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36个常考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20:4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事业编36个常考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事业编36个常考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

第一篇:事业编36个常考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

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

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5.无风不起浪;根深叶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2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

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27.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28.盲人摸象——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经验来判断事物,以偏概全。2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3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3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33.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34.欲速则不达——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36.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多行不义必自毙——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背道而驰,必然会自取灭亡。

37.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求进取。

38.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39.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40.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41.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4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43.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44.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燕知春;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4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46.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47.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48.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49.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50.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51.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扬汤止沸——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52.白壁微瑕;瑕不掩玉——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5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54.艰难困苦,玉妆于成;天道酬勤;凿壁偷光;物必先腐而虫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橘北枳;孟母三迁;名师出高徒——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5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

57.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58.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59.当机立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事物的量变超过临界点,就要抓住机会,促成其质变。

60.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61.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62.揠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6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64.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65.胸有成竹——通过积累感性材料和感性认识,并对其进行抽象思维,就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6.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多思出智慧;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从而用以指导实践。67.千虑一得——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

68.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一针见血——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69.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本质。70.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认识。7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72.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73.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74.屠龙妙术;纸上谈兵——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75.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76.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7.叶公好龙——害怕实践,回避实践。78.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错误的生态价值观。

79.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公无私;舍生取义——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

80.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储存、相互转化的,我们应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81.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

82.人生如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悲观主义的、消极的人生价值观。

83.时势造英雄——个人活动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的制约。84.卧薪尝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

8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86.哀莫大于心死——失掉了科学而正确的理想,就失了人生的精神支柱。

二、诗句体现的哲理

1.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识具有能动作用。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人的主观意识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从实际出发。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6.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树欲静而风不止;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规律(客观事物)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11.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13.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片——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依赖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14.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1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

胜负在于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1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17.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18.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19.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十年磨一剑;二句三年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引起质变。20.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当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和发展,促成质变。

2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坚持适度原则。2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同一性)。

23.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

看问题。

24.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2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26.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27.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29.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30.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31.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曲则全,枉则直,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任何矛盾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2.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

善者而改之——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辩证否定即“扬弃”。33.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4.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3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6.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人生的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第二篇:常见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

词语体现的哲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10.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1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13.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4.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求进取。

15.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1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18.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19.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0.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21.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22.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拣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23.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扬汤止沸——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4.白璧微瑕;瑕不掩瑜——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26.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27.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

28.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29.真金不怕火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31.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诗句体现的哲理

1.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2.春分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人的主观意识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从实际出发。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6.向来枉费推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树欲静而风不止;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义为转移。

8.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11.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流东流去,来者方不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13.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可以知今;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片——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依赖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14.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1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第三篇:寓言故事蕴含的哲学道理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寓言典故】杀龙妙技

朱泙漫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去拜支离益为师,学习杀龙的技术。转瞬三年,学成归来。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等,一一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他这才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教学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但人们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物的客观存在:要杀龙,就首先要有龙的存在。这正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寓言典故】人和鱼雁

齐国有一户田姓人家,在家大摆筵席。客人中有献上鱼和雁作为礼物的。主人看了很高兴:“一天对我们真优厚啊!你看,这些鱼儿、雁儿,不都是为我们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吗?”客人们听了随声附和。座中有一位鲍家小孩,才十二岁,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强食的情况,但并没有什么上天注定谁为谁生的道理。人类选择可吃的东西做食品,这些东西难道是上天特地为人类创造的?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来给它们做食物的么?”

[教学内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者总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杰作”,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鲍家小孩的话,难道不能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吗?

【寓言典故】画鬼最易

有一个客人为齐王绘画。齐王问他:“画什么东西最难呢?”他说:“画狗画马都是最难的。”齐王又问:“那么画什么东西最容易呢?”客人说:“画鬼最容易。因为狗和马人们天天看得见,天天摆在面前,要画得惟妙惟肖,就很不容易。至于鬼呢,无影无形,谁也没见过,不摆在人们面前,谁也不能证明它不象鬼,所以画起来就最容易了。”

[教学内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这个寓言说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鬼神之类的东西,鬼神之类的东西,无非是人们主观想象,并非客观实在。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的创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

