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隧道施工人员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隧道施工人员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摘 要 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由于受到对围岩认识的限制,各种安全技术远远落后于隧道施工技术的要求,而隧道的“长、大、深、难”的发展趋向和特点使得隧道施工人员的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实现隧道施工人员自动化信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TMIGS系统,是一种较全面的隧道施工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系统,隧道施工人员远程实时定位系统是通过在隧道内架设传感器,并让施工人员佩戴感应器,进而非常方便地实时确定施工人员在隧道内的具体位置,从而更好地对正在施工的隧道进行管理。本文就隧道施工人员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做主要分析。
关键词 隧道 自动化 TMIGS系统 定位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隧道施工人员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
隧道施工人员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以程序或者软件开发为核心,目前国内有众多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同时也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主要设计系统运行的环境、系统功能的设计、系统的可视化功能和预测分析方法等几个方面,施工检测信息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早期替代手工计算的计算机数据计算与分析、采用数据库进行简单管理、以GIS(含WebGIS)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集成多元信息的可视化管理等几个阶段;程序或者软件应用从早期的DOS环境到当前的Windows等,从单机到网络,从二维可视化到三维空间,可以说,检测信息管理技术的进步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密不可分。本次着重分析TMIGS系统。TMIGS系统概述
TMIGS系统是集人员定位系统、传感器网络系统以及语音通讯系统一体,由此实现隧道的完全管理。这个系统通过对隧道内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隧道施工人员等在不同状态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的目的,而且系统奋战设备和识别卡采用全新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软件进行设计,并且采用ZigBee技术,可实现可靠的全双工通信,奋战间自动组网,可以采用悠闲无限结合的方式传输数据,系统稳定。这个系统主要有监控室系统和隧道内系统构成。
2.1系统构成
2.1.1隧道内系统
(1)人员识别系统
人员身份自动识别系统,主要应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进行信息的自动识别。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它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而射频识别技术的核心在射频标签,阅读器是根据射频标签的设计而设计的。射频标签除了具有数据存贮量、数据传输速率、工作频率、多标签识读特征等电学参数之外,还根据其内部是否需要加装电池及电池供电的作用而将射频标签分为无源标签(passive)、半无源标签(semi-passive)和有源标签(active)三种类型,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射频标签的类型,当下我国隧道形式来看,主要选择半无源标签,而系统识别方式远距离主动识别方式,这样既方便又快捷。在掌子面距离50米左右(保护仪器考虑)的地方设置一个以及隧道入口处设置两个(相距50米),由此保证实时掌控隧道施工人员位置信息。
(2)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用于查看实地情况,也需要在掌子面50米处左右以及隧道入口设置探头,作为辅助系统监控隧道施工人员定位信息。
(3)语音通讯系统
语音通讯系统,佩戴在隧道施工人员身上以便和监控室取得紧急联系和监控室指挥隧道施工人员撤离等。
2.1.2 监控室系统
(1)软件系统
人员定位管理软件的功能:实现对隧道内施工人员的实时跟踪、人员定位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人员管理、实时显示、数据库存储、报表打印等功能。可进行隧道内施工人员分布查询、单个员工定位查选、考勤记录、员工信息管理等等方便又快捷的系统工作,极大地提高了隧道管理的效率。
(2)网络共享系统
通过射频技术以及视频监控的资料,用电缆传送到局域网内,是远程客户端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控隧道内施工人员信息,进而实现远程监控。
2.2系统特点
信号覆盖强:可根据隧道内实际情况,针对性布置阅读器以及视频探头。
双向短消息:监控室可向隧道内所有人员发出示警消息,施工人员也可紧急呼叫监控室。
安全方便:基站具有备用电池,即使停电也能工作24小时,识别卡内高能电池可工作1年以上,且信号发射功率低,对人和仪器无影响,且还防尘防水防撞击。
稳定性强:系统采用ZigBee技术通信,保证通信正常无干扰。
数据显示:各种考勤统计、施工人员资料等,十分方便。
信息共享: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
2.3 系统提高
应该充分运用这个系统,适当增加传感器接口,以完善丰富这个系统的功能。比如:接入温度、湿度、粉尘、CO浓度、压力、应力应变等预警系统,更加完善地使隧道内施工人员的安全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元梅,靖洪文,王文龙.隧道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11).
第二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研究
新一代变电站通信系统研究综述
摘要:介绍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的作用、通信网络的性能要求、网络的结构模式和网络通信体系及报文分类,主要探讨了分层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方案选择和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给出了电压等级和复杂程度不同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的具体方案。
关键字:变电站自动化
;通信技术
;嵌入式以太网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通信技术的推动下发展成为典型的分层分布式结构。该结构一般分为 3层: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其中, 过程层包含变电站内的生产过程设施, 如变压器、断路器及其辅助接点、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等, 主要负责现场数据采集、提供 I /O 接口等;间隔层包含测量和控制单元, 负责该单元线路或变压器的参数测量和监控, 断路器的控制和连锁等。变电站层包含全站性的监控主机,通信及控制主机, 实现管理等功能的工程师站[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任务一方面是实现站内通信功能, 完成对全站一、二次设备和装置运行情况的数据信息采集和控制命令的传输;另一方面完成与上级调度或集控中心的通信, 向上传送变电站运行的实时信息, 接收和执行上级下达的控制命令。由于数据通信的重要性, 可靠的通信成为系统的技术核心, 加上变电站的特殊环境和系统要求, 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提出了以下要求: 快速的实时响应, 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要求及时地传输现场的实时运行信息和操作控制信息, 在电力工业标准中对系统都有严格的实时性指标, 网络必须很好地保证数据通信的实时性;高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即变电站内通信环境恶劣, 干扰严重, 网络的故障和非正常工作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因此,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系统必须保证很高的可靠性。
1.通信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
