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防范技术原理与工程实践
安全防范技术原理与工程实践
前言:内容由本人整理完成,仅供安防行业人员参考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产生任何纠纷,本人不负任何责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安全防范系统导论、入侵探测技术与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停车场管理一卡通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程序、安全防范系统的评价、实体防护系统、系统集成与工程实例等。
用途: 本书,作为安防防范专业的教材和安全防范行业职业资格培训的辅助教材,可供从事安全防范系统设计、评估、施工、运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一、安全—社会发展永恒的课题
1、安全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安全”是近年来出现频次很高的一个词。人们给出了许多定义和解释,大多是从部门或行业的角度,诸如国家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等等,有些则是说文解字,如在一些行政文件和技术标准中关于安全的各种定义。其实、“安全”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它的含义是明确的,但它的范围是广泛的。
安全就是在实现(个人或团体的)目标的过程中不受损失和伤害。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绐终伴随着各种风险(发生损失和伤害的可能),这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而且、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也在制造着风险。因此、安全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永恒的课题。
安全是相对的,或者说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建立本质的安全(体系),包括安全系统的设计,产品的制造、安全标准的制定都是如此。本质安全就是,没有风险的系统,是理想、概念化的系统。但实践是达不到的,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实际安全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运行是降低风险到可以承受的程度,根据威胁、技术的可实现程度、决策者的意志及安全投入等因素,构建实用的安全系统,安全也是我们要去实现的目标,它与整体的目标有时是矛盾的,它需要投入,为了安全可能会牺牲其它的目标或降低原来的目标,这些都是损失。因此、在实际情况下,人们要在(整体)目标与安全之间作折中的选择。这就意味着安全具有经济的属性(可以用投入、产出来衡量与评价)。
2、公共安全的概念
接连不断的恐怖事件、突如其来的SARS和频发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真实地感受到威胁的存在,于是安全成了人们特别关注的话题。社会各部门、各地区或技术领域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安全的需求,并针对各自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构建相应的防范体系,建立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家也都认识到:安全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种技术专业的事,它是我们共同面对的利害、是要求相互协调、配合,共同营造的环境。这就是公共(综合)安全的概念。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应对各类灾害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经过各部门专家的讨论、媒体的宣传,公共安全的概念越来越明确了、综合、整体安全的框架也越来越清晰了,建立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整体防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了,这是当前形势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安全理论、安全技术和体系的研究必须围绕这个题目、坚持这个方向。
建立公共安全体系、提高综合(整体)防灾能力是基于:
安全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利害,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可以独立应对的事,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公共安全(紧急)事件的定义都指出:它是在规模和影响上已超出了社区或居民能够应付的能力和范围(责任),需求政府(不论哪一级)进行干预,是政府必须采取应对行动的事件或事态;
应对各种风险、处置各种灾害、事故、事件,要在一个共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局部的预防体系的构筑、紧急事件的处置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部门必须互相配合、支持、必要时、要统一调度和指挥,共同行动。
要保证安全体系的有效性、经济性,必须实现各种资源的统一规划、配置、调动和充分的共享。必须认识到:共同的安全是局部安全的基础。
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风险)的安全技术(设备与系统)、技术体系(系统结构、指挥决策)是相通、相同的。安全技术从应用的角度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但基本的技术和产品是共同的,或者说:不同的安全系统可以采用通用的技术和产品来实现。这就决定了,各种安全系统在技术上是可以集成的,资源是可以共享的,构建公共安全体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是经济、有效的。
以上就是建立公共安全体系的基本前题。
二、公共安全体系的基本要素
1、安全体系的目标
