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农地籍测量
一、选择题
1.土地管理的核心是(B)。
A.地籍调查 B.土地权属管理 C.土地利用管理 D.地籍管理 2.重要城镇地籍图的比例尺为(B)
A.1:10000 B.1:500 C.1:100 D.1:1 3.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B)A.地籍高程控制测量B.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C.地籍水准控制测量 D.地籍大地控制测量(×)1.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没什么区别。解释:(1)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等要素外,原则上对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应予以表示,可以根据比例尺及用户要求对其取舍。(2)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地形测量为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采集与内业编辑比较繁琐,但是到编辑成图为止,基本没什么后续工作(×)2.地籍图是地形图的一种表现形式。解释:(1)地籍图是表示土地权属界线、面积和利用状况等地籍要素的地籍管理专业用图,是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2)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3.所谓界址线,是界址点的连线。(×)4.极坐标法不是解析法。
解释:解析法包括几何图形法和坐标法。
(×)5.角度交会法除观测角度外还需要观测距离。解释:角度交会法一般使用于在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
(√)6.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内容是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7.界线测量的主要内容是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8.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9.地块的最小面积是指它的图上面积,与比例尺有关。
(√)10.内外分点法是距离交会法的特例。
(√)11.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制定的。(√)12.在图上测定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程面上的面积时,要考虑高程影响的改正。(×)13.地籍图只能表示基本的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解释:还有必要的数字要素(√)14.界标是指界址点上设置的标志。
(√)15.地籍测量中的土地面积量算,一般是一种多层次的水平面积测算。(√)16.地籍图比例尺的选择应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
(×)17.某地籍图编号为689.75-593.50该图比例尺为1:1千。解释:1:2000比例尺地籍图的图幅编号为:689-593 1:1000比例尺地籍图的图幅编号为:689.5-593.0 1:500比例尺地籍图的图幅编号为:689.75-593.50(√)18.宗地图上需要注明该宗地面积。(√)19.求积仪法的量算对象是纸质地图。
(√)20.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模式是一种数字地籍测量模式。1.大地水准面:设想以一个静止不动的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包围整个地球,称这个闭合曲面为水准面。水准面有无数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或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3.方位角:是从标准方向的北端沿顺时针方向量算到该直线的水平角。
4.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5.比例尺: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因此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6.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界址点测量)根据实测的数值计算面积的方法,包括几何图形法和坐标法。(土地面积测算)7.数字地籍测量: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工具,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8.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9.图解法:从图纸上测算面积的方法称为图解法面积测算,简称图解法。10.几何图形法:是根据实地测量有关的边、角元素进行面积计算的方法。
1.地籍的功能有哪些 :概括起来,地籍有以下功能:(1)地理性功能,是实现地籍多用途的基础。(2)经济功能,为以土地及其附着物为标的物的经济活动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3)产权保护功能,为在以土地及其附着物为标的物的产权活动中提供法律性的证明材料,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土地产权纠纷。(4)土地利用管理功能,是组织土地利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5)决策功能,是国家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定各项规划的基本依据,是组织工农业生产和进行各项建设的基 础。(6)管理功能,可以为公安、消防、邮政、水土保持和以土地及其附着物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和管理等部门服务。
2.地籍测量的内容?特征有哪些:内容: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 制点;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 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 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 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 籍测量工作。特征: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3.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有哪些: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
4.地籍控制测量常用的坐标系有哪些:与地籍测量密切相关的坐标系有大地坐标系(俗称地理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程系。(1)大地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的,其两个参考面为:起始子午面和赤道平面。(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以高斯投影为基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3)高程系: 高程基准使用的是1956年黄海高程系,它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起算面,起算点高程为72.289m。5.宗地图的内容有哪些: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具体内容如下: ①所在图幅号、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②用地面积和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的界址边长。③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④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⑤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⑥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现状、界址点坐标表、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测点日期、制图日期。⑦指北方向和比例尺。⑧为保证宗地图的正确性,宗地图要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者均要在图上签名。6.简述编绘法成图的作业步骤。:1)首先选用复合地基测量精度要求的地形图、影像平面图作为编绘底图; 2)利用原图复制成二底图,复制后应进行图廓方格网变化情况和图纸伸缩的检查,当其限差不超过原绘制方格网、图廓线的精度要求时方可使用; 3)外业调绘工作可在该测区已有地形图上进行,按地籍测量外业调绘的要求执行; 4)补测工作在二底图上进行,充分利用测区内原有控制点; 5)外业调绘与补测工作结束后,将调绘结果转到二底图上,并加注地籍要素的编号与注记,然后进行必要的整饰、着墨,制作成地籍图的工作底图; 6)在工作底图上,采用薄膜透绘方法,将地籍图所必须的地籍和地形要素透绘出来,舍去地籍图上不需要的部分。
7.我国对界址点坐标精度有何要求:1)依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2)精度规定: A1 ±0.05 A2 ±0.10 A3 ±0.25 A4 ±0.50
8.试述界址点测量的两种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1)解析法:是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①所用方法: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 ②使用条件: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解析法测量界址点。③所用仪器:光学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经纬仪或GPS接收机等。2)图解法:是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方法与解析法一样,但数据来源不同。①使用条件:作业时,要独立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坐标的点位较差不得大于图上0.2mm,取中数作为界址点的坐标。采用图解法量取坐标时,应量至图上0.1mm。②缺点:此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的测量,并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图解的图件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9.简述土地面积量算与平差的原则:土地面积平差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逐级按面积成比例平差”的原则,即分级控制、分级测算、分级平差。按两级控制、三级测算。第一级:以图幅理论面积为首级控制。第二级:以平差后的区块面积为二级控制。
