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及配套管理办法解读

时间:2019-05-12 21:1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及配套管理办法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及配套管理办法解读》。

第一篇: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及配套管理办法解读

<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及配套管理办法解读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为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工作,针对广大会员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抓住认证价格、认证人员流动这两大主题,从管理体系认证价格及管理体系各级别审核员流动入手,于2006年10月13日正式发布了《中国认证认可行业自律公约》、《认证机构公平竞争规范——管理体系认证价格暂行规定》、《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三个自律规范文件。为了更好地执行自律规范,协会又于2006年12月8日发布了4个配套管理办法。目前,协会行业自律监管工作的重点就是“管理体系认证价格自律监管”和“管理体系认证人员流动监管”。其中,《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转换暂行规定》)及配套的管理办法《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办理程序》(以下简称《转换办理程序》)涉及数万名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16个问题予以解读。

一、制定《转换暂行规定》的依据及三大原则

本规定是依据国家质检总局《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及《认证认可条例》认证人员要实行“一人一户”的执业管理规定,以及目前认证机构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认证机构培养的从业人员流失严重,从而影响了机构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的投入等现实情况制定的。为此,在制定本规定时,基于认证活动是一项以认证机构名义实施的公正性活动,因此本规定特别突出了以机构为责任主体的原则;基于认证活动是一项以认证人员为主要资源的服务性活动,本规定的制定也充分考虑了保护认证人员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培训环境,有利于认证人员持续发展的原则;由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对人员的劳动责任、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本规定进一步强调了与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一致,并有所补充。

二、《转换暂行规定》的约束对象

“适用于在协会注册的各类、各级别管理体系审核员,经协会注册的其他认证人员转换执业机构的有关规定和办理程序另行制订。协会会员机构经协会注册的其他认证人员,若在转换过程中发生争议可参照本文件规定执行。”(摘自《转换办理程序》)

目前,在协会注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认证各级别审核员(以下简称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要按此规定办理;对于其他领域的认证人员,如认证培训教师、认证咨询师、产品认证检查员转换执业机构的规定和程序,协会将考虑在适当的时机另行制定,但协会的会员机构在协会注册的上述三类人员在转换过程中若发生争议,协会将参照本规定进行调解处理,体现协会为会员机构服务的宗旨。

三、《转换暂行规定》约束的管理过程

其所约束的是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从一个执业机构到另一个执业机构的中间过程,即是否遵守了“一人一户”的法规要求以及流动是否办理了转换手续。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的日常注册管理及违反注册规定的有关处理,仍按人员认证有关准则进行。

四、外资机构在协会注册的审核员的流动

目前,有一部分外资机构还不是协会的会员,但只要其认证人员在协会进行了注册资格的转换,属于在协会注册的认证人员,同样应遵守《转换暂行规定》的规定,其转换执业机构时也要到协会办理转换手续。

五、转出机构执行《转换暂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1.若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已到期,劳动关系已结束,转出机构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为其出具《离职证明》,否则审核员可以向协会提出上诉,协会将按《转换办理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 若劳动合同未到期,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解除合同,转出机构也要为其出具《离职证明》。

3. 若劳动合同未到期,双方又无法通过协商解除合同,该审核员不得到另一机构执业,双方可以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若审核员未办理转换手续即到另一机构执业,其原所属机构及其他知情者可向协会提出违规举报。

5.转出机构还要配合转入机构和协会提供转换审核员的相关信息及有关证明材料,如实反映审核员在其机构执业的实际情况和表现。

6. 过渡期结束后,转出机构还应认真查询协会于每年4月和10月公布的转换人员数据库;若转出机构对审核员转换资格有异议,必须在转换人员数据库公布后10日内向协会的会员服务与自律监管部书面提出。

7.转出机构还可以向协会提出审核员的“转换申报”。《转换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认证机构根据业务发展和人力资源配备情况,可以向协会提出转出人员申报(以下简称“转换申报”),转换申报必须由认证机构提出,不得经过中间人提出,否则视为无效。”若某审核员已由其所属机构提出转出申报,该审核员不必再向协会提出转换申请。

六、转入机构执行《转换暂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1.核实查验拟转入审核员的《离职证明》,并向其离开机构及协会了解该审核员的有关情况和表现。

2. 填写《申请表》,由转入审核员本人签字,签属机构的意见并加盖公章。

3. 将《离职证明》和《申请表》交协会,交纳50元的申请费。

4.配合协会受理部门在需要的时候提供进一步的证明材料。

5. 在收到协会出具的《机构转换证明》后,转入机构方可与该审核员签订劳动合同,安排该审核员参与本机构的认证活动。

七、审核员执行《转换暂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1. 要有“一人一户”的法律意识,不得同时在两个机构从事认证活动。

