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促进就业 鼓励创业潘家浜村充分就业总结2011年

时间:2019-05-12 20:1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求真务实 促进就业 鼓励创业潘家浜村充分就业总结2011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求真务实 促进就业 鼓励创业潘家浜村充分就业总结2011年》。

第一篇:求真务实 促进就业 鼓励创业潘家浜村充分就业总结2011年

求真务实 促进就业 鼓励创业

——潘家浜村充分就业工作总结

近年来,潘家浜村本着“创新平台 服务三农”的工作理念,在嘉兴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带领下,在新塍镇社会事业所和各相关部门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促进就业、再就业,鼓励创业”的目标,以开发就业岗位为重点;以帮助就业坚苦人员再就业为着力点;以党员、青年带头创业和为突破点,开创解决我村新形势下就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基本的工作概况。基本情况

潘家浜村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的南部,洪新公路(洪合至新塍)、嘉湖公路(嘉兴至湖州),呈“十”字状纵横交错、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捷。全村总面积4.06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4373亩、耕地总面积3657亩,有7个较大的居民集中住宅区,有1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987人(其中劳动力人数(劳动年龄段)1176人,其中已满劳动年龄段的在校生有164人,16周岁以下人数为262人,符合退休年龄526人)、总户数有513户,流动人口495人。村主导产业主要以羊毛衫加工业、高效水果种植业、苗木、传统农业三部分组成,2010年,村工农业总产值553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8.47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3501元。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户数为489户,承包耕地3387亩、全村土地流转总计1183亩。村三套班子成员5名、大学生村官1名,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3,村现有就业人数共998人,4050人员379人,其中灵活就业575人,从事一产127人,所占全村总人口的6.47%;从事二产692人,所占总人口的35.27%;从事三产279人,所占人口的14.22%;全村现有残疾人数54人,低保人员9名,低保家庭户7户,涉及低保低收入人员20名。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村班子成员及全村百姓的共同努力,获得了省级文明村、省级先锋工程“五好”党组织、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科普村、省级五星级民主法制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文化示范村、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省级党员干部远教学用示范点、省级区级文体特色村、省级千镇万村“种文化”村、省级档案管理示范村、市级充分就业示范村、市级劳动保障优秀网格村、区级画乡先锋党组织02年至今被评为市区级三无达标村等。

一、全面调查、掌握情况,夯实劳动保障工作根基。

潘家浜村劳动保障站组建以来,在硬件设施上,设有了1名会操作电脑的专职劳动保障人员,通过专业指导、劳动就业管理培训等科目设置,使操作员掌握基础服务平台基本要领和明确责任要求,2010年潘家浜村实行以社区服务为模式的“一站式”服务理念,与此同时,在充分就业工作站悬挂了劳动保障牌子,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购买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电子平屏幕等设备。在软件设施上,我们认真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摸底调查工作,并早在07年建立档案,逐年更新,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了分类,随时掌握本村农户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做到了家庭情况清、求取需求清、个人技术清、变动情况清。同时建立 “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小额贷款发放人员体系,全面规范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率先开通农村广播、农民信箱、宣传栏、《潘家浜简报》、电子显示屏,为农民提供市场和用工信息,在村部设置了就业培训教室、职业技术培训室、劳动保障等三个窗口,打造了80多平方米的劳动保障办公室,2010年又通过新塍镇党委政府要求和本村实际情况,建立了潘家浜村人力资源服务站,服务站建立以来积极为农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设施维修、劳动用工介绍管理、产品营销、技术宣传培训、信息登记等项目,服务站2011年上半年完成水果种植等培训160多人,发送就业需求信息76条,用工需求信息192条,剩余劳动力就业需求65人,农业经营主体用公共需求23人,介绍本地农民出去就业21人,介绍农业经营主体用工186人。做到“三个统一”:村劳动保障站标牌统一;基础台帐、电子台帐标准统一;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统一。

二、突破工作重点,促进就业,鼓舞勉励创业。

1、就业培训指导到位,以培训促就业。今年10月份村通过摸底调查,专门成立一支水果种植维护队伍,并安排专业辅导、实地学习实践,针对全村土地流转以后保证水果产业发展的顺利推进,加快我村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好后续准备工作,2010年通过新塍镇成人文化学校的“双证制”培训,有67人拿到成人高中和计算机的初、中级资格证书,为参加培训人群顺利就业、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有51名双证制学员通过培训学习走上了新的岗位,有的自己成立了公司,开展网络营销。