安全体系就是建立一个(相对)可预测的环境,以实现不受损失地达到目标。理论上讲、在人类的的各种活动中。没有损失、不受伤害是不可能的。我们为实现安全,必须作出相应的牺牲和投入,并可能降低原来的目标或放弃其它的目标,就也是损失(上节讲到的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因此说:安全体系的目标就是减小风险、减少损失到可以容忍的程度,以合理的投入(损失或牺牲)来实现安全。
2、安全体系的基本要素 安全体系有多种形态,应用的技术和措施也多种多样。但它们追求的基本目标、实现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换名话讲:基本要素是相同的。
预防和减灾是构成安全体系的基本要素。无论是自然灾害的防治、生产安全管理、职业病的防治,还是反恐防暴和安全防范工作都是围绕两个要素进行。这也是建立公共(综合)安全体系的基础。
预防、安全技术的核心,预防就是及时地发现(识别)危险因素(威胁的存在)及预测灾害(事故、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制止其发生或控制其演化的过程,使其向安全的方向转化。这是一种主动的减灾。实现预防的关键是系统具有早期预警功能和快速反应能力。
探测(技术)是实现预防的主要手段,包括对各种自然环境参数的探测、自然现象活动规律的监控,对构成生产安全的各种状态和参数的探测和监控,以及可能危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状态和因素的探测。也包括对社会秩序、经济活动的状态和人际(团体或族群间)关系的观测,及其出现的失衡、反常情况的掌控。探测可以采用技术的方法,对有些参数和数据需要进行长期的连续的监测,并进行后期的分析和处理;有些则必须是实时的监测和即时在进行反应;探测也可以由人来进行,主动在发现各种异常和状态。安全系统不仅要求探测能实现异常状态(事故、事件发生了)的报警,还需要系统能发现事件或事故可能发生的征兆和趋势。
有些灾害(事故、事件)是可以预测的、或可以相对准确(真实)地预测的,有些则是不可预测的。有些是可以早期预报的、有些则是必须即时反应的。因此、要提高预防的有效性,形成不同的反应方式。要努力认识各种灾害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提高预防的准确性。
需要强调的是:安防系统由于主要是针对人的恶意行为的事件,突发性很强,实现预测难度很大,因此、特别强调应急反应。这是安全防范系统的特点。
减灾,采用各种适当的加固措施,来躲避灾害或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通过快速、有效的反应,控制事态的发展,使其向安全的方向转变。加强基础设施的防灾(抗冲击)能力,对相对已知(规律性)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制约手段和防范措施,是减灾的主要方式。建立预警系统和建立灾害(事故、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反应机制,提供充分的技术和物资保障,也是有效地减少损失的手段。然而、提高全社会的整体防灾能力的根本原则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三、我们面对的危险
安全是相对风险而言的,风险是产生损失、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是人类社会面对的多方面威胁所决定的。我们面对的危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原因):
1、自然灾害 它是由自然力所致,如地震、山体滑坡、干旱、洪水、海啸、各种气象异常、传染病(SARS)等。其实大自然的运转(天体的演化、星辰的运动、四季的交替、风云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逐步了解和加深认识这些规律的过程。我们认识了的部分,就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当然还有许多人们没有认识和理解的现象,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提高自身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自然力有时表现的太强大了,不可抗拒,但是、更多是可以抵御、控制和防范的。防范自然灾害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活动就是产生灾害的主要原因。
2、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引发的事故
它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有关,如矿难、火灾、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和职业病等。它伴随着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过程的始终。其中有些是由于对客观世界尚未认识,而违背了自然规律所引发的灾害,如过渡垦植造成的荒漠化、过渡消耗能源引起的气候异常。更多则是由于人为地违反了客观规律所导致的灾害,如追求短期效应和局部利益,违反安全生产规章所导致的各种生产事故。传统安全理论把生产安全事故解释为:系统失效,或由人的非主观故意造成的损失。后者也可以用系统失效来描述,因此、它是相对可以预测和控制的。
3、人的恶意行为造成的事件
由人(个人、团体、族群、国家)之间关系(矛盾)的激化所致。如战争、恐怖活动、各种治安案件等。当前、恐怖活动最为引人注意,因为它的破坏性极大,而且它涉及面广、突发性强,有人称之谓不对称的战争,是一项防范难度极大、需要投入极大的事。恐怖活动有两个明鲜的特征:一是有组织的活动。即便是个人的行为,也是有明确的政治倾向,二是其目的不是为了侵犯具体的生命和财产,而是针对社会的犯罪,是为了攻击一种制度和信念,或宣传和实现一种政治目的。
大量出现的治安事件是安全防范所针对的目标,其危害程度不能与恐怖事件相比、但它是发生概率很高的事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治安秩序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有些局部的问题有时也可能引发一些恶性的和突发的群体事件,是需要十分注意的。
这两类事件的防范,代表了安全系统的两种功能,一是宏观的动态的防范,一是局部的、微观的生命、财产的保护。后者是传统的安全防范系统的目标,两者在技术上是共同的,功能上是相连的,要求安全防范技术人员,要跳出原有的框子,建立大安全的概念。
四、公共安全体系构架