10.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点:1)具有宗地划分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类自然或人工地物和地貌,2)具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意义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种地物或地貌,如田埂、地类界、沟、渠、建筑物底层的投影线等。3)土地上的重要附着物,如水系、道路、构筑物、建筑物等,这些地物都是地籍图具有地理性功能的重要因素。4)在土地表面下的各种管线及构筑物,在图上不表示,如下水道、自来水管、井盖等。5)地面上的管线只表示重要的,如万伏以上的高压线、裸露的大型管道等。6)另外,还有界址点、控制点等点要素。7)注记部分,也就是地表自然情况的符号表示,如房屋结构和层数、植被、地埋名称等。8)标识符,它在地籍图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11.土地面积量算控制的方法:土地面积量算控制的方法有:1)几何要素法:现将多边形划分成若干个简单几何图形,在图上或者实地量取边角要素后求出简单几何图形面积,再求取多边形面积的方法;2)膜片法:利用伸缩度小的透明玻璃或者塑料制作成等间隔网板或者平行线板等膜片,将膜片放置在地图上的适当位置来计算土地面积的方法3)沙维奇法:适于大面积量算,其优点在于减少了量算面积的图形,提高了精度;(4)求积仪法:利用求积仪测算土地面积的方法;5)坐标法:通过地块边界的拐点坐标计算土地面积的方法。论述
1.试述宗地草图与宗地图的区别:(1)概念不同: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草编记录;宗地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2)内容不同:宗地图所涵盖的内容比宗地草图略宽泛,在具体内容上也存在不同。如宗地草图需要注明丈量者、丈量日期;宗地图则需要注明制图者、审核者以及测图日期、制图日期等。3)绘制方法不同 :宗地草图是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调查员填写并核实所需要调查的各项内容,实地确定了界址点位置并对其埋设了标志后,现场草编绘制宗地草图;宗地图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映宗地实际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4)宗地草图上不需要提供面积,宗地图会标出用地面积。5)宗地草图是近似的,它是宗地的原始描述;宗地图其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相似关系。6)相邻宗地草图不能拼接;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7)作用不同:宗地草图是地籍资料中的原始资料,常用于界址点的维护、恢复和解决权属纠纷;宗地图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是地籍资料的一部分,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比宗地草图更能说明问题。
2.试述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和我国的地籍图比例尺系列 :(1)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 ①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繁华程度越大、土地价值越高的地区,应采用大比例尺制图; ②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建筑密度大,应采用大比例尺制图,其细部的详细程度也就越高;(2)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系列: ①城镇地区: 1︰500、1︰1000、1︰2000,其中基本比例尺为1:1000 ②农村地区: 1︰5000、1︰1万、1︰2.5万、1︰5万,基本比例尺为1:1万 ③农村居民地:1︰1000或1︰2000
计算题
1.坐标法测算土地面积(第九章PPT5)
2.导线计算(第六章PPT36-最后)3.面积平差
4.计算界址点坐标(第七章PPT8-20)
第二篇:地籍测量
1:宗地图、宗地草图的区别。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他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阶段对界址点的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保存完毕时,照一点的比例尺制成的反映宗地实际位置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位置关系的实地草编记录,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调查员填写并核实调查所需的各项内容,确认界址点位置并对起设了标石后,现场草编绘制。
2:地籍图、地形图的区别联系。差别:服务对象与用途、表示内容、作业过程。
3:土地面积量算方法和成果处理。2种,一种是解析法面积测算,在实地直接量测有关边、角元素进行解析面积计算,一种是图解法,从图上直接量取面积。成果处理:1面积量算中底图变形的影响2土地面积平差3土地面积量算精度要求
4界址点的测量方法:1解析法2图解法3测算法4航测法5全站仪,GPS-RTK自动获取法
5土地权属调查确认方式:1文件确认2管用确认3协商确认4仲裁确认
6什么是土地的勘测定界:对采用,划拨,使用等方式提供的使用地建设项目,实际划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限,调绘土地利用现状,并计算出使用面积以供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报批的测绘工作。什么是勘界测绘:勘定行政区域内的测绘工作,是在确定界限实际走向后,在实地埋设界桩点位,测绘边界地形图,在地形图上表述边界线的走向。
7地籍控制测量网点设定要求:1精度要求2密度要求3控制网几本精度的初步估算。
8精度分为三等,一级界址点对于相邻基本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m,二级界址点对于相邻基本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1m,三级界址点对于相邻基本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25m。大中城市用一二级,其他三级。
9各种房屋面积概念:1建筑占地面积(基底面积),房屋底层外墙外围水平面积。2建筑面积,房屋外墙勒脚以上各层外围水平投影面积。3使用面积,房屋户内全部可以使用面积空间。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拥有的建筑面积。5产权面积,产权主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建筑面积。6总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和不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之和。7成套房屋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套内阳台面积组成。8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9套内墙体面积,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围护、承重墙体或其他承重支撑体所站的面积。10套内阳台建筑面积,阳台外围与房屋墙体之间水平投影面积房产图分类:包括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房产分层分户平面图、房产测量草图。比例尺:城镇建设一般用1:500,也可1:1000,分丘比例可选1:100到1;1000,分户图一般1:200。分幅:包括行政境界、丘界线、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房屋要素及房产编号、地形要素。
11地籍图界址点编号方法:1按宗地编号、2按图幅统一编号、3按地籍街坊统一编号。
12房屋用地产权性质:国有、集体。房屋产权性质:国有、集体、私有。
13变更地籍调查动态遥感检测方法:1多源数据的选取2数据预处理3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4外业核查5变化信息后处理6检测精度评定。
14用cass生产宗地草图步骤:
1:数据通信:数据文件格式、在cass中进行数据通信、用专门的软件进行数据通信。
2:内业展点:定显示区、展野外点点号、展野外测点点位、切换展点注记。
3:图形绘制:地籍参数设置、绘制权属界线、复合线转换成权属界线、以权属信息文件生成权属界线。
4:宗地图编绘:用地籍图生成宗地图、宗地图的编辑修改。
5:界址点成果输出:生成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统计。
第三篇:地籍测量
第一章
1、地籍(名解):是指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简答)⑴ 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地的税收,保护土地产权和实现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⑵ 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地籍是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对土地诸要素隶属关系的综合表述,这种表述针对国家的每一块土地及其附属物;⑶ 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准确描述每一块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⑷ 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情况。地面上的附着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⑸ 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土地清册)。包括土地调查册、土地登记册和土地统计册。
2、地籍功能:⑴ 地理性功能;⑵ 经济功能;⑶ 产权保护功能;⑷ 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 决策功能;⑹ 管理功能。