2、政府政策宣传到位,以优贷促创业,创业培训与具体项目相结合。2010年9月充分就业工作站针对本村的优秀创业青年进行创业创新的培训,根据个人意愿和要求,推选出优秀青年3名,参加新塍镇成人文化学校的“SYB”创业指导,针对农民创业难的现状,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知识,村团支部结合青年需求,为需要创业的青年办里青年创业卡服务工作,为他们解决资金难等问题。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全村有14为青年办理了小额贷款的创业卡、为5位党员办理了贴息贷款卡,通过此类优惠措施,鼓励了10为青年和5党员顺利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2010年9月,潘家浜村争先创优系列活动既农业产业发展推进会议在文化活动中心举行,为调整我村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刻理解掌握高效农业种植,会议邀请本村土地流转承包大户、全体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参加,走访了临近几个乡镇的基地参观学习,有洪合大桥村芦笋种植基地、陡门、高照等农业规模发展基地,询问投承包资预算和生产、供、销等问题,为党员同志顺利创业打下基础,村党支部根据秀洲区党员贷款政策鼓励农户申报农业发展项目,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获得贴息贷款,去年本村共有三名党员获得了全额的贷款贴息,今年又有四名获得贴息,其中一名还有获得了规模种植的项目直补资金。

3、村委渠道开拓到位,以流转促转移。村民委十分重视土地流转工作,近两年来全村先后有550亩的土地在村两委的鼓励和宣传向,开始从传统农业种植转向高效农业,同时农民劳动力得到了转移,部分守旧的部分村民也从田间走向了单位,在获得土地流转补助的同时,自身利益得到双赢。

三、落实政策送关怀,耐心细致做好服务工作。

1、针对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村民委及时与社会事业所、民政部门、其他相关部门联系。一方面,针对残疾人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生活工作信心;另一方面,努力说服和鼓励企业招收残疾群众,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村充分就业站成立以来全村54名残疾农户有43人走进了单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定期为他们送去服务和宣传手册,提供康复指导,在镇残联的牵头下,为他们送去生活必用品。去年十月份民政双创工作启动之前,我村挨家挨户走访残疾家庭,送去健康知识和生活物资,关心他们的生活,并鼓励他们参加培训,顺利走访就业岗位,今年镇民政部门对部分中度残疾的农户给予了“造血工程”的优惠政策,在市区慈善总会牵头下,为4户残疾户发放鸡苗和鸭苗,实行统一回收,解决了他们的销路问题。

2、为了全村农户掌握更多的就业和招工信息,我们抓住各项有力措施,宣传、免费提供招工信息:包括每月通过农民信箱和“潘家浜村民说事QQ群”发布各单位的招工信息,在村务公开宣传栏发布就业广告,利用《潘家浜简报》随时发布重要的技术培训和市场供求情况,并根据本村的产业发展特点发布水果种植技术等。

下一步打算

1、继续发挥充分就业和潘家浜村人力资源服务站两个平台建设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争取专项补助、完善规章制度保证充分就业的长效管理。

2、围绕村中心工作和村经济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培养130人以上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头人队伍和50人以上的农技专业维护管理人员。

3、做好党员、团员创业贷款服务工作,尽全力择优推荐优秀青年和创业党员,争取嘉兴市秀洲区农村信用联社的贷款贴息政策。

4、通过拓宽渠道,在嘉兴人才网、人才人力网下载就业招聘信息,保持电子显示屏、《潘家浜简报》和农民信箱等平台内容更新发送。

新塍镇潘家浜村民委 2011年8月7日

第二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

云政发„2009‟1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各大型企业,各大 专院校,各人民团体,中央驻滇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加充分的社会就业目标,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做好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促进就业,扩大就业容量,事关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有效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事关广大劳动者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着当前和未来我省各项事业的发展。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做好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努力保持我省就业平稳,维护好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是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措施,是衡量应对危机成效的重要标准。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

民生的首要任务,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努力实现扩大就业与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业促进就业

(一)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1.申请个体工商业、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一律不受出

资额限制。申办营业执照工商部门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

2.创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给予免费办理有关证照,首次创业人

员,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3.允许创业人员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

