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境商品检验检疫的一般程序(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1:1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出境商品检验检疫的一般程序(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出境商品检验检疫的一般程序(共)》。

第一篇:进出境商品检验检疫的一般程序(共)

第九章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一般程序

第1节 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程序

一、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程序

入境货物的检验检疫工作程序是:报检后先放行通关,再进行检验检疫。出境货物的检验检疫工作程序是:报检后先检验检疫,再放行通关。

(一)入境货物检验检疫

1、入境货物的检验检疫工作程序

申请报检——受理报检——办理通关——实施检验检疫——放行

(1)法定检验检疫入境货物的货主或其代理人首先向卸货口岸或到达站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报检;(2)提供有关的资料。

(3)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审核有关资料,符合要求,受理报检并计收费用转施检部门签署意见,计收费;

(4)对来自疫区的、可能传播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的入境货物交通工具或运输包装实施必要的检疫、消毒、卫生除害处理后,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入境废物、活动物等除外)供报检人办理海关的通关手续;

(5)货物通关后,入境货物的货主或其代理人需在检验检疫机构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指定的检验检疫机构联系对货物实施检验检疫。

(6)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入境货物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放行,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货物签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需要索赔的签发检验检疫证书。(重要的考点)

单选题:

1、某企业进口一批货物(检验检疫类别为M/N),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后发现该批货物不合格,该企业可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签发(),用于对外索赔。A.入境货物通关单 B.入境货物调离通知单 C.检验检疫证书

D.入境货物处理通知书 答案:C

2、对于入境的废物和活动物等特殊货物,按规定,要先进行部分或全部项目的检验检疫,合格以后才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

3、最终目的地不在进境检验检疫管辖区内的货物,可以在货物通关后,调往目的检验检疫进行检验检疫。

(二)出境货物检验检疫

出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程序是:

“报检后,先检验检疫,后通关放行”。第一个步骤:报检

第二个步骤 :受理报检

第三个步骤:检验检疫部门对货物实施检验检疫 第四个步骤:检检验检疫机构进行合格评定 对于合格的,有两种情形

1、如果说货物的产地和报关地是同一个地方,那么就开出《出境货物通关单》。

2、如果说货物的产地和报关地方不一致的,则开出《出境货物换证凭单》或《出境货物换证凭条》,由报关地检验检疫机构换发《出境货物通关单》。例1:烟台的A公司出口一批牛肉,A公司在烟台出口货物,报检的工作程序是:

1、向烟台的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报检

2、烟台受理报检

3、计收费用

4、实施检验检疫

5、合格,烟台检验检疫机构开出《出境货物通关单》

6、凭着《出境货物通关单》报关

7、放行

例2:烟台的一家工厂,货物从青岛口岸出口,前面的4个步骤是一样的。

1、先向烟台的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检验检疫

2、烟台的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检疫

3、计收费用

4、实施检验检疫

5、检验合格后,烟台检验检疫机构开出的不是《出境货物通关单》,而是《出境货物换证凭单》或《出境货物换证凭条》。

6、这批货物从烟台运到青岛后,企业凭着烟台检验检疫机构给开出来的《出境货物换证凭单》或《出境货物换证凭条》到青岛检验检疫机构换取《出境货物通关单》。

7、凭着青岛检验检疫机构开出的《出境货物通关单》以及其他单证向海关报关,履行完有关的手续后,海关放行。

出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程序,简单的说就是:

申请报检——受理报检——实施检验检疫——评定合格——签证放行

1、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境货物的工作程序一般是()。A、受理报检—签证放行—检验检疫—合格评定 B、受理报检—检验检疫—合格评定—签证放行 C、检验检疫—合格评定—受理报检—签证放行 D、检验检疫—受理报检—签证放行—合格评定 答案:B

二、出入境集装箱、交通工具、人员的检验检疫工作程序

(一)出入境集装箱的报检

1、入境集装箱的报检

(1)进境集装箱的报检人应在办理报关前,向进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指空的集装箱,或者集装箱装的是非法检货物

(2)对于装载法定检验检疫货物的进境集装箱,与进境货物一起报检,一起签证放行

2、出境集装箱的报检

(1)出境集装箱的报检人应在装货前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空的集装箱)

(2)对于装载出境货物的集装箱,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凭启运地检验检疫出具的检疫证单验证放行。

(3)对于在出境口岸拼装货物的集装箱,由出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

(二)出入境交通工具和人员

1、入境交通工具和人员

必须在口岸检验检疫指定的地点接受检疫。

2、出境交通工具和人员

必须在最后离开的国境口岸接受检疫。

三、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流程 报检/申报、计/收费、抽样/采样、检验检疫、卫生除害处理、签证放行。

第2节 进口商品的检验

入境货物的检验检疫工作程序是:报检后先放行通关,后进行检验检疫。

一、报检的范围:(包括5个方面)

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

2、输入国家或地区规定必须凭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证书方准入境的

3、有关国际条约规定必须经检验检疫的;

4、对外贸易合同约定须凭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证书进行交接、结算的;

5、申请签发一般原产地证明书、普惠制原产地证明书等原产地证明书的。判断题:

凡国际条约、公约或协定规定须经我国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出入境货物,报检人须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答案:对

二、入境报检的分类:

(一)、进境一般报检

进境一般报检是指:法定检验检疫入境货物的货主或其代理人,持有关单证向卸货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取得《入境货物通关单》并对货物进行检验检疫的报检。进境一般报检,《入境货物通关单》的签发和对货物的检验检疫都由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完成。

(二)、进境“流向报检”

进境流向报检亦称口岸清关转异地进行检验检疫的报检,指法定入境检验检疫货物的收货人或其代理人持有关证单在卸货口岸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获取《入境货物通关单》并通关后由进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进行必要的检疫处理,货物调往目的地后再由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进行检验检疫监管。

