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市位于yy省的西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全市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辖2乡、7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27个村、8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9万人。
2013年,xx市率先在全省将乡镇农技推广公益性机构恢复为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这意味着湖北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开启了一个新纪元。本文将从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背景与现状、主要做法和经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建议等方面系统阐述关于“xx模式”的思考。
一、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一)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背景
2009年6月,农业部部长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2009】7号文件),该《意见》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30号文件精神,坚持农技推广的公益性定位,建设“五有”乡镇站,即有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机制、精干的人员队伍、稳定的经费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明确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任务,科学核定编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首先要不断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方面要提升公益性农技推广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技社会化服务,加快形成“一主多元”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2013年7月,xx市市委副书记带领市委农办、市委编办、市综改办、市农业局、红花套镇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农业公共服务考察组,赴浙江省桐乡市等地,就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2013年9月,xx市委出台了《关于组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案》(都文【2013】35号),在全省率先将乡镇农技推广公益性机构恢复为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
(二)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后现状
一是机构设置情况。10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10个乡镇畜牧服务中心,4个乡镇农机服务中心,10乡镇水利服务中心,10个乡镇林业站合并,每个乡镇组建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中心分设农技、农机、畜牧、水利、林业办公室。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主任由副科级干部担任。
二是队伍建设情况。全市核编定岗110 名,其中农业44人,农机18人,畜牧10 人、水利14 人、林业20人,文化4人纳入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农业、农机、畜牧72人中(退休2人),按年龄结构划分:31-40岁13人,41-50岁42人,51-60岁17人,分别占总数的18%、58%、24%。按文化程度:中专及高中12人,大专52人,大学8人,分别占总数的17%、72%、11%。按职称:高级1人,中级52人,初级19人,分别占总数的,1%、72%、26%。2014年8月,全市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招入3名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3名工作人员全部为农技人员,进一步充实了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同时标志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准入制度更加规范。
三是经费投入情况。2005年,我市实行“以钱养事”机制以来,乡镇公益性服务人员的岗均服务报酬由改革之初的2.8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4.8万元,总投入由最初的355.47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891.40万元,净增535.93万元。2013年组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后,乡镇农技人员按事业单位职称拿工资,市中心人员经费及办公业务经费由市财政按核定的标准预算(人平5.8万,较改革之前人平净增1万元)到乡镇,乡镇拨付到农业公共服务中心。除此以外,市财政还为其办理了“五险一金”,包括人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四是运行体制情况。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服务恢复实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运作体制,按照“乡镇管理为主、部门业务指导”的原则,各乡镇(处)安排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并将职责明确到人,各中心建立了工作日志、值班日志,去向登记牌,实行上班签到,有事按规定请假,外出、公休按规定报批,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市直相关部门指导各个乡镇服务中心建立业务工作制度,建立包村联户制度、定期培训制度、多元化农技推广制度,明确乡镇农技人员职责;市委农办建立考核制度,形成中心考核到人、乡镇(处)考核到中心、市委农办组织农口部门业务考核到乡镇(处)的考核机制,系统构建了奖优罚劣贯穿全程的绩效考评机制。
五是阵地建设情况。依托基层农技推广条件能力建设项目实施以及本级财政资金投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全部实现了“四室一厅”的规范设臵,即综合服务大厅、办公室、培训室、资料档案室、检验检测室。配臵桌椅、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照相机、电教设备、GPS定位、必要的交通工具仪等,完善中心阵地建设。同时,积极创建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以及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星级服务创建试点项目,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与服务。
二、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2013年来,xx市面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新形势、部省领导的新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新期盼,认真总结经验,抓住项目机遇,以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为着力点,围绕稳定队伍、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增强服务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实践,进一步加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市农业公共服务水平,整合现有农业公共服务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组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完善了全市农业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截止目前,全市各乡、镇(处)10个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全面建设完成,且运行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顶层推动,下定决心抓改革。xx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以钱养事”的运行现状,客观审视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中出现的“人员进出难、职称评聘难、管理约束难、绩效发挥难”的诸多弊端,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聚集了顶层推力,下定决心抓改革。一是组建工作机构。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由xx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市委农办、编办、财政、人社及农口各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负责改革的具体实施。二是考察外地经验。2013年7月,xx市委选派了由市委副书记带队,农办、编办、财政、农业及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考察组,赴浙江省嘉兴、桐乡市等地就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学习,形成专题报告,提出了“组建中心、明确性质、理顺关系、强化职能”的构想。三是出台改革方案。2013年8月,xx市委书记庄光明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议,听取汇报,会议决定成立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中心主要负责人由副科级干部担任,同时将2003年机构改革的“以钱养事”人员,通过考试考核纳入中心统一编制管理,办理进编手续;随后,xx市委出台了《关于组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案》,xx市编委印发了《关于组建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通知》。
