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辞职热说明了什么
公务员辞职热说明了什么
苍鹤,一名普通的基层的公务员,在工作了6年之后,面对公务员这一大众普遍认为既清闲福利又高的工作却当众辞职。这一事件反映的不仅仅是苍鹤一个人的事,它其实是我们现在公共管理服务制度的一个缩影。
通观苍鹤的辞职信,她的理由主要是在我们现行的这个公务员管理制度下,她没有了工作的积极性,没有了人生奋斗的目标,等于是在让一个30多岁正在全心梦想着怎么奋斗的人提前步入了养老的行业。
工作没有积极性的首要原因是现在基层公务员的工资薪酬较低。现在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大多在1500-3500的水平,相比于其他行业来说属于低收入水平状态,这个收入一般只能用来维持一家的基本生活,没有什么结余。有人会说福利,其实在基层,福利主要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的,普通人根本没有什么福利。也有人会说这个工作清闲,能领这么多工资已经不错了,但是对于基层公务员来说,很多人宁可忙一点,多干点事,也不愿领这么少的工资却整天无所事事。
工作没有积极性的原因其次是现在基层公务员升迁较困难,没有奋斗目标。这里说的困难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人员多职位少,竞争激烈。在基层,公务员的提拔是与事业单位人员等其他人员同时进行的。因为事业人员进入门槛低,致使基层普遍存在公务员编制多人数少,事业人员编制少人数多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公务员在面对提干时比考录公务员还要困难。二是在部分基层存在着提拔干部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普通公务员来说是最打击工作积极性的,如果一个地方你干多干少都一样,干的多得还不如干得少的提拔的快,那结果就是每个人都会推卸责任,力求少干。
工作没有积极性的原因第三是基层公务员对于工作没有认同感。缺乏认同感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上级制定的政策本来是不符合当地实际的,但是因为没有话语权和存在着责任制的原因,你明知这件事不可为却偏要为,干不好了还要被批评。所以在基层工作中很多人工作的节奏就变成了推脱、应付,上班就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综上所述,公务员的辞职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怎么改变这种体制来适应新的发展。
第二篇:报考公务员热说明了一个怎样的社会问题
报考公务员热说明了一个怎样的社会问题?
观点一:
说明当前工作压力大,许多人缺乏实干精神,是一种创业精神的退化。
一、公务员的职业风险小;
二、公务员的发展空间大;
三、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好;
四、公务员退休无后顾之忧,于上述四点原因,报考公务员,趋之若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观点二:
1对公务员趋之若鹜,表明官僚主义盛行,2就业压力大,3年轻人好逸恶劳,喜欢清闲安稳4 社会分配不均,为分房求编制,即考公务员 5,社会走向精英化,尽可能为人才提供相对有一定量化标准的竞争平台。
第三篇:群众不满意说明了什么
群众不满意说明了什么
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20日),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明确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总要求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尤其是强调了开展这次活动的三个必然性:即‚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事业的胜利根本。因此,‚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纵观革命历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党和群众就是鱼水关系。共产党来自老百姓,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过去依靠人民,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更要依靠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因此,‚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
位,让党员始终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慧民生的实事、好事,要自觉检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甚至损害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利,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引起民怨载道,性质恶劣。虽然这些现象仅是少数党员干部而为之,但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因此,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十分及时、相当关键,这次活动也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和忧患意识。
作为一名党员,从心底里感觉到党的伟大正确,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魄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复兴之路,走向光明的未来。因此我一定要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等专门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全身心投入到这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去。自觉树立群众观念,弘扬优良传统,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服务群众
中不断提高监督执法水平,以全新的工作作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卫生监督员的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党员卫生监督员,如何在本职岗位践行走群众路线,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呢?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群众路线内涵和基本要求,要不断努力工作,边工作边学习,边学习边整改,边整改边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卫生监督监测技术,力争做先进卫生监督员。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与同事共同成长,在带教年轻监督员的方面,主动进行群众工作的先进者、示范者。
其次,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第三,要有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员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党员应该把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卫生监督员,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以一切为群众健康为宗旨,以践行群众路线为
载体,以加强四风整治教育为契机,端正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卫生监督技能,做到爱岗敬业,服务好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书号费说明了什么
书号费说明了什么?
一个人如果对生活有了感悟,大抵是要写出来让大家看看,于是就有了书。书记录了作者的思想,也让作者在历史上有了一点名气。不过,现在的情况不同,人一旦出了名,接着就要出书,不管其有无新颖的思想,反正大家都会因好奇而追捧,名人出的书自然不愁卖。
可是,如果你不是名人,若想借出书来获利或扬名,那就打错算盘了。
出版社的编辑会好心地告诉你,现在的图书市场竞争非常残酷,除了名人的书、励志类、财经类和教辅类,其它的书恐怕都没有市场。尤其是学术类的书,没有人愿买。你要坚持出版,对不起,就只能自己掏腰包了。
“自费出版自己的书,也是中外普遍的事情”,编辑接着说道,“许多名著,开始都无人问津,作者印制了数百本,卖了三年才卖完。”
你说我不怕花钱,内行的人会给你算笔帐,出版一本书,除了设计、排版、印刷、运输等费用外,还要给出版社交一笔价格不菲的书号费。光书号费至少是1.4万块人民币,高的能达到3万呢。想印刷,至少也得1000册吧,没有四五万拿不下来。这时候,你还有心情出版吗?
