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何镇人民政府2010年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总结
高何镇人民政府 2010年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
总结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五大机制建立完善、各村项目建设稳妥推进。现将我镇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付平同志为组长的高何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加强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高委发[2010]26号)和《关于加强村级公共服务建设类项目管理的意见》(高委发[2010]27号)文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实施意见》(邛委发[2010]12号)精神,邛崃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分解下达2010年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目标任务的通知》(邛村公领办[2010]2号)文件要求,组织部、统筹局、农发局共同下发的《关于加强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邛组发[2010]6号)文件规定,充分发挥村民自主与自治作用,促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 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同时,积极总结试点村经验与做法,全面铺开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我镇7个村(社区)采用多种形式对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深入发动。镇领导小组对各村议事会成员进行集中培训21次,发放改革宣传单、调查问卷1.8万份。工作组深入村、组不定期的组织培训。各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多次召开议事会,拟制了实施方案,梳理的建设项目48个。目前,我镇7个村(社区)均启动了建设项目,并建立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民主管理制度、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套资金使用和监管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才保障制度、公示制度和干部回避制度。同时,我镇坚持专款专用,建立健全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明确镇纪委对各村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资金使用全程进行监管。
二、基本做法
(一)深入宣传,切实把握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具体要求
通过多次不定期的召开镇、村、组多级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专题工作会议,有意识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改革,将政策原原本本的交给群众,既让干部和群众深刻领会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又让群众充分掌握了相关政策,真正做到“干部清 楚,群众明白”,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投身改革的热情。
(二)组织研究,形成改革实施意见和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我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结合我镇各村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高委发[2010]26号)和《关于加强村级公共服务建设类项目管理的意见》(高委发[2010]27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分步推进的工作方法。
(三)理清思路,明确工作阶段和步骤
我镇在深入学习市上印发的各种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文件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和探索,制定了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步骤(方法),提出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阶段;入户调查,形成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革实施方案阶段;建立健全机制,开展配套建设阶段和总结完善阶段。
(四)明确责任,形成五大机制指导意见
我镇结合前期工作情况,根据目前实际,下发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五大机制的《指导意见》,为各村建立完善五大机制提供保证和借鉴。
(五)让民做主,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作用
我镇在改革过程中,自始至终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议事会、监督委员会的作用。
1.通过召开村(社区)“两委”干部会、党员及群众代表会、村议事会、以组为单位的村民大会,利用广播、一户一份宣传单、橱窗等载体,广泛宣传实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套建设的目的、意义及相关内容,达到家喻户晓,从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关注建设、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实施方案,选举成立协调监管小组。
2.“一户一问卷”,议题收集规范化。通过 “一户一表”的方式,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充分了解群众对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需求,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由群众自己填写“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套建设调查表”。
3.项目梳理。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分类,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需完善的意见,且在调查表中占10%以上的,进行分类疏理。
4.项目议定。通过调查表收集、梳理出的项目,在村(社区)公示栏公示等方式,再次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公示期间没有明确反对意见或反对意见不充分的,村议事会、全体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按照议事表决规程,逐项予以表决通过,确定试点实施项目。同时,从社会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实际出发,按照定岗、定责、定员、定薪的原则,将各类服务和管理事务进行分类,制定专职岗位职责。对议定实施项目进行3天公示。5.项目排序。对议定的项目,经公示无异议或反对意见不充分的,通过“一户一表”的方式确定实施的先后顺序。
6.民主监督。通过监督委员会和受益群众推选出来的监督代表对实施项目进行全程监督,让群众对实施项目放心,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民主意识。
7.群众满意度测评。让受益群众以“一户一票”的形式对完成项目和社会管理类聘用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均在90%以上。真正让项目落到实处,群众称赞。
(六)加速村级服务配套
以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为契机,完善了集中居住区的饮水、蓄水、路、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了软件设施,通过多元服务,丰富村(社区)服务功能。
(七)建立完善、规范的档案
