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预测:公路管理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预测:公路管理
11月14日,在河南永城,一辆大货车被运政、路政部门相继罚款。司机称在出示了月票(每月给路政3000元)和年票(每年给运政3000元)后,路政部门仍要罚款,女车主求情未果,当场服剧毒农药自杀,现在仍在医院抢救。接受记者采访时,执法人员称是正常执法,不清楚女车主是否喝药。这个悲剧在被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之后,舆论形成了鲜明的两派:一方认为治理公路超载必须雷厉风行;另一方认为,路费猛于虎,如果不是中国畸高的公路收费,司机不超载没有收益,也不会有人铤而走险。问题似乎成了“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
今年的12月2日是第二个全国道路交通安全日。路上的安全有很多种,规则公平、执法文明,这恐怕也是最要紧的安全之意。如果超载可以通过“月票”、“年票”,甚至各种多如牛毛的罚款来赎买,道路交通安全之说或许就要沦为笑谈。女车主服毒事件尽管真相未明,但其间牵扯出的板上钉钉的罚款潜规则,依然触目惊心。
全世界收费公路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占全世界70%。收费公路的管理混乱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公路上公开的毒瘤。不仅如此,收费公路还衍生出一系列腐败问题。高速公路招标、投标领域的灰色内幕,也让人惊悚。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比发达国家的还要高,应该不是妄言。有人曾计算,我国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通行费0.45元,有些地方收到了六毛一公里,从北京到上海公路收费高于坐飞机的成本。面对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的高速公路收费乱象,显然仅靠审计报告还不够,公众的挞伐也于事无补,惟有制度设计和法律积极介入才可能破解之。
建构规范而有针对性的收费法规,在国际上是有先例的。有报道称,美国是世界上高速公路里程最多的国家,但其收费公路所占比例却少之又少,根源就在于1956年美国通过了《联邦资助公路法案》,确立了高速公路投资管理的框架。根据这一法案,美国州际高速公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按照9:1的比例出资,避免了市场化融资的功利性侵扰,使公路的公共产品特性得以保全。拘囿于国情,别国的法律当然不宜全盘移植,但法制精神是相通的。美国通过《联邦资助公路法案》,以确保公路的公共产品特性,值得我们借鉴。公路本来就该具有公益性质,高速公路乱收费,显然违背公共产品的特质。
加大从源头上治理公路“三乱”(即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力度。一是继续清理涉车收费项目,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二是政府还贷公路收取的车辆通行费,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探索建立收费公路通行费标准决策的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三是按照规定应当撤销的收费站点,要坚决撤消,立即停止收费并限期拆除收费设施。严禁将非收费道路捆绑到收费道路进行变相收费。四是新建收费站要严格按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有关收费站设置审批权限、收费期限、收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费标准、收费公路的技术等级和规模的要求设置。五是对收费还贷公路要进一步明确“统贷统还”的相关政策,调整和规范收费公路上的站点布局;对高速公路要提升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快联网收费进程;对当前收费站点设置管理当中的一站多点问题,要明确制度予以规范。
更多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信息及备考资料请访问: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网备考专题(http://xiangxi.offcn.com/)
第二篇:2012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民政事业
【背景链接】
2012年3月19日,国务院召开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突出“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这一重大主题。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高度重视,必将对进一步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更好地发挥民政的职能作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政工作,表彰为民政事业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政事业加快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民政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成就。一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制度,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了基本保障。二是建立灾害救助制度,把救灾工作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三是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有效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四是建立孤儿国家保障制度,使这个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能够生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在祖国大家庭里健康成长。五是建立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全社会对退役军人的尊重和优待。
二、当前民政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和利益格局深刻变革,人们的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利益诉求明显改变,对生活有了更高期待,对获得公平的机会、实现全面发展有了更迫切的愿望。相比之下,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公共管理服务还不能满足人们的期待和愿望。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和发展。
三、全面加强民政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整合资源,构建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家庭和群众、职能有机统一的管理服务体制。一要发展基层民主,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政府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二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效能。按照属地原则,建立面向社区内所有常住人口的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建立为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三要加快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完善制度,提高保障水平,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发展社会互助团体和组织,鼓励企业、团体、家庭及个人开展社会互助和慈善活动。
四、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并把民政方面的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和检查落实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增财政投入要优先用于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健全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民政工作的新格局。