“流向报检”与“一般报检”的区别就在于,申请进境流向报检货物的通关地与目的地属于不同辖区。

(三)、进境“异地施检报检”

1、异地施检报检是指已在口岸完成进境流向报检,货物到达目的地后,该批进境货物的货主或其代理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进行检验检疫的报检。

★“进境流向报检”和“进境异地施检报检”是属于一批货物进行报检时的两个环节。★经过“进境流向报检”,就要有货物的“进境异地施检报检”与其相对应。

2、因“进境流向报检”只在口岸对装运货物的运输工具和外包装进行了必要的检疫处理,并未对整批货物进行检验检疫。

3、只有当实施检验检疫的机构对货物实施了具体的检验、检疫后,货主才能获得相应的准许进口货物销售使用的合法凭证,也就是《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这样也就完成了进境货物的检验检疫工作,货物可以自由买卖。

在异地施检报检时应提供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调离通知单》。

单选题:

1、新疆某外贸公司从韩国进口一批聚乙烯,拟从青岛口岸入境通关后运至陕西使用。该公司或其代理人应向()的检验检疫机构申请领取《入境货物通关单》。A.青岛 B.釜山 C.新疆 D.陕西 答案:A

2、贵州一饮料生产厂从英国进口一批设备零配件(检验检疫类别为R/),在上海入境通关后运至贵州。该公司或其代理人应向()的检验检疫机构申请领取《入境货物通关单》。A、贵州 B、上海 C、英国 D、北京 答案:B

三、报检的时限和地点

(一)报检的时限(重要考点)

1、输入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或种畜、禽及其精液、胚胎、受精卵的应当在入境前30天报检;

2、输入其他动物的,应在入境前15天报检;

3、输入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的,应在入境前7天报检。

4、入境货物需对外索赔出证的,应在索赔有效期前不少于20天内向到货口岸或货物到达地的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二)、报检的地点(重要考点)

1、政府有关审批、许可证等批文中已规定检验检疫地点的,在规定的地点报检;

2、大宗散装商品、易腐烂变质商品、废旧物品、卸货时发现包装破损、数量短缺的商品,必须在卸货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单选题

贵州一饮料生产厂从英国进口一批设备零配件(检验检疫类别为R/),在上海入境,在上海口岸卸货时发现部分包装破损,该饮料厂应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申请残损鉴定。A.上海 B.贵州 C.上海和贵州 D.上海或贵州 答案:A

多选题

以下进口商品,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规定,应在卸货口岸或国家质检总局指定地点检验的有()。

A.大宗散装商品 B.易腐烂变质商品

C.废旧物品 D.已发生残损、短缺的商品

答案:ABCD

3、需结合安装调试进行检验的成套设备、机电仪产品以及在口岸开件后难以恢复包装的商品,应在收货人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并检验;

4、其他入境货物,应在入境前或入境时向报关地检验检疫机构办理报检手续;

5、入境的运输工具及人员应在入境前或入境时向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申报

四、入境货物报检时应提供的单据

1、入境报检时,应填写《入境货物报检单》,并提供外贸合同、发票、提(运)单装箱单等有关单证。

2、按检验检疫的要求,提供相关其他特殊单证的情况。

第3节 出口商品的检验

一、报检分类: 分为:一般报检;出境换证报检;出境预报检

(一)一般报检(产地和报关地一致)出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报检后,先检验检疫,后通关放行”。

即:申请报检—受理报检—实施检验检疫—出具《出境货物通关单》—放行 程序:

1、法定检验检疫出境货物的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报检

2、检验检疫受理报检和计收费

3、转检验或检疫部门实施检验检疫,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出具《出境货物通关单》

出境货物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出具《出境货物不合格通知单》

(二)出境换证报检(产地和报关地不一致)

应在产地检验,检验合格出具《出境货物换证凭单》、“出境货物换证凭条”,凭以向报关地检验检疫机构换发《出境货物通关单》。

判断题:

1、产地与报关地不一致的出境货物,在向报关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出境货物通关单》时,应提交产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出境货物换证凭单》或《出境货物换证凭条》。答案:对

判断题:

根据描述判断说法是否正确:

广西某生产企业出口一批货物(检验检疫类别为P/Q),拟从广州口岸报关出口。1.该企业向广西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时,应申请签发“货物调离通知单” 答案:错,应申请签发《出境货物通关单》或换证凭条。2.该企业应向广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签发“出境货物通关单” 答案:错

(三)出境预检报检

1、对暂时还不能出口的货物预实施检验检疫的报检。合格的,签发《出境货物换证凭单》,正式出口,可凭此证申请办理放行手续。

2、申请报检的货物是经常出口的、非易腐烂变质、非易燃易爆的商品。

二、出境货物报检的地点和时限

1、出境货物最迟应在出口报关或装运前7天报检,对于个别检验检疫周期较长的货物,应留有相应的检验检疫时间;

2、需隔离检疫的出境动物在出境前60天预报,隔离前7天报检;

3、法定检验检疫货物,除活动物需由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外,原则上应坚持产地检验检疫。

单选题:

1、出境动物产品,应在出境前()日报检。

A、5 B.7 C.10 D.15 答案:B

2、需隔离检疫的出境动物,应在出境前()预报,隔离前()报检。A.60天、10天 B.60天、7天 C.30天、10天 D.30天、7天 答案:B

三、出境货物报检应提供的证单(重点记忆)

1、出境货物报检时:

(1)应填写《出境货物报检单》;

(2)并提供有关的外贸单据(注意与进口时要提交的外贸单据做比较)

(3)生产经营部门出具的厂检结果单原件;

(4)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出境货物运输包装性能检验结果单》正本。(检验检疫类别为“N”或“S”的货物提供)单选题

