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胜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东胜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一、东胜区概况
东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腹地,揽于九曲黄河“几”字湾怀抱,是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是经济、科技、文化、金融、交通和信息中心。东胜因隋代置胜州后几经沿革而得名,1912年置县;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1983年东胜撤县改市;1987年东胜被列为全国开放城市,为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2001年东胜撤市设区。目前,东胜区总面积2160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八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经济开发区,一个装备制造基地,总人口60万,有蒙、汉、回、藏等21个民族。
区位优势明显。东胜地处“呼—包—鄂经济圈”,沿黄经济带,交通便利,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109、210国道在此交汇,包茂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荣乌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包府公路绕城而走;包神铁路沿市穿行、包西铁路跨区而过,准东、东乌铁路已经建成;公路铁路交通干道与全国公路铁路网相连通,辐射周边带动明显。中心城区距包头机场96公里,距鄂尔多斯机场30分钟车程,距首府呼和浩特248公里,距西安、北京800公里,是晋、陕、宁、蒙四地及邻近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陆路运输要冲。
自然资源富集。东胜地处有中国21世纪能源接续地之称的鄂尔多斯盆地,境内和周边地区资源富集,东胜已探明矿种30多种,尤以优质煤闻名遐迩,探明储量727亿吨,与神府煤田联袂,为世界八大煤田之一,被称为“乌金之海”。建材资源优势明显,石灰岩、石英沙、陶瓷粘土等资源储量惊人。这里盛产纤维钻石阿尔巴斯白山羊绒,世界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鄂尔多斯集团总部设在东胜,“鄂尔多斯”羊绒服装品牌以“温暖全世界”的豪情享誉海内外。
人文资源独特。东胜地区自夏代起就有游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秦代以前是北方各部落游牧的驻地,有“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之称的秦直道遗迹在东胜境内保存最为完整,这里是是蒙古民族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世界级保护湿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遗鸥自然保护区坐落在东胜泊江海子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寝和神秘莫测的银肯响沙与东胜毗邻。
人居环境优化。东胜按照“百年城市、百万人口”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打造“服务内蒙古、辐射晋陕宁”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积极实施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战略,打造高品位城市建设。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以“政府只予不取,企业合理盈利、群众实惠满意”为原则,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区建设大力实施,按照“生态城市、融合发展”理念,强化城市产业功能,科学布局居住区、商业区与产业区,力争建成低碳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示范区;城市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网络覆盖,基础管网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升级优化,城市的美化、亮化、绿化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形象和品位显著提升。结合“数字东胜”建设,实施数字信息“四大工程”,积极推行城市数字化管理,构建精确、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一座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经济发展持续。东胜积极构筑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以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先进机械加工和装备制造产业。以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新能源开发利用和新型环保节能电子产品为发展重点,打造产、学、研一条龙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以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加快打造区域服务中心为目标,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建设新旧区综合服务商圈、努力提升现代金融服务业水平,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及旅游文化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全面推进华研综合物流园区、易兴建材物流园区、铜川汽车产业博览园、煤炭物流基地四大物流园区建设。按照“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战略要求,着力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城乡发展,已建成自治区级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努力打造国家级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
社会和谐发展。东胜坚持“财富共创、成果共享、和谐共建”的理念,突出民生改善的均衡性和普惠性,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将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群众,全力构建西部和谐社会示范区。落实学有优教、老有颐养、病有良医、劳有丰酬、住有宜居的“五有”惠民政策,着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认真推行了大巡防、大技防、大调解、大流管工程,全力打造平安东胜。以人为本,全面推动群众精神文化事业发展,“和谐东胜〃市民文化大讲堂”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成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品牌。
“十一五”期间,东胜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治区最具发展潜力旗县区、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发展先锋、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区)、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和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试点城区。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向着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结构转变,城乡统筹加快发展,东胜正在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改善”的现代文明城市。
二、东胜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10年,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5亿元,增长25.1%;人均生产总值118178元,增长23.7%;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00亿元,增长53.4%;地方财政收入近160亿元,增长41.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优化为1∶39∶60。
