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桃村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
红桃村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
红桃村地处皖南山区,位于池州市石台县丁香镇的西南部,距镇驻地7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组,211户,819人。土地总面积15.7平方公里,耕地仅25.3公顷(人均耕地0.46亩),茶园116.7公顷,山林面积1566.7公顷,人均拥有10亩杉木林、5亩经果林、2亩茶园、半亩中药材,森林覆盖率达到96.6%。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7018元。多年来,红桃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发展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立了“红桃经验”,初步实现了“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良好局面。因此,红桃村也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镇、全国绿色小康村、全省优秀党支部、安徽省百佳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红桃村曾是池州市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当年在老支书余结华同志的领导下,治理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经济,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形成的“红桃经验”一度成为在池州农村地区推广的先进典型。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新一届村两委继承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提出创建生态村,发展生态经济,改善农村长期以来的脏、乱、差等环境面貌,实现村庄洁化、美化、亮化、硬化、绿化的目标要求。为此,多次召开村两委
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统一全村上下思想认识,把创建生态村作为一项重大实事工程来办,认真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人员具体抓、其他人员配合抓,并成立了创建生态村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其他人员任组员,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村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二、科学规划,明确目标。1998年4月编制了《石台县红桃生态经济示范村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为突破口,围绕山场合理开发,围绕资源优化环境,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发展经济,富民强村”的发展思路,并根据红桃村实际,拟定了5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理清了发展思路,科学地指导了全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建设。2008年初,重新编制了《丁香镇红桃村生态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村建设目标,系统地提出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文化、生态居住等五大重点领域的建设规划方案,筛选了16个生态村建设项目,使生态村建设步入科学有序的轨道。
三、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红桃村地处山区,过去交通闭塞,曾经因滥砍滥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上个世纪末,红桃人已深刻地认识到红桃的“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希望在山、出路在山”,必须念好“山”经,做“生态”文章,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生态村建设。
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注重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从1999
开始,村里先后将群众手里闲置的580亩石灰岩山场和780亩高山偏远山场按1:2:7分成的办法收归村集体,30年后再把经营权返回农户。通过集中连片开发,营造了村檀皮林基地和村杉木林场,既优化了环境,又壮大了集体经济收入,群众也能从中得到实惠。村两委加强对天然林进行严格保护,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防火领导组,配了8名专职巡查护林员,设立封山禁牌、护林防火标语。改变传统的造林方式,由过去的“全垦造林”变为“穴式造林”,减少复垦面,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2、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全村自2002年开始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目前全村已建沼气池130口,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70户,清洁能源普及率达8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突出培植以沼气为纽带,建立养殖业--沼气--茶叶生态种养模式,发展循环利用的庭院生态经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抓生态茶园建设,加工有机茶。红桃村生态环境好,茶叶品质优,具备发展有机茶的条件。2000年4月组建了红桃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研制开发有机茶。一方面,在茶园管理上全面推行“三禁三改”,进行缓坡茶园品种改良,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聘请专家指导,改进茶叶传统加工工艺,创有机茶品牌。现在“红桃”有机红茶和“红桃顶尖”有机绿茶已得到国家和国际认证,产品已叫响市场。到2008年,有机茶合作社共吸引全村及周边共10个村民组
204户、856人入社,共建有机茶基地2752亩,并全部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中心(OFDC)、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MO)和美国(NOP)认证,全年共生产生态有机红茶15万公斤,绿茶5万公斤全部销往欧、美等地区。实现了茶农增收,集体增效的双赢目标,2008年合作社实现茶农增收12.6万元,创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4、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红桃村发挥山场、山地多的优势,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价值较高的人工营造用材林、经果林和枣皮等经济作物,实施茶果、茶药套种,目前在黄坑组30亩茶园内实施套种桂花、木瓜、木槿花、明日叶、除虫菊等,提高茶叶品质,增加土地产出率,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通过多方争取,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于2008年12月完成了全长10.6公里、投资258万元的大小南公路建设工程,实现了8个村民组都有简易公路相通。二是完善电力、电讯工程设施。通过努力,全村通电、通电话率达100%,通有线率达85%。三是投资60万元修建水池8个,保证了181户饮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饮水卫生合格率达100%。改水工程实施完工后,着力于改厕之中,利用畜粪新建沼气池,以点带面来发展沼气池建设,改建卫生厕所19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
6、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在每个村民组都建成了垃圾池,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并安排专人保洁,保持村容村貌的整洁。
四、倡导新风,营造氛围。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的道德新风,不断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在社会公众和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生态教育,倡导生态健康安全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开办了农民技术学校,培训生态经济技术,培养现代文明意识;开展“做文明人、创文明户、建设文明村”活动。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以内。
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红桃村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红桃村村民生活富裕了,生态环境优美了,社会文明和谐了。但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个长期的任务,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永远是处于博奕中,稍不慎就会重蹈覆辙。因此,保护红桃生态环境要警钟长鸣,需要全村上下协力,继续奋斗,使生态村建设长期延续下去。
