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行政相关知识4
司法行政相关知识
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归集体所有或可以归集体所有的土地有:宅基地、城市郊区的土地、农村的土地、自留山和自留地。
4、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管理方式。
5、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委员会。
6、年满十八周岁的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生、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
7、居民代表的义务。
答、1宣传贯彻执行上级和本村的决定和决议。2教育带动村民自觉履行村民义务。3实事求是评议村干部的工作,正确行使代表权力。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8、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答:1办理本居住地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调解民间纠纷。3协助政府维护社会治安。4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提出建议。
9、我国的刑法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0、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哪些事项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答:(1)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2)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3)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4)请求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赔偿为:
17、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可以采取哪些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1)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予以劝阻、调解;(2)请求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理定予以行政处罚;(3)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8、我国实行直接选举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包括哪些? 答:(1)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依据《消防法》,火灾现场总指挥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有权决定下列哪些事项? 答:使用各种水源;划定警戒区,实行局部交通管制;为了抢救人员和重要物资,防止火势蔓
延,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火灾现场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等;调动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有关单位协助灭火救援。
二、人民调解知识(15题)2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何时通过?何时实施?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于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规范人民凋解活动,及时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2、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1)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群;(2)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3)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构权利。
23、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是否收费? 答: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可费用。
24、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和组成? 答: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若干人。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妇女成员,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应当有人数较少民族的成员。
25、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怎样产生? 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会议推选产生;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组织推选产生。
26、担任人民调解员的条件? 答: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27、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出现哪些行为,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答: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1)偏袒一方当事人的;(2)侮辱当事人的;
(3)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4)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
28、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享有哪些待遇? 答: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29、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哪些权利? 答:(1)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2)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3)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4)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30、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履行哪些义务? 答:(1)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2)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3)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31、调解纠纷时如何