(二)产业发展情况。工业经济方面。全力推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以汽车制造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电子产品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协调调度,搞好跟踪服务,建立月会晤制度,加快推进奇瑞汽车、精功重卡、中兴特种车、大连路明、久和风电等在建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产。坚持引进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积极开展选商招商,洽谈引进中包集团、河北东旭太阳能光伏、京东方液晶显示、深圳比克电池、席勒直升机等项目取得了初步进展。继续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煤炭电子交易市场。启动东胜轻纺园区搬迁,不断做大做强绒纺产业。全部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02亿元,增长23%。实施重点工业项目47项,完成投资138亿元,增长37.6%。现代服务业方面。采取大力兴建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合理规划建设便民超市、民生商场、批发市场,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市民收入等有效措施,降低东胜生活成本,提高幸福指数。引进西贝等餐饮企业,改善地区餐饮服务业结构。主动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扶持引进发展大规模小贷公司,积极促成中信、民生两家银行入驻我区。秦直道文化产业园区开园迎宾,九成宫4A级旅游区整体规划完成,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天风动漫产业基地开工建设。落户我区的“大角牛”卡通形象荣获国家广电总局“最佳动画形象奖提名奖”,跻身中国优秀动漫品牌的前列,动画片《小牛向前冲》荣获“最佳动画长篇奖提名奖”。成功申办2011年中国动漫项目推介会,将有力推动我区动漫产业发展。进一步规范发展养老产业,华夏九九城项目奠基。加快信息产业园建设,编制规划,确定选址,积极争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阿里巴巴、世纪互联等数据中心落户我区。
(三)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0年,编制完成了旧城区5个片区、铁西二三期等17项控制性详细规划,供水专项规划、“三园三川”景观设计等12项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完成拆迁1.2万户,新开工房地产1240万平方米;实施了铜川路、富兴南路、滨河大道109国道以北段等63条44.7公里城市道路和包西东胜段等3个重点铁路项目,建成各等级公路153公里,包茂一号、二号桥、昆都仑1号、4号桥主体基本完工;为方便市民出行,新增了480辆出租车和100辆新型环保公交车,新开通6条公交线路、并增加停车位1万个;日供水20万吨的中心城区黄河引水工程水源地、输水管线和泵站建设已完工,城区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28公里、排污管网40公里;整合现有供热资源,铺设供热管网79公里,新建换热站67座;新建、改建垃圾转运压缩站120座、水冲公厕65座,新增垃圾填埋场正在建设中;建设赛台基滨水广场、格舍壕景观河、“三园三川”等多处公园广场绿地,全年新增绿地面积2700万平方米。
(四)城乡统筹及生态建设方面。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50亿元。15条28公里道路已完工,总投资近4亿元的罕台川中心公园已基本完工;1所小学和3所幼儿园主体工程完工。鄂尔多斯集团公司搬迁、食品园区二期、特色餐饮、制药园区等项目进展顺利。按照“住房是基础、培训是关键、就业是根本、保障是后盾、管理是重点”的指导方针,深入贯彻落实转移农民各项优惠政策,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各项专业培训2万人,转移农民素质提升培训14380人。总投资13亿元、50万平方米、3554户的移民小区一期基本完工,二期预计明年7月初全部完工。投资2000万元拆除农村危旧房屋5391户,投资4000万元完成公路沿线整治工作,拆除房屋50户,改造房屋261户。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工作力度,实现了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沙产业蓬勃发展的多赢局面,全区森林总面积达到141.97万亩,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32.56%、87%;201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百万亩生态林工程”的建设要求,全年完成植树造林近13万亩;继续扶持林沙产业发展,鄂尔多斯天骄食品公司二期项目沙棘叶黄酮和花青素生产线和佳音公司沙棘沙棘黄酮和沙棘油已投产,农牧业产业化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年销售收入逐年提高。
(五)社会事业及民生改善方面。2010年,新建学校4所已投入使用,6所完成主体建设,校安工程已完成7栋单体加固任务,职业教育中心和市二中新校区陆续投入使用;科技教育创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已基本完成,计划入园的5所学校,2所已搬迁入园,其余3所即将入驻;启动建设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成功举办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区医院扩建工程基本完成,规划新建蒙中医院已完成选址设计,妇女儿童医院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改建和新建9个社区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3处已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投资1.8亿元建设了东胜区民政福利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综合图书馆、青铜器博物馆正在建设,新增5个草原书屋和11处报刊亭已投入使用,规划建设了罕台镇文化站和和谐社区等8个高标准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投资2亿元重点打造了23处社区活动阵地,组织各类公益演出和接待演出162场,创作艺术作品60多部(件);就业和再就业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城镇新增就业2225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全年提供就业岗位11006个,投资1000万元建立的创业培训基金已启动运行;通过公开招考方式,引进了各类专业技术紧缺型人才101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年建成保障性住房4722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住院报销率从55%提高到70%,蒙古族农民个人缴纳部分由政府代缴,住院报销封顶线从5万元提高至1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和报销比例提高到38万元和9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和住院报销提高到10万元、75%,城镇低保标准由330元/月提高到4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2200元/年提高到3360元/年,大病医疗救助封顶线由5万元提高到8万元,农牧民养老保险金由每月200元提高至每月260元,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平均工资增长到5163元/月,退休人员平均工资增长到3700元/月;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不断加大技防和人防投入,形成了全天候网格化巡逻体制,警校共育体系不断完善。
三、“十二五”及2011年主要工作思路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转型升级,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和“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不动摇,按照“建设百年鄂尔多斯,打造百万人口城市”要求,以全面建设生态型城区为目标,突出新兴产业发展、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安全城市为载体,走让生活更美好的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大力提升城市承载力、竞争力、辐射力、创新力,使东胜成为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之
一、呼包鄂城市群和晋陕宁蒙经济圈中的重要一极、全市科学发展及富民强市的推动先锋。
“十二五时期”确定发展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1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单位能耗明显下降,生态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综合发展水平继续保持自治区前列,力争把东胜打造成中心城市的核心区、结构转型的引领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社会和谐的首善区。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1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自治区“富民强区”战略,按照市委、政府提出的打造“双百”城市的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不断推进城市改造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保障改善民生,走城市内涵式发展道路,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城市核心区。2011年全区工作主要目标是:
2011年,东胜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30亿元,增长20.7%;财政总收入完成200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一步提升,完成230亿元,增长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达到33500元,增长21.8%;万元GDP能耗下降2%。居民生活成本进一步降低,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第二篇: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按照县人民政府全会安排,现将谭家山镇2015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2015年,仍是谭家山转型升级、经济调优巩固之年。全年围绕“突出一个中心,做好三篇文章”的政府工作思路(即突出矿区综合治理为中心,做好经济发展、民生实事、基层基础三篇文章),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力以赴保稳定,推进了全镇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稳步有序开展。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着力培植财源,招商引资形势较好
近年来,我镇积极落实小煤矿关闭退出政策,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目前小煤矿基本关闭到位。然而,谭家山镇的财政税收95%主要依赖于煤炭采掘及其相关产业,财政税收急剧下降,镇域经济严重退化。今年上半年,全镇完成税收289万元,其中国税完成188万元,地税完成101万元;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877万元;联网直报49148万元;实现规模企业税收30.4万元。同比均下降。
为逐步摆脱国家对煤炭产业政策的调整对我镇经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总量带来的巨大影响,我镇一是加大协税护税力度。配合税务部门对全镇应纳税单位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税收台账,勤征细管,努力做到应征尽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开展“招商突破年”活动为契机,强化招商引资理念,完善招商引资机制,优化企业周边环境,招商引资来势较好。今年上半年,我镇调解了原禾镰厂职工晚年生活保障等各类企业纠纷矛盾20余次,全镇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00万元,引进醉有味槟榔厂、湘潭吉湘建材有限公司和湘潭同庆洗煤有限公司3个项目。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产业格局。如石洪村蔬菜、石坝口村乌梅、长塘村林泉山油茶苗木、月塘村“百里醇”茶油、榜塘村蚕桑种养殖等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
2.着力推进小煤矿关闭退出和矿区综合治理工作,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截至目前,我镇除老屋煤矿未关闭外,其余全面关闭,且各小煤矿的关闭善后工作都在平稳有序进行。同时,矿区综合治理工作在省市县各级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项目申报和落实进展顺利。一是启动了矿区水利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4口山塘的维修加固,其它项目工程的简易招标工作基本完成,部分已进入实施阶段;并向省水利厅申报了应急水源建设项目和小农水建设项目。二是稳步推进矿区自来水安装。今年以来,涉及长岭煤矿周边棠霞村5个组150户的自来水主管道已全部铺设到位,新安装自来水用户40余户。三是根据矿区脏乱差的现实,将紫竹等9个矿区村全部纳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村范畴,并制定单独的考核方案。四是积极推进谭煤转供电的4个矿区村和2个社区转供电改网工作,目前,电力局已完成勘测和设计工作。五是150万/村的国土治理项目已完成摸底工作,正在进入申报阶段。六是积极探索矿区农业转型。结合重金属治理替代种植项目,流转矿区农田。目前,矿区蚕桑种植达2300余亩,玉米种植达500余亩,油菜种植达600余亩,林泉山科技有限公司的油茶苗、珍稀苗木中药材培育种植基地面积达300余亩,矿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具雏形。3.着力做实民生工作,社会事业齐头并进
一是不断完善镇区功能和管理。上半年镇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0万元,项目建设投入280万元;投入30万元完成镇卫生院至s313道路硬化建设;投入58万元对107国道谭家山路段的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完成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的扫尾工作;全面推进分路口社区创建工作,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已完成办公场所选址等前期工作,居民入户调查等工作正在进行。二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纵深推进。强化考核机制,加大奖惩力度,把联村干部与联村党政负责人均列入考核范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列出环境整治专项经费180万元;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高山等4个“秀美村庄”,建设24个村级“美丽屋场”,4月1日XX市电视台法制频道对我镇坪塘村的“美丽屋场”建设和肖冲村的“一户一池”等亮点工作进行专题报道。三是社会保障全面到位。今年上半年共发放优抚、五保、城乡低保、残疾、特困户等共计1200余户,发放各类慰问金35万余元;发放农机购置、五保户分散供养、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等9项补贴资金229.95万元;2015年参合群众3.8万人,共计缴筹新农合基金180多万元,群众享受住院补偿金额694万余元;新农保缴纳保费87.8万元,截至目前共有7856人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四是计划生育服务优质。提升计生基础工作,优质服务推进节育措施落实,明确由镇长分管计生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调整计生队伍,加强队员培训,强化考核机制。今年以来,全镇共出生38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2.36%,出生性别比122;征收社会抚养费88.95万元。五是文教卫事业有效开展。XX县精神卫生服务中心落户谭家山镇卫生院并于7月2日开工;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完成《谭家山文史》印发工作,全镇有线电视升级为数字电视,加强对网吧的监督;投入96万元,完善全镇12所中小学公寓护栏、综合楼、水井等基础设施建设。4.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社会大局整体稳定
一是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上半年,积极开展以“听民意、访民情、聚民心”为主题的民调大走访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和群众工作名片1.5万余份,我镇群众工作站共接待群众来访2800余批次,协调解决各类具体矛盾356起,民调工作取得全县11名、全市28名的成绩;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活动,共计验收贴牌“平安家庭”1.2万余户,扎实开展佩戴“红袖章”义务巡逻工作,全镇居民安全感指数大为提升;圆满完成“六五”普法目标任务。上半年,共排查矛盾纠纷58起,调处58起;辖区刑事案件立案75起,受理行政案件83起,结案62起,治安处罚54人,全镇社会大局稳定。二是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实行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安全生产做到“逢会必讲,人人有责”;结合“打非治违”“安全生产活动月”等活动,对全镇各行业各领域开展多批次摸排检查,上半年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61家,发现安全生产隐患36条,累计下达责令限期整改决定书15份,责令关闭非法洗沙场、纸厂、油厂共4家。同时,对已关闭的茶园等4家煤矿进行不定期的安全巡查,防止出现盗洞、塌洞等安全隐患;对停工停产的老屋煤矿进行巡矿,杜绝非法生产。坚持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夯实消防安全工作基础,4月24日,我镇消防安全工作接受了国务院消防安全考核组检查并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5.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干部作风不断转变
