评价排位进入前5位,冲刺前3强;在全省173个县(市、区)经济综合评价排位进入前15位,冲刺前10强,使西部县域经济强区的基础更加坚实。“十二五”发展的具体目标建议为:力争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现价),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5%左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促进产业大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打造5个百亿产业、4个百 亿园区和3个百亿企业,初步建成国家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西部汽车与零部件制造基地和西部中医药品生产与加工配送基地,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产业集聚地。围绕“一带双核三廊四片”空间布局,以沱东新区服务业发展为突破,大力实施“3+3”服务产业培育计划,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40亿元。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实现第一产业总产值68亿元以上,新增特色种植业基地面积20万亩,着力打造面向成渝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配送基地。
——实现基础大提升。以“纵连成渝,横接遂眉,打通出境,区内循环,镇村通畅”为目标,按照交通中长期规划,全力构建“一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络、二纵二横一站铁路网络、三纵二横一环快速通道网络,打通七大出境通道、三大经济环线”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毗河供水工程、完善简资干渠渠系配套,加强沱江流域灌溉能力建设,健全“东、中、西”三线水利体系,到2015年,达到初级水利化区的标准。完善以500KV变电站为核心,覆盖城乡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加快城区燃气管网改造扩容和乡镇管网建设,全力提升城乡能源保障能力和水平。
——推动城市大拓展。坚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大力实施“跨江发展、节点突破”战略,统筹推进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到2015年,城市骨架达到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50万。不断优 化沱东新区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步伐,到2015年,沱东城市骨架达到3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0万,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新城。强力推进旧城改造,有效盘活存量资源,加快实施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到2015年,旧城改造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投资130亿元以上,城市整体形象和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因地制宜加快小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场镇基础设施,做强场镇支柱产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到2015年,形成重点突破、全面铺开的城镇发展新体系,城乡统筹先行区建设得到突破性进展。
——致力民生大改善。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教育、科技、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大力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011年政府工作意见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势头,实现跨越发展具有承上启 下、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全区生产总值实现248亿元,增长20%(现价);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亿元,增长3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7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3亿元,增长17%;引进国内省外资金9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80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300元,增长12%;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限定指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三届三次党代会精神,着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投资拉动为重点,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充分积蓄跨越发展后劲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坚持“六个一联系”、“三个量化”、“三个倒排”项目推进服务机制,完善项目建设奖惩制度,严格责任分解和目标考核,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成、投产。确保全年实施重点项目300个以上,现代南骏、西部家俱城、资阳宾馆片区等200余个开工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成渝客运专线、九曲河综合治理等上百个续建项目全力加快推进,资三路、宝莲技改等百余个竣工项目按期建成投产。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着力完善引资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领域,重点依托南骏、南车、禾邦等龙头企业,突 出沱东产业园、城南工业园、西部家俱城等有效平台,积极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高的汽车、机车零部件制造、现代医药等项目,对重点项目全程跟踪、全力服务,力争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0亿元以上。
切实强化要素保障。灵活运用税收优惠、信用担保等财税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加强“政、银、担保”三方合作,促进更多的金融资金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加大征地组卷上报力度,加快实施土地整理和挂钩项目,尽力争取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建设用地需要。强化与能源单位的衔接合作,切实保障工业园区能源供应。深入实施专业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全力保障雁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二、以工业强区为支撑,全面提升运行质量,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切实抓好工业项目。突出抓好四川现代商用车生产基地建设,高质量完成前期各项工作,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确保4月第一台现代商用车下线。快速推进资阳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全面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力争签约入驻企业达10户以上。加快实施宝莲酒业技改项目,力争明年3月投产,达到年产高档白酒3400吨的生产能力。全力加快西部家俱城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力争引进10户以上关联企业入园发展。积极配合市上推进资阳机车技改、资阳浙粤节能产业园、百威啤酒、宇良机械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强力推进沱东工业园建设,依托禾邦、宝莲等重点企业,加快完善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大力引进低耗环保的食品、医药、节能产业项目入驻,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轻工产业集中发展区;加快推进南骏汽车产业园、资阳机车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配套企业入驻,延伸产业链条,壮大造车产业集群;配合推进侯石工业带雁江段及首期25平方公里城南工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两化互动”平台。力争全区工业园区建成面积扩展到1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120户。
大力提升产业效益。积极对接国、省产业振兴规划,培育壮大以造车产业为引领的“1+4+1”主导产业,力争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7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以上。以现代、南骏、南车为龙头,充分发挥汽车、机车制造规模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与高端企业合作,推动造车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实现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20%左右;以禾邦、大千为龙头,积极开展对外合资合作,不断开拓销售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力争产值达50亿元,增长20%左右;以浙粤节能产业园为龙头,带动九大节能基地建设,引进培育节能企业,推动节能产业发展步伐;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升产品质量,统筹发展食品加工、建工建材、纺织制鞋产业,确保三大产业总产值再创新高。
三、以三产活区为突破,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 业发展水平
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沱东新区服务业总体规划及物流园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倾力打造服务业发展新平台;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打造商贸中心和特色商业街,有效激活旧城区服务业发展。在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房地产业等传统行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培育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社区服务等新型业态,打造服务业新增长极,促进全区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5亿元,增速12%以上。
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紧紧围绕全市服务业“1555”重点提升计划,加快推进60余个区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全区服务业发展后劲。加快和平路上西街片区商业中心建设,基本完成摩根时代、达高国际商业中心建设,家乐福等大型连锁经营机构正式营运。强力推进沱东滨江商务中心建设,力争完成路堤景观带基础建设,全面启动特色仿古街、滨江亲水公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沱东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引进物流企业10家以上。全面实施佛山·橘海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核心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打造。