【寓言典故】从象箸推去

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来盛小米蔬菜,务必装象尾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了;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锦衣、居大厦。这样下去,享受的欲望就会不断的扩大,必然要用天下民脂民膏来填饱一个人的欲望,国家就危在旦夕了。果然,纣王最后就亡了国。因此,所谓圣人就是见微知著,从端倪推测后果。

[教学内容]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简要分析]未来事物是将来才出现的,但人们可以想象未来事物的状态,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见,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计划方案。这样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吗?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箕子的担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象箸”推出来的,是“从端倪推测后果”,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寓言典故】苑囿嫌大

齐宣王问孟子说:“我听说周文王的猎苑足足围了七十里,有没有这样的事?”

孟子说:“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难道真有这么大吗?”

“当时老百姓还嫌太小呢。”

齐宣王叹口气说:“我的猎苑只围了四十里,老百姓都嫌太大了,为什么呢?”

孟子说:“文王的猎苑虽然方圆七十里,可是老百姓可以进去砍柴,文王和人民一同使用这猎苑,因此,人民嫌它太小。而您呢?我初来齐国,问明了禁令才敢入境,听说大王的猎苑不准百姓砍柴拾草,不准随意进出,杀死一头麋鹿,就要判成死罪。这不是设下了一个方圆四十里的陷阱了吗?人民嫌它太大,难道不合情理吗?”

[教学内容]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简要分析]人们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有正误之分,就主观方面而言,主要是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面对同一个猎苑,齐宣王嫌太小,而老百姓嫌太大,原因何在?阶级立场不同而已。

【寓言典故】偷鸡贼

有个人专门偷邻居的鸡。有人劝告他:“快不要偷了,这是不道德的。”他说:“我决心痛改前非,不过我偷瘾很重,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难。这样吧,从今天起我减少到一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明知是不道德的事,就应及早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教学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简要分析]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故事中的主人公明明知道是错的,为什么不及时改正、还要等到明年呢?

【寓言典故】死错了人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教学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简要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故事中的主人公却一切以本本为准,照抄照搬,而对眼前的客观实际却根本不看,最终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寓言典故】余桃啖君

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弥子瑕很受国王宠爱。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国王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又一次,弥子瑕倍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国王笑着说:“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过了几年,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国王的宠爱,得罪了国王,国王说:“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后来却因此而获罪。只在于国王的爱憎改变了。

[教学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简要分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故事中的国王则完全是以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出发,肯定会祸国殃民。

【寓言典故】疑人偷斧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他疑心是邻家的儿子偷的,就很注意他,总觉得他走路、说话等动作态度无处不象是一个偷他斧头的人。不久,老头儿在他自己上山砍柴的山谷里找到了斧头。他再留心邻家儿子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处象是偷斧头的人了。

[教学内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简要分析] 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但有的人往往用自己的成见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是要不得的。

【寓言典故】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对齐宣王说:“你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玩。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办呢?”齐王说:“和他绝交。”孟子又说:“假如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应该怎么办呢?”“撤掉他。”“假如一个国家里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应该怎么办呢?”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了。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简要分析]人往往对别人身上的缺点看得很清楚,却往往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认识不清,或文过饰非。而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寓言典故】围魏救赵

魏国重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急抽齐国求救。齐大将田忌准备率军赶去赵国,谋士孙膑劝阻说:“要解开杂乱纠纷,不能握拳不放;要解救相斗之人,不可舞刀弄枪。避实就虚,给敌人造成威胁,邯郸之围便可自解。如今魏军全力攻赵,精兵锐卒势必倾巢出动,国内一定只剩老弱兵丁。将军不如轻装疾奔魏都大梁,占据险要,攻其虚处。敌人必回自救,这样,我们便能一举解开邯郸之围,又可乘魏军疲惫之际,一鼓歼之。”田忌按照孙膑的布置进行。魏军果然慌忙回师,行到桂陵地面,齐军杀出,大败魏军。邯郸之围解也。

[教学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简要分析]为什么齐军攻打魏国首都大梁,而赵国邯郸之围即解呢?因为赵、魏、齐三国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即联系。

【寓言典故】莫如杀人

有个人喜欢谈轮回报应,逢人就劝说要积德,不要杀生。因为佛经上说过,杀什么,来世就会变成什么;杀牛变牛,杀猪变猪,即使杀一只蝼蛄、蚂蚁,也莫不如此。有下个姓许的先生说:“那么都不要杀,最好去杀人。他不是说杀什么变什么吗?那么今生杀人,来世还变人,不是好得很码?”