(二)协调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促规范。xx市把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作为服务“三农”的基础工作来抓,加强部门之间协同联动,为规范中心管理、推动改革创新形成了强大合力。一是组建中心,核编定岗。根据市编委文件要求,在全市10个乡镇已组建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内设农技、农机、畜牧、水利、林业等办公室。由市委编办将人员编制确定到乡镇;市委组织部、人社局、农业局分别制定考试、考核方案;同时按照定编前先定岗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人员科学搭配方案。全市110 名乡镇公益性服务人员纳入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统一编制管理,办理进编手续。(依据:新修改的《农技推广法》第11、13、29条)。二是明确性质,理顺职能。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隶属各乡镇处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建议按副科级干部配备,核编110名(每乡镇平均按10名配备)。中心职能主要为:负责对上业务对接和对下服务指导;承担辖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农业技术培训;防汛抗旱、政策法规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的监测、预报、防治指导和处臵;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和新器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等职能。三是建章立制,科学管理。xx市委农办、市综改办发出关于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加强资金监督、强化资产管理、严禁新增债务的要求;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作为乡、镇(处)所属事业单位以乡镇管理为主,按照改革要求,制定中心学习、工作、财务管理、服务联系群众等各项管理制度,对中心所有人员进行了工作分工,制定了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各职能部门分别出台了行业管理制度负责业务指导,年终由市农办牵头,组织农、林、水、畜牧等部门进行综合性考核,将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纳入绩效管理,系统构建了奖优罚劣贯穿全程、考核评价多元互动的绩效考评新办法。
(三)依靠政策驱动,创优机制强服务。坚持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基本形成了“设立一个中心、统一加强管理、人员相对固定、工作相对独立、开展综合服务”的良好格局。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强化个人收入保障。将农技人员纳入编内管理,由市财政局按核定的编制数,将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按人平5.8万元的标准预算到乡镇,实行财政全额拨款,保证了农技人员工资、福利及办公设施、技术培训、示范基地等各项经费足额到位,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多途径、多渠道推进基层农技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招考等措施,把农业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大学生或择优选拔的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充实和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力量。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及设备等硬件投入,落实政策资金保障,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供组织支撑。从改善中心服务用房和装备入手,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改善服务条件。依托国家农技推广条件能力建设项目,配套本级财政资金300多万元。帮助10个中心新建和改扩建办公用房,集中配臵电脑、投影仪、打印机、数码相机、交通车等设备。实现了一人一台电脑、一中心一个办公场所、一套多媒体和一套专用检测设备,一个乡镇一辆农业服务车。通过齐抓硬件与软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正常有效运作。三是拓展公共服务能力。xx市坚持把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综合素质、转变服务方式作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抓手,坚持每年按人平500元标准预算安排知识更新培训费用,全力打造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配套启动村级农技推广员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使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向村、组、户延伸,形成了市、乡、村、户四级服务网络。
三、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理顺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机制。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是农技推广服务,带有浓重的公益性色彩,但实行“以钱养事“的机制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既要承担公益性职能,又从事经营性服务,呈现职能混乱、机制不顺的局面。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过去绝大部分乡镇农技中心从事种子、农药、话费等农资经营活动,带有盈利性质的农技推广机构已经从”为民服务“慢慢演变为”为钱服务“,极大的削弱了农技推广的公平性,同时也一定程度地损害了政府形象。而改革后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则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也属于公益性服务,摒弃了过去为私为己的机制,使农技推广服务”一心为公“,机构运行机制也更加单
一、纯粹。
(二)推进了基层农技推广的力度。在实行“以钱养事“过程中,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势必将其主要精力放在从事盈利性的经营服务上,而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难免会受到冷落,最终导致公益性服务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经常发生,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日趋下降。当发生病虫害、畜禽疫情等紧急情况时,如果没有及时、准确地预防和治理,将对本区域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而改革后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因为工作性质单一,从而服务也更加彻底、及时、规范。例如xx市王家畈镇是茶叶大镇,茶农们对茶叶专业知识的需求量极大,而镇农技中心过去的工作主要以经营农资为主,在茶叶技术推广上有所忽略,但改革后镇农技中心则提高了对茶叶技术推广的重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在中心的不懈努力下,王家畈镇建立了”百里生态茶廊“,全镇茶叶收入达2亿元。
(三)调动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在“以钱养事“的体制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变为“合同工”,和在企业打工没有什么差别,都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往往都是以履行完合同为目的,没能真正调动起农技人员的创造性和责任心。另外,由于农技服务包干经费十分有限,农技人员难以凭借微薄的收入生存,于是很多基层农技人员另谋出路,导致农技服务短期化。而改革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待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平年纯收入由过去的2.5万提升到了4.5万,同时还为其办理了“五险一金“,为农技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调动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热情。调研中,五眼泉镇农技中心主任孙大明跟笔者谈到,过去他们是“社会人”,现在的身份转变为“公家人”,他觉得原先的心理落差消失了,得到了平衡,现在他工作更起劲了。
(四)加强了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约束力。实行“以钱养事”,把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推向市场,属于社会化机构,不直接接受乡镇政府领导,对口业务主管部门也只是对其存在业务上的指导,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对其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而改革后农技推广机构以乡镇管理为主,部门业务指导统一的管理格局,规范了机构运行流程,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对上有汇报,对下有指导”,便于上级部门全面系统的了解农技推广工作。例如潘家湾乡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罗绍云担任中心主任,一般情况下,农技、农机、畜牧等业务部门各自完成本领域的工作,但遇到突发、特殊情况,罗绍云可以整合资源,调动业务部门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有效的加强了对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领导。
(五)转变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作风。由于实行“以钱养事”,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长期以往导致农技推广机构作风涣散、纪律松散,甚至出现农技人员“在岗不在位”、“有位不干事“、”领钱不干活”的局面。但经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明确了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纳入了绩效考核机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作风得到了极大的转变。xx市十个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中心人员岗位职责、工作人员签到表、形象图在中心大厅上公示。中心工作人员能够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相关制度,精神面貌较好,积极主动搞好服务,无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现象。
四、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配套改革意见不明,乡、镇(处)工作难于深入推进。财政部门未出台乡、镇(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部门预算内容、预算范围、中心自筹内容、自筹范围规定不明确,没有出台相关文件。对于如何进行财务、资产移交、债权、债务如何锁定也未具体的规定。人社部门对于保留的原“以钱养事”的服务中心是否需要年检、是否需要继续保留、转为事业编制的人员是否需要继续缴纳社保等问题,如需缴纳,怎样缴纳等问题,也没有相关部门出台具体指导意见。
(二)合并不统一,不利乡、镇(处)管理。按照改革的要求,组建公共服务中心后,人、财、物应当集中统一。从目前情况看,各乡、镇(处)都没有达到这一要求,都不同程度的有变通。人、财、物不统一,既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能出现“貌合神离”的情况。同时,林业、水利部门对乡、镇(处)的人、财、物未下放或移交,虽然人员似乎集中了,但管理上未集中,这两个部门的人、财、物管理权限都在上级部门。这种情况如长期下去,不利乡、镇(处)管理。
(三)合并后工作量增加,但工作人员不足。合并后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是一个全新的机构,在岗位设臵上需要重新设臵,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增加,这导致了“一人多岗”的局面,给农技人员增加了工作量,不利于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相关建议