3、地籍的类别:⑴ 按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⑵ 按特点、任务划分:初始地籍、日常地籍;⑶ 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4、地籍测量定义及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内容:⑴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⑵ 界限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⑶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地产图、宗地图等;⑷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⑸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⑹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5、地籍调查(名解):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在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6、地籍调查分类(填空):⑴ 按时间、任务分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⑵ 按调查区域的功能分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7、地籍调查内容:⑴ 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⑵ 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⑶ 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① 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②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③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④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
8、在总结宋代经界法经验的基础上,明代创立了鱼鳞图册制度,陆仪的《论鱼鳞图册》,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正式开展地籍测量。国家于1986年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相继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整调查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地籍测量规范》、《房产测量规范》等。
9、地籍测量学(论述):⑴ 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持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⑵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空间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地籍测量学研究的对象是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具体指地块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⑶ 地籍测量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籍测量的理论框架、地籍测绘技术体系及其标准化、土地的划分技术与方法、土地信息采集与表达的技术集成及其可视化、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高新测绘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等。
第二章
1、土地权属(名解)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2、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⑴ 文件确认;⑵ 惯用确认;⑶ 协商确认;⑷ 仲裁确认。
3、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主要按下述文件确认:⑴ 单位用地红线图;⑵ 房地产使用权;⑶ 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⑷ 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⑸ 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⑹ 城市住宅地确权的文件。
4、土地划分(填空):城镇: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街坊XX宗地(地块);农村:X X省XX县(县级市)XX乡(镇)XX行政村XX宗地(地块)XX图斑。
5、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在地面上确定一个地块实体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目的确定“同类属性”的含义。它可以是权利的,或生态的,或经济的,或利用类别的,等等。
6、宗地(必考)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根据地块的含义,宗地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7、土地权属界址(填空)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注:看书P18各种界址标桩的辨认。
8、边界类型,根据土地划分,可分为行政边界、宗地边界、地块边界。
9、宗地划分的基本方法:⑴ 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⑵ 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⑶ 如果一个地块有若干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划分一宗地,称为组合宗地;⑷ 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与未建成区(如住宅小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10、城镇土地编号:03-05-012表示XX省XX市XX区第3街道、第五街坊、第12宗地;地籍编号统一自西向东、从北到南从“001”开始顺序编号。宗地号在图上宗地内以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为宗地编号,分母为地类号。
11、土地权属调查内容:⑴ 土地的权属状况,包括宗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土地使用期限等。⑵ 土地的位置,包括土地的坐落、界址、四至关系等。⑶ 土地的行政区划界限,包括行政村界限、村民小组界线、乡(镇)界线、区界线以及相关的地理名称等。⑷ 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12、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① 拟订调查计划;② 物质方面的准确;③ 调查底图的选择;④ 街道和街坊的划分;⑤ 发放通知书;⑥ 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⑦ 实地调查;⑧ 资料整理。
13、土地权属界址调查:界址调查时,必须向土地权属主发放指界通知书,明确土地权属主代表到场指界时间、地点和需带的证明与权源资料。界址调查的指界:① 现场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指界人亲自到场共同指界,指界人必须是法人代表,委托代理人并都要出示相关身份证明;② 对于现场指界无争议的界址点和界址线,要埋设界标,填写宗地界址调查表,各方指界人要在宗地界址调查表上盖章,对于不盖章的,按违约缺席处理;③ 宗地界址调查表的填写应特别注意标明界址线应在的位置,如界址点(线)标志物的中心、内边、外边。
违约缺席指界的,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
①如一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以另一方指定的界址为准②如双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由调查员依据有关图件和文件,结合实地现状决定③确之界址线后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的业主,并在用地现场公告,如有异议的,必须在结果送达之日起十五日之内提出重新确界申请,并负责重新确界的费用,逾期不申请,确界自动生效。
14、宗地草图与宗地地图的对比:
宗地草图是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调查员填写并核实所需要调查的各项内容,实地确定了界址点位置并对其埋设了标志后,现场草编绘制而成。宗地图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应宗地实际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宗地草图与宗地图的内容是一致的,都与分幅地籍图保持一致,宗地草图是宗地的原始描述,是近似的相邻宗地草图不能拼接,而宗地图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关系,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标识符齐全,人工和计算机都可方便对其进行管理,从二者的作用上来看,宗地草图配合地籍调查表,为测定界址点坐标和制作宗地图提供了初始信息,是一种原始资料,为界址点的维护、恢复和解决权属纠纷提供了依据,而宗地图通过具有法律手续的土地登记过程的认可,使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的使用或拥有可靠的法律保证,具有法律效力,比宗地草图更能说明问题,而宗地草图却不能做到这一点。
地籍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宗地籍号及其所在图幅号,土地坐落,权属性质,宗地四至,土地使用者名称,单位所有制性质及其主管部门,法人代表及其户主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委托代理人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批准用途,实际用途及使用期限,界址调查记录,宗地草图,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地籍勘丈记事,地籍调查结果审核。
第三章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工作,简称外业调绘,包括行政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调绘,地类调绘和现状地物调绘及其地物地貌的修补测等。外业调绘也称航片调绘,是指在研究航片影像与地物、地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判读,调查和绘注的工作。
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以土地利用调查的数据及图件为基础,运用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变化信息,从而达到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直接的、客观的定期监测。核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用地计
划的执行情况,并重点检查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第四章
1、土地性状:是指土地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性质与状态,是判断土地质量水平的依据,各种土地评价必须以土地性状为基础。