创优服务业发展环境。全面实施区级领导联系和部门帮扶推进机制,对服务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实施定点帮扶和跟踪服务。认真落实省、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税费、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支持。落实服务业 激励机制,对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企业和项目实行重奖,引导服务业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四、以富民增收为目标,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全面实施新村建设。集中力量,深入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加大市场化运作和项目整合力度,不断完善示范片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东安路、马家渡桥、生态河堤景观等22个基础项目竣工投用;吸引外来资本做大优势产业,确保名优水产基地、优质苗圃基地全面完工,农夫休闲山庄启动建设。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蓝本,科学制定《雁江区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和《雁江区县域新村建设详细规划》,引导和调控全区新村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促进全区新村建设加快发展。
加快推进基地建设。按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的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农民参与”的方式,不断壮大精品畜牧、优质粮油、绿色果蔬、名优水产、道地药材等产业基地,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加速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力争出栏生猪175万头以上、种植粮油250万亩以上、果蔬55万亩以上、中药材10万亩以上。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农业保险机制,确保农民政策性收入稳中有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完善增收长效机制,确保农民生产性收入大幅增 加;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打造劳务品牌,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全面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生产,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五、以城乡建设为抓手,全力提升承载功能,精心打造宜居雁江
全面推进新区建设。坚持以超常理念、超强力度、超快速度,以控制性详规为指引,强力推进新区建设。切实抓好行政中心、字库山公园、人民医院、高铁站站场、沱三桥等项目建设,确保公园路、通资路等6条骨干道路建成通车,形成道路骨架30公里。强力推进资阳生物科技产业园、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宝莲酒业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加快中交锦湾等商业开发步伐,力争高端商住楼盘开盘出售。积极谋划城市经营管理,结合沱东城市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城市资源经营思路和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强力推进旧城改造。按照“市场运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快旧城改造建设步伐。全力做好九曲河综合治理拆迁扫尾工作,强力推进资阳宾馆片区改造,促进旧城改造工作实现新突破;加快实施摩根时代、达高国际等中央商务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加大农业局片区、区委党校片区等旧城改造工作项目的推介招商力度,促进旧城改造工作全面推进。
加快发展中小城镇。以中心镇、重点镇和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城镇整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丹山、小院、临江等中心场镇建设,结合城乡风貌塑造,不断完善场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房地产开发,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力争全区城镇化提高2个百分点。
六、以基础建设为先导,突破发展制约瓶颈,优化提升发展环境
全面改善交通条件。抢抓西部交通综合枢纽建设机遇,围绕“打通通道、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支撑发展”的思路,按照全区综合交通规划,强力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快速通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遂资眉高速公路,力争年底完成路基和桥梁工程,尽快启动宝台、中和连接线建设,全力支持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实施;加快成资快速通道(雁江段)建设力度,确保年内建成通车;全力做好资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实施;强力推进县乡联网断头路和通村水泥路建设,力争全年硬化农村道路150公里。
大力实施水利工程。抢抓“再造一个都江堰”有利时机,全面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充分对接毗河引水工程,加大渠系、水库等配套项目的争取力度,重点抓好新场水库、伍隍集中供水工程的报批工作,力争落实到位国、省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全力做好丹山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确保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工程;高质量完成丰裕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力争成为全省全自动供水工程典范。主动配合“引沱济九”、南津驿电站大坝加高等城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力优化城区水环境。纵深推进环境治理。坚持把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抓好场镇垃圾处理场、城区污水处理场以及排污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程以及道路、场镇、社区的绿化工作,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推进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完成省下节能减排目标。
七、以增收节支为核心,狠抓财税金融工作,切实强化发展资金保障
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继续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加大社会抚养费和殡改执法征收力度,全力抓好沱东新区建设、区级单位非税收入征收,确保非税收入按时足额入库。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服务,鼓励优势企业增资扩产,巩固和提升财税增长基础;全力抓好一批税收多和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努力培育财税收入增长点。
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分类有序、保压结合”原则,集中有限财力,科学安排支出,突出保障重点。加大对工业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优先保障三农、教育、社保、就业等民生支出,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继续强化勤俭节约意识,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经费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
切实抓好金融保险工作。促进农村合作银行增点扩面,鼓励和吸引市内银行设立雁江支行或营业部;加快民生村镇 银行、成都银行资阳分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促进遂宁商业银行落户雁江;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壮大,进一步健全我区金融组织体系。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营销品种,拓宽保险行业覆盖面;支持保险行业协会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保险行业服务水平。
八、以保障民生为根本,努力构建和谐雁江,有效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努力推进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强力推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和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养老、医疗、失业、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开展住房保障工作,切实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深入实施第二个十年扶贫计划,全面减少全区贫困人口。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发展各类教育,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和“两基”国检。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医药制度,以区中医院、区人民医院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计生优质服务质量,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快实施广电“村村通”工程,不断提高群众精神生活水平。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群众信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加强应急管理能 力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安全生产从零抓起,强化安全责任制度和监管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九、以勤政为民为宗旨,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坚持科学施政。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注重吸收先进地区的新理念、新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应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政府决策机制,确保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坚持高效勤政。围绕建设透明、高效政府目标,进一步规范政府工作程序和行为,确保政令畅通。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切实完善行政服务平台职能,切实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现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有机结合,努力建设责任政府。
坚持从严治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自觉做到在实干中树立形象、在成事中赢得民心。大力发扬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 定,坚决纠正和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发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为实现西部县域经济强区建设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意见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
