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和深化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
创新和深化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
——**州地税局副局长X一行深入基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近年来,**州地税局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理论,着力解决税收执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将创新和深化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作为切入点,以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水平,整体推进州直地税系统税收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税收执法责任制框架初步形成并已取得实效
(一)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税收执法责任制是新时期推行依法治税工作的主要内容。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有利于促进税务机关内部税收征收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有利于保证各项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得以正确贯彻实施。它也是我国税收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税部门如何服从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和推进地税收入可持续快速增长,最关键的就是要以岗责体系建设为根本抓手,来破解地税事业科学发展中的难题,并且把加强岗责体系建设作为地税系统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工作方针,作为促进、保证和检验地税收入可持续快速增长的重大举措和载体,作为做好税收各项工作的总纲。
(二)税收执法责任制涵盖的基本内容
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基本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岗位职责,明白“做什么”;工作规程,明白“怎么做”;评议考核,清楚“做得怎么样”;过错追究,解决“做得不好怎么办”。其中,考核评议是执法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岗位职责是基础,工作规程是关键,过错追究是保障。这四个部分是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共同形成了以法律法规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与权力为依据,以严密科学的岗位责任体系为基础,以量化细致的工作规程为基点,以评议考核为手段,以过错责任追究为保障,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税收执法行为监督制约机制。
(三)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成效凸显
**州地税局始终把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创新方法,凸显依法治税的中心地位,认真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依法促收履责意识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基本框架。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在税收执法上要中规中矩,在机制创新上要不拘一格的要求,2003年6月,州局制定了《**州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及相应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涉及基层局征收、管理、稽查等各个方面。2006年5月,经过认真调研,根据县市地税局税收执法现状,确定了州直地税系统42个执法岗位,签订岗位确认书,明确职责和工作规程,并以执法人员岗位公示牌的形式向纳税人公示,真正让执法人员明白了“做什么”和“怎么做”,通过执法检查和评议考核,清楚了执法人员“做得怎么样”,通过严格的过错追究,解决了执法人员“做得不好怎么办”的问题。
为强化基层局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真正将执法责任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随意性、盲目性,州局又制定实施了兼职税收法制员制度,在县(市)地税局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基层税务所(稽查局、分局)均设立一名兼职法制员。对基层执法人员做出的每一项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核定税款、减免税审批、停歇业、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审批等),由兼职法制员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一事一审,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关口前移,从源头抓起,严把第一道执法防线。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基层局现已初步建立了以科学的岗责为基础,以明晰的工作规程为重点,以严密的考核评议办法为手段,以严格的过错追究为保障的覆盖税收执法各岗位、贯穿税收执法工作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了执法有依据、操作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的执法格局。
(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保证了每位税收执法人员对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按照什么方式做、以及出现税收执法过错应当承担什么责任都已心中有数,促使了税收执法人员时时、处处尽心做好每一项执法工作,有效地解决了税收管理中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滥用权力、随意执法的现象也大为减少。
税收执法责任制促使税收执法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处理执法事项,促进了执法行为的规范和执法水平的提升。从近几年税收执法检查和考核结果看,州直地税系统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得到了有效控制,执法行为的过错量呈逐年递减趋势。据统计,2005年州直地税系统共追究278人次,其中告诫15人次,责令书面检查38人次,通报批评19人次,处罚123人次,处罚金额58415元;2006年追究117人次,其中告诫12人次,责令书面检查21人次,通报批评11人次,处罚98人,处罚金额21343元;2007年追究87人次,其中告诫9人次,责令书面检查21人次,通报批评15人次,处罚43人次,处罚金额12390元。
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还需完善和提高