【热点时评】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民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普遍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了灾害应急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国家孤儿保障等政策法规以及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出色完成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救灾任务;城乡基层群众自治不断深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婚姻、殡葬、地名服务管理不断完善。民政在保障基本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有力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民政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互联网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使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利益格局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会心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更高期待。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已经日显迫切,这些都使民政事业有了更宽广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民政工作是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必须发挥好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发挥民政的保底作用,成为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担当者;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发挥民政的基础作用,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促进者;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持作用,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有力支持者;围绕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撑作用,成为基本社会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这是时代和人民对民政工作的新期待,是党和政府对更好地发挥民政职能作用的殷切期望,是民政系统在新起点上继续开拓进取的努力方向和光荣使命。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性,把民政工作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形势,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建立领导有力、组织健全、协调畅通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大民政事业投入,为民政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环境保护
一、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群体性抗争 环境保护
二、热点材料:
近年来,随着化工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重金属污染。从陕西凤翔铅污染、湖南浏阳镉中毒、山东临沂砷污染、云南曲靖铬污染,再到柳州的镉浓度超标,重金属污染一次次刺痛人们的神经。如果说,重金属的污染集中在内陆地区,而且污染的主要是土壤和饮用水的话,那么,近期备受关注的PM2.5监测则指涉的是空气颗粒物的污染,而频繁的漏油事故更是将“污染之手”伸向了海洋。环保部每年接到的环境复议案件数量在急剧上升─2008年环保部受理的复议案件数量是前十年的总和,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增长87%。实际上,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全国群体性事件的十大原因之一,位列第九。其中环境污染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的年增长率为29.8%。大部分未能妥善解决的环境事故引发了群体性抗争,而一些影响面广、危害长远且难以修复的污染,一旦“失控”,引发的则可能是一场公共安全危机。这种趋势,在前些年的松花江污染中和最近的柳州镉浓度超标事件中有所体现。
三、应对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
1、污染受害者求偿难:一方面,由于环境责任保险立法滞后和很大一部分环境污染跨流域乃至跨国界,造成肇事者责任不好认定。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环保部门直接由地方政府领导和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存在,地方环保部门身份尴尬,执法力度有限。
2、理性途径走不通,极端维权频现:现行的污染治理体系高度地行政化,当整个地方行政体系偏向于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隶属于行政体系的环保部门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环境污染的受害者维权求偿的难度极大,导致部分受害者采取极端维权方式。
3、引发暴力抗争,行政部门被迫出面解决问题,而抗争措施因过于激烈而违法,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最后获得解决的是群体性事件,而不是污染事件,污染只是不继续发生,已造成的污染还在搁置;村民还没有获得赔偿,污染造成的损失没有解决。
四、遏制污染的措施:
1、解决我国环保立法存在的经济处罚罚款低落实差,刑事处罚量刑偏弱的问题,提高法律上设定的行政处罚上限,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2、法律部门应为受污染损害的民众及时提供司法救济,积极探索、建立环境司法保护的新机制,尝试推行环保公益诉讼。
3、建立独立负责任的环评体系,严把审批关从源头控制污染。建立事前环境法律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追究在环境管理上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建立对于环保部门环评审批权的约束机制,对环保部门及其负责人的环评审批权进行有效制衡。
文化软实力
【背景链接】
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标准表述】
关键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近些年,中华文化不断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建设孔子学院,开展中国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在全球推广国家形象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能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对此,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委员认为,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视,体现出执政党对当代国际社会竞争态势的敏锐洞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谋远虑。中华文明的智慧涵养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是当代中国构建软实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关键词:文化大发展 切勿GDP化 功利化 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