2、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依靠法律强制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土地税收是国家税收的一种,是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政治权利,从土地权属主手中无偿的强制性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种。
第六章
1、地籍测量里平面坐标系的选择:
① 北京坐标系:在一般情况下,城镇地籍测量和土地资源调查应使用北京坐标系,农村地区地籍测量精度要求较低,可在现有的国家各等级的大地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地籍控制网点。② 城镇坐标系:城镇地区应尽可能利用已有的城市坐标系和城市控制网点来建立当地的地籍控制网点,没有控制网点的小城镇可建立坐标系和控制网点并进行联测,没有联测条件的也可以建立独立坐标系。③ 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当测区(城镇)地处投影带的边缘或横跨两带时,长度投影一定较大,可能会出现两套坐标,此时应建立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以减少长度投影变形,统一坐标。④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不具备经济实力的条件下而又要快速完成本地区的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可考虑建立独立平面坐标系。
第七章
1.行政勘界――勘定行政区域界限即行政勘界。是指毗邻行政区阿人民政府在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知道下,实地的勘定毗邻行政区之间的政区界限,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如树立界桩,进行测绘,标绘边界线,签订边界线协议等,运用法律手段将各级行政区域界限固定下来,以达到稳定且便于管理的目的。
2勘界测绘的内容:a界桩的埋设和测定b边界线的标绘c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d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的说明e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限详图集编纂和制印。
第八章
1.地籍图――按照特殊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上的图形。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
2.我国地籍图的比例系列:a城镇地区: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1:1000。
b农村地区:1:5000,1:1万,1:2.5万,1:5万。基本比:1:1万
3.地籍图的内容:1.地籍要素:a界址b地籍要素编号c土地坐落d土地权属主名称2.地物要素3.数学要素4.农村居民地地籍图一般采用:1:1000或1:2000第十章
1.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2.地籍变更内容主要是宗地信息的变更,包括:A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B不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A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情况:a征用集体土地b城市改造拆迁c划拨,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d土地权属界址调整、土地整理后的宗地重划。e宗地的边界因冲积作用或泛滥而发生的变化等。f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宗地分割和合并。B不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情况:a转移、抵押、继承、交换、回收土地使用权。b违法宗地经处理后的变更。c宗地内地物、地貌的变更等。d精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和宗地面积。e土地权力人名称、宗地位置名称、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级别的变更。f宗地所属行政管理区的区划变动。g宗地编号和房地产登记册上编号的改变。
3.地籍变更申请一般有两种情况:a间接来自社会的请求b国土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申请。
名词解释:地籍的定义: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地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地籍的分类:
1、按地籍的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的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界限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
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
统计。
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地籍测量的特征: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地籍调查的含义: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它既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一体的技术工作。
根据调查时间及任务的不同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
按调查区域的功能不同分为: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的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调查的内容:
1、税收地籍调查(以财政为目的的税收地籍调查)。
2、产权地籍调查(以产权保护为目的、除税收之外,还要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3、多用途地籍调查内容。
土地权属的含义: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力。
土地所有权: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和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合适收益的权利。
土地权属主:所谓土地权属主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
1、文件确认
2、惯用确认
3、协商确认
4、仲裁确认。
土地划分:
1、城镇地区土地划分
2、农村地区土地划分
3、地籍区和地籍子区。
什么是地块: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
地块特征:
1、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
2、空间位置时固定的,边界是相对明确的;
3、同类属性。
什么是宗地: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宗地划分:可以分为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土地使用权宗地。
什么是界址: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
界址线:指相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或称宗地边界线。
界址点: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界标:指在界址点上设置的标志。
边界类型:
1、行政边界(包括省界、市界、县界、区界、乡镇、行政村界)
2、宗地边界(根据宗地划分方法而划分出的地块)
3、地块边界(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根据块的含义划分出的地块边界)。
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力、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
土地权属调查分类:可分为土地所有权调查和土地使用权调查.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
1、土地的权属状况
2、土地的位置
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限
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
1、拟定调查计划
2、物质方面准备
3、调查底图的选择
4、街道和街坊的划分
5、发放通知
6、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7、实地调查
8、资料整理。
界址调查的指界是指确认被调查宗地的界址范围及其界址点、线的具体位置。
宗地草图的绘制: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草编记录。
宗地草图的特征:
1、它是宗地的原始描述;
2、图上数据是实量的,精度高
3、所绘宗地草图是近似的,相邻宗地草图不能拼接。
宗地草图的作用:
1、它是地籍资料中的原始资料;
2、配合地籍调查表,为测定界址点坐标和作宗地图提供了初始信息。绘制宗地草图的基本要求:
1、绘制宗地草图时,图纸质量要好,其规格为32开,16开,或8开过大宗地可分幅绘制;
2、草图按概略比例尺,使用2H-4H铅笔绘制,要求线条均匀,字迹清楚,数字注记字头向北书写;
3、过密的部位可移位放大绘出;
4、应在实地绘制,不得涂改注记数字;
5、用钢尺丈量界址边长和相关边长,并精确至0.01m.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1、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的厂矿、机关、团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地类面积。
3、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4、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5、调查、总结土地权属及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土地调查的目的:
1、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
2、为农村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3、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
4、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调查的程序:36
调查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全面调查的原则;
3、一查多用的原则;
4、运用科学的原则;
5、以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基本宗旨;