针对不同的威胁所建立的安全体系不同,但它们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公共安全体系就是在这些共同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不是集中),构成一个统一的平台,提供一个基础环境。既保证统一地协调、调度和指挥,又充分体现各部门的特殊性和专业的要求。完整的公共安全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的核心是建立通畅的信息采集渠道、科学的处理、分析模型和权威的决策机制。通过对社情、敌情、民意及各种社会动态、不同利益集团间关系的掌控和分析,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各种参数及稳定程度的监测,分析和评价,发现和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各种矛盾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地质、水文、气象、海洋、空气、水质和疾病流行状况的各种参数的监测,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其演变的趋势。预报灾害发生的可能和程度;通过对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的状态和参数的探测和监控,及时地发现危害安全生产的因素,预报事故发生的可能;对重要部门和重要场合(高风险部位)采用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检查设备,及时地发现入侵活动和危禁物品的存在、预防和制止恐怖事件和各种治安事件的发生。
通畅的渠道保证信息的全面、及时;科学的处理将去伪存真并反应各种信息内在的联系,作出相对准确的风险(灾害等发生的可能)评估;权威的决策则是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反应手段。
预警系统除了上述的探测、信息采集和分析处理、决策系统外(危险源的识别),重要的环节是信息发布机制,以什幺形式表示风险的等级与预测的准确性、有效性,以何种形式向公众发布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涉及公众的知情权,权威部门的公信力。与反应(专业机构的行动、公众自主的行动及两者的协调、配合)的有效性有密切的关系,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预警可分为长期、短期和紧急预警,长期和短期预警可以为反应(行动)留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是警示性的,其准确性可以相对低一些。紧急预警则是对发生概率极高的事件的警报或已发生灾害的报警。通常它要求立即响应,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显然、上述两种预警会导致两种安全体系架构:预防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
2、预防系统
它是安全体系的基础,是决定社会整体防灾能力的最重要的部份。预防主要是针对可以准确预测或预警后有较充分反应时间的威胁,通过稳定(相对固定)的设施和手段,有明确目标(设定的)的防范。包括基础设施的加固(建筑物的抗震、城市规划的避灾),避灾场所和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防灾设施的建设(防洪、防火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能源、水源的控制),社会服务系统的保卫(通信、广播);高风险部位(政府、城市、行业的标志性建筑,机场、车站、大型活动等人流、物流密集的场所)的安全防范;生产安全设施的建设和劳动保护;以及传染性疾病的防冶和控制等。安全理论将这些措施称为系统加固。
加固技术、特别是针对特殊威胁的加固技术(设备、方法、设施)是安全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建立预警系统也是一种加固措施,应急反应则是一种临时加固措施。预防是个综合的概念,不仅是技术上的事。还涉及社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一个完整的预防体系(针对治安事件)。
系统加固是长期的、持之以恒的事,要求大家(特别是当权者)具有风险意识,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建设与安全(设施)、生产与安全(系统)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原则。
3、应急反应体系
安全系统必须具的迅速地反应和控制灾害、事故、事件的能力。显然它是针对紧急报警而言的,它所针对的威胁是不确定的(类型、地点、时间),目标是变化的。应急反应要能有效地控制事态,使其向利于安全的方向转化,要最大限度地减小损失和不良影响。
应急反应系统包括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反应的技术支持两部份。所谓应急反应机制是指:在处置紧急事件时、社会各部门的运行方式、协同关系,人力和资源的配置、物资储备和调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启动、现场指挥和决策及平时的管理和演练。应急是高风险、低概率的行动,为保证其有效性、必须时刻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建立对各种事件(灾害、事故、事件)祥尽的应对预案,如严重自然灾害的紧急求援和减灾,重大活动(奥运会、世博会)的安全保卫,劫机、劫持人质及群体事件的紧急处置等。
应急反应必须有充分的技术支持,包括通信指挥、定位、探测(危险品、生命)监控等技术系统、交通、排险、破拆、生命救助、危险物品处置等装备器材及行动人员的武器和防护装备等。应急反应的有效性与紧急报警(预警)有密切关系的,通常应急反应的指挥系统与报警系统是集为一体的。
要保证反应的有效,必须有足够的技术支持(设备、器材配备),并保证它的时效性,但又要避免过于闲置、资源浪费。因此、进行总体的规划和资源配置,既能满足各部门的(有所差异的)安全要求、又能作到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共同行动和相互协调是必要的。这就是为什幺国家要求各城市建立统一的应急中心的根本原因。
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总体预案共6章,分别为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
总体预案是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编制总体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总体预案中,明确提出了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六条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总体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体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立即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必要时,由国务院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国务院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总体预案规定,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总体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作了详细规定,并进一步明确了各有关部门在人力、财力、物力及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等应急保障工作方面的职责。