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较以往控制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早期集中式微机控制系统发展为分层分布式的系统结构,从而达到:(1)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2)不仅完成变电站遥控、遥调、遥信、遥测的功能,而且主站可以通过通道传送图像信号,实现遥视功能。(3)数据传输更快,实时性更强。(4)系统工作可靠性高,间隔层与变电站层只通过通信网连接,任一层设备故障,不影响其它设备正常运行。(5)灵活性高,网上增加或减少触点非常方便。
由于数据通信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的重要性,经济可靠的数据通信成为系统的技术核心,而由于变电站的特殊环境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要求,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的数据网络具有以下特点和要求:(1)快速的实时响应能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网络要及时地传输现场的实时运行信息和操作控制信息,在电力工业标准中对系统的数据传送都有严格的实时性指标,因此网络必须很好地保证数据通信的实时性。(2)很高的抗干扰性能及可靠性。变电站内通信环境恶劣,干扰严重,而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故障和非正常工作会影响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得通信子系统必须保证很高的可靠性[2]。
2.通信网络的性能要求及结构模式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是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内部信息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要求很高;另外,由于分期建设、设备改造、功能升级等原因,通信网络还必须具备很好的兼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在1997年8月国际大电网会议上,WG34.03工作组提出了变电站站内通信网络传输的时间要求:(1)设备层和间隔层之间、间隔层内各设备之间、间隔层各间隔单元之间为100ms;(2)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为10000ms;(3)变电站层各设备之间、变电站和控制中心之间为1000ms;(4)各层之间的数据流峰值为:设备层和间隔层之间数据流大概为250 kb/s,取决于模拟量的采样速度,间隔层各单元之间数据流约为60 kb/s或130 kb/s,取决于是否采用分布母线保护;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及其他链路之间数据流大概在100 kb/s及以下。
长期以来变电站自动化的通信较多地采用串行总线,近年来现场总线在变电站自动化通信中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结构一般是基于以太网/总线的分层的拓扑结构,通信技术主要有RS-422/485、CAN总线、LonWorks网、以太网等。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系统网络化和体系开放性成为发展的趋势,以太网技术正被引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层的采集、测量单元和间隔层的保护、控制单元中,构成基于以太网的分层式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系统,尤其是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
3.网络通信体系及报文分类
IEC TC57 按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要完成的测量、控制和保护三大功能从逻辑上将系统分为3层,即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并定义了9 种逻辑接口。如下图1 所示:④⑤用于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通信,①③⑥⑨用于间隔层内部及与变电站层的通信,⑧是间隔层之间通信。对于该网络结构,决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电力一次、二次设备生产商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针对目前的情况,一次设备的智能化虽然已有学者开展研究,但还没有带网络接口的产品出现,所以建议采用两种渐进的方式,首先过程层仍采用硬线连接,而间隔和厂站采用以太网通信,另外可在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加入智能I/O 单元,来实现接口④⑤[4]。
变电站层①③⑥⑨⑧间隔层间隔层间隔层④⑤④⑤④⑤过程层过程层过程层
图1 基于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
定义了7 种类型报文,即:快速报文、中速报文、低速报文、原始数据报文、文件传输报文、时间同步报文和具有访问控制的命令报文。通过分析和研究,笔者从时域的角度,把上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7 种类型的报文分为3 种类型通信:周期性通信、随机性通信、突发性通信。(1)周期性通信原始数据报文属于周期性通信,主要是过程层通过接口④,周期性地向间隔层传递过程采样数据。根据设定采样频率的不同,传输一般要求在3ms 或10ms 内完成。(2)随机性通信低速报文、文件传输报文、时间同步报文和具有访问控制的命令报文属于随机性通信,这类通信一般符合负指数分布,传送报文的数据量大,但时间稍宽松。(3)突发性通信快速报文、中速报文属于突发性通信,报文数量少,但时限要求高。
4.通信控制器模式
通信控制器模式又称为4层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共分为4个层次:过程层、间隔层、通信控制层、变电站层,如图2所示。在四层结构中,变电站层和通信控制层一般采用以太网通信,过程层和间隔层采用RS-422/485、CAN总线、LonWorks网。这种结构通过通信控制器可以快速实现站内网络通信,成本较低,早期应用非常广泛,目前仍在许多低压变电站和少量220 kV及以上高压变电站当中应用[5]。但是当间隔层设备较多时通信控制器就会成为影响系统性能的瓶颈,虽然可以通过双通信控制器来改善,仍然难以克服通信故障率增加、效率降低等问题。监控机1站控层监控机2 监控机m...远方调度以太网通信控制层值班通信控制器备用通信控制器RS232、RS485或现场总线间隔层智能电子装(IED)...智能电子装置(IED)过程层一次设备
图2通信控制器结构框图
4.1 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模式[6] 嵌入式以太网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内部通信网络, 有2 种应用模式:①每个智能电子装置(IED)配置1个嵌入式以太网接口,每个IED作为一个以太网节点直接连到以太网上;②几个IED通过RS485,MODBUS 或现场总线等方式连在一起,然后用嵌入式以太网接口作为一个以太网节点连到以太网上。从国外的应用情况来看, 这2种应用模式分别以GE 公司的GESA系统和GE-Harris 公司的PowerComm 系统为代表。在选择嵌入式以太网应用模式时, 本文主要考虑了如下因素:①超高压变电站系统的二次系统一般都是基于间隔(bay)设计的;②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部通信网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要求可方便地构成双网结构;③成本问题;④产品向下兼容性问题。基于以上考虑, 本文提出了以太网与LonWork s现场总线相结合的方案。如图3所示。
变电站层后台机工程师站远方机10Mbit/s以太网监控网1 10Mbit/s以太网监控网210Mbit/s以太网录波网 间隔层测量单元1...测量单元n设备层装置11...1间隔层装置1n...装置n1...间隔层n装置nn 图3 以太网与LonWorks 网相结合的系统方案配置
以间隔为单元, 将站内通信网设计为2 层, 间隔以上用10Mbit/s嵌入式以太网构成站内通信的主干网络, 该网络负责后台机、远动机等PC 机和各间隔进行通信。在间隔内部用LonWorks现场总线把各保护装置连在一起。LonWorks网上的信息通过间隔层的测控单元上传到主干网上。测控单元是整个方案的核心和关键。测控单元完成两大功能: 通信功能和测控功能。这种方案实际上将嵌入式以太网与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相结合, 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底层的各种保护设备可不做任何改动, 保持了产品的向下兼容性。
新型通信网络与CSC2000系统原有网络相比,具有以下一些优点:①网络带宽资源大大增加;②故障录波数据上传速度大大加快;③易于与PC机接口;④易于与广域网相连。
5.通信网络方案选择[7] 网络通信方案是构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变电站的特殊环境和自动化系统的要求,并且受到性能、价格、硬件、软件、用户策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通信网络方案的选择很难一概而论,不同类型的变电站对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有不同的要求,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通信方案选择和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通信网络具有合理的分层式结构;各层之间和层内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高可靠性和快速实时响应能力;优良的电磁兼容性能。基于以上基本原则,给出电压等级和复杂程度不同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方案。
