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江西省法检公务员考试报名流程及注意事项
2018年江西省法检招考报名于明天早上9:00正式开始,目前报名系统的链接已开通,但是现在还不能进行注册。本次报名方法跟以往公务员报名方法是一样的,但每次报名小伙伴都会出现这种问题,那种问题。图图特意整理了报名流程、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如何处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小伙伴。(关注赣南华图教育微信公众号回复“ 法检 ”获取法检报名入口)
①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报名入口链接,并将此链接复制到电脑端浏览器中(手机端将无法报名),如下图所示,请点击“考生报名入口”按钮。
本步骤注意事项:★注意查看“时间提醒”★如在报名过程当中遇到了技术方面的问题,请拨打考务咨询电话。
②点击“考生报名入口”按钮之后,如下图所示,请点击“新考生注册”按钮。
本步骤注意事项:★可能有的小伙伴之前在江西人事考试网注册过,但是每一次新的考试都是要重新注册,用以前注册的序列号是登录不上的。③填写“本人诚信签名”,然后点击“我已签名并郑重承诺”。
④如图所示,如实填写以下信息。点击“注册并获取报名序号”按钮。
本步骤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重要提示]。★如遇到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已被注册的情况,请清理浏览器的数据缓存;如清理了,提示还是被注册,请更换电脑或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再进行注册。★如遇到身份证号被注册,请咨询考务咨询电话,找图图或小图老师是无法解决的。⑤在弹出提示窗口后,请务必记住报名序号。(提醒:最好截图保存)
⑥返回登录页面,请填写注册的序列号和身份证号。
⑧请如实正确填写报名表格。
本步骤注意事项:★红色星标的信息必须填写。★所有所填写的信息一定要准确无误(如审核通过之后将无法修改,请在提交之前仔细检查几遍)
⑨“确认报考信息”、上传电子照片,得知资料审核通过之后并网上支付考务费。如小伙伴们没有自己的证件照,可以使用赣南华图微信公众号中的”证件拍照“工具,帮助自己顺利上传电子照片。
第二篇:法检公务员考试
是非法拘禁、不是非法搜查
来源: 作者: 日期:10-06-29
案情简介:
被告人张某、王某合伙做买卖煤炭生意。因个体运输户周某拖欠其货款、借款计人民币68000元,多次催讨未果,而对周不满。两被告人经过预谋,准备租车、雇人到周家拿东西,逼周还钱。1999年12月18日,张某、王某租了1辆面包车,并雇用了马某等5人,携带绳子及门锁,于次日凌晨1时许,乘夜深人静之机,窜至周某的住处,闯入周家。因周某不在家,被告人张某等人要钱不成,便强拿周家财物,受到周某的妻子和妻妹的阻挠。被告人张某等人遂将二人的双手捆住,拿走周家的25英寸彩色电视机1台、VCD1台、电冰箱1台,一并搬放在所租的面包车上。被告人王某用携带的锁将周某的家门锁住,把周妻和妻妹锁在房内。尔后被告人张某、王某等人将所拿的周家财物拉回,放在王某的商店中。案发后,被告人王某、张某的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所拿的财物均已追回。
法院判决:
被告人张某、王某以犯有非法搜查罪被提起公诉。法院经过公开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王某对周某所欠债务,本应通过正当的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却采取了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住宅的非法手段,强行拿走他人财物,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搜查罪,应予惩处。据此,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张某犯非法搜查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二、被告人王某犯非法搜查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三、作案时所用的绳子二条、锁三把予以没收。
宣判后,张某、王某不服,提出上诉。主要理由是:因周某长期拖欠货款和借款不还,到周家拿东西是逼周还钱,没有实施翻阅、检查或挖掘等搜查行为,不构成非法搜查罪。其辩护人也认为,两被告人与周某存在着债权债务关系,本案是因债务引起的非法扣押财产,实属民事纠纷,不应以犯罪论处,两被告人主观上没有非法搜查的故意,客观上没有实施非法搜查的行为,原判以非法搜查定罪不当。
