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盐津县2014年粮食生产主要科技措施推广工作总结0
2014年盐津县主要科技增粮措施实施
工作总结
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覆盖等主要科技措施已成为我县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为全面总结主要科技增粮措施的实施情况,分析其在今年抗灾、保增产、促增收中的作用和意义,根据省、市科技增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要求,现将今年我县科技增粮措施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全县计划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5万亩,粮食总产量17万吨,比2013年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二)具体目标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全省2014年主要科技增粮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农种植„2014‟9号及《昭通市农业局关于抓好2014年种植业生产的指导性意见》(昭市农„2014‟2号)文件,下达我县粮食作物玉米高产创建5片,其中部级玉米高产创建2片,省级1片,市级2片;马铃薯高产创建3片,其中省级大春马铃薯高产创建1片,市级大春马铃薯高产创建2片;省级水稻高产创建1片;建设粮食科技示范样板46万亩;推广杂交玉米28万亩,杂
区复合亩产分别为882.8公斤、832.9公斤、775.9公斤。项目区加权平均复合亩产782公斤,比大面平均复合亩产增156公斤,增24.9%。二是省级玉米高产创建核心区、展示片、示范区玉米平均单产为590.4公斤、564.7公、525.2公斤;套种作物红薯核心区、展示片、示范区红薯平均单产(折主粮)分别为224.2公斤、200公斤、191.5公斤。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示范区复合亩产分别为814.7公斤、764.7公斤、716.7公斤。省级玉米高产创建加权平均复合亩产721.9公斤,比大面平均复合亩产增95.9公斤,增15.3%。三是市级玉米高产创建核心区、展示区、示范区平均单产为572.7公斤、539.2公斤、497.2公斤;套种作物红薯核心区、展示片、示范区红薯平均单产(折主粮)分别为196.4公斤、165.8公斤、175.6公斤,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示范区复合亩产分别为769.1公斤、705公斤、672.8公斤。市级玉米高产创建加权平均复合亩产676.6公斤,比大面平均复合亩产增50.6公斤,增8.1%。
2、水稻高产创建:水稻高产创建核心区平均单产为610.7公斤,展示区平均单产为572.6公斤,辐射区平均单产为527.8公斤,加权平均复合单产为532.6公斤,比大面水稻平均单产483公斤,增49.6公斤,增产10.3%。
3、马铃薯高产创建:一是省级大春马铃薯高产创建核心区、展示片、示范区平均单产为1272.3公斤、1181.6公
小组,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23个点进行现场实打验收,共验收面积4.9亩,验收稻谷产量2967.5公斤,平均亩产482.5公斤,混栽品种糯稻验收面积4.9亩,验收产量284.5公斤,平均亩产46.3公斤,平均复合亩产528.8公斤;比大面全县水稻平均单产亩增产56.8公斤,增幅12%。
(三)地膜玉米测产验收情况:
秋收时节,县农业局通过抽调县、乡农技推广专家和农技人员组成验收组,对全县地膜玉米推广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现场实打验收,共验收9乡15村30个有代表性的对照点,共验收处理(地膜玉米)7.95亩,验收鲜产6930.3公斤,平均亩产523公斤;验收对照(常规点播)7.95亩,验收鲜产6126.5公斤,平均亩产462.4公斤,处理比对照平均亩增产60.6公斤,增长13.1%。
四、主要措施和做法
1、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为确保我县粮食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县委政府、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农业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今年粮食生产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措施,要求挂钩乡、村领导、干部和村两委工作人员要明确实施粮食作物科技措施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粮食生产工作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增产后劲、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挂钩领导负总责,驻村干部和村两委人员具体抓,做到
功的关键。全县共建设各类粮食作物科技示范样板46万亩,通过样板建设,展示和推广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有效地带动全县大春粮食作物生产任务顺利完成。
6、加强技术指导,严把技术质量关
为提高大春生产的科技含量,确保大春粮食生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示范化的发展目标。县、乡分别成立了粮食生产工作技术指导组,对大春粮食生产各阶段进行全面技术指导,切实提高了全县大春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确保实施项目取得实效。
五、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一是实施玉米高产创建55500亩,共计增加粮食产565.1万公斤,按每公斤2.4元计算,增加产值1356.24万元。二是实施水稻高产创建11100亩,平均亩增 49.6公斤,可新增粮食产量55.06万公斤,按每公斤2.4元计算,新增产值132.14万元。三是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33300亩,共计增加粮食(折主粮)115.4万公斤,按每公斤2.4元计算,增加产值276.96万元。通过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项目,可实现新增粮食735.56万公斤,新增产值1765.34万元。
2、地膜玉米:全县地膜玉米推广种植20万亩,平均单产528.1公斤,比对照平均单产469公斤增59.1公斤,增
级干部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骨干,农民学懂了各种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4)相关产业发展得到促进。通过开展科技增粮项目,粮食单产得到提高,对促进畜牧、酿酒业、淀粉加工业的发展和提高农产品转换率、提升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项目建设采取农业、水利配套建设,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发展结合,农业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美化了生态环境,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改观,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六、经验启示