为了更好的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我镇各村都根据统筹局的要求建立了完善、规范的档案,力争把我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做到群众满意和上级认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五大机制建立不够完善、民主决策氛围不够浓厚等不足。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改革知晓面,真正使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切实调动广大老百姓的民主决策、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二)加快推进配套建设。目前全市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已加紧启动今年急需实施的一些项目,我们将结合实际,加快推进各村配套建设。同时,将加快完善村(社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
(三)推进融资项目建设。根据各村梳理出的项目情况,广泛宣传并征求群众意愿,积极组织上报项目融资,并结合自身情况和资金到位情况,推进融资项目建设。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
第二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总结
涌泉街道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工
作
总
结
自2007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涌泉街道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以构建和谐社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目标,重基础、抓细节,以农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建设为载体,夯实基础设施、完善公共配套,形成和优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体制,建立了覆盖全面的保障救助体系。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安定和谐。现我就近两年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做个简要总结。
一、高标准打造示范社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为了增加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街道加大财力投入,按照新居工程“八个一”的标准逐步完善小区配套服务功能。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以花土社区为中心,着力打造“开放、文明、现代”的花园城市一流示范社区。制定小区建设性详细规划,制定专项目标,实施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整体文明形象。建成五福路、凤凰街、共耕街;建成公立卫生院;扩建集贸市场;打造社区活动中心;新建2个活动广场,完善音响视频系统、健身器材、座椅、长廊等休闲设施;新建重型车停车场,避免噪声扰民;安装监控系统,引进物业管理公司;引进保洁公司;引入通讯服务网点;设立社区警务室;引入我区首个社区金融网点;创立我区首家专门针对失地农民心理关怀的公益机构“馨悦工作室”;创办《和谐花土》双月刊。居住小区教育、医疗、治
安等配置逐步到位,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党建工作、社保福利、文化生活等水平和档次得到全面提升,受到辖区居民和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社区治理机制不断优化
在花土建立党总支为领导核心的新型社区基层治理机制。增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员“双重管理”模式。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支部、涌泉实验学校支部、社区党支部合建花土党总支。在产业结构相似、产业发展关联度高的前锋社区与洪江村联建党总支。发挥社区居民自治作用,培育成立了新型社区业主委员会,充分发挥社区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组建资产管理委员会,确保社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导集体资产管理、经营;建立街办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居住在新型社区的全体居民提供民政、计生、就业等65个项目的“一站式”服务。确保社区居民享有均等公共服务优先权,增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成都日报》以《温江因地制宜探索失地农民社区自治新举措》为题报道涌泉创新基层治理机制的做法。
三、重基础、抓细节,以民为本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贯彻落实区委发展惠民要求,不断深化城乡统筹、惠及全民、富有特色、机制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维护稳定促进和谐。
一是不断提高创业就业服务水平。加强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每年培训失地农民1200多人,成功转移1000人。大力实施创业富民行动,加大对自谋职业、自主创
业和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在花土小区成功打造“创业一条街”。制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将营业用房租赁收入反哺创业居民,反哺资金达20多万元。率先举办“创业、就业带头人”表彰活动,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在花土小区引导自主创业50多人,带动就业人数达160多人。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率不断提高,社会安宁祥和,群众安居乐业。
二是建立快捷高效的分类救助体系。形成反应快捷、运转高效、覆盖全面的社会救助机制,开通临时救助“110”专线。每年拨付资金30万元建立街道社会扶助基金专款专用。自去年运转分类救助机制以来,70多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成都日报》、市政府网站等市媒体广泛关注。建立首个残疾人康复站,街道每年出资25000元,为残疾人提供免费康复医疗卡。
三是不断推进以居民为主体的文化教育事业。组织开展社区文体“星级评比”活动;成立“绿芽新市民艺术团”;在全区率先开通“小区广播”;大力发展广场舞队、腰鼓队、剑舞扇舞队等各类民间文化活动组织。举办系列社区群众文艺大赛、社区群众体育运动会、社区风采大赛、庆“三〃八”才艺大赛、“迎奥运、树新风”趣味运动比赛、庆“七〃一”暨抗震救灾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20多场次。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和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优化教育激励机制,每年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扶助贫困学生的奖励金达30多万元。涌泉实验学校的升学率大幅度提高,金太阳幼儿园创建温江区示范幼儿园达标。“三教互动,共育人才”工程成效显著,经验在全区、全市推广,市、区关工委在涌泉召开现场会,区关
工委就该主题在湖南长沙中国关工委会上发言受到与会领导肯定。涌泉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涌泉舞龙队代表温江区参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获得文化部非遗节奖;近年文化活动获得区级及以上表彰奖励20多项。
通过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花土社区成为我区新的“一心四线”党建工作示范点,被国家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学习型社区”称号,民政部副部长姜力亲临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先后迎接100多批次县级以上考察团参观学习。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绩。
去年年底,区委书记田蓉同志到涌泉调研时强调,“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品牌意识,下功夫建设好充满生机活力的花园涌泉,将区位优势融入到全区全市的产业发展中,将涌泉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要通盘考虑居民安置、社保、创业就业等问题,统筹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为构建和谐、幸福的涌泉奠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田书记的要求,结合四川文化产业园落户涌泉的发展契机,以“现代文明、和谐包容”理念,着力建设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文化示范社区。争取在短期内使辖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谢谢大家!