(一)加强工作指导。领导小组相关成员部门要到乡、镇(处)加强工作指导,了解改革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就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给予具体的指导。
(二)整合中心资源。林业、水利部门要尽快把人、财、物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处)。乡、镇(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以乡、镇(处)管理为主体,市直部门业务指导到乡、镇(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而不能越过中心直接对个人。乡、镇(处)必须取消原来各站所、中心的账户、进行资产、财务移交,纳入中心统一管理,设立公共服务中心账户,财务集中,统一调配使用、统一核算,中心人员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各负其责,而不能各行其是。
(三)精简行政事项,适量招聘工作人员。对于有些行政事项,要减少多余的环节,从而工作效率。同时根据中心编制情况,适量招聘工作人员,减轻农技人员的负担。
(四)强化检查考核。领导小组要组建检查督办组要不定期开展检查督办工作,查各乡、镇(处)是否按照市委的要求改革到位。领导小组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考核办法,促使中心改革纵深推进,提升工作绩效。
第二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
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与完善管理体制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目前,我县农业局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植检站、土壤肥料工作站、经济作物推广站、农村能源环保站、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业科研站、专用肥科研站等,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基本健全,但人员分配和管理体制混乱,由于受工作经费等因素影响,其公益性职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正在建设,目前乡镇农技站以农业办公室的形式存在,无独立办公场所,为乡镇政府临时安排办公用房,归乡镇政府统一管理,与县农技推广部门基本脱节,管理体制明显不畅。
二、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县农业局事业单位在编人员108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7人,专业技术人员51人,工勤人员50人。在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39人,35-50岁60人,50岁以上19人。学历方面:大专以上文凭56人,具有本专业学历48人。技术职称方面:农技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11人,中级技术人员32人,初级技术人员8人。工资待遇方面:108人中仅37人的工资为全额拨款,另外71人的工资需单位自筹,因单位筹集资金困难,自筹人员仅发档案工资的65%。在编人员与实际在岗人员出入较大,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编21 1
人,实际在岗3人,其中2人工资自筹;植保植检站在编18人,实际在岗7人,其中2人工资自筹;土壤肥料工作站在编21人,实际在岗4人,其中4人工资自筹;经济作物推广站在编10人,实际在岗3人,其中2人工资自筹;农村能源环保站在编9人,实际在岗4人,其中4人工资自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编7人,实际在岗3人,其中1人工资自筹;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编9人,实际在岗3人,其中1人工资自筹;农业科研站在编15人,实际在岗2人,其中1人工资自筹;专用肥科研站在编7人,实际在岗1人。9个业务股站108人在编,实际只有30人在岗,其它人员大部分被分配到行政科室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部分人员因工资待遇太低,放弃岗位另谋职业。在岗的30人中,2个高级农艺师,13个农艺师,5个初级技术人员。工资待遇方面,30人中3个行政费,10个事业费,17个自筹人员。
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投入保障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近年来,我县财政十分困难,无力安排农技推广专项业务经费预算,农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主要靠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2012年申请中央财政投资共计100万元,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业技术推广补助,投资40万元,其中:
1、农技人员进村入户补助,投资25万元。主要用于乡镇农技站和县级农技人员100人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通讯、误餐补助等费用。
2、绩效奖励,投资5万元。用于完成项目实施任务的奖励。
3、管理费,投资5万元。用于技术资料的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
4、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投资5万元。主要用于聘请省农大、省农科院、省农技总站、省农业厅等单位的专家4人,在项目实施中开展工作中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
(二)农业科技示范补助,投资45万元。其中:
1、科技示范户物化补贴,投资15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购买农药、化肥等补助。其中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共15户,每户平均标准为1000元;其它985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每户平均标准为137.06元。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
2、试验示范基地补助和采用现代化推广式补助,共30万元。其中:试验示范基地补助30万元,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基地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生产设施设备等补助,黎阳镇、白寺乡、善堂基地分别补助11万、8万、9万;采用播放农业科教片、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推广方式2万元。
(三)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投资15万元。主要用于对农技人员进行培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
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正在建设,目前乡镇农技站以农业办公室的形式存在,无独立办公场所,为乡镇政府临时安排办公用房。目前,我县共建设5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其中:1个已建成,2个主体建筑已完工,另外2个正在加快
施工进度,争取年底全部建成,经过竞争上岗已确定5名区域站站长人选,并参加了省里区域站站长统一培训。下一步将进行区域站人员配备及办公用品购置工作,争取明年年初区域站全面启动正常工作。
四、基层农技人员待遇及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我县财政供养农技人员基本工资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县财政预以兑现。津贴补贴分为93年工资改革保留性福利补贴每人每月40元和保留职务补贴每人每月15—38元。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工资于2013年元月实行,其执行标准低于我市其它县区20%左右,自收自支人员工资按档案工资的65%发放。
自收自支人员工资偏低。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属于公益性全供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应财政全供,但目前农技推广人员中只有不到30%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拨付,其余70%人员工资由单位自筹,由于单位经费紧张,自收自支人员工资标准按国家规定套改标准的65%发放,待遇明显偏低。
五、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技人员履职情况。
由于工作经费有限,且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严重脱节,部分农技推广机构行使公益性职能存在困难,办事效率不高。农业科研站与专用肥科研站已基本停止行使职能。由于工资待遇太低,严重影响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部分技术人员不得不放弃本职工作,另谋职业。受各种因素制约,县级农技人员与农户接触面太窄,农民在生产中遇到问题,往
往求助无门,解决问题困难重重,大部分农户对农技推广现状不满。
第三篇:关于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温州市农业局
根据市委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部署和开展创业创新专题调研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开展全面落实农技推广工作责任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通知》文件(浙政办发〔2006〕130号)和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暨全面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市农业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在方勇军局长带领下,于2008年4月14日至20日,对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召开了有县农业局领导、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部分农技推广指导员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在泰顺县筱村镇、三魁镇、雅阳镇、泗溪镇、凤垟乡等乡镇,分别召开了有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负责人、乡镇责任农技员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乡镇责任农技员联系的农业生产基地、养殖场和专业合作社了解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到位情况。调研组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还赶赴杭州建德市、衢州市衢江区这两个全省基层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设试点县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这次专题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县和乡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构成。据调查统计,目前,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88个机构,在编人数1003人,批准编制数为1061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290个,在编人数2861人,批准编制数为2882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内人员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118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72人,初级职称及以下1743人,分别占0.1%、17.6%、82.3%。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78人,其中具备本专业学历人数583人,仅占27.5%。
