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时间:2019-05-12 20:2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九章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九章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第一篇:第九章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第九章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一、公务员交流的含义与意义

公务员交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公务员的工作职位,从而产生或变更公务员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意义:

1、有利于开阔公务员的视野,使公务员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2、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

3、有利于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推进廉政建设的发展

4、解决公务员的实际生活困难

二、公务员回避的含义与意义

公务员回避,是指通过对公务员所任职务、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做出限制性规定,减少亲属关系等人为因素对工作的干扰,保证公务员公正廉洁地执行公务的法律制度 意义:

1、回避有助于防止腐败的产生,促进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

2、回避有助于公务员健康成长

3、回避有助于消除政治上的不安定因素,促进国家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公务员交流的原则和范围

依法进行原则、适才适用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原则、合理原则 范围:内部交流、外部交流、内部交流与外部交流的法律后果不同

四、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的含义

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即指让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变成公务员的一种方式,是公务员队伍除“录用”以外的另一个“入口”。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机关系统内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者在同一部门内的不同职位之间进行的转换任职。

挂职锻炼是指机关有记挂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一级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

五、调任

调任的适用对象:一般来说,拟调任的人员是指在原来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已经具备进入机关后所担任职务的德、才条件的人员。调任的条件:首先,调任人选要符合公务员法第十一条所规定的担任公务员的七项基本条件,这时所有公务员都应当具备的条件。其次,调任人选要符合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第三,调任人选还必须符合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即不能是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被开除公职或有法律规定不得成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六、转任

转任对象(一般要求):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务员转任;公务员个人申请、机关批准同意的转任

转任要符合的三方面要求:首先,转任公务员必须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其次,转任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最后,转任中如果出现职务升降,应当按照公务员职务升降的有关规定,履行必要的程序。

领导成员转任的要求:首先,在领导干部转任的问题上,公务员法充分吸收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成果。其次公务员特别强调领导成员交流的重要性,专门规定了领导成员转任的要求。再次,领导成员转任指“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最后,领导成员转任是“跨地区”和“跨部门”进行的,并且强调“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

非领导职务公务员转任的要求:首先,“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是指,直接经管“人、财、物”和执行执法监督职能的职务。其次,这类转任的范围主要在本机关内部,一般不跨地区、跨部门进行。再次,这类转任是具有强制性的,公务员个人有义务服从组织决定。最后,这类转任要有计划性,应事先制订假话,确定转任的具体人员、转任去向、转任时机等。

七、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的对象:新录用公务员(进行实践锻炼);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综合素质比较高,工作成绩比较突出,但缺乏领导经验的中青年公务员(培养锻炼);准备提拔使用或准备离开公务员队伍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职的公务员(使用锻炼)

特点:首先,挂职锻炼不办理调动手续。其次,挂职锻炼有时间性。最后,挂职锻炼是一种内外混合型的交流形式。时限:新录用公务员的实践锻炼时间一般为一年。对中青年的培养锻炼时间一般为一至三年。对拟安排使用而进行挂职锻炼的公务员,时间上则比较灵活,可长可短,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均可。

应注意的问题:首选,应选好锻炼人选。其次,应选好锻炼去向。再次,应掌握好锻炼时间。最后,应加强对锻炼人员的管理

八、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对象

1、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10年的,必须交流。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经批准可以适当放宽

在同一地区党政领导班子中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满10年的,应当交流。

新提拔担任县(市、区、旗)图傻逼给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的,应当有计划地易地交流任职。

2、县级以上地方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组织部门、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的正职领导成员,在同一职位任职满10年的,必须交流;新提拔的一般应异地交流任职。副职领导成员在同一领导班子中任职满10年的,应当交流

3、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从事执纪执法、干部人事、审计、项目审批和资金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满10年的,应当交流

4缺少基层工作经验或者岗位经历单一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应当有计划地交流

5、实行干部双重管理、以上级业务部门为主管的单位的政治领导成员,在同一领导班子中任职满10年的,应当交流

6、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交流按有关规定执行

7、党政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交流或者暂缓交流:离最高任职年龄不满5年的市、县两级党政正职领导成员未任满一届的(属于必须交流的对象,克区别不同情况对其工作进行调整);因健康原因不宜交流的;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检监察或者司法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其他原因不适合交流的

九、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的范围与方式

1、干部交流可以再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与部门之间,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之间进行

2、地(厅)级干部一般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交流,根据工作需要。也可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交流。县(处)级干部一般在本市(地、州、盟)范围内交流,根据工作需要,县(市、区、旗)委书记、县(市、区、旗)长可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甲流

3、地区之间的干部交流,重点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人才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支柱产业及重大项目建设进行

4、中央和国家机关、省级党政机关应当注意选调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干部,特别是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政领导班子中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地方任职