选择人民调解员? 答: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可以指定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同时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人民调解员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还可以邀请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同事等参与调解,或者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或者有关社会组织的人员参与调解。
32、人民调解协议的形式有哪些? 答: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书面形式的调解协议书。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两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3、调解协议书的内容有哪些? 答:调解协议书的内容有下列事项:(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以及各方当事人的责任;(3)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
34、什么是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 答: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挚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社区矫正知识(15题)
35、社区矫正的涵义是什么? 答: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36、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i)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①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③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轾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
矫正。
37、社区矫正的任务是什么? 答:(1)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2)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臣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3)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利适应社会生活。
38、社区矫正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答:(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2)坚持依法适用、依规办理的原则;(3)坚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原则;(4)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的原则。
39、社区矫正的目的是什么? 答:(1)直接目的: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的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2)间接目的: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根本目的: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40、社区矫正工作内容是什么? 答:(1)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并实施奖惩;(2)通过组织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活动,对矫正对象进行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政策形势、行为规则教育;
(3)根据矫正对象的需求,结合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进行心理咨询引导,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4)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技能状况,采取适当形式安排一定时间的社区公益劳动,增强矫正 对象的社会责任感。
41、社区矫正相关部门有哪些?职责分别是什么? 答:(1)人民法院。要严格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在依法充分适用非监禁刑措施和减刑、假释工作中,可以征求社区矫正组织的意见,并在宣判、宣告后,将判决书、裁定书抄送有关社区矫正组织。
(2)人民检察院。要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检察建议,保障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进行。
(3)公安机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依法采取必要措施;对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4)民政部门。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中,指导基层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矫正对象纳入低保范围。(5)司法行政机关。具体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会同公安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考察,组织协调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和帮助、服务工作。监狱管理部门要依法准确适用
暂予监外执行措施,对符合假释条件的人员要及时提请人民法院裁定,对需收监执行的及时收监执行,积极协助社区矫正组织的工作。
(6)财政部门。将社区矫正工作办公经费、业务经费以及装备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7)劳动和保障部门。要积极为生活困难或有就业需要的矫正对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42、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学习、教育活动内容有哪些? 答:内容包括政策形势、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劳动技能、行为要求等,可以采取个别教育、集体教育、培训、实践活动等形式。
43、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答:(1)拥护宪法,遵守法律,品行端正;(2)热心社区矫正工作;(3)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
44、社区矫正的工作制度有哪些? 答:(1)接收制度;(2)管理制度;(3)教育制度;(4)考核及奖惩制度;(5)社会保障制度;(6)解除制度;(7)档案管理制度;(8)监护制度;(9)责任制度。
45、社区矫正机构的工作制度有哪些? 答:(1)工作例会制度;(2)联席会议制度;(3)请示报告制度;(4)工作人员培训制度;(5)目标管理。
46、社区矫正工作流程是什么? 答:(1)矫正衔接;(2)矫正执行;(3)管理监督;(4)考核奖惩;(5)矫正解除。