谭家山是一个资源型乡镇,税收曾过亿元,而因市场和政策的影响,今年预计完成税收在800万元以内,按照我县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没有税收分成,而我镇刚性支出没有减少,镇财政运转极度困难,政府干部待遇与往年相比也大幅下降,工作积极性受挫。为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增强干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我镇一是加强干部思想观念上的转型。定期分析形势,查找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落后思想、不当言行和工作习惯;在引导过程中注重层级管理和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坚持党政负责人每月例会制度和中层干部会讲评制度,在全体镇村干部中树立“不能吃老本,要积极干事以实绩论英雄”的意识,营造了顾全大局、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和管理。成立谭家山镇党校,每月开展干部培训教育,党政干部和站办所负责人带头上党课,目前党校组织5期集中培训;开展党员干部日常廉政谈话,加强督查,今年我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82份,个人承诺书156份,开展督查7次,印发督查通报3期,通报批评单位3个,廉政警示、诫勉谈话11人,立案3起,处分党员干部3人。三是压缩开支,加强财务监督。严格执行财政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制度,积极压减各类支出;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政务、村务公开,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推进阳光村务,5月底完成了村级财务移交工作,24个(除石坝口村)、2个社区均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上半年,我镇有目标,有措施,有亮点,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和工作任务。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稳定经济发展困难;二是矿区综合治理工作推进难度大;三是小城镇建设缓慢,分路口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不断完善;四是综治维稳任务仍然艰巨,小煤矿的关闭带来的系列不稳定因素还需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对待这些问题,我镇将高度重视,务实创新,在下半年工作开展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继续做好小煤矿关停退出及善后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继续推进新源、邓公、长岭三家煤矿的关闭善后工作;继续做好老屋煤矿的关闭引导工作,在2015年9月底前我镇小煤矿全面关闭退出;加强对小煤矿关停期间的安全监管工作,坚持落实24小时巡矿驻矿制度;加强协调,力争做好湘潭矿业公司井洞关闭带来的系列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2.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矿区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市县各级会议精神,积极做好在建项目及已申报项目的实施工作;加强与上级衔接,加大项目的申报力度,积极争取矿区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综合治理项目在我镇实施。拟聘请专业设计院对矿区恢复治理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坚持科学治理,确保争取的项目有的放矢,确保争取的各类项目和投入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3.积极创新招商引资,规范土地流转,促进产业转型。加强土地流转,规范市场操作,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建设等支农项目,支持全丰蔬菜、林泉山科技有限公司、杨梅、蚕桑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积极改良技术,引导和支持申报省、市农业龙头企业XX县百家示范工程,打造农业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优化企业周边环境,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加快产业转型,调优产业结构,培植新的财源,缓解矿区群众的就业压力。
4.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切实改善民生。继续做好分路口社区创建工作,充实社区服务资源,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坚持省道313周边的整体开发理念,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增强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对公共设施的后续推进力度,完善和夯实镇文化广场和卫生院的配套设施,完善分路口沿线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XX县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加强合格学校创建,搞好学校安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完成长岭小学、月塘小学、朝连小学合格学校创建工作;继续完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尤其是镇区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矿区综合治理规划,不断提高镇区的综合承载力,不断推进矿区项目的有效实施。5.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夯实群众基础,确保镇域稳定。今年是我镇面临矛盾和纠纷最为尖锐和复杂的一年,也是谭家山保运转、转型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为凝聚人心,缓解社会矛盾,下半年我镇将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充分关心的基础上严格要求,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坚持依法治镇,坚持政府工作依法依程序决策,在镇域范围内强化依法行政的氛围,确保政府的职能依法履行到位;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做细做优群众工作,强化变上访为下访,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一、基本情况
星沙街道位于县城中心,总面积24.5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9.6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5万人,现有社区建制15个。20**年以来,街域经济全面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基础税源总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成为全县首个唯一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的镇(街)。连续两年获得XX市“十强街道”首强荣誉,经济指标和经济实力在全市位列前茅,荣获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先进单位。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基础税源总收入3084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9336万元,预计完成全年5亿元的财政收入任务。
二、工作特色
作为XX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街道历来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品质,重视人防宣传工作的推进。在县人防办等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街道和社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民防空改革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精神,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遵循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从基层基础抓起,广泛开展人防知识宣传教育,为全县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加强领导,创新试点,注重实效。按照关于人防宣传教育进社区的工作要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做出安排部署,在县人防办的精心指导下,在望仙桥、开元路、金茂路、凉塘路、封刀岭、松雅多个社区开展人防宣传教育进社区工作。召开了人防宣传工作座谈会,下发了XX县人防办《关于加强人防宣传进社区的工作建议》,连续三年来,社区各项宣传活动正在逐步开展并形成特色,每一个社区每年都定期开展了相关的宣传活动。