虽然**州直地税系统在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地调研活动,仍然发现税收执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基层局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参差不齐
一是对工作规程学习培训没有跟上,分解、细化不够,造成部分执法人员不清楚自己岗位的工作规程,工作上仍然存在按照习惯的、想当然的、不规范的方法去操作。
二是在执法评议考核上,基层局虽然做到了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但在考核的方法上还存在着没有从每个岗位考核入手的现象。
(二)税收执法要求与税收法制环境存在着差距
1、税收执法中人为因素使执法过错时有发生。表现在一是少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务机关正常的依法行政活动;二是部门考核机制不合理,税收收入任务完成与否、征管质量指标考核是否达标、排名是否靠前等因素,导致了税务机关变通执法。
2、税收执法要求与税务人员业务素质存在着差距。
(1)部分税收执法人员认为依法治税、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特别是落实税收执法责任过错追究、搞评议考核完全是自己人给自己人“下套子”、上“紧箍咒”,制定的各项税收执法规程把基层税务人员的手脚完全捆死了。
(2)部分税收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低和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税收执法缺乏刚性。具体表现为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该报批的事项不报批,不按法定程序办事,重实体轻程序,使用文书不规范,适用法律法规不准确,甚至滥用职权或徇私枉法;或者碍于说情,削弱执法力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原本很严肃的执法行为如同儿戏,执法失去应有的威慑力。
(3)在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上,存在不深不实的问题。
(4)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追究工作由于基层局主要依靠手工进行,考核工作存在着人情、面子问题,追究方法也过于单一和表面化。一方面从历年的税务日常管理和税务稽查工作情况看,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普遍存在,这固然与纳税人的法律意识不强有关,但与税务干部对纳税人的纳税辅导不到位也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从历年执法检查情况看税务执法人员执法不到位、随意执法现象也普遍存在,特别是对诸如:“应收而未收”、“应处罚而不处罚”“应移送案件而未移送”等违法现象,由于过错责任的主客观原因难以彻底追查清楚,因此责任追究难以实施。
(三)责任追究难以到位
1、经济惩戒标准难统一。
由于基层局工作条件、工作人数、工作任务等均有所不同,考核系数大小也不一样,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只是整个税收工作考核中的一个部分,部分统一难,整体统一就更难。
2、执法过错责任难发现。
当前,地税税收执法监督领域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尚不能实现对税收执法的完全监控。同时,内部各执法环节间的工作衔接有时不够紧密,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一些过错行为不能及时发现。
3、执法考核重追究轻激励。
执法责任制的考核与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公务员年终考核等缺乏有机结合,也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特别是目前经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更是缺乏奖励经费的来源。
三、创新和深化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意见
(一)进一步端正对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认识
1、继续提高对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今后税收执法工作的重心必须是以执法人员为基础,坚持依法治税,公平税负,提高服务,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管用、统一、革新”的指导思想,结合上级和新形势下的要求,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特别在横向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建设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并把深入推进机制创新、促进税收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作为长期坚持的税收执法工作指导方针。
2、增强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自觉性。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建平台、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是解决执法制度缺失、执法责任不落实、消除执法失职违法行为的有效举措。充分认识到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落实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的自觉性,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上不甘落后,勇往直前。
(二)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规划和目标
1、做好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和推行工作。州局岗责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在霍城局进行试点,按照修改后的《税收执法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开始运行,对所定的岗、所定的职、所定的责、所定的流程、所定的评议、所定的奖惩,从效果上进行检验。
2、积极探索州地税局本级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建设,难度主要在于综合执法岗责事务纷杂、不便量化,反反复复在所难免。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自觉融入到探索实践中去,尽快闯出路子。实现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从基层局向上级局延伸、上级局与下级局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的联动。
3、统一规范各项考核。结合州党委效能建设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局《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与绩效考核融入一体,减少各种考核名目和考核次数,把集中考核、重复考核、多头考核向日常化的联动监督考核转化,真正为基层减压减负。
4、实现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到2009年底,基本达到岗位设置合理、责任明确清晰、流程运转顺畅、评价标准统一、制度管人管事、监督考核到位、执法质量效率提高、执法工作绩效明显。