总体预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做好对人员培训和预案演练工作,抓好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并明确指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及其它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了解,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已编制了国家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均已编制完成;各地还结合实际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和保障预案;许多市(地)、县(市)以及企事业单位也制定了应急预案。
4、评价和标准
安全系统的评价与相关的技术标准是安全技术的基础工作,评估(风险、灾害程度)和评价(技术、系统、效果、价值)是建设安全体系的重要环节。而评估和评价的依据是标准。因此、要加强安全技术(产品)、安全管理、安全服务等各方面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保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必须强调的是:在安全体系中评价是多方面的,包括风险的评估、反应的效果、系统运行的有效性以及具体产品、技术、工程的评价等。这方面我们国家作的很不够,较多地注重产品、工程的评价,忽略了前几种涉及安全系统实效性的评价。如、我们讲安防服务业,那未它的产品形态是什幺,质量标准是什幺,出现争议如何进行仲裁(也是一种评价)。明确了这些,行业才能正常运行,基础工作是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评价方法,但在这方面我们基本上没有作。
安全产品和技术标准的完善和提高对促进我国安全技术的自主创新,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保护我国的安全技术市场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我们已经吃过不少亏。特别是安防技术,基本上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这与安防行业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过程有关,但与技术标准的落后也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还是先有产品,后有标准,而不是标准先行,通过标准实现在技术导向,通过标准引导创新、并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5、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
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必须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安全体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和支持。安全系统建设也必须在法制的环境下进行。这方面有些行业、部门作的较好,有些则很差,很多活动缺少法律的依据。
公共安全体系的运行、特别是应急系统启动时,许多活动会超越平常的规则。如抗非典期间,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其行动的有效性和效率就会受到限制,因为紧急不等于乱来,超越常规不是没有限度。因此、要加强应对各种危机的战略、政策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安全走上法制化的道路。使安全体系的运行更为有效。
通过媒体的宣传、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提高公民的防灾意识和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使公众能处乱不惊、处险不惊,具有足够的公德精神和自救、救人的能力,倡导与人为本、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是提高公共安全系统的效率、减小灾害损失的重要环节。在预防体系中,各种防灾常识、行动规则的宣传普及和养成占有重要的位置。许多发达国家把防灾知识、自救方法列入基本教育的内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文章出处:http://train.21csp.com.cn/ 文章转载于:中国安防行业网
第二篇:安全防范技术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德宏州瑞丽保安服务公司 安全防范技术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及职责:
成立安全施工领导小组,由技防工程部负责人任组长,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
组员:工程技术人员、质检监督人员、施工员。
项目负责人负责工程整体安全管理和协调工作。
施工负责人负责施工人员、设备、施工过程的安全。
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技术安全。
二、安全防范重点:
A、重要、敏感用户施工,施工人员的政审安全性; B、资料纪录存放安全性; C、事故控制点:
①、2米以上的高处塦落事故。②、触电事故。
③、设备机具伤害事故。D、控制点的管理; ①、制度健全无漏洞。②、检查无差错。③、设备无故障。④、人员无违章。
三、安全措施
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1、施工负责人应提交施工工作人员的相关资料并严格审查,接受施工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2、在系统调试交接时,帮助用户建立系统的文档管理,将完整的完工图纸、设计文档、操作、维护手册、设备清单等保存完整,以便备查。