47、被判处管制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答:(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2)未经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4)遵守关于会客的规定;(5)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公安机关批准;(6)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48、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中,接收制度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答:审判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在法律文书生效后的七日内,将矫正对象的各类法律文书及其相关材料送达其户籍地(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以经常居住地为准,下同)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并书面责令矫正对象在法律文书生效或出监(所)之日起七日内到户籍地街道(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司法所,下同)办理登记手续。
49、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剥夺政治权利的矫正对象,解除矫正是如何规定的? 答: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剥夺政治权利的矫正对象,矫正期满且未重新犯罪的,在矫正期满30日前,街道(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应当指导本人做出书面总结,在征求矫正志愿者意见的基础上出具书面鉴定材料,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批准,在矫正期满日书面通知本人,通报原判决、裁定或原执行
机关,并以适当形式公开宣布锯除社区矫正。
第二篇:2012 全市司法行政
2012 全市司法行政(含综合治理)工作考核目标
责任状具体措施
(宣教办)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完善,中心组学法不少于3次,科级以上干部法制讲座不少于两次,公务员学法时间累计不少于40学时(4分)
2、整合利用社会各种资源,组织开展2次以上青少年法治实践活动。(五月份联系各中小学校参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九月份联系各中小学校到额市监狱进行青少年法制教育。)调整充实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四月份底前完成。)组织开展1次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培训,(拟定八月份完成(4分)。
3、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登记制度,要求五月份前上报文字材料(3分)
4、各乡镇苏木(街道)、嘎查(村、居)建有固定的法制宣传栏(橱窗),并定期更换宣传内容(更换内容需及时上报),建立法制宣传辅导站,不定期巡查(4分)
5、组织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参考率达95%以上。(4分)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拟11月份利用一周时间组织本地区学法用法考试
6、创新普法形式,组织开展法制文艺宣传活动,在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开班法制宣传栏目和专题节目。(信息采集后需上报纸质和电子版印证材料)(4分)
7、精心策划各类主体宣传活动,组织开展“12.4”法制宣传日(在12月4日前后开展12.4法制宣传月活动;12月4日当天组织市各单位集中在互贸市场门前举行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三下乡”(结合科技、文化、法律下乡活动,以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手册、播放法制宣传片等形式开展送法下乡等活动,并送法入户)以及“3.15”(配合市工商局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3.22”(配合市水务局进行水法宣传)“6.25”(配合市国土资源局进行土地法宣传活动)“6.26”(配合市公安局开展禁毒宣传活动)等专题法制宣传活动不少于6次。(七月份开展法治广场活动,主要以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 资料、悬挂标语、法制长廊等形式集中在哈萨尔广场进行)。(3分)
8、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每个旗(市、区)至少建立3个以上法治文化活动场所,(各乡镇苏木(街道)已建立法制学校,利用法治活动场所进行法制讲座、竞赛等活动;法制图书角方便群众学法,提高法律意识)抓好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等重点地段的法治文化建设。(利用已有的LED屏进行法治文化及申办100个城市论坛等方面的宣传)(4分)
二、依法治理工作
1、积极推进法治旗(市、区)创建工作,结合自治区考评细则制定创建工作方案,达到自治区标准。(10分)
2、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嘎查(村、社区)”创建活动。20%的嘎查(村、社区)达到自治区创建标准;30%的嘎查(村、社区)达到呼伦贝尔市创建标准;(5分)。对创建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表彰;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树立推广典型(5分)。
3、组织开展法治机关(单位)、法治学校、法治企业创建活动,对创建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表彰;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树立推广典型(5分)。
按照自治区考评细则六月完成法治额尔古纳的创建工作,年底达到自治区标准;继续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嘎查(村、社区)创建活动,年底有20%的嘎查(村、社区)达到自治区创建标准;30%的嘎查(村、社区)达到呼伦贝尔市创建标准;对创建工作有部署、三月份下发继续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嘎查(村、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半年有检查、年终有验收、有表彰;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推广典型。
4、围绕法治额尔古纳建设,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专项依法治理活动,解决1—2个重点问题(5分)
三、保障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和决议,督导检查并上报规划和决议落实情况(我市已制定额尔古纳市“六五”普法规划并已上报、半年督促检查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情况,上报)(5分)。
2、按时完成法制宣传资、料挂图的征订任务,司法部统编的“六五”普法教材满足各类重点对象的的学法需求,确保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人均一本、农牧民家庭户均一本(4分)(已完成)
3、党校、政府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内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4分)(拟定三月份召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企业、社区、企业参加,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4、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健全。已完成。(4分)
5、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队伍建设,年内举办2期普法骨干培训班,拟定6月份于拉布大林、莫尔道嘎各举办1-2期普法骨干培训班(3分),并按要求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2分)。