(三)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发挥信息化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一是要加大对执法人员的的信息化培训力度,提高税务人员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执法水平;二是要想方设法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更新硬件设备,提高办税效率;三是要通过软件设计在工作流程上对执法程序进行约束,减少和避免随意执法或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发生。
(四)认真做好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保障工作
1、加强领导。要发挥各级党组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中的领导和组织作用,进一步加强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力量,加大对基层局的指导力度。提高抓好当前、注重长远的能力,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上做实干家,在持续发展上当好谋略家。
2、统一协调。各基层局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中,必须按照区局的要求和州局的统一部署,步调一致,积极行动,不能畏缩不前,以各种理由和借口迟滞拖延。
3、对干部加强遵章守纪、爱岗守责的教育,使每个干部熟知岗位职责,熟知工作程序,熟知质量考核点,做到人人遵章守责、个个照章办事。
4、不断巩固作风整顿成果,把作风整顿与效能建设作为促进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动力,使地税执法工作达到严谨、科学、规范、高效,保证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完善和落实。
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社会基础。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系统工程,需举全局之力、需全方位举动、需全员积极参与,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服务性、启发性作用,引导群众,发动群众,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全面落实。
6、积极整合人力资源。人员老化和人力不足是各基层局的共性问题,面对现实,要在挖潜素质、整合人力上下功夫。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带头,身先士卒,不做甩手掌柜,主动承担具体岗责,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7、质与量是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考核的关键,要根据质与量合理分配奖金。按照《关于发放自治区地税系统津贴补贴和岗位目标考核奖励的补充通知》和《**州直地税系统税收工作过错失职责任追究办法》认真执行。
8、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我们要在遵循上级所定规程主线的同时,摒弃僵化与教条,对于与实际不符的内容要勇于修订,使其充实和完善。努力探索出一套更加符合基层税收执法工作实际,具有州直地税特色,科学、规范、客观、实用的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
第二篇:浅议如何完善我县岗责体系建设
完善的岗责体系建设能充分体现我们税务系统上下努力形成团结奋进、干事创业、各尽其责的良好氛围以及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今年紧紧围绕自治区地税局党组提出的“健全制度、创新机制、落实责任”为工作主线和地区局提出“一个中心,两个抓手,三个突破”为工作要点,我局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确保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走上经常化、正规化、科学化、人性化的轨道。现就我局如何深化岗责体系建设浅议如下。
一、完善的岗责体系建设是新时期做好税收工作的必然要求
加强税务系统的岗责体系建设规范化建设,是新时期做好税收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为纳税人提供良好办税环境的重要举措。只有大力加强岗责体系建设,做好各项税收工作,树立良好税务形象,才能切实发挥税务部门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把税务局是比作是首船,局党组长成员是舵,每个税务干部是桨,他们共同的合作才能使用船顺利航行,不能完美的合作,整个船就不会前行。税务系统从上到下全面推行岗责体系建设,具有其重要意义。第一,税收任务要靠税务干部去完成,完善的岗责体系建设是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基本保证。第二,国家税务总局和上级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靠税务干部去落实,加强完善的岗责体系是推进依法治税的重要举措。第三,税收工作经验要靠基层去创造,加强基层建设是实现工作创新、推进税收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第四,税务机关的形象要靠基层树立,他们处在税收工作的最前沿,直接与纳税人打交道,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着国税部门的形象。因此,做好工作意义重大。
二、岗责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近年来,通过我局的上下共同努力,岗责体系建设得到完善,但也存在一些误区。
1、思想认识存有误区。有些同志对岗责体系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搞岗责体系建设是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工作中牢骚满腹,应付等靠。
2、征管质量存在差距。税源监控的深度、力度不够,巡管巡查走过场,典型调查不深入,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及时,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科室之间协调不到位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时有发生。
3、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在当前税务工作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部分税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一些同志对日常的税收管理工作缺乏责任意识,本该自己完成的工作完成不了,需要别人替自己干。业务素质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4、硬件设施不够配套。由于我局财力有限,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老化,有的已大大超过了使用年限,硬件投入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5、缺乏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近几年我局开展的岗责体系建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局工作上“吃大锅”的现象。需要经常抓,抓出成效。
三、我局现有岗责体系建设现状