二、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长期以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市现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凸现出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机制不活、保障不力、多元化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等问题,与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相适应,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乡镇农技人员找不着、农民迫切的技术需求得不到满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不到位等现象。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乡镇农技推广工作定位不清、责任不明。一些乡镇政府领导对农业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加上部分农技人员自身不愿意干农技推广工作,认为干农技推广工作在乡镇不吃香,觉得会低人一等,致使乡镇农技人员工作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技推广上,导致乡镇农技推广职能严重缺位。农技推广到底是乡镇政府公共职能还是市场行为,是事业性质还是企业性质,是由政府来办还是市场机制来解决,乡镇政府认识不够统一,导致乡镇农技推广如果搞不好,到底由谁负责?乡镇政府有什么责任、农业部门有什么责任、农技员有什么责任?责任没有得到明确。
二是乡镇农技人员身份复杂、结构不合理。据调查,全市262个乡镇,设有290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现有在编农技人员2861人。这些人从身份划分看,既有正式干部,又有招聘干部、合同制工人,既有编内人员,又有编外人员。从经费来源划分看,既有全额拨款人员,又有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人员。农技人员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人事部门、乡镇政府随意安排非农业专业人员(如复员军人、新录用的非专业人员)进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这些人员多数不具备从事技术业务的资格和能力。非专业技术人员大量挤占编制的现象,不仅偏离了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的宗旨,而且极易导致真正从事农技推广专业人员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与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乡镇农技人员业务本末倒置,在编不在岗情况突出。乡镇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管理错位,政事不分,过多抽调农技推广人员从事政府政务工作,造成农技推广服务功能弱化。据调查了解,我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人员被抽调从事乡镇政府中心工作的现象极为普遍,有的乡镇还十分严重。全市现有2861名在编乡镇农技人员,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技人员已不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在岗的农技人员“行政化”现象普遍,这些农技人员一年当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从事与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的乡镇中心工作。由于农技人员职能的错位,从表面上看似庞大的队伍,实质上真正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力量却 十分薄弱。
四是乡镇农技人员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目前,在岗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乡镇农技人员,绝大部分为年龄偏大的老同志,新录用的农业类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乡镇后,绝大多数耐不住农业的清贫和艰辛,干了几年后,不是改行就是调走。全市三分之二的乡镇农技人员,基本上是上世纪80年代招聘的农民技术员,其中初、高中文化程度占48%,中高级职称仅占13%,许多人员虽经过农广校培训,但由于年龄老化,接受新知识能力差,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也很难担当起发展现代农业的农技推广重任。
五是乡镇农技人员监督考核机制缺位,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目前的考核制度导向没有全面起到保障为农服务、落实上级农口部门推广任务和完成乡镇党委政府抓农业生产配套服务的要求。乡镇农技人员归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考核后,有些乡镇政府不知道如何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技术干部的管理考核处于无序状态。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乡镇农技人员,年终考核只能“编造”技术推广工作。即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许多人把精力都放在争课题项目、评职称等方面。
六是乡镇农技推广条件依然比较艰苦。有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虽然有办公室,但办公条件差,缺乏工作经费、电脑和交通工具等。农技推广经费、时间由上面统筹安排,往往用不到基层农技推广中去,直接由农技员支配、直接用于推广的经费依然不多,农技推广的手段、设施依然比较落后,农技人员的工作环境依然比较艰苦。尽管财政在农技推广上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有的乡镇政府还没有将农技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实施。
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体制、机制问题,认为线断网破人散的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了,而在深入调研中,我们发现其基本原因有三个:一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财政使用方向和公共服务职能缺位问题;二是乡镇政府抓农业、抓科技推广、抓农民需求服务的责任缺失;
三是农业部门对农技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公共职能和责任到位要靠县级政府抓落实,从执政为民的理念和高度抓落实。管理问题,要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办法来解决。针对这些情况,省政府在总结各地试点的基础上,作出了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的决策,并要求今年内全省所有县(市、区)要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我市11个县(市、区)的基层农技推广责任制度也必须要在年内全面推行。从我市泰顺县的试点情况看,泰顺县通过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后,农技推广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队伍自身建设也得到了明显加强。
三、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贯彻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落实基层农技人员工作责任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30号)文件精神
加快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组织保证,是新形势下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践行“三个代表”和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贯彻执行省政府《关于开展全面落实农技推广工作责任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30号)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要按照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以社会化农技推广组织为重要力量,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走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新路子。
(二)创新推广机制,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
要围绕建立“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明确,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科学,奖惩手段有力,保障措施到位”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目标,全面推行基层农技推广责任制度。重点是要建立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体系、责任体系、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和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