近日,**乡党委、政府在接到市政府办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的通知后,迅速召开班子会听取意见,并征求村两委主干和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大家对《报告(征求意见稿)》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认为《报告(征求意见稿)》对2011年的工作回顾实事求是,对今年的工作部署客观实际,目标明确,措施明确,鼓舞人心。《报告(征求意见稿)》既肯定成绩,又正视存在问题和困难,目标清晰,措施有力,同时,大家从不同角度就《报告(征求意见稿)》在扩权强县、新农村建设、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内容的表述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现归纳如下,仅供参考:
一、建议在第17页“试验区建设”里进一步强化我市在推进“**市百公里汾河生态城镇经济走廊”的内容。
二、第18页:“运用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主动对接、用好政策,在用足用好用活现有下放权力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积极争取更多的省级管理权限下放。”建议修改为:“要主动加强与省、市部门的沟通衔接,明确牵头部门,科学制定方案,切实落实责任,吃透政策精神,在用好、用足、用活政策基础上,大胆探索,积极争取更多的省级管理权限下放。”
三、建议在第19页增加“鼓励和扶持农民经纪人队伍建
设。”内容和破解农民“贷款难”的具体举措。
四、建议在第20页“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增加“进一步加快农村街巷硬化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力度,实现新的‘五个全覆盖’。”
五、第21页“同时,加大对农民实用培训力度,增加工资性收入。”建议修改为“坚持‘政府统筹、部门组织、财政扶持、基地实施、定向培训’的方针,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加大对农民实用培训力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六、第28页“加大城乡学前教育投资,强化幼儿园管理。”建议修改为:“加大城乡学前教育投资,推进**乡**幼儿园等幼儿园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幼儿园规范化管理。”
七、建议在第28页“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加“加大对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培训力度,提高乡村医技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
八、建议在第30页增加“积极探索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设大调解工作格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第三篇: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意见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呈报 《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修改意见的报告
区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下发以后,我委立即组织分管领导和各科室认真学习领会并提出修改意见,随后指定专人对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并召集会议对修改意见作了认真讨论梳理。我委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在全面回顾上届政府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这一目标,明确了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并对2012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报告》反映成绩一分为
二、客观公正,工作思路充分体现了全区“十二五” 规划纲要精神,通篇主题突出、脉络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我们提出以下修改建议,以供参考。
一、关于十六届政府工作回顾
第3页第二部分中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培育生态产业。建议本段突出上一届政府项目建设工作,将“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生态经济……”之前部分替换为“强化项目建设,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通道经济特色区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按照“走生态路、下项目棋、打宜居牌、唱旅游戏”的思路,积极培育生态环保产业,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五年来,建成各类投资项目1000多项,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其中重点项目192项,完成投资98.3亿元。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积极申报争取黑河 1
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项目432项,落实各级各类扶持资金15.8亿元。积极创优发展环境,切实加大宣传推介,新建招商项目112个,到位资金24.8亿元,中储粮、登海先锋、国电龙源、上海航天等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先后来区投资兴业,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扩区升级步伐,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完善“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通过商务部初审。先后建成龙渠一二三级电站扩容改造、石庙二级电站、酥油口电站、巨龙5万吨高纯硅、2500吨干法水泥、中能煤业90万吨洗精煤、华瑞3万吨麦芽、张掖农场1.2万吨番茄、牧沅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光宇1万吨生物纸浆生产线,电力能源、有色冶金、生物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平山湖5万千瓦风电、龙源张掖10兆瓦、西龙热电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我区在河西新能源产业基地中占据重要一席。”
二、关于2012年政府工作 1、18页第三块内容,建议突出项目建设,使发展通道经济和项目建设进一步融合。将内容重新梳理,可否替换为:
“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支持甘肃发展历史机遇,立足于立体交通枢纽的区域发展定位,以做强“一区三园”为辐射,着力提升和拓展通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大力推动通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升级。以张掖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优化“一区三园”功能布局,完善园区发展 2
规划,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力争把张掖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聚集效应好、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新型工业发展平台。继续完善循环经济示范园基础设施,推进40亿立方煤制气、30万吨型煤等资源加工型项目建设步伐,切实提高园区承载力;引进新上100兆瓦光伏组件、河西制药中药制剂、4万立方聚氨脂节能保温材料等项目,加快生态科技产业园产业优化升级;开工建设铁合金产能升级改造等项目,延伸冶金建材工业园产业链。积极推进循环工业发展,提升中小企业创业园孵化能力,加大轻工、机械、饲料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力度,实现工业园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积极构建清洁能源基地。大力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及其配套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争取大满、三闸110千伏变电站落地开工,进一步完善电网网架结构,切实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加快龙源张掖平山湖一期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龙源平山湖二期、甘电投一期5万千瓦风电项目、上海航天40兆瓦、甘肃汇能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支持西龙热电30兆瓦生物质能发电、新生态3兆瓦沼气发电项目尽快投产,跟进落实黑河水电、山东力诺、大唐、华电等企业申报建设的新能源项目,推进上海航天100兆瓦光伏组件项目,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争取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中分得更多的产业分工和产业红利。
三是培育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利用我区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加快滨河新区物流园区建设,构建物流服务网络,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推进流通规模化发展。依托新乐、新大新、新合作、3
捷安物流、嘉禾公司、长绿蔬菜等物流企业,加大物流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投入,配套完善仓储设施,提升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辐射能力。全力推进新乐购物中心、万佳家俱购物广场、新合作农资交易市场建设,完成乌江镇集贸市场建设任务,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完善市场服务功能。” 2、18页第二大块第三点“拓展生态住宅产业”是滨河新区建设内容,建议提到第一大块中,使报告的逻辑性更加严密。同时,建议第二大块加入第三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使生态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更加完整。3、20页第四块建议突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题,第二行加入“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目标”。
三、其他修改意见
1.第2页倒数第5行“中央商务区写字楼”项目名称与16页提到的“政府写字楼”应保持一致;
2.第5页第12行“新乐物流配送中心”提到“建成投入使用”前面,删除“上源蔬菜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内容; 3.第17页倒数第9行“精心建设沙漠地质公园”后加“平山湖丹霞景区”内容;
4.第15页“国民生产总值”应该为“全区生产总值”。
第四篇: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
修改1:
修改意见:
论文我都给出了批注,你在我给你的修改1上进行修改完善即可。
1.摘要部分重新整理,摘要部分写清楚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全文主要内容,实现方法就可以。约300~500字。你这里分的段落太多,论文主要内容讲的条理不清。摘要我修改了一下,你看看还有什么遗漏再改改。
2.论文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考毕业论文指导手册和范文,论文格式一定要符合学校要求。
3.页眉不对,请参考给的范文,封面的学校图标格式也不对。
4.特别强调论文需要进行重复率检测,你保证你论文中的文字部分与网上或正式发表的论文不能超过三行完全一样的。重复率检测学校是安排在答辩前进行!!!