我局现有在职职工40人,针对税收工作任务重等因素造成的思想松懈、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工作拖拉等时有存在现象,温宿县局党组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教育整顿,认真分析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实际,以教育为抓手,以制度为准绳,以班子为向导,继承历年来团结奋进、拼搏向上、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完善干部岗位责任制度,通过几个方面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和管理。在岗责体系建设方面将岗位设置为行政执法、专业技术和综合管理三类50个岗位,其中行政执法岗位27个,专业技术岗位3个,综合管理岗位20个。在抓岗责体系建设过程中,做到 “一把手”亲自抓,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岗责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行。通过整合现有税收征管资源,创新横向互动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税收执法效率,提升了税务干部的岗位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业务素质。
五、深化岗责体系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为了能全面反映税收工作的各个层面,在深化岗责体系的过程中,本人认为应以突出“基础管理、领导职责、工作衔接、精细管理、责任落实”原则开展岗责体系建设。
1、细化岗责、突出了责任。在深化岗责体系的过程中需进一步细分了责任岗、责任区,参照《沙雅县地税局绩效考核质量评价体系》结合我县实际并对各岗职责需进行归并整合,形成以岗设人的岗责体系,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以岗考核的良性运行机制。
2、明确标准、优化了管理。在深化岗责体系的过程中,要对岗责的工作内容、各个工作环节以及工作岗位按照工作要求、数量、质量和时限等确立标准,推进岗责的工作标准化管理。对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日常检查以及内部行政管理、执法服务等实际工作,逐一进行了梳理、完善和加强,通过细致、细密、细分职责,力求做到全员覆盖,并把信息、宣传和调研以及督查督办等工作纳入职责范围,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3、量化了指标,强化了考核。在对岗责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岗位职责指标都力求分解到点,通过对点进行标准的量化,将原来的概念性评价改为显性的绩效考核,结合岗位系数、工作量系数和执法责任系数,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有效的督查奖惩机制,按月考核通报,拉大奖金档距,真正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从制度上保护了干部的工作热情,形成了浓厚的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按公共部分即基础考核部分和业务部分进行细化,做到各岗职责明确、岗位之间衔接顺畅、岗位之间的工作
量相对均衡,使税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4、抓好日常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抽调有关业务骨干成立检查考核小组。做到每月或每季都有一名主管局领导带队,对科室的岗责体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逐月进行通报,年底作为考评个人绩效的重要方面,单独纳入考核。
5、要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把当月业务工作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地加以梳理归纳,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意见,实行任务派单,明确落实责任人员,进行跟踪问效。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要求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
6、培养干部精细的工作作风,增强干部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落实意识,促进干部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查与不查一个样,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秩序。实现我局从“工作作风、纪律作风、思想作风、岗责体系”方面得到提高,使我局干部的集体荣誉感、向心力得到加强,出现同事之间互助互爱、开拓进采、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三篇: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案卷评价体系建设初探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案卷评价体系建设初探
湘阴县局
法规室
摘要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是随着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推进,逐步发展起 来的一项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重要举措。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分析探讨了现阶段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设新的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体系的基本对策和思路,以期共同探讨。关键词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案卷、体系建设
引
言
国务院 2004 年出台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行政机关应当建立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 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案卷。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 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应当立卷归档”。这一规定,在制度层 面上明确了应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是行政执法案卷评 查工作的重要依据。特别是 2009 年 12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 业和信息化部第 8 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 2010 年 5 月 1 日起正 式施行的《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要求:“上级烟草 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者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应当定期 对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案卷评查。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