1、建立与完善组织体系。组织体系是工作的基本保障。没有完整灵活的组织体系,就谈不上农技推广工作的责任、考核、培训等方面的落实。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把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与深化体系改革有效结合起来。自2005年省政府《关于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浙政发〔2005〕31号)、《关于推进畜牧兽医体系改革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5〕32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市各地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要求,认真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但绝大部分县(市、区)仅停留在方案制订和编制落实上,人员还没有真正到岗到位。部分县(市、区)的改革推进速度缓慢、政策到位率不高。为此,要求各县(市、区)要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行“回头看”,对农技体制改革工作作一次认真回顾总结,及时查漏补缺,加快改革进度。方案制订、定编定岗以及人员基本落实的县(市、区),要进一步做好巩固完善工作,深化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对方案制订、定编定岗已完成,人员未落实的县(市、区),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人员落实工作;对至今为止仍未启动改革工作的县(市、区),要及时查找原因,争取在6月底前制订改革方案,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定编定岗及人员落实,确保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的很多要求与体系改革的初衷是统一的,要善于利用推动工作的浪潮连环效应,一浪推进一浪,通过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深入开展。其次,要确保农技推广人员的精力。要确保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不再与经营性服务人员混岗混编,乡镇政府及县级部门不得随意安排和调用专职从事农技推广服务的工作人员从事与农技推广无关的工作,确保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人员一心扑在农技推广服务上,挖掘他们推广农业技术的内在潜力。第三,要注重农技推广体系外延组织的培育。要大力培养农村各类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等乡土人才对农业科技的“传、帮、带”作用,把农技推广组织体系不断向村级基层组织延伸,不断健全农技推广的组织体系。
2、建立和完善责任体系。根据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性质,浙政办发〔2006〕130号文件将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分责任农技员、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三类管理,并明确各自职责。在推进分类管理中,着重要把握好三关:一是职位设置关。特别是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一般按主导产业和主要专业来设,一个产业或专业设1个岗位。二是资格认定关。首席专家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原则产生。要利用这次机会,整理农技推广队伍,理清组织结构,不能再将不在岗的农技人员甚至管理服务人员全部归为农技推广人员。三是责任确定关。对农技推广人员,按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别确定各自的职责任务,并作为硬指标列入考核重点。按照省农业厅文件提出的职位说明书规定: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的责任是根据农业生产的源头性需求,研究提出相应专业领域的产业发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等方案;带头开展技术试验、示范,为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农民信箱”、“农技110”、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渠道,为责任农技员、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户提供相关技术信息,承担相关技术咨询和培训工作;为当地制定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及重大科技决策提供咨询。农技指导员的责任是协助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研究制定本领域全县的农技推广计划,完成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农技推广工作;承担面上的工作指导、咨询培训工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联系乡镇责任农技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重点示范户等。责任农技员的责任是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产业指导。承担类似“班主任”的职责,全面负责若干村(片)全体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重点联系若干个科技示范户,对责任区域的科技示范户和农户开展技术指导,通过现场指导或农技
110、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等渠道,及时答复责任区域内农民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的负责向上一级或其他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寻求帮助;在上级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本专业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农业标准化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建立示范场、示范方、示范户,做好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情报发布、防治和处置,指导农民按技术操作规程和模式图开展标准化生产;举办或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建立“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记载生产档案,开展标准化生产;掌握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及时报送和发布农事信息,完成有关调查统计。我市各地要按照省里的说明书,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实施办法。
3、建立和完善考核体系。考核管理是落实责任农技推广的关键。浙政办发〔2006〕130号文件对责任农技员、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以及承担政府“花钱买服务”任务的社会化农技推广组织提出原则性考核意见。省农业厅已提出了具体的考核办法,我市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要确定一个专门部门负责对责任农技人员的考核,充分体现主管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三方面的意见。考核程序要简便可行,不宜过于复杂,同时以考核农技推广实绩为主。整个考核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进行的年终考核,不单纯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而是一套综合的考评体系,即由主管单位、县级农技推广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三方面共同对责任农技员、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农技人员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与奖金发放、职称评聘、项目支持等相挂钩。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警告;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聘用为责任农技员、首席专家和农技指导员
4、建立与完善培训体系。要深入实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把建立规范的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纳入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的建设范畴。首先,要注重分级培训。各地要落实培训经费,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知识更新培训。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培训,省级主抓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和农业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区域)农技站长,市级主抓农技指导员和乡镇农技站长培训,县级主抓责任农技员的培训,乡镇主抓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其次,要确保培训时间。农技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2天,这是一个原则性要求,没有变通的余地。当然在确保培训时间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第三,要改进培训方式。采取灵活多样、多种渠道,可以选派优秀人员到农业学校进修,可以采取上挂和下派结合,可以采用学历教育以及短期培训等方式,培养多方面的人才。
5、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科学核定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办公、科研、人员等经费,并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一要确保农技推广人员特别是责任农技员集中精力从事农技推广专业工作。乡镇(街道)在安排工作中,正确处理责任农技推广工作和农技员驻村等其它工作的关系,确保责任农技员全年有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从事专业工作。二要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农技推广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市本级财政要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经费主要由市财政预算安排,在农发基金、科技“三项经费”、土地出让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确保农技推广专项资金随着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农技推广专项经费用于我市农业十大优势主导产业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推广以及对聘为市级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的给予每月一定的岗位补贴。市级农技推广专项经费由市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水利及财政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市农技推广中心及各分中心负责具体管理。县级政府也要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责任农技推广人员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开展新技术、新机具、新设施的引进、示范及培训、推广等,对聘为县级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和乡镇责任农技员的,分别给予相应的岗位补贴,责任农技员的岗位补贴从乡镇(街道)财政中列支。对考核合格的农技推广人员享受单位年终奖和其它福利待遇,对表现优秀的农技推广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享受岗位补助,年终一次性扣回已发的每月岗位补贴,并不得享受年终奖。三要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结构,确保农技推广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在确定责任农技推广人员时,要优先聘用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技推广人员;在责任农技推广岗位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责任农技推广人员的交流调配力度;对于今后责任农技推广人员的补充渠道,一方面从在编农技推广人员中进行补充,另一方面由人事部门联合农业部门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择优录用。