(1)低压变电站通信网络
对于35 kV变电站和110kV的终端变电站可采用RS-422/485的总线结构网络;若规模较大时则应考虑选择CAN总线、LonWorks网等现场总线网络。RS-422/485串口传输速率在1km内可达100kb/s,RS-422为全双工,RS-485为半双工,访问方式为主从问答式。RS-422/485网络的缺点是接点数目较少,不易实现多主冗余,通信有瓶颈问题,还有信号反射、中间节点问题。
(2)中压变电站通信网络
中型枢纽110kV变电站的多主冗余要求和节点数量增加使RS-422/485难以胜任。CAN总线、LonWorks网一般可以胜任。500 m时LonWorks网传输速率可达1 Mb/s,LonWorks网在监测网络节点异常时可使该节点自动脱网,媒介访问方式LonWorks网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撞检测(CSMA/CD)方式,内部通信遵循Lon Talk协议,LonWorks网为无源网络,脉冲变压器隔离,抗电磁干扰能力很强,重要信息有优先级。CAN总线是是一种多主总线,通信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在小于40 m时通信速率可达l Mb/s。
CAN总线的一大特点是废除了传统的站地址编码,而对通信数据块进行编码。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可使网络的节点数在理论上不受限制,数据块的标识码可由11位或29位二进制数组成,数据段长度最多为8个字节,可满足工业领域中控制命令、工作状态及测试数据的一般要求,8字节不会占用总线时间过长,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实时性。
(3)高压及超高压变电站通信网络
220kv及以上变电站节点数目多,站内分布成百上千个CPU,数据信息流大,对速率指标要求高(要求速率130kb/s),现场总线网络的实时性、带宽和时间同步指标会力不从心,应当考虑基于以太网的通信网络。以太网为总线式拓扑结构,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方式,物理层和链路层遵循IEEE802.3协议,应用层采用TCP/IP协议,传输速率高达10Mb/s,可容纳1024个节点,距离可达2.5km。
由以上分析可见,具体采用何种方案应当在遵循有关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具体情况、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
6.结论
在设计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方案的过程中,应遵循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网络结构和通信技术,针对不同电压等级和复杂程度的变电站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本文中提到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了实现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更好的开放性、鲁棒性和互操作性,对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的优先级和实时性等问题需要重点考虑。
7.文献资料
[1]王晨皓.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J].河科学,2004,22(6):859-862.[2]李静,于文斌.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7.[3]任雁铭,操丰梅,秦立军等.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l,25(17):36-38.
[4]孙军平,盛万兴等.新一代变电站自动化网络通信系统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3(23):16-19.[5]王海峰,丁杰.对变电站内若干网络通信问题的探讨[J].电网技术,2004,28(24):65-68,73.
[6]任雁铭,秦立军,杨奇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内部通信网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0, 24(5).[7]王飞,刘洪才,潘立冬.分层式结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研究综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34(1):22-25.
第三篇:外包施工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外包施工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一、操作说明(必须在外网机上操作)1.解压;
2.双击应用程序“QRCodeMana”文件,进入管理系统;
3.点击“用户”,选择“用户登录”,进入登录界面;
4.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
5.点击“注册管理”,选择“用工注册申请”,进入注册录入界面;
6.点击“增加”,进入“增加用工记录”界面;
7.在“增加用工记录”界面填入对应的所有信息并保存,即完成1条记录;
8.继续点击“增加”,重复步骤6-7完成所有信息录入,下图为嘉鱼公司录入情况。
二、录入注意事项及要求
1.要求录入所有外包人员,包括项目部和现场施工队班组成员; 2.信息录入要求真实全面;
3.注册系统“施工单位名称”下拉选项框中,没有的施工单位请及时报给咸安安监;
4.要求在下周一即2016年2月29日之前完成所有信息录入; 5.有疑问致电咸安安监
尹球洋1597511845;江兴无 682820
三、管理员帐号和密码 1.帐号zhangt 密码1 2.帐号yinqy
密码1
第四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
刘欣宇
(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
河北唐山
063026)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也得到高速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实际上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对变电站内的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滤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它的出现为变电站的小型化、智能化、扩大设备的监控范围、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优质和经济运行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和基础保证。它的运用取代了运行工作中的各种人工作业,从而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
【关键词】
自动化
优化设计
智能化
第一章、绪
论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实际上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对变电站内的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滤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1.1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必要性及意义
变电站作为整个电网中的一个节点,担负着电能传输、分配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的任务。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监控自动化系统是保证上述任务完成的基础,变电站自动化是电网自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大量的发电厂和变电站,使得电网结构日趋复杂,这样就要求各级电网调度值班人员掌握、管理、控制的信息量也大量增长,电网故障处理和恢复却要求更为迅速和准确,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经是大事所趋,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它应确保实现以下要求;
(1)实时检测电网故障,尽快隔离故障部分。
(2)采集变电站运行实时信息,对变电站运行进行监视、计量和控制。
(3)采集一次设备运行状态数据,供维护一次设备参考。(4)实现当地后备控制和紧急控制。(5)确保通信要求。1.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状况