经营场所。其经营活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财政扶持

4.省政府2009年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筹集2亿元以上资金,对困

难企业给予一定数额的岗位补贴,稳定10万人就业。

5.政府2009年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2亿元资金,购买3万个

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3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6.省财政2009年继续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

7.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创业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有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留学回国人员等自主创业。

(三)税收优惠

8.从2009年1月起,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业户,营业税起征点

从1200元/月提高到3000元/月。

9.从2009年1月起,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创业从事个体经营,2

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四)金融支持

10.省内金融机构2009年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增贷款不

低于500亿元。

11.创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每人最高放宽到5万元;当

年新招用我省失业人员达到企业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l00人的企

业达l5%)以上,并与其签订l年以上劳动合同期限的劳动密集型小

企业,参照每人不超过5万元的额度,贷款最高可达200万元。

12.各级财政对以上小额担保贷款给予贴息。

(五)培训和创业补贴

13.凡参加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可的创业培训,当地劳动保障部门

按每人不超过1300元的标准给予创业培训补贴。

14.按规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我省

失业人员,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给予不超过800元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

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15.从事个体经营的首次创业人员,省级劳动保障部门给予一次

性创业补贴,即带动我省3人至5人(含5人)就业的,给予1000

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带动我省6人以上就业的,给予2000元的一

次性创业补贴。其中,对首次创业的大学生,再增加一次性创业补贴

1000元。

16.各级劳动保障、农业、扶贫等部门要认真帮助返乡农民工做

好生活安置,维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对返乡农民工统一登记、造

册,并全部免费组织培训。

(六)社会保障优惠

17.首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人员,可按上统筹地区职工月平

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参加工伤保险的,可按用工人数、经营面积或工程总造价等情况实行实名制定额缴

费。

18.对所有招用我省就业困难人员(包括办理了城镇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

上人员、女40周岁和男50周岁以上的“4050”人员、残疾人和完全

失去土地未就业的生活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单位应缴部分的补贴。

19.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自主创业,前2年继续保留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20.国有企业在克服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特殊困难时期,要切实承

担社会责任,原则上不要裁员。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就业创业服务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就业工作责任制,把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目标任

务作为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政

策。

(二)认真清理并消除影响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吸纳就业

中存在的户籍、用工、收费等方面的政策限制,进一步健全劳动保障

制度、用工制度,扩大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容量,努力营造

有利于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

(三)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由各

级人民政府分管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统一负责。统筹协调劳动

保障、人事、教育三个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建立透明规范、公平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各级有关部门要恪尽职守,加强协调,互相配合,形成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合力,加强对创业就业人员的信息服务、项

目推介服务、咨询服务和跟踪服务。

(四)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及相关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的作用,搭建就业、创业培训和服务工作平台,提供“一

条龙”创业就业服务。

(五)鼓励和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

和场地、专业化市场等,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

场地的创业者提供服务和帮助。

云南省人民政府

2009年1月1日

第三篇:云南省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xiexiebang推荐)

《云南省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

(一)贷款方式和对象

我省小额担保贷款包括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

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适用对象:在我省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在校高年级大学生)、农民工、复转军人、留学回国人员等已进行工商注册的首次创业人员。

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适用对象:从事个体经营、合伙经营、合伙创办企业的本省登记失业人员、复转军人和返乡创业的农村人员。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适用对象:新招用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分别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20%、25%(超过100人的企业分别达到10%、12%)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

(二)贷款额度

1.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借款人申请贷款,每人不超过5万元。其中妇女申请的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可按照《云南省财政厅财政部驻云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省妇女联合会关于转发〈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云财金〔2009〕123号)的规定放宽到8万元。

2.合伙经营、合伙创办企业或创业成功后新吸纳人员就业的,可根据合伙人数或吸纳就业人数,按照每人5万元以内(妇女合伙经营的可按每人10万元),申请总额不超过30万元的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

3.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吸纳人员就业符合规定条件的,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上述贷款的具体金额根据经营需要和还贷能力,由小额担保贷款的借款人与担保机构、承贷金融机构约定。

(三)贷款申请发放程序

1.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申请发放:由借款人向户口或经营所在地的承办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资料和证件;承办单位进行资格条件、诚信情况、经营场所、项目市场前景、个人创业能力、还贷能力等调查,初审合格的报县(市、区)或州(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核;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审核合格的,分别向同级财政部门、担保机构和承贷金融机构出具推荐意见;借款人与担保机构办理担保手续,与承贷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合同;承贷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财政部门审核贴息。