5、实行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选调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推荐党政领导干部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职

6、实行干部双重管理、以上级业务部门为主管理的单位的领导干部,可在本系统内交流,也可在地方或者其他系统交流

十、公务员回避的原则

政策配套原则、依法回避原则、内外监督原则、自我约束原则

十一、公务员回避的形式

任职回避:是指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地区回避:指担任一定职务的公务员,为了公正履行职务,不得在亲属比较集中的原籍、成长低等任职。

公务回避: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遇有法定情形,避免影响正当履行公务员而进行的回避 十二、三种回避形式的对象与范围

任职回避对象、范围: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自然血缘亲属;养父母、养子女等法律拟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关系(配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子女的配偶及其父母、兄弟姐妹的配偶等)

地区回避对象: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低担任这些部门的正职领导成员。范围: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以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福规定的除外。

公务回避对象、范围: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涉及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关系人员利害关系的;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

第二篇:第9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第9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9.1公务员交流、回避的含义与意义

1.【简 答、多选】公务员交流的含义?

公务员的交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的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公务员的工作职位,从而产生或变更公务员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理解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含义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1)公务员交流的法定形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2)交流机关对公务员的一种管理活动和手段,无论哪种形式的交流,都必须经过机关决定安排或批办手续;

(3)公务员交流的原因五个方面。(见2题)2.【简 答、多选】公务员交流的原因有:(1)工作需要;

(2)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

(3)避免在一个地方或者部门工作时间较长产生腐败行为;(4)根据规定需要回避;

(5)照顾公务员个人愿望等其他原因。

3.【单选】公务员的回避,是指通过对公务员所任职务、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减少亲属关系等人为因素对工作的干扰,保证公务员公正廉洁地执行公务的法律制度。公务员的回避有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三种

4.【多选】公务员的回避具有以下特征:强制性、预防性。5.【论 述】试述公务员交流与回避的意义。(1)公务员交流的意义。

交流是公务员管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充分体现了国家机关的开放性,能够很好地推进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具体来看,交流制度所承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利于开阔公务员的视野,使公务员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② 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交流制度为公务员学以致用、各尽所长和适才适用开辟了道路,也为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提供了很好的途径。③ 有利于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推进廉政建设的发展。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定期交流,轮换岗位,有助于打破“关系网”,保持公务员正常的工作关系。④ 解决公务员的实际生活困难。如长期两地分居、上下班路途遥远等,具有稳定公务员队伍的作用,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2)公务员回避的意义。

① 回避有助于防止腐败的产生,促进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作为事前强制性措施,回避具有很好的预防性。② 回避有助于公务员健康成长。实行回避制度,将一些可能影响公务员公正执法的隐患予以排除。

③ 回避有助于消除政治上的不安定因素,促进国家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髙。实践证明,亲属聚集在一个单位往往形成各式各样“小团体”,这不但是裙带风盛行和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而且常常会出现派系利益的冲突,严重时甚至会破坏国家机关的团结,影响工作效率。实行回避制度,可净化机关内部的人际关系,确保机关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转。

9.2公务员交流的内容

1.【论 述】试述公务员交流的原则及范围。公务员交流的原则:

(1)依法进行原则;公务员交流的工作必须按照法定的条件、措施和程序进行,不得随意变更;

(2)适才适用原则:适才适用是交流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发挥专长,发挥其聪明才智,达到人事相宜的目标;(3)个人服从组织原则;

(4)合理原则。公务员交流有利于锻炼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能力,防止腐败,提高工作机关的效能。范围:

(1)内部交流。是指公务员在国家机关内部交流,既可以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也可以在同一部门的不同职位之间交流:既可以在同级国家机关之间交流,也可以在上下级国家机关之间交流,包括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之间交流;

(2)外部交流。是指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3)内部交流与外部交流的法律后果不同。既内部交流即转任,公务员身份没有变化,只是改变了隶属关系;而外部交流是调任,人员的身份发生改变。2.【单选】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是让公务员以外的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

3.【单选】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机关系统内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者在同一部门内的不同职位之间进行的转换任职。

4.【单选】公务员在队伍内部的交流即转任,不涉及公务员身份变化问题,只是改变了行政隶属关系,即职务关系发生变更;而调任则涉及人员身份变化问题。此外,挂职锻炼既可在机关内进行,也可在机关外进行,但都不改变公务员身份,也不改变其行政隶属关系,只是临时改变其工作关系。

5.【多选】国外公务员交流主要有以下几类:部门内同一职系的调动、跨部门跨职类调动、竞职式交流、跨地域交流。

6.【单选】我国公务员交流的形式是:调任、转任、挂职锻炼。

7.【单选】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8.【单选】某公立中学的副校长交流到所在区的教育局任副科长,这属于调任。9.【多选】录用、调任属于公务员“入口”管理环节。