(一)领导是关键。去年以来,县政府把科技增粮行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工程之一来抓,由于各级领导重视,使高科技增粮在项目整合、资金筹措、部门协调等方面得到有力支持,促进了全县农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设施是基础。盐津县地处乌蒙山区,山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水田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干旱始终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坚定不移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盐津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三)技术是核心。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的要求,狠抓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促进良种与良法相配套,是实现粮油创高产的核心。
(四)创新是活力。通过高产创建、地膜覆盖等大面积开展综合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使农业科技的贡献最终体现到产量和效益上,这对于以往只注重单项技术增产作用的机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既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人员的能动性,又充分调动了示范农户的积极性。项目区通过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户统一作业、实行统一供肥,降低了成本,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县科技措施的推广和应用,主要表现为地势陡峭不平整,地力较差,局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灌溉设施和条件落后,加之每年不断出现的干旱、洪涝、冷冻和风灾等自然灾害,给全县粮食增产、农业丰收带来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2、各地发展不平衡。由于群众素质参差不齐,对各项科技措施接受和应用能力也大不相同,工作重点和难点较多,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多;
3、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短缺。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数量增多,在家多数都是年老者和留守儿童,农村劳
13、坚持不断完善惠农政策。实行粮食直补和产量挂钩激励政策,逐步追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加大农业资金扶持,出台更有效的发展扶持政策,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
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高科技人员业务水平和科技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5、进一步扩大或稳定高产创建面积。在我们建设高产创建示范样板所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高产创建示范区域,带动全县粮食生产稳定、快速发展。
八、下步工作打算
1、认真总结科技增粮措施所取得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方案、建全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农业生产创建,取得更好的示范效应。
2、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广泛宣传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和战略地位。加大对作物高产创建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扩大建设影响力和带动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一日
第二篇:加强科技投入促进粮食生产
加强科技投入促进粮食生产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指引和鼓舞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阳县农业局党组和全体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强农稳县”政策,在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的情况下,全县粮食面积单产、总产连续七年创历史新高。
一、基本情况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端,交通便利,下辖21个乡(镇),幅员面积1202平方公里,耕地7亿平方米,全县总人口93万,其中农业人口80.2万人,人均耕地867平方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区域内气候、土壤条件好,光照资源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在推动工业化城镇的过程中,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着力打造粮食生产大县。2007年以来我县连续五年荣获“产粮大县”的荣誉称号。
二、发展粮食生产工作的思路、目标任务
今年我县将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要求,继续落实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的基本思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抓好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保护基本农田和加强耕地建设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亿平方米以上,总产达到75万吨以上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化布局,努力提高优质专用小麦和专用玉米所占比例,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措施
(一)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要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小麦、玉米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扶持粮食发展的惠农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提高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各乡镇要以实施良种补贴项目为契机,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区,充分发挥良种补贴对粮食生产的促进、带动和示范作用。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确保农民得到最大实惠。
(二)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搞好土地复垦、管理和后备资源的开发,确保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7亿平方米以上。主管部门要强化管理职能,农业部门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用地补偿和农业环境污染的监控管理。在落实国家粮食补贴政策时,做到受破坏的粮田不能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实行科学的间作和轮作,增加粮食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力度,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基本农田的抗旱排涝和高产稳产能力。继续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有机肥积造,大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综合利用和改土培肥三项重大技术,要结合沼气富民工程的实施,增施沼气肥,保护耕地用养平衡和肥料资源优化配置,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