3、保证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记录保存的安全性,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备查。
四、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在每次例会上强调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1、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积极推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科学组织施工。
2、按照施工点平面图设置临时设施,严禁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设施。
3、施工现场全体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施工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栓安全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规章制度,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5、施工用电,现场临时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按照住建部颁发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防范》(JGJ46-88)规定操作,严禁私自拉电和带电作业。
6、使用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应有可靠接地保护,随身携带和使用工具应搁置于顺手稳妥的地方,防止发生事故伤人。
7、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 并符合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8、施工用的高凳、梯子、人字梯、高架车等,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其牢固性,梯子外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并不得垫高使用,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围栏。
9、人字梯距梯脚40—60cm处要设拉绳,施工中,不准站在人字梯最上一层操作,且严禁在这上面放工具和材料。
10、在竖井内作业,严禁随意蹬踩电缆线或电缆支架,在井道内作业必须要有充分照明和通风。
11、遇不可抗力因素〔暴雨、雷电等〕影响施工安全时,应停止作业,以保障人身、设备安全。
12、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由安全施工领导小组负责查明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整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公司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13、安全施工领导小组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安全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并做好记录。
2012·6·25·
第三篇: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管理规章制度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管理规章制度》
一、工程招标制度
1、做好投标前准备工作,成立投标工作组。
2、取得招标文件后仔细研究投标文件,部署投标工作。
3、调查投标环境,包括现场施工条件、自然条件、器材供应条件。
4、编制投标书,明确总标价,系统总体设计,工程质量标准及技术组织方案。
5、编完标书交投送后,应交有关报价的全部计算分析资料加以整理汇编,归档待查。
二、工作勘察制度
1、在工程设计前,应到现场做好勘察,勘察内容包括:(1)建设单位对安全防范系统的功能需求确定区
(2)设备安装位置是否符合现场监控要求的高度,视野,注意是否有死角(3)传输距离及施工布线路径,确定线路的选型,线类选型(4)注意现场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灰尘及防爆(5)注意传输方式,包括视频控制信号等的传输方式
2、现场勘察时应做好记录,画出草图.3、依据工程的性质以及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确定该工程的风险等级和防护工程等级。只有业务主观部门审批合格后,才能转入设备采购及现场安装施工阶段。
三、工程设计制度
为了提高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质量,应做好系统的设计:
1、设计依据应根据国家及国家有关部门对建设单位类型在安全技术防范的要求和规定,以及建设单位给出的设计任务进行。
2、结合现场勘察记录,做好设计说明书,系统设计选用的技防器材都必须是经过人证器材,对系统构成、性能、功能,技术指标、实施方案做详细说明和论述。
3、严酷按照国家制度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设计好系统图、原理图、施工图等。
4、工程设计完成会审会,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现场走访对照,技术交底,解答施工人员对图纸尚未清楚的问题。
四、工程审核制度
1、工程设计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主持,用户业务主管部门、公安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对设计进行论证、审查。
2、对有异议的评价意见,需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协调处理意见后,方可上报公安技防管理部门审批。
3、设计单位应将工程设计方案及图纸相应的资料送公安机关技防管理部门审批,报审时填写《安全防范工程申报表》 并提供下列资料:
(1)工程使用单位委托书或合同书(复印件)
(2)工程设计方案报告(系统规模,技术方案和系统组成)
(3)根据技术指标要求,选用器材设备的种类,型号民,数量这些设备器材都必须是经法定部门认证的产品};
(4)器材布设平面图,中心设备设置图,各种系统联线图。(5)管线敷设图
(6)工程费用预算报告(含器材费用明细表)。
4、只有公安技防管理部门审批合格后才能转入设备采购及现场安装施工阶段
五、工程安装制度