10.【多选】调任的对象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12.【单选】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机关系统内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者在同一部门内的不同职位之间进行的转换任职。13.【简 答、多选】转任的一般要求有:

(1)转任公务员必须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2)转任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

(3)转任中如果出现职务升降,应当按照公务员职务升降的有关规定,履行必要的程序。

14.【单选】公务员法规定,对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转任。

15.【单选】公务员法规定,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有计划地在本机关内转任。

16.【单选】挂职锻炼是指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

17.【简 答、多选】挂职锻炼具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挂职锻炼不办理调动手续。

(2)挂职锻炼有时间性。一般为一至三年。(3)挂职锻炼是一种内外混合型的交流形式。挂职锻炼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应选好锻炼人选; ②应选好锻炼去向; ③应掌握好锻炼时间; ④应加强对锻炼人的管理。

18.【多选】挂职锻炼的种类有:进行实践锻炼、进行培养锻炼、进行使用锻炼。19.【单选】从实践来看,新录用公务员的实践锻炼时间一般为一年。20.【单选】对中青年的培养锻炼时间一般为一至三年。

21.【单选】对拟安排使用而进行挂职锻炼的公务员,时间上则比较灵活,可长可短,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均可。

22.【多选】公务员法对挂职锻炼的去向范围规定的是;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23.【论 述】试述《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对象的具体规定。(1)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10年的,必须交流。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经批准可以适当放宽。

在同一地区党政领导班子中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满10年的,应当交流。新提拔担任县(市、区、旗)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的,应当有计划地易地交流任职。

(2)县级以上地方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组织部门、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的正职领导成员,在同一职位任职满10年的,必须交流;新提拔的一般应易地交流任职。副职领导成员在同一领导班子中任职满10年的,应当交流。

(3)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从事执纪执法、干部人事、审计、项目审批和资金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满10年的,应当交流。(4)缺少基层工作经验或者岗位经历单一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应当有计划地交流。

(5)实行干部双重管理、以上级业务部门为主管理的单位的正职领导成员,在同一领导班子中任职满10年的,应当交流。

(6)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交流按有关规定执行。(7)党政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交流或者暂缓交流:

离最高任职年龄不满5年的、市、县两级党政正职领导成员未任满一届的(属于必须交流的对象,可区别不同情况对其工作进行调整);

因健康原因不宜交流的;

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检监察或者司法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其他原因不适合交流的。

24.【单选】市、县两级党政正职领导成员未任满一届的一般不交流,同一地区党政正职领导成员一般不同时交流;领导班子一次性交流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的1/3。

9.3公务员回避的内容

1.【多选】公务员回避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政策配套原则、依法回避原则、内外监督原则、自我约束原则。

2.【论 述】试述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内容。

(1)回避的人员: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2)回避的形式: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单选】任职回避是指对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

【单选】公务回避,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遇有法定情形,避免影响正当履行公务而进行的回避。

【单选】 公务员回避制度规定的法定回避的亲属关系是: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但不包括同学关系。3.【单选】配偶的父母属于近姻亲关系。

4.【单选】公务员回避的直系血亲是指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在法律上包括两种情况:(1)有自然血缘联系的亲属,主要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2)本来没有自然的或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法律上确定其地位和血亲相等,如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称之为法律拟制直系血亲。

5.【单选】公务员法规定,“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6.【单选】公务员地域回避,是指担任一定职务的公务员,为了公正履行职务,不得在亲属比较集中的原籍、成长地等任职。

7.【单选】 新颁布的公务员法规定: 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

8.【单选】公务回避,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遇有法定情形,避免影响正当履行公务而进行的回避。9.【多选】公务回避的范围:(1)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2)涉及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3)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如结拜关系、干亲关系、仇视关系。

第三篇:公务员回避报告

镇级关于《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 的 自 查 报 告

根据《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的要求,我镇对本单位机关干部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安排部署,落实到位

《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是公务员法配套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公务员回避制度,有利于保证公务员依法公正执行公务、促进机关廉政建设。规定实施后,我镇领导高度重视,始终把学习和贯彻《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落实。为加强《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落实到位,镇党委政府结合新组发[2012]6号文件《关于转发<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的通知>,对实施公务员回避规定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等做了具体安排和部署,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二、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宣传

结合我镇实际,认知组织,周密安排,切实增强全镇机关干部学习公务员回避规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采取各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全体干部了解和把握公务员回避规定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为公务员回避规定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坚持原则,认真排查,严格执行

我镇按照规定精神,认真进行了自查。我镇现有领导班子成员12人,行政编制干部23人,事业编制干部87人,离退休人员58人,经排查,在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等方面都严格按照公务员回避制度的规定实行了回避,不存在违规用人行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自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规定的学习、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继续规范干部任用制度,特别是在公务回避方面,要严格根据规定,做好调任、职务升降任免、考核考察、奖惩、交流等系列公务活动,确保《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在我镇得到更好的贯彻。