博彩通 http://www.xiexiebang.com
2.建立重大灾害应急预警机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制定旱、涝、冰雹、重大病虫害的防御、补救措施,以提高我县粮食生产应对重大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重大农时季节,及时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分赴各乡镇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帮助乡镇抓好面积落实、田间管理、机收机播等工作。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报,制定防灾减灾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在自然灾害方面,重点防范大范围的干旱、洪涝和突发性的风雹、低温冻害,特别是做好防特大旱灾的物资和技术准备。在病虫害方面,结合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活动,辐射带动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培育一批专业技术队伍,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升病虫草害防治效果和水平。
3.积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抓住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大好机遇,以我县玉米良种繁育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我县优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步伐,全面提升粮食大县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优化粮食品种布局,提高粮食品质。
结合小麦、玉米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中东部乡镇主要品种布局规划,逐步实现种子优质化、管理规范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提高小麦、玉米的品质,提高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我县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根据国家、省、市粮食生产高产创建活动精神,全县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强资金支持,整合项目资源,集中向万亩示范片倾斜,做到层层抓高产创建、主要农作物都有示范。把高产创建与培育种粮大户、专业化服务、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探索农业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新途径。今年,我县建成10个万亩方、10个千亩方、12个百亩方、20个0.7万平方米超高产攻关田。粮食高产示范方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同时,加快推广普及小麦优质良种、适期播种、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和玉米“一增四改”等关键技术,树立不同规模的高产典型和样板,辐射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全面提升我县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四、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一)划定粮食主产区保护范围,保证粮食生产能力。
划定粮食主产区后,国家应当对粮食主产区实行优惠政策。一是调整土地承包政策,为便于机械化耕作,提高耕作效率,现行政策规定土地承包30年不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集约经营,不利于粮食主产区规模化生产。因此国家在土地流转方面给粮食主产区更多的扶持政策,推动土地合理流转,促进粮食主产区的规模经营。二是进一步完善粮食收购有关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粮食主产区一般经济实力较弱,国家要加大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投资力度,以增强其发展后劲,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严格按照《农业法》的要求,使国家预算内的农业基本投资落到实处,尤其要增加对与粮食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比重,兴修农田水利、交通等配套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三)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
粮食产业化可增加粮食生产附加值,这是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扶持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把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结合起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兴粮的力度。
国家应将农村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要建立健全县、乡、村农技服务机构和农村科技示范户,应通过讲座、农民函授、示范推广、典型引路、发放技术资料等
方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农民走科学种粮的路子。
我县的粮食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业特别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再接再厉,实现全县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篇:强化粮食生产工作经验措施
2009年,**市**区以“调结构、增面积、攻单产、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办点示范、培训指导、社会化服务、农资打假等6个方面着手,强化工作措施,促进了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一是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纳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成立
了以区长为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出台了《**区2009年粮食生产意见》,从区到乡镇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干部包片责任制。三是实行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并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粮食生产责任状。区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围绕“压单扩双”、遏制耕地抛荒、病虫专业化防治等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开展了3次粮食生产专项督查活动。区长亲自办了一丘高产创建示范田,区级领导多次到各乡镇进行现场调研指导,现场解决问题,协调矛盾。各乡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专人抓粮食生产,实行乡镇干部联村负责制,建立了粮食生产到户台账,全面掌握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