二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王某于深夜闯入周某家中,强行拿走周家的财物,虽然是出于追要欠款,但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在搬拿财物的过程中,两被告人将周妻和妻妹二人予以捆绑,后来又将她们反锁于房内,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非法拘禁罪,应予惩处。原判以非法搜查罪定性不当,应予纠正。鉴于两被告人在案发后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可以从轻处罚。据此,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作出判决如下:
一、撤销一审人民法院对本案的刑事判决。
二、上诉人张某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三、上诉人王某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律师点评:
本案的案情比较简单,但涉及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问题。
一、二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被告人张某、王某因多次讨债不成,遂产生强行扣押他人财物抵债的念头,并且实施了具体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被告人张某、王某非法扣押他人财物的过程中,遇到债务人的妻子与妻妹的阻拦时,便采取捆绑她们并在离开时将她们锁在房内的强制方法,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这样二被告人的行为性质便发生了变化,触犯了刑律,构成犯罪。二、二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本案在一、二审审理的过程中,对此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二被告人的行为构成非法搜查罪。理由是二被告人主观上具有非法搜查他人贵重物品以抵债的故意,客观上纠集数人,雇用车辆,夜闯民宅,并使用暴力捆绑他人,强行拿走他人较为贵重的财物,对他人身体和住宅实施了非法搜查的行为。这种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居住自由,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第二种意见认为,二被告人的行为构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理由是二被告人主观上具有为非法追索债务而强行闯入他人住宅的故意,客观上纠集数人夜闯民宅,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强行拿走他人财物,情节严重,符合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的构成要件。
第三种意见认为,二被告人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理由是:(1)二被告人明知采取捆绑、锁门的手段剥夺他人人身自由是非法的,但在索债的过程中却故意实施,把周妻和妻妹的双手捆住,临走时还把她们反锁在房中,剥夺她们的人身自由,其行为符合非法拘禁罪的基本特征。(2)二被告人虽然捆绑他人并强行拿走财物,但没有对他人的身体和住宅进行搜查,或者说其非法搜查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均不甚明显,定非法搜查罪缺乏必要的事实根据。(3)二被告人过去曾多次到周家登门讨债,此次到周家开始也是索债,理由是正当的,只是由于债务人不在家,索债不成,才按照预定的计划强行拿走财物抵债,因而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也显属不妥。
二审法院采纳了上述第三种意见,以非法拘禁罪对二被告人定罪判刑是正确的。既符合刑法的有关规定,也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关于“任何单位和个人采取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非法私自扣押他人财产追索债务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予以拘留、罚款”的规定。
第三篇:法检公务员考试
“拆东墙补西墙”的连环诈骗数额之认定
来源: 中国法院网芦溪频道 作者:刘燕红
日期:10-07-31
【案情】
刘某与甲煤炭公司签订煤炭购销合同,甲煤炭公司根据合同规定如数发运煤炭。刘某获取煤炭后即以低价出售,所得钱款用于个人挥霍。数月后,刘某又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手段与乙煤炭公司签订煤炭购销合同,并从乙煤炭公司处所骗货款部分归还给甲煤炭公司,余款继续满足个人的挥霍。
【分歧】
刘某的“拆东墙补西墙”的连环合同诈骗数额是多少?