[教学内容]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简要分析]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佛教中的轮回报应,其实是某些人主观想象出来的,在这个寓言中变得如此的不堪一击。

【寓言典故】破罐不顾

东汉末年,有个叫孟敏的人,买了一只陶罐,在路上不小心摔破了。孟敏连看也不看一眼,径自走了。路人觉得奇怪,过去问他:“你的罐子打破了,怎么连看也不看一下呢?”孟敏回答说:“罐子已经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教学内容]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简要分析]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和自觉性和预见性。罐子破了,看看当然不能复原,但可从中吸取教训,分析一下摔破的原因,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寓言典故】治驼背术

从前,山东平原城里有位医生,自称善治一切驼背,手术简便、价钱公道。有个人背驼得直里六尺,横里八尺,听说有这等神医,连忙准备厚礼前来求治。医生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后跳上去就狠命踏将起来。驼背叫道:“你要杀死我啊!”这位医生说:“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写着专把驼背弄直,至于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

[教学内容]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简要分析]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要求我们从整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故事中的医生,只管解决眼前的、局部的问题,而根本不管是否会妨碍长远的、全局的方面,是非常可笑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寓言典故】打即不打

古时有个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债主来讨债了。欠债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不欠你的债。”债主发了脾气,打了他,两个人撕扭到了法庭。法官问欠债的人为何不还钱,他又把理由说了一遍。法官问债主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也说:“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并未打人。”

[教学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简要分析]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相对静止,否认事物的稳定性,会走到何等荒谬的境地。

【寓言典故】吓人的名字

大街上住着一位老汉,买了一个家僮,取名叫“善搏”,又弄来一条看门狗,取名叫“善噬”。从这以后,所有的客人朋友都不上他的家来了,整整三年。他很奇怪,就去问过去的朋友。朋友对他说:“你取的名字,又是善搏,又是善噬,谁还敢到你家去呢?老汉恍然大悟,回去就把这两个名字改了。于是,宾客又往来如故了。”

[教学内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简要分析]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把握发展的概念,就必须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但有的人总喜欢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常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至受骗上当。其实名字和实质并不等同,故事中老汉的朋友太看重名字了,以名取人实属可笑。

【寓言典故】楚人过河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去测量澭水的深浅并做好标志。但澭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依旧按原来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被淹死了一千多人,楚军万分惊恐。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去的,现在河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在渡河,因此遭到了失败。

[教学内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简要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河水时涨时落,不断变化,人的认识也应随之变化,绝不能停滞不前、头脑僵化。否则必定会碰钉子。

【寓言典故】幼女配老翁

艾子有个老朋友名叫虞任,有两个女儿刚满两周岁。艾子见了十分喜欢,便为自己的儿子订婚。虞任也很刘兴,问:“你的儿子几岁了?”艾子回答:“四岁。”虞任沉下脸来:“你要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子吗?”艾子不明他的意思:“为什么呢?”虞任说:“你儿子四岁,我女儿两岁,你儿子比我女儿大一倍年纪。倘若我女儿二十岁出嫁,你儿子不就已经四十岁了吗?要是不幸我女儿二十五岁出嫁,你儿子不是已经五十岁了吗?你不是想叫我女儿去嫁一个老头儿吗?”

[教学内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简要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虞任之所以得出“幼女配老翁”的结论,是因为他没有把小孩的成长如实地看成一个过程,而是看成了几个点:女儿二岁时,艾儿四岁,相差一倍;女儿二十岁时,艾儿应该是四十岁。实际上女儿从二岁到二十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她长了十八岁,同样艾儿也长了十八岁,应该是二十二岁,而不是四十岁。

【寓言典故】腌鸭生腌蛋

甲乙两人头一次吃到腌鸭蛋。甲惊讶地说:“奇怪,我每次吃蛋都是淡的,为什么这种蛋却是咸的?”乙回答说:“我倒是个极明白的人,亏你问着我。告诉你,这咸鸭蛋,就是腌鸭子生出来的。”