为此,在新闻出版这个领域,出现了许多代理机构,热心地“帮助”你自费出书。它们会坦白地告诉你其中的内幕:每年国家出版总署都要拨给每个出版社数百个书号,不够还可以再申请,也就是说,出版社的书号本来是免费的。可是,因为从前有过教训,书号被人买去出版了一些含有违法的内容的书,作者和出版社都遭了殃。于是,出版社对书号的控制严了,只有中介机构才有资格搞到书号,作者个人是没有用的。
国内出书太贵,一些人便将眼光转向了香港。香港的书号是国际书号,和结婚登记的手续费一样,不过几十元。据一位作者介绍,在大陆要花3万元才能出版的书,在香港只用了7千元就全部搞定。
通过正规的出版社出书费时费力又费钱,自己并不打算靠卖书赚钱,自己设计,找印刷厂印刷,赠送亲朋好友,不算违法吧。于是,“印客”在网上应运而生。一本起印,仅花30元!
不要以为出版社卖书号很牛,其实这正是它们悲哀的地方。你想啊,一个响当当的出版社沦落到靠卖书号来维持生计,岂不尴尬?其实,出版社这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图书市场日益冷清,大众对书籍并不感冒,小摊上成堆的新书论斤称,难怪有人说现在的书都是精神垃圾!
没有书号,便 是非法出版物。想要出书,就要交昂贵的书号费,这让经济困难的作者如何选择?
学术类的没有市场,理所当然归入自费出版。中央呼吁“学术创新”,难道这就是学术创新结出的丰硕成果?
把书号作为限制作者出书的手段,不禁令人想起了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以“指标”为中心,上学、招工、参军、入党、提干……,看来,计划经济的阴影在出版领域仍然是挥之不去。
去年,笔者在一家教育文化公司做编辑,公司打算将自己经营20多年的小报升级为杂志。可是,就因为自己是民营企业,被挡在门槛之外。业内人士透露,所有新闻出版单位都是事业单位,即使经营权可能属于个人,但也得挂靠政府的相关部门。
事情到此应该很清楚了。书号的垄断压制了学术创新,垄断书号又源于出版业的封闭,禁止民营企业进入。以往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的财富和生产的自由成正比,精神的财富更有赖于思想的自由。没有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思考,哪还有什么思想创新、学术创新?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国考“肥缺”说明了什么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国考“肥缺”说明了什么
据媒体统计,2007年~2011年国考报名中,热门职位中有8个属监管类职位。此外,海关也一直是报考的大热门。
纵观国考的热门职位,分为两大类。要么是管收钱的,要么是负责监管的。税务与海关直接收钱,效益与待遇历来较好。监管部门负责盖章与考核,往往是被公关的对象,捞取油水的机会多多。这两类职位广受欢迎,不仅反映出不少人的“向钱看”心态,也折射出一些灰色收入已成为既定事实。
与此同时,某些工作辛苦、待遇干巴的公职岗位则被视为鸡肋,由于报考人数太少,甚至达不到最低报名人数而被取消报考。国考职位上的冰火两重天,进一步引人思索。有人说,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这是一种“理智”的选择。事实也的确是,面对社会不公、权力者的灰色收入,一些人想方设法要跻身垄断企业、坐上掌握公权的宝座。不少人一方面痛斥腐败,另一方面又自嘲没有机会腐败,这不仅仅是一种吊诡,也为所谓的“底层沦陷”埋下隐患——也就是,一旦有机会获得不当利益,一些人绝口不提公平二字,巴不得成为“人上人”。
不可否认,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但是,如果大家都去争“肥缺”,实际是在变相认同并巩固“肥缺”所蕴含的不当得利。千里挑一获得“肥缺”的人更会千方百计地维护自身的难得利益,处于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也会越发地渴望“萝卜招聘”与“权力代际”。这就像一块臭豆腐,虽然被指臭不可闻,能够吃上的人却吃得津津有味。
“臭豆腐效应”还具有传染性。人们都在唾弃“见死不救”与“彭宇事件”,但当类似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边,一些人同样会选择漠视与看热闹。许多人总是以“自己的行为不算啥”来安慰自己,用“还有比这更糟糕的”驳斥旁人的批评。其实呢,很多事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一些人已然陷入道德的恶性循环。
回过头看本例。透过国考,不仅显露出种种公认的“肥缺”;而且还表明,“为人民服务”在一些公权单位已然发生异变,数千人竞考一个“肥缺”职位更像是争取“为人民币服务”。可以说,公考最热门职位恰恰应当是强化权力监督与反腐败的重点。然而,从热门职位多年不变来看,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对公职机关收入差距的改革、对权力与责任对等的体现,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