1、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应准备齐全。对原设计有修改的部分必须经建设单位同意并报业务
主管部门审批才能修改。
2、施工人员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设计人员应对施工人员行技术交底,对技术问题应有明确的交待。
3、设备,仪器,器构,机具,工具。辅材及有关的物品应准备齐全,以满足连续施工或阶段施工的要求;
4、熟悉施工现场,对现场有关情况进行检查;
5、准备好施工现场的用电对所用各类施工材料表清点,分类;
6、施工中,做好隐蔽工程的随工验收并做好记录:
7、安装过程应包括线路的敷设,摄相机的安装,监控室设备的安装以及供电与接地;
(1)线路的敷设应按布线规范要求进行;
(2)摄相机的安装应先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音,细调,检查各项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象质量符合要求后才可固定。(3)监控室设备的安装:
A、机架安装位置应读和设计要求,底座与地面固定; B、机架内设备,部件应牢固,端正;
C、电缆联线方式根据布线方进入机架,电缆两端应捆适度余量并标示明显的永久性标记。
(4)工程的防雷接地安装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接地安装应配合土建施工同时进行。
8、其他涉及到的施工工艺要求应符合国家颁布的工程技术规范。
六、工程调试制度
1、应做好调试过程,按分设备调试、分系统调试,系统联试进行;
2、单项设备的调试内容: A、电气性能的调试 B、设备功能的调试
3、分系统的调试内容 A、按其功能或作用划分 B、近所在部门或区域划分
4、系缆联调及综合性能测试 A、注意供电电源的正确性
B、信息线路,极性,对应关系的正确性
5、所有调试应进行记录备档
七、工程的验收制度
1、在施工过程中,随明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
2、竣工验收前,做好竣工验收文件的整理;
3、系统交付使用前,应向公安技防管理部门申请,成立验收小组按竣工图、进行;
4、验收时应做好记录签署验收证书,并立卷归档;
5、工程 验收应包括: A、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 B、系统质量的主观测试; C、系统质量的客观测试; D、图纸,资料的移交;
6、竣工后应向建设单位移交 A、竣工图;
B、设计变更文字记录; C、施工记录; D、检验记录; E、操作,维护手册; F、调试记录; G、竣工报告。
八、人员岗位责任制
为保证安全防范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质量,特制定人员岗们责任制
1、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本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2、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本工程技术管理做工包括图纸设计。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设备及系统调试组织指导工作。
3、施工工程师负责施工方案编制质量及成品管理,进度计划及现场技术管理和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工作。
4、管理工程师:协助项目经理协调个部门的工作及现场的管理工作。
5、监督工程师:负责系统施工技术工艺调试检测等质捉控制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6、材料工程师:负责本工程的设备材料采购,供应,检测,验收,使用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7、布线组:负责控制系统的布线工作。
8、设备及系统调试组:负责各种设备的验收,各系统的设备安装及系统调试工作。
9、材料组:负责材料采购,保管,发放及劳保用品的管理发放工作。
10、后勤组负责工地安全保卫,卫生,防为等后勤保障工作。
九、器材验收制度
1、器材进场安装前,由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组织对器材进行查验,并填写开箱单。
2、查验的内客包括:
A、器材的品牌,型号是否与设计,合同一致,要特别注意是否是公安技防管理部门认证的产品。
B、器材数量是否良好,包装是否破损; C、器材数量是否与合数量一致。
D、以单机可以进行功能,性能测试检验的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一起进行检验,当质量有问题,施工单位应立即联系退货,更换,确保设备质量。
3、查验结果后,应填写查验记录结果,方能交由施工单位安装,4、查验结果与合同器材有出入的,应由施工单位提交书面报告设计单位确认并经建设单位认可,方能进场安装。
5、对一些设备须系统安装后才能进行功能,性能检验的,在开箱后给予说明,系统安装后,由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一起进行测试,检验,当质量有问题,由施工单位联系供货方,进行退货,更换,确保工程质量。
6、设备查验后应建立详细的设备档案,交付建设单位。
十、施工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度
1、为了提高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系统能正常运行,系统的施工队伍必须是有施工质量,确保系统能正常运行,系统的施工队伍必须是有施工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
2、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应根据公安技防主管部门的有关制度下进行,3、在每个系统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施工培训,指导,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
十一、工程设计施工图纸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工程验收完成后,应对所有工程资料立卷,归档。
2、档案资料的编制内容: A、工程说明; B、综合系统图; C、线槽,管道布线图; D、E、F、G、H、I、J、设备配置图; 设备连接系统图; 设备概要说明书; 设备器材一览表; 主观评价表; 客观测试表; 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3、资料应保证质量做到内容齐全,标记详细,填写清楚,数据准备,互相对应。所有资料
一式三份。
技防系统维护与维修保养服务措施