中共镇级委员会 2012年3月19日

第四篇:公务员回避制度

公务员的回避制度

一、含义:回避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在公务员所在职务、所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做出一定的限制,使其避开有关亲属关系和公务的制度。

二、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类型:

从理论上来看,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三种回避种类基本包括了可能影响公务的主要情形。

(一)任职回避

1、任职回避的含义

公务员任职回避,是指对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密切的职务方面做出的限制。任职回避是公务员回避制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限制互为亲属关系的人员在一个单位或部门任职,防止和克服亲属聚集极其产生的各种弊端,为公务员廉洁奉公创造条件。

2、任职回避的主要情形

任职回避的对象主要是存在法定的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公务员法并不反对具有上述亲属关系的人都参加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实践中“警察世家”、“子承父业”、“夫妻警察”等现象并不少见。但关键是他们所担任的职务之间不能是法律禁止的特定直接关系:一是不得在同一单位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二是不得在同一单位担任双方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三是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其中 “同一行政首长”的意思为包括同一级领导班子成员。“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是指包括上一级正副职与下一级正副职之间的领导关系。第三种情形主要是考虑由领导的亲属担任纪检、监察、审计的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而由亲属担任组织、人事、财务工作则容易在用人和财务管理上产生腐败等问题。

但考虑到工作实践中因地域或工作性质等原因也可以对任职回避作一定变通。例如一些边远海关邻近的单位很少就业、生活都不太方便派夫妻双方同去该海关工作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但是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才可以对任职回避作变通规定。

任职回避中的亲属包括四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

(二)地域回避

1、地域回避的含义

地域回避也叫籍贯回避。是指县级以下政府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不得在自己的本籍或原籍任职。公务员地域回避,是为了避免亲属关系、宗族关系等影响公务员履行职务,对公务员在亲属比较集中的地域担任某些职务作出的限制。

但是中央、省、市级政府领导无需回避,需要实行地域回避的只是担任县、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人员。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国家公务员不适用于地域回避制度。

2、地域回避制度的应用情况

回避制度的应用情况一般有:第一、适用地域回避的行政机关为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第二、担任上述机关和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员。一般包括乡、县级党政正职、纪委书记、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党委组织部长、人事局长、监察局长、公安局长等。第三、在原籍任职或在一地担任领导职务较长时间。

从我国实际出发,确定公务员地域回避的范围为乡级和县级机关,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县乡承担的工作较为具体,亲戚相对集中,在执行公务时容易与亲友的利益产生直接的关系;二是这一范围较窄,较易实行。

(三)公务回避。

1、公务回避的含义

所谓公务回避是指公务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事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的公正性依法终止职务行为而由其他公务员来行使相应的职权。公务回避表明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凡处理涉及本人或本人亲属利益的问题时应该回避。实行公务回避的目的在于消除可能会对公务执行者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保证公务员秉公执法。

公务回避是防范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因私情不能公正履行职责时采取的一种带有强制性,预防性的措施。这一措施具有着随机性、公正性、自律性和时限性。

2、公务回避的主要情形

公务回避的情况主要有: 一是涉及公务员本人的利害关系。二是涉及与本人有比较密切的四种亲属关系,即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有利害关系的。第三种是除此两种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关系。例如朋友关系、校友关系、师生关系、战友关系、竞争关系、敌对关系等等。

实行职务回避可以通过防止和克服亲属聚集,以利于部门或单位内部科学、严格的管理,为国家公务员依法秉公办事、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条件。公务回避的实施则有利于使公务活动的依法公正执行,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为公务 的执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地区回避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公务员免受一些亲属关系的影响,减少实行职务回避和公务回避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使公务员本人摆脱家乡各种复杂的关系对其工作的干扰,使他们利用职权直接为自己家乡的各种亲属谋取私利的可能大大地减少。客观上为公务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职务回避、公务回避、地区回避有机结合便可构成一个完备的回避制度,可以比较全面地防止各种关系的不利影响。

三、案例分析

案例

一、国务院某部部长张某的秘书小王(回族人)在今年与张部长的二女儿喜结良缘,登记结婚。此前,王秘书在向部机关人事部门递交领取结婚登记介绍申请的同时,也递交了一份要求调离该部到其出生地,宁夏一自治县工作的申请书。几年后小王已经是该自治县的县长。并即将成为自治州州长。问:

1、王秘书因何故要申请调离该部?并说明理由。

2、小王担任其出生地的自治县的县长是否违反公务员回避制度? 答:

1、王秘书申请调出该部是符合公务员法中规定的公务员回避制度的。这是因为,王秘书与张部长二女儿小张结婚后,他与张部长构成了近姻亲关系(配偶的父母),属于应回避的亲属关系之一。因为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张部长与王秘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领导关系,故也视为一种任职回避。

2、不违反。根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公务员不适用于地域回避制度。

案例二、一天,某县发生了原公安局长章某某的儿子因打架而致人死亡的事件。身为直接主管社会治安的部门领导,章某某平时不但不对其子加以管教,反而在事发后直接参与处理,在当地造成极坏影响。为此,死者家属为讨回公道,拿起法律武器,最终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章某某被撤职查办,其子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问:

1、章某某为什么被撤掉公安局长职务?这一事件有何启迪?试用公务员回避制度予以说明。

2、列出需要任职回避的几种亲属关系?

答:

1、章某某的儿子与章某某是属于直系血亲关系,是属于公务员回避的范围之内,在章某某的儿子因打架而致人死亡的事件后,身为直接主管社会治安的部门领导,没有主动提出回避申请,反而在事发后直接参与处理,严重违反公务回避制度。

2、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

第五篇:公务员回避制度论文(精选)

浅谈对我国当代公务员回避制度的认识

专业班级:人力1101 姓 名:李国梁

学 号:311110030123

2014.5.18

【摘要】公务员回避制度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回避制度从东汉正式建立,南北朝市普遍实行,唐、宋时期日趋严密,到了清代,已经形成了包括职务回避、地区回避、公务回避在内的完整的回避制度。但回避制度发展到现在,回避制度在现实中却很少用于实践,对于什么利害关系也没有明确的解释,回避范围窄。本文综述我国当代公务员回避制度,然后阐述公务员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使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

【关键词】公务员 回避制度 回避内容 制度缺陷 完善措施

一、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

所谓回避制度,就是为保证有权机关公正、严格执法,当相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行政事务有一定利害关系时,根据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使其回避的一种法律制度。从内容上看,公务员回避制度主要分为:职务回避、公务回避、地域回避。

(一)任职回避

任职回避是指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二)地域回避

地域回避是指公务员不得在自己成长地担任一定级别的领导职务。包括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但自治县县长应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三)公务回避

公务回避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涉及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涉及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

二、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现状

2005年我国颁布的《公务员法》中,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定。200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对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适用情形、操作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2011年12月,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明确规定:“公务员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这些法律法规都不同程度地规定了有关公务员回避的措施,为推动我国公务员秉公执法,保持公务员队伍的公正廉洁,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日趋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现行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相关规定,散见于不同的法律、法规之中,而且适用范围主要限于行政处罚程序,在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程序中很少有公务员回避的规定。此外,虽已出台有关公务员回避的专项法规,但现行规定过于概括、简约,往往只规定公务员在执行某项公务时应当回避的原则,而对回避的具体程序及法律后果等未作出详细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二,回避的范围和种类不够全面。对于回避的范围,目前主要回避亲属关系中的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对于回避的种类,我国刚出台的《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中没有对公务员离任回避作出明确的规定,未能真正做到通过“进、管、出”三个环节来对公务员履行职务加以全面限制。

三,回避的法律规定有待完善。首先,对回避理由的规定不够具体、过于简单。现有立法对公务员回避理由的相关规定,基本重复了《公务员法》第68条和70条的内容,对于“亲属关系”给出了限制,而对于“利害关系”的界定及范围,《公务员法》和其他有关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法律法规均未给出详细的规定,一旦行政机关在解释中出现偏差或者失误,必将造成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其次,对回避程序的规定不够详尽。现行法规对任职回避、地域回避以及公务回避的程序作出了规定,而对该程序启动和运行的各个环节,包括提出方式和时限、举证责任、审查标准、审查方式、决定方式、决定时效、公务员回避后继任人的确定等一系列程序性事项基本未作规定,这必然会降低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实效性和操作性。再次,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公务员未回避而作出的行政行为是无效,还是可撤消或可更正无明确规定;对公务员违反回避程序时所要求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也不具体。“立法如果不表明公务人员违反公务回避制度所实施的行为是否有效,往往会导致回避制度对国家公务人员行为没有约束力,从而使公务回避制度形同虚设。”[6]最后,“在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中,并没有涉及公务员回避的相关条款。部分地区的规范性文件中虽然对回避救济制度有所涉及,但是仅限于驳回申请决定的公务员可向原决定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的范围内,救济程序简单,救济途径狭窄。在实际的职权行使过程中,行政机关、公务员和行政相对人对公务员回避的情况产生争议时,公务员如何寻求救济;或者在公务员本应回避而没有回避时,行政相对人如何寻求救济,立法都未能明确。四,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缺乏必要的程序保障。中国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注意吸取西方公务员选拔任用有关程序的规定,即采取公开考试(招录信息公开、招考方式、考试过程公开、考试结果公开)、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却没有做到,例如公事员测验,分笔试和应聘,虽已向社会公共开放窗口,只有符合测验资历的社会人就能够报考,看似公允、公正、公开。但实际上这“三公”前边还要加上“相对于”的润色词,在面试时,考官的主观因素占很大比重。特别是职务晋升的一些关键程序规定有弹性,如规定“任免由领导集体讨论决定”。而领导集体是如何讨论决定,决定过程的程序如何,则未做到可操作性的规定,程序不确定,就难以保证结果的公正,也就为领导滥用职权留下了余地。