第三篇:XX年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总结
XX年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
总结
市委统筹委:
××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今年初迅速启动了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村级改革试点工作。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五大机制建立完善、各村项目建设稳妥推进。现将我市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我市成立了以××市市长助理、我市市委书记刘俊林同志为组长的××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都委发[XX]36号)文件。按照“上半年试点、下半年推开”的进度要求,上半年在七个试点村先行先试,充分发挥村民自主与自治作用,促进村改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市村改工作中发挥了表率作用。下半年,积极总结试点村经验与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全市198个村(涉农社区)采用多种形式对村改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深入发动。其中,市委组织部、市统筹局和市委党校分别对乡镇各村议事会成员进行集中培训20余次,发放改革宣传单、调查问卷13万余份。工作组深入镇、村、组不定期的组织培训500余次。各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多次召开议事会,拟制了实施方案,梳理了急需配套的建设项目900余个。目前,全市198个村均启动了建设项目,并初步建立了五大机制。同时,我市坚持专款专用,建立健全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市财政局已将××市和我市两级财政专项资金4930万元到各乡镇村改专用账户上,各乡镇明确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对各村的村改资金使用全程进行监管,同时,我市XX新增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政府性投资10367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明显高于XX年的9413万元。
二、基本[:http://]做法
(一)深入宣传,切实把握村改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及时将××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成委发[XX]37号)转发到全市各部门和乡镇。同时,依托××市统筹委组织的村改宣讲团为学习的平台,对各乡镇、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全市村(涉农社区)支部书记共300余人进行了培训。同时根据××市统一安排,成立了统筹城乡基层工作队,指导各乡镇村改及宣传工作,并通过多次不定期的召开市、镇、村、组多级村改专题工作会议,有意识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改革,将政策原原本本的交给群众,既让干部和群众深刻领会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又让群众充分掌握了相关政策,真正做到“干部清楚,群众明白”,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投身改革的热情。
(二)组织研究,形成改革实施意见和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结合我市各乡镇灾后重建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都委发[XX]36号)和《关于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都村改办发[XX]7号),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分步推进的工作方法。
(三)理清思路,明确工作阶段和步骤
我市在深入学习《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成委发[XX]37号)等文件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和探索,制定了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步骤(方法),提出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阶段;入户调查,形成各村改革实施方案阶段;建立健全机制,开展配套建设阶段和总结完善阶段。确定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八步工作法”:
1、学习宣传,统一思想;
2、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3、发放问卷,收集民意;
4、民主决策,形成方案;
5、召集村民议事会成员或多种形式探索五大机制建设;
6、精心组织,统筹建设;
7、各村按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落实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并组织验收;
8、认真总结,提升完善。
(四)明确责任,形成五大机制指导意见
我们结合试点镇村和市级相关部门前期工作情况,根据全市灾后重建等实际,确定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政府直接供给有65项,政府可委托村上实施供给16项,村级自治组织实施供给14项,市场主体实施供给31项。为了稳妥有效推进项目建设,我市出台了《××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村级改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项目上报、审核的程序以及各单位的职责。同时,以村改办的名义下发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五大机制的《指导意见》,为各村建立完善五大机制提供保证和借鉴。
(五)让民做主,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作用
我们选择了天马镇向荣村、翠月湖镇清江村和青城山镇泰安村等七个试点村。在改革过程中,自始至终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议事会、监事会和理财小组的作用,一是
“一户一问卷”,议题收集规范化;二是“一事一议题”,议事表决民主化;三是“一执行一监督”,项目实施阳光化。真正做到事前决策、事中监督和事后评议三个“群众说了算”,让老百姓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村民刘文俊就曾满意地说道,“看来,这回不是形式了,我们农民也要做回主了。”
(六)筹集资金,大力推进村级公共设施建设
震后,面对艰巨的灾后重建任务和资金压力,各村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机制,积极以农村资源换取资金或住房,并逐步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向峨乡棋盘村、天马向荣村、中兴九龙村等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筹集重建资金,并积极争取上海援建资金加强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建设。目前,村级活动中心建设有序推动,沟渠清淘等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同时,我市及时安排财政配套资金给全市各村,制定了村改资金的申请、划拨、管理的办法,确定了各村申请划拨资金的程序、款项的支付等,确保了资金拨付的高效、及时和专款专用。
(七)紧密结合灾后重建,加速村级服务配套
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的探索中,充分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将改革与灾后重建紧密结合起来,以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为契机,完善了集中居住区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了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设备和文化健身器械,创造性开启了小区式民主管理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面对灾后农房重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我市坚持一手抓重建,一手抓村改,村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存在五大机制建立不够完善、民主决策氛围不够浓厚等不足。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改革知晓面,真正使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切实调动广大老百姓的民主决策、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二是加快推进配套建设。目前全市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已加紧启动今年急需实施的一些项目,我们将结合实际,加快推进各村配套建设。同时,将加快完善村(社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
三是推进融资项目建设。根据各村梳理出的项目情况,广泛宣传并征求群众意愿,积极组织上报项目融资,并结合自身情况和资金到位情况,推进融资项目建设。