我司于2003年成立以来,我司严格履行合同的维护保养条款,做到出现问题,随叫随到,并定期派人到现场了解运行情况,定期检查维修。同时针对工程比较特殊情况,在现场设立办公室,派工作人员现场负责管理,值守,做到发现问题马上进行处理,保证不让整个系统工程出现影响业主上班的情况。
我司将一如既往,遵守守法经营,做好售后服务保障工作,随时接受技防行业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用户监督和批评指正,维护企业信誉,力争为我市技防行业的发展,做出一份应用的贡献。
第四篇:企业从事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工作总结
企业从事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工作总结
陕西兴亿达安防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安防工程的设计、安装及售中和售后服务,系陕西安全防范产品协会会员企业。
公司成立几来,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网络通讯以及电子技术解决客户的安防需求,为社会各界朋友提供全天候24小时高质量的、迅速快捷、有效的售中、售后服务;公司现已榆林设立了分公司。
质量和服务是企业的生命,公司在注重工程专业设计的同时,对所选用器材的性能、价格及保证进货渠道的规范性都有严格的管理体系。现在公司已取得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安防产品的代理权。
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我公司已经通过GB/T9001-2000——ISO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位于西安市南二环西段118号紫竹大厦B座1506室,有300多平方米办公场所,公司拥有一批长期从事安防系统工作研究的专业人员,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骨干及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熟练的售后服务队伍。其中设计、施工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40%,并且还聘请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公司各项工程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进行专业指导,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体系,以保证各项工程的质量达到更优。
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以智能、建筑、服务和软件的开发为目标,力求在安防领域做专、做精,公司通过近几年中对安防市场的调研,始终坚持敬业求实,自强不息,努力进取的精神,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24小时服务。
陕西兴亿达安防科技有限公司2010-9-9
第五篇: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 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工程立项、招标、委托、设计、审批、安装、调试、验收的通用程序和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安全防范工程。2 术语
2.1 建设单位
安全防范工程的委托单位。2.2 设计单位
承担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任务的单位。2.3 施工单位,承担安全防范工程设备安装,调试开通,工程设备维修服务的单位。2.4安全防范工程
用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预防灾害事故为目的的报警、电视监控、通讯、出入口控制、防爆、安全检查等工程。
2.5 工程规模
按照风险等级或工程投资额划分工程规模,并分成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94—03—11批准 1994—07—01实施
2.5.1 一级工程
一级风险或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工程。2.5.2 二级工程
二级风险或投资额超过30万元,不足100万元的工程。2.5.3 三级工程
三级风险或投资额30万元以下的工程。工程立项
3.1一级工程立项
3.1.1 一级安全防范工程申请立项前,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由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编制。3.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a.任务来源;
b.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c.被防护目标的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d.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 e.建设工期;
f.工程费用概算; g.社会效益分析。3.2二、三级工程立项
3.2.1 二、三级安全防范工程立项前,必须有设计任务书,由建设单位自行编制,也可请设计单位代编。3.2.2设计任务书的内容:
a.任务来源
b.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要求; c.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 d.建设工期;
e.工程投资控制数额;
f.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3.3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的审批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经相应的主管部门批准后,工程正式立项。4 资格审查与工程招标、委托
4.1 资格审查
承担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应持有省、市级以上公安技术防范管理部门审批发放的工程设计、施工的资格证书,并经建设单位所在地区公安技术防范管理部门的资格验证,方可承担工程设计和施工。4.2工程招标与委托
4.2.1 工程招标
a.建设单位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编制招标文件,发出招标广告或通知书; b.建设单位组织投标单位勘察工作现场、解答招标文件中的有关问题; c.投标单位密封报送标书;
