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关镇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汇报
城关镇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
汇报材料
今天黄主席与各位政协委员到我镇调研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对各位委员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就我镇近年来的农村公共服务与管理工作进行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共辖6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居委会,面积73平方公里,人口44556人,其中农业人口11229人。总耕地面积15612亩,其中水地7700亩。有镇属小学6所,在校学生2900人,教职工138人。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出发点,以强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为工作总抓手,自觉转变乡镇职能,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干部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得到了极大转变,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国家基层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二、农村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情况
1.加快道路建设步伐,创造良好交通条件。2008年以 来,争取资金251万元,硬化道路14.6公里。(其中南街村西坪十一社路口至仁寿山道路2.8公里;北街村水厂至高家磨道路长1公里,二社、五社、六社、七社、八社、十二社社道3公里;五渠村二、三、四社主干道1.7公里,五渠至中堡刑家湾道路1.2公里;满城村一社至五社道路1.1公里;高家湾至薛家湾道路2.5公里;职校至国道312线道路1.3公里。)通村公路和村社主干道硬化率达到100%,已基本形成通村路、村社主干道、生产路互连贯通的道路网络。
管护情况:我们根据县公路局《关于做好组建村级养护管理站工作的通知》,已成立了镇村两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加强对我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2.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旱涝保收能力。我镇现有机电井55眼,但大部分设备老化严重,长期带病运行。为了保证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镇政府多渠道争取资金,对全镇水利工程进行配套整修;对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永古高速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影响需要修复的沟渠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发动群众兴修农田水利,确保全镇农作物灌溉不受影响。
2008年以来筹措资金135.9万元,新打机井5眼、配套维修机井20眼。(其中南街村维修机井5眼;北街村维修机井4眼;五渠村新打机井1眼,维修机井3眼;满城村新 打机井4眼,维修机井4眼;北灵观村维修机井1眼;高家湾村维修机井3眼。)
为了缓解红砂川红提葡萄基地供水不足的问题,镇上筹资13万多元,县政协领导组织政协委员捐款5万元,在红砂川红提葡萄基地新建1条3800米的上水管道,极大地促进了我镇红提葡萄基地健康持续发展,现基地日光温室规模已达844座1265亩。
在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积极做好防汛工作,在汛期来临前,对教场沟、狡狐子沟、黄须沟及北灵观、火车站桥头排洪沟进行了全面清障,对大马坊、玫乡路等施工易涝地段发放了整改通知书,保证了汛期正常泄洪,防止发生洪涝灾害。
管护情况:对所有维修配套及新打机井我们制定了机井移交书,明确了具体管护责任并全部移交机井所在村社,由村社负责安排专人进行管护。
3.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我镇在南街、北街、五渠、满城、北灵观等5个村进行实施该项目。工程涉及36个社1278户4941人,采用国家投资和受益村社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方式建设。其中国家投资92.52万元,群众自筹管道开挖、回填、水泥路面切割费用72.4万元,收缴进户安装集资款42.14万元。管道开挖26906米,铺设管道181189米。在镇村社三级干部的共同配合及县水利局的有力指导下,工程顺利完工,全镇2300多户喝上了安全便捷的饮用水。
管护情况:工程入户部分由用户管理,户外管网由县给排水公司管护。
4.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2008年上级投资11.4万元、争取帮扶资金7000元、水泥30吨,完成15户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其中民政12户,每户补助8000元,残联3户,每户补助5000元。2009年全镇落实农村危旧房改造185户,其中城建渠道166户、民政渠道13户、残联渠道6户。城建166户有5户特困户按每户8000元补助,161户按每户4000元补助,民政、残联均按每户8000元进行补助。
5.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村民精神生活。2008年、2009年两年,积极争取市、县文化部门支持,配备图书10000多册,全面完成6个村“农家书屋”建设。2009 年又争取投资32万元,完成了300平方米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健身器材安装配套。
6.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每年我镇参合费收缴率均在98%以上。严格按照个人申报、村委会审查、镇政府复核、县民政局核报 的程序,规范运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符合条件的病困群众得到及时的救助。2009年全镇上报农村大病救助41户,支付资金19.21万元,今年上半年上报25户。
7.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照每个学生10元只收取作业本费,除此之外,不收取任何费用,全镇6所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争取资金20万元,完成北灵观小学、满城小学等学校的校舍维修。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和管理。2008年以来,全镇共有55名教师获县、镇“优秀教师”称号,30名教师在市县教学案例评选中获奖。
(二)农村社会管理情况