2.在与认证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时,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依法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3. 在离开原所属机构时,索要由机构盖章的《离职证明》原件,该《离职证明》原件在转入机构到协会办理《机构转换证明》时,协会将保留存档。

4. 慎重进行执业机构的转换。《转换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在过去12个月内转换过执业机构的审核员,不能提出转换申请或转换申报。也就是说,自2006年10月13日起,转换过执业机构的审核员将在《机构转换证明》开出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再提出转换执业机构的申请。

5. 选择转入机构时,要认真了解国家认监委批准该机构的业务领域,若该机构没有自己注册资格相应领域的业务时,请慎重考虑,因为你的注册资格将有无法保持的风险。例如:某审核员同时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的注册资格,其要转入的机构只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业务,那么该审核员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资格将面临无法满足年度确认要求的风险。

6. 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还应遵守与原所属机构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关竞业限制的约定。

7. 在转换执业机构过程中,审核员应配合协会提供进一步的证明材料。

8. 审核员也应认真查询协会于每年4月和10月公布的转换人员数据库。因为认证机构可以就某个审核员向协会提出“转换申报”,只要其满足《转换暂行规定》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规定,协会审核后即可将该审核员列入转换人员数据库。该审核员若对本人的转换资格有异议,必须在转换人员数据库公布后10日内向协会书面提出。

八、协会在办理转换执业机构手续时的责任和义务

1. 协会承诺,将在收到申请资料的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结论。

2. 协会在审核转换申请/申报时,将与相关方进行沟通确认。

3. 若所需材料齐全、符合要求且申请费已交,协会将在7个工作日内开出《机构转换证明》。

4. 《机构转换证明》开出后,协会的受理部门——会员服务与自律监管部将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的信息传递至人员注册部一部,将已转换的审核员纳入转入机构进行管理,并在协会网站进行公告。

5. 协会在接到违规信息的5个工作日内,填写《举报及违规信息登记台帐》,将《违规信息受理单》报秘书长批示,并在秘书长审批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违规调查报告》,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 协会在接到《申请裁决书》后30个工作日内作出结论;在接到《申请复议书》后1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议,并作出决定。

7. 协会确保以公正、独立的方式办理有关手续,调查违反《转换暂行规定》的机构和个人,处理上诉。

九、关于培训培养费

目前,有个别机构在审核员离开时要求其偿付培训培养费,否则拒绝出具离职证明。协会在判定此类情况时,将以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为准,若合同中无偿付培训培养费的约定,合同到期后转出机构不得以此为由拒绝为转出审核员出具《离职证明》。

十、关于竞业限制

协会在《转换暂行规定》中给出了一个指导原则,要求审核员和认证机构双方的合同中“若涉及关键和特殊岗位(如:业务研发、市场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可增加竞业限制的约定”,具体如何进行约定由审核员和认证机构双方协商确定。

十一、关于过渡期

协会在中认协服[2006]181号通知中规定:“2006年12月 8日至2007年1月31日为文件实施的过渡期,符合《转换暂行规定》要求且转换证明资料齐全的审核员可随时到协会办理执业机构转换手续。”那么,过渡期之后审核员办理转换执业机构的手续只能在每年的4月至6月、10月至12月进行,并且其转换申请必须在每年3月1日至25日和9月1日至25日向协会提出,经协会受理部门审核通过并将其纳入转换数据库之后,才有资格办理转换手续,未列入转换数据库的审核员不得转换执业机构。

十二、关于可以转换执业机构的规定

《转换暂行规定》第十五条关于可以进行转换执业机构的第五个条件中有“原所属机构连续6个月不安排任何认证审核活动”的规定,同样在第十六条禁止转换的条件中亦增加了“审核员由于个人原因连续6个月未参加所属机构安排的任何认证审核活动”的规定,从而防止个别审核员用恶意不参加审核活动来换取转换条件。

十三、关于转换人员数据库的公布时间

公布时间为每年4月和10月的第一周,是为配合原属机构对审核员每年2月和8月的年度确认工作,在审核员未被列入4月和10月的转换人员数据库并办理转换手续之前,原所属机构有义务为该审核员办理年度确认手续。

十四、关于“转换人员数据库自公布之日起2个月后关闭,协会办理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的一个工作周期终止”的规定

这条规定,是为了促使审核员在2个月内被新的机构接纳,使审核人力资源能够在业内得到充分利用。若数据库开到下一次公布的时间,将会造成审核员和认证机构迟迟达不成合作意向,既影响审核员的收入又影响行业审核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十五、关于“在一个转换周期内审核员没有签约,自动转入下一次转换人员数据库”的规定,审核员的资格如何保持