(三)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化农技推广组织参与农技推广服务
1、积极探索新型农科教、产学研协作机制。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之间的联合,拓宽科技下乡的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供销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兴办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开展各类农技推广服务活动,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技推广格局,为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供科技支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要围绕我市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运行规律,为龙头企业开展全程科技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建基地,科技人员搞服务,农民、企业和科技人员“三赢”的有偿服务形式。要大胆创新,把农业技术体系溶入到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去,强化农技推广机构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机结合,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基地,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产量高质量优的原材料。要充分利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五化”创建活动的良好机遇,着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农技推广能力。
2、积极探索公益性农技推广的多种实现方式。凡是社会化农技推广组织能承担的任务,尽可能采取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对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技推广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政策。
(四)切实加强对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
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公众科技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快推进新型基层农技推广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把贯彻落实的各项工作抓好、抓紧、抓实。要建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要成立市实施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由市农业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政府、各乡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落实责任,统筹兼顾。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履行职责,加强指导。人事、财政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和配合,共同推进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深入实施。按照“谁主管、谁聘任”的原则聘任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推广人员,乡镇(街道)要做好责任农技员的聘任工作,县级主管部门在做好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和农技指导员的聘任工作基础上,还要协助乡镇(街道)做好责任农技员的任职资格审核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在编乡镇农技员和责任农技员的关系,对不聘为责任农技员的在编农技员,仍保留其事业身份和原有待遇不变,但今后将取消其参加上一级农业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资格,同时也不再聘任新取得的农业专业技术职务。要健全工作机制,顺利推进基层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设。为确保基层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设工作任务按时完成,市委、市政府要把基层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内容,并实行基层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工作月报制度和工作通报制度。各县(市、区)每月上报一次工作进展和动态情况,市里对各地工作的进展情况每月进行一次通报。同时加强组织督导检查,不定期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以确保年底前在全市全面推行基层责任农技推广制度。
第四篇:基层农技推广
隆回县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邵阳市佳和农牧示范基地
实施方案
(2013)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八月
2013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邵阳佳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3‟38号)和†湖南省农业厅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农业联„2013‟136号)的要求,确保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提升基层养殖业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着眼于现阶段养殖业发展需要,以满足农牧渔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深化基层牧渔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服务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服务后农牧渔民的实际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加强队伍、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牧渔民满意的基层养殖业技术推广机构,推进隆回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实施内容
(一)深化体系改革,完善工作机制。
1、持续推动和深化基层养殖业技术推广体系进程。在隆回县畜牧水产局(隆回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乡镇动物防疫站(乡镇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择优选择猪场技术骨干做为养殖技术推广指导员(以乡镇为主),引导养殖专业大学生到基层做好推广体系服务工作,引领示范户(场)技术人员利用现代养殖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对项目实施指导员和养殖场专业技术员进行系统培训,为基层养殖技术推广体系注入新生力量。
2、建立养殖技术推广新机制。
(1)组建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专家组。在县畜牧水产局的领导系统挑选技术过硬、工作积极、具有实战技巧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9名,组建养殖技术组。实行定点联系制,把我县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养殖业技术推广人员组织起来,认真履行技术指导职责。
(2)明确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一是包场联户制度,每个养殖技术指导人员落实工作任务职责,联系服务工作区域和养殖示范户,实行包干责任制。二是在全面推行包干责任制基础上,实行公开服务机制,向社会公示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姓名、联系电话、服务内容、工作职责等。三是对每个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定岗定责,加强养殖户需求信息收集与反馈。四是确定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工作目标(包括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任务、推广使用率等)、服务对象、任务要求和工作指标等。五是全面推行工作日志公示和考勤制度,把每个养殖技术指导员的下乡记录和技术服务情况张贴公示,强化群众监督。
(3)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县畜牧水产局、乡镇政府、养殖户三方考评制度,将养殖技术指导人员的工作实效、辐射带动养殖户情况及畜牧水产局、乡镇政府、养殖户三方满意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考评结果与养殖技术指导人员补助报酬、津补贴、奖金等挂钩。县畜牧水产局根据实施该项目的考核结果,综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建立先进更先进,后进赶超先进的良好工作氛围,充分调动每个养殖技术指导员工作积极性。
(4)建立多元化养殖技术推广服务机制。以畜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技术服务的突破口,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以网络专家咨询系统、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手段推广养殖业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在强化公益性服务和公益 2
性职能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共同开展养殖技术服务。
(二)革新主导技术,主推实用成果
县项目实施小组根据县专家小组意见、养殖产业发展要求和养殖户的科技需求,通过邀请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专家,组织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集成,形成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实用可行的养殖技术推广计划。
1、主导品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
2、主推畜牧技术
(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2)猪人工授精及遗传改良新技术(3)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4)兽药安全使用技术(5)自配饲料安全生产技术