2.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的申请发放:由企业向县(市、区)或州(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吸纳就业的认定申请,并提供担保手续和有关资料;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出具认定证明材料并分别向同级财政部门、承贷金融机构出具推荐意见;承贷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并发放贷款;财政部门审核贴息。

(四)贷款期限及还款方式

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的期限为2年。还款方式调整为:自贷款发放后第7个月起按照3个月一期的还款周期等额还款(具体还款日为每个还款周期最后月份的20日),贷款期内还清全部贷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期限不超过2年。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市场前景好、继续增加吸纳就业、按期还款的可给予二次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具体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由借款人与担保机构、承贷金融机构约定。

(五)贷款贴息

1.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指除国家限制的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以外项目)的,中央财政据实给予贴息(展期不贴息)。承贷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

2.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按照国家规定的贷款基准利率由财政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贴息比例:中央财政贴息25%、省财政贴息50%、州(市)财政贴息25%。

上述贴息资金的申报程序按照《云南省财政厅财政部驻云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云财金〔2008〕117号)和有关规定办理。

(六)贷款损失处理

1.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损失的处理,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云政办发〔2009〕60号)和《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印发省级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云财社〔2010〕26号)规定办理。

2.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损失的处理,按照《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关于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办法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通知》(云劳社办〔2008〕322号)规定处理。

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因死亡、伤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法院裁决后难以执行等导致无法归还的,经担保机构、承贷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确认的呆坏账,按照有关规定核销。

3.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损失的处理,按照承贷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处理。

(七)加强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经办机构建设

1.增加承办单位。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推荐承办工作,主要由各州(市)、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所(站)负责。同时,可增加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个私协等群团组织为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承办单位。

2.完善担保机制。各州(市)、县(市、区)应加强担保机构建设和考核,落实担保手续费补贴,充分调动担保机构开展小额贷款担保工作积极性。州(市)、县(市、区)未建立担保机构或担保机构未发挥担保作用的,可报经同级政府同意,由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承担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审核职能,并将政府建立的担保基金存入承贷金融机构,用担保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直接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机构应主动为借款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积极降低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确需提供反担保的,应当办理反担保手续。

3.确定承贷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要积极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并提供简化手续、开户、结算便利等服务。各州(市)、县(市、区)的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承贷金融机构,由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担保机构根据发放贷款额、担保基金放大倍率、工作效率及服务等择优确定。承贷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担保基金1:5放大贷款倍率,还贷率高于95%的地区,可提高担保基金放大倍率。

(八)建立和补充担保基金

各州(市)、县(市、区)要根据当地促进就业工作任务、创业人员贷款需求和核销呆坏账后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的缺口等情况,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建立和及时补充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确保创业人员贷款的担保需求。省财政根据各州(市)担保基金实际安排到位情况,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并适时补充省级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九)完善奖补机制

1.省财政按照全省当年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总额的1%安排奖补资金(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各0.5%),对工作突出的承贷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承办单位等有关部门、单位及人员给予工作经费补助和奖励。其中,奖补资金总额的5%,用于对省级承贷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人员的奖励;奖补到各州(市)、县(市、区)资金总额的30%用于有关部门、单位具体工作人员的奖励,70%用于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经费补助。

2.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达到90%以上的,按照不超过实际收回到期贷款额的1.5%,从同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有关经办机构经办服务补贴,用于工作经费补助。其中,承贷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承办单位各不超过0.5%。追回往年逾期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填补担保基金代偿金额的,按照不超过实际追回逾期贷款金额的1.5%,从同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承贷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承办单位奖励。

具体安排比例由各州(市)财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研究确定。

3.各州(市)可根据当地促进就业工作任务和财力状况,进一步完善奖补措施。

(十)实行责任考核

省人民政府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纳入就业工作责任考核体系。每年初向各州(市)下达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目标(含发放贷款人数、发放小企业贷款户数、带动就业人数、新增贷款额、建立担保基金额等),并按照季度通报、年中督促检查、年末实施考核等方式检查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十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在各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担保机构、承贷金融机构等组成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通报进展情况;以简报形式按季向同级党委、政府和上级联席会议通报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度情况。