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一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三争一促”活动,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满城村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市级“三争一促”党建示范村,南街村、北街村被评为市级“三争一促”党建先进村。在征地拆迁、道路建设、安全饮水、重大矛盾纠纷化解中,村两委班子能识大体、顾大局,坚决服从和贯彻县、镇党委决策部署,在群众中的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二是加强村级阵地建设。今年我们争取政府补助6.75万元,镇村自筹6.85万元,完成了北灵观村办公阵地建设。现在全镇6个村,除 南街村办公阵地仍需规范外,全部有了标准规范的办公场所。三是按照制度化、规范化要求,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完善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对农村低保、计生奖励、救灾救济、优待抚恤、土地征用补偿、支农惠农等事项及时张榜公示,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信任感、权威感。
2.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和应急处臵工作,维护农村稳定。一是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扎实开展以《禁毒法》、《土地管理法》、《义务教育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培训,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二是以严打整治为中心,加大禁毒工作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四位一体帮教与破获案件相结合,做到打防并举,保持对毒品的高压态势,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三是加大镇矛调中心和村级调委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了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相结合的工作制度,使一些在征地拆迁、重点项目落实方面的疑难信访案件得到了及时化解,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每年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对地震、防汛、安全生产、地质灾害防治及校园安全等工作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3.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明显,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全镇有农村低保对象360人,五保对象21人,优抚对象85人,因灾及临时救助对象平均每年约1700人。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已基本建立了以农村低保制度为主体,以五保集中供养、灾害救助、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为重点,以各项配套救助政策和慈善救助为补充,辅之对边缘困难户、临时困难户等给予临时救济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上半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14.03万元,发放五保户供养金2.12万元,为284户888人发放抗旱救灾面粉600袋,为304户928人发放救灾款8万元,为79名优抚对象发放生活费14.10万元(6名现役军人除外)。
为妥善解决特困群体的就医问题,从2006年开始,农村五保、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全部由县民政、财政部门统筹缴纳。从2007年开始,对农村五保、低保对象实施门诊医疗救助,其中2007年户均补助300元,2008和2009年两年,按低保人均20元、五保人均100元的标准救助。
积极推进社会互助,每年利用县纪委爱心捐助款,对城关辖区3名“双特生”进行资助。
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县政府办《关于设立县城规划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通知》精神,对南街、北街和满城三个村的失地农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为上级政府尽快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医疗、低保制度提供详实基础数据,以期从 根本上解决困绕城关多年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破解发展“瓶颈”问题。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情况
1.严格编制管理,保证政府机关运转协调。2007年机构改革核定我镇机关有行政编制28名,事业编制23名。现镇机关实有行政编制24名,空编4人,事业编制20名,空编3人;核定领导职数9名, 现暂缺1名;有公益性岗位人员5名。依永机编发„2008‟11号文,核定我镇4个社区服务中心有事业编制18名,现实有事业编制19名。
2.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镇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我们坚持党委决策、政府实施、人大参与监督、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议事和决策机制,重大问题都提交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要求,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素质。全镇各部门广泛开展了与本部门密切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学习培训活动,形成了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二是全面公开,推进民主。我镇在镇政府门 口制作了政务公开栏,将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重点、城乡低保、各种惠民资金落实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在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对资金的使用、管理、材料的购买以及工程的施工、安全等问题提出严格要求;镇纪委、各业务部门全程介入,对工程招标、建设、验收进行全程跟踪;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财务监督小组在资金使用中的监督作用,并将预决算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张榜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效益。三是依法行政,规范行为。依法依规完成了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严格落实村支部书记选举“两推一选”工作制度,使一些办事公道、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人进入了村级班子。依法进行国土资源管理,严禁非法占用耕地。今年上半年全镇查处违法占地2起,调解土地纠纷争议6起,申报宅基地45户。按照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范开展计生工作,严格再生育审批条件及程序,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上半年共发放一孩生育指标90人,申报二孩生育指标24人,征收社会抚养费10.05万元。