5.每一章应另起一页
6.公式用word自带公式编辑器编辑!!论文中的公式需重新编辑,不可以从其他地方复制粘帖。
7.论文第一章增加“1.2 论文主要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8.目录页码不对呀?你自己看看
9.结论是独立成一章的。改为“第六章全文总结与展望”,包括:6.1全文总结和6.2展望(写论文不足之处和下一步工作展望)
10.论文中图的大小也调整一下,保证打印出来效果。
11.第五章FPGA仿真部分,仿真的结果波形挺多的,但是相配的文字说明或描述太少,你实现时选用的载波频率是多少?每一个仿真图形你要像讲给别人听一样,解释清楚。
修改建议2:你在我给你的修改2上进行修改完善即可。论文中的一些格式我调整了,你自己要读读看有哪些不通顺的地方。论文主要问题还是FPGA实现部分文字内容太少。
1.正文中“ 1数字调制”目录中没有。
2.你论文的页眉与我给的范文格式一致吗?怎么看着别扭,你要知道只有word排版整齐了打印稿才会整齐。论文中好多不必的空行。前3章我都调整了。
3.论文中所有的“图2-1******”等不要放在文本框图中。如第8页的图3-1我就调整了。
4.第19页怎么就一个图??
5.论文的参考文献应在15篇以上,且含3篇外文文献资料;
6.论文字数偏少,16QAM的调制算法仿真这部分论文没有,这部分可以用Matlab仿真。另外FPGA实现那块就没有一些编程语句的实现过程,比如论文的“5.316QAM信号调制模块”中一个调制模块的功能图,只对应4行文字描述,你把功能图中的每一个模块名称、作用、怎么实现的写详细些,这不是你自己主要工作。
建议,在我给的修改稿上改,有些语句我修改了,你通读论文若有类似的地方在进一步完善,现在问题是:
1、目录我调整过来了,页码不对?你看给的范文,哪有那么大的页码。
2、论文P11,几个步骤不是是个图吗?怎么没有编号。
第五篇:修改意见
论文修改意见
中国女性权利的法律保护
摘要:
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国人往往存在男尊女卑的思想,突出表现在对女性权利的法律保护不力的方面。本文重点调查了社会中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的现实情况,从女性享有的各个方面权利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研究,结合他国的较为完善的立法理念,先进的执法经验,提出对我国女性权利法律保护的一些具体建议和制度设计。
关键词:女性权利;平等;法律保护;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history,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o on , men enjoy higher status than women, especially in the protection of female’s equal rights and benefits.The thesis focus on showing and analyzing problems of the protection of female’s equal rights and benefits from the rights that women enjoyed , and gives suggestions to solve this problems.Key words: women’s rights;equal;legal protection
一、引言
自母系氏族社会彻底地结束之后,男尊女卑一直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尽管几千来以来女性或明或暗的呼唤平等的声音从未间断,但也仅仅活跃在不绝于耳、可歌可泣的圈子里,特别是在三纲五常等等伦理道德的压迫下,女性无论在道德、经济、法律、社会地位等等方面都远居于男性之下。而真正意义上将女性的平等纳入法制和开始有序的开端,也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后,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这五十多年。
不过随着女性平权意识的觉醒,社会的进步,在法律赋予女性广泛的权利保护下,女性们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与男人一样支撑社会的栋梁。在许多领域里,都享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1995年9月4日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女性大会上明确提出的“男女平等”,我国对女性权利越来越重视。
但是,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和事实,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女性权益的保护,促使当今社会又一次出现了女性权利研究的热潮。
二、女性权利概述
女性权利由“女性”和“权利”构成,顾名思义就是女性同胞的合法权利,既然要如此,首先就必须知道,女性有一些什么权利,从法律层面上要给女性权利加以规定。
妇女权利,就是作为“女性”的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妇女权利是“普遍人权中的不可剥夺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了具有人权的一般内容外,同时又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具体说来,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妇女的公民和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自由权等;二是妇女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工作权、财产权、劳动保护权、同工同酬权、教育权、健康权、发展权等;三是由妇女的生理特征所产生的权利:生殖健康权、生育权等。简言之,妇女权利的内容就是国际人权公约所规定的一切人权的总和。
对于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我国从建国开始就一直非常重视,特别是改革开发以后,于1992年专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女性权益保障法》,且在后期根据社会情况多次对该法案进行调整以更好的保护女性权益,该法案规定女性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另外在《宪法》、《民法》、《刑法》、《劳动法》、《婚烟法》、《教育法》、《继承法》等多部法典中,也都制定与女性相关的专款专项从各个角度全面保护女性的各项权利。
三、女性享有的具体权利及女性权利维护中的问题问题
那么现阶段,我国女性享有如下权利:(这些就是女性现有权利的,我国法律规定的现有法条,如果这些不是法条的话,那我只能说我写不来了,表现男女平等的法条不是对女性权利的保护么?)政治权利方面:
第九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
第十条 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十一条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十二条 国家积极培养和选拔女干部。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并有适当数量的妇女担任领导成员。
第十三条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代表妇女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级妇女联合会及其团体会员,可以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推荐女干部。
第十四条 对于有关保障妇女权益的批评或者合理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听取和采纳;对于有关侵害妇女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有关部门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压制或者打击报复。
女性政治权利维护存在问题:参政人员男女比例相差较大,男性占绝对主导地位
尽管法律明文规定女性具备和男性同等的参政权,但按实际社会中情况而言,各用人单位中男性还是占据了绝对主导位置,特别是主要领导层面,男性的比例比女性要高很多。当前,妇女参与国家和事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与男性有较大差距。女领导正职少、高层少、年轻的少,在党政主要岗位和经济等重要综合部门任职的少。妇女参政层次低,大部分妇女为一般干部,女干部做配角的社会意识根深蒂固。社会文化氛围中歧视妇女、轻视妇女的观念和行为大有市场,使妇女失去了许多发展机会。各行业的权利长期被男性垄断,在妇女干部的启用上不信任,妇女的参政意识薄弱,造成妇女的政治地位较低。妇女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女性的参政意识较男性而言相对薄弱。各级人大代表中,女性的比例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分布极不平衡。在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女代表相对多一些,素质也高一些;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女代表数量就较少,而且素质较低,参政议政能力较差。妇女干部的培养存在不少困难和阻力,女干部不仅数量少,而且来源匮乏,后备力量不足。《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为农村妇女参政议政创造了条件,但在村委会成员的结构中,妇女仍处于配角地位(数量少、比例低、正职少),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尚不适应村民自治的要求。
教育权利方面:
第十五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
第十六条 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妇女在入学、升学、毕业分配、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学校在录取学生时,除特殊专业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取标准。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根据女性青少年的特点,在教育、管理、设施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女性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第十八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履行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除因疾病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对不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