1、办理出境货物报检手续,以下单据中无须提供的是(). A.外贸合同 B.发票

C.提(运)单 D.装箱单 答案:C

多选题

1、出境货物报检时,一般应提供()等单证。A、外贸合同 B、厂检结果单 C、样品 D、发票

答案:ABD

2、凭样品成交的,须提供样品。

3、经预检的货物,在向检验检疫机构办理换证放行手续时,应提供该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出境货物换证凭单》(正本)

4、产地与报关地不一致的出境货物,在向报关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出境货物通关单》时,应提交产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出境货物换证凭单》(正本)。

5、预报检的,还应提供货物 生产企业与 出口企业签订的贸易合同。

6、出口危险货物时,必须提供《出境货物运输包装性能检验结果单》正本和《出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正本)。

7、出境特殊物品的,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应提供有关审批文件。

每一条大家都要掌握,都是很重要的考点。

第二篇:进出境动物检验检疫程序

进出境动物检验检疫程序

一、进境动物检验检疫程序:

⒈检疫审批 输入动物、动物遗传物质应在签定贸易合同或赠送协议之前,进口商或接收单位应向国家检验检疫机关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国家检验检疫机关根据对申请材料的审核及输出国家的动物疫情、我国的有关检疫规定等情况,对同意进境动物、动物遗传物质的发给相关的动物进境检疫许可证。两国之间未签订检疫议定书的,不得引进动物、动物遗传物质。

⒉报检 货主或其代理人在动物抵达口岸前,须按规定向口岸检验检疫机关报检。报检时,货主或其代理人须出具动物进境检疫许可证等有关文件,并如实填写报检单。

⒊现场检验检疫 输入动物、动物遗传物质抵达入境口岸时,动物检验检疫人员须登机、登轮、登车进行现场检疫。现场检验检疫的主要工作是查验出口国政府动物检疫或兽医主管部门出具的动物检疫证书等有关单证;对动物进行临床检查;对运输工具和动物污染的场地进行防疫消毒处理。对现场检验检疫合格的,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相关单证,将进境动物、动物遗传物质调离到口岸检验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做进一步全面的隔离检疫。

⒋隔离检疫 进境动物必须在入境口岸进行隔离检疫。输入马、牛、羊、猪等种用或饲养动物,须在国家检验检疫机关设立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进境动物隔离场进行隔离检疫;输入其他动物,须在国家检验检疫机关批准的进境动物临时隔离场进行隔离检疫。在隔离检疫期间,口岸检验检疫机关负责对进境动物监督管理,货主或其代理人必须遵照检验检疫机关的规定派出专人负责饲养管理的全部工作。隔离检疫期间,口岸动物检疫人员对进境动物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并做好记录;对进境动物、动物遗传物质按有关规定采样,并根据我国与输出国签订的双边检疫议定书或我国的有关规定进行实验室检验。大中动物的隔离期为45天,小动物隔离期为30天,需延期隔离检疫的必须由国家检验检疫机关批准。

⒌检疫放行和处理检疫工作完毕后,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遗传物质出具《动物检疫证书》和相关单证,准许入境。检出农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中一类病的,全群动物或动物遗传物质禁止入境,做退回或销毁处理;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中二类病的阳性动物禁止入境,做退回或销毁处理,同群的其它动物放行,并进行隔离观察;阳性的动物遗传物质禁止入境,做退回或销毁处理。检疫中发现有检疫名录以外的传染病、寄生虫病,但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按规定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二、出境动物检验检疫程序:

⒈报检 当货主或者其代理人输出动物时,应提前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或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输入国的检疫要求确认,然后货主与输入国签约。货主或其代理人于动物出境前60天向出境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⒉产地检疫出境动物检疫需要产地检疫的,可由动物所在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检疫条款检疫,符合检疫要求的出具产地检疫证书。必要时,离境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可派检验检疫人员到产地进行疫情调查。

⒊口岸检疫 产地检疫合格的动物,需要进行隔离检疫的,货主或其代理人须提供临时隔离检疫场,经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查、批准签发《出入境动物临时隔离场许可证》后隔离待出境的动物。隔离检疫期间,由出境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派驻检疫人员负责驻场检疫的各项工作。其实验室的检疫工作与入境实验室检验工作相同。经检疫合格的动物,签发动物检疫证书。

⒋离境和押运装运动物出境的运输工具、装运场地必须经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消毒处理。必要时,口岸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派员随押运人员一起了解运输途中的有关情况。

权利义务:检验检疫人员依法对进出境的动物实施检验检疫,并遵守工作纪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流程。货主或代理人应配合做好检验检疫工作,提供相应资料。

事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第二章(进境检疫)《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第二章(检疫审批)、第三章(进境检疫)

第三篇:进出境动物产品检验检疫

进出境动物产品检验检疫

检查机构:

上海浦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浦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吴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外高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国际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闵行开发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南汇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奉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崇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金山办事处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航交所办事处

检查内容:

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毛类、生皮张、动物水产品、肉类、奶制品、血液、骨、蹄、角等必须实施检验检疫。

检查程序:

一、进境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程序:

⒈输入动物产品,货主或其代理人须事先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⒉动物产品从输出国或地区运抵到达口岸后,货主或其代理人须向入境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在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未同意的情况下,任何个人、单位不得将货物卸离运输工具。

⒊输入的动物产品到达口岸时,检验检疫人员可以到运输工具上或货物现场实施检验检疫,核对货、证是否相符。检查有无腐败变质现象,容器、包装是否完好。符合要求的,允许卸离运输工具。发现散包、容器破裂的,由货主或者其代理人负责整理完好,方可卸离运输工具。根据情况,对运输工具的有关部位及装载动物产品的容器、外表包装、铺垫材料、被污染场地等进行消毒处理。需要实验室检验检疫的,按规定采取样品。对易滋生植物害虫或者混藏杂草种子的动物产品,同时实施植物检疫。