4.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机关单位良好形象。在连续开展 “强化责任,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提高效能”、“狠抓落实年”等作风建设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正在扎 实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一是制定了《城关镇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逐级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出资编印了《城关镇行政效能建设学习资料汇编》,有力地保证了全镇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有序推进。二是在进一步完善《镇机关干部工作和管理制度》和《城关镇村级组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重点建立和完善了首问负责制、效能考评制等七项制度。全面深化“七破七立促发展、四从十六不抓提升”的工作规范,着力解决在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作风问题,以作风的根本好转促进经济社会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三是将作风建设与节约型机关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严格超标准接待和以公务接待为名大吃大喝,严格控制公车私用,树立了“为民、清廉、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
三、农村公共服务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部分水利设施老化严重,亟待进一步加强;道路、供水、绿化、环境亮化等公共设施建设缺乏配套资金,导致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和已建项目后续管护难;严重短缺的文化体育设施和活动资金导致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求 不相适应。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乡镇自身财力不足,对农村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缺乏财力支撑;村级实行自治,搞建设要实行一事一议,在村民中自筹资金办事又有一定难度。乡镇政府为群众提供服务,是有愿望没能力,发展农村经济也是有想法没办法,乡镇真正自主干事很难。
2.农村救助水平相对较低,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出性问题。失地农民不断增多,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产生诸多不稳定因素;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平均每人每月仅150元,而相应城镇“三无”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月209元,且覆盖面较低;农村配套救助政策在操作上衔接落实不够。由于社会救助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因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工作衔接不够,制度与制度之间互联互补做得不够,救助资源在整合上显现出不够协调。如:元旦、春节期间多个部门对困难群众重叠救助,工会、民政以及县纪委对困难学生重叠救助,使得在整合现有救助资源、最大化发挥社会救助效应方面还存在不足。
3.项目论证、规划性不强,造成重复建设是当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目前农村许多项目由各个业务部门分头组织实施,由于资金和条件限制,以及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造成部分项目重复建设。像去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我们南街村、北街村、北灵观村、五渠村部分道 路路面被开挖损坏,急需维修。农村危旧房改造没有与新农村建设、与连片开发建设相结合,由农民自主建设,为以后的新农村建设与城中村改造带来了潜在的难度。
4.乡镇财权、事权与职权失衡,造成乡镇履职乏力。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负责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这是法律赋予乡镇的重要职责。但实际上乡镇政府上述职权的大部分被县直部门所行使。像土地管理、安全生产等许多违规问题的查处权、执法权在县级部门,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事权在乡镇,使乡镇常常面临有责无权、有事难管的窘境。农民有问题、有矛盾会直接找镇政府,往往是有执法权的鞭长莫及,工作在一线的只能解释说明,如群众对答复不满意,会认为镇政府不作为,就会上访,镇政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5.乡镇干部队伍状况与农村工作现实需要不适应。一是部分乡镇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工作方法、思维意识落后于现实,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二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万金油”式干部多,缺少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专业性干部。三是乡镇干部工作强度大,政治待遇低,很多干部工作一辈子都还是普通科员,工作不安心,对干部发展和乡镇工作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6.村级组织建设水平低,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科学发展。个别村党支部团结力、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办公阵地硬件设施落后,影响了服务群众和领导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四、相应意见和建议