6、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经费保障标准做到逐年提高(4分)
7、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或要点,年内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按要求及时上报信息、报表及工作总结。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半年检查,年终有总结。信息每月至少两期。(4分)。
8、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特点和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撰写并上报1篇高质量调研报告(2分);被司法部简报和国家级媒体采用的信息不少于2篇(2分),被司法厅简报以及自治区媒体采用的信息不少于2篇(2分),被
呼伦贝尔市简报及市级媒体采用的信息不少于8篇(4分)。上报1篇调研报告,具体负责人杜晨星。国家级、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信息由王玖成负责。
第三篇:司法知识
司法知识
我国的司法制度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正处于少年时期,还有很多地方亟待改进和完善。建立健全我国的司法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是按行政区域设臵的,司法机构的人、财、物等有形资源均由各级行政机关支配和管理,从而导致我国司法权的地方化;我国的司法体制、运行过程带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法院管理体制不科学,法官素质不理想;审判方式陈旧落后,审判流程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司法腐败、地方保护主义、执行难现象;“人情案”、“关系案”,甚至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情况普遍存在,个别司法裁判不公,使公众对司法的公正性产生“信任危机”。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对我国司法制度存在的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司法制度的方法和对策:一要打破司法机关按行政区划设臵的体系,创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使司法机关免受利益诱惑和其他地方权力影响的司法体系,二要从行政管理模式向依据审判规律形成的模式转换,三要全面提高司法人员的队伍素质,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和淘汰制度,四要改革审判方式,确保程序公正;五要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六要完善司法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的司法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日益显露出诸
多的弊端,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目前,司法改革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所谓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表现出的强烈不满,为司法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与动力。司法改革已经成为时下整个社会的强烈期待。因此,尽快改革司法制度,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职能为市场经济服务,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当前我国司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司法权地方化
由于我国现行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是按行政区域设臵的,司法机构的人、财、物等有形资源均由各级行政机关支配和管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经费依靠地方政府供给;二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人员编制由地方政府决定,法官及院长由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免;三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工作条件的改善、装备的更新依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批准。这种体制上的弊端导致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解决案件时受地方政府的干涉或者潜在的威胁。其后果是使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丧失了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应有的中立性而沦为保护地方 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司法工具。使国家的司法活动地方化,使国家的某些法院成了“地方的法院”,不仅严重制约了审判工作的发展,而且破坏了国家法制的统一,直接影响国家法律的权威。
(二)司法权行政化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我国的司法体制、运行过程带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一方面,在法院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外部关系上,法院往往被视为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一个专门负责司法活动的职能部门,它和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其他下属部门之间只是分工不同,而抹煞了司法机关自身的特性。另一方面,从法院内部结构看,司法行政化表现为从检察长(院长)、副检察长(副院长)、处(科、庭)长到普通检察官、法官形成一个等级体系,这种等级是按照行政官员的职级套用的。工资奖金也一律只与其行政级别挂钩。行政性职级成为检察官、法官能力与水平高低的计量器。从而使司法过程贯穿着强烈的行政管理色彩。
法官在司法中难以独立、自主的进行审理,必然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
(三)法官素质不高
我国的法官队伍基本上形成于《法官法》颁布以前。当时以工代干的人可以成为法官,法院的司机、打字员能提成法官,还有复转军人等皆可轻而易举地成为法官。《法官法》将法官入门的起点规定为大学本科以上。但目前,我国法院符合规定的却不足三分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法官职业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法官选拔标准与程序上的偏差,表现为:一是准入条件过低,导致法官精英程度不高。在我国,以往的初任法官考试和人大任命审判员考试内容难度尚不及律师资格考试,无论是否经过正规的法律教育,是否有从事法律职业的知识背景,是否从事审判工作,有无审判职称等,都属法官之列,一律叫法官,造成我国法官绝对数量庞大,与世界通行的法官精英