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对刘某合同诈骗行为的次数、金额全部予以认定,归还的部分只能作量刑情节考虑。因为,刘某每次实施合同诈骗行为已经全部完成,每次诈骗的事实与内容也完全符合合同诈骗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如果对刘某诈骗归还的部分不作犯罪事实认定,那么刘某实施诈骗后归还给甲煤炭公司的部分就被视作合法化。
第二种意见认为:应以实际损失额为准,即甲、乙煤炭公司因合同诈骗行为遭受的直接损失数额的总和。因为,此方法能比较准确的反映连环合同诈骗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
【管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进行合同诈骗(下称“拆骗”)是合同诈骗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它表现为行为人在一定的时期内连续多次实施合同诈骗行为,采用拆骗的方式,边骗边还,行为人是通过多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归自己使用,即:骗——还——骗。
行为人在将后一次诈骗的财物偿还上一次诈骗的财物的“拆东墙补西墙”的连环合同诈骗行为中始终占有他人一部分财产。行为人在主观上对是否归还对方财物是不确定的,往往见机行事:如果对方紧盯不放,可再去骗另一家的财物来冲抵;如果对方催得不紧,就拖下去,以至不了了之。在客观方面,连环诈骗整个过程中的后一次诈骗是为了偿还前一次诈骗欠下的债务,除最后一次受骗者外,其余受害人的财产损失有可能得到了全部或部分补偿,诈骗人对财物的占有处于不稳定的暂时状态,受骗人的财产损失也处于两可的不确定状态。
这种形式的合同诈骗犯罪,行为人虽然在形式上实施数次诈骗行为,而且每次行为都可能构成了犯罪,但它事实上是一个整体的犯罪过程,在先的诈骗行为都是为后续的诈骗行为作铺垫,行为人在实质上仅实施了一个合同诈骗行为。这种形式下的合同诈骗犯罪,从主观上看,行为人并非意图将全部诈骗所得据为己有,而是只想占有其中的一部分;从客观上看,受骗人虽然财物被骗,但同时也有数个偿还以前诈骗所得的行为;从行为结果来看,受骗人财物被骗,失去的并非是全部被骗财物,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对这种类型的合同诈骗犯罪,不宜以合同标的额作为量刑依据,同时,由于在数次合同诈骗行为的实施过程中给各个被害人造成的直接损失可能大于行为人的犯罪所得数额,故也不应以犯罪所得数额作为量刑依据。所以,对拆骗的合同诈骗犯罪,其量刑依据应以受害各方的直接损失数额之和为准,具体计算方法为行为人最后一次行骗给被害人造成的直接损失加上前几次诈骗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直接损失而得到。
因此,认定连环合同诈骗数额,应当将被告人案发前已经退回的财产数额予以扣除,即考虑骗又考虑还。至于次数和总额,能够反映诈骗活动规模大小和诈骗活动社会危害性程度,可以考虑作为量刑情节处理。
第四篇:法检公务员考试
本案应定为盗窃罪还是职务侵占罪?
来源: 作者: 日期:10-06-29
「案情」
常征是我市某超市保安人员,其职责是负责该超市营业部的安全,但是,他并没有安心工作,而是打起了超市财务室的主意。在2002年7月6日凌晨2时许和2003年1月30日凌晨2时许,常征先后用自己偷配的财务室 钥匙,到超市财务室内偷盗,共盗走现金137806元、价值40900元的超市购物券和7块电脑主板(价值1635元)。现常征已被检查机关提起公诉,新乡市红旗区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审理。
「评析」
针对被告人常征的行为如何定性,在审理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认为被告人常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应构成盗窃罪;第二种认为被告人常征身为超市保安人员,却利用自己职务之便,侵占公私财物,其行为应构成职务侵占罪。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而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二者虽然都是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但它们的本质却是不同的,其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主体不同。盗窃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则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二是非法占有的手段不同。前者不能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后者则必须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正是这二者之间的最大区别;三是侵犯的对象不同。前者可以窃取本单位以外的财物,而后者盗窃的财物则必须是本单位的财物;四是数额的规定不同。前者不仅可以由数额较大构成,而且即便是数额较少,但其行为若是多次,也应认定为本罪,而后者则必须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
在该案中,被告人常征在担任超市保安期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偷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但由于其偷配钥匙并非利用保安的职务之便,遂不能以职务侵占定罪量刑,故其行为属盗窃行为,应以盗窃定罪量刑。综上所述,法院依照《刑法》第264条、第53条、第55条第一款和第56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被告人常征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50000元,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第五篇:法检公务员考试
打死抢匪 ,该定何罪?