⒋经现场检疫后的动物产品由口岸检疫机关按如下规定处理:

(1)对蓝湿皮、洗净毛、碳化毛、毛条等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2)对需要调离入境口岸海关管辖区而运往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指定地点进行检疫及监督加工、使用、贮存的动物产品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情况通知单》。

(3)对上述(1)、(2)规定以外的动物产品根据规定进行采样带回实验室检验检疫。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不合格的签发《检验检疫证书 》及《检验检疫处理通知单》。

⒌当进境动物产品从入境口岸调往该地以外指定地点进一步检疫、处理及存放、加工的,启运前入境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通知被指定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入境动物 产品运抵指定地点后货 主或其代理人,持有关单证向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境动物产品的存放、加工单位实施检疫监督制度。存放、加工

入境动物产品的单位必须做到:

(1)建立以本单位领导和下属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动物卫生防疫小组,负责入境动物产品存放加工过程中的动物卫生工 作;制定防疫制度和 落实防疫措施,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报检和填报表等。

(2)入境动物产品专仓堆放,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与经检疫合格的产品混合堆放,并有专人负责保管。

(3)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流程,对入境动物产品分别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消毒或杀虫处理。

(4)对存放、加工入境动物产品的进出通道、门前设置适于人和车辆消毒的消毒设施。

(5)对存放、加工入境动物产品的场所、工作台、搬运工具等及时做消毒处理。

(6)接触入境动物产品的工作人员,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7)对入境动物产品内外包装物,存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废弃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或予以销毁,并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

(8)未经检验检疫机关批准的入境动物产品不得接收。未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检疫不合格和未经加工或消毒、除虫处理的不得转移。

二、出境动物产品的检验检疫程序:

⒈出境用的动物产品必须是来源于非疫区健康群的动物。对于出口肉食类动物产品用的屠宰动物,根据输入国对活动物产地检疫要求,必须是检疫合格的动物。凡用于加工、生产、存放出 口动物产品的肉联厂、屠宰场、动物产品加工厂、专用仓库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这些单位 必须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注册登记,获取注册登记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对出境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和运 输过程实行检疫监督管理制度。

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派出检验检疫人员对出境动物产品的加工厂、仓库实施监督管理。检验检疫人员在 执行任务时依法查阅或索取加工厂、仓库与出境动物产品检疫有关的记录、报告或资料等。

⒊出境动物产品的加工厂、仓库必须订立兽医卫生管理制度,并做好兽医卫生工作,定期对水质和污水进行抽样检验。

⒋运载出境动物产品的运输工具必须是清洁的,货物装卸前后要洗刷干净,并用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批准的有效消毒药品消毒。

⒌出境动物产品从产地至离境口岸的运 输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有关检验检疫证书放行。

⒍出境动物产品到达离境口岸,所在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立即实施监督管理。对检疫证书 或货物单证不符的视情况实施检疫、消毒或退回原产地,并将发现的问题通知产地出入境检 验检疫机构。

⒎出境肉类产品、蛋、水产品,需到指定机构(上海浦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理手续,空运水产品需到上海国际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理手续。

双方权利义务:

检验检疫人员依法对进出境的动物产品实施检验检疫,并遵守工作纪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流程。货主或代理人应配合做好检验检疫工作。

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二章(进口商品的检验)第三章(出口商品的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第二章(进境检疫)第三章(出境检疫)

第四篇:进出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8-22 【生效日期】2002-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进出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进出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7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二○○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进出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进出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保障进出境肉类产品安全卫生,防止动物疫情传入传出我国,保护我国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体健康,维护对外贸易信誉,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 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 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 实施细则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进出境肉类产品的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肉类产品是指动物屠体的任何可供人类食用部分,包括胴体、肉类、脏器、副产品以及以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制品(不含罐头)。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出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进出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进境检验检疫

第五条 向中国输出肉类产品的国家或者地区政府主管当局应当与国家质检总局签订检验检疫议定书,确定相应的检验检疫要求。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检验检疫议定书和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实施检验检疫。国家质检总局根据需要可以派员到输出肉类产品的国家或者地区进行预检。

第六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向中国出口肉类产品的加工企业实施注册登记制度。未经国家质检总局注册登记的国外加工企业生产的肉类产品不得向中国出口。

第七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境肉类产品实行检疫审批制度。进境肉类产品的货主应当在贸易合同签订前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取得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第八条 进境肉类产品只能从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口岸进境。进境口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进境肉类产品数量相适应的存储冷库。存储冷库的条件应当符合《进境肉类产品存储冷库检验检疫要求》(附件)。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对所辖地区用于存储进境肉类产品的冷库实行备案管理;

(二)进境口岸的检验检疫机构具备实施进境肉类产品实验室检验检疫的必要设施,并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九条 肉类产品进境前或者进境时,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持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输出国家或者地区政府官方签发的检验检疫证书(正本)、原产地证书、贸易合同、信用证、提单、发票等单证向进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第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报检所提交的单证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受理报检,并对审批数量进行核销。

对无输出国家或者地区政府官方检验检疫证书或者检验检疫证书不符合要求的,以及无有效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的,作退回或者销毁处理。

第十一条 对装运进境肉类产品的集装箱应当在进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实施箱体防疫消毒处理。

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进境肉类产品不得卸离运输工具。

第十二条 进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依照下列规定对肉类产品实施现场检验检疫:

(一)核对单证与货物的名称、数(重)量、集装箱号码、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生产加工厂家名称或者注册号、包装、铅封号、检验检疫标志或封识等是否相符;

(二)检查集装箱温度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三)查验包装:外包装上应当有明显的中英文标识,标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温度、工厂注册号和目的地等内容,目的地必须注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封口处应当加施一次性检验检疫标识;内包装必须使用无毒、无害的全新材料,并标明品名、注册厂号;