化格格不入。二是任命格次较低,不利于法官地位的提高。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员由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命,任命者格次不够高。而且,助理审判员由本院院长任命,而助理审判员也属于法官,这样无疑削弱了法官任命的崇高性,实际上降低了法官的地位。低素质的法官给法院工作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直接产生两个方面的恶果。一方面是错案往往难免,由于一些法官素质不高,对法条理解能力偏低,对证据的判断失误,不能胜任高度专业化的审判工作;办案水平低,超审限办案问题依然存在;部分法官缺乏对审判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审判技能较差,无法独立地、高质量地处理复杂案件,不能很好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公正司法的职责;另一方面是法官违法违纪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法官甚至贪赃枉法,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殉私舞弊。这两个恶果已严重危害了法院的权威性和司法的公正性。
(四)审判方式不科学.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审判方式是法官职权主义,由法官一手操作立案、调查取证、审理、裁判等全过程。而这种操作往往又在“暗箱”里封闭进行,从而使审判权的行使得不到监督和制约,给法官偏袒一方创造了条件,这种“暗箱操作”难以保证实体公正的结果。.在我国,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都是审判组织。合议庭负责审理绝大部分案件,审判委员会则对合议庭审理的重大、复杂、疑难案件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但在实践中,许多合议庭只是负责审查事实,提出适用法律的意见,最终判决则是通过请示领导等方式得到了最终结论后才能作出和宣判,从而导致了“先定后审”的走过场现象;法官对案件只有审理的权力,而无裁判的权力,审判委员会集权太多,讨论案件过多,而审判委员会成员
又大多不参予具体案件的审理,这就形成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审判分离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审判人员的积极性,还人为地延长了审判时间,导致超审限现象的出现。由于集体讨论,责任分散,出了错案无人负责,违法审判的责任追究落实不了。
3.法院的审判结果最终要体现在裁判文书上。而过去裁判文书存在的突出问题
是不讲理,既不讲判决的道理,也不讲判决的法理,使当事人不信服,导致上诉、申诉居高不下。因此,为了实现审判结果的公正,体现裁判结果的法律文书的改
革势在必行。
(五)“执行难”问题
生效的判决应当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保护,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和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职能。但多年来,法院“执行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已成为困扰法院工作,影响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执行机构互不隶属,力量分散,装备薄弱,严重制约执行效率,影响执行效果;整个社会的协助执行观念仍很淡薄,对生效的法律文书缺乏应有的尊重;少数领导干部滥用权力,以权压法,公然非法干预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就会动摇人民群众对国家法律的信心,损害法律的尊严。当发生纠纷时,许多当事人要么是“屈死不告状”,自认倒霉;要么是以私了方式解决;更有甚者,雇佣社会黑势力,以“黑”对“黑”,因经济纠纷引起杀人越货、绑架勒索 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执行难”已成为影响社 会稳定的一大痼疾。
(六)司法腐败严重
司法腐败,是对当今社会危害最大的腐败,因为它危害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公平正义的信念和追求。司法腐败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将公共权力私有化;表现在地方,是将公共权力地方化。国家赋予司法人员的职权,成为个人、地方谋取个人私利、部门利益、行业利益的手段,司法活动被用作权钱交易的工具。近几年来一些法官吃、拿、卡、要,索贿受贿,执法犯法,贪赃枉法;有些法院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导致司法不公的问题较突出;这些司法腐败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和司法的权威,而且严重地败坏了党和国家的崇高威望。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二、关于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改革司法体制,确保司法独立
实现司法独立是我们实现法治、追求司法公正的必要前提。国家的司法审判权只能有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来行使,其它任何机关均不得行使这项权力。为了使法院摆脱行政的束缚,就必须改革现有法院的组织方式、司法人员的任免程序和方式,改变各级地方司法机关的财政体制。首先要打破司法机关按行政区划设臵的体系,创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使司法机关免
受利益诱惑和其他地方权力影响的司法体系。同时还必须改革现行司法机关的财政、人事体制,让司法机关摆脱在经费上对地方上的依赖,在人事上受地方上控制。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1)改“平行管理”模式为“垂直管理”模式,收回各级行政机关对司法机关人、财、物的决定权和供应权,改由中央统一管理。地方不再负担司法机关的经费。充分发挥中央对地方司法权的支配作用,从而实现国家法制的统一。(2)将法院的行政管理事务分中央和地方两级进行管理。中央司法管理机关行使对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的管理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管理机关行使对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的管理权。
(二)改革司法人事制度,提高司法审判人员的整体素质
司法人事制度的改革,就是要从行政管理模式向依据审判规律而形成的模式转换,全面提高司法人员的队伍素质,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和淘汰制度:一是要提高法官资格取得的难度,严格法官的任免程序,把好选拔关,要严格按照修正后的法官法、检察官法和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选拔、任用、管理法官、检察官,要大力拓展经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法律人才进入司法机关的渠道,建立一套从律师队伍中选拔检察官、法官的制度,坚决杜绝非专业人员进入司法队伍从事司法工作。调离、辞退业务能力低下的检察官、法官。推行法官逐级选任,缩减法官人数,实现法官精英化。二是要完善培训机制,实行法官轮训制,努力造就一批精通法律业务、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懂外语的专家型法官。三是提高法官待遇,以吸引全社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法官队伍中来。在法院组织体系、人事体制改革方面逐步使地方法院与地方
政府发生脱离,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以减少或消除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
(三)改革审判方式,确保程序公正
审判方式的改革首先应以审判公开为核心,公开审判的实质就是要当庭举证、质证、认证和裁判,案件事实调查和认定的整个过程都应当在法庭公开。其次要改革审判方式:一是庭审方式要从询问制向对抗制转变,强调当事人举证,加强对证据的质证和开庭辩论,充分发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参与诉讼的积极性。把开庭审理的过程真正变成调查案件事实、核实证据和双方当事人说理辩论的过程;二是审判方式要采取法官的独立负责的责任制,改革现行合议制与审判委员会制,建立主审法官制。改变现行中的审判集体负责制,要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审与判脱节的状况,取消层层审批制度,使参加案件审理的主审法官