来源: 作者: 日期:10-06-29
[背景新闻]
据2003年7月21日《成都晚报》报道:今年2月18日晚11时许,龙泉驿区某医院药剂师卢建国与同事孙洪来到龙泉镇星光大道草坪坐着聊天。毛刚和3名男子忽然走过来殴打卢建国,卢叫孙赶紧报警。孙刚掏出自己的诺基亚3310手机,与毛刚一伙的张峰上前抢走了其手机。正在殴打卢建国的毛刚等人见张峰得手,边打边逃离现场。卢将自己的手机递给孙洪让其报警,自己则朝毛等抢匪逃窜的方向追去。
卢建国追至龙泉驿航天丁区205幢楼下时,拦下了毛,并与其扭打起来。毛刚先是用木棍和卢建国对打,后又掏出水果刀刺向卢,并呼喊同伙过来把卢“放翻”.情急之中,卢建国一边夺刀,一边用手去捂毛刚的嘴,慌乱中不慎将毛的脖子卡住。据卢回忆说,他大概掐了十多秒钟。当时毛刚倒在地上还在动,他怕毛刚还要喊同伙帮忙,于是夺过其手中的木棍对其打了几下,便离开现场。法医鉴定毛系机械性窒息死亡。
龙泉驿区公安分局以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侦查,该区人民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卢的代理律师认为卢建国的行为应该属于正当防卫,且不属于防卫过当。
[分析]
一、卢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具有三个特征:第一,行为人实施了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第二,行为人实施这种剥夺他人生命行为时主观上是出于故意;第三,行为人实施的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非法的,即没有相应法律依据,这一点区别于某些合法行为,例如公安干警执行任务击毙歹徒,以及公民依法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等,这些行为虽然也是故意剥夺了他人的生命,但因具有法律依据所以不是犯罪,只要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就不是故意杀人。
二、卢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间接故意杀人容易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产生混淆:客观方面两者都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从主观上行为人都具有犯罪的故意;但两罪具有本质的区别,就是犯罪所侵犯的客体不同。故意杀人的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内容是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而故意伤害致死的行为人主观故意内容则是非法剥夺他人的身体健康权,两者的不同往往体现在犯罪行为人犯罪发生的原因、使用的工具、实施犯罪的方法、犯罪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方面。
因为卢与死者事先并不相识,其不可能对毛产生致于死地的动机和主观故意。卢是在防卫过程中错手掐死了毛,而并非故意想致其于死地。掐脖子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应是无疑意的。不过,之后的打棍子,从法律上讲确实不太好确定。但因为卢当时面对的并不是毛一个歹徒而是一个团伙,按当时的情形,毛本人似乎已经失去了暴力侵害卢的能力,可卢的判断是毛还有可能喊他的同伙过来,这样考虑,可以认为卢的人身安全仍然在受威胁。但从公安机关的观点看,认为卢的这种行为属于防卫不适时。
其实,防卫是否过当和适时在具体案件中的认定十分复杂,毛建国身高、体重的悬殊比例、当时在场人员所站的位置以及刑事政策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出现相反的认定结果。鉴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于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就是无过当防卫,也称特殊防卫权,说难听点儿,毛被掐死了也是罪有应得。
三、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下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所采取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中侵害者明显实施不法侵害,防卫人则明显地处于被迫防卫的地位,他所进行的防卫是正当的合法的。本案中,被告人是在不法侵害人(多人)实施抢劫的过程中采取的防卫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不应认定为防卫过当。法律上这种无限防卫权的规定,其本意就是遏制犯罪,鼓励公民同暴力犯罪作斗争。当歹徒实施暴力犯罪时,失手致歹徒死亡一般情况下可以免责,毕竟卢也只是平常人,而且是在特殊的紧急情形下,我们不能苛求他的行为必须恰如其当。
正当防卫的实质就是“私人执法”(与国家司法权相对应),而公民个人执法的度由于种种原因是很难掌握的(甚至国家执法事实上也存在这种可能)。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认定卢是正当防卫对社会有利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法律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保护某种利益的同时,对该种利益也必然有所约束,甚至某种程度上会反过来损害了初衷所意图保护的那种利益。正当防卫作为国家赋予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它既不是一种报复,更不是一种惩罚。凡是权利都要有所限制,无限制的权利是特权,而特权是危险的。所以对无限防卫权也不能过分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