(6)人工种草,青贮、氨化饲料生产技术
(三)明确示范区域,健全服务网络。
1、培育科技示范户。
在全县26个乡镇220个行政村实施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全县共遴选30个养殖场(户)做为科技示范户,选聘养殖技术指导员9名,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养殖技术科技示范户的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每个科技示范户成为养殖情况调查员、养殖技术指导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在加大科技示范户培育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培训覆盖面。
2、建设养殖科技示范基地
邵阳市佳和农牧有限公司做为县养殖科技示范基地,以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佳禾农牧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团队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新设备设施引进的试验、示范和开展培训观摩等活动。做到“四明确”暨一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和主导技术;二有明确的基地责任人;三有明确的专家、技术指导员以及技术指导服务职责;四有醒目标示牌。
(四)夯实人才基础,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着力解决基层养殖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断层和知识更新慢的实际问题,分层分类进行培训。根据上级要求挑选骨干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到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省畜牧水产局进行培训。根据实际情况,以集中培训、异地研修、现场集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聘任指导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对养殖大户、养殖协会等主要从业人员加强指导,建立系统培训制度与准入制度的对接。鼓励一批热爱养殖事业、专业素质高、立志献身“三农”的高校养殖专业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养殖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改善养殖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以阳光工程、各种惠农政策项目为依托,以推广养殖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目的,全面推进养殖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的比率,进一步提升技术推广水平。
三、实施步骤
根据上级要求,项目工作实施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8月19日-8月31日)宣传动员筹备阶段,筛选主导产业、主推技术、主推品种,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实施小组、专家组,细化养殖行业实施方案、编制•湖南省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报送县畜牧水产局、省畜牧水产局。
第二阶段(9月1日-11月25日)组织实施阶段,一是遴选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二是发布主导品种和主导技术名
录,编制技术指导方案和技术资料等。三是对示范场、示范户、带动户进行技术指导与服务。四是兑现“物化技术”补贴,促进主导品种、主导技术到位。五是开展以示范场、示范户和基层农技指导员为重点的培训等。
第三阶段(11月26日-11月30日,具体时间以上级文件要求为准)考评总结阶段,县畜牧水产局(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上级要求,认真进行项目总结,开展绩效考评和验收检查,并形成验收总结报告报省和省农业厅,申请上级验收。
四、经费安排和使用
1、养殖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安排4万元。
(1)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补助安排1.5万元,主要用于技术指导员交通、通讯和误餐补助。(2)聘请技术专家补助安排1.0万元,主要用于聘请专家的差旅、交通和劳务费等。(3)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安排1.5万元,主要用于技术推广资料的印刷及建立竞争上岗、责任推广、绩效考评、知识更新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开展工作考评过程中的资料印刷费等。
2、养殖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安排2万元。(4)养殖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安排2万元,主要用于基层养殖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继续教育补助和采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推广服务补助;养殖业技术指导员参加农民田间学校、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面补助;以及实施“特岗计划”,支持大学生到乡镇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补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县畜牧水产局(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成员为副组长、组员。成员主要负责具体技术资料的编写、技术方案制定、资金落实、项目实施进度的检查、验收
等工作,切实组织、协调、管理,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二)落实工作责任制。项目实施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宣传发动等工作;(1)项目管理、组织协调实行技术推广负责制。根据县畜牧水产局的要求制定实施措施,加强综合协调,整合行政、技术、项目资源,组织宣传发动,加强监督检查等。(2)技术推广实行专家负责制。专家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时的技术指导工作。专家组组长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定期召集专家会议,研究解决推广实施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三)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设立项目专帐,专人负责,做到专款专用。建立相关财务管理和公示制度,细化支出范围,明确补助资金使用用途,用途符合上级规定,将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的任务指标、经费补助标准等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一旦发现违规违法行为,按国家规定严肃处理。
附表1:
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专家组名单
组 长:
肖时健 隆回县畜牧水产局局长 副组长:
郭桢干 隆回县畜牧水产局总畜牧师 畜牧师 卿笃兴(常务)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廖兴华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场长 张战娥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财务 张礼君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外联 成 员:
卿小将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兽医 阳波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育种 肖洁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护育 龙壮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育种 卿菊英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人工授精 马建华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办公室主任
硕士 生
附表2:
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
组 长:成 员:
实施小组名单
副组长: 郭桢干 卿笃兴 廖兴华
张礼君 卿小将 阳波
肖洁 卿菊英 马建华 肖时健 张战娥 龙壮
第五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调研
报告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视察报告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事关农民增收和农村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引起全社会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高度重视,8月24日至25日,政协财经委组织部分委员,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我县启动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试点工作,已被省农业厅誉为“模式”,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其主要效果表现为:
1、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对原有农技推广机构进行了归并整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网络。一是职能定位明确。依法明确了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质,核定了机构职能、人员编制、岗位责任和隶属关系,将农技推广人员待遇全额纳入了财政预算,消除了农技人员后顾之忧。二是机构设置合理。将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由8个调整为5个,整合12个乡镇农综站,设立4大区域站,同时组建村级农技服务室,确保了农技人员专职专责,服务链条得以延伸,覆盖面不断扩展。三是管理体制优化。调整后5个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县局直属管理,4大区域站为县农技中心派出机构,各农技推广机构经费独立核算,人、财、物“三权归县”,实行县建县管,既落实了农技
推广事业的责任主体,又最大限度整合了资源,便于事业发展。
2、工作机制全面创新,农技推广效果良好。一是建立了新型工作运行机制。按照改革后职能定位,及时建立健全了县中心、区域站、村服务室和农技人员等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有序运转。二是实行了农技人员聘任制。启动了农技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试点工作,落实竞争上岗制度,通过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全县共有210人取得执业资格,198人被择优聘用,实现了人员的优化组合。三是建立了农技推广责任制。结合工作目标,逐一分解落实任务,推出了一系列岗位责任制度,实行全员目标管理,增强了农技人员的责任心。四是创新了考评机制。农业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联合乡镇及服务对象,针对农技人员的服务内容、能力、水平和效果进行全方位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切身利益挂钩,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改进了服务