可以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是随着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推进,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重要 举措。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活动 广泛开展,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提供了良好成长环境,使其逐步发展 成为一项相对成熟的行政执法监督手段。当然,烟草行业也不例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作为各级烟草行政机关完善自我约束监督机制的 重要方面,它的健全与完善,对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依法行政 水平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烟草的进程。但是每个不同行政机关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 的模式不尽相同,对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统一,其实践发展成熟与理论研究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烟草行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工作实际出发,就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案卷评 价体系建设谈些粗浅的看法。
1、目前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是通过对反映行政执法过程的行政执法案卷的评价,审查其行政执法行为及行政执法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的一项行政执法监督活动,是行政执法监督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 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依据。在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中,行政执法案 卷评查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已开展 多年,为理论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国家烟草专卖局为了确保行政执法权的正确使用,从上至下,严格实行了案件查处分离和行政处罚横向审核程序,已初步形成了专卖稽查部门查案,专卖管理部门处理案件,法制部门审核案件的查处、审核分离制约的管理体制,加 强了对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尤其是近年新出台的《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卷标准》,进一步明确了烟草专 卖行政执法所应遵循的法律程序,采取不同形式开展案卷评查工作, 对专卖执法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基本做到了自觉地按程序公正执 法。但从具体工作实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行政执法案卷包含的文书内容范围不够规范。在实践中,对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范围和对象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行政执法案 卷。一个完整的、规范的行政执法案卷究竟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无 疑是我们要思考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二是组卷能力不强。案卷评查的直接对象是案卷,良好的行政执法案卷是完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的前提和主要着力点。行政执法文书的成卷归档工作必须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且必须按照相应程序和要求完成。目前,随着烟草行业“四定”改革的日趋完善,案 件管理员岗位设立基本都已到位,但一般都没有设立专职案卷制作 人员,更缺少这方面系统的培训,经常只是法律文书的简单罗列,存在顺序混乱、卷面不整洁、页码缺失等现象。三是随着近年来人们依法行政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案卷制作的
重视程度也相应地水涨船高,但对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明确,这从评查中同样的问题每年都会出现足可以看出重视程度的不够,多少存在有认为案卷评查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应付了事的思想。
四是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方法不够科学规范。一套科学、规范的案卷评查标准和评查方案,对于推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推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责任心、坚定做好行政执法 案卷评查工作的信心,统一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的思想认识,具有重要 意义。
五是评查结果的使用不到位。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结果经常单纯以书面通报方式结束,缺乏对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结论性资源的有效 利用。
2、建设新的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体系的基本对策和思路
针对以上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 积极构建新的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体系,就成了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根据笔者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与思 考,感到应从以下几方面构建新的案卷评查体系: 2.1 确立工作目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就是指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同级人民政府对所属 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的综合评查,通过对其制作、使用的法律文书及案卷管理的考核,来审查其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 和行政执法文书的规范性的一项行政执法监督活动,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依据。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行政执法行为更规范、程序更合法、处罚更合理,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2 设计评查指标。案卷评查工作应当坚持纠正违法与防止违 法相结合、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相结合、评查结果与落实执法责任相 结合、层级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的评查工作过程中要严格做到“八看八审”,即一看主体,审主体是否适格;二看程序,审办案过程是否合法;三看证据,审案件证据是否确凿;四看依据,审适用法律是否正确;五看救济渠道,审案件有无告知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六看决定,审案件处罚决定的适当性与合法性;七看履行,审案件执行是否到位、是否实行罚缴分离;八看卷宗,审案卷是否规范。重点 围绕以上八项重点内容,设计评查指标。