享有独立裁判的权力,同时让其真正独立地负起责任。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应对主审法官起监督和指导作用,但不能代替主审法官承担责任,一旦出现错案,应由主审法官个人承担责任。同时还要确定法官独立审判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并且对违反该行为规范的后果作出具体规定,从而在制度上确保审判是在严格遵循 诉讼程序的前提之下实现的。三是简化诉讼程序,真正体现“两便”原则,避免重复劳动,以最少的诉讼消耗,取得最佳的审判效果。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实现案件繁简分离,从机制上确保案件审理的快捷高效,使一般经济纠纷,能得以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四是凡是能够调解,当事人也愿意调解的,开庭前可以调解,庭上庭下也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
规定由审判庭予以受理和审判,不应久调不决。
(四)切实解决“执行难”
切实解决“执行难”,维护法律的权威,使审判的正义、高效、有序落到实处,必须加快建立执行工作的新体制和新机制,设立独立执行局,对执行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和协调,统一调度指挥执行装备和力量,组织进行集中执行;确定执行重点地区、重点案件,组织、实施对重大案件的专项执行。各级法院还要积极探索解决执行难的有效途径,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依法惩处拒不执行生效裁判的犯罪行为,维护案件胜诉方的合法权益。规范执行程序和秩序,对秩序中应当公开的事项一律公开,增大执行工作的透明度,自觉将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充分臵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执行救济,提高执行的公信度。
第四篇: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2007上半年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半年来,我们曙光街办事处司法所在区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曙光街办事处党工委的精心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省、市、区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法制宣传教育职能,为我辖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作出新的积极贡献,现将半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具有基础性、群众性的特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积极向街道党工委汇报工作情况,争取办事处主要领导的重视,使司法行政工作纳入到街道党工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对司法行政工作进行研究安排,由一名副主任主抓此项工作,有专门的办公室,制度板面上墙,为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建设 规范发展
加强基层建设,有利于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为此,我们坚持按照上级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基层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整体推进,不断增强基层的综合实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司法行政能力和工作水平。按照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基层司法行政队伍;构建一套体系健全、管理规范、制度完善、运转灵活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打造一个基础设施齐全,保障有力地基层工作平台,使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围绕目标 狠抓落实
我们能认真对照年初区司法局的工作安排,并结合辖区实际,对各项工作任务逐项进行了认真落实。
(一)深入社区,强化普法宣传教育
今年是我区“五五”普法、依法治区启动年,我所制定了《曙光街办事处2007年依法治理及“五五”普法宣传工作安排要点》并下发全辖区30个单位,指导督促其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采用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橱窗、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内容涉及《民法通则》、《信访条约》、《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以及新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物权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首先,把青少年作为重点普法对象,我所组织辖区各校法制副校长,坚持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今年4月20日,我们司法所分别到市十四中和光明路小学举办“普法进校园,送法到课堂”的活动,就青少年如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如何提高法律意识,青少年如何进有效的自我保护等方面对广大师生进行宣传教育,累计共有2千多学生受到教育。其次,我所人员随同局"法律服务进万家"主题活动,深入到全区11个镇办、社区(村),走访群众为他们发放法律宣传折页,张贴法律法规宣传海报,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群众增强了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1、我们在辖区及时完善了从办事处到各社区(村)、到辖区单位的民调组织,共成立了1个街道调委会、3个社区调委会、1个行政村调委会、企事业单位18个,目前有调解人员110人,使基层调委会组建率达到100%。司法所各项工作制度齐全并上墙公示,规范了调解程序,健全了调解网络,档案资料齐全,按时保质完成各项统计报表。办事处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各社区每半月排查一次,办事处每月汇总排查一次,认真开展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半年共调处各类民事纠纷12起,调解率、调成率均达到100%。通过以上工作,全辖区未发生因调解不及时或违法调解造成的集体上访和民转刑案事件。
2、按时参加区司法局组织的例会,认真准备好上月小结和本月计划,并做好例会记录,及时向司法所工作人员及主管领导汇报会议精神。
(三)安置帮教工作
半年来,我所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对全辖区范围内2004年以来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摸底排查,使得辖区内的刑释解教对象情况清楚。1、为消除不安定因素,加强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办事处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各社区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小组,落实帮教措施,搞好接茬帮教,对列帮人员实行每季度谈话一次,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及思想、生活上的关心,积极进行安置,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摸底排查,详细掌握列帮人员思想稳定情况,做到不漏管,不失控。我辖区因犯故意伤害罪的张荣获,经过我们司法所的帮教工作,思想上、生活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在村中表现得很好家中盖起了三层的楼房,在我们的帮助和协调下找到了一份推销啤酒的工作,让他重新走上正常人的道路。目前,6名刑释人员帮教率、安置率均达100%,杜绝了重新违法犯罪现象。