数据库在公开2个月后关闭,没有签约的审核员将自动转入下一次转换数据库。审核员年度确认是一年一次,若该审核员在两次转换周期内都没有与认证机构达成转入意向,那么该审核员将无法保持注册资格。这说明,该审核员要么在认证行业没有人力资源价值,要么是自己要求不合理而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十六、关于审核员转换过程中发生争议,协会受理的上诉范围

《转换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凡在转换执业机构中出现争议,涉及本规定程序要求和行业管理规范方面的争议可向协会提出上诉,协会将依照本规定和相关规定做出裁决;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方面的争议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即审核员与认证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内容有关的争议,以及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方面的争议,不在协会受理的上诉范围内,双方可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二篇: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

《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 发布时间:2006-11-01 09:17:4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和《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为规范认证审核员(以下简称“审核员”)的执业活动和有序流动,保护审核员和认证机构的合法权益,加强认证机构对审核员的培养、管理和平衡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是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的根本依据。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应遵循有利于事业和个人发展、平等互利,有利于调动审核员和培养机构积极性和保证双方基本利益的原则。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以下简称 “协会”)注册的各类、各级别管理体系审核员。

经过协会注册的其他认证人员转换执业机构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四条 协会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认证机构应按本规定的要求做好审核员的执业机构转换工作。

第二章 执业机构确定及要求

第五条 审核员只能在一个认证机构执业,不能以任何形式和方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认证机构执业。认证机构也不得雇用正在其他认证机构执业的审核员。第六条 审核员在认证机构执业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形式。无论何种形式,审核员都应与认证机构签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要求的工作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以下简称“合同”)。合同,应包括工作期限、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经济条件、违约责任等内容;对于专职人员应明确其它劳动社会保障权力;涉及关键和特殊岗位(如:业务研发、市场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可增加竞业限制的约定。需要时协会也可以提出在合同中增加有关条款。

第七条 当前与审核员签订有合同的认证机构决定审核员的所属,对任何有关审核员归属问题的起诉或争议,唯一的裁定原则是判定审核员的所属。认证机构应提供相关合同文件,其中若有任何涂改,一律视为无效。第八条 协会根据认证机构的申报建立审核员执业数据库,确定审核员的执业机构。审核员在协会初次注册时,其推荐机构即为其执业机构。在审核员确认和再注册时,协会仅接受认证机构申报的在本机构执业人员的申报材料。

第九条 审核员在认证机构执业必须履行职业道德,恪守行业规范,同时必须承担其应尽义务和责任。审核员转换从业机构还应遵守竞业限制的原则。第三章 执业机构转换要求 第十条 在合同期满后,审核员可以申请转换执业机构,认证机构也可以根据需要申请审核员转出。第十一条 在合同期内,审核员和认证机构有一方提出中止合同的,双方须对合同涉及的内容协商一致后,方可申请转换执业机构。

第十二条 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必须向协会提出执业机构转换申请(以下简称“转换申请”),转换申请必须由审核员本人提出,不得经过中间人提出,否则视为无效。

认证机构根据业务发展和人力资源配备情况,可以向协会提出转出人员申报(以下简称“转换申报”),转换申报必须由认证机构提出,不得经过中间人提出,否则视为无效。

第十三条 审核员提出转换申请及认证机构提出转换申报须填写《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书可向协会索取,或按协会下发的样本复制。申请书须逐项如实填写,如填写不实者,申请书作废。第十四条 协会在接到转换申请或转换申报并经核实无误后,将相关审核员列入可以进行转换人员数据库,数据库采取每6个月公布一次的方式供认证机构查询。必要时可以适当增加公布次数。

第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提出转换申请或转换申报: 1.与原属机构合同期满或一个月后合同期满的审核员; 2.原属机构同意转出的审核员;

3.未到期终止合同,双方就合同内容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关系的审核员; 4.由于原属机构解散、破产或无能力维持正常活动(不含更名)而不能从事认证审核活动的审核员;5.六个月原属机构未安排参加任何认证审核活动的审核员。

第十六条 符合上述条件但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原则上协会不受理其提出的转换申请或转换申报,特殊情况确需转换执业机构的,要提供有关证据,由协会确认后方可办理:

1.在协会处罚期内的审核员;

2.经协会核准,被原属机构除名一年内的审核员; 3.未解决合同纠纷的审核员;

4.不能履行竞业限制和保密条款的审核员; 5.在过去12个月内转换过执业机构的审核员;

6.由于个人原因连续6个月未参加所属机构安排的任何认证审核活动的审核员。

第十七条 认证机构对审核员转换资格有异议者,必须在转换人员数据库公布后10天之内提出,逾期协会不予受理。第十八条 培训与培养费:

1.审核员机构转换应由审核员或转入机构向转出机构适当支付转出机构对于该审核员的培训与培养费用,具体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

2.经双方协商同意,也可不支付费用,但必须经过适当方式予以确认。3.在双方因相关费用达不成一致意见时,可申请协会予以协调。第十九条 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为认证机构之间行为,转入机构必须凭转出机构为该审核员开具的《离职证明》以及由审核员本人和转入机构签字盖章的《申请书》到协会办理转换手续。

由于原认证机构撤销或其他正当理由无法作为转出机构开具《离职证明》的,经协会确认可办理转换手续。

第四章 执业机构转换程序

第二十条 办理执业机构转换程序如下:

1.审核员及认证机构向协会提出转换申请或转换申报,经协会审核后将符合转换执业机构条件的审核员录入转换人员数据库;每年4月第一周和10月第一周公布转换人员数据库名单,未列入名单者不能转出或转入;转换人员数据库自公布之日起2个月后关闭,协会办理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的一个工作周期终止。2.根据公布的名单情况,希望转入相应审核员的认证机构可以和协会或审核员本人取得联系,了解相关信息,确定审核员转入意向,转出机构应如实反映审核员在其机构执业的实际情况和表现,以方便其他认证机构了解。

3.审核员在一个转换周期内,即在转换人员数据库公布之后的2个月之内,没有认证机构与其签约的将自动转入下一次公布的转换人员数据库。

4.确定转入审核员的机构,将转出机构为该审核员开具的《离职证明》及由审核员本人、转入机构签字盖章的《申请书》一并提交协会。

5.协会对《离职证明》及《申请书》审核确认后加盖协会印章,同时为转换审核员开具《机构转换证明》并收取手续费50元,手续费由转入机构支付,该证明将作为认证机构办理相关业务的凭证,至此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完成。第二十一条 审核员在未取得《机构转换证明》之前,仍属于原认证机构,不得擅自代表其他认证机构从事认证审核活动。否则,协会将对审核员本人和其代表的认证机构做出相应处罚。

第二十二条 凡在转换执业机构中出现争议,涉及本规定程序要求和行业管理规范方面的争议可向协会提出上诉,协会将依照本规定和相关规定做出裁决;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方面的争议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第五章 违反规定的调查与处理

第二十三条 协会所有会员机构有义务自觉遵守本规定,有义务对发现的违规认证机构、审核员及相关事实向协会报告,有义务对协会就本规定有关事项的调查给予充分合作。

第二十四条 认证机构违反本规定经调查核实的,协会将按照协会章程规定进行内部通报、公开通报、暂停或取消该认证机构转换审核员资格和暂停或取消该认证机构审核员资料申报资格等处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协会将向国家认证认可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通报。

第二十五条 审核员违反本规定经调查核实的,协会将按照协会章程规定进行公开通报、暂停或取消该审核员转换申请资格;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协会将依据相应的认证人员注册准则对其进行注册资格处置,包括暂停、降级直至撤销注册资格,同时协会将向国家认证认可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通报。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申请协会裁决应将《申请裁决书》一式两份和调查费2000元递交协会。协会在接到《申请裁决书》后30个工作日内做出结论。调查费由败诉方负担。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裁决结论不服,可在接到裁决书后7日内,以书面形式要求协会复议,并交纳复议调查费2000元。协会在接到《申请复议书》后1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议,并作出决定。此决定为最终决定。第二十八条 裁决的结论由协会组成诉讼委员会作出,复议的决定由协会指定的专门委员会作出。在讨论时,与裁决、复议内容有关的人员应回避。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经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并经协会会长签署后生效。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篇:注册认证人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

附件:

注册认证人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第二次常务理事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和《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为规范注册认证人员的执业活动和有序流动,保护注册认证人员和认证从业机构的合法权益,加强认证从业机构对注册认证人员的培养、管理,促进认证从业机构和注册认证人员共同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注册认证人员转换执业机构应遵循兼顾个人和事业发展、平等互利、保证双方基本利益的原则,既有利于调动认证从业机构培养人员积极性,又要保护注册人员的正当权益。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以下简称 协会)取得注册资格的各类、各级别的认证人员,包括审核员、检查员、培训教师。

本规定所涉及的认证活动包括认证审核、认证检查、认证培训等活动。

第四条 协会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认证从业机构应按本规定要求做好注册认证人员的执业机构转换工作。

第二章 执业机构确定及要求

第五条 注册认证人员只能在一个认证从业机构执业,不能以任何形式和方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认证从业机构执业。认证从业机构也不得雇用正在其他认证从业机构执业的注册认证人员。