2.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引导。区财政从粮食生产奖励资金中拿出480万元,用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先进个人和种粮大户的奖励。坚持“四公开、四到户”,及时兑现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今年上半年,我区共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860万元,比上年全年增加375万元,新购置农机具3100多台套;已核实发放83.17万亩早稻、1.57万亩小麦、0.98万亩良种补贴资金。
由区政府牵头,整合相关部门的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小农水、新农村建设、农村能源、退耕还林后续工程等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对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上半年已投入项目资金2700万元,建成高标准优质稻生产基地14万亩。新规划了周家店镇等乡镇的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优质稻生产基地15万亩。
3.开展高产创建,强化办点示范。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建立了2个双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和1个超级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在32个乡镇分别办了1个双季稻千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与中国水稻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省水稻所、省植保植检站等科研、教学和推广部门联合,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开展品种展示、试验示范,共办了27个试验示范点片,形成布局合理、项目丰富的示范网络。各示范点片安排了专门的资金、专门的物资、专门的人员蹲点,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操作规程。
4.实施科技入户,强化培训指导。以优质稻、超级稻新品种和轻简高效栽培新技术为重点,确定了27个水稻主导品种和10项配套主推技术。把2009年作为农民技术培训年,狠抓技术队伍的培训,对区、乡(镇)两级的128名农技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编印了10万余字的培训教材,邀请省、市专家授课,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狠抓对农民的培训指导,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把培训班办到村头,把技术送到田间。今年上半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300多期次,培训科技示范户和周边农户5万余人次,上门指导和临田指导2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万余份。
5.狠抓订单生产,强化社会化服务。组织10多个优质稻合作社和金健米业、精为天米业等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开展优质稻订单种植,共落实高档优质稻订单种植面积45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组织4家病虫专业化防治公司,组建机防队441个,配备机防队员2676名、防治器械3000余套,培训机防队员9000多人次,落实专业化防治合同面积21.4万亩。
6.加强农业执法,强化打假护农。区政府把今年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组织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实行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00人次,车辆100多台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600多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0起,种子、肥料、农药质量抽样22批次,清缴禁用农药246公斤。接受农民投诉6起,协调处理6起,共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万多元。
今年,全区粮食播种总面积可达189.73万亩,比上年增加12.55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可达180.7万亩(早稻83.17万亩、一季稻7.63万亩、晚稻89.9万亩),比上年增加7.4万亩。全区优质稻种植面积115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超级稻种植面积35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亩。特别是“压单扩双”成效显著,全区一季稻面积比上年减少7.27万亩,新增早稻面积7.1万亩,预计早稻平均亩产可达355公斤,比上年减少6公斤,总产29.52万吨,比上年增加2.06万吨,增7.5%。预计全年水稻总产74万吨,比上年增加3.8万吨,增5.4%。
第四篇:稳定粮食生产调研措施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粮食安全问题是重大战略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尤为重要。2008年全球出现粮食危机,新疆也把粮食安全问题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在自治区的安排部署下,各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进行了层层落实。
**县远离粮食产区,属于粮食
产、销自行平衡县。近年来,由于粮食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粮食面积和产量缩减,粮食安全问题也应引起高度关注。因此,认真研究和深化认识我县粮食生产现状,未雨绸缪,防患欲未然,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不断增长的需求,解决我县未来粮食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县粮食生产现状
(一)粮食生产现状:全县土地总面积158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建国以来,**县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总产由一九四九年的194万公斤增加到二oo八年的3086.75万公斤。随着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内部结构由过去单一种植小麦逐步调整为以大豆为主、玉米和小麦为副的种植结构。大豆种植优势明显,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是**县的一项优势产业,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则相应减少。2008年,全县小麦、玉米和豆类种植面积分别为3.28万亩、1.48万亩和7.89万亩,总产量分别达到524.8万公斤、888万公斤和1617.45万公斤。