现有的变电站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传统的变电站;第二种是部分实现微机管理、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第三种是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到70年代初,先后研制出了电气集中控制装置和集保护、控制、信号为一体的装置。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四方公司的CSC2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的BSJ—2200计算机监控系统、上海惠安PC2000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南京南瑞继电保护电气有限公司的RCS—9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等。
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由电力系统的主干网、城市供电网、农村供电网扩展到企业供电网;其电压等级,由当初的35—110KV变电站,向上扩展到200—500KV变电站,向下延伸到10KV乃至0.4KV配电网络,几乎覆盖到全部供电网络。其技术涉及到自动控制、远动、通信、继电保护、测量、计量、在线监测、信号及控制等二次系统。
第二章、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概述
自1987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结构体系也不断完善,技术日趋成熟。2.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体系结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采用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变电站二次 系统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为达到这一目的,满足电网运行对变电站的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调度控制中心变电站主计算机系统通信控制管理直流电源数据采集系统与控制电气计算自动装置继电保护辅助设施系统电量和非电量检测开关量信号采集操作控制线路保护主变和电容器保护母线保护图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体系结构图
“数据采集和控制”、“继电保护”、“直流电源系统”三大块构成变电站自动化基础。“通信控制管理”是桥梁,联系变电站内部各部分之间、变电站与调度控制中心之间使其相互交换数据。“变电站主计算机系统”对整个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协调、管理和控制,并向运行人员提供变电站运行的各种数据、接线图、表格等画面,使运行人员可远方控制断路器分、合闸操作。“通信控制管理”连接系统各部分,负责数据和命令传递,并对这一过程进行协调、管理和控制。2.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模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主要有集中式、集中分布式和分散分布式三种。本次优化设计采用的是分布分散式结构。分布分散式结构系统从逻辑上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划分为两层,即变电站层和间隔层。
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按照变电站的元件,断路器间隔进行设计。将变电站一个断路器间隔所需要的全部数据采集、保护和控制等功能集中由一个或几个智能化的测控单元完成。测控单元可直接放在断路器柜上或安装在断路器间隔附近,相互之间用光缆或特殊通信电缆连接。这种系统代表了现代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大幅度地减少了连接电缆,减少了电缆传送信息的电磁干扰,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比较好的实现了部分故障不相互影响,方便维护和扩展。分布分散式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打印机运行工作站以太网电网调度中心操作控制中心通信控制器现场总线保护测控单元1#保护测控单元公用信号单元保护测控单元1#保护测控单元图2 分布分散式系统框图分布分散式结构的主要优点有;
(1)间隔级控制单元的自动化、标准化使系统适用率较高。(2)包含间隔级功能的单元直接定位在变电站的间隔上。(3)逻辑连接到组态指示均可由软件控制。
(4)简化了变电站二次部分的配置,大大缩小了控制室的面积。(5)简化了变电站二次设备之间的连线,节省了大量连接电缆。(6)分布分散式结构可靠性高、组态灵活、检修方便。2.3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所具有的功能
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本次所设计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一、监控子系统的功能
监控子系统取代了常规的测量系统,取代针式仪表;改变常规的操作机构和模拟盘,取代常规的告警、报警、中央信号、光字牌等;取代常规的运动装置等等。监控子系统功能有: 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有两种。一种是变电站原始数据采集。原始数据直接来自一次设备,如: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电压和电流信号、变压器温度以及断路器的辅助接点、一次设备状态信号。变电站原始数据包括模拟量和开关量。另一种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部数据交换或采集,典型的如:电能量数据、直流母线电压信号、保护信号等。
2.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监控子系统建立实时数据库,存储并不断更新来自I/O单元及通信接口的全部实时数据;建立历史数据库,存储并定期更新需要保存的历史数据和运行报表数据。3.顺序事件记录及事故追忆
顺序事件记录包括;断路器跳合闸记录,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动作顺序记录,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等操 作顺序记录,模拟输入信号超出正常范围等。事故追忆功能,追忆范围为事故前1分钟到事故后2分钟的所有相关模拟量值,采样周期与实时系统采样周期一致。4.故障记录 5.操作控制功能
变电站运行人员可通过CRT屏幕对断路器、允许远方电动操作操作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进行分、合操作;对变压器及站用变压器分接头位置进行调节控制;对补偿装置进行投、切控制,为了防止计算机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设计时,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方式,即操作控制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6.安全监视功能
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采集的电流、电压、主变压器温度、频率等量要不断进行超限监视,如发现超限,立刻发出告警,同时记录和显示越限时间和越限值,另外,还监视保护装置是否失电,自控装置是否正常。7.人机联系功能
(1)CRT显示器、鼠标和键盘是人机联系的桥梁。(2)CRT显示画面,实时显示各种技术数据。
(3)输入数据,指输入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变比、保护定值和越限报警定值、自动控制装置的设定值、运行人员密码等。
8.打印功能 9.在线计算及制表功能 10.运行管理功能
运行管理功能包括:运行操作指导、事故记录检索、在线设备管理、操作票开列、模拟操作、运行记录及交接班记录等。
二、微机保护系统功能
微机保护系统功能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它包括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电线路的全套保护:高压输电线路保护和后备保护;变压器的主保护、后备保护;母线保护;低压配电线路保护;无功补偿装置保护;所用变压器保护等。
各保护单元,除具备独立、完整的保护功能外,还具有以下附加功能:
1.具有事件记录功能。2.具有与系统对时功能。3.具有存储多种保护定值功能。4.具备就地人机接口功能。5.具备通信功能。6.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7.具有满足保护装置的快速性、选择性和灵活性要求。
第三章、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本设计采用RCS—9600系列分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此系统是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为适应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需要,在总结多年从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开发、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新 技术、新规约推出的新一代集保护、测控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用于高压和超高压等级变电站,满足35—500KV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需要。3.1 RCS—9600系统构成