第四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总结
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
总结
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总结
市委统筹委:
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今年初迅速启动了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村级改革试点工作。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五大机制建立完善、各村项目建设稳妥推进。现将我市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
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我市成立了以
市市长助理、我市市委书记刘俊林同志为组长的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都委发36号)文件。按照“上半年试点、下半年推开”的进度要求,上半年在七个试点村先行先试,充分发挥村民自主与自治作用,促进村改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市村改工作中发挥了表率作用。下半年,积极总结试点村经验与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全市198个村(涉农社区)采用多种形式对村改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深入发动。其中,市委组织部、市统筹局和市委党校分别对乡镇各村议事会成员进行集中培训20余次,发放改革宣传单、调查问卷13万余份。工作组深入镇、村、组不定期的组织培训500余次。各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多次召开议事会,拟制了实施方案,梳理了急需配套的建设项目900余个。目前,全市198个村均启
动了建设项目,并初步建立了五大机制。同时,我市坚持专款专用,建立健全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市财政局已将市和我市两级财政专项资金4930万元到各乡镇村改专用账户上,各乡镇明确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对各村的村改资金使用全程进行监管,同时,我市新增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政府性投资10367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明显高于的9413万元。
二、基本做法
(一)深入宣传,切实把握村改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及时将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成委发37号)转发到全市各部门和乡镇。同时,依托市统筹委组织的村改宣讲团为学习的平台,对各乡镇、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全市村(涉农社区)支部书记共300余人进行了培训。同时根据市统一安排,成立了统筹城乡基层工作队,指导各乡镇村改及宣传工作,并通过多次不定期的召开市、镇、村、组多级村改专题工作会议,有意识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改革,将政策原原本本的交给群众,既让干部和群众深刻领会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又让群众充分掌握了相关政策,真正做到“干部清楚,群众明白”,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投身改革的热情。
(二)组织研究,形成改革实施意见和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结合我市各乡镇灾后重建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都委发36号)和《关于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都村改办发7号),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分步推进的工作方法。
(三)理清思路,明确工作阶段和
步骤
我市在深入学习《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成委发37号)等文件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和探索,制定了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步骤(方法),提出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阶段;入户调查,形成各村改革实施方案阶段;建立健全机制,开展配套建设阶段和总结完善阶段。确定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八步工作法”:
1、学习宣传,统一思想;
2、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3、发放问卷,收集民意;
4、民主决策,形成方案;
5、召集村民议事会成员或多种形式探索五大机制建设;
6、精心组织,统筹建设;
7、各村按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落实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并组织验收;
8、认真总结,提升完善。
(四)明确责任,形成五大机制指导意见
我们结合试点镇村和市级相关部门前期工作情况,根据全市灾后重建等实际,确定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政府直接供给有65项,政府可委托村上实施供给16项,村级自治组织实施供给14项,市场主体实施供给31项。为了稳妥有效推进项目建设,我市出台了《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村级改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项目上报、审核的程序以及各单位的职责。同时,以村改办的12全文查看
第五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作者:金德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已成为各级政府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所谓公共服务,指的是政府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包括政府为推进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提供的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所谓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社会管理则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与约束,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这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总的来看,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比较薄弱,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就社会管理言之,我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是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的集中管理模式,它导致社会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同时,这种管理模式还使政府部门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就公共服务言之,政府承担了过多的公共服务职能,控制公共服务的范围仍嫌过宽,难以满足社会投资多元化与消费多元化需求,另则政府过于重视投入而轻视服务的效果,为公众服务的观念还未完全确立,再则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着城乡失衡、地区失衡等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亟待解决下述问题:其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由于社会事务具有复杂性,社会公众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调控、社会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机制。其二要不断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通过建立健全统一、公正、透明的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其三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各种社会管理机制的整合,最终形成有效覆盖全社会的应急管理系统,这是当前社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当然,在强调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常态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OO四年八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