政府、社会、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就学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创造条件,保证贫困、残疾和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规定把扫除妇女中的文盲、半文盲工作,纳入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规划,采取符合妇女特点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组织、监督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根据城镇和农村妇女的需要,组织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
女性教育权利维护问题 现象一:女性受教育比例低
而在如今愈来愈受重视的文化教育领域,女性受小学和初中教育程度的比例相对女性人口总体来说占了34%和35%,文盲占了14%;而接受过高中及大专以上教育的女性人口比例则大大降低,大概仅仅达到了17%;更高阶层的教育,如大学专科、本科则能占到30 %一40%;研究生只占30 %左右。众所周知,在大部分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于辍学的命运中,其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女孩子,文化水平低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进入社会后受到的待遇会相对比较低,影响着随之而来的就业、收人、择偶等生活内容,严重地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这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重视。受教育水平较低,特别是农村女性,中老年以上妇女基本不识字的占大部分尽管现在教育政策的实行基本实现了零辍学率但是女性仍然要从事大量的家务劳动导致农村继续深造率比男性要低很多。
第二十一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妇女从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活动,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二十二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禁止录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妇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 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歧视妇女。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各单位在执行国家退休制度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歧视妇女。
第二十八条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妇女享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卫生保健等权益。
国家提倡和鼓励为帮助妇女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
第二十九条 国家推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与生育相关的其他保障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
此外我国在女性权益上还享有特别的保护措施;(女性权利特有保护)
劳动权利方面:
基于女性的生理特点,我国参照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以强制性法律规范的形式强化了对女性劳动权利的特殊保护。
1、禁止非法辞退女职工
我国法律规定的女职工的劳动权,不仅要求在就业时同男子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而且也包括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女职工不被非法解除劳动关系。为了保障女职工的劳动权利,《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1)除试用期内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和女职工因违纪而依法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外,用人单位一律不得以女职工性别、结婚为由,辞退女职工。《劳动法》第29条还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以非过失性或经济性辞退方式解除劳动合同。”《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6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2)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用人单位不能以合同到期为由终止劳动合同,而应将合同延续到哺乳期满才能终止。劳动人事部办公厅《关于执行(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中几个问题的复函》中规定:“按照《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14条第4项关于合同制女工在孕期、产假和哺乳期间,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假和哺乳期间,凡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合同期满,也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延续到孕期、产假和哺乳期满。”
(3)在执行其他依法允许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时,必须坚持男女平等原则,禁止擅自扩大女职工辞退和解除合同的范围。
2、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有损生理机能的工作 由于女性的生理特殊性及其担负的社会责任,决定了妇女劳动者同男性劳动者之间劳动生理的差别。为了保障女职工的身体健康,《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对女性孕期、哺乳期、产期等“四期”中的劳动保护作了专门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5条规定:“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劳动法》第59条规定:“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第60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女职工劳动保护》第8条第2款规定:“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纺织系统女职工劳动保护细则》第12条规定,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应每天给予工间休息时间1小时。
需要指出,从立法上看,我国对女职工的保护呈现出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保护力度日益严格的趋势。如《女职工劳动保护》第8条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而《劳动法》第62条则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劳动法》这一规定一方面立法给予了用人单位充分的自主权,即可以自行决定本企业女职工的产假期限,同时也从宏观角度对用人单位确定产假时给予了必要限制,即不得少于90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劳动法》对女职工产期保护的标准更高和更加严格,符合国际立法趋势。
劳动权益方面维护问题 当前,由于少数用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对女性劳动权利的特殊保护存在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不能正确对待追求经济利益与妇女保护工作二者之间的矛盾,致使女性合法劳动权益被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
现象一:女性就业困难,下岗易,男女就业不平等,性别歧视客观存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我国逐步确立了企业用人自主、个人竞争就业、国家宏观调控、社会提供保障的新机制。劳动部门一般不再用行政手段下达用工计划,劳动力包括女性劳动力的就业主要通过劳务市场来实现。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自行制定用工计划,自主决定用工的时间、方式、条件和数量,并主要通过劳务市场自主择优选用劳动力。这样,妇女由于生理体力、生育方面的因素,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竞争力相对较弱,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震动和冲击,女性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另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很多地区和部门在同等条件下将女性排斥于就业大门之外;一些单位在招收人员时,对于一些男女均适合的工作却对女性要求苛刻,有的提出“男生优先”或“只限男生”,有的宁要条件差的男性,不要条件好的女性;有的用工单位招工考试的入取分数线男低女高,致使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分配困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的企业采取对生育女职工放长假等手段,变相剥夺女职工的劳动权利。这种男女就业机会不均等----实为性别歧视的现象,值得重视和关注。
不可否认,在某些不适合女性劳动的行业,妇女确实处于劣势。从保护妇女身心健康的角度看,让这些妇女从这些行业上退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优化劳动组合中,许多职工仅仅因为性别理由而成了编外下岗人员,个别企业甚至流行起“为提高经济效益而让妇女回家”的错误观点。据1987年全国总工会女工委员会对11个省、市的660个企业进行调查,在2.71万名编外职工中,女职工为1.734万人,占被编余职工的64%。
现象二:企业用工制度不规范