RCS—9600综合自动化系统整体分三层,即变电站层、通信层、间隔层,硬件主要由保护测控单元、通信控制单元和后台监控系统组成。其系统结构图如图
3、图4所示
工作站1#打印机1#工作站2#打印机2#以太网通信控制器调度通信现场总线硬件对时通信控制器保护测控单元电流、电压开关信保护测控单元电流、电压开关信保护测控单元电流、电压开关信保护测控单元电流、电压开关信图3 RCS—9600系统结构图1
计算机监控系统打印机五防工作站以太网电网调度中心操作控制中心通信控制器保护测控单元1#保护测控单元公用单元保护测控单元1#保护测控单元图4 9600系统结构图23.2 RCS—9600后台监控系统一、硬件部分
系统结构采用双机配置,其中两个工作站用于变电站实时监控,相互备用。主计算机系统通过两台通信控制器与变电站内的保护、测量相连接,实现变电站数据采集和控制,两台通信控制器互为备用,任一台出现故障,可自动切换,接替故障设备工作。图
3、图4两种配置软硬件平台完全一样。用户可随着变电站规模的扩大,逐步发展扩充原有系统。保护测控单元是硬件的主要部分,保护单元主要有交流插件、CPU插件、继电器出口回路、显示面板和电源及开入插件等模块构成。RCS—9600系列保护测控单元硬件典型结构如图5所示。
通信接口液晶显示面板交流插件板板出口继电器板交流电压 输入交流电流 输入控制电源手动操作去跳合闸线圈电源与开入板直流电源空接点信号输入
图5 保护测控单元硬件结构框图
二、软件部分
软件部分包括WingdowsNT/2000操作系统、数据库、画面编辑和应用软件等几个部分,如图6所示。
数据库生成器前置实时数据库计算数据库 保 护 操作票历史数据库事件库事故追忆库滤波数据库 画 面 画面库报表曲线报警事件事故追忆滤波画面编辑器
图6 监空控系统软件结构图
软件平台为WingdowsNT/2000操作系统,提供数据库ANSI标准SQL接口,适用工业标准的TCP/IP网络构成分布网络结构,采用面向对 象的VC++语言编程,系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移植性。三.保护测控单元装置
RCS—9600系列保护测控单元主要有:电源自投保护测控单元、变压器保护测控单元、线路保护测控单元、公用信号测控单元、通信控制单元等组成,完全可以满足整个电网系统的各类保护需要。电源自投保护装置适用于图
7、图8两种连接方式,假定两台主变压器分列运行或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1)若正常运行时,一台主变压器带两段母线并列运行,另一台备用,采用进线(变压器)备自投;若正常运行时,两段母线分列运行,每台主变压器各带一段母线,两段母线互为备用,采用分段备自投。
(2)若正常运行时,一条进线带两段母线并列运行,采用进线备自投;若正常运行时,两段母线分列运行,每条进线带一段母线,两段母线互为备用,采用分段备自投。
号主变号主变
图7 备自投接线方式1
号进线号进线
图8备自投接线方式2 以上是电源自投保护测控单元控制原理,其他保护单元在此不做详细叙述。
第四章、结 束 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将得到更快的发展。未来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也将更完善成熟,逐步实现变电站的小型化、智能化、无人职守化、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优质和经济运行;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远章、徐继民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现场技术与运行维护》.第一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9 【2】郑文波、阳宪惠等,《现场总线技术综述》第一版.北京.机械与电子出版社.1997 【3】胡穗延.《全矿井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祝龙记、王汝琳等,《变电站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第一版.北京.工矿自动化.2003 【5】张全元.《工厂供电》.第一版.北京.机械与电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姓名:刘欣宇,性别:男,29岁,荆各庄矿业公司机运队机电副队长,电气助理工程师。
第五篇:十不准 施工现场隧道施工人员安全手册
安全劝告书
平安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当您不辞辛劳,背井离乡,来到隧道工程施工工地,是否还记得父母的嘱托和妻儿的牵挂,他们不仅期待您有一份支撑家人生活的工作,更企盼您平安归来共同支撑一个完整的家。无数安全事故造成许多家庭悲剧,我们再不愿看到父母高堂未尽人子之孝,夫妻义重却要中途决绝,再不愿看到父母妻儿悲伤的眼泪和茫然无助的面孔…….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生命是我们追求幸福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前提,值得我们倍加珍惜;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的家庭,属于社会和国家。为了不让安全事故重演,不让人间悲剧重现,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关注隧道施工安全,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意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操作流程,严格做好安全防护,为提高我国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而共同努力。
内容提要
本书由中铁隧道集团地铁13标项目安质部为项目施工人员编写的隧道施工作业安全手册。它以简明的语言,图文并茂的介绍了隧道作业施工人员必须掌握的接本安全知识和应遵守的安全行为准则,包括基础知识、基本规定、施工安全、职业健康和急救技能五个部分内容。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学习和了解隧道施工现场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
前言
隧道施工是一个多元立体的施工过程。其环境复杂,施工工艺繁多,施工时间一般较长,相较建筑和路面等作业施工而言隧道施工的技术要求更高,安全管理难度更大。在由人,物资设备和施工环境构成的系统中,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对现场施工的作业人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如何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切实减少人的危险,确保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人、物资设备,施工环境三个要素中规范人的行为是重中之重。为此我们编写了本手册,力图从规范操作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行为的角度,将隧道施工主要内容分类进行介绍,希望对现场管理和作业人员有一定帮助。
本书是为隧道现场作业和管理人员编写的安全手册,也可以供隧道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学习参考。本手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项目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和亲切指导,谨以致谢。
目录
一.安全基础知识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中的权利和义务 3 安全标志 4 防护用品 不安全行为及心理 6 事故应急处理 7 安全事故上报
二.现场作业安全基本规范 1 施工现场十要求 2 现场行走十不准 3 机械操作十规定 4 高空作业十必须 5 起重作业十不吊 6 电焊气割十不准 7 施工用电十规定 8 消防安全十禁止
三.现场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 降水施工安全 土方开挖安全
边坡防护施工安全 钢筋制作安装施工安全 5 工法桩施工安全 钻孔灌注桩施工安全 7 搅拌桩加固施工安全 钢支撑安装与拆卸施工安全 7 模板和支架施工安全 8 混凝土施工安全 9 顶管施工安全 10 填筑施工安全 密闭空间施工安全 12 拆除施工安全
四.职业病防治
矽肺、水泥尘肺防治
有害气体中毒防治
电焊尘、肺电光性眼炎防治 4 噪声聋、手臂振动病防治
五.急救技能 压埋急救 2 触电急救 3 出血急救 4 骨折急救 5 中毒急救 6 中暑急救 7 火灾逃生
六.民工生活安全管理规定
一.安全基础知识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在安全和生产的关系中,以安全为重,必须将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2)所有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应将预防工作做在事前。(3)安全工作应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4)我国安全生产的管理体制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2安全生产中的权利和义务