(十二)明确有关部门职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小额担保贷款目标计划,牵头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组织本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考核等。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服务,协调经办机构间的业务;审查借款人条件,对企业新吸纳人员就业进行认定;对财政贴息提出初审意见;承担有关政策的宣传及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上报有关统计报表。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所(站),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个私协等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承办单位,负责接受借款人的贷款申请、贷前信用调查,初审贷款材料、出具初审意见,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协助跟踪管理和催收贷款,承担政策咨询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建立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做好贴息申请审核和资金拨付;做好财政贴息管理和考核奖补工作;检查考核担保机构工作,指导担保机构与承贷金融机构签订担保基金放大贷款倍率的协议等。

财政部驻云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监督检查全省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拨付及管理使用情况,并出具决算审查意见。

人民银行各中心支行负责督促、指导承贷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跟踪了解承贷金融机构的执行情况;引导承贷金融机构改进、创新小额担保贷款方式,加强贷款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承担贷款统计工作等。

(十三)开展创业培训,完善创业服务

各承办单位要积极组织创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并按照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要通过发展创业者协会、联合会等形式帮助创业者获取信息、服务。要为获得贷款的借款人提供“一对一”的创业导师指导,跟踪帮扶,协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四篇:创业促进就业总结8月

创业促进就业总结

为贯彻自治区有关会议精神,落实地委《关于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为全民实施就业创业培训工程,鼓励更多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推动全民创业热潮。现将8月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完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强化目标职责,高度重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实行每季度结息日统一进行集中办公,统一审核、统一盖章,为创业者提供迅速便捷的服务。

〈二〉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大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扶持力度

一是充分调查了解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人员意愿,对准备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上门服务,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二是选派参加创业培训。同时为成功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免费代办开业仪式、揭牌仪式、颁发创业示范点牌匾、赠送花篮等方式扩大创业工作影响力。鼓舞大中专毕业生创业信心,提高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水平。

〈三〉扎实开展“新和之星”十佳选手跟踪报道活动-1-

深入宣传“新和之星”创业大赛,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大赛实施的意义、具体实施内容、实施过程。首先对入选的十位创业人员进行后续关注和跟踪报道,收集、核查大赛评定表所需参考数据,反馈创业可借鉴的经验和信息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成效,大力宣传报道以起到社会示范作用。其次发放“新和之星”便民联系卡。便于创业人员及时了解、咨询相关的创业优惠政策。最后将采访所得的数据、图片、信息数据等资料做以汇总、分析,作出十佳选手综合排名表,然后制作PPT、电子杂志,在相关网站刊登,均获得了较高点击率。

二、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入推进“新和之星”全民创业大赛活动 一是按照评议通过项目分别开展评比竞赛工作,评选出9月份十佳选手名次表。

二是加大对“新和之星”全民创业大赛宣传力度,定期不定期对创业情况进行宣传报道,邀请创业人员到广播电视部门做创业节目访谈、创业访问等节目,大力宣传创业事迹。组建“新和之星”全民创业大赛专题制作团队,对创业人员进行深度的跟踪专访,在县电视台进行展播。

〈二〉加大宣传力度

要继续推动全民创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强力推进全民创业,并着重做好“五类人员”(符

合创业优惠政策扶持的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复原转业退役军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帮扶工作、不断加大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全民创业的政策和措施等工作,切实把全民创业工作抓实抓好。通过媒体宣传、文艺演出、创业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业优惠政策,培育和宣传全民创业中涌现出的新典型。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学习宣传相关政策,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活动,使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到开展改善创业环境,推进全民创业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推动全民创业是我县实现居中崛起的迫切需要,是我县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强县之路。树立“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理念,在全县形成人人创业、竞相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陈家屯村和谐家庭促进计划总结

陈家屯村和谐家庭促进计划工作总结

根据胶计生字[2011]31号文件精神、胶西镇胶西发[2011]66号文精神,结合陈家屯村的实际,开展了树立“和谐人口、诚信计生”的理念,以实施和谐家庭促进计划为新载体,将人口计生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大平台中,探索实践了一条人口计生工作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和社会效益,现就全面推进“和谐家庭促进计划”,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开展以来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构筑社会化管理平台