劳动合同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女劳动者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一些企业在招收女职工时往往不签订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待遇仅凭口头约定,一旦产生劳资纠纷,企业便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为由一推了之,而职工也因无劳动合同使自己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还有的企业虽签下所谓招工协议,但其中的内容---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工资福利待遇往往提出十分苛刻的要求。
现象三:劳动保护条件差,卫生保健条件缺乏
法律法规对女职工的工作中特别是“四期”中的劳动保护作了专门规定,严格而具体。但是,一些企业经营者唯利是图,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对生产条件的改善十分消极,导致女职工长期工作在强噪音、重污染的环境里,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损害。少数企业违反污染规定,擅自安排女职工在经期内从事低温、冷水作业和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工作;有的企业不给女职工配发必需劳动保护用品,导致女职工急慢性中毒或引发职业病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及女职工的生命健康。
现象四;超时工作比较严重
休息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必须予以保护。有些企业不是从改善管理,提高技术水平上着眼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采取加班加点、超负荷劳动、拼劳力的做法突击完成生产任务,这一现象在一些从事服装、纺织生产的个体私营企业尤为突出。由于长期超负荷的疲劳工作,往往会导致恶性事故发生。如: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市金维制衣厂女工胡锦霞因工厂连续超时加班2个多星期,致使其在2002年4月5日清晨行走过程中突然大口吐血,倒地死亡。
现象五: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得不够好
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保险等是国家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采取的有力措施。相关法律法规均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但现实生活中,尚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没有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有的则欠费严重,导致一些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女职工无法享受办理退休和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发生工伤事故后,职工也享受不到应得的各种待遇。
现象六:人格尊严受到侵害 有的企业经营者管理简单化,对女职工在工作中出现的某些失误,除了在经济上给予处罚外,有的进行语言污辱甚至被殴打、体罚,甚至搜身等,侵犯了广大女职工的人格尊严。
现象七:《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于1998年3月9日发布,其中明确规定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的执行方案:男性工作人员退休年龄为60岁,而女工人退休为50岁,女性干部退休年龄则为55岁。在退休年龄这个问题上,反映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些立法人员头脑中明确存在着性别歧视的意识。因为男女性别的差异问题,令得女性被无端地剥夺了5 年或者10 年的劳动权利;而从社会范畴而言,过早退休回家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婚姻家庭权益
第三十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
第三十一条 在婚姻、家庭共有财产关系中,不得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权益。
第三十二条 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
第三十四条 妇女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在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中,不得歧视妇女。
第三十五条 丧偶妇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公、婆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第三十六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
第三十七条 妇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剥夺或者限制妇女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妇女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 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禁止用迷信、暴力等手段残害妇女;禁止虐待、遗弃病、残妇女和老年妇女。
第三十九条 禁止拐卖、绑架妇女;禁止收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禁止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
第四十条 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
第四十一条 禁止卖淫、嫖娼。
第四十二条 妇女的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受法律保护。第四十三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
第四十四条 国家保护妇女的婚姻自主权。禁止干涉妇女的结婚、离婚自由。
第四十五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第四十六条 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
第四十七条 妇女对依照法律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享有与其配偶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不受双方收入状况的影响。
第四十八条 夫妻共有的房屋,离婚时,分割住房由双方协议解决;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妻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四十九条 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享有平等的监护权。
父亲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有其他情形不能担任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的,母亲的监护权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五十条 离婚时,女方因实施绝育手术或者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处理子女抚养问题,应在有利子女权益的条件下,照顾女方的合理要求。
第五十一条 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
婚姻家庭权益方面维护问题
现象一:对女性结婚年龄的法律规定不合理
依照我国现行婚姻法第6 条规定,结婚年龄为男不得早于22 周岁,女不得早于20 周岁,此为法定的最早结婚年龄,但其实不是男女结婚的最佳年龄。而且根据相关专家们研究表明,在结婚年龄上男女双方其实并不存在较大差别,最佳的结婚年龄男女双方均在于 23—28岁之间。那么立法者会做出将男女婚龄做出不同规定的的原因何在,而且其中男晚女早的原因又是为何,无论是基于何种理由,这样的规定无疑给整个社会以暗示,女性应早早进入婚姻,男性则需先立业再成家,客观上也使得一些女大学生毕业后不找工作先结婚,尤其是在现在许多单位在招聘时不要女性的情形下,令得在婚姻家庭中女性因为经济权的低下导致整体地位低下。
现象二:我国是世界上女性最多的国家,在中国传统性别文化当中,女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许多家庭暴力的产生,其根源就在这里。
我国现行法律条款,尽管已经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立法理念,以法律法规来保障女性的婚姻家庭平等权利。只是很可惜的,绝大多数法律条文仅仅停留在声明层面,往往未能够很好的执行,其缺点就是缺少可操作性特别是缺少对违反法律的惩罚细则,导致女性的婚姻家庭平等利益在实际享有中大打折扣。具体表现为:
1、法律中对家庭暴力的定义粗陋且宽容
2、刑法上无婚内强奸的规定
3、对女性离婚的应有权益保障不力
现象三:古代封建社会,由于男权至上的思想是主流,所以其中对女子的歧视和压迫现象极为明显,特别是有句经典名言:“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在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中,现在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言论“女子无财便是德。”,这也将导致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权益无法保障。
四、依法维护女性权利的必要性
女性占人口的半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女性权益保障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党执政基础的巩固。从城市到农村,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女性,广大女性在各行各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她们用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女性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维护女性的权益,充分发挥女性作用是社会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
(一)维护女性权利是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体现