红桃村党支部 红桃村村委会 2009年3月
第二篇:村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
**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议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及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改善辖区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发展经济为准则,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为突破,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点,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宗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村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辛店乡**村位于本乡东部,辖4个自然村、5个村
民小组,总人口1030人。该村北临平驻公路,西临焦桐高速公路,东临舞钢市,南临望夫石山景区,区位、环境优势明显,2010年每村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村级组织健全,村两委干部团结务实,发展思路清晰,工作能力强,村支部被县委评为“五好支部”。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于从事铁矿运输的收入。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建立创建工作组织网络。1
我村被确立为创建生态村后,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创建生态示范村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生态建设关系到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举措。因此,及时组建了**村创建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部书记任组长,相关人员为组员的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根据工作任务及具体内容进行分工,制定了工作计划,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照生态村建设的标准要求制定了规划和实施方案,召开了一系列党员、组长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利用广播、宣传牌等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使村民意识到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了全村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村党总支部、村委会、全体党员、村民组长亲自动手、带头表率,形成了上下联动、人人参与,扎扎实实开展生态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工程建设。
生态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要求高的工程,村党支部、村委会把此项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脚踏实地开展生态村整治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我村把道路硬化工作列为重点来抓,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完成5-12米路幅村道2千米,道路硬化通村达组率达100%。2011年我村正在筹建文化活动中心,投资5万元用于河道疏竣等水利工程。目前已疏竣河道500米,修筑块石河岸1.0公里并对其两旁进行绿化,对全村各中小河边的水面漂浮物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并制定相应的保洁制度。投资30万元打了深水井一眼,全村都用上自来水,农民饮用水条件得到改善,饮用水卫生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全村自来水入户率100%。、村庄美化工程。认真实施改厕工作,正在建造公共厕所1个,农户均安装各种封闭式清洁厕具,全面消灭露天粪坑,卫生改厕率达到100%。针对我村以前存在的乱搭乱建及“赤膊墙”现象,我们加大宣传力度,深入细致地上门做工作,向农户宣传有关政策及法规,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共拆除风水灶墙和乱建房共300平方米;对全村的赤膊墙进行集中粉刷,使村庄环境更加自然美观协调。、环境洁化工程。(1)秸秆全面禁烧,秸秆综合利用率96%。(2)通过治理工业“三废”,有效控制了工业污染量的产生和排放,实现了水、气达标排放。(3)通过推广生态型农业技术和农药的控制使用,较好地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控制在165公斤/公顷,农产品
农药残留合格率在95%以上。(4)全村拟建立养殖小区一个,把所有家畜集中饲养,建造沼气池,实现了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5)对全村5个村民小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正在建设1座垃圾中转站,垃圾箱50只,落实保洁员2名,常年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河道、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6)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煤气用具、太阳能迅速进入百姓家庭,清洁能源普及率迅速提高,全村95%以上农户使用煤气。(7)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村辖区内主要河道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经市环境监测站检测达到本地环境规划要求。4、大力推进绿化建设。村区域内的主要道路、田间机耕路、河道等宜绿化地段进行绿化,绿化率已达到95%以上,已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的乡村特色。通过创建,共砌筑花坛300米,新增绿化带1.8公里,新种黄杨球、垂柳、香樟树、红叶李、紫薇等树木3000多棵,并由县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规划设计,树种搭配合理,效果明显。
(三)、强化意识、改善生活环境
不断加大法制宣传工作力度,先后利用公开栏等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党员干部争先锋,洁净家园”活动,并结合“环境日”和“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逐步提高村民创
建生态村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加大林地建设管理力度,我村完成退耕还林300余亩林地建设,实施了荒岗1000多亩造林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计生工作稳步推进,计生各项指标符合上极要求。计划生育符合率100%,全村普及了自来水,安装使用率100%,卫生厕所建设102户,占100%,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三、下步打算
通过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照创建生态村建设标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我们将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考核验收为动力,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生态村建设的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长期任务来抓,领导小组不散,工作力度不松,做到经常研究、经常布置、经常检查,并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各个方面的责任制,每年进行总结考核。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素质。利用村宣传阵地和一切宣传工具,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各种培训,增强村民意识,更新村民观念,转变村民习惯,让广大村民自觉遵守村民守则和公约,形成讲道德、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千方百计巩固和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深化生态建设内涵,延伸生态建设内容,加大配套投入,给全村人民一个水清、天蓝、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2011
**村民委员会年7月20日
第三篇:赵庄村创建生态村工作总结
赵庄村创建生态村工作总结
赵庄村位于宝丰县石桥镇西赵庄镇交界处,距县城13公里,赵庄村共九个村民小组,495户,1750人,党员43明。耕地面积1750亩,人均耕地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地理条件优越,村北至北汝河,村南至石河,水利条件便利、土地肥沃,人们勤劳,交通便利。