6、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含义: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以土地利用调查的数据及图件为基础,运用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变化信息,从而达到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直接的、客观的定期检测,核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用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重点检查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同时对违法或涉嫌违法用地的地区及其他特定目标等进行快速的日常监测,从而为违法用地的查处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
土地分等定级概述是什么621、城镇土地等级体系;
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方法(1、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2、级差收益测算评定法
3、地价分区定级法)房屋调查的内容:房屋的权属(权利人、权属来源、产权性质、产别、墙体归属、房屋权属界线草图)、房屋的位置(房屋的坐落、所在层次)、房屋的数量(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共有面积、产权面积、宗地内的总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质量(层数、建筑结构、建成年份)、和利用状况。
地籍控制测量与地形控制测量的区别:地形控制网点一般只用于测绘地形图,而地籍控制网点不但要满足 测绘地籍图的需要,还要以厘米级的精度用于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和满足地籍变更测量的需求。因此,地籍控制测量除具有一般地形控制测量的特点之外,在质和量上又有别于地形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
地籍控制测量的布网方法:80
地籍控制点点之记:一般来说,就是用图示和文字描述控制点与四周地形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点位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文件。
1956年黄海高程系H=72.289m,1985年起算高程为H、72.260m
控制网略图:在一张标准计算用纸上,选择适当的比例尺,控制点的坐标值直接展绘纸上,然后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线形地线条画出各等级的网形。
84坐标系:凡是用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和空间目标的位置所采用的参考系都称为坐标系。
与地籍测量密切相关的坐标系有大地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程系。
界址测量精度95: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家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很高,一般为+-(3-5)cm在日本则分为6个等级。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
极坐标法:是测定界址点坐标最常用的方法
交会法:可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分别在两个测站上对同一界址点测量两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
距离交会法:从两个已知点分别量出至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以确定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方法。
勘界测绘的内容:界桩的埋设与测定,边界线的标绘,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的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的编纂和印制。
勘界测绘的流程:主要分为准备工作、野外测量和调绘、内业成果整理、质量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地籍图的概念: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称地籍图。
在地籍图集合中,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
地籍图的分幅:矩形、梯形11
1地籍图内容的基本要求:
1、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
2、有必须的数学要素;
3、必须表示基本的地理要素,特别是与地籍有关的地物要素应与以表示;
4、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并便于根据多用户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
1、地籍要素;(1、界址
2、地籍要素编号;
3、土地坐落;
4、土地权属主名称。)
2、地物要素;
3、数学要素。
宗地图的概念: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他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映宗地实际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鉴。宗地图的内容:
1、所在图符号、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宗地号、界址点号、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
2、用地面积和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的界址边长;
3、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
4、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
5、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
6、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现状、界址点坐标表、权力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测点日期、制图日期;
7、指北方向和比例尺;
8、为保证宗地图的正确性,宗地图要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者均要在图上签名。房产图可分为:分幅房产平面图、分宗房产平面图和分户房产平面图。
分宗图的测绘:是分幅图的局部图件,是绘制房产权证附图的基本图。
土地面积测算方法有两种:解析法面积测算和图解法面积测算。
平差原则:土地面积平差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测算,块块检核,逐级按比例平差”的原则,即分级控制,分级测算,分级平差。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地籍变更的内容:主要是宗地信息的变更,包括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和不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
变更界址测量:包括更改界址和不更改界址两种测量。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1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2可使实地界址点位逐步得到认真的检查、,补置、更正3使地籍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补充4逐步消除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5使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特点:1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2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3变更同步、手续连续4任务紧急。
地籍变更的内容:主要是宗地信息的变更,包括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和不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
数字地籍测量的概念: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工具,在外连接输入输出设备及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
数字地籍测量的模式:1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3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4、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5 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2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3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模式。
数字地籍测量的特点:与模拟测图比,数字地籍测量具有明显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程
1、自动化程度高2精度高3现势性高4整体性强5适用性强
第四篇:地籍测量 - 副本