现在各地掀起文化建设的热潮,几乎所有省份都在制定或正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都把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关注程度空前提高的同时,如何避免“跃进式”、“指标化”发展文化,也成为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的重点。
冯骥才委员表示:现在各地一哄而上,都在办各式各样的文化节,建大项目大场馆,让人有点搞大跃进的感觉。数据显示,中国20年间建设的2500多个主题公园中,有70%亏损,盈利的不过10%。目前,各种文化产业园建设仍呈“遍地开花”之势。“文化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切勿把文化„GDP化‟、„功利化‟。”
作家凌解放(二月河)代表认为,要正确理解中央的文化发展战略,不能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文化产业,把文化产品等同于文化商品,把文化成效等同于经济效益。浮夸的项目,在文化发展的新时期要不得。不能牺牲文化价值而仅仅追求利润。
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今年的文化工作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保持文化各领域发展态势的平稳,确保工作连续有序,不大起大落,不搞所谓的“大跃进”;“进”就是要充分利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在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关键词: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成为全国各地共同的热词。“不是说建文化馆、文化宫、博物馆、剧场不应该,而是说不能把这些作为最重要的东西。”冯骥才说,在他看来,真正的文化强国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鲜明的国家文化形象。第二,从文艺上来讲,应该有一大批优秀的当代文化经典,来支撑文化的高峰,使得文化的品质不断提高。第三,是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
文化的终极目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明,是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想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建设文化强国就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医患关系
一、关键词:
医改 医患关系 医患纠纷 重建信任
二、热点材料:
陈先生向媒体报料,称妻子在医院生产,因助产士嫌红包少被报复,肛门被缝。此事经卫生部门调查,确认为不存在肛门被缝而是生产过程中处理痔疮。后来,警方认定未发现故意伤害行为。但在“缝肛门”被媒体报道之后,人们将此当成事实,据此产生了诸多评论。
2011年9月5日,一位患儿父亲称,自己用8毛钱的药治好了10万块的病,并指责医院进行过度医疗。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之后发酵成“八毛门”。如今它已影响了患儿家长的就医理念。在深圳市儿童医院,8天内就出现了3例患儿家长拒绝手术的情形。
2011年9月21日,患儿小涵因患手足口病,被送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随后经 历治疗、回家、重新返院治疗一系列波折。此期间,患儿父亲因对医生的做法产生质疑,要求全程参与专家会诊讨论并进行录音。因患儿父亲不信任医院而引发的“录音门”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医患关系的思考。
三、医患关系紧张原因探究
医生:待遇与投入不成比例,医疗市场的不规范竞争,少数医德败坏现象被曝光,造成情况很普遍的错觉。
媒体:为符合公众想象,消费读者情绪,失去报道的基本客观和理性。
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对医生职业缺乏了解,有天然的抵触和畏惧。
医院:医疗收费不透明,患者对具体的医疗收费项目的内涵不清楚,而且技术性、劳务性投入量很难准确量化,信息不对称民众自然疑虑重重。
法律:多轨制导致两套鉴定程序并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往往会成为医患双方博弈的焦点,让法院无所适从。
医疗事故鉴定机构:不独立、无权威,无法赢得患者信任。
四、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
1、政府应加大投入,进行制度改革:一方面完善医保让民众看病没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应让医生获得跟付出成正比的回报。
重新定位医院的角色,在基本的医疗服务领域实现“去商品化”。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补偿机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
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医生的收入、职称、地位不再依附于医院、行政、药品和医疗检查,彰显医德医术的价值。
2、完善相关法律立法,设立一些第三方的权威机构,为消弭冲突提供必要的缓冲地带。
3、媒体和记者则应专业谨慎,立场不偏不倚,用扎实的调查而不是想象的新闻去报道冲突双方的声音。
4、进行引导,重建社会信任,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医患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也应对对方抱有“同情之理解”,这样才会尽可能避免误解,共同寻找矛盾的解决渠道。
能源价格改革
能源价格改革:最后的冰山开始融化
过去在亚洲开发银行做能源专家,现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10多年来的研究方向,没有离开过中国电价改革。在林伯强的记忆中,10多年来,包括电价改革在内的能源价格改革曾多次蓄势待发,却都无果而终。
政府始终在寻找价格改革的最佳时期。可资源价格的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政府需要小心平衡的是,在完善价格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同时,不会大幅推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价、电价、油价,进入“一改革就涨价”的恶性循环。
这次两会,林伯强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能源价格改革的影子——温家宝总理用100多个字描述了价格改革的方向,包括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等内容。
与庞大的能源价格改革系统相比,居民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可算微不足道。但在林伯强看来,这却是整个能源价格改革的艰难起步。
10多年间,林伯强多次提出阶梯电价的改革思路,也曾为决策部门设计过多套电价改革方案。这一次,真是即将实施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已经占到95%以上。可以说,放开价格的任务基本完成。但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资源、能源和环境领域的价格改革。
杨先明是全国政协委员,他多年的提案都与优化经济结构相关。他告诉记者,由于资源能源价格过低,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所以,过去10多年来,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拔地而起、遍地开花。事实上,我国的资源能源状况已经难以支撑这种经济发展模式。
杨先明说,我国原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国际形势又复杂多变,更需用价格杠杆来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再依靠低价资源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说,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未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
除了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小步前进,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推出了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也被认为是价格改革的破冰之举。