二是与社区农家书屋结合设立人防知识专柜,为社区送去了百余册人防知识书籍,实行登记借阅手续。二是设立人防宣传橱窗。为每个社区制作了一块不绣钢宣传橱窗,张贴人防知识图片,分季度进行更换。三是编印防空防灾知识手册发放给社区居民。四是利用社区短信平台和电子屏幕发放人防知识信息。五是利用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平台演出人防节目、举办人防知识有奖问答、人防知识讲座、播放人防专题片等一系列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设立“防空防灾器材展示柜”,使社区居民掌握防空防灾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居民人防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争创市级“人防宣传教育‘五进’活动优秀社区”和“省级人防宣传教育示范社区”称号,以点带面促进社区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开展。三是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抓住城市建设大发展的机遇加快助推人防建设,加强人防基础设施、宣传教育、机构队伍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抓紧编制和完善街道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切实做到先地下后地上,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加强人防基础设施建设,搞清建设需求和建设能力,扩大人防建设效益;突出人防宣传教育,落实人防教育的法定职责,提高居民的防空防灾知识技能;要根据街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逐步推进人防工作向社区延伸;要按照“准军事化”要求,加强辖区党政机关人防机关建设,提高人防队伍素质能力。
四是夯实基础,搭建平台,拓展宣传点和面。利用社区活动日、512人防日、防空警报鸣放、国防教育等活动,积极开展人防知识“五进”活动,15个社区每年都在通程文化广场、社区文化广场、市民学校中开展大型人防宣传。9.18防空警报鸣放期间,各社区均设点宣传,印发多种宣传品,制作宣传展版,悬挂横幅,张贴通告。鸣放期间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达到了增强国防观念、人防观念和忧患意识,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目的。五是巩固实效,扩大影响,形成常态机制。每年,社区都会组织居民参观人防工程,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进行防化服的穿戴学习、消防灭火器使用以及应急医疗救护等,有效提高居民灾害事故应急避险能力。组织动员辖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大中专院校积极参与防化服的穿戴、消防灭火操作演练和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提升学生的逃生自救技能。通过解答问题,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人防知识专题讲座,加大对人防知识的宣传,提升星沙街道居民的人防意识,目前全街道的人防知识普及和宣传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第三篇:2012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汇报
xx乡2012年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就xx乡今年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xx乡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乡深入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建功立业示范区”主题实践活动,全乡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由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具体项目的衔接与跟踪,其他人员做好前期工作,提供服务,通过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积极谋划工业项目,卓有成效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是从珠海引进注册资金达到4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个。二是引荐了重庆市丽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参与来凤县全民健身中心和龙凤新区两个项目的竞投标。三是与金凤建材合作引进外资开展旋窑搬迁项目。四是与长沙客商洽谈xx乡旅游码头水上娱乐的商业开发项目。
(二)致力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农村工作得到不断夯实
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首位和基础性地位,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全乡25个水利项目(堰塘6口、饮水池9口、水渠10条)目前已全部完工,工程总投资达到680万元、覆盖8个村的小农水项目正有序推进。二是“161”模式示范养殖户按照计划已经发展了10户,目前开工建设7户。三是完成了3000亩刺槐基地、100亩桂花树基地、130亩金银花基地、15亩玫瑰花基地和300亩桑蚕基地建设。四是全乡共计发展烟叶种植面积885亩(完成计划任务1200亩的73.75%),目前正在进行施肥覆膜、新修维修烤房等工作。
(三)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完成了xx乡新修公厕的选址征地工作,目前正启动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完成了垃圾焚烧处理场的选址征地工作。三是完成了xx乡新拱桥片区综合开发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组织专班集中开展了集镇规划区的“两违”整治,完成了集镇民居改造的设计、工程造价预算等工作。四是完成兴隆坳村毛坡户间路及公路硬化2000平方米,白柚基地培管130亩,新造150
亩,枣木桠基地产业公路1.7公里。五是完成了xx旅游码头选址征地工作。六是完成龟塘老区建设项目。
(四)重点加强各项社会建设,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乡党委政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出动宣传车50余次,深入宣传新农合、新农保政策,为顺利完成两项资金征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二是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共查处影响正常教学的摊点6个,缴获并摧毁水果机两台,关闭无证网吧一个,关闭5处儿童彩票销售摊点。三是检查机动车80余台次,暂扣机动车5台,治安拘留3人次。四是查处xx乡境内两家非煤矿山(凉水井采石场和桃子坪煤矸石开采场)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整改率达到100%。五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乡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1宗,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组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调处结案20宗。六是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群众生育观念明显改变,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七是加强卷烟销售与管理工作,组织专班开展不定期的市场巡查,下发宣传单120余份,与卷烟经营户签订协议32份。截止3月底共计完成地产卷烟销售72箱(完成全年任务429箱的16.78%)。八是完成塘口库区3户移民危房搬迁(已经通过县移民局和审计局的验收)。九是全乡出动
护林防火宣传车52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有效遏制了火灾事故的发生。十是狠刹“整酒风”,劝退“吃酒”600余人次,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5户取消“整酒”计划,为村民节约开支3万余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xx是典型的库区乡,稳控压力大,社会矛盾多,发展基础弱等问题凸显。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全乡干部群众不抱怨、不退缩,严格按照全县“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和“三项活动”的总体要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建设“生态xx、富裕xx、和谐xx”而尽心竭力。今后一段时期,全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做好金凤矿业、金凤新型建材建设,并依托这两大企业扩大招商面,在xx乡集镇内建成一处大规模、高标准的商业文化休闲中心。一是利用人脉资源拉动招商,组织专班按照全县“六大任务”中的招商项目进行招商引资。二是利用网络宣传招商,进一步宣传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在达成一致意见情况下进行实地考察洽谈。