赵庄村自创建生态村以来,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关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精神,结合本村的实际,村两委以加强农村交通、文化、环境、卫生等基础建设为重点,依靠党员群众,加大生态村建设力度,营造生活优美环境,现将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做法
村两委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针对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干部分工街道定期清扫,设立垃圾箱,垃圾定点堆放,定期清理,做到村干部包片,党员组长包组,农户包房前屋后。通过清理,使全村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二、工作成效
通过开展创建生态村以来,我们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改变了脏、乱、差的现象,局面恢复了农村自然怡人的风光。通过整治,村内的道路比以前开阔了,路边的各种垃圾也不见了,臭气冲天的现象基本解决了,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村民的卫生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
总之,开展创造生态村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按照生态村建设的标准,一如既往地把这项良好工程干好、干实、干出成效,实实在在为村民办点实事、好事。
石桥镇赵庄村
2017年
月
日
第四篇: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创建省级生态村 工 作 总 结
为了建设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要求,我村积极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示著,村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将我村创建省级生态范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为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保证近几年来,查山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制定了调整产 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工农结合、以工带农,全面推进全乡经济可续发展展的目标。村村、支两委紧紧围绕全乡发展目标,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发展,建成100亩花卉基地、完成200亩小流域治理、建成容纳200户居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为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开展后,村、支两委对创建工作十分重视;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加以实施。村、支两委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证。同时,定期召开创建工作讨论会,及时掌握创建活动进展情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重点,推动创建工作的健康、协调、有序开展。
二、大力宣传,全民参与,为创建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
础
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的开展需要村民的广泛参与,需要全社会的 共同支持。村村、支两委充分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全体村民对创建生态村活动和保护环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设立宣传版面,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条幅,广泛发动群众,提高群众对创建生态村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二是组织文艺宣传队深入到群众中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进行宣传。三是定期组织群众代表、企业代表和个体户代表进行座谈,并设立意见箱,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广泛宣传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曝光、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宣传活动,村民的环保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大家纷纷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从自身做起,消除不文明行为,并自觉对违反创建要求的人和事进行监督举报,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人为本、全面提高环境质量 针对村当前的实际情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请信阳市城建规划设计院为我村编制了生态村建设发展规划,全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村村、支两委认真按照规划的要求,有重点、有步骤的抓好落实。
(一)、加大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几年来,我们实施了“三通”工程,修建“村村通”公路20.5公
里,完成了农网改造项目。“三通”工程实施后,村内资源得到合理开发,种、养殖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发展,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老百姓欢天喜地,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村的干部好。
(二)、大力实施沼气工程,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牲畜粪便污染问题。采取宣传发动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目前,全村己建成召气池210座,村容村貌显著改善。2010年,信阳市环保局授予我村“市级生态村”称号。
(三)、大力实施集中供水和农户安全饮水工程。一是新立项安全饮水工程1处,总投资达125万元。二是是新打80米深井l口,配套机房水塔1座,水泵电机及出水管1套,铺设DNI00供水管,实现居民新村示范点集中供水。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商业富村的新路。2007年以来,我们先后引进了樊东新村、平西新村、月湖山村创业园、马庄新村等8个项目,已投入资金1.2亿元,初步形成了沿明查公路2公里的工业园区,为全村经济发展备足了后劲。
(五)加大争资跑项力度。2008年至2010年,我们借助国土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共引进资金100万元。
四、建章立约、明确责任、强化监管、确保创建机制持续运行 创建活动开展后,我村围绕创建目标,健全完善组织机构,规范编制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公约,强化政策宣传与执法监督力度,确 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使创建活动正常开展,持续运行。
五、主要成效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在查山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下,村村、支两委和广大村民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创建活动推动了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了村内环境,发展了地方经济。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110元,饮用水合格率100%,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80%,塑料农膜回收律达60%,建成垃圾中转站一座。如今,一个环境优美,道路宽敞,农舍齐整的生态村己呈现在人们面前。
今后,我们将会把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做为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坚持不懈的抓紧抓好,不断巩固创建成果,防止出现反弹。重点加大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进一步完善好管理机制。同时,加大对新建项目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制度;加快村内的环境综合整治,不断美化、靓化、净化、绿化村庄环境。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对畜禽粪便及污水实行综合利用,引导养殖户走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道路。不断丰富创建工作内涵,扩大创建成果,把创建工作推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最终实现村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快速的发展。
平桥区查山乡村 2012年6月1日
第五篇:XX镇XX村创建生态村工作总结