(二)粮食收购现状。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我县始终贯彻落实“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98年收购小麦5721吨,收购玉米3329吨。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政策的变化,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粮食收购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07年小麦收购量下降为327吨。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2008年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粮食优惠政策,即:在落实国家每公斤价外直补0.2元,每亩地农资综合补贴94元等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给予小麦每公斤0.2元补贴,对小麦种植户给予每亩10元补贴,对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小麦种植户给予每亩50元补贴,水费实行先征后返。以上措施的出台,使2008年收购小麦收购量上升为1800吨。
二、**县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小麦价格增长缓慢,农资价格又在逐年上涨,虽然近年国家实施了取消农业税、下发粮食直补等优惠扶持政策,但小麦的收益远低于油葵、打瓜、油葵、蔬菜等农作物的收益,影响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有相当一部分农户选择放弃粮食种植。加上小麦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农民种植小麦收入少,其规模效应已成为长期制约我县粮食生产的瓶颈,使我县粮食生产的市场竞争力弱。
(二)产业化发展滞后,粮食经营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经济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做大做强。**县粮食流通企业目前仅有粮油收储有限责任公司,粮食取消定购任务后,粮食部门过去依赖政策支持的购销企业,失去了坚强的后盾,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经营困难,已经难以担负起市场调节的重任;粮食加工企业发展滞后,原有粮食局下属一家面粉加工企业现已改制转产,现有的粮食加工业仅仅是一些小作坊。由于加工业发展缓慢,企业竞争力不强,影响了粮食规模的扩大。
(三)粮食系统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取消了定购任务后,政府要充分掌握粮源发生了困难,粮食部门要掌握粮源,参与市场也缺少资金支持;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粮食购销个体经营迅猛发展,一方面,这种发展促进了粮食市场发育;而另一方面,这种发展又有失规范,个体经营户究竟购入当地农民多少粮食,购进外地多少原粮和成品粮,他们销售情况如何,都比较难以掌握和控制,这就给政府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决策部门必须提前预料,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由于人员编制不足、机构不健全、行政事业经费紧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粮食执法监督检查和市场管理未能有效开展,满足不了社会粮食流通的需要,影响粮食市场供需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监督检查、粮食安全管理、粮食市场信息等正常工作的开展,对确保粮食安全工作带来诸多的困难。
(四)金融信贷在支持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粮食产业投入机制仍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存在着粮食企业投入渠道狭窄、缺乏粮食产业投入补偿机制等弊端。二是贷款担保落实难。三是农村保险机制、担保机制不健全,制约资金投向粮食产业。
三、对我县粮食生产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要加大组织领导。“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无粮则乱”,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关系到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稳定粮食生产。200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调动了广大粮农的积极性。针对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扶持粮油生产的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扶持,以完善对农民的收益补贴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对种粮农民以不同方式进行补贴,稳定粮食以及油料作物的生产。要综合考虑、统筹协调、科学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到改善粮食品种结构、提高质量上来,不能单纯在面积上做文章,更不能简单化为削减粮食面积。在农业结构调整时,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只能发展,不能萎缩。要正确引导、加强宣传,使农民懂得只要增加科技含量、搞好加工转化,种粮同样能致富。
(二)坚持因地制宜,优化种植区域布局,确保粮食安全。要与产粮区建立牢固的产销关系,保证充足粮源。从目前情况看,我县的粮食生产不能达到自给自足,在供需上存在较大的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缺粮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我县粮食供应,与产粮区建立起牢固的产销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灾年粮食紧缺时,东奔西跑,盲目乱闯,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选择光热、水资源,土壤类型等资源条件较好相对比较适宜种植小麦的乡村,粮食产业项目和有关扶持资金必须向其倾斜,鼓励发展小麦生产,在这些乡村加大粮食种植任务,确保我县粮食稳定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全局,实现产销平衡、满足自给。
(三)增加资金投入。财政要尽可能地向农业专项倾斜投入,加快粮食产业开发速度,保护粮食安全。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调动农民发展商品农业的积极性。要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控制、检查和清理工作;要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培育重专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金融部门要按照商业信贷原则,采取小额信贷等方式,加大扶持种植大户和产业化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支持扩大生产规模,解决粮食产品经销、加工、收购中的所需资金贷款。
(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本地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引导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推动粮食订单收购,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促进粮食转化增值,以粮食产业化提升农业,致富农民,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良性发展。