五,公务员选拔任用缺乏民众心理基础。我国是一个相当重视亲属关系的社会,宗族、亲缘观念根深蒂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政治活动影响极大。古封建制虽然消亡,但宗法制度并未被彻底破坏,不仅依旧沿袭嫡长子继位、诸子分封制度,而且大肆利用儒家学说宣传“子对父孝”、“臣对君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宗法思想和制度,形成了强大而稳定的宗法制的家庭和家族,君主对臣下“所受光五宗,所怨灭三族”就使宗族之间不仅可以分享荣耀、权力和经济利益,也迫使共同承担祸患。类似的姻亲关系也成为维系各种关系的纽带。建国后,虽然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传统文化采取了批判继承的态度,但几千年来长期存在的封建文化糟粕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不可能短期内得到根除。

六,对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功能未能准确定位和灵活应用。实行公务员回避制度对保持公务员的公正廉洁,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把回避制度当作医治行政机关管理百病的灵药,那也是不恰当的。就回避制度解决不正之风的作用来说,它虽然具有很积极的作用,但不能彻底解决一切不正之风,还必须从加强民主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制衡机制等入手。在任职回避中,首先回避范围的确定必须灵活把握,因为这一范围的确定直接关系到任职回避的实施及其作用的发挥,如果定的过宽、过严,会使这一制度脱离实际与其他相关制度矛盾过大,而无法实施;如果定得过窄、过松,可能会使这一制度无法较全面地限制亲属关系,消除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任职回避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失去其实行的意义。其次在回避的要求和标准上,也要区别对待,因为不同的职权其影响力是不同的,其职权产生的影响和涉及的范围也不同,一般来讲,一个公务员在其职权影响力范围内就不能让其亲属在那里任职。从不同的岗位和工作来看,对回避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有些直接掌管人、财、物的工作岗位,如人事、监察、财务、审计等,对于整个部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工作涉及的是整个部门,部门内部每个人及每件事都在它的监督管理范围之内,这就决定了对他们的回避要求应严格一些。再次实施任职回避、进行人员调整时,在确定一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应把具体调整工作交给各部门掌握,由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具体的调整工作。一般来讲,应该尽可能调整那些在本部门担任职务较低和承担责任较小的人,但在工作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可采取调整职务较高的一方,保留职务较低一方的做法。另外,对特殊部门和特殊岗位任职的公务员的回避也应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适当做一些让步,否则很可能使正常的工作无法进行。如一些边远的地区,邻近单位很少,就业、生活都很不方便,派夫妻双方一起到那里工作,很多问题就能较好地解决。而公务员的公务回避也存在灵活把握的问题。从公务的重要程度来看,确实有轻重之分,有的如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升降、任免、调配等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有的如物资分配、投资计划、金融贷款等与国家的利益紧密相连,涉及到这些公务员的回避必须严格把关,重点强调,当然公务回避绝不应仅仅局限于这些重要的公务,每一项公务都应力求避免非正常的影响,需要公务回避的就应回避,不过可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回避要求。公务活动是比较复杂的,它所涉及到的人和事是多方面的,有些还可能是在公务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步发现的,这些都要求有关部门灵活处理与对待。在实行地区回避时也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地区回避是指排除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本籍任职,而不是要求所有公务员都搞地区回避,但有些特殊部门如海关、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除主要领导外,其他层次的公务员也需适当考虑实行地区回避。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实行公务员回避制度既要从严把关,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要求进行调整,但不能强求一律,而要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逐步推广、实施。