(四)查验有无腐败变质,有无异味、毛、血、粪污等杂质及其它有害杂质。

第十三条 根据现场检验检疫的情况,对进境肉类产品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货证不相符或者不符合我国标准规定的,作退回或者销毁处理;

(二)腐败变质或者受有害杂质污染的,作退回或者销毁处理;

(三)疑似受病原体污染的,应当立即采样送检,并作封存处理。

第十四条 进境肉类产品经现场检验检疫合格后,运往检验检疫机构指定的储存冷库存放。同时,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有关规定采样进行实验室检验。

第十五条 采样应当遵守以下要求:

(一)采样时,应当避免样品被污染;使用专用样品袋存放样品,或者直接抽取原包装;采集的样品应当保持在与运输环境近似的温度下(可放冰内、冰箱的冷盒内或低温冰箱内保存);

(二)采样后在盛装样品的容器或者样品袋上应当加贴标签,标明样品名称、报检单号、来源、数量、采样地点、采样人及采样日期等,并出具《抽/采样凭证》。

第十六条 实验室应当对送检样品进行感官特性检验,检查其新鲜度、色泽、气味是否正常;是否有毛、血、粪污等杂质;是否有出血、淤血等,必要时进行挥发性盐基氮、蒸煮试验。

第十七条 对抽取的进境肉类产品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并按照《动物源性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控计划》对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理化指标进行监测。

肉类产品的微生物学检验项目包括强制性进行细菌总数、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包括O157和O157:H7)检验和监测性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弯曲杆菌等检验;肉制品还必须强制性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根据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的动物疫情状况,对可能受动物传染病原、寄生虫感染的肉类产品,必须进行相关病原和寄生虫的检测。

第十八条 进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检验检疫结果,对进境肉类产品按照出入境检验检疫签证管理的有关规定作如下处理:

(一)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准予生产、加工、使用;

(二)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签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作退回、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

(三)需要对外索赔的,签发相关证书。

第十九条 货主或者其代理人未取得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前,不得擅自转移、生产、加工、使用进境肉类产品。

第三章 出境检验检疫

第二十条 出境肉类产品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方准出境。

第二十一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境肉类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企业实行注册登记管理。

第二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对出境肉类产品实施检验检疫:

(一)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检验检疫要求;

(二)中国政府与输入国家或者地区政府签订的双边检验检疫协议、议定书、备忘录等规定的检验检疫要求;

(三)输入国家或者地区检验检疫要求。

第二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向出境肉类产品加工企业派出兽医,对出境肉类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出境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生产、加工、存放企业应当为检验检疫机构派出的兽医(以下简称派出兽医)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派出兽医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检验检疫要求和有关规定对屠宰动物实施宰前、宰后检验检疫;

(二)对加工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安全卫生条件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检验检疫需要抽样,送实验室检验;

(三)完成国家残留监控计划和疫病监测方案中规定的抽样工作;

(四)负责申领和保管出境肉类产品所需检验检疫印章、标志,并做好使用登记。

第二十四条 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出境肉类产品生产、加工前向生产、加工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预报检。

检验检疫机构受理预报检后,应当检查确认检验检疫要求,并对生产、加工企业周围地区、供屠宰动物来源地的动物疫情情况和农药、兽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符合出口要求的,方可同意生产、加工。

第二十五条 供屠宰动物应当来自经过检验检疫机构注册或者备案的饲养场。注册或者备案工作参照供港澳活动物有关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进行。

供屠宰动物的饲养应当由出境肉类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五统一管理方式”管理(即统一供应鸡苗、仔猪等、统一防疫消毒、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使用药物、统一收购屠宰)。动物出场前应当经其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并出具证明,出境肉类产品加工厂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凭证明准予屠宰加工。

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宰前动物进行动物疫病监测。没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者疫情监测、残留监控不合格的动物不得用于屠宰、加工出境肉类产品。

非饲养的供屠宰动物须经宰前检疫合格,并对有毒有害残留物质检测合格。

第二十七条 出境肉类产品加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及输入国家或者地区的要求,对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进行检测和自控。

第二十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出境肉类产品中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残留物质进行检测,并对企业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

第二十九条 用于出境肉类产品包装的材料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包装箱(袋)上应当按照输入国家或者地区的要求标明品名、数(重)量、生产企业名称、注册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等。需要加施检验检疫印章或者标志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派出兽医的监督下进行。

第三十条 在派出兽医监督下生产、加工的肉类产品,由检验检疫机构派出兽医进行登记,填写监管记录,并结合检测结果,确认生产加工的产品是否符合进境国家或者地区的检验检疫要求。符合要求的,由派出兽医签发肉类产品出厂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第三十一条 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出境肉类产品启运前,凭派出兽医签发的货物出厂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向出境肉类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第三十二条 运输出境肉类产品的运输工具必须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和制冷设备,保证运输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条件,其所提供的装载方式能有效地避免肉类产品受到污染,并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处理。

第三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境肉类产品的发运实施监装。出境肉类产品装运时,检验检疫机构派员对装运过程进行监督,并填写监督装运记录。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检验检疫合格的出境肉类产品、包装容器、运输工具等加施检验检疫标志或者封识。

第三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境肉类产品的出厂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检测结果报告、监督装运记录等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签发有关检验检疫证单;不符合规定的,签发不合格通知单。

第三十五条 存放出境肉类产品的中转冷库应当经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登记,并接受监督管理。

出境肉类产品运抵中转冷库时应向其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报。中转冷库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凭生产、加工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检验检疫证单监督入库。