(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内容:地籍控制测量;界线测量;地籍图测绘;面积测算;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土地权属的确认(确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权属状况的认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性质、类别、权属主及其身份、土地位置等的认定。土地划分:是指为满足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所确定的地块所属地域上的空间层次。地块:地理空间上连续成片,按某种同类属性的标准不能在细分的一块土地,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房产测量(房产调查):是指采集房屋及其用地的有关信息。为房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与利用、房地产交易、征收税(费),以及为城镇的规划建设提供数据和基础资料,是测量技术与房地产管理业务相结合的测量工作。房产调查分为房屋用地调查和房屋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为查清现状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而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为概查和详查两种。房产变更测量:是指房屋发生买卖、交换、继承、新建、拆除等涉及权属调查和面积变化而进行的更新测量。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土地分割测量:(也称土地划分测量)是一种确定新的地块边界的测量作业。房产图:是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基础图件资料,分为分幅图、图解法面积测算:从图纸上测算面积的方法。包括:几何光电求积法、电算法等。地籍控制测量:是掌握、支配,使不超出一定范围,按测量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 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更调查及相关的测量工作。勘界测绘: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工作。是在变更界址点调查过程中为确定变更后的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界址鉴定:依据地籍资料,实地鉴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确的测地籍的功能:①地理性功能 ②经济功能 ③产权保护功能 ④土地利用管理功能 ⑤决策功能 ⑥管理功能 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①文件确认 ②惯用确认 ③协商确认 ④仲裁确认 我国土地分类体系:①土地自然分类体系 ②土地评价分类体系 ③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原则: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①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全面调查的原则 ③一查多用的原则 ④运用科学的方法 ⑤以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基本宗旨(核心)⑥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技术流程:
⑴航空摄影、像片控制测量 ⑵已有资料的数据库建立 ⑶图形叠加、分析、正射影像输出 ⑷外业地类调绘、权属调查 ⑸内业修侧、编辑 ⑹图形回放、检查 ⑺图形精编、面积计算和记总 ⑻坡向图制作和坡度、坡向数据库建立 ⑼编写各项技术报告、说明书、成果资料等 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输出 ⑾成果资料建档 ⑿检查、验收
房产测量的任务(目的): 主要是通过测量和调查工作,来搞清房产产权的归属、,线和面积,房屋的分布,坐落位置,建筑物的结构,权属和建成年份,以及房屋用地及房屋的用途等基础资料。房产测量的作用:①规划和管理方面的作用 ②财政税收方面的作用 ③法律方面的作用 房产变更测量的程序: 房产变更信息的采集和分类 ②房产变更的实地调查(自然状况(现状)调查;权属调查)③变更测量应根据现有变更资料,确定变更范围 房产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制度:一级检查为作业组过程检查,二级检查由施测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和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包括几个方面?方法?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种。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施测。
在等级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原则: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由什么决定? 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制定的。地籍控制测量常用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俗称地理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高程系 地籍图的分类: 按内容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按城乡地域的差别可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按成图方法不同可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按图幅形式可分为分幅地籍图和地籍岛图。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原则):①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 ②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有三种:①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 ②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 ③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模式 数字地籍测量的特点?①自动化程度高 ②精度高 ③现势性强 ④整体性强 ⑤适用性强 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输出地籍的类别:(1)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地籍调查的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 地籍调查的内容:①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以财政为目的对土地只需调查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土地权利状况,即纳税人的情况,包括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等;二是计算赋税的依据,即需要纳税的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等级等。②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以产权保护为目的的产权地籍,除了为税收服务之外,还要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国家对土地的管理和监督提供证明材料。③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 勘界测绘的内容:1.界桩的埋设和测定2.边界线的标会3.4.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 地籍调查的原则: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2.实事求是的原则。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如何确认土地权属:1.农村地区(含城市郊区)土地所有1)单位用地红线图2)房地产使用证3)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4)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5)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6)城市住宅用地确权的文件 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拟定调查计划,物质方面准备,调发放通知书,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实地调查,资料整理。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1)土地的权属状况(2)土地的位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1.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3.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4.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和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最新数据内容:
1.2.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3.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4.调查、总结、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5.查清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的各级行政范围界限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 外业调绘与补测 第三阶段:内业转绘 第四阶段:成果检查验收 房屋调查的内容:房屋的权属、房屋的位置、房屋的质量、应分摊共有面积的特点:1.产权是共有的2.应分摊共有面无界的4.从理论上讲任何建筑物都有使用面积和共有面积,实际上无共有面积的建筑物是极少的,仅限于只有一层的建筑物。房产要素测量包括:1.房屋用地界址测量2.行政境界测量4.相关陆地交通、水域测量和其他相关地物测量 房产测量成果检查与验收的制度:实行两级检查(施工单土地面积测算原则: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层层控制,分级测算,块块检核,大地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的,有两个参考面为起 土地权属界址点方法:解析法、图解法(极坐标法、交会 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点:1.具有宗地划分或划分参考2.具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意义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种地物或地貌3.土地上的重要附着物4在土地表面下的各种管线及构筑物5.地面上的管线只表示重要的6.界址点、控制点等点要素7.注记部分8.标识符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1.地籍要素(界址、地籍要素编号、2.地物要素3.数学要素 宗地图与分幅地籍图的关系:1.宗地图上要绘出本宗地的2.宗地图和分幅地籍图都是地籍图的组成部分,是宗地现状的直观描述3.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分幅地籍图是以地图的标准分幅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4.宗地图与地籍图的内容必须统一 地籍图的精度:包括绘制精度和基本精度。1.它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是地籍资料的一3.其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相似关系4.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5.标识符齐全,人工和计算机都可方便地对其进行管理 宗地图的作用:1.