2.3 构建考核量表。评查标准采取百分制计分方法。具体计分方 法是:对不符合或缺少项目要素之一的扣除相应项目分值,将各项目扣分后的余分相加即为总得分。以适用一般程序做出行政处罚的案卷为例,采取一卷一表的方式,按照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和执行、案卷档案五个环节进行分项。其中立案环节包括当事人基本 情况、案件来源、涉嫌违法行为的基本情况、适用的法律依据、承办人及承办机构的意见和签名、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意见和签名立案时 间等内容;调查取证环节包括执法人员合法性、检查或调查询问笔录、调查取证与证据保存、调查终结报告等内容;审查决定环节包括告知和申辩、听证、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文书规范、送达和执行、案卷档案等内容。同时,按照传统的专家赋值法,根 适用简易程序作出行政处罚的案卷评分标准和行政许可案卷评分标准考核量表的构建办法同上。根据不同环节的不同内容,赋予不同的分值。
2.4 组织案卷评查。开展案卷评查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先要组织案卷评查小组。评查小组由上一级行政机关挑选行业内具有专卖执法经验的人员组成,一般采取定期集中评查和不定期评查等方式进行。定期集中评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在第四季度进行,不定 期评查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定期集中评查主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制定评查工作计划;培训并选拔评查员,组成案卷评查小组;书面通知评查的有关事项,告知评查的步骤、范围、形式、时限、标准、调阅案卷 的数量和工作要求等;评查小组在被评查单位的执法案卷中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案卷;评查员对照案卷标准审查案卷,并制作案卷评查单,案卷评查单应注明所评案卷的名称、编号、处罚决定书文号、存在问题、判定依据、评查分数、建议等,并由两名评查员签字确认;评查小组集体讨论案卷初评结果和主要问题,并在评查单上注明复核意见;组织听取行政执法部门对案卷评查结果的意见;对案卷进行复核,对确认有误的评判予以修正;通报案卷评查结果。不定期评查应 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通知行政执法部门评查的时间和要求;在行政执法部门随机抽取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人员现场或异地审查案卷;评查组织者于评查结束后当日或者 3 日内制作案卷评查单,并将案卷评查情况反馈至行政执法部门,向被评查部门通报案卷评查结果,并向本级行政机关主管领导报告案卷评查情况。
2.5 建立反馈机制。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需要对某个单位的案 卷评查整体情况从执法主体、法律适用、执法程序、案件定性等方面进行评析,将存在的问题以及理由一一列出,对案卷整体情况作出评查说明,并形成初步法律评查结果。同时,要召开执法案卷评查小组会议,充分听取执法单位意见,被评查单位对考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向评查小组提出书面复核申请,评查小组必须重新复核后给予回复。2.6 完善制度建设。要使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机制由短期向长效转变,首先需要有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方案,明确每年案卷评查工作的评查任务、工作步骤、完成时限、评查标准、组织领导等内容,指导本地本部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开展。其次要有规范合理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标准和评分细则。三是要建立健全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立案查办、回避、听证、调查取证、案件移送、案件法律审查、案卷评查等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案件办理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的大局意识和执法责任意识。四是要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要对案卷评查中评出的优 秀办案单位或个人授予荣誉称号或者给予通报以及表彰奖励;对不合格案卷比例较高的行政执法单位要通报批评,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建议调离执法岗位;对违法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建议检 查机关或者司法机关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结合法治烟草建设的进程,不断地发展完善,按照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宪法和法律管理烟草市场,确保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序、监督有效,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位;既要履责,又不滥用,使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更为规范。
第四篇: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工作流程及岗责体系.
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工作流程及岗责体系
为规范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包括安排,下同待遇管理工作,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12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10]290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县非居民享受协定待遇有关管理问题明确如下:
一、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权限
非居民需享受税收协定条款规定待遇的,应向收益支付方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或备案,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负责申请审批和备案审核。
二、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流程(一审批事项 1.税收协定股息条款;2.税收协定利息条款;3.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4.税收协定财产收益条款。(二申请资料