1.做好资金争取工作。加大对农田水利、村社道路、人畜饮水等设施的投资、更新及管护,继续在扩大内需中主动争取项目,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培育项目,在产业发展中寻找项目,依托项目建设多方争取资金。
2.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完善农村五保工作,进一步扩面提标,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农村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府有机衔接试点工作,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
3.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需要,将乡镇工作重心向抓服务、抓产业转移。帮助农民找农业科技、找致富项目、找销售市场,引导农民向市场化、现代化农业方向迈进。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对乡镇的考核内容必须在乡镇法定职责范围内,减少对乡镇的“一票否决”事项,不能搞强迫式的分解和落实,给乡镇增加负担。4.加强教育,规范干部行为。首先,要下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政策水平,自觉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其次,要加强对干部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干群整体素质。在培训中,特别要注重“学用结合”,使每一位干部能善于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际工作;善于运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善于运用法律知识公正合理地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各种纠纷矛盾。
5.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农村党组织活动始终,认真落实“一定三有”的要求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教育培训和制度约束,使基层组织在团结群众、领导发展、促进和谐中真正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6.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科技培训。引导农民处理好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立足产业发展和新科技推广,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现代新型农民。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利用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红提葡萄、虹鳟鱼产业,大力发展农家院等第三产业,做到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
第二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作者:金德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已成为各级政府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所谓公共服务,指的是政府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包括政府为推进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提供的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所谓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社会管理则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与约束,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这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总的来看,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比较薄弱,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就社会管理言之,我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是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的集中管理模式,它导致社会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同时,这种管理模式还使政府部门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就公共服务言之,政府承担了过多的公共服务职能,控制公共服务的范围仍嫌过宽,难以满足社会投资多元化与消费多元化需求,另则政府过于重视投入而轻视服务的效果,为公众服务的观念还未完全确立,再则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着城乡失衡、地区失衡等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亟待解决下述问题:其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由于社会事务具有复杂性,社会公众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调控、社会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机制。其二要不断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通过建立健全统一、公正、透明的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其三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各种社会管理机制的整合,最终形成有效覆盖全社会的应急管理系统,这是当前社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当然,在强调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常态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OO四年八月二十日
第三篇: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
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
1.“十二五”规划中非常明确地提出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贯穿“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它是整个“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也是最后的落脚点A。A.正确 B.错误