XX镇内学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
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在县环保局、城建规划局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XX镇内学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村里建起了文化室、卫生公厕等一批公共设施,改造了主要道路,村巷道及排污管等一批基础设施,村里环境质量和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全村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计划生育率100%;饮用水合格率100%;清洁能源利用率7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l00%;绿化覆盖率64%,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村民生活舒适,平均寿命达70多岁。现将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马山县XX镇,距县城2公里,距离XX镇政府2.5公里,210国道公路贯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村委会辖1 6个自然屯,16个经联社,31个村民小组,1013户,人口4302人,农村劳动力2200人,耕地面积2470亩,其中水田900亩,旱地157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05元,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
二、主要措施
一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指标要求,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做到“五到位”。
1、重视到位
为抓好抓实内学村国家级生态村创建工作,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书记、镇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指导和协调创建工作,村里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村党支书任组长,其他村委委员和村民代表为领导小组成员,切实抓好创建工作指标和措施的落实。同时,县、镇有关领导经常深入现场办公,现场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宣传到位
为了调动村民参与创建生态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镇的有关领导召开村民大会,讲明创建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使村民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以及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参与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作的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多次利用晚上的时间,开会布置创建活动具体工作,并为村民加油鼓劲,增进了他们开展创建活动的信心。在创建工作中,我们精心组织了“争当文明内学人”,“美德在农家”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村民对创建活动的意识,努力营造一个人人支持、个个参与的良好氛围。
3、投入到位
按照镇、村总体规划要求和建设环境优美生态村的标准,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入投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内学村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屯路改造顺利,屯貌改变,生产生活改善,社会安定有序。
4、参与到位
在县、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采取了灵活的措施,组织广大村民投工投劳,全力参与村容屯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建设村庄巷道、硬化排污暗沟、改厕改厨改水、沼气池建设、清理卫生死角,修筑村屯道路等工作中,村民集资达13万元,义务献工达1 2 000工时,做到全民动员,全民动手,以实际行动创建生态家园。
5、管理到位
为了加强环境管理和优化生态资源,有效促进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我们采取了几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1)按照生态建设规划,调整农业产品布局,把闲置的旱地改造成生态园,把低洼地改造成鱼塘,建立田地综合开发复合生态系统。(2)帮助村民建立生态农业管理规程,实行人畜粪便综合利用,做到猪进圈、牛进栏,禽畜粪便、生活垃圾和作物桔秆经有机处理转化为有机肥;合理使用农药根治病虫害,并采用鱼塘养鱼、塘泥作农业肥料,形成一个生态物质能源分级利用模式,促进了农业的高产、稳产。引导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不焚烧桔秆和杂物。
(3)大力实施沼气池建设工程。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在全村实施沼气池配套改厕改厨改水项目。目前,全村已有7 5 5户农户建好沼气池。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农田保水保肥能力,促进了,同时以沼气为纽带,实现了“沼、猪、粮、菜、果”良性循环发展,对种植业、畜牧业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4)制订生态保护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护鸟队,制止猎杀小乌等野生动物、随意砍伐树木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使村庄的环境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三、主要工作成效
1、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村民对创建生态村从认识到理解,从支持到参与,村民的创建热情空前高涨,村民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村屯环境的自觉性大大加强,初步形成了人人讲卫生、个个讲文明的社会风气。
2、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 00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105元,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计划生育达标率达100%,村庄建设布局合理,村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有一个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3、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环境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村庄巷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化,生活污水排放沟渠化,垃圾清运率达100%,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和沼气,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4%,饮用水合格率达100%,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4、生态农业发展良性。全村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率达86%,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82%,严格控制和科学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积极推广使用农家肥,逐步形成资源利用合理和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5、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一方面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把闲置的荒地改造成种养基地,把低洼田地改造成鱼塘,建立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一方面采用立体种养方式,建立养殖场一鱼塘—种植的物质能量分级利用系统,进一步提高农业废物的资源利用率,优化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
1、群众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2、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3、生态环境信息闭塞。
五、下步设想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继续挖掘自己的潜力,努力提高生态村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把生态村创建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使全村变得更加美丽、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