第六条 注册认证人员在认证从业机构执业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形式。无论何种形式,注册认证人员都应与认证从业机构签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要求的劳动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可以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涉及到技术培训、保密、竞业限制等事项时,按《劳动合同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七条 合同关系决定注册认证人员所属的认证从业机构。处理有关注册认证人员归属问题的争议时,认证从业机构应提供法定有效的合同。

第八条 协会建立注册认证人员及其认证从业机构信息数据库,以确定注册认证

人员的执业机构。注册认证人员在协会初次注册时,其推荐机构即为其执业机构。在注册认证人员确认和再注册时,认证从业机构仅可为在本机构执业的注册认证人员申报材料。

第九条 注册认证人员执业必须恪守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承担其义务和责任。合同有约定时,注册认证人员转换从业机构时还应遵守技术培训、保密、竞业限制的要求。

第三章 执业机构转换要求

第十条 在合同期满后,注册认证人员可以申请转换执业机构,认证从业机构也可以根据需要申请注册认证人员转出。

第十一条 在合同期内,注册认证人员和认证从业机构有一方提出中止合同的,双方须对合同涉及的内容协商一致后,方可申请转换执业机构。

第十二条 注册认证人员转换执业机构必须向协会提出执业机构转换申请(以下简称“转换申请”),转换申请必须由注册认证人员本人提出,不得经过中间人提出。认证从业机构根据业务发展和人力资源配备情况,可以向协会提出转出人员申请,转换申请必须由认证从业机构提出,不得经过中间人提出。

第十三条 注册认证人员及认证从业机构提出转换申请须填写《注册认证人员转换执业机构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书可向协会索取,或按协会下发的样本复制。申请书须逐项如实填写,如填写内容有不实者,申请书无效。

第十四条 协会在接到转换申请并经核实无误后,将相关注册认证人员列入可以转换的认证人员数据库,供认证从业机构查询。

第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注册认证人员可以提出转换申请:

(一)与原属机构合同期满或一个月后合同期满的注册认证人员;

(二)原属机构同意转出的注册认证人员;

(三)未到期终止合同,双方就合同内容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合同关系的注册认证人员;

(四)由于原属机构解散、破产或无能力维持正常活动(不含更名)而不能从事认证活动的注册认证人员;

(五)六个月原属机构未安排参加任何认证活动的注册认证人员。

第十六条 符合上述条件但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注册认证人员原则上协会不受理

其提出的转换申请。特殊情况确需转换执业机构的,需要补充提供有关证据,由协会确认后方可办理:

(一)在协会处罚期内的注册认证人员;

(二)经协会核准,被原属机构除名一年内的注册认证人员;

(三)未解决合同纠纷的注册认证人员;

(四)不能履行技术培训、保密、竞业限制等特殊约定的注册认证人员;

(五)在过去12 个月内转换过执业机构的注册认证人员。

第十七条 认证从业机构对注册认证人员转换资格有异议者,必须在转换人员数据库公布后10 天之内提出,逾期协会不予受理。

第十八条 注册认证人员转换执业机构为认证从业机构之间行为,转入机构必须凭转出机构为该注册认证人员开具的《离职证明》以及由注册认证人员本人和转入机构签字盖章的《申请书》到协会办理转换手续。

合同期已满的不需转出机构开具《离职证明》;由于原认证从业机构撤销或其他正当理由无法作为转出机构开具《离职证明》的,经协会确认可办理转换手续。

第四章 执业机构转换程序

第十九条 办理执业机构转换程序如下:

(一)注册认证人员及认证从业机构向协会提出转换申请,经协会审核后将符合转换执业机构条件的注册认证人员录入转换人员数据库,并公布转换人员数据库名单,未列入名单者不能转出或转入。

(二)根据公布的转换注册认证人员名单,希望转入相应注册认证人员的认证从业机构可以和协会或注册认证人员本人取得联系,了解相关信息,确定注册认证人员转入意向。

(三)确定转入注册认证人员的机构,将转出机构为该注册认证人员开具的《离职证明》及由注册认证人员本人、转入机构签字盖章的《申请书》一并提交协会。

(四)协会对《离职证明》及《申请书》审核确认后,为转换注册认证人员开具《机构转换证明》,并收取手续费50 元,即完成注册认证人员转换执业机构程序。手续费由转入机构支付,《机构转换证明》作为认证从业机构办理相关业务的凭证。

第二十条 注册认证人员在未取得《机构转换证明》之前,不得擅自代表其他认

证从业机构从事认证活动。否则,协会将对注册认证人员本人和其代表的认证从业机构做出相应处罚。

第二十一条 凡在转换执业机构中出现争议,涉及本规定要求和行业管理规范方面的争议可向协会提出申诉,协会将依照本规定和相关规定做出裁决;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争议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五章 违反规定的调查与处理