我国能源价格改革仍不彻底,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市场煤和计划电”——煤的价格早已经市场化,但电的价格还是政府定价。结果是,煤炭企业总有涨价的冲动,但电厂即使背着巨额亏损的包袱也不能涨价。
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打出了“压煤价、提电价”的改革“组合拳”,暂时缓解了长期纠结的煤电矛盾。虽然只是权宜之计,但对久拖不决的能源价格改革而言,仍然传递了较为明确的行动信号。
许善达认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需要政府智慧平衡改革所触及到的各方利益。对于电价改革、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等难啃的硬骨头,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妥善推进,防止顾此失彼。学者林伯强说,从目前政府释放的信号看,今年价格改革的突破口,可能就在居民电价试行阶梯电价、天然气价格等方面。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政府已经为此预留了一定空间——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CPI预期定为4%,这一目标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中央主动放缓经济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区间回归,有利于稳定物价。而提出这一目标,显然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
能源价格改革
能源价格改革:最后的冰山开始融化
过去在亚洲开发银行做能源专家,现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10多年来的研究方向,没有离开过中国电价改革。在林伯强的记忆中,10多年来,包括电价改革在内的能源价格改革曾多次蓄势待发,却都无果而终。
政府始终在寻找价格改革的最佳时期。可资源价格的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政府需要小心平衡的是,在完善价格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同时,不会大幅推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价、电价、油价,进入“一改革就涨价”的恶性循环。
这次两会,林伯强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能源价格改革的影子——温家宝总理用100多个字描述了价格改革的方向,包括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等内容。
与庞大的能源价格改革系统相比,居民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可算微不足道。但在林伯强看来,这却是整个能源价格改革的艰难起步。
10多年间,林伯强多次提出阶梯电价的改革思路,也曾为决策部门设计过多套电价改革方案。这一次,真是即将实施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已经占到95%以上。可以说,放开价格的任务基本完成。但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资源、能源和环境领域的价格改革。
杨先明是全国政协委员,他多年的提案都与优化经济结构相关。他告诉记者,由于资源能源价格过低,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所以,过去10多年来,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拔地而起、遍地开花。事实上,我国的资源能源状况已经难以支撑这种经济发展模式。
杨先明说,我国原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国际形势又复杂多变,更需用价格杠杆来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再依靠低价资源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说,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未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
除了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小步前进,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推出了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也被认为是价格改革的破冰之举。
我国能源价格改革仍不彻底,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市场煤和计划电”——煤的价格早已经市场化,但电的价格还是政府定价。结果是,煤炭企业总有涨价的冲动,但电厂即使背着巨额亏损的包袱也不能涨价。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打出了“压煤价、提电价”的改革“组合拳”,暂时缓解了长期纠结的煤电矛盾。虽然只是权宜之计,但对久拖不决的能源价格改革而言,仍然传递了较为明确的行动信号。
许善达认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需要政府智慧平衡改革所触及到的各方利益。对于电价改革、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等难啃的硬骨头,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妥善推进,防止顾此失彼。
学者林伯强说,从目前政府释放的信号看,今年价格改革的突破口,可能就在居民电价试行阶梯电价、天然气价格等方面。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政府已经为此预留了一定空间——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CPI预期定为4%,这一目标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中央主动放缓经济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区间回归,有利于稳定物价。而提出这一目标,显然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
公车治理
【背景材料】
近日,有消息称,由国管局牵头联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七个部门负责修订的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基本会签完毕。该修订方案中规定:正部级官员用车排气量不高于2.5升、35万元,副部级官员不高于2.5升排气量、30万元,而一般公务用车则被限定在1.8升排气量及16万元以内。
【名师解析】
治理公车,关键不在于给公车的配置制定标准,而是公车的性质要回到姓“公”不姓“私”。既然购买公车的钱来自纳税人所交纳的税,性质是公款,公车的用途也是作为公务使用,那么,公车理应从标准制定、购买与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应当有公众参与、公众决策、公开透明。
姓“公”不姓“私”的公车,首先从公车使用的标准上,就要有公众的参与、决策。什么人可以配置什么级别的车,各地都制定了许多标准,但恕我直言,这些标准都是使用公车的人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他们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标准如何确定也没有向公众说明理由,在使用公车上,更是公私不分。
公车要姓“公”,很重要的一条是在公车消费的预算上要向公众及其代表公开,要经过代表审议,受到公众的监督。现在,每年提交给人大审议的财政预算报告,只有一个笼统的项目,根本看不出“三公消费”到底有多少,对于“公车消费”,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解释说,现在财政上的预算科目没有这一项,政府支出中有“购置费支出”,这个范围很广,既包括汽车,也包括桌椅板凳,也包括办公用品、电脑、纸张等等,细还细不到每一项的支出。
正因为如此,公众连公车的数量都是一头雾水。以北京市为例,今年4月份,北京市相关部门发文通报,目前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总量4.9万辆。而今年11月3日,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北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并且,当记者就北京公车数量采访本市多个部门,但相关部门均表示“不便”或“无法单方披露”,并透露“这个问题很敏感”。如果公车数量都很敏感,公车焉能姓“公”呢?