宗地图是土地证上的附图,它通过具有法使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的使用或拥有有可靠的法律保证,宗地草图却不能做到这一点2.宗地图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比宗地草图更能说明问题3.在变更地籍测绘中,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核与修改,可以较快的完成地块的分割与合并等工作,直观的反应宗地变更的相互关系,便于日常地籍管理。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测图软件3.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4.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5.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数字地籍测量软件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功能、数据输入整饰功能、数据的输出功能。地籍信息编码的原则:科学性和系统性、适用性和开放性、地籍信息编码的内容:行政系列、图件系列、符号系列、数据处理软件通常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 GPS卫星星座的构成与现状、2.地面监控部分(监测站、主控站、注入站)3.用户设备部分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①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②补置、更正③使地籍资料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补充④逐步消除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⑤使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特点:1.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3.变更同步,手续连续4.任务紧急恢复界址点的放样方法一般有直角坐标系、极坐标法、角实际作业时包括的工作1.已知长度直线的放样(界址点与界址点间的距离;界址点与周围相邻明显地物点间的距离;界址点与邻近控制点间的距离)2.已知角度的放样 日常地籍测量的内容:界桩放点、界址点测量、制作宗地房屋调查、建设工程验线、竣工验收测量。主要包括:变更土地登记、土地统计 鉴定测量的作业程序:1.准备工作(调用地籍原图、表、与理论值比较是否相符;复制鉴定附近的宗地界线;精确量定复制部分界线长度。)2.实地施测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前应准备的资料:1.变更土地登记或3.本宗地及邻宗地的原有地籍调查表的复制件,包括宗地草图4.有关界址点坐标5.必要的变更数据的准备6.变更地籍调查表7.本宗地附近测量控制点成果8.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第五篇:川农地籍管理复习汇总
川农地籍管理复习汇总
第一章
地籍:是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地价和用途等基本信息状况的簿册。
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展开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地籍管理即是地籍工作体系的简称。
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三种。
土地登记: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记载于专用的簿册上,用以确认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的措施。
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土地调查分类: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现代地籍:(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监管的;(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3)以地块为基础(单元)建立地籍;(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地籍管理的原则:(1)统一管理的原则;(2)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4)地籍资料的衔接性和完整性。
地籍管理的手段:(1)行政法律手段,如法规、规程;(2)测绘手段 如地籍测量(3)图簿册手段如土地利用现状图、评价图、土地级别总图、土地统计表、土地证书、土地统计台帐等。(4)计算机手段 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3S技术应用。地籍的分类:
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法律地籍),多用途地籍(现代地籍)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类:总地籍、日常地籍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类: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第二章
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的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根据现阶段土地的实际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要素的异同性进行的土地分类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分类: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有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根据土地的异同性对土地按类进行划分与归类的过程。)常见的土地分类系统:土地自然分类系统、土地评价分类系统、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统一性、地域性、科学性、实用性 表2-1 表2-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984)采用两级分类: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1)采用三级分类: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2007)采用二级分类: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第三章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 三次调查主要内容: 一调主要内容:(主要是农村土地调查)
1、查清土地权属界线和各级行政管辖界线,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种行政辖区范围界线即(境界调查);
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地类面积——土地类型与面积(类型调查);
3、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分类汇总面积(权属调查);
4、编制编制分幅(或分乡)土地权属界线(或现状图)和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岛图)(图件编制);
5、调查、总结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经验和教训,提出确权意见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撰写报告和专著)二调主要内容:
(1)农村土地调查。(2)城镇土地调查。(3)基本农田调查。(4)专项用地统计调查。(5)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6)统一时点变更。(2)三调主要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含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不动产权籍调查3.基本农田调查4.专项调查5.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一调基本程序:
(1)准备工作(2)外业调查(3)内业成果与面积量算(4)成果检查验收及成果归档(5)省地级汇总
二调基本程序:
(1)准备工作(2)外业调查(3)基本农田上图(4)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5)成果编制与成果整理(6)成果核查确认(7)成果资料归档和汇交 最小上图图斑面积:
土地面积量算
1、方法
分为解析法、图解法、方格法、求积仪法、计算机面积量算法。
2、原则 以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进行平差,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3、步骤 控制面积量算—碎部面积量算—面积汇总统计
土地调查成果: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
数据成果: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基本农田面积数据和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等;
图件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图、宗地图、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专题图等; 文字成果:土地调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成果分析报告和其他专题报告等; 数据库成果,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地籍数据库等。
第四章
地籍调查: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地籍调查分类:
地籍调查通常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按照调查的先后工作重点分为: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按照时期与任务分为:地籍总调查和日常地籍调查。按照调查的区域分为:村庄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地籍调查基本步骤:
(1)准备工作(2)权属调查(3)地籍测量(4)文字报告(5)资料整理(6)检查验收 地籍调查成果:
(a)按照介质分,地籍调查成果应该包括纸质等实物资料和电子数据。(b)按照类型分,地籍调查成果包括文字、图件、簿册和数据等。
地籍总调查 包括准备工作、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检查验收、成果资料整理与归档、数据库与 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