出境肉类产品出库时由中转库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换证。

第三十六条 出境冷冻肉类产品应当在生产加工后6个月内、冰鲜肉类产品应当在生产加工后72小时内出境。输入国家或者地区政府另有要求的,按照其要求执行。

第三十七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签发检验检疫证书的兽医实行备案管理制度,未经备案的兽医不得签发证书。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进出境肉类产品的货主或者其代理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对进出境肉类产品实施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严格执法,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文明服务。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构按照规定查处。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进境肉类产品指定存储冷库检验检疫要求

附件:

进境肉类产品指定存储冷库检验检疫要求

一、指定存储冷库的基本条件:

(一)交通、运输便利、位于进境口岸辖区范围内,具备有方便搬运的运作空间,冷库容量达3000吨(来料加工企业自有的冷库除外)。

(二)应当位于无污染源的区域,环境卫生应当符合环保要求,库区路面应当铺设水泥并保持平坦不积水。

(三)库房密封,有防虫、防鼠、防霉设施。

(四)库房温度应当达到-18℃以下,昼夜温差不超过1℃。

(五)保持无污垢、无异味,环境卫生整洁,布局合理。

(六)应当设有温度自动记录装置,库内应当装备非水银温度计。

(七)建立包括以下内容的卫生质量体系:

1.卫生质量方针和卫生质量目标;

2.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3.生产人员管理;

4.环境卫生要求;

5.冷库及设施卫生要求;

6.储存、运输卫生的控制;

7.质量记录控制;

8.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二、进库管理

(一)指定存储冷库对入库的进境肉类产品需要查验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入境货物通关单》第一联正本,并保留其复印件。

(二)凡有下列情况,一律不许进库,并及时通知有关检验检疫机构:

1.货证不符、散装、拼装或者中性包装,以及包装不符合检验检疫规定要求的;

2.腐败变质、有异味的。

(三)不同产品(包括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进库时间、不同的货主)不得在库内的同一区域混合堆放,国内产品不能与进境产品存放于同一库内。保持过道整洁,不准放置障碍物品。

(四)指定存储冷库应当建立入库登记核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进境肉类产品的入库登记(包括货物资料的登记、货主资料的登记)、卫生与防疫工作,并配合检验检疫机构的检疫监督管理。

(五)指定存储冷库应当填写《进境肉类产品指定存储冷库质量监督管理手册》,以备检验检疫机构核查。

(六)指定存储冷库如发现有非法进境的肉类产品,应当及时向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三、出库管理:

(一)指定存储冷库对出库的进境肉类产品需要查验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第一联正本,并保留复印件。

(二)产品出库时, 由专人负责做好出库登记。

(三)产品出库后及时清理残留物并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

四、监督管理

(一)指定存储冷库应当为检验检疫人员提供必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设施。

(二)指定存储冷库的监督管理工作由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组织实施,其内容包括:定期或者不定期派员到指定存储冷库检查存储、出入库登记、质量体系的运行、遵守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等情况,包括有无存放非法进境肉类产品、发现非法进境肉类产品不如实向检验检疫机构报告以及存放期间擅自开拆或者损毁检验检疫标志、封识等情况。

(三)检验检疫机构在检查时,发现有违反有关规定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警告、暂停存储进境肉类产品或者取消指定存储冷库资格。

(四)指定存储冷库每月将上月出入库进境肉类产品的统计表报检验检疫机关,并接受检验检疫机关核查。

(五)指定存储冷库修缮或者因其他情况需要改变结构时,应当取得检验检疫机构的同意,并在其指导下作好防疫工作。

(六)进境肉类产品出入库装卸过程中的废弃物,应当按照检验检疫机构的要求,集中在指定地点作无害化处理。

(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对指定存储冷库实施检疫监督时,冷库负责人应当密切配合,不得隐瞒情况或者拒绝接受检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进出境中药材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进出境中药材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公开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立法依据】为加强进出境中药材检疫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动植物疫病疫情传入传出国境,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保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产品定义】本办法所称中药材是指药用植物、动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

第三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申报为药用的进出境中药材检疫及监督管理。

申报为食用的进出境中药材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进出口食品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职责】国家质检总局依法统一管理全国进出境中药材检疫及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以下简称检验检疫部门)依法对所辖区域进出境中药材实施检疫及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 【用途申报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境中药材实施用途申报制度。中药材进出境时,企业应当向检验检疫部门申报预期用途,明确“药用”或者“食用”。

申报为“药用”的中药材应为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材目录的物品。申报为“食用”的中药材应为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可用于食品的物品。

第六条 【管理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境中药材实施风险管理;对向中国境内输出中药材的境外种植养殖场、生产、加工、存放企业(以下简称境外生产企业)实施注册登记管理;按照输入国家或者地区的要求对出境中药材生产企业实施注册登记管理;对进出境中药材生产、经营企业实行诚信管理等。

第七条 【企业责任】 进出境中药材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标准从事生产、加工、经营活动,承担防疫主体责任,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进出境中药材安全,主动接受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章 进境检疫监管

第八条【准入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境中药材实施检疫准入制度,包括产品风险分析、监管体系评估与审查、确定检疫要求、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登记以及进境检疫等。

第九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首次向中国输出中药材的国家或者地区进行产品风险分析、监管体系评估,对已有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回顾性审查。

国家质检总局根据风险分析、评估审查结果,与输出国家或者地区主管部门协商确定向中国输出中药材的检疫要求,商签有关议定书,确定检疫证书。

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制定、调整并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允许进境中药材的国家或者地区名单以及产品种类。

第十条 【境外企业注册登记】国家质检总局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需要实施境外注册登记的中药材品种目录,并实施动态调整。注册登记评审程序和技术要求由国家质检总局另行制定、发布。

国家质检总局对向中国输出需要实施境外注册登记的中药材品种的境外生产企业实施注册登记。注册登记有效期为4年。

第十一条 境外生产企业应当符合输出国家或者地区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相关要求,并达到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等效要求。