三、国外公务员回避制度比较

(一)各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立法依据的比较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法律传统、法律文化等的不同,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立法也存在差异,大体归为以下两类:一是直接在公务员管理的法律法规中对公务员回避作出规定,如瑞士、奥地利等国;二是将公务员回避规则包含在公务员的职业、行为道德及相关的廉政法规中,对公务员任职等方面的回避制度作了明确规范,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多数国家已建立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并且设有专章规定了公务员的回避事由。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公务员回避制度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制度,普遍适用于整个行政领域。此外,部分国家出台的相关配套制度较为健全,如美国的《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加拿大的《公务员利益冲突与离职后行为法》等,都是对公务员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保证了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公私分明,避免因其所属党派和地位而谋取私利。(二)各国公务员回避制度基本类型的比较 目前,国外公务员回避制度主要集中于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与此同时,部分国家还规定有离任回避,包括:“不得利用过去的职务和影响接受酬礼;禁止在与过去有业务关系的机构就业或取得报酬;不得泄露政府机密以谋取好处等,如法国、澳大利亚、墨西哥等。”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国外发达国家对公务员任职回避规定的种类和范围较宽,如瑞士规定的血亲回避范围为四代以内直系和旁系血亲,日本规定公务员任职还要实行政党、同学回避。此外,一些国家还对公务员离职后的从业活动进行了严格的法律限制。

四、国外公务员回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发达国家公务员回避制度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充分借鉴国外公务员回避制度立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少走弯路。

(一)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回避制度体系

第一,各国公务员回避制度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特色之处就在于它们是本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事实上,也只有与本国政治体制、历史条件、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等相结合,吸收借鉴别国的先进制度经验才有意义,才能成功。因此,在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同时,应注重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不是生搬硬套或“全盘西化”,而是对西方先进的公务员制度进行中国化的科学化的实践,从中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公务员回避制度发展道路。

第二,扩大回避范围,进一步扫除人治的各种因素。首先,任职回避范围应有所扩大,在一些部门的特殊职务(财务、税务、监督等),有近亲属关系者不仅不得在同一机关而且不得在同一地区的同一层级同时分别担任领导人。其次,地域回避可与岗位轮换、地区交流结合起来,以使公务员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有利于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再次,公务回避除了规定的亲属关系外,还应采取适当措施对公务员的故旧关系,如同乡、同学、熟人、战友等关系加以限制,这也是公务回避的重要一环。最后,“应将回避制度的相关内容从行政处罚程序、监察程序和听证程序扩大到诸如行政强制等其他行政行为的程序,以便更好地发挥回避制度的功效,实现其价值目标。”[8]

第三,完善制度设计,实现对公务员“进、管、出”三个环节的全面管理。应增设“公务员离任回避”制度。一些长期担任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离职退休后再工作或可能再次涉及影响公务的处理。因此,应在《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中对公务员离任回避作出明确的规定,真正做到从公务员队伍的入口、管理、出口上对其履行职务加以全面限制。此外,还应注意建立回避登记制度、回避审查制度、回避定期检查制度和随时调整制度、回避监督制度、无因回避制度等等,使得公务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拥有完善的回避制度体系。(二)尽快完善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立法

第一,完善回避的理由。在回避理由的规定内容上,我国《公务员法》和其他现行法规仅以“利害关系”作为回避的一个模糊的法定条件,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应在确定“利害关系”为回避前提条件下进一步详细列举若干种常见的利害关系的表现形式。否则,法律设定回避制度目的就难以达到。

第二,严格回避的程序。首先,在回避的提出上,应要求行政机关将申请回避的权利以及哪些情形属于法定回避情形等情况告知当事人,并公开公务员的有关情况,进一步落实当事人的知情权;提出的方式既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依具体回避方式而定;对于提出时限,一般是在公务活动开始之前,但对于行政程序履行过程中发现确有回避需要的,也可在公务活动进行中提出申请。其次,在回避的审查上,有权限的行政机关在接到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后,应于法定期限内给予审查并作出批复;审查和批复方式应尽量采取书面形式;审查批复期限以最长不超过3个工作日为宜。最后,在回避的决定上,决定机关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作出审查后,无论回避理由成立与否,都应当做出书面决定并且通知申请人;在做出回避决定时,决定机关应该出具决定理由,以增强决定的说服力和公正性。

第三,明确回避的效力。应在借鉴国外立法实践的基础上,一方面,对违反回避程序情况下实施的行政行为的效力作出具体规定:“只有当公务员本人是本案的当事人时,由其作出的行政行为才是无效,在其他情形下所作的行政行为是否有效,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在公务员回避的情况下,其他公务员也会作出相同的行政行为时,就不应当认定该行政行为必然无效。”[9]另一方面,对违反回避制度的法律责任形式依据违法程度,除对未回避的公务员进行严厉的行政处分外,还可以对其适当处以罚款,追缴非法所获利益,构成犯罪时,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健全回避的救济。在行政相对人提出回避申请之前,应首先向回避的主管部门提请报告,由主管部门监督回避申请、审查、批复和执行的全过程,必要时监督公务活动的整个过程,这样不仅能够督促办案人员公正处理案件,也能使行政相对人以同意的态度去接受实体处理结果,从而提高行政决定的可接受性。