最后,姓“公”的公车,用途只能是公用,如果公车私用,那就是贪污,必须接受刑事处罚。1995年8月,意大利西西里岛墨西拿市市长布赞卡仅仅因为用公车接送过妻子,就被意大利最高法院判处6个月监禁。而我们的公车私用,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有几个受到那怕是纪律处分?所以,要让公车回归姓“公”,就必须要用刑事手段来严厉惩处。
要治理公车,让纸面上的规定得到落实,就需要制度“给力”,这个“给力”就必须让公众全程参与到规则的制定、日常的监督以及事后的惩戒上来,只有公众成为公车的主人,公车才姓“公”不姓“私”。
第三篇:2010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社会热点类面试题是公务员面试结构化面试中的重头戏,但是许多考生在备考社会热点时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将社会热点与答题结合起来。针对此,华图教研中心以“毒”豇豆事件为例,从事件背景及相关评论入手,指点如何备考社会热点类面试题。
事件回放:
1月28日,武汉销售的海南豇豆被检测出含有禁用农药水胺硫磷。2月4日和5日,当地农检中心又检测出同样结果。经追查,这些含有禁用农药的豇豆来自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和三亚市崖城镇。2月6日,武汉市农业局宣布3个月内禁止海南生产的豇豆进入当地市场。武汉禁售“海南毒豇豆”的新闻经媒体广泛报道,在全国引发连锁反应。合肥查出海南豇豆含禁用农药残留成分,重庆、上海等地对海南豇豆实行下柜。(长沙晚报)
媒体评论:
“有毒”豇豆“生成”的五大原因
新华网 海南频道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肖杰2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针对目前豇豆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海南省农业部门正联合市县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进行拉网式排查,他认为海南豇豆出现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主要有以下5方面的原因:
一是农产品质量监测体制机制存在薄弱环节。
二是农资市场亟待加强监管。
三是农民科学用药知识缺乏,许多农民不知道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替代国家禁止的剧毒农药。
四是海南冬季瓜菜生产没有完全实现标准化。
五是农产品追溯系统没有建立起来。
严查问题豇豆到底谁不给谁面子
中国青年报
对于武汉市农业局曝光“问题豇豆”的做法,三亚市农业部门表示“特别的不理解”,事实上,外省很多运进海南的蔬菜也会被查出问题,但按照通常做法只限于内部通告,这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华商报》3月1日)
这些牢骚也揭开了另一个不为公众所知的“潜规则”,即对查出问题的农产品以内部通报代替公开预警。武汉农业局这次对“问题豇豆”曝光后,一些地方随即跟进,一直以来行销大江南北的海南返季节蔬菜,正遭受极其严峻的公信危机。
但是,抛开“问题豇豆”可能对人身健康造成的伤害,即便紧捂盖子暂时可以维护权责部门的公信力,不至于对农产品市场造成太大负面影响,但这样的“暗箱”操作模式,并不利于构建起高效的农产品安全防范机制。因为这样既不可能对已流向市场的农产品及时追堵严查,也难以避免一些单位不思问题根本,反倒忙于公关而疏于具体的监督防范。
“毒”豇豆凸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软肋
新华网 海南频道
海南豇豆“有毒”事件发生后,消费者谈豆色变。一些经过检测合格的豇豆也无人问津,海南豇豆顿时大幅度降价,大量滞销,农民遭受巨大损失。记者透过“毒豇豆”事件调查发现,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生产源头控制难、瓜菜检测难、责任追溯难三大“软肋”,是导致“毒豇豆”事件影响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严防问题豇豆流出岛外
新华网 海南频道
针对武汉、广州、合肥等地陆续查出海南豇豆农药残留超标一事,海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南正采取积极行动,将豇豆生产基地、瓜菜收购点100%纳入监测范围,确保海南豇豆及其他冬季瓜菜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后,海南省农业厅立即下发《关于加强豇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豇豆质量安全监管,并将质量安全监管延伸到海南其他冬季瓜菜。
26日晚,海南又出台9条措施,全面监控全省20万亩豇豆基地,要求没有获得检测凭证的豇豆,一斤一两都不得流出岛外。目前,海南已印发《关于豇豆凭证出岛销售》的通告,在海口秀英码头和南港码头布设检查检测站,24小时值班,对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豇豆一律不准出岛。加大收购点检测力度;整合全省检测力量,确保检测设备、技术人员迅速到位,将豇豆收购点100%纳入检测范围。经检测合格后,由市县农业部门出具统一规范的检测证明。
全省已建立严格的豇豆准出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抓“源头”。目前,海南正集中开展禁用农药清查清剿专项整治行动。建立由农业部门牵头,联合工商、公安有关部门参与的部门联动机制,开展拉网式清查清剿,严厉打击制售禁用农药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农资店,确保生产源头安全。各市县要迅速建立豇豆产地台帐和质量追溯制度,记录生产地点、责任人、农药等生产资料使用以及采收日期、产品流向等生产档案,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组织检测合格的豇豆到销地市场销售,增强收购商和消费者信心。