女性观就是人们对女性总体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为什么专门提出女性观,而不是男人观呢?因为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都存在女性受压迫、受歧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女性在几千年男女不平等的重压下,无形中就形成一种自卑、软弱,在各个方面得不到理应享受的权利。马克思主义女性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做出了科学的分析,确定了女性在各个领域都要享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为实现男女平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维护女性权利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女性进步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法律规定了女性同男子一样享有各种权利,然而现实中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任重而道远。在一定程度上女性的发展得到限制,聪明才智受到压抑,社会生产力发展受到阻碍,如能为广大女性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女性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蕴藏在女性中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那将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全面解放和发展。
(三)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先进文化发展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上提出了将“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为女性的彻底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的重要精神力量。女性自身解放程度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发展先进文化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因为女性承担着家庭责任,承担着培养下一代重任。改变一个女人,可以改变一家人,改变一代人。女性是崇尚科学、倡导文明的主力军,女性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去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女性的综合素质提高能带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四)维护女性权利代表着女性的根本利益
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切实维护女性群众的利益是广大女性的迫切要求。要把女性这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开发好,让“半边天”同男子一道创造世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那就必须全面贯彻维护女性权益的法律法规,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法治化轨道。扩大女性就业领域,提高女性参与政务和社会事务决策及管理的程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女性、保护女性的良好风气。
(五)维护女性权利是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建立一个法治国家必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各级司法机关要把女性维权纳入法制轨道。用法律手段依法解决女性受歧视、受伤害的社会现象,促进社会稳定。
各级政府部门是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重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各行政部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为广大女性参与政治管理、参与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女性的权益能否得到维护,女性这个巨大的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开发,决定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进程。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尤其需要加快女性发展的进程,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依法维权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迫切需要。
五、解决的对策 在以往的封建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往往体力劳动重于脑力劳动,这方面,无可否认,先天上男性比女性有优势,因而也导致了女性地位的低下。在现今这个社会,生产力相比以前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而男女双方在社会当中体现出来的作用大小已没有区别,那么人们应当及时给女性、同时也就等于给全人类一个公平、自由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来解决男女平等问题:
(一)女性在社会经济方面提高地位
尽管法律规定无论哪一方面,男女几乎享有平等的权利,但是实际上,男性在社会中权力往往大于女性,所以他也更能够追求权利,实质上女性就无法享受到和男性同等的权利。尤其是在农村,主要的原因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存在,导致男女地位的两极分化,从而导致女性的经济能力远远低于男性,反过来又因为这个导致女性地位再次降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经济领域的性别平等程度不仅对女性实现自身经济独立和婚姻家庭地位的提高至关重要,也是衡量女性获取经济资源、平等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分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获得公正价值评价和社会经济地位的程度的不二标尺。
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之间对因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收益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女方更多的承受的负面的东西,并非与男性一起分享经济改革的成果。为了保障女性的婚姻家庭权益,提升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是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要加强对女性的就业保障
1)社会统筹生育费用
女性承担着人类自身的再生产的重担,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女性不能与男性在职场同台竞争。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女性,尤其是城镇女性经济地位没升反降,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城镇女性的生育所带来的负担单位承担问题。目前在中国,只有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女性员工能获得部分生育保障,而占女性人口大多数的城市家庭妇女、城市下岗女工和农村妇女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外资企业女工和私营企业女工也有相当一部分得不到生育保障。《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在生育保险目标上曾经承诺,“20世纪末在全国城市基本实现女职工生育费用的社会统筹”,直到今天这些承诺仍未兑现。改革前,单位的性质是国营或者集体;改革后,单位的性质多样化,私营企业等不愿意承担女性生育带来的负担,而女性又由于受教育程度低较等历史原因而较男性更多地选择在私营企业单位就业,这就造成了女性失业较男性多,收入较男性低,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她们的婚姻家庭权益的保障。相当多的女工、尤其是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女性,在孕期得不到任何劳动保护,或者因为怀孕而丢失了工作。许多企业不关心员工福利,常常忽视女性的生育保险,甚至要求生育期女性要停薪留职,或者以怀孕为理由解雇她们。农村女性则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她们基本上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和生育保障体系之外,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打工妹”的生育权利也普遍得不到保护。城镇把生育的社会责任让女性单位包揽,造成已就业女性下岗多,待业女性就业难,尤其是第二次就业难,社会经济收益在男女两性之间的分配不平衡。总而言之,我国女性的一个重要的婚姻家庭权益——生育权远远没有得到该得到的保障。因此我国要尽快建立良好、全面的女性生育保障制度。这主要是指国家负担女性怀孕和分娩的各类生育健康保险的费用,如生育津贴、医疗护理、生育补助、建立生育休假制度等。这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份,更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2)对男女两性退休的年龄做出相同规定、我国现行的关于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年龄的一般规定是:男 60周岁;女干部、女知识分子55周岁;女职工50周岁。企业女职工比男职工早10年退休的退休年龄规定已经执行了五十多年。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发展时期,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和计划生育的开展。不存在女性技能水平低于男性的情况;何况现在随着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实行男女差别退休,更加有悖常理。“眼下,多数反对男女同龄退休提议的男性可能意识到男女劳动权利平等不可违拗,已经不直言照顾,而是以就业问题为理由,断言女性晚退休将加剧本来紧张的就业局面。”这样的说辞印证了许桃芳教授所说,即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人们总是习惯于让女性去承担改革的重负荷,把她们当成减压阀甚至铺路砖,却很少想让她们更好地分享改革的成果。