2.1安全生产权利:
(1)上岗前接受安全知识培训的权利(2)安全生产知情权和建议权(3)对安全管理的批评、检举和控告(4)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5)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金与撤离权(6)享受工伤保险与伤亡赔偿权
2.2安全生产义务
(1)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纪律,服从安全管理(2)正确佩戴与使用劳动保护用品(3)参加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4)及时报告事故隐患 安全标志 防护用品
4.1安全帽
(1)使用之前应检查安全帽的外观和结构,如有缺陷不得使用。(2)经受过一次冲击或做过实验的安全帽应作废,不得再次使
用
(3)不能随意在安全帽上拆卸或添加附件,以免影响其原有的防护功能
(4)不能随意调节帽衬的尺寸
(5)在佩戴安全帽时一定要戴正、戴牢,不能晃动,要系紧下颌带,调节好帽箍以防安全帽脱落,女士应当将长发盘结(6)不能在安全帽上打孔,不要随意碰撞安全帽,不要将安全帽当板凳坐,以免影响其强度。
(7)不能在有酸、碱或化学试剂污染的环境以及高温、日晒或潮湿的场所中存放安全帽。
4.2防尘、防毒口罩
(1)应选择佩戴舒适的防尘、防毒口罩(2)不允许擅自改变头带长度或将鼻夹弄松(3)禁止用清水洗防尘、防毒口罩的过滤原件
4.3防护手套
(1)根据舒适、灵活、防高温或防高寒、抓起物件种类的需求选择手头种类。
(2)戴手套时注意不要让手腕裸露出来。
(3)选择跟手型相吻合的手套,防止手套过长而被卷入机器(4)操作旋转机床时禁止戴手套作业
4.4防护鞋
(1)应根据作业场所或存在危险的类别选择合适的工作鞋(2)使用防护鞋前要认真检查或测试,在电气和酸碱作业中不得使用有破损和裂纹的防护鞋。
(3)工作时,尤其是高空作业时不能穿拖鞋、高跟鞋。(4)鞋的尺寸大小要合适,不要妨碍操作行动。(5)及时清理鞋底油污和水泥(6)扎紧鞋带,不得踩踏鞋帮
4.5防护服
(1)工作时必须穿着防护服,衣服和袖口必须扣好
(2)使用前检查外观,防治开线、破裂。
(3)防护服不应带有可能被转动机械绞住部分 5不安全行为及心理
5.1施工中常有的不安全行为
(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2)开动、关停机器时为给信号,开关未紧锁
(3)忘记关闭设备
(4)忽视警示标志、警告信号
(5)错误操作按钮、阀门、扳手、把柄
(6)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7)机械超速运转(9)酒后作业
(10)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或无安全装置的设备等。(11)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和生产用品存放不当(12)机器运转时从事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3)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中,未按规
定使用
(14)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5.2施工中常有的不安全心理
(1)自我表现心理—“虽然我工作时间短,但我年轻聪明能干,这活不在话下„”
(2)经验心里—“多少年一直是这样干的,都不知干了多少遍了,能有什么问题„”
(3)侥幸心理—“全按照规矩来做太麻烦了,变通一下也不一定会出事吧„”
(4)从众心理—“他们都不戴安全帽,我也不带了„”(5)逆反心理—“我凭什么非要听安全员的啊,今儿就这么干,我就不信会出事„” 6 事故应急处理
(1)遇到事故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秩序。
(2)在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的条件下,不要随意搬运伤员。(3)咱不要给伤员任何饮料或进食
(4)如果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寻求帮助或是联系有关部门
(5)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卫生、防疫、公安等有关部门及时报告,报告现场地点、伤情、已经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6)伤员较多时,根据伤情对伤员进行救援,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7)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员,立即将伤员头部置于后仰位,托起下颔,使呼吸道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8)对伤情稳定、估计运转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二.现场作业安全基本规范 1施工现场十要求
(1)进入隧道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严禁穿拖鞋、高跟鞋、赤脚和穿易滑鞋、带钉鞋及赤膊入场。
(2)现场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3)不准在重要运输通道和上下行走通道上逗留。(4)在操作中,应该坚守工作岗位。(5)严禁酒后操作。(6)严禁私自拉结电线。
(7)不得擅自拆除现场的脚手架、防护设施、安全标志、警示牌等。
(8)不准坐在脚手架防护栏杆上休息或在脚手架上睡觉。(9)未经允许不准私自进入非本单位作业区域或管理区域,尤
其是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
(10)遇有暴雨、浓雾和六级以上的强风时应停止室外作业。2现场行走十不准
(1)不准从正在起吊、运吊中的物件下通过(2)不准从高处往下跳或奔跑作业(3)不准在没有防护的危险临边行走(4)不准在不稳定的物体上操作
(5)不得攀登起重臂、绳索、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6)不得乘坐或随同运料的吊盘及吊装物上下
(7)高空作业时,不准往下或向上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工具用好后要随时装入工具袋
(8)使用手推车装运物料时不准猛跑或撒把溜放
(9)不准进入挂有“禁止出入”或设有危险警示标志的区域场所(10)严禁在无照明设施,无足够采光条件的区域、场所内行走和逗留
3机械操作十规定
(1)非专业人员严禁操作和使用机械设备(2)机械设备应完好,必须有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3)机械设备停电、停工时必须拉闸关机,按要求上锁(4)不准在机械运行时装卸或校正皮带(5)不准将手伸入机械传输带防护罩内加油(6)不准在运行的机械设备上行走或坐立
(7)接卸设备不准带故障运转(8)机械设备不准超负荷运转(9)机械设备不准在运转时维修保养
(10)机械设备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准将头、手等肢体伸入运转的机械行程范围内
4高空作业十必须
(1)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着装整齐,严禁穿高跟鞋或硬塑料底等易滑鞋,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箱内。
(2)高处作业人员严禁相互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3)在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用具必须牢固可靠,正确使用
(4)各类手持机具使用前用检查,确保安全牢靠。洞口临边作业应防止物件坠落。
(5)施工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攀爬脚手架、跨越阳台,不得在非规定通道攀登行走
(6)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固的立足点并正确系安全带(7)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且不妨碍通行,不得放置在临边或洞口附近。
(8)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垃圾都要加以清理,及时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9)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10)凡有坠落可能的物料,都应撤除或固定。
5起重作业十不吊
(1)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有人停留或行走时不准吊(2)无人指挥或信号不清时不准吊
(3)钢筋、型钢、管材等细长和多根物件必须捆绑牢靠,多点平衡起吊。单头过重或捆扎不牢靠不准吊。
(4)多孔板、积灰抖、首推翻斗车未采用四点掉方式不准起吊(5)砌块、砖块、预埋件等零星物件要用专门盛器并堆放稳妥后吊运,叠放不稳不准吊。(6)楼板,大梁等吊物上有人不准吊
(7)与地面其它物有粘连、附着关系的物件不准吊
(8)多机作业,应保证所吊重物之间距离不小于3m,在同一轨道上多机作业,无安全措施不准吊(9)六级以上强风不准起吊
(10)斜拉重物或超过机械允许载荷不准吊 6电焊气割十不准