2.社会保障它不同于收入分配它也完全等同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实际上是一个安全网再具体说是公民的一种安全状态A。A.正确 B.错误
3.生产力越发达应该说居民风险越小但实际不是这样的社会生产力越发达居民的风险越大(A)。A.正确 B.错误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全球化的竞争每一个国家公民的社会风险是在加大(A)。A.正确 B.错误
5.城镇化率越低居住越有风险(B)。A.正确 B.错误
6.国际劳工组织在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102号公约中对社会风险做了一个定义。社会风险就是指人人都可能遇到的危及其基本生活安全的风险(A)。A.正确 B.错误
7.个人财务周期是指一个人具有收入能力以后所经历的收入与支出从“负-正-负”关系和三个阶段(A)。A.正确 B.错误
8.美国到现在为止它的社会保障叫做老遗残保障在理论上叫补缺型(A)。
A.正确 B.错误
9.生命周期理论是我们进行个人终生理财也是国家进行社会保障基本理论。有了这样的基本理论可以使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更加合理(A)。A.正确 B.错误
10.从工薪层来看人一生的收入是从低到高的一条直线。在这个直线发生的过程中人的生命分几个阶段(B)。A.正确 B.错误
11.国际劳工组织102号公约的一个贡献就是全世界对什么是社会风险达成了共识将近17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个公约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全球共识(A)。A.正确 B.错误
12.劳工组织有三套标准风险覆盖率、应保人群参保率、保障力度(A)。A.正确 B.错误
13.面对中国现在人口发展战略我们引导合理地生育的时候需要把生育保险变成社会的而不是职工的甚至变成育龄青年的福利鼓励他们早一点生第一个相隔一段时间再生第二个来解决中国人口的结构问题(A)。A.正确 B.错误
14.到2011年初我国最低保障的基本水平是300—500元最低的地方是300元最高的地方是500元(A)。A.正确 B.错误
15.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指标人均享有卫生资源中国在全世界第四位(B)。A.正确
B.错误
16.养老金到今年为止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全国平均水平是1400元最高的是广东2300元(A)。
A.正确 B.错误
17.工伤保险包括医疗费用、康复、伤残以后的抚恤金重伤还有护理费但也都是一个最低水平(A)。A.正确 B.错误
18.我们的政府对中国的社会保障评价是框架基本形成体系尚未完善(A)。A.正确 B.错误
19.社会保障最后要表现为相关法律体系国家要把它制定成法律体系因为法律体系是共识是人们的行为规范(A)。A.正确 B.错误
20.所谓三圈理论就是任何一个公共政策要站在三个角度去分析让它能够成立而且它们是相互依赖的(A)。A.正确 B.错误
第四篇:城关镇创新社会管理
以“三个三”为抓手 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创先争优
中共XX县城关镇委员会 XX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镇党委、政府把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任务来抓,紧紧围绕打造“卫生、实力、平安、幸福”城关工作目标,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全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创先争优。
一、实施三大工程,创新党员管理新模式
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大量的“单位人”回归社区,造成许多党员“无家”可归,组织生活出现断档现象,成了“口袋党员”。为此,我镇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凝聚人心、激励人心,使他们重新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焕发出新的政治生命力。一是实施“安家工程”。创造性地组织实施了以“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为主题的党员“安家工程”,出台了《城关镇流动党员管理(试行)办法》,通过登门查找、信函访找、电话追找、告示巡找等形式,畅通联系渠道,让党员回“家”;接转党员组织关系,让党员有“家”;解决党员实际问题,让党员想“家”。广泛接转流入城关地区的流动党员、居民党员、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
XXX名,并把外出务工流出的XXX名流动党员联系转入深圳、广州、东莞等流动支部,建起了流动党员数据库。使广大流动党员安家落户,保证了我镇一个支部不落、一位党员不漏。二是实施“温暖工程”。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创业就业培训和以“六带六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为贫困党员、下岗党员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因人而异为他们送致富经、献小康策、传脱贫技,XXXX年,共开展创业就业培训X期,培训XX人次,帮助XX名贫困党员走上致富之路,安排XX多名下岗党员到社区担任清洁员。镇党委在“七一”期间,为XX多户困难党员和80岁以上的老党员送去慰问金、物资XX万余元。同时,为所有困难党员办理了低保,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实施“有为工程”。针对流动党员、居民党员、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无岗、无职的特点,积极推行志愿者服务制,对照优秀共产党员的“五个带头”,广泛开展“为民服务争当六员”的实践活动。“六员”是指在群众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政策法律宣传员;积极排查不稳定因素,处理社区家庭、邻里纠纷的矛盾纠纷调处员;协助做好治安巡逻工作,维护社会平安的治安义务巡逻员;参与卫生整改和清理,制止乱倒、乱扔、乱堆等不良行为的小区卫生保洁员;广泛收集民情民意,传达上级政策精神,做社区热点、难点问题的上传下达工作的政务信息联络员;对镇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作风进行监
督的干部作风监督员。今年,他们共进行创先争优宣传XX多次,排查矛盾纠纷XX余起,上报民情民意XX多条,协助做好了重大活动期间的维稳工作,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再次发挥。
二、开展三项创建,树立文明和谐新形象