第二十二条 认证从业机构均有义务自觉遵守本规定,有义务对发现的违规认证从业机构、注册认证人员及相关事实向协会报告,有义务对协会就本规定有关事项的调查给予配合。

第二十三条 认证从业机构违反本规定经调查核实的,协会将按照协会章程规定进行内部通报、公开通报、暂停或取消该认证从业机构转换注册认证人员资格,或暂停或取消该认证从业机构注册认证人员资料申报资格等处理,违反法律、法规的,协会将向国家认证认可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通报。

第二十四条 注册认证人员违反本规定经调查核实的,协会将按照协会章程规定进行公开通报、暂停或取消该注册认证人员转换申请资格;违反认证人员注册准则或法律法规的,协会将对其进行注册资格处置,包括暂停、降级直至撤销注册资格,同时协会将向国家认证认可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通报。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1 年5 月1 日起实施,原《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负责解释。

第四篇: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2011年7月2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1号公布 根据2015年5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认证活动,提高认证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认证机构是指依法经批准设立,独立从事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并具有法人资格的证明机构。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认证活动,以及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负责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认证机构的设立和相关审批及其从业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所辖区域内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认证机构从事认证活动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客观独立、诚实信用的原则,维护社会信用体系。

第六条 认证机构及其人员对其从业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章 设立与审批

第七条 设立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并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第八条 设立认证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备设施;

(二)具有符合认证认可要求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三)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300万元;

(四)具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

(五)认证机构董事长、总经理(主任)和管理者代表(以下统称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相关规定要求,具备履行职务所必需的管理能力;

(六)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从事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还应当具备与从事相关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检测、检查等技术能力。

第九条 外方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认证机构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外方投资者为在中国境外具有3年以上相应领域认证从业经历的机构,具有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关当局的合法登记,无不良记录;

(二)外方投资者取得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认可机构相应领域的认可或者有关当局的承认。外方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认证机构还应当符合有关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外商投资产业指导政策等规定。第十条 设立认证机构的审批程序:

(一)设立认证机构的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国家认监委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条件的有效证明文件和材料;

(二)国家认监委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申请的书面决定,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国家认监委应当自受理认证机构设立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向申请人出具《认证机构批准书》,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国家认监委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人的认证、检测等技术能力进行评审。专家评审的时间不超过30日,该时间不计算在国家认监委作出批准的期限;

(五)国家认监委应当向社会公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依法设立的认证机构名录。国家认监委实施认证机构审批工作中应当遵循资源合理配置、便利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第十一条

《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为6年。

认证机构需要延续《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的,应当在《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国家认监委提出申请。

国家认监委应当对提出延续申请的认证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设立条件和审批程序进行书面复查,并在《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第十二条 认证机构设立子公司,应当依法取得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由国家认监委依据本办法第八条、第十条的规定准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

第十三条 认证机构可以设立从事批准范围内的业务宣传和推广活动的办事机构。第十四条 境外认证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其业务范围内的宣传和推广活动的代表机构。

第十五条 认证机构通过合约方式,分包认证结果在境外使用的境外认证机构认证业务的,应当事先取得相关认证领域的从业批准,并自签订合约之日起10日内向国家认监委备案,承担相应认证风险和责任。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向国家认监委申请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一)认证机构缩小批准业务范围的;

(二)认证机构变更法人性质、股东、注册资本的;

(三)认证机构合并或者分立的;

(四)认证机构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的;

(五)认证机构发生其他重大事项变更的。

扩大业务范围的申请由国家认监委参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予以办理。

第三章

行为规范

第十七条 认证机构应当公正、独立和客观开展认证活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对其认证活动可能引发的风险和责任,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认证机构及其子公司、分公司、办事机构不得与认证咨询机构和认证委托人在资产、管理或者人员上存在利益关系。

第十八条 认证机构应当建立保证认证活动规范有效的质量体系,按照认证基本规范和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实施认证,并作出认证结论。

国家认监委尚未制定认证规则的,认证机构可以自行制定认证规则,并报国家认监委备案。第十九条 认证机构应当通过网站或者以其他形式公布其认证范围、认证规则、收费标准以及其设立的子公司、分公司和办事机构的名称、业务范围、地址等信息内容,并保证信息内容真实、有效。

第二十条 认证机构及其分公司、子公司同时开展活动时,除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义务外,还应当遵守以下要求:

(一)认证机构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地址,为核心办公场所,统一发布和报送认证信息。