1.《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表》;2.《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身份信息报告表》;3.税收协定缔约对方主管当局在上一公历开始以后出具的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4.与取得相关所得有关的产权书据、合同、协议、支付凭证等权属证明或者中介、公证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5.与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有关的其他资料。(三审批流程 1.受理 完成时限:1日
办税服务厅文书受理岗接收申请人提交资料。
(1正确查验申请人提交资料。如相关表格填写清楚、完整以及资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制作《涉税文书受理回执》(WS002一式两份,并交申请人签名确认;一份交申请人,另一份连同申请人提交资料移交收益支付方所属税源管理部门。
(2经查验,申请人提交《申请表》、《报告表》项目填写不完整或所附资料不齐全,应当场告知申请人予以补正,符合上述要求的,受理申请。
2.初审
完成时限:5日内
收益支付方税收管理员按规定进行初审,必要时可采取下户调查、约谈核实等方式了解情况,并在申请表上签署初审意见,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科长(分局长、所长复审后送税政科(处审核。
3.审核
完成时限:5日内
区(县局税政科(处经办人员审核把关,经税政科(处长复审签字后送主管局领导审批。
4.审批
完成时限:3日内
主管局领导签署审批意见,作出审批决定。审批决定包括不予受理决定、准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不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暂不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对作出暂不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要将有关情况报告县局。
5、办结:1日
主管局领导签署审批意见后,税政部门要跟踪登记《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汇总表》,将有关文书和资料移交税源管理部门存档;税源管理部门负责通知纳税人审批结果并在“大
集中”系统标记办结。(四审核重点
1.受益主体:享受协定待遇申请受益人是否为协定缔约国税收居民以及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对象;2.所得事项:所得事项是否构成纳税义务、是否属于审批范围、是否符合税收协定规定的条款内容;3.申请资料:享受协定所需提交的申请资料是否齐全、填报是否准确、内容是否真实;4.其他情况(五审批结论
1.准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经审核符合下列情形的,主管税务机关要在规定时间作出准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
(1享受协定待遇申请受益人是协定缔约国税收居民以及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对象;(2所得事项属于审批范围,按国内税法构成纳税义务且符合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条款内容;(3提交的申请资料齐全、填报内容准确、真实。
2.不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经审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要在规定时间作出不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1享受协定待遇申请受益人不是协定缔约国税收居民或者不是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对象;(2所得事项不符合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条款内容;(3提交的申请资料内容不真实。
3.暂不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有权审批主管税务机关发现不能准确判定非居民是否可以享受有关税收协定待遇的,要在规定时间内书面通知申请人暂不执行税收协定待遇并说明理由,同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县局。包括以下情形:(1不能准确判断享受协定待遇申请受益人是否为协定缔约国税收居民以及是否为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对象;(2不能准确判断所得事项是否符合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条款内容;(3对提交的申请资料内容存在较多疑问,需进一步核实。
4.不予受理决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审批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不予受理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1按国内税收法律法规不构成纳税义务的所得事项;(2申请享受的税收协定待遇不属于规定审批范围;(3提出审批申请时间已超过《办法》规定的可以追补享受协定待遇时限;(4未按规定提供与享受待遇有关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符合上述要求,且在有权审批主管税务机关通知更正或补正后90日内仍不补正或更正,又无正当理由的;(5其他不应受理的情形。
二、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备案管理流程
(一备案事项
1.税收协定常设机构以及营业利润条款;2.税收协定独立个人劳务条款;3.税收协定非独立个人劳务条款;4.除审批类事项以及前款所列税收协定条款以外的其他税收协定条款。(二备案资料
1.《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备案报告表》;2.由税收协定缔约国对方主管当局在上一公历开始以后出具的税收居民身份证明;3.与取得相关所得有关的产权书据、合同、协议、支付凭证等权属证明或者中介、公证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4.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与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有关其他资料。(三备案流程 1.受理
完成时限:1个工作日
办税服务厅文书受理岗接收备案人提交的资料。
(1正确查验申请人提交资料。相关表格填写清楚、完整以及资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填写《受理备案通知书》送达纳税人。经查验申请人提交的《报告表》项目填写不完整或所附资料不齐全的,应当场告知备案人予以补正,符合要求的,受理申请。
(2文书受理岗受理备案资料后,将备案资料传递给税源管理部门税源管理岗作事后跟踪管理。
2.初核
完成时限:5个工作日
收益支付方税收管理员按规定进行初核,必要时可通过下户调查、约谈等方式了解情况,并在办理文书上签署备案处理意见,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科长(分局长、所长核实签字后移交税政科(处。
3.复核
完成时限:5个工作日
区(县局税政科(处经办人员进行核对后,送税政科(处长复核签字,并登记《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汇总表》,有关资料由税源管理部门存档。