(二)积极推动库区稳控建设。库区稳控工作是我乡一大难点,全乡13个村,有10个村、76%的人口处在库区,矛盾多、压力大。为着力解决稳控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我乡将采取以下四方面的措施:一是全面抓库
区两岸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库区收入。二是狠抓惠民政策的落实,解决库区人民的困难。三是强化宣传与教育工作,以县开展“三项活动”为契机,做到防控与惩治并重,打防并举,确保平安。
(三)努力促进基础设施改善。稳步推进我乡“十个一”工程建设,做好乡集镇和社区以及新农村示范点等特色民居改造。修建一所公共厕所,打造好一条示范街,对xx乡集镇绕行线路(248省道)进行规划和选址,并争取在2012年下半年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公路附属设施,完成垃圾处理场建设,搞好商业文化休闲中心的规划编制。利用片区开发资金,整修集镇下水道2000米,向集镇两端延伸下水道1500米,新修后街下水道718米,治理集镇污水沟690米,切实解决集镇居民居住环境排水不畅的难题。
(四)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二是重视卫生事业,推进村级卫生室建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确保达到95%以上。三是狠抓计生工作,健全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搞好优质服务,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落实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大农民技能培训
和就业扶持力度。五是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参保率达到85%以上,不断健全社会救济、优抚及移民安置等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第四篇: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0718
***镇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镇位于*************,交通便利,市场繁荣。是***市口子镇之一,同时也是***三个建制镇之一。全镇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0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万人,国土面积23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977亩,林地10万余亩,境内高、中、低山垂直分布,平均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均降雨量1350毫米,无霜期长达240天,适宜各种作物生长。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市 “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和“四三二”工作重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面貌改善为目标,制定了“打基础、壮产业、保民生、创特色、树形象”的工作思路,全镇上下围绕这一思路,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2亿元,占全年计划的49%,农民人均收入131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7%,社保费征收152万元,占全年计划的80%,人口自然增长率5.41‰,控制在6‰以内。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实现全年的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大提速。近几年来,烟叶、魔芋、畜牧业三大传统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通过积极培植茶叶、蔬菜、桔柚等新兴产业,全镇逐步形成了高山烟叶、魔芋走廊,国道沿线蔬菜、商品流通走廊,低山茶叶、桔柚走廊的产业格局。
一是烟叶生产稳步发展。2010年,落实白肋烟种植面积8108亩,占市下达计划数8100亩的100 %,连续三年保持增长幅度。大田管理规范,防雹减灾措施齐全,管网配套服务到位,烟叶大田长势良好,预计可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收购量、税收收入等指标。
二是畜牧产业持续发展。2008年,通过招商引资,武陵山区最大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在我镇兴办加工基地并顺利投产,极大地带动了我镇及周边乡镇畜牧产业发展。今年以来,生猪市场价格一路走低,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各级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克服困难,通过努力,生猪产业总体稳定,形势逐步向好。半年生猪饲养量达到69869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0%,出栏24500头,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半年生猪产业实现产值2450万元,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山羊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拟定新建的山羊交易市场已完成选址等前期工作。
三是魔芋产业健康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成了***、***两个种芋基地,2010年,全镇魔芋种植面积达到6500亩,预计收入可达1500万元。
四是桔柚产业快速发展。为彻底解决低山村组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镇委政府结合实际,科学论证,确定引进宣恩白柚新品种,改造和发展桔柚产业,力争三到五年产生规模效益。加大资金投入,多方筹措资金28万元,用于高枝换头和柚园新建。因地制宜,抓好示范,我镇***村柚子种植历史悠久,通过建设,目前该村改造老柚园1200亩,新建柚园600亩,管理老柚园1200亩,白柚产业面积近3000亩。明确责任,落实了以农业服务中心为责任单位的技术服务保障机制,确保白柚生产时时有技术保证,解决了重发展、轻管理、不问效的问题,2010年计划再发展白柚1000亩。
五是茶叶发展初显成效。去冬今春,管理老茶园2000多亩,新发展茶园600亩。在春茶生产上,积极组织鲜叶采收、加工,实现收入60余万元,我镇茶叶产业正按照逐步恢复,逐步发展,逐步生效的思路稳步前行。
二、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2009年,投资220万元实施了***水库二期工程建设,投资400万元实施了集镇供水设施改扩建工程,完成了供水管网延伸工程,解决了***、***两集镇、国道周边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在烟叶生产主产村,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基本解决了高山村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全年新修公路19.6公里,维修村组主干线公路73.4公里,改善了群众安全出行条件。
2010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主要做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国道整修为契机,实施集镇路面硬化升级工程,着力打造***、***新集镇。继续组织实施***集镇新区开发,加强集镇规划和管理,扩大集镇规模。二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在公路建设方面,着力抓好4条公路20公里通达工程项目,启动***移民复建项目,投资611万元的***大桥,已完成各项前期工作,今年内可开工建设。投资100万元的***村公路改扩建工程,投资20万元的***至***公路维修工程,投资25万元的***集镇硬化工程等利用移民资金组织实施的近30公里村组公路改造升级项目已获上级批准,正在进行招投标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年内可逐步实施,预计2010年全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突破1800万元。启动了规范化管理养护示范线的建设,各村都选择了一条路线参照执行规范管护,全镇规范养护总里程达50余公里,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三是抓好卫生院、国土所、学校等部门的办公场所建设,投资500万元的综合楼已进入装璜阶段,投资80万元的国土资源所办公楼正进行主体施工,投资60万元的集镇下水道维修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投资250万元的安臵小区教师周转房和投资6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投资200万元的****综合楼,投资250万元的****教学楼和周转房,投资100万元的****小学食堂等基础设施工程正抓紧实施。四是抓好新农村建设。按“三个原则”、“五个环节”的要求搞好科学规划,以产业发展为先导,着力抓好***市级建设重点示范村建设。