相应题型及答案要点:
【题型一】社会现象类
今年年初发生了海南省的“毒”豇豆事件,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要点】
1.对“毒”豇豆事件进行描述
2.“毒”豇豆事件的危害:从消费者、农民、海南省农业发展、政府部门的信誉各方面进行分析
3.分析原因:监管体制的不完善、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责任追溯系统不健全、生产过程没有标准化
4.对策: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完善监管机制等
【题型二】计划组织类
你是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组织一次面向辖区农民的关于“如何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你怎么组织?
【参考要点】
1.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宣传活动对农民的意义
2.与领导沟通,明确领导意图,确定宣传范围及主题
3.通过调研,了解农民在安全生产知识方面的情况,确定适合农民的宣传方式,如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实地宣讲,并由此确定合适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的设备材料经费等
4.方案经领导审批后,根据方案进行筹备,组成工作小组,协调分工,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5.宣传期间,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如遇到突发状况,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请示领导
6.宣传活动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并针对宣传成效作出调查,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题型三】应急处理类
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所在辖区的农产品被检测出含有禁用农药,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你对此事件有何解决办法?
【参考要点】
1.对此类事件必须要主动及时的予以解决,避免使事态恶化
2.联合相关检测部门,增加检测设备,尽快将辖区内的农产品纳入检测范围,对检测合格的产品发放证书,确保质量安全
3.对要流通至辖区外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准出制度,避免问题产品流出
4.联合工商等部门对销售禁用农药的销售点进行清查,成立相应的责任追溯制度,确保生产源头的安全
5.主动及时地向媒体公开信息,将合格的农产品运往销售点销售,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6.对此次事件中暴露出的监管不力、检测力度不足等问题,逐步完善相关法规机制,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四篇: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预测
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预测
1、民生类材料。包括:物价上涨、保障性住房、城乡环境治理、新农村建设、农村养老制度、农民工就业、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电网改造、新村建设)等。
对策:以保障群众根本利益(学有说教、医有所保、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为出发点,以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返乡就地创业),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没有低收入群体的富裕就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2、成渝经济区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对策:成渝经济区建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两化”互动、协调推进;打破限制、合作发展)。新型工业化(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注重高新、提升传统、高端发展;节能减排、降耗增效、低碳发展)。新型城镇化(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围绕产业、特色发展;创新机制、全民参与)
3、创新社会(城市)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对策:坚持重心下移(重点加强乡镇社区、行政村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相结合、群体利益与个人诉求相结合、助推发展与维护稳定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创新矛盾纠纷调解、创新干部群众沟通、创新特殊人群管控)。
4、换届选举中出现的低龄化现象。
认识:时代的必然要求(干部低龄化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干部低龄化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干部低龄化是任人唯贤的需要);局限性(工作经验不足、群众基础不牢固、容易挫伤积极性);如何对待身边的低龄干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共进步)。