(一)建立党政领导体制

在胶西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人口计生部门牵头,宣传、文化、教育、妇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协调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和谐家庭促进计划中有关问题。今年市人口计生委,联合宣传部、文明办等十四个部门出台《关 于 全 面 推 进“和谐家庭促进计划”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和谐家庭促进计划的目标要求、主要内容、部门分工和相关制度,在全市形成了职责明确、责任到位、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完善家庭福利政策体系

在全面兑现国家和山东省规定的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待政策基础上,不断完善家庭福利政策,使计生家庭优先享受到改革 开放成果。

(三)建立人口文化活动宣传联动机制

将人口文化的重要活动列入重大宣传活动计划,由相关部门共同组织,例如人口计生部门与宣传部门联手,每年开展一届“人口好新闻”评选活动;与文化部门联手,每两年组织一次人口文化文艺调演活动;与教育部门联手,常年开展“青春健康”系列教育活动等。在日常工作中,将和谐家庭促进计划纳入工作计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

二、开展全方位系列化服务,推动人口计生工作转型 和谐家庭促进计划是面向全人口、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由仅对育龄群众服务拓展到全部人口,通过九大工程,将人的生命全过程的服务全部包含在内,围绕家庭生活有关的各方面全面开展服务。

(一)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促进,开发智力和潜能。实施0-3岁早期教育工程,为0—3岁的婴幼儿家庭提供优育优教、疾病防治、合理营养的科学指导、教育培训和服务,开发婴幼儿智力和潜能。

(二)开展青春健康教育促进,树立科学的婚恋观。实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为青少年开展一对一教育,帮助青少年儿童解除成长中的困惑,培养良好品德情操、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科学的婚恋观。在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成立少女意外妊娠救助站。

(三)开展新婚健康教育促进,倡导新型生育观念。实施爱帆起航工程,为新婚夫妇开展婚育道德教育,倡导新型生育观念。为新婚夫妇免费进行婚检,进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指导和服务,指导他们优生优育。

(四)开展孕前优生健康促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孕育未来工程,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进行出生缺陷干预,免费提供叶酸,对不孕症患者进行咨询指导,在全村普及孕前优生健康的政策和知识的宣传,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五)开展避孕节育与生殖健康促进,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实施生殖健康工程,指导已育群众采取安全、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将计划生育孕前型管理与“两癌”筛查、妇科常见病防治、男性健康、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等相结合进行“两癌”筛查,开展宣传教育、专题培训和系列化诊疗服务。

(六)开展围绝经期健康促进,增进家庭和谐。实施金丝带工程,讲授更年期有关知识,做好围绝经期相关疾病的预防。帮助更年期群众清除紧张情绪,保持心理稳定,增进家庭和谐。

(七)开展老年健康促进,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实施夕阳晚霞工程,举办老年保健、家庭保健护理等讲座,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

(八)开展困难救助促进,帮助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实施送温暖工程,开展“一帮一”、“手拉手”帮困互助活动,帮助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九)开展人口文化促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实施温馨港湾工程,通过发放宣传品、音像制品、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家庭美德和婚育道德教育,营造家庭学习氛围,提高艺术品味,丰富情感世界,引导家庭成员关注自身生产、生存环境和生活、生命质量,建设健康、高尚、科学、文明、进步的家庭人口文化环境,不断提高家庭生活、生命质量,建设和谐家庭。

三、保障措施到位,推动工作健康发展

(一)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运用多种方式,将“和谐家庭促进计划”的宣传与人口国情教育、优质服务、移风易俗、利益导向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开展生育文化创建活动,发放宣传品200余份,建立了人口文化宣传一条街,刷新刷写宣传用语10余条,营造了浓厚的生育文化环境氛围。

(二)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镇村两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和谐家庭促进计划的投入,用于婴幼儿早期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家长学校、免费婚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出生缺陷干预、服用叶酸、两癌筛查、更年期和老年期的培训和服务、困难家庭救助等等。

通过开展和谐家庭促进计划不仅使人口计生部门在基层找到了切入点和落脚点,而且弥补了农村缺乏服务家庭的牵头部门的缺位问题,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由此可见,人口计生工作只有融入社会管理大格局中才能成功实 现工作转型,人口计生工作只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才能受到群众欢迎,增强凝聚力。

下载求真务实 促进就业 鼓励创业潘家浜村充分就业总结2011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求真务实 促进就业 鼓励创业潘家浜村充分就业总结2011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