d.当众开标;议标、审查标书,确定中标单位,发出中标通知书; e.招标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4.2.2 工程委托
建设单位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向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提出委托,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根据委托书和设计任务书要求,提出项目建议书或工程实施方案,经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委托生效即可签订合同。合同
5.1 合同内容 工程名称和内容;
建设单位和设计(施工)单位各方责任、义务; 工程进度要求;
工程费用及付款方式; 工程验收办法; 人员培训及维修; 风险及违约责任; 其他有关事项。5.2 合同附件
中标文件或委托书; 设计任务书;
双方认定的其他文件。6 工程设计
6.1 初步设计和方案论证 一、二级工程必须进行初步设计和方案论证。初步设计应在:工程委托生效后进行。6.1.1 初步设计应具备以下内容: 系统设计方案及系统功能; 器材平面布防图及防护范围; 系统框图及主要器材配套清单; 中心控制室布局及使用操作; 管线敷设方案;
工程费用概算和建设工期。6.1.2方案论证
6.1.2.1 工程项目在完成初步设计后应组织方案论证,由建设单位主持,业务主管部门、公安主管部门和设计施工单位及一定数量的技术专家参加。
6.1.2.2对初步设计的各项内容进行审查,对其技术、质量、费用、工期、服务和预期效果做出评价。对有异议的评价意见,顷有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协调的处理意见后,方可上报审批。6.1.3初步设计审批
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及论证意见由建设单位报送相应业务主管部门审批,批准后方可进入正式设计阶段。6.2 正式设计 6.2.1 技术设计
二级工程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前应进行技术设计。技术设计必须具备下述内容: 设计任务书; 设计报告;
系统工作原理;
中心控制设备的产品型号、制造厂家、产品主要功能;
各种探测器、监控器材及其他前端装置的产品型号、制造厂家、产品主要功能; 设备、器材清单。6.2.2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包括以下内容:
探测器布防平面团、中心设备布置图、系统及分系统连线图; 管线要求及管线敷设图3 设备、器材安装要求及安装图纸。
6.2.3操作、维修说明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系统使用、操作手册: b.系统维修手册; c.计算机程序说明。6.3工程费用预算 器材设备预算;
设计、施工费用预算;
c.系统维护、修理费用预算: d.工程验收费用预算。
6.4设计文件及工程费用预算审查批准
除有特殊规定的设计文件需经公安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外,由建设单位主持对设计文件和预算进行审批。7 工程实施
正式设计电的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费用预算核批准后,工程方可进人施工阶段; 依据工程设计文件所预选的器材及其预定数量进行订货; 按管线敷设图和有关施工规范进行管线敷设施工; 按施工图的技术要求进行器材、设备安装; 按系统功能要求进行系统调试。8试运行及培训
8.1 试运行
系统调试开通后,应至少试运行一个月,由建设单位记录调试运行情况。8.2试运行报告
建设单位依据试运行期间的记录提出试运行报告,内容包括: 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系统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误报警、漏报警的次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 故障产生的次数,排除故障的时间; 维修服务是否符合合同规定。8.3 培训
依据合同有关条款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大纲应征得建设单位同意。9竣工和初验
9.1 竣工
工程项目按设计任务书的规定内容全部建成,经试运行达到设计要求并为建设单位认可,视为竣工。少数非主要项目未按合司规定全部建成,经建设单位与设计施工单位协商,对遗留问题有明确的处理办法,经试运行并为建设单位认可后。也可竣工,并由设计施工单位写出竣工报告。9.2初验
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单位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初验,并写出初验报告。10 工程验收
10.1系统检测 二级工程在正式验收前,必须由检测部门进行系统检则,并出具检测报告。10.2 验收文件 一、二级安全防范工程必须具备以下文件,三级安全防范工程可视具体情况简化。试运行报告; 竣工报告; 初验报告;
系统检测报告; 竣工决算报告;
正式设计齐套文件及竣工图纸资料。10.3工程验收委员会
工程验收委员会(或小组)由建设单位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公安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技术专家组成工程验收委员会可组成三个验收组: 技术验收组; 施工验收组; 资料审查组。10.4审查与验收
根据合同有关条款进行审查与验收。10.4.1技术验收
技术验收分器材设备验收和系统验收两项内容: 器材设备验收
所用器材应有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质量证明。技术系统验收
以系统检测报告为依据,对照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文件检查系统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10.4.2 施工验收
施工验收分为设备安装和管线敷设两部分。设备安装验收
以检测报告为依据,检查安装质量和安装工艺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施工安装规范的技术要求。管线敷设验收
以检测报告为依据,检查明敷管线及明装接线盒,管井中缆线接头等部分施工工艺是否符合安装规范中的技术要求。
10.4.3 资料审查
按本标准10.2条所列各项文件进行审查。要求文件齐全、文字准确、图纸齐套。10.5 结论
工程验收委员会(小组)综合10.4.
1、10.4.2和10.4.3条的审查结果写出工程验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