2、为了能将辖区04年以来的两劳回归人员详细情况掌握,司法所全体同志走村入户,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等情况,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并与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我们先后排查两劳回归人员16人,其中8人在我辖区居住,生活稳定没有重新犯罪倾向,其余8人在我辖区但不在此居住,圆满完成局里布置的任务。
(四)民间纠纷调处工作
在“双节”、“三夏”等民间纠纷集中出现的敏感期,我们认真开展专项排查,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调解方针,做到不等不靠、深入群众、调查民情,从群众利益出发,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体利益问题作为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关键,从根本上预防和化解了矛盾纠纷,做到及时上报排查报告、排查调处 报表。
(五)法律援助工作
半年以来,我们办事处还认真抓好了对《法律援助条例》的宣传落实工作,并对有关文件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截止目前已受理1起法律援助案件。
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仍清醒地认识到这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希望存在较大差距。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会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开拓进取,为辖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曙光街街道办事处司法 2007年6月29日
第五篇:司法行政动态
司法行政动态
第十五期(总第二十七期)
大兴区司法局编
2007年9月1日
【工作动态】
大兴区举办全市首次面向全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心理保健知识培训班 本次培训从8月25日至9月15日,每周五下午、周六全天进行。邀请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室主任、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犯罪心理咨询与矫治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张东等四位心理保健专家,通过传授心理辅导技巧和现场交流互动的形式,讲解社会化与自我、社会认知与归因、人际关系等知识,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心理矫正工作水平。中国保健协会心理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绪秀敏参加了开班典礼。全区从事罪犯矫治工作的司法助理员、狱警、社区矫正协管员、志愿者100余人参加了培训。
(矫正办)8月17日,大兴区成立“人民调解工作交流团” 采取流动和相对固定结合的形式,由2004年北京市优秀人民调解员栗淑萍、2006年北京市优秀调解员王黎、2006年北京市优秀调解组织西红门大生庄 服装城流动人口调解委员会主任方维峰、北京市三维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凤成四人组成。并随时吸纳优秀人员进行充实调整。交流团采取定期交流和专题汇报的形式,以各镇、街道每年2次对人民调解员培训为契机,对各镇、街道调解员进行培训。交流团每年活动不少于10次,每人每次不少于1个小时。内容包括调解方法和技巧、调解经验交流、常用法律法规培训、工作新模式探讨等。
(基层科)
8月23日,北京市农工委到北臧村镇司法所采访法律服务进农村情况并拍摄专题片 北臧村镇成立法律服务团和法律服务室后,形成了完善的基层法律服务网络,在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法律服务的同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了村民法律素质。同时,通过法律咨询、调解,有效的化解了信访案件。市农工委就此到该所进行专访,并拍摄了专题片。北臧村镇司法所向其介绍了法律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及化解信访案件的具体措施。
(北臧村镇司法所)
【工作交流】
大兴区进一步落实十七大及奥运前期“护城河工程” 一是实行联防联手,共筑联防机制。由采育、长子营、安定、榆垡、礼贤五个镇与河北省涿州市、廊坊市的8个乡镇签订“护城河工作”协议书,深化接边区域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实行联防联通,互通信息机制。定期召开成员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联合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 2 查调处,加大对各种不稳定因素的排查、控制。三是实行联动联调,健全调处机制。确定矛盾纠纷调解主调、协调制度,及时调处跨区域矛盾纠纷。
(基层科)
瀛海镇司法所四举措加强法律服务室建设 一是配齐服务设备。为全镇10个法律服务室配齐办公桌椅、电视、DVD、法律书籍等硬件设备,并悬挂调解标牌、工作制度。二是建立服务队伍。为各法律服务室配齐3名调解员和1名“村官”。三是建立培训机制。在工作人员自学基础上,定期由司法所和法律服务团人员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四是规范文书制作。采用格式文书对法律服务室接待咨询案件进行登记,统一、规范调解文书的内容和格式,每月编写、分析、上报典型调解案例。
(瀛海镇司法所)
西红门镇司法所多项措施加强奥运期间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工作 一是制定《奥运期间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管控应急预案》,对可能引发的事件做好预防工作。二是逐一走访、排查社区服刑人员和帮教安置对象,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宣传奥运知识。三是与派出所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全面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和帮教安置对象的动向,确保无一脱管漏管。四是实行与监护人、村(居)委会负责人、社区民警“三见面”,实现层级式网络化监管。五是为部分家庭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和帮教安置对象申请阳光补助,缓解其生活压力,促进其改造。
(西红门镇司法所)
【简讯】
8月27日至30日,亦庄镇司法所对该镇《宝善庄村村民自治章程》和《鹿圈一村村民自治章程》进行逐章逐条审核,分别提出了7条和20条的修改意见,为规范村级民主管理和实施依法治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亦庄镇司法所)
8月31日,林校路街道司法所在流动人口学校明圆小学举办未成年人法制讲座。为该校400余名师生讲解未成年人保护和奥运法律知识。
(林校路街道司法所)
编稿:王颖 校对:史立翠报:市司法局办公室、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政法委 送:区委副书记孟令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武英、区人大副主任李永贵、副区长常红岩、区政协副主席刘志茹
发:局机关各科室、各司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