5、公共安全(校车安全、食品安全等)。
对策:认真学习贯彻领会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新行政执法方式,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行为。加强普法教育,提升群众知法守法意识。
6、立足乡镇,我们应该如何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加强教育、破除陋习;创新模式,多元投入;强化监督、逗硬奖惩。
7、作为乡镇公务员,如何在新时期继续发扬雷锋精神?(引申题目:立足本职岗位,如何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
对策: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转变作风(走基层、查民情,重接访、排民忧,强服务、解民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化宣传(社区文艺活动、广播电视、宣传栏、走村入户等方式),掀起全民参与热潮。
8、作为乡镇公务员,如何加快基层文化建设? 对策:加大投入,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设队伍,培养一专多技的基层文化人才。兼容并蓄,地方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
9、作为乡镇公务员,如何推动农业科技发展? 对策: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业技术员、农村技术大户培育);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借助科技下乡、广播电视、培训会等);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大面积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现代农业科技,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
第五篇: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1.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公务员“廉政保证金”制度,将在浙江杭州市下城区和宁波市慈溪市率先进行试点。据记者昨天得到的最新消息显示,杭州市下城区已将有关方案送交杭州市纪委最后核审,如果不出意外,将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朱钟毅,杭州市下城区区委副书记、区纪委书记,是此项制度的主要制订者之一。谈起即将实施的廉政保证金制度,朱钟毅这样向记者作了介绍,主要以公务员个人负担为主,单位则按照一定系数贴补,个人负担部分以及单位贴补的系数是按照工龄、行政职级等因素来确定,并不固定。
为了形象说明这项原本复杂的制度,朱钟毅举例说,比如一个22岁、刚刚参加工作的公务员,按照规定,他要每年缴纳保证金500元,初定他的贴补系数为0.3(如果表现优秀,这个系数会逐步提高,可能会调到0.6、0.8,甚至达到1),那么单位每年贴补的数额就为150元左右(包括利息)。而按照正常的公务员升迁,一个公务员从踏入机关到处长这个职级上退休,初步测算,可一次性拿到近30万元。
“官员清正廉洁,廉政保证金将全额奉还。但是如果官员违纪违法受到处分,将扣减廉政保证金。”朱钟毅介绍说,“处分不同,扣减程度也不同。被警告的干部将给予扣除被处分时止以前累积保证金总额的20%,严重警告的扣除40%,撤职的扣除60%,开除的扣除100%。” 据记者了解,宁波慈溪市也正在探索类似的做法,不过其称呼为“廉政公积金”,全部由财政支出,公务员个人不负担费用。
2.“对于这项制度,我们在持稳妥态度的同时,更侧重于鼓励。”不管是省纪委秘书长唐一军,还是省纪委研究室副主任叶怀贯,都不同程度地表示,类似此种通过经济手段遏制官员腐败的探索,是有益的尝试。据悉,此前,经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在全国省一级率先出台了《浙江省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实施意见(试行)》,提出建立思想教育、权力制约、监督管理、法纪约束、廉政激励和测评预警等六大机制。而推行公务廉政保证金制度,与此精神显然一致。
推行公务廉政金制度,是从制度上防止和反对腐败的有益实践,“但要实行这一制度,需要雄厚财力的支撑。就浙江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要在全省上下一下子全面推行,尚有难度。但我们将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进。”
3.省政协委员黄传平认为,由权力反腐为主转向制度反腐为主,致力于“解决制度问题”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发达国家廉政建设搞得较好的一条重要经验,其中对拥有公共权力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设立廉政保证金制度,就是一种好办法。黄传平表示,目前可按类似住房公积金的办法,提取一部分薪水,财政也可适当补助,为公务员在职期间建立一笔廉政基金,逐年积累,在其“安全”退休后,奖励给本人,否则予以没收充公,以鼓励大家奉公守法,杜绝公务员在职期间利用职务搞腐败。