针对当前居民群众人生观、价值观呈多元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城关镇通过开展“平安社区、和谐家庭、文明市民”三项创建为突破口,全力提升城关品位与市民文明素质,塑造“XX窗口”形象。一是开展“平安社区”的创建。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采取百分制对各社区进行考核,每月通报考核情况,每个季度末进行汇总兑现。对每个季度汇总排位前一、二名的社区分别给予10000元、8000元的奖励,对排在倒数第一、二名的社区分别给予5000元、4000元的处罚,社区书记、主任、分管领导也分别给予相应奖罚,对连续两次排名倒数一、二名的社区书记、主任、分管领导由创建领导小组进行诫免谈话。通过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六无”(无重特大治安、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无到市赴省进京上访事件、无矛盾纠纷上交、无民转刑案件)社区工作目标,营造“治安好、环境优、邻里和、群众安、社会稳”的良好氛围,确保大局稳定,加速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二是开展“和谐家庭”的创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共同期盼,是社会平安
稳定和谐的基石。我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宣传媒体,深入开展“十个一”宣传活动(召开一次全县动员会、在犀城广场搞一个启动仪式、发送一条短信、设立一个电视专栏、每户居民发一份倡议书、签一份和谐家庭居民承诺书、开展一次千人游行活动、每个小区开辟一个宣传专栏、每个社区成立一个宣传队,开展走街串巷入户宣传),广泛宣传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标准和内容,为创建活动扩大影响,形成声势,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居民知晓率达到95%。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十个一”活动(召开一个专题学习讨论会、举办一次征文比赛或知识竞赛、派送一个纸杯、编写一本书籍、办一次书法展、创作传唱一首歌、开办一个论坛、举办“家庭文化才艺展示”竞赛、评选XX“十佳和谐家庭”、开展一次“家庭结对帮扶促合谐”),营造深厚氛围,增强居民参与意识。通过开展“双十”活动,教育广大家庭成员“讲学习、讲道德、讲文明、讲诚信、讲团结”,增强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力争三年内城区70%的居民户达到和谐家庭标准。三是开展“文明市民”的创建。引导和教育广大市民树立全县“样板”意识,培育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现代文明行为,努力形成与城关相适应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尚,重点是培养市民公共意识,破除顽症陋习。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在践行公共道德中发挥模范作用,带动市民广泛
参与,共同营造。真正做到顽症陋习首先在城关纠正,文明礼仪首先在城关倡导,公共道德首先在城关践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继续发挥老年学校、关工委等“五老”组织作用,为他们创造环境、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树立城关良好的形象中再立新功。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城关光荣我光荣”的意识,站在讲大局、树形象的高度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我县干部队伍状况和政法队伍形象的评估调查,共同维护提升城关乃至XX对外的形象。
三、抓好三大建设,增强科学发展新活力
镇党委、政府注重民生导向,以综合实力、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等三大建设为重点,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一是抓好综合实力建设。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财政经常性收入呈跨跃式发展,由2006年的XXXX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XXXX万元,增幅达XX%,一跃成为全县的财税龙头;完成企业总产值XX亿元,工业总产值XX亿元,农业总产值XX万元,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XXXX元增加到XXXX元,增幅达10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XXXXX元。二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群众关心的行路、饮水、医疗、教育等热点问题,积极为民办好事、实事。2010以来,全镇共投资XXXX多万元硬化背街小巷的水泥路面XXXXX米,整治卫生死角的环境卫生,安装路灯XXX 5
盏,拓宽加固曲江防洪堤XXX米,新修前进、农林无公害蔬菜基地水利设施XXXX米;建好了X个农家书屋,建设农贸市场示范点X个,新建农村沼气池XX处、农村安居房X处;筹资XXX万元兴建占地面积260㎡,建筑面积900㎡的洣水社区居民综合服务大楼,现已投入使用,目前,X个社区均已建成集工作、学习、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大楼,X个行政村和X个社区均实现网络办公。三是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10年,我镇共发放惠农补贴资金XXX万元,发放家电、摩托车、汽车下乡补助资金XXX万元,筹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资金XXX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XX人,新增城镇就业XXX人,失业人员再就业XXX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XXX,城镇居民医保参保XXX人;新增低保对象XX户XXX人,全年共有XXX 户XXX人享受低保,共发放低保金XXX万元;民政救济共筹措发放困难慰问金XX万余元;60岁以上老人居家养老工程全面启动,并率先对镇内90岁以上高龄老人进行走访慰问并发放慰问金XXX元;小区卫生保洁员月工资由XX元增至XX元。
第五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总结
涌泉街道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工
作
总
结
自2007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涌泉街道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以构建和谐社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目标,重基础、抓细节,以农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建设为载体,夯实基础设施、完善公共配套,形成和优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体制,建立了覆盖全面的保障救助体系。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安定和谐。现我就近两年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做个简要总结。