(四核查重点
1.受益主体:享受协定待遇申请受益人是否为协定缔约国税收居民以及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对象;2.所得事项:所得事项是否构成纳税义务、是否属于备案范围、是否符合税收协定规定的条款内容;3.申请资料:享受协定所需提交的申请资料是否齐全、填报是否准确、内容是否真实;4.其他情况。(五备案结论
1.对纳税人报备的相关资料齐全、受益主体合法、所得事项属于备案范围并符合税收协定规定内容的,应受理备案。
2.对经核查受益主体不合法或所得事项不属于备案范围、不符合税收协定条款规定内容的,或者纳税人未按规定提供与享受待遇有关资料,或者提供资料不符合上述要求,且主管税务机关通知更正或补正后仍不补正或更正,又无正当理由的,应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备案类减免税费管理的通知》(穗地税发[2009]222号有关规定向纳税人送达《税务调整处理意见书》,要求纳税人及时进行应纳税调整。
三、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特殊管理规定
根据《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安排〉有关条文解释和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函[1998]381号第二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有关条文解释和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403号第三条第(三项规定,关于香港特区居民身份的认定可按以下程序判定:(一根据纳税人有关资料认定 1.法人居民的判定
判断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是否为香港特区居民时,按其办理税务登记所填报的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情况和办理工商登记,由香港有关当局颁发的法人证书(副本、商业登记情况,如注册名称、业务范围等予以确认。
2.自然人居民的判定
对于来内地从事受雇活动或提供劳务的香港特区个人,根据其自报居住情况、受雇或从事劳务情况,以及在香港特区所负的纳税义务,并相应查阅其持有的身份证件、回乡证和派出公司、企业或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开具的证明进行判断。
(二要求纳税人提供香港特区税务主管当局出具的香港特区居民身份证明书
主管税务机关通过纳税人正常申报及查证不能确定其是否为香港特区居民;或者来自第
三国或地区,确实无从判断,又申请享受《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安排》(以下简称《安排》待遇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开具《关于请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主管当局出具居民身份证明的函》,由纳税人据此向香港特区政府税务局申请开具香港特区负有居民纳税义务证明,或将情况报送税务总局审定。不能提供证明的,不得享受《安排》待遇。
四、后续管理(一密切跟踪管理
主管税务机关要跟踪已享受待遇纳税人信息变化情况,对纳税人报告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区别情况作出继续享受、重新审批(备案、停止享受相关税收协定待遇的处理决定。对非居民已实际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但存在未经税务机关批准、未按规定提出审批申请或备案报告、未按规定提供或补充相关资料等情形的,应依法作出不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处理决定并按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建立管理台账
主管税务机关要建立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备案以及执行有关情况的管理信息台账,妥善保管各类档案资料。认真总结执行税收协定情况报告、填写《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汇总表》,于每年2月底前上报县局涉外税务管理处。
(三优化纳税服务
主管税务机关要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严格在规定时间作出审批决定;非居民向税务机关提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或备案时,可免于提交已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的资料;对同一非居民同一项所得需多次享受应提请审批的同一项税收协定待遇,在首次办理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后的3个公历内(含本,可免于向同一主管税务机关就同一项所得重复提出审批申请。
(四加强监督检查
各征收单位应加强内部监督和检查工作,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和备案,预防执法风险。县局每年将不定期检查各单位已审批或备案的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事项。
第五篇:某县地税局把落实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作为实施科学化(范文)
某县地税局把落实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作为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中轴线,在运行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基础上,集中力量研究、探索下一步工作的深入和完善。按照税收执法质量考核表所列内容进行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落实责任、整改到人。
细化内容。法规部门与监察部门认真核对岗位职责和考核表,细化其相关内容,在考核表内增加时限、准确率、及时性、行政处罚的依据和程序、表证单书的使用、电子台账、工作日志、税源测算、税收分析测算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及分值。
规范流程。制作文书流程,使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形成严谨周全、环环相扣、责任清晰、检验便捷的管理机制,促进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相互关联协作的日常考核体系。
领学讲学。开展集中“领学、讲学”活动,“领学、讲学”以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为重,详细讲解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工作流程和税收业务表证单书,明确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与各部门、各岗位资料传递的时限、内容、分析,切实把干部的思想意识、技能操作、业务规范引入到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之中。
统筹安排。切实加强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运行工作的安排、检查、指导、督促、落实和日常考核力度,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各自相应岗位职责要求,以身作则,落实严格、严厉、严管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