(二)认证机构有多个办公场所开展认证活动时,应当确保所有办公场所采用相同质量管理体系和程序,控制所有人员和认证过程。

第二十一条 认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认证人员管理制度,定期对认证人员的能力进行培训和评价,保证认证人员的能力持续符合要求,并确保认证审核过程中具备合理数量的专职认证人员和技术专家。认证机构不得聘任或者使用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认证活动的人员。

第二十二条 认证机构应当对认证委托人委托认证的领域、产品和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法人资格等资质情况进行核实,根据认证委托人的规模、性质和组织及产品的复杂程度,对认证全过程进行策划,制定具体实施、检测、检查和监督等方案,并委派具有相应能力的认证人员和技术专家实施认证。

第二十三条 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对认证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认证和产品测试过程完整、客观、真实,并具有可追溯性,不得增加、减少或者遗漏认证程序和活动,并配备具有相应能力和专业的认证人员对上述过程进行评价。认证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程序对认证结果进行评定和有效控制,并对认证证书发放、暂停或者撤销有明确规定及评价要求。

第二十四条 认证机构应当对认证全过程做出完整记录,保留相应认证资料。记录应当真实、准确,以证实认证活动得到有效实施。记录、资料应当使用中文,归档留存时间应当与认证证书有效期一致。

第二十五条 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及时做出认证结论,并保证认证结论客观、真实。认证结论经认证人员签字,由认证机构提供给认证委托人。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对认证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认证机构对认证结论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向认证委托人出具认证证书、准许使用认证标志,认证证书应当经认证机构授权的人员签发。

认证证书应当载明获证组织的名称、地址、覆盖范围或者产品、认证依据的标准或者相关技术规范、有效期等内容,认证证书所含内容应当符合认证实施的实际情况。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式样应当在确定后30日内报国家认监委备案。认证机构应当向公众提供查询认证证书有效性的方式。

第二十七条

经合并或者分立的认证机构应当对其发生变更之前出具的认证证书作出处理,并按照规定程序转换相关认证证书。

认证机构被注销、撤销批准资格后,持有该机构有效认证证书的获证组织,可以向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转换认证证书;受理证书转换的认证机构应该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转换,并将转换结果报告国家认监委。第二十八条 认证机构应当要求获证组织在认证范围内正确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对误用和未按照规定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应当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第二十九条 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要求对其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跟踪监督,确定合理的监督检查频次,以保证通过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持续符合认证要求;对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暂停或者撤销其认证证书,及时向社会公布,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无效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继续使用。第三十条

认证机构设立的子公司应当以认证机构的名义从事其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和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要求开展工作。

第三十一条 认证机构设立的办事机构和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及人员,不得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活动,不得直接或者变相从事认证培训和认证咨询活动。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遵守认证认可条例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

国家认监委负责对认证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认证结果和认证活动进行抽查,并公布检查、抽查结果和相关认证机构及获证组织名单。

第三十三条

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实行认证业务信息报送和工作报告公示制度。认证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国家认监委报送认证业务信息,包括:设立分公司和办事机构的情况,获得认证的组织详细情况、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情况以及与认证结果相关的业务信息情况。

国家认监委应当及时汇总认证机构报送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予以公布。

认证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底之前将上一工作报告报送国家认监委,报告内容包括:从业基本情况、人员、业务状况、质量分析以及符合国家资质要求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会计审计报告等。

第三十四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统称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定期对所辖区域的认证活动实施监督,查处认证违法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工作机制。第三十五条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应当对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的认证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所属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的认证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其所属分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的认证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底之前将上一所辖区域认证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报送国家认监委。

第三十六条 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中发现下列问题,经调查核实后,应当给予认证机构告诫并责令其改正:

(一)与境外认证机构签订分包合约未向国家认监委备案的;

(二)自行制定的认证规则未向国家认监委备案的;

(三)认证证书未备案或者向获证组织、产品出具的证书式样与备案证书式样不符的。第三十七条 国家鼓励认证机构通过认可机构的认可,以证明其实施认证的能力符合要求;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认可的,认证机构应当按照法定要求通过认可。

认可机构应当对取得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有效跟踪监督,对认证结果的符合性进行抽查。对不能持续符合认可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作出暂停或者撤销认可资格的处理。对认可监督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报告国家认监委。

第三十八条

认证认可协会应当加强认证机构的行业自律管理工作,对认证机构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行业自律规范的情况进行评议,发现认证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及时向国家认监委报告。

第三十九条 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应当对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予以配合和协助,对有关事项的询问和调查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

第四十条 对于获证组织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环境污染或者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以及经行政机关监督抽查中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认证机构应当根据具体情形依法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及时向国家认监委、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通报,并配合有关行政机关对获证组织进行跟踪监督检查。第四十一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应当依法办理《认证机构批准书》注销手续:

(一)《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

(二)《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经复查不符合延续批准决定的;