一、高标准打造示范社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为了增加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街道加大财力投入,按照新居工程“八个一”的标准逐步完善小区配套服务功能。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以花土社区为中心,着力打造“开放、文明、现代”的花园城市一流示范社区。制定小区建设性详细规划,制定专项目标,实施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整体文明形象。建成五福路、凤凰街、共耕街;建成公立卫生院;扩建集贸市场;打造社区活动中心;新建2个活动广场,完善音响视频系统、健身器材、座椅、长廊等休闲设施;新建重型车停车场,避免噪声扰民;安装监控系统,引进物业管理公司;引进保洁公司;引入通讯服务网点;设立社区警务室;引入我区首个社区金融网点;创立我区首家专门针对失地农民心理关怀的公益机构“馨悦工作室”;创办《和谐花土》双月刊。居住小区教育、医疗、治
安等配置逐步到位,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党建工作、社保福利、文化生活等水平和档次得到全面提升,受到辖区居民和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社区治理机制不断优化
在花土建立党总支为领导核心的新型社区基层治理机制。增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员“双重管理”模式。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支部、涌泉实验学校支部、社区党支部合建花土党总支。在产业结构相似、产业发展关联度高的前锋社区与洪江村联建党总支。发挥社区居民自治作用,培育成立了新型社区业主委员会,充分发挥社区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组建资产管理委员会,确保社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导集体资产管理、经营;建立街办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居住在新型社区的全体居民提供民政、计生、就业等65个项目的“一站式”服务。确保社区居民享有均等公共服务优先权,增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成都日报》以《温江因地制宜探索失地农民社区自治新举措》为题报道涌泉创新基层治理机制的做法。
三、重基础、抓细节,以民为本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贯彻落实区委发展惠民要求,不断深化城乡统筹、惠及全民、富有特色、机制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维护稳定促进和谐。
一是不断提高创业就业服务水平。加强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每年培训失地农民1200多人,成功转移1000人。大力实施创业富民行动,加大对自谋职业、自主创
业和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在花土小区成功打造“创业一条街”。制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将营业用房租赁收入反哺创业居民,反哺资金达20多万元。率先举办“创业、就业带头人”表彰活动,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在花土小区引导自主创业50多人,带动就业人数达160多人。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率不断提高,社会安宁祥和,群众安居乐业。
二是建立快捷高效的分类救助体系。形成反应快捷、运转高效、覆盖全面的社会救助机制,开通临时救助“110”专线。每年拨付资金30万元建立街道社会扶助基金专款专用。自去年运转分类救助机制以来,70多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成都日报》、市政府网站等市媒体广泛关注。建立首个残疾人康复站,街道每年出资25000元,为残疾人提供免费康复医疗卡。
三是不断推进以居民为主体的文化教育事业。组织开展社区文体“星级评比”活动;成立“绿芽新市民艺术团”;在全区率先开通“小区广播”;大力发展广场舞队、腰鼓队、剑舞扇舞队等各类民间文化活动组织。举办系列社区群众文艺大赛、社区群众体育运动会、社区风采大赛、庆“三〃八”才艺大赛、“迎奥运、树新风”趣味运动比赛、庆“七〃一”暨抗震救灾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20多场次。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和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优化教育激励机制,每年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扶助贫困学生的奖励金达30多万元。涌泉实验学校的升学率大幅度提高,金太阳幼儿园创建温江区示范幼儿园达标。“三教互动,共育人才”工程成效显著,经验在全区、全市推广,市、区关工委在涌泉召开现场会,区关
工委就该主题在湖南长沙中国关工委会上发言受到与会领导肯定。涌泉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涌泉舞龙队代表温江区参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获得文化部非遗节奖;近年文化活动获得区级及以上表彰奖励20多项。
通过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花土社区成为我区新的“一心四线”党建工作示范点,被国家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学习型社区”称号,民政部副部长姜力亲临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先后迎接100多批次县级以上考察团参观学习。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绩。
去年年底,区委书记田蓉同志到涌泉调研时强调,“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品牌意识,下功夫建设好充满生机活力的花园涌泉,将区位优势融入到全区全市的产业发展中,将涌泉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要通盘考虑居民安置、社保、创业就业等问题,统筹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为构建和谐、幸福的涌泉奠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田书记的要求,结合四川文化产业园落户涌泉的发展契机,以“现代文明、和谐包容”理念,着力建设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文化示范社区。争取在短期内使辖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