日常地籍调查 主要工作包括准备工作,日常土地权属调查,日常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检查、整理、变更与归档等工作。宗地编号(1)宗地代码
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
县级行政区划代码(6位)
地籍区代码(3位)
地籍子区代码(3位)
土地权属类型代码(2位)
宗地顺序号(5位)(2)界址点号
(1)编号基本原则:在地籍子区的范围内统一编号,并保证界址点号在地籍子区内唯一。
(2)地籍调查表和宗地草图中的界址点编号
可采用地籍子区范围内统一编制的界址点号;
也可以宗地为单位,从左上角按顺时针方向,从“1”开始编制界址点号。
土地勘测定界:指对采用征用、划拨等方式提供用地的各类项目,实地划定土地使用范围,标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以供土地管理部门对用地进行审查报批的测绘技术工作。
土地勘测定界与地籍测量的关系
①二者的相同之处表现为:都是土地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技术工作,都有法律依据,行为结果都具有法律效力。
②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A、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土地产权产籍确认、登记过程中的一个技术环节,其成果直接用于登记发证。土地勘测定界在土地管理工作上是建设项目用地审批过程中的一个技术环节,其成果直接用于项目选址和征、拨地设计,同时又是衔接确权登记的权源材料。
B、土地勘测定界成果图与地籍测量成果图的内容不同。土地勘测定界图上内容主要有项目的征地界线、拨地界线和地类界线,可以直接反映审批前项目用地范围的土地利用类型和权属状况。地籍测量的图上内容主要是宗地权属界线和土地产权产籍动态的现势状况。
土地勘测定界的步骤:(1)接受委托(2)查阅有关文件(3)搜集图件及勘测资料(4)现场踏勘、制定技术方案(5)实地调绘(6)勘测定界(7)提交勘测定界成果资料(8)成果资料的检查验收 不动产权籍调查的内容:以宗地、宗海为单位,查清宗地、宗海及其房屋、林木等定着物组成的不动产单元状况,包括宗地信息、宗海信息、房屋(建、构筑物)信息、森林和林木信息等。
不动产权籍调查程序:准备工作、权属调查、不动产测量、成果审查与入库、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成果的整理与归档
第五章
土地专项调查:指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勘测定界等。
土地条件调查:是指对土地自然与土地利用直接有关的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包括:自然条件的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的方法:(1)应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的方法(2)直接观察法(3)收集法(4)采访法(自填法、派员法)(5)通讯法 土地条件调查的内容:
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资源、植被
社会经济: 城市土地(城市规划、繁华程度、区位、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环境条件、公建设施状况、人口状况)
农用土地(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耕作制度、土地经济效果指标、土地经济分析指标、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内容:(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2)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调查(3)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4)数据库建设与更新 对象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以符合有关法规、政策、规划等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不断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过程。内容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象:主区和发展方向区内的全部土地。
主区为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审批的开发区界线范围。
发展方向区为主区以外属开发区管理机构通过代管等方式实际管辖且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未来发展用地空间。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评价 主要内容:(1)基础资料收集与调查。(2)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初始评价。(3)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更新评价。(4)评价成果分层级汇总分析。(5)重点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更新评价。
对象:评价范围为全国80% 的地级以上城市和 60% 的县级市,具体参评城市由各省级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确定。计划单列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等重点城市群地区和省域重点发展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全部纳入 评价范围。已按部要求开展过节地评价的城市,纳入本次评价范围。有条件的地区,可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城市纳入评价范围。
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并定期进行汇总统计。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内容:(1)督促查处整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2)监督检查国土资源监管责任落实情况,评估一个地区国土资源管理秩序状况;(3)检验一个地区国土资源日常执法监管情况。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成果:(1)最终数据成果及报告。(2)挂牌督办、公开通报情况。(3)约谈情况报告。(4)问责情况报告。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进行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内容:(1)土地资源状况(2)土地利用状况(3)土地权属状况(4)土地条件状况(5)土地质量及等级状况
第六章
土地定级:是地籍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土地的质量状况为工作对象。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土地分等定级分类:(1)按涉及对象的性质分类
可按涉及对象的不同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分等定级两种类型。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城镇土地(土地质量的鉴定和评价)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农用土地(土地质量的鉴定和评价)(2)按涉及对象的整体性或局部性分类
土地分等:土地整体质量的等次,反映土地之间的地域差异。土地分级:局部土地质量的评定。
土地定级对象: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内的所有土地。土地定级工作以城镇整体为单位进行。城镇附近的独立工矿等用地也可一起进行评定。城镇土地定级方法:(1)多因素综合评定法;(2)级差收益评定法;(3)地价分区定级法;(4)多种方法的比较与选用,也可采用其他数学方法。城镇土地定级程序:
城镇土地定级步骤:(1)定级资料的收集与调查(2)定级单元划分(3)定级因素指标体系的确定(4)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5)城镇土地级别划分(6)城镇土地定级成果(7)城镇规划用地定级处理方法
定级因素权重的确定:(1)特尔菲法(2)AHP法(3)因素成对比较法 农用土地定级的方法:(1)因素法(2)样地法(3)修正法 农用土地定级的程序:
农用土地定级的步骤:(1)定级资料的收集与调查(2)定级单元划分(3)定级因素选取(4)定级指数的计算(5)农用地级别划分(6)农用地定级成果
城镇土地分等方法:(1)确定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及权重(2)分等对象因素分值计算(3)城镇土地等别划分
农用土地分等方法:(1)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及指定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2)划分因素指标区,确定指标区分等因素及权重(3)划分分等单元,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4)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5)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及农用地利用等指标(6)计算土地经济系数及农用地等指数
第七章
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权利归属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不动产单元:由权属界线固定封闭且具有独立使用价值的空间构成。
不动产登记工作程序:(1)申请;(2)受理;(3)审核;4)实地划看;(5)登簿。不动产登记类型:
权利的取得:总登记;初始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更正登记。权利的限制或负担:注销登记;预告登记;异议登记;查封登记。
不动产总登记: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全部不动产或者特定区域不动产进行的全面登记。
第八章
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以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有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统计工作。土地统计的主要内容:
从统计对象及范围上看:土地的数量、土地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从统计工作过程上看:土地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土地统计的类型:
初始土地统计 (变更)土地统计 基层土地统计 国家土地统计 土地统计的程序:
1、土地统计设计阶段(确定土地统计目标 设计统计指标和表格 制订统计调查方案)
2、土地统计调查阶段(资料收集 实地调查)
3、土地统计整理(审核订正 资料整理 统计汇总 编绘图表)
4、土地统计分析阶段(计算、评价、土地动态变化分析、土地动态变化趋势分析、撰写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