(三)认证机构依法终止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对认证机构作出的批准决定:

(一)国家认监委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批准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批准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批准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批准的;

(五)认证机构已经不具备或者不能持续符合法定条件和能力的;

(六)依法可以撤销批准决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认证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权向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或者举报,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认证机构设立等审批事项的,国家认监委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设立认证机构等审批事项。

第四十五条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认证机构设立等审批事项批准证书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设立认证机构。第四十六条 认证机构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子公司从事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子公司停止认证活动,处10万以上50万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国家认监委给予认证机构停业整顿6个月,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撤销认证机构批准证书,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撤销其执业资格,并予公布。

第四十七条 认证机构设立的办事机构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国家认监委给予认证机构停业整顿6个月,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并予公布。第四十八条

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九条 认证机构未取得相应认证领域从业批准,分包认证结果在境外使用的境外认证机构认证业务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其停业整顿6个月,并予公布;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予以公布:

(一)专职认证人员发生变更,其数量不符合要求的;

(二)认证机构发生变更事项,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

(三)未按时提交审查报告、未按照规定提交设立分公司和办事机构信息、获证组织等信息或者提交的材料失实的;

(四)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第五十一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对已经暂停和撤销的认证证书,未向社会公布的;

(二)未向认证委托人提供认证审核文件的;

(三)审核时间严重不足,低于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

(四)从事认证咨询活动的;

(五)获证组织的产品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或者产品生产标准未按照法定要求备案,认证机构未按照规定暂停其认证证书或者未采取其他纠正措施的;

(六)在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中,拒绝提供反映其从业活动的情况或者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的;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第五十二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其停业整顿6个月直至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

(一)聘用未经国家注册(确认)的人员或者使用不符合认证要求和能力的人员从事认证审核、检查活动的;

(二)增加、减少、遗漏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程序要求,认证人员未到审核现场或者未对认证委托人的纠正措施进行有效验证即出具认证证书的;

(三)内部管理混乱、多办公场所作出认证决定,导致未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程序和要求对其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认证或者跟踪监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认证机构未按照规定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并对外公布的;

(五)其他违反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

第五十三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

(一)超出批准范围开展认证活动;

(二)涂改、伪造《认证机构批准书》,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批准资格的;

(三)停业整顿期间,继续从事认证活动的;

(四)停业整顿期满后,仍未按照整改要求从事认证活动的。

第五十四条 认证机构存在出具虚假认证结论或者出具的结论严重失实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对负有直接责任认证人员,撤销其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五十五条 对于认证机构的其他违法行为,依照《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五十六条 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对认证活动实施监督,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认证机构在大陆设立认证机构或者代表机构,依照本办法第二章关于境外认证机构的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遵守本办法的规定。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解释。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产品质量认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

《产品质量认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 国家技术监督局令 第30号

《产品质量认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已于一九九二年一月二十三 日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施行。

附件 国家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认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

局长:朱育理

一九九二年一月三十日

◎ 国家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认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产品质量认证(以下简称认证)检验机构的管理,保证认证检验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行业(部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地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凡经省级以上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并具有对有关产品进行评价或者检验工作实践的,均可向有关认证委员会申请承担认证检验任务。

第三条 具备第二条规定的检验机构,应当向有关认证委员会提交以下资料:

(一)按规定格式填报的申请书(一式两份);

(二)省级以上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证书;

(三)申报认证检验项目的标准及其对每类产品进行评价或者检验的证明材料;

(四)申请承担认证检验任务的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质量手册。

根据需要,认证委员会还可以要求检验机构提供以下资 料:

(一)实验室及其从事检验工作的历史资料;

(二)实验室服务的范围和对象;

(三)曾从事研制、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资料;

(四)其他部门对该实验室认可的资料。

第四条 认证委员会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申请承担认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员对实验室技术能力进行确认。

第五条 实验室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执行认证委员会下达的检验任务;

(二)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认证产品检验报告;

(三)允许认证委员会代表进入实验室观察检验过程,进行合理的审核试验,验证实验室的检验能力;

(四)允许查阅实验室内部验证和审核试验的原始试验记录以及质量手册。

第六条 实验室的人员、设备和检验范围发生变动,不符合评审条件的,国务院标准

化行政主管部门有权重新评审、变更认可范围或者取消资格证书。

第七条 认证委员会应当对承担认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

检查,并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督检查结果。

第八条 承担认证任务的检验机构必须对其出具的检验报告负责;必须保守认证产品 的技术秘密,并不得非法占有他人科技成果;不得从事认证产品的开发和对外咨询业务。

第九条 被取消认证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两年后方准许重新申请承担认证检验任

务。

第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及配套管理办法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及配套管理办法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