(1)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证的人员不得进行焊割作业。
(2)凡属一二三级别动火范围的焊割作业,未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3)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环境的不准进行焊割
(4)各种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气体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排除危险性之前不准焊割
(5)用可燃性材料做保温层、冷却层,隔热层的部位,在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6)有压力或密闭的管道、容器,不准焊割
(7)焊工不了解焊件内部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准进行焊割(8)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做清理或采取有效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9)附近有相抵触的工种(如油漆作业)在作业时,不准焊割(10)与外单位相连的部位,在没有弄清楚有无关联险情,或明知存在不确定安全因素甚至危险而未采取有效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7施工用电十规定
(1)非电工严禁拆除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电气设备设施
(2)使用电器设备前必须要检查线路、插头、插座、漏电保护装置是否完好
(3)电气线路或机具发生故障时,应找电工处理,非电工人员不得自行修理或是排除故障
(4)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电动机械时必须穿戴好绝缘鞋绝缘手套(5)搬运或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先断开电源
(6)搬运钢筋、钢管及其他金属物时,严禁碰触到电线(7)禁止在电线赶上挂晒物品
(8)禁止使用照明烘烤、取暖,禁止擅自使用电炉和其他电加
热器
(9)在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工作时,应停止输电,条件不允许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措施,且要保持安全距离
(10)电线应架空设置,临时施工电线通过路面时应有过路保护设施,物料、人、车不准压、踩、碾压电线
8消防安全十禁止
(1)施工现场严禁流动吸烟
(2)现场使用的电动机严禁超载使用,并禁止电机周围放置易 燃物
(3)施工现场严禁使用电炉
(4)仓库、宿舍禁止使用超过60W的灯泡
(5)使用挥发性、易燃性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现场,不得使用明火或吸烟
(6)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30m(7)不得在周围有易燃易爆物并未采取有效防火措施的场所或使用竹木等可燃物搭设的临时建筑内进行动火作业(8)不得在办公室、工具室、休息室存放易燃易爆物品(9)不得随意挪动消防器材,不得在消防设施前和通道上堆放物品
(10)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垃圾
三.现场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土方开挖安全
(1)开挖土方的操作人员之间,横向距离不小于2m,纵向间距不小于3m(2)开挖应自上而下,不得掏根挖土和反坡挖土
(3)进行机械挖土时,非作业人员要远离施工机械,并禁止一切人、物进入到机械回转半径内
(4)在陡坡上工作时,需设置安全绳,在湿润的斜坡上工作,应有防滑措施
(5)开挖工作应与安装作业面错开,应避免上下交叉作业(6)边坡开挖时,应及时清除松动的土体和浮石,必要时进行安全支护
(7)挖出的泥土应该堆放在坑边1m以外,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m(8)站在土堆上作业时,应注意土堆的稳定性,防止滑塌伤人(9)开挖深度超过2m及以上时基坑周边必须安装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的安装要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基坑内应该设置扶手栏杆,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m(10)在电力、通信、燃气、上下水等管线2m范围内挖土方时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并应该设专人监护。
2石方开挖安全
(1)在边坡、洞口开挖前,应及时清除松动的土体和浮石,必要时应进行安全支护
(2)进行撬挖作业时,严禁站在石块滑落的前方撬挖或上下层同时撬挖
(3)撬挖作业的下方严禁通行(4)撬挖人员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5)在陡坡上作业,应系好安全绳、佩戴安全带,严禁多人共用一根安全绳
(6)挖掘设备运行范围内严禁人员进入
(7)在斜、竖井开挖前,应在井口及井底部位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
3脚手架作业安全
(1)从事脚手架作业,必须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和穿软底鞋,不准穿塑料底子和带钉子的硬底鞋
(2)架体铺设时应在距离杆底部高度不大于200m处设置纵横扫地杆,并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3)脚手架作业层外侧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80mm的挡脚板,作业层脚手板下应采用安全平网兜底,一下每隔10米应采用安全网封闭
(4)上下脚手架应走斜道或梯子,不准沿脚手架立杆或横杆攀爬(5)作业使用的材料应随用随吊,用后及时清理,临时堆放物品严禁超过允许负荷
(6)工作时不得骑坐在栏杆上,禁止躺在脚手板上或安全网上休
息
(7)高空拆卸作业人员拆下的扣件和配件应及时运至地面,严禁高空抛掷。
(8)遇到六级以上大风,严禁从事脚手架作业 4 打桩与钻探施工安全
(1)施工现场应按地基承载力不小于83kPa的要求进行整平压实,在基坑和围堰内打桩,应配置足够的排水设备。(2)打桩机作业区内应无高压线,作业区内应有明显标志或围栏,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桩锤在施打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在距离桩锤中心5m以外监视
(3)严禁吊桩、吊锤、回转或行走等动作同时进行。打桩机在有桩和锤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4)拆装钻架时应有专人指挥
(5)上架时,作业人员不得脚穿易跌滑的硬底鞋,工具螺丝等应放在工具包内
(6)拆卸钻架时严禁架上、架下同时作业。钻架及所有机械设备的各部位螺丝应上紧,铁丝绳子应捆绑结识。(7)孔口操作人员应站在钻具起落范围以外,摘挂体引器时应注意回绳碰打
(8)起放各种钻具,手指不得深入下管口提拉,不得用手去试探岩芯,应有一根有足够拉力的麻绳将钻具拉开。(9)钻具给进把回转范围内不得有人 施工支护安全
(1)作业之前,应认真检查施工区围岩稳定情况。
(2)不要采取边支护边开挖的作业方式。
(3)在架构支护时,在支撑和围岩之间,应用木棍,楔块或小型混凝土预制块塞紧
(4)喷锚支护作业时,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和防尘帽安全帽、雨衣、长筒胶靴和乳胶手套等劳保用品(5)支护设备的压力表、安全阀等仪器仪表在使用时发现破损或失灵时,要立即更换。
(6)喷射作业的堵管处理,可采用敲击法疏通,如果采用高风压疏通时,喷头不得朝向有人方向
(7)模板支架基础应坚实、平整,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能承受支架上全部载荷。(8)模板支架底部应设置底座、垫板
(9)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架体基础进行沉降、架体变形进行监控,基础沉降和架体变形应在规定允许范围内
6灌浆施工安全
(1)灌浆工作必须做好防尘设施和正确穿戴防尘保护用品(2)搅浆时,必须先加水,等正常开动后再加水泥(3)处理搅浆机故障时,传输皮带必须卸下
(4)灌浆中需要有人专门看压力表,防止压力突升或是突降(5)在运转中,安全阀不得随意转动
(6)对曲轴箱和缸体进行检修时,不得一手伸进试探,一手搬工作轮同时进行更不准两人同时进行此动作(7)进行化学灌浆时,应穿防护服
(8)严禁在化学灌浆施工现场进食
7填筑施工安全
(1)碾压、打夯、装载机、自卸车等设备操作者应持证上岗,作业时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2)人力的打夯时,精神要集中,动作应一致,严禁重锤自由下落时紧急刹车
(3)用小车卸土不得撤把,坑、槽边应设横木车档;卸土时坑、槽内不得有人
(4)严禁站在石堆下方掏取石块
8钢筋加工安全
(1)切断机断料时,手与道口距离不得小于15cm,活动刀片前进时禁止送料
(2)机械在运转过程中严禁用手直接清除刀口附近的短钢筋和杂物
(3)切断短钢筋,如果手握端小于40cm时必须用套管或是钳子夹料,不得直接送料
(4)使用调直机时严禁戴手套操作,钢筋调直到末端时,操作人员必须躲开,以防甩动伤人
(5)多人抬运钢材时,要用同一肩膀,步调一致。上下肩时要
轻起轻放,不得投掷
(6)若采用人工垂直拉运钢筋,应搭设接料平台,加设护身栏。吊运时垂直下方禁止有人。