(五)加大对粮食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国有粮食企业具有仓容、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承担着绝大部分粮食的收储任务。但粮食放开后,由于受诸多条件的制约,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仓储设施年久失修、人员分流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收购贷款条件制约较严。因此,要切实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予以扶持与引导,以壮大企业实力,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巩固的粮食收购网点,牢牢抓住本地粮源。政府在制定粮食政策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保证购销企业有一定的专业人员,在资金上给政策,保证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为政府抓住相当部分的粮源,担负起调节市场的重任。
(六)建立粮食协会,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职能作用。自粮食市场放开以来,我县粮食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了不少粮食经营个体户,这些粮食经营个体户,对我县粮食市场发育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由于管理不规范,粮食紧张时,很容易出现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政府难以控制的现象。由于粮食是特殊商品,在经营管理上必须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办法。笔者认为全县粮食个体经营户成立粮食协会办法较好,这个协会的办会宗旨是:顾全全县大局,接受政府职能部门对粮食价格、质量等的监督。政府职能部门平时为粮食个体经营户提供信息、粮源,强化大局观念教育,做好个体粮食经营户购销数字统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粮食紧张时,要接受政府的统一调控,做到既要粮食个体经营户在经营中繁荣市场,又不使粮食市场失控,这样,在丰收年景不使粮食个体经营户压级压价,侵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灾害年景,政府对粮食个体经营户存粮有数,规定统一价格,实行政府的统一调控,避免粮食个体经营户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稳定粮食市场,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
第五篇: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粮食生产工作总结2007-12-16 23:30:1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xx乡2005年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今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粮食生产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核心,依靠科技,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加大力度,落实了各项政策措施。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512亩,粮食总产量6312吨,圆满完成了年初下达了目标任务。现就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为实现粮食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全面分析了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式,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抓紧抓好。坚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
农业科技水平,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确保总量供还应平衡,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原则,立足抗旱狠抓早,面各市场调结构,推广先进适用避灾增产技术,因地制宜推广普及三熟制,扩大复种面积,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引导农民大力开展复耕种粮。夺取了全年粮食丰收。
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我乡将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分解到了各村,并签订了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农业分管领导胡世民同志负责牵头,由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技术指导。
二、依靠科技,推广增产技术
1、坚持适时早播 坚持适时早播,分段卡死播期,海拔在800米以下的地段在3月20日前,800米以上的地段在4月5日前结束了春播。在作物安排上实行先播玉米,再播水稻。最后播红苕。
2、规范了旱地改制
规范旱地改制提高复种指数,因地制宜
推广了三熟制,增加麦—豆—苕,麦—玉—豆,麦—豆—豆等。
3、推广高产优质良种,合理搭配 我乡因势利导,按照区域化、产业化的要求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水稻以高产段质杂交和Q优1号,金优725为主,合理搭配D优527,冈优系列,玉米种以东单60,长坟13为主,合理搭配丹科2152,连玉15,不麦以川麦107,川农为主。
4、保温育苗
保温育苗是保证大春作物苗全苗壮,实现满霜满插的重要措施,水稻采取了早育秧1500亩,抛秧1622亩,玉米采取了地膜覆盖玉米1000亩,肥球育苗6048亩,红苕采取了提前增温育苗。
5、病虫草鼠综合防治
大小春作物分别采取了化学除草8000亩,各种作物预测预报工作,实行科学预防。防治了各种作物病虫害,同时政府组织开展了春季农田舍统一灭鼠工作。
二、落实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我乡把恢复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作为粮食生产的重点,通过增加间套、轮作、扩大复种等途径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并大力宣传复耕优惠政策,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扬,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全年共播种水稻3122亩,总产达530吨,玉米播种面积为7048亩,总产达2079吨,小麦播种面积为3330亩,总产达666吨,洋芋播种面积为3780亩,总产达630吨,红苕播种面积为3780亩,总产达1134吨,大豆播种面积为540亩,总产达80吨,晚秋洋芋播种面积为410亩,总产达20吨。总之,我乡粮食生产工作在县农业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张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增产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粮食生产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针对我些问题,我们将在来年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和改进。
粮食生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