3)消除对女性的就业歧视
现阶段我国法律中的性别平等观念不足,缺乏切实有力的保护女性权益、维系两性平等的法律措施。性别保护政策虽有体现,但有明显的滞后性。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性别选择的模式化,加剧了女性就业难。
目前要主要消除以下方面对女性的歧视:
第一,消除对女性择业的性别歧视。很多单位在招聘广告中明确注明性别、使性别不作为必要条件的职业按照性别进行选择,导致对女性的歧视对待。企业招聘中应对男女平等对待,不把性别当成职业选择的必要条件。
第二,消除对女性的职业隔离。一些招聘女性的单位提供的工作如护士、中小学教师、餐馆服务员等也是对女性的家庭角色的延伸。这构成了对女性的横向的职业隔离。在招聘高层主管、办公室主任、高级文秘时,85%的用人单位注明要男性,只有 15%的单位要女性,但对女性的外表、知识、气质等却有较高的规定。必须消除这种隔离情况。
第三,消除对女性的年龄和婚姻状况的歧视。对女性就业的年龄和婚姻状况的职业隔离近年来表现尤其突出。在许多招聘广告上都会注明18-25岁的女服务员。据2000年部分报刊上刊登的招聘广告统计,餐饮服务业的招聘广告85%限于只要18-25岁的未婚女青年。女性的二次就业相当困难,常常因为婚姻和家庭被雇主拒之门外;而生育怀孕往往使女性就业过程出现中断,导致失业,而女性由于生育面临的二次就业的难度还要远远大于第一次就业。
(二)提高女性参政议政比例,提升参政议政质量
既然立法,那国家必须要信守承诺,在女性参政议政方面履行法规,提高其中女性的比例和质量,以实现“主流”战略下对女性婚姻家庭平等权益的保障,这一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男女平等。它特别要求必须在女性的充分参与下设计、执行和监测在所有各级实施的、有利于赋予女性权力和提高女性地位的切实有效而且相辅相成的对性别问题敏感的政策和方案。
女性要想获得平等的利益,就要先得到平等的权利,而这又必须先得到与男性平等的权力。有了权力,才能赋予权利、才能切实维护应有的权利。在我国,国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党和政府组织掌握着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个人在国家组织系统中居于什么位置对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有着重大的影响。要使得女性的婚姻家庭平等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必须使女性在国家生活中享有相应的权力。婚姻家庭平等权益问题,应该更多地被纳入到公共领域。这样,不仅能有益于女性的发展,也推动中国公共领域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
(三)完善婚姻法规,保障女性婚姻家庭平等权益
1、对男女结婚年龄做出相同规定
现行法律对男女双方的结婚及退休年龄的规定是不平等的,规定男性最早结婚年龄比女性晚两年,男性退休年龄则比女性晚了5到10年。
2、加强对女性婚内平等权益的保障
一方面,法律应该为女性自立自强提供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我国法律有关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也有待完善。
3、完善对离婚女性的应有权益保障 法律不仅要维护婚内女性的平等权益,而且要保护离婚阶段女性的平等权益,要注重个人权益的维护和社会公平的兼顾。
(四)加强发展女性教育、重视男女平等的教育
1、重视男女平等的思想文化教育
女性从封建社会以来一直饱受性别歧视和男女不平等思想的危害,不仅是社会看待的眼光不平等,连女性自己在潜移默化之中对自己的地位也看低了。若再不能加强男女平等思想的法制教育,改变男女不平等的封建思想,无法树立好男女平等的法律意识,那么女性在社会中的平等权益又如何得到保障?
男女的真正平等,必须有女性的社会解放。女性要得到社会解放,则要从性别歧视的角度批判父权制文化,要求充分肯定、发挥女性的生存价值,以实现文明的更新。我国应加大对人类有史以来的文明形式——父权制文化的批判,使女性解放的内容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由法律的平等深入到观念的平等,从而实现女性与男性的事实平等。这是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要求有国家的强力干预和支持,否则男女婚姻家庭权益平等只是纸上宣言。
2、重视男女平等的法律宣传教育
法律等国家机器进行的制度性、结构性的强制性的调节和干预,是最现实、最立竿见影和长效的宣传教育,对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亦是如此。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都长期处于一个弱势地位,但是不可否认,在新中国相关的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后,男女平等思想在城市中已经慢慢的为大家所尊重。但是在大家深层思维中,往往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男女不平等思想的影响。如在婚姻法中关于离婚的规定,往往会显示出对女性的道德批判重于男性。
这就要求我们调整社会行为规范,破除传统观念对女性角色的价值定位,实现从”“从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旧的传统道德观到“男女平等”、承认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的转变。
(五)建立社会化的女性维权网络
一是建立女性信访服务网络。女性的权益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妇联组织是维护女性权益的代表。妇联要联合司法部门设立女性法律服务中心,法律咨询热线电话,发挥各级信访员作用。解答女性们提出的问题,及时掌握受侵害女性的情况,为受侵害女性伸张正义。把她们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是治安或刑事公诉案件的协调公安机关处理;涉及民事、行政及刑事自诉案件协调法院处理;对于一些民事案件婚姻家庭矛盾的妇联给予协调解决,使每一个女性在受到侵害时都能及时得到帮助。
二是建立司法保护网络。与基层人民法院配合健全女性维权合议庭,由妇联维权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审理,运用法律维护女性权益。女性权利的实现往往需要诉诸法律,但有一部分女性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要对这些女性实行法律援助。要建立法律援助机构,以解决贫困女性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的问题,让所有的女性同胞都能受到法律保护。
三是社会救助网络。与公安局配合成立家庭暴力报警中心,使家庭暴力有人管,使正在遭受暴力的女性报警后能得到及时解救。成立女性救助中心,解决受害女性无处栖身,流落街头的问题。
五、结论
人权是每一个人的平等而自然的权利,正如《人权宣言》所宣称的那样:“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是平等的。”而女性权利,也可以说是每一个女性的平等权利了。一般来说,人权可分为平等权利,公民和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而各国人权法要有效地适用于女性,还需要通过重新描述以上三类权利来发展增加了社会性别的“随后的实践”,以便包容女性易受根本不公正伤害的特殊性质,保障女性的权利、人权。在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女性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女性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体系,即《宪法》、《刑法》、《民法》、《婚姻法》、《儿童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依照中国法律,女性享有的法定权利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女性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权利。2005年12月1日,我国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宪法性法律性质的特别法,也是新时期保护女性权益的宣言书。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对女性权益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女性人权的尊重与保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修正案》用法律形式将党和国家作出的“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的对外承诺和对内一贯主张固定下来,为真正实现女性权益的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这也是宪法精神在女性权益保障法中的具体体现,同样是我国正在进行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当然,仅仅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对于中国女性权益的保障来说,肯定会显得“力量单薄”的。尽管男女平等思想已经传播了多年,但是人们往往还是把女人同婚姻、家庭联系在一起,而事业和成功则都归功于男性,这不单单给女性,特别是职业女性带来极大的冲突和压力,实际上带给男性的压力和负担也不小。男性同样在这种家庭责任分工中受到约束和评论,而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随着我国法治事业的推进,以及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女性权利和利益的保护问题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女性权利的保护问题,也才会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立体地、全方位得到加强。因而,保障女性的婚姻家庭平等权益,促进女性的社会生存发展保障女性的权利问题,实际上也是对男性的解放,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静之、张心绪、丁绢.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
2、张宛丽.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化与性别分层,浙江学刊,2004.9
3、许桃芳.仅仅是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吗,妇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版,2006:61
4、杨慧.“男女平等”的不同认识及其成因剖析,妇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版,2006.2:2
5、张凤君.我国女性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西南政法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