第十二条 输出国家或者地区主管部门在境外生产企业申请向中国注册登记时,需对其进行审查,符合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相关规定后,向国家质检总局推荐,并提交下列中文或者中英文对照材料:

(一)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相关的动植物疫情、兽医卫生、公共卫生、植物保护、企业注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所在国家或者地区主管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及法律法规执行等方面的书面资料;

(二)申请注册登记的境外生产企业名单;

(三)所在国家或者地区主管机构对其推荐企业的防疫、卫生控制实际情况的评估结论;

(四)所在国家或者地区主管机构对其推荐的企业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要求的声明;

(五)企业注册申请书,厂区、车间、仓库的平面图、工艺流程图、动物或者植物检疫防控体系文件、防疫消毒处理设施照片、废弃物和包装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照片等;

(六)其他必要有关证明文件。

第十三条

国家质检总局收到推荐材料并经书面审查合格后,经与输出国家或者地区主管部门协商,可以派员到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对其监管体系进行评估,对申请注册登记的境外生产企业进行检查。

经检查符合要求的申请企业,予以注册登记。第十四条 已取得注册登记需延续的境外生产企业,由输出国家或者地区主管部门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按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请。国家质检总局可以派员到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对其监管体系进行回顾性审查,并对申请的境外生产企业进行检查。

经检查符合要求的境外生产企业,予以注册登记,有效期延长4年。

第十五条 【检疫审批】进境中药材须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的,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签订贸易合同前,按照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第十六条

【预检】国家质检总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并商输出中药材国家或者地区政府主管机构同意,派员到输出国家或者地区进行预检。

第十七条 【报检要求】中药材进境前或者进境时,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持下列材料,向进境口岸检验检疫部门报检:

(一)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官方出具的符合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的检疫证书原件;

(二)实施动植物检疫审批的,应当提供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

(四)原产地证明、贸易合同、提单、装箱单、发票及其他有关单证。

第十八条 【受理报检】检验检疫部门对货主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相关单证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受理报检。无输出国家或者地区政府动植物检疫机构出具的有效检疫证书,需要注册登记未按要求办理注册登记的,或者未依法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的,检验检疫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退回或者销毁处理。

第十九条 【检疫依据】对进境中药材,检验检疫部门按照中国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列明的要求,以及本办法第九条确定的检疫要求实施检疫。

第二十条 【现场检疫】进境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实施现场检疫:

(一)查询启运时间和港口、途经国家或者地区、装载清单等,核对单证是否真实有效,单证与货物的名称、数(重)量、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唛头、标记、境外生产企业名称、注册登记号等是否相符;

(二)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带有动植物性包装、铺垫材料,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进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三)中药材有无腐败变质现象,有无携带有害生物、动物排泄物或者其他动物组织等,有无携带动物尸体、土壤及其他禁止进境物。

第二十一条

现场查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验检疫部门签发检疫处理通知书,并作相应检疫处理:

(一)属于法律法规禁止进境的、带有禁止进境物的、货证不符的、发现严重腐败变质的作退回或者销毁处理;

(二)对包装破损的,由货主或者其代理人负责整理完好,方可卸离运输工具。检验检疫部门对受污染的场地、物品、器具进行检疫处理;

(三)带有有害生物、动物排泄物或者其他动物组织等的, 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疫处理;

(四)对受到病虫害污染或者疑似受到病虫害污染的,封存有关货物,对被污染的货物、装卸工具、场地进行消毒处理。

第二十二条 【采样、实验室检疫】现场检疫中发现病虫害、病虫为害症状,或者根据相关工作程序需进行实验室检疫的,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对进境中药材采样,并送实验室。

第二十三条 【指定场所存放、加工】中药材在取得检疫合格证明前,应当存放在检验检疫部门认可的地点,未经检验检疫部门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离、销售、加工。

《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列明该产品由目的地检验检疫部门实施监管加工,口岸检验检疫部门验证查验并做外包装消毒处理后,出具《入境货物调离通知单》,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在规定时限内向目的地检验检疫部门申请检疫。未经检疫,不得销售、加工。需要进境检疫审批的进境中药材应当在检疫审批许可列明的指定企业中存放和加工。

第二十四条 【检疫结果评定】进境中药材经检疫合格,检验检疫部门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后,方可销售、使用或者在指定企业存放、加工。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均应列明货物的名称、原产国家或者地区、数/重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用途等。

第二十五条 【不合格的处理】检疫不合格的,检验检疫部门签发检疫处理通知书,由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在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督下,作除害、退回或者销毁处理,经除害处理合格的准予进境。

需要由检验检疫部门出证索赔的,检验检疫部门按照规定签发相关检疫证书。

第二十六条 【运输工具检疫处理】 装运进境中药材的运输工具和集装箱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需要实施防疫消毒处理的,应当在进境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督下实施防疫消毒处理。未经检验检疫部门许可,不得将进境中药材卸离运输工具、集装箱或者运递。

第二十七条 【境外出境商或者代理商、境内货主或者其代理人记录】 境内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建立中药材进境和销售、加工记录制度,做好相关记录并至少保存2年。同时应当配备中药材防疫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中药材防疫管理制度。

第三章 出境检疫监管

第二十八条 【检疫依据】出境中药材应当符合中国政府与输入国家或者地区签订的检疫协议、议定书、备忘录等规定,以及进境国家或者地区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

第二十九条

出境生产企业应当达到输入国家或者地区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并符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第三十条 【生产企业防疫自控体系】出境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和溯源管理制度。

出境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料、包装材料等进货采购、验收记录、生产加工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出入库记录等,详细记录出境中药材生产加工全过程的防疫管理和产品溯源情况。

上述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出境生产企业应当配备检疫管理人员,明确防疫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

【注册登记】输入国家或者地区要求对向其输出中药材的出境生产企业注册登记的,检验检疫部门实行注册登记。注册登记有效期为4年。

第三十二条 出境生产企业申请注册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出境中药材生产企业检疫注册登记申请表》(一式两份);