[教学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简要分析]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腌鸭生腌蛋”中腌鸭与腌蛋之间并不存在这种联系,而是这个人的主观想象,故唯心主义观点。

【寓言典故】专修皇冠

从前有个人靠制剪刀、打铁皮为生。有一天,他碰到皇帝在郊外游玩,跌坏了皇冠,便命他去修补。补好后,厚厚赏给他一笔银子。回家途中,遇见一只老虎卧在地上呻吟,见人来了,举起一只血淋淋的脚掌,原来脚掌上戳进了一根竹刺。他取出铁钳帮老虎拔出了竹刺,老虎立即衔来一条肥鹿作为报答。他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有两样技术,可立即发财。”于是他凑足了一大笔钱,把门面装修一新,并挂起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专修皇冠,专拔虎刺”。

[教学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简要分析]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应该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故事中的主人公错把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把希望寄托在了偶然事件上,结果肯定是一无所获。这个寓言与《守株待兔》有异曲同工之妙。

【寓言典故】拨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嫌苗长得太慢,把秧苗一棵棵都拨高了。回到家里,疲惫不堪,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都长高了不少。”他的儿子跑到田边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教学内容]按客观规律办事

[简要分析]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必要受到惩罚。故事中的这个人,由于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只能是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

【寓言典故】富翁借牛

从前有个富翁目不识丁,却喜欢自附风雅。有一次,富翁正在屋里倍客,有人送来一张借柬,向富翁借一条牛去耕田。富翁拆开借柬,口中念念有辞地看了一遍,对借客点点头说:“知道了,你小待片刻,等一下我亲自来好了。”旁边的人听了,都捂着嘴暗暗好笑。

[教学内容]按客观规律办事

[简要分析]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做到实是求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懂装懂,不知为知,难免闹出笑话。

第三课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寓言典故】挤牛奶

从前有个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用于招待。转而一想:现在离请客还有一段时间,如果每天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多了,不便保存,容易变质,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吧,到请客时再一次挤出来,又多又新鲜,岂不更妙。主意打定,主人便把母牛和那只还在吃奶的小牛隔离开来,牛奶也不挤了。请客的一天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牵出来派用场,却什么也挤不出来,牛奶全部干掉了。

[教学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简要分析]本想得到又多又新鲜的牛奶,但结果却是一点牛奶也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只看到了牛奶容易变质、不易保存这一面,而没有看到牛奶不挤要干掉的另一面。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也就是矛盾。

【寓言典故】锁箱捆笼

从前有个富翁担心自己的财产被盗,便请人做了许多藤箱、木柜、竹笼,把所有的金银细软都装在里头,又把每一只箱笼柜盒都用坚固的铁锁锁得紧紧的,用结实的麻绳捆得死死的。乡里人都就这个老头聪明。然而有一天,一群小偷溜进了富翁的房间,把箱笼柜盒背的背、挑的挑,席卷而去,决无漏物之虞。富翁的聪明之举,实为强盗偷窃带来了方便。

[教学内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简要分析]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富人为了防止财产被盗,做了锁箱捆笼的工作,但同时也为强盗偷窃带来了方便。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寓言典故】起死回生

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他对人们说:“我能够起死回生。”有人问他:“你用什么方法呢?”他回答说:“我平时能治疗半身不遂的病。现在我只要加倍用药,不就可以起死回生了吗?”

[教学内容]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简要分析]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首先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原因就在这里。公孙绰不懂得这一点,闹了个大笑话:半身不遂和死人完全是两回事啊!