中国民主建国会浙江省委会委员、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研究员认为,现在政府权力过大,对经济干预过多,容易造成利益的牵扯,或者导致暗箱操作,权力期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应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廉政保证金制度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手段,而不能作为遏制干部腐败的一个主要手段。“要尽可能地杜绝腐败,还是要以规范事权、财权、人事权为目标,以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以建设行政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招投标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为载体等方面做文章,促进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1.【答案提示】
近日,浙江杭州市下城区和宁波市慈溪市将在制度防腐上推出“廉政保证金”这一廉政激励措施。此举得到了省纪委的大力支持,并表示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这一举措后,在全省加以推广。有专家认为,这一举措对于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有着重要意义。
2.【答案提示】 1.加强公众宣传,争取民众对这一制度的理解。
2.建立跟踪研究机构,对这一举措的成效进行评价。3.从财政上建立完善的“廉政金”管理和保障机制。4.在条件成熟时,制订法规,规范这一制度。
3.【答案提示】
质疑公务员廉政金的合法性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湖南、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政府正在尝试推行廉政金制度,希望以此约束公务员队伍。有的地方在银行设立廉政金专户,由个人和集体两部分组成,个人部分按本人当月基本工资的5%提取交纳,集体部分则从单位行政经费结余中列支,数额相当于个人交纳的2倍。有的机关将勤政廉政保证金直接和公务员的工作业绩挂钩,一年发放一次,或者是公务员退休时,可以一次性领取廉政金。若发生违纪腐败行为,则按程度扣除廉政金,而且违纪者不能享受当年集体部分的廉政金。
用个人的收入和单位的经费设立保证金,以此来约束公务员的行为,其用心是良苦的,出发点或目的也是好的。更重要的是,这种将经济利益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的做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防腐倡廉的一种新的有益探索,其方向值得肯定。但是,方向正确并不等于这种具体方法就是正确的,更不等于它与现行法律制度和财政制度就吻合。
将公务员的工资扣除一部分作为保证金的做法,缺乏法律根据。我们知道,公务员的工资是公务员工作的报酬,是合法收入,是私人财产。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个人的合法收入
和私人财产,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剥夺包括公务员在内的个人的合法财产,这是一项法律原则,也是法治社会应有的起码准则。虽然,廉政金的做法并没有完全剥夺公务员的收入财产,但是它限制了个人对其合法财产的使用、支配、处置,按照法律上财产所有权的观念,这就是对个人财产权的限制。法治国家的精神就是:如果谁要限制或剥夺个人的合法财产,必须有法律根据,没有法律上的根据对个人财产进行剥夺、限制,尽管可能是出于良好的动机和目的,仍然属于违反法律对财产权的保护制度,也侵犯了个人的财产权利。
将单位的行政经费作为廉政金的一部分,这种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用机关单位的行政经费来为公务员个人行为作保证(金),在法律上是荒唐的。法律上的保证金,应当是行为人个人的财产经费,用自己的财产才可能为自己的行为作保证,用别人(如单位)的财产经费来为自己的行为作保证,是根本不可能的,也起不到真正的保证作用。廉政保证金的做法,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已经将单位的行政经费这笔公款变成了个人财产,再用这笔已经属于个人的财产来作保证。而机关的行政经费,是用作机关正常工作和运转的经费,是公款。将这部分用作办公费用的经费以廉政金的形式发放给个人,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提高公务员工资或收入的行为,公款变成了私款,违反了现行的财政纪律和财经制度。这是一种没有法律和政策依据的“涨工资”,而且是将机关单位的行政经费拿来涨的工资。应该说,这种做法无论是在依据上还是在经费来源上都违反了财经制度。
按照各地廉政金的做法,廉政金的大部分还是来源于单位的经费,这就有一个廉政金性质的问题:究竟廉政金是处罚性质的还是奖励性质的?如果说个人违反了廉政制度,该廉政金就要被扣除掉,那么同样道理,如果没有违反廉政制度,个人就要获得这笔收入,这与其说是处罚还不如说是奖励。在一个单位,一般情况下多数人都不会违反廉政制度,这也就意味着,多数人最终是要获得这笔奖励性质的收入的。问题在于:公务员是国家工作人员,保持廉政勤政应当是他们的法定职责,是最起码的要求。现在,连这种最低限度的要求都要奖励,这是否已经背离了奖励初衷?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当然,将经济利益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的做法,其方向还是应当肯定的。其实,在现行体制和基本制度的框架内,我们完全可以进行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例如,在制定公务员法方面,是否可以把退休金的数额比例与公务员在职期间的廉政记录结合起来?现行的退休金数额,是根据公务员的工作年限和职位来确定的,除这两个因素外,可以考虑增加廉政表现因素。当然,违反廉政制度的,也可以相应扣减其退休金数额。公务员涨工资的时候,考核因素中当然也应当包括廉政方面的表现、记录,等等。这些做法,最终都应当通过立法来确定,使得我们对公务员的管理制度和手段法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