质量。五是建立了技术信息反馈机制。将传统的农技服务方式与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手段相结合,设立农技“110”咨询服务热线和农民信箱,缩短了服务时空距离,增强了服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六是创新了农技推广模式。采取一名农技人员包抓一个基地10个示范户的做法,遴选100名农技指导员,实施了“百千万”科技进村入户工程;聘请相关专家,依托产业大户建立专家大院,通过“专家+龙头企业+基地+大户”的方式承担科技实验示范和推广职能;推行了农资农技双连锁服务模式,让有限的科技资源发挥了更大的效能。
3、强基固本展现新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一是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使用的原则,集中财力新建了县农技推广培训实验中心、4个区域站和一批村级农技服务室,配齐了必要的办公设施、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使农技推广机构的技术装备得以提升,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二
是人力资源配置得到加强。各农技推广机构通过竞争上岗人力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并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16名大学生,缓解了科技力量不足的现状。三是人员素质不断提升。鼓励农技人员参加农广校本科学历教育,启动了“532”分级培训计划,聘请省市专家开办短期讲座,初步解决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问题。
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年多来,全县农技服务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工作活力不断显现。据初步统计,全县已建立农技推广示范基地10处,示范村30个,设立专家大院2个,村级农技服务室20个,已有1000农户纳入科技示范户建设规划,先后举办各类培训200余场次,培训农民30000余人次,技术骨干5000人,为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虽取得
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基础建设投入不足。我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经验,已在全省大面积复制,但此项系统工程建设尚有较大资金缺口,亟待解决。同时,农技推广事业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各中心和区域站工作经费捉襟见肘,无法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技队伍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一方面,全县农技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仅3人,专科学历的42人,且40岁以上人员占总人数的60%,学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大多即将退休,农技推广技术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峻局面。另一方面,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未引起必要的重视,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三是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新的农技推广体系隶属县农业局,而县级技术单位和农技人员还分散在多个农口部门和乡镇,资源尚未完全整合,区域站有岗无人,不能发挥出应有作用。四是农技推广工作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
农技推广人员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产业一线,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社会未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在晋职晋级等领域设置了过多的限制,在决策上很少听取他们的意见。特别是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上缺乏动力与手段,没有调动科技人员创业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几点建议
1、全方位筹集资金,加大农技推广事业投入。要利用我县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领域成为省级样板的契机,更进一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积极争取省级项目支持,尽快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要将农技推广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保持一定的上涨比例。在现阶段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让有限的财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可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实行科研项目申报制度,由相关农技推广机构和科技人员根据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的需要进行
申报,经相关部门许可后,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2、加强科技力量建设,快速提升农技人员素质。农技人员是基层科技服务的主力军,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和产业效益。一要打破技术单位编制的限制,允许农技推广机构引进必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农技队伍。二要完善执业资格许可制度,引入淘汰制度,定期进行考试考评,促使专业技术人员自我更新,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三要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进修规划,并给予应有的经费支持,推动知识更新。
3、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理顺农技部门管理体制。结合县乡机构改革,应撤销乡镇农综站,将资源整合到各区域站,住乡人员由区域站派出,让区域站成为真正的农技推广实体。要将县茶叶绞股蓝中心从茶业局剥离,实行政事分开,同时建立农口部门和乡镇技术联系会议制度,加大协调力度,由各部门分别向农技推广区域站派驻茶叶、蚕桑等产业
技术干部,纳入区域站统一管理,实现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的全面整合,降低行政成本,让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真正满足农民的需要,产业的需要。
4、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全社会,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工作作风,在经济建设上要虚心听取专业人才的建议意见,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关心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和个人发展,对贡献突出的专业人才在职称晋升、学习进修、提拔任用上给予必要的倾斜支持;要结合农技推广示范基地、专家大院和产业大户建设,支持鼓励农技人员与企业、大户联姻,在确保现有待遇不变的情况下,靠知识和劳动获取应有的报酬,极大的调动科技人员的创业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我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我县既是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试点县,又是、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研究的试点县,同时还是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示范县。在体系改革试点工作中,我们围绕“三个实行,三个坚持”的工作思路认真地开展工作。主要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公益性职能进一步明确,公益性机构建设和队伍素质得到了加强和提高。二是一大批农业生产技术得以推广,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三是创新了服务方式,拓展了服务领域。开通了10余部农技110服务热线,及时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实行联系科技示范户制度,每一名公益性人员,根据专业优势,联系10户以上的科技示范户,密切关注和指导农业生产中重点农户。四是农资市场监管得到加强,有效地防止了坑农害农事件。五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速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得到加强。狠抓农业企业、专业大户以及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标准化工作,农产品标准化工作推进较快,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六是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发展规模逐渐壮大,经营性农技服务格局初步形成。以重庆市种业集团为龙头的农资连锁经营服务店已发展到5家,年经营额已达400万元;创业安置了67名下岗分流人员创办农民科技咨询服务部,全县发展农民科技咨询服务部已达120余家,年销售总额达到5000万元,占市场份额的50%;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8个,发展会员万户,带动农户万户。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研究试点和后续研究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农技推广的方式方法,切实做好为农服务工作。农技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后,为了更好地做好为农服务工作,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项目的要求,我们选择平滩镇、旧县镇作为样本点,深入解剖,认真分析,对基层农技推广
体系运行机制包括农技人员的岗位职责、信息反馈、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绩效考评等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中,根据项目建设的要求,我县及时召开了项目工作会和项目推进会进行专题研究,建立了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县确立了优质粮食、优质水果、蔬菜、优质水产四大主导产业,遴选培训了技术指导员100人,培育科技示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