(7)堆放带有弯钩的半成品时,最上一层钢筋的弯钩应朝上。9模板施工安全
(1)地面以上安装模板时,应根据灌注混凝土量,分段分层自下而上安装,在下层模板支撑稳固后再安装上层模板,模板的内外支撑要坚固稳定,落地端要加设垫木,并采取打木楔等措施防止指点滑动。当借助起重设备安装模板时,模板底部用撬棍等工具移拔,不得徒手操作。每节模板就位后,要上好连接器和上下箍筋,必要时打好内撑,以保持稳定。
(2)地面以下模板安装与拆除,应先检查土壁的稳定情况、支撑的牢固情况,必要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模板等材料应距基坑或井口边缘1m以上,防止压力过大造成边坡坍塌事故,深长基础一般应分层支模,并防止影响已安装的模板的支撑稳定。
(3)模板未固定前,作业人员不准离开或进行其他工作(4)严禁在接连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严禁同时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安装拆卸模板
(5)拆卸模板时不能有悬空模板,防止突然落下伤人,工作完毕后及时清理现场模板,所拆模板应将钉子尖头打出以免
扎脚伤人
(6)5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模板吊运作业,6级以上大风,应停止室外的高空作业。传送模板和工具时,起吊设备不得安装在脚手架上。
10混凝土施工安全
(1)拌和机的加料斗升起时,严禁任何人在料斗下停留或通过(2)上料人员必须穿戴好防粉尘保护用品,工作完毕后应将料斗锁好
(3)拌和机转运时,严禁将工具伸入搅拌桶内,严禁向旋转部位加油,严禁进行清扫、检修工作
(4)进入搅拌桶检修时,应切断电源,挂警示牌并派专人监护(5)移动振捣器时必须先切断电源
(6)振动棒不得全部插入混凝土中,不应触及模板、钢筋、水管、预埋件和脚手架
(7)人工打毛时应避免面对面近距离操作,以防飞石工具伤人 11砌筑施工安全
(1)砌筑施工时,材料堆放场地要平整坚实、排水畅通。材料要按品种规格堆码整齐,并防止滚动、滑动和倾倒。砖剁高不得超过2m,剁与剁之间应保持足够的作业通道,堆垛的位置要离基坑1m以上。
(2)砌筑砌体时要提前洒水湿润,在沟、槽、基坑边缘或脚手架上不宜大量洒水,防止造成基坑边坡或脚手架坍塌,冬季施工不应洒水,以免影响粘结
(3)当砌体的高度超过胸部以上是,必需搭设脚手架,脚手架上料具要放置稳妥,并防止超载,同一脚手板上施工人员不能超过2个人。砍砖、劈石时应面向砌体,石料改小不得在脚手架上进行。
(4)砌筑时要避免双重作业,墙角和墙坡不允许有人员进入或是工作,砌筑石料不宜超过50kg(5)施工人员在加工石料或砌筑修凿时,要戴防护手套,安全帽。工作完成后要及时地清理脚手架和砌体上碎石块和砂浆等,防止坠落伤人。
(6)不宜在干砌、浆砌墙身顶面或脚手架上整修砌体,以免震动墙体
(7)应经常清理道路上的零星材料和杂物,使运输道路畅通无阻
12密闭空间施工安全
(1)凡进入密闭空间前,应采取措施进行通风,并防止危险气体或物品侵入
(2)如果怀疑密闭空间内空气未能充分流通,须在工作期间使用气体检测器测试
(3)进入密闭空间必须佩戴呼吸机,同时另备一台呼吸机,以供紧急情况下使用
(4)进入密闭空间的工作人员须系上安全背带,背带连着一条连通
外面的救生索
(5)密闭空间外面,须设专人负责与密闭空间内人员联络和操控救生索 13 拆除作业安全
(1)从事拆除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站在脚手架或者其他稳固的结构部分上操作
(2)拆下较大或较重的材料,要用吊绳或是起重设备稳妥吊下,严禁向下抛掷
(3)拆除建筑物的时候,楼板上不得聚集人,不得堆放材料(4)拆除有坍塌危险的大型设施的时候,应采取支柱支撑绳索等临时加固措施
(5)气割钢结构时,作业人员站在安全位置,被切割物必须用绳索或是吊钩等牢固
(6)摘下下来的各种材料要及时清理,分别堆放
四.职业病防治 矽肺、水泥尘肺防治
(1)钻孔应采取湿法作业或采取干式除尘措施,不得干钻(2)水泥储存、运送、混凝土拌合等作业应佩戴防尘口罩(3)密闭容器、构件及狭窄部位进行电焊作业时加强通风 2有害气体中毒防治
(1)在室内或密闭空间进行操作要通风
(2)喷漆、防水作业时、要佩戴防毒面具(3)工作期间要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3电焊尘肺、电光性眼炎防治(1)从事电焊工作时,必须使用镶有滤光镜片的面罩,并佩戴防护口罩
(2)气焊、气割作业时,必须佩带有色眼镜,防止火花灼伤眼睛
(3)(4)作业场所要加强通风排尘,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积聚 焊工下班后应全身沐浴,不要在操作场地吸烟、喝水
4噪声聋、手臂振动病防治
(1)在噪音场所应正确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2)对于产生振动的作业应使用防振动手套
五.急救技能
1压埋急救(1)被压埋时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
(2)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
(3)(4)小心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的地方移动
(5)若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有食品和水要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救援 触电急救
(1)发现有人触电应首先紧急呼救,然后切断电源开关(2)尽快时触电者脱离电源。断开电源有困难时,不得直接接触触电人员,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源或带电体
(3)用手指感觉是否有脉搏调跳动。若感觉不到脉搏时,须立即进行胸外脏按压
(4)注意伤者胸部是否有起伏或用脸颊感觉是否有呼吸。若呼吸停止,必须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3出血急救(1)对于小创口出血,可用冷水冲洗,再用干毛巾或是其他软质布料覆盖
(2)对于呈喷射状或有鲜红血液涌出的出血,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
(3)对于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先用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等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用扎紧止血带以恰好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
(4)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止血带使用,绑上止血带后,每30到60分钟放松一次,一次放松3到5分钟,直到无大量出血
4骨折急救(1)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木棍、竹竿等将断骨上下关节固定,固定时应避免骨折部位移动
(2)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要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
(3)疑有颈椎损伤,使伤员平躺后,用沙袋放置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
(4)腰椎骨折时应将伤员平卧在硬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两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
(5)5中毒急救(1)气体中毒开始有流泪、眼痛、咽部干燥等症状,应引起警惕。稍重时出现头痛、气促、胸闷,眩晕。严重时会引起惊厥、昏迷。
(2)怀疑可能存在有害气体时,应立即将人员撤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出休息。抢救人员进入危险区必须戴防毒面具
(3)已昏迷病员应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心跳停止者,按心肺复苏法抢救,并联系医院救治。
6中暑急救
搬动伤员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
(1)出现中暑时,应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脱去衣服
(2)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并拧干,覆盖在中暑者头上,也可以用电风扇、手摇扇及其他降温方法使空气流通。
(3)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
(4)中暑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
(5)(6)中暑病人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
7火灾逃生(1)在任何时间、地点,一旦发现起火要停止作业,立即拨打119报警
(2)(3)火灾袭来时不要贪恋财物,要迅速疏散逃生 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用湿毛巾和湿布捂住口鼻,要降低身体重心,贴近地面爬行逃离现场
(4)身上着火时,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5)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要关闭大门并用浸湿的被褥衣服等堵塞门缝,同时向门泼水降温,并呼救待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