三、构建维稳大格局。稳定是第一责任,半年来,维稳工作以服务经济,保障民生为先导,围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着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着力改进社会管理,着力加强基层工作,着力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深化平安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半年村级以下调处矛盾纠纷66起,上报信息181条,反映情况283条,入户宣传巡查2260次。每月组织综治各成员单位联合开展执法或监管,强化事前监管,有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监管力度,提升了工作效果,半年共组织联合行动80余人次,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突出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理,按月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加强安全隐患和重点人口排查,确保了校园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到位。认真落实信访领导包案责任制,突出对信访案件的化解处理,到市上访和越级上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四、对外形象大提升。一是工作办亮点树形象。抓住****电站建设和库区移民的机遇,在***库区建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2009年,在市直部门的帮扶下,投资110万元硬化了小区公路,完成户建工程建设50户,将昔日落后的村庄打造成了小有名气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创办了国家级白肋烟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09年,成功通过国家局的验收,巩固了省级优质白肋烟之乡的地位。二是对外宣传树形象。加大外宣工作力度,组建外宣工作机构,加大了外宣经费投入和人员保障,创办了政府信息网,推介出了先进典型人物和一批本地文艺创作者,产生了本土文艺作品。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树形象。深入开展“干部形象建设年”活动,坚持从上下班、会风会纪等小事抓起,着力整顿干部思想作风。狠抓学习,坚持制度,镇委中心学习组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活动,安排财政、国土等业务执法单位对班子成员进行专题辅导。经常邀请专家、领导授课,组织全镇机关干部、村干部和镇直单位干部职工参加集中学习300人次。按照“三知两懂两会”要求,在五、六月对全镇所有集体干部进行了电脑培训,参训人员80余人,收到较好效果,提升了干部素质。四是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大投入,切实开展“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由政府安排资金对各村(社区)“基本体系”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制作,目前12个村(社区)的党务规范化建设已基本完成。积极发展新组织,培养新党员。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支部,成为全市第一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切实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坚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班子团结一致,队伍风清气正,今年七月,镇委被市委授予“五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着力打造干部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存在问题:
1、农村产业发展路子还是不多,经济增长方式很难根本性转变,农民增收的幅度很小,高产值、低投入的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2、受市场行情的影响,生猪价格回升迟缓,影响生猪产业的壮大发展,减少了农户收入,造成部分大户喂养亏损。
3、全民创业发展步子不快,项目选择余地不大,支持帮扶的措施不多。
4、重点工程遗留问题多,给维稳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第五篇:泗洪县经济社会发展汇报2010.11.21
泗洪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泗洪地处江苏西北部,淮河下游,东临洪泽湖,西与安徽接壤,县域面积2731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人口101万,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商品粮基地县和平原绿化先进县,也是中国著名的名酒之乡、螃蟹之乡、旅游之乡,先后荣获“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是苏皖边界一座快速崛起的现代化中等工贸旅游城市。
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跨越赶超、争先进位”的发展主题,大力实施“工业突破、三产兴城、科教优先、环境立县、创业富民”五大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社会稳定”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苦干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达到20.82亿元,是“十五”末的近10倍,连续三年荣获省政府“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称号,在宿迁市目标综合考评中,我县由2004年的倒数第一晋升为一等奖,综合实力在苏北排名五年跃升8个位次。今年1-10月份,实现财政总收入27.16亿元、增长52%,增幅居宿迁市第一,一般预算收入11.14亿元、增长42.6%,总量均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
不实等问题,有效提升了推动科学发展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全国率先实行以县为单位“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选派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到经济薄弱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同化干部思想观念,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近年来,共引进非师范类本科生400多人,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75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4人,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1人。三是弘扬务实作风,凝聚发展合力。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干事创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始终把锤炼作风、提高效能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中心任务来抓,大力弘扬敢于负责、敢于批评、敢于落实的“三敢”精神,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比基础比干劲,不比条件比精神;强化精心、精细、精品“三精”意识,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前“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不良习惯,工作质量标准显著提升。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谈心谈话月”活动,全面实行干部考核结果反馈警诫制度,健全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增添发展动力。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坚持在工业突破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第一线锤炼考察干部、选拔使用干部,近年来,有31名干部因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重用,20名科级干部因工作不力引咎辞职、调整岗位,部分乡镇因季度观摩评比成绩倒数,党政“一把手”均引咎辞职。
二、集聚优质要素,推动转型升级,县域经济实现新跨越。欠发达地区弱就弱在工业上,少就少在项目上,差就差在总量上。