五、完善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一)逐步解决原有的问题,对新进人员则应严格把关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机关没有实行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较多,不可能靠回避制度的推行,在短时间内解决几十年积累起来的问题。在推行现有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向公务员过渡的工作中,问题会较多,阻力会较大,因此,要根据公务员的职务、年龄及工作性质分期分批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逐步调整、解决。直系亲属坚决回避,不允许同一机关有直系亲属存在;旁系做适当调整,同一机关有旁系亲属关系的,原则上应调离一方进行回避,确实困难的,可以分步进行,在机关内部主要岗位调整回避,以后逐步调整完善。而对新进人,则必须从现在起严格把关,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公务员考录体系,录用那些思想正派,工作能力过硬的优秀人才,要坚持原则和标准,坚决剔除不称职不合格人才,在公务员考试录用这个进口中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有关规定,避免产生新的亲属聚集现象。公务员制度过渡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新人新办法。这一原则在公务员回避制度实施中也同样适用。

(二)实行自我约束和依法回避相结合

公务员在任职和执行公务中,如遇有需要回避的情况时,应按规定主动提出回避。这需要公务员有较强的回避意识和高度的自觉性。为此必须对公务员加强培训和教育,积极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让广大公务员了解亲属聚集所带来的危害,掌握回避制度的有关情况,认识到在我国推行回避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形成回避意识,把回避当成一种习惯并积极主动地支持和配合这一制度的实施,同时,回避制度是人事管理中的一项带有很强的限制性的规定。因此,这项规定就必须要有法律尊严,一经确定,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任何人不得违反,如有违反,应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着自我约束和法制原则相结合的精神,应当建立、健全公务员回避的申报和审查制度。公务员在录用晋升、调配过程中有义务如实向主管的干部或人事部门申报需要回避的亲属情况;各级干部、人事部门在人员录用、晋升、调配过程中应对当事人进行严格的审查,以确定其是否有需要回避的情况;对因联姻等新形成的亲属关系,也应进行经常性检查,确定有无需要回避的情况,并及时做出处理。各级政府要根据不同部门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回避法规,使回避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对于无正当理由、拒不遵守回避制度、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公务员,要进行严肃批评,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必要的政纪处分,以维护回避制度的严肃性。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应对回避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回避制度的,应及时采取行政措施加以纠正,必要时诉诸法律。

(三)将公务员回避制度与行政监察制度有机结合

保障回避制度的实施必须实行严格的监察制度。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执行与行政监察制度有密切的联系,完备的行政监察制度可以加强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执行。实行公务员回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减少公务员利用职权为自己及亲属谋取私利的可能,对克服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等不正之风,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积极作用,但回避制度只是避免了那些表面和直接的以权谋私的现象,不能希望单靠一项回避制度,就能从根本上消除和杜绝各种违法行为,需要行政监察制度的补充、配合,从不同的环节加强监督管理,有效地制约各种徇私舞弊现象。当然,扭转不正之风杜绝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也不是单靠监察制度可以实现的。从理论上讲,完善健全的监察制度可以使回避制度存在的意义缩小、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观念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商品经济还不发达,要想通过回避制度把血缘关系和准血缘关系完全逐出上层建筑,消除这些关系的影响还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在这个过程中,监察制度也会受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需要回避制度来摆脱各种亲属关系的牵制。回避制度与监察制度的有机结合,既可相互补充各自制度本身不完善的一面,又可为相互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相互的发展,以便更好地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公正廉洁,依法办事,保证国家行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六、结 语

自《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颁布以来,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已取得很大进步。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回避制度无论是在其实施环节,还是制度本身,仍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公务员回避制度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在广大公民中赢得了较高的地位和威信。他们的经验已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必须加以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批判地借鉴和吸收,以期该项制度在维护行政公正和政府形象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下载第九章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九章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的回避制度

    公务员回避制度 任职回避 任职回避,又称职务回避,是指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比较密切的职务方面做出的限制。(1)任职回避亲属 ①夫妻关系; ②直系血亲关系,包括......

    浅析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

    浅析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张明瑞 西南大学法学院10级1班,***3 摘要:伴随我国民主法治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国家公务员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回避制......

    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

    中组发〔2011〕31号 中组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印发《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 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公务员局,新疆生产......

    公务员的任职回避

    公务员的任职回避 《公务员法》是事业单位考试当中的一个常见考点,尤其是近两年的事业单位考试,对此考点的考察比重逐渐加大。今天华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公务员法》当......

    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全文

    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全文 时间:2012-02-24 作者:新闻来源:南报网【字号:大 | 中 | 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公务员回避的规定

    中组部:公务员不得在成长地任正职 据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 赵超)记者23日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对公务员......

    公务员回避制度(5篇)

    我国出台规定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回避制度新华网北京2月23日电(记者赵超)记者23日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对公务员回避制......

    公务员回避制度[5篇范文]

    公务员回避制度 公务员法规定的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 回避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在公务员所在职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