【寓言典故】量体裁衣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他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裁缝回答说:“年青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时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定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所以,我如果不问明做官的年资,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

[教学内容]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简要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位裁缝之所以名响京城,是与他能出色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来开的。

【寓言典故】何不炳烛

晋平公同著名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说着说:“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不高兴地说:“你身为臣子,可取笑君主吗?”师旷连忙说:“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之日一般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便象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象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比起摸黑瞎闯,哪一种更好呢?”晋平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教学内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简要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师旷的分析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学习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他的分析同样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学习对人总是有好处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寓言典故】驾车顶牛

有个汉子赶着牛车经过岔路口,老牛只顾朝前走。汉子连忙跳下车子,想要叫牛后退几步。本来他只要一手牵住牛鼻子上的缰绳,一手晃动鞭子,牛就会乖乖地向后退。可他很生牛的气,只管用双手扳住车子向后拖。而牛却拼命地朝前走。于是,一个向后拖,一个向前走,就在路上顶起牛来。这个汉子这样蛮干,结果不免要闯祸。

[教学内容]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简要分析]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即“牵牛要牵牛鼻子”。这个笨汉子牵牛没有牵牛鼻子,只会蛮干,实质上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最终难免要受到惩罚。

【寓言典故】梧鼠学技

田野里有一种梧鼠,也叫五技鼠,因为它学会了五种本领:会飞、会走、能游泳、能爬树、会掘土打洞。但一样也不精通,说它会飞吧,它还飞不到屋顶上;说它会游泳吧,连一条小河也渡不过去;会爬树,但爬不到树顶;走呢,还不如人走和得快;掘土打洞,还不能把自己的身体掩盖起来。名义上学会了五种本领,但实际上却一样也不中用。

[教学内容]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简要分析]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既要学会统筹兼顾,更要明确主攻方向,把握中心和关键,防止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梧鼠想样样都会,结果是一样都不会。

【寓言典故】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在郑国做珠宝生意。他用名贵的木兰做了一只装珠宝的盒子,拿高级香料熏染得馨香扑鼻,又用美玉和翡翠装饰得珠光宝气的。有个郑国人看到这只盒子,出高价买了下来,然后把里面装的珠宝全部还给了这个商人,只带走了盒子。

[教学内容]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简要分析]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郑国人买椟还株,没有把矛盾的主次方面地位摆正,过分突出了次要的一面,颠倒了事物的主次关系,造成处理问题的不当

第四篇:高中政治格言蕴含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分类讲解

一、哲学基本常识

1.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3.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4.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5.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古代朴素唯物。

6.神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物是观念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主观唯心。

7.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黑格尔“绝对精神”:客观唯心。

二、唯物论

1.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物质运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的哲理是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8.9.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0.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1.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2.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3.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14.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1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三、认识论

1.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4.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钓多识鱼性,樵多知树名;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⑴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精神;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6.四、辩证法

1.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3.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4.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5.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6.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7.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1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1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1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1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15.好事多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来凯歌出艰难: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6.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17.治大国如烹小鲜;过犹不及:这说明做事情要注意火候。要坚持适度原则。18.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事物都是一为二的,(矛盾具有普遍性)。20.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2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22.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23.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26.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万事如意;讳疾忌医: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7.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2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这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9.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兵来将挡,火来水挡,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0.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没有看到事物包含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31.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3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3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要求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3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35.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6.天不变,道亦不变(静止,否认运动)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浅尝辄止、固步自封(静止,忽视发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巢覆卵破;唇亡齿寒(片面,割裂联系)——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五、历史唯物主义

1.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六、人生观价值观

1.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劂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练》;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意志品质影响着其奋斗方向和最终成就。

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确阐述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3.“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说明了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第五篇:高中语文常考诗句(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荆轲刺秦王》

高惭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鸿门宴》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也非常也。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下载事业编36个常考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事业编36个常考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深圳事业编常考的面试:精准扶贫

    温馨提示各位考生关注深圳事业单位考试网,随时掌握深圳事业单位考试信息、阅读资料及深圳事业单位辅导培训! 此次2017深圳事业单位招考面试时间安排如下: 【背景资料】 据脱贫......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与解析五篇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1)名言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

    2014年事业单位临沧招聘考试文史哲学常考热点三十八

    航帆网 2014年事业单位临沧招聘考试文史哲学常考热点三十八 清代,吴县有一商人蔡某,蔡某的朋友去世了。他差人把朋友的儿子叫来,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对方甚感惊讶和不解。蔡某解......

    昭通201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文史哲学常考热点四十七

    航帆网 昭通201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文史哲学常考热点四十七 1.市政府把省政府文件以通知的形式发至县政府,这种形式叫( ). A.印发 B.批转 C.翻印 D.转发 2.下面不属于行政公文的是(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