(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四)防疫管理制度及溯源管理体系;

(五)涉及环保要求的,须提供县级或者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发放的排污许可证;

(六)厂区平面图及图片资料,包括大门、厂区、库区全景照片,有关生产加工设施、仓储设施、防疫消毒处理设施、废弃物、包装物及污水处理设施的照片等;

(七)产品加工工艺;

(八)中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三条 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局)对出境生产企业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直属检验检疫局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三十四条 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在受理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组成评审组,对提出申请的出境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评审。

第三十五条 评审组应当在现场考核结束后及时向直属检验检疫局提交评审报告。

第三十六条 直属检验检疫局收到评审报告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分别作出下列决定:

(一)经评审合格的,予以注册登记,颁发注册登记证;

(二)经评审不合格的,出具注册登记未获批准通知书。第三十七条 注册登记出境生产加工企业变更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产品种类、存放、生产加工能力等,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出境中药材生产企业检疫注册登记申请表》,并提交与变更内容相关的资料(一式两份)。

变更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的,由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有关资料后,直接办理变更手续。

变更产品种类或者生产能力的,由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有关资料并组织现场评审,评审合格后,办理变更手续。

企业迁址的,应当重新向直属检验检疫局申请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第三十八条 需要向境外推荐注册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将通过初审的出境生产企业名单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组织评估,统一向输入国家或者地区主管部门推荐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九条 【报检要求】出境中药材的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向中药材生产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部门报检,报检时,需如实申报产品的预期用途,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合同、发票、装箱单;

(二)生产企业出具的出厂合格证明;

(三)产品符合进境国家或者地区动植物检疫要求的书面声明原件。

第四十条 【出境前检疫评定】 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出境中药材实施检疫监管。

出境中药材经检疫合格或者经除害处理合格的,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出具有关检疫证单,准予出境。

检疫不合格又无有效方法作除害处理的,不准出境。第四十一条 【分类管理】检验检疫部门可以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要求,结合所辖区域中药材出境情况、输入国家或者地区要求、生产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生产企业的诚信度,以及风险监测等因素,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辖区出境中药材和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进出境前检疫监管】 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境中药材的生产、加工、存放过程实施检疫监督。

第四十三条 【风险监测】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境中药材实施动植物疫病疫情监测。

检验检疫部门在监测中发现问题时,应当及时按规定处置和报告。

第四十四条 【信息报告】进境中药材的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和出境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方案。发现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向检验检疫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检验检疫部门进行疫情处置。

第四十五条 【风险预警通报及控制措施】国家质检总局根据获得的风险信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发布风险预警信息通报,并决定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一)有条件地限制进境或者出境,包括严密监控、加严检疫等;

(二)禁止进境或者出境,就地销毁或者作退运处理;

(三)暂停或者撤销生产企业注册登记资格;

(四)启动有关应急处置预案。

检验检疫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风险预警及控制措施。第四十六条 【风险预警通告】国家质检总局可以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对不确定的风险直接发布风险预警通告,并采取本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控制措施。同时及时收集和补充有关信息和资料,进行风险分析。

第四十七条 【风险预警解除】进出境中药材疫情风险已消除或者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时,国家质检总局应当及时解除风险预警通报或者风险预警通告以及控制措施。

第四十八条【信息通报】检验检疫部门对中药材进出境检疫中发现的疫情,特别是重大疫情,应当按照进出境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处置。

第四十九条 【企业诚信管理】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将进出境中药材的货主或者其代理人以及境内外生产企业纳入诚信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申报虚假用途处罚】进出境中药材货主或者其代理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之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报检或者未依法办理检疫审批手续或者未按检疫审批的规定执行的;

(二)报检的中药材与实际不符的。

第五十一条 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之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检验检疫部门许可擅自将进境中药材卸离运输工具或者运递的;

(二)擅自开拆、损毁动植物检疫封识或者标志的。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之规定,予以处罚:

(一)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的;

(二)伪造、变造检验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的。第五十三条【检验检疫人员违法查处】检验检疫部门工作人员在对进出境中药材实施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故意刁难当事人的,徇私舞弊,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或者玩忽职守,延误检验检疫出证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濒危野生动植物特殊管理要求】进出境中药材涉及野生或者濒危保护动物、植物的,应当符合我国或者相关国家或者地区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五十五条 【邮寄和旅客携带管理要求】以国际快件、邮寄和旅客携带方式进出境中药材的,应当符合相关规定。

第五十六条

过境中药材的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办理。

第五十七条 【解释】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第五十八条 【实施时间】本办法自

****年**月**日起施行。

下载进出境商品检验检疫的一般程序(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出境商品检验检疫的一般程序(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进出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第177号总局令 《进出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进出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7月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 期末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报检必备知识清单 【单句话知识点】 1. 取得《报检委托书》的人员应由所属企业向(企业工商注册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报检员注册,获得《报检员证》后方可从事报检工作。 2. 检验......

    进出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文号】质检总局令第177号 【发布日期】2016-01-20 【生效日期】2016-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

    浅谈我国动植物进出境检疫检验工作

    浅谈我国动植物进出境检疫检验工作 中国动植物检疫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初,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动植物检疫工作。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深入,从无......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实施细则(共五则范文)

    某某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市场采购商品出口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

    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参考资料以及试题答案 2004-10-10

    Date : 2004-10-10 (上册试卷) 第一部分:判断题,每题0.5分 1) 多式联运单据不可作为物权凭证 2) 对实施转关运输的进口商品,应当在最终报关地实施检验。 3) 符合条件的外资检验鉴......

    进出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5篇模版)

    进出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

    进出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范文合集

    进出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进出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工作,提高进出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安全卫生质量,保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