色产业基地”。酒类企业财政贡献率比“十五”末下降了26个百分点,非酒类产业财政贡献率达83.8%,相关产业的异军突起,改变了过去“一瓶酒”财政的局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百企创新升级工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促进做大做强,规模企业累计达到396家,是“十五”末的近4倍;设立1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成立机电研究所和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强化科技支撑,打造创新平台,现已集聚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型等新兴产业企业138家,新兴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三是完善园区配套,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树立集聚、集群、集约的发展理念,把省级泗洪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突破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6亿元,“六通一平”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竣工投产项目395个,建成区面积和投产项目数均比“十五”末翻了一番。今年1-10月份,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103.3亿元、财政收入10.8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6倍和22倍,开发区100平方公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在抓紧编制。大力推进机械产业园、塑膜产业园、绿色生态食品加工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帮办就是包办、服务就是招商”的理念,切实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成立县行政服务中心和开发区帮办服务局,推行县领导、引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驻厂帮办员“三人帮办小组”模式,健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着力打
间,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加强村镇建设,集聚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牢固树立“镇当城建”的理念,由县财政出资,高标准规划双沟、半城等10个重点中心镇,实施专业市场、物流园区、连片居住小区综合开发,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小城镇群体,增强要素集聚、人口集中功能,双沟等10个中心镇镇区总面积五年扩大了50%,达到25平方公里,新增5万人,累计18.6万人。按照靠近中心镇、靠近商贸区、靠近工业集中区、方便农民耕种“三靠近一方便”原则,坚持能进城的不进镇、能进镇的不留村,加大农民建房、购房补贴扶持力度,加快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建成农民住宅楼180多万平方米,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上塘镇垫湖康居示范村被评为省级康居示范村。三是加强交通建设,道路通达能力进一步增强。牢牢把握省实施新一轮农村“六大实事工程”契机,把交通建设作为跨越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省道245线泗洪段全线贯通,省道330线快速推进,等级公路总里程达2300公里,是“十五”末的近4倍,形成了覆盖全县、连接周边、布局合理的道路网络,与周边地区实现了“无缝对接”,通达能力显著增强,对外交通更加便捷。正在建设的连接苏北、皖北腹地的宿淮铁路将于明年5月份竣工,彻底改变泗洪无铁路历史。
四、实施差别竞争,放大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得到新提升。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生态、区位和农业资源三大优势,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特色取胜,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
地。三是强农与富民并举,高效农业不断壮大。充分发挥拥有206万亩耕地、166万亩水面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发展质态,着力打造全省高效农业强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坚持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营销的高效农业发展思路,重点培育水产、蔬菜等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千亩连片高效种植基地36个,投资千万元以上规模化养殖基地57个,高效种植、规模化养殖业比例分别达到35.2%和83%,2009年被表彰为全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强化农业招商,加快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引进培育高效农业项目320多个,天津宝迪、广东温氏等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加拿大爱得牛业、荷兰瑞克斯旺等多个国际知名农业企业相继落户,带动了30%以上的纯农户发展高效农业,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30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4家,居苏北前列。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216个,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达27个,“三品”总数是“十五”末的3倍。螃蟹出口量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泗洪大米”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泗洪大枣”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获得国家商标局注册登记。成立县农副产品销售总公司,在沿海大中城市设立直销店82家,年直销额突破10亿元,蟹园大米、泗洪大枣等优质农副产品在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攀升。
五、突出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和谐,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元以上产业项目429个,计划总投资351.7亿元,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46项,向苏南培训转移劳动力7万人,常熟与我县南北挂钩合作的最大项目、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的常熟泗洪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亿多元,落户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始终把西南岗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梁保华书记对西南岗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的“全面考虑,根本解决”的指示精神,和罗志军省长关于“把西南岗建成江苏脱贫攻坚的„桥头堡‟和苏皖边界脱贫攻坚的„示范区‟”的工作要求,大力实施西南岗“十一五”帮扶规划,扎实推进水源工程、道路通达工程和一乡一品等脱贫攻坚项目,五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2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近30亿元,73%的省定经济薄弱村达到脱贫目标,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98万人,2009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连续两年荣获宿迁市“脱贫攻坚工作县区一等奖”。三是突出惠民利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和初中入学率均为100%;今年高考再次取得新突破,二本上线率增幅居全市第一,宿迁市文理科状元均在我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县图书馆、博物馆和泗州戏剧团等文化阵地建设,率先建成苏北一流的3D影院,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致力打造“厚德泗洪”品牌,放大泗洪英雄文化效应,提升发展软实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泗洪籍运动员刘欢缘在广州亚运会上再次夺得女子柔道无差别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