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草行业独立科研机构指标解释
烟草科研机构科技统计指标解释
(2010年度)
科技活动:指在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简称科学技术领域)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为核算科技投入的需要,科技活动可分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三类活动。
R&D(Research & Development, 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在企业的R&D活动中,较为普遍的和大量的活动属于试验发展活动。
注:关于对独立科研机构R&D的界定,后边有专门的指标解释。
机构所属地区:按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填写。
年度:按统计填报时的年度填写。
机构详细名称:按年末机构公章的详细名称填写,不要填写简称。若机构有多个公章,请填写对外公章上详细名称,不得填写代号和内部名称。若机构名称变更,按变更后的机构名称填写,而公章未换,以旧章代用。
机构通讯地址:填写本机构的详细通讯地址。如果机构分设在不同地点时,填写机构负责人办公室所在地址。
上级主管单位:指机构的行政直接主管单位,如果本机构为双重领导,请填写最主要的一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建的、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且该类“实验室”、“中心”应设在机构内。
行业(重点)实验室:指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国烟科[2004]536号)有关规定组建的、并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认定的行业重点实验室。且该“实验室”应设在机构内。
从业人员:指由本机构年末直接组织安排工作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总数。包括固定职工、国家有编制的合同制职工、招聘人员和返聘的离退休人员。不包括离退休人员、停薪留职人员。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指从业人员中的科技管理人员、课题活动人员和科技服务人员。课题活动人员即为参加科研项目人员。
科技管理人员:指院、所领导及业务、人事管理人员。包括:从事科技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专利管理、科技统计、科技档案管理、科技外事工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财务等与科技活动有关的人员。
课题活动人员(参加科研项目人员):指编制在研究室或课题组的人员。
科技服务人员:指直接为科技工作服务的各类人员,如从事图书、信息与文献、测试、试制、咨询、物资器材供应等工作的人员,以及实验室、试验工厂(车间)、试验农场的人员。不包括司机、门卫、食堂人员、医务人员、清洁工、幼儿园和托儿所等的工作人员,以及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人员。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人员:指主要从事定型产品的批量生产,机构内部招待所、商店、出版印刷等生产经营和对外服务活动的人员。在机构办经济实体中的院所编制人员也应包括在内。其他人员:指从业人员中除了从事科技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人员以外的其余人员,包括从事医疗、工程设计、教学培训和生活后勤服务人员等。
外聘的流动学者:指外聘短期或长期的访问学者、研究人员(编制在其它单位)。
招收的非本单位在读研究生:本单位招收的在读的研究生,不包括本机构职工在读的研究生。
离退休人员总数:指历年由本机构离退休,并在本机构领取离退休费的人员。
学位和学历:由人事部门或干部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填报本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学位和学历情况,按获得的最高学位和最高学历填写。
专业技术职称(务):填报本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专业技术职称(务)情况,未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机构,按原技术职称填报。
高级职称:指研究员、副研究员;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正、副主任医(药、护、技)师;高级实验师;高级统计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编审(正、副编审);译审(正、副译审);高级(主任)记者;正、副研究馆员等。
中级职称:指助理研究员;讲师;工程师;农艺师;主治医(药、护、技)师;实验师;统计师;经济师;会计师;编辑;翻译;记者;馆员等。
初级职称:指研究实习员;助教;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医(药、护、技)师、医(药、护、技)士;助理实验师、实验员;助理统计师、统计员;助理经济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助理编辑、见习编辑;助理翻译;助理记者;助理馆员、管理员等。
经常费:包括暂收(暂付)款,经常费收入中各项皆为毛收入。
代管经费收入:由外单位委托本机构代管的,并与活动无关的经费收入。不包括机构创办的经济实体上缴的经费。
科技活动收入:指本单位开展科技活动所获得收入,不论来源渠道如何。
政府资金:指由各级政府部门直接拨款或企事业单位利用政府资金委托本机构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财政拨款:指单位本年度实际收到的本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根据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财政拨款”项目填报。
承担政府科研项目收入:指本机构为了开展科学研究、新产品试制、中间试验、科技成果示范性推广等科技活动,通过签订协议、合同或其它形式申请并获得的政府经费,包括课题专项、设备专项和其它专项。
技术性收入:指本机构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所获得的非政府资金(毛收入),如: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利用自有资金委托本机构开展科学技术活动所提供的资金,由技术开发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技术咨询及服务收入、学术活动和科普活动收入几项合计。
国外资金:指中国境外的企业、大学、国际组织、民间组织、金融机构及外国政府提供给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不包括外国在中国注册的企业提供的经费。
经营收入:指本机构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商品)销售收入、经营服务收入、工程承包收入、租赁收入和其他经营收入。
其他收入:指开展科技活动与经营活动以外的各项活动的收入,包括医院的医疗活动、工程设计活动、教学培训等活动收入。用于科技活动借贷款:指本机构为开展科技活动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各类借、贷款。不论偿还形式、期限和数额如何,均按当年获得的借、贷款额填报。不包括基本建设贷款。
工资福利支出:指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具体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和上述未包括的人员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指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和其他未包括在上述科目的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的对应项填报。
商品和服务支出:指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具体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暧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科技活动支出:指调查单位在报告期内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来自科研渠道以及其他各种渠道的经费实际用于科技活动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
人员劳务费:是指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支付给科技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以及所有其它的劳务费用,如奖金、奖金税、社会保障支出等。
设备购置费:指本单位使用非基建投资购建费购买用于科技活动的固定资产的实际支出额,固定资产指长期使用而不改变原有的实物形态,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主要物资设备。如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验材料和标本以及其他科研设备。
其他日常支出:指本单位用于科技活动除上述以外的支出。例如:用于科技活动的原材料费、水电能源费、差旅费、加工试验费、设备使用费、计算机机时费、资料印刷费等。培训研究生的消耗性支出也一并统计。
经营活动支出:指本机构在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其他活动支出: 指开展科技活动与经营活动以外的各项活动的内部支出,包括医院的医疗活动、工程设计活动、教学培训等活动内部支出。
基本建设投资实际完成额:指本机构在当年完成的用货币表示的基本建设工作量。
基本建设投资科研仪器设备:指在基本建设投资的实际完成额中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非科研设备购置不计入此项。
基本建设投资科研土建工程:指在基本建设投资的实际完成额中完成的科研土建工作量(如科研楼、试验用房等)。非科研土建工程(如住房等)不计入此项。年末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指能在较长时间内使用,消耗其价值,但能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设施和设备,如房屋和建筑物等。作为固定资产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耐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财产、物资。
固定资产中科研房屋建筑物:指可直接用于科技活动的各种建筑设施。包括实验楼、实验室、实验性工厂(车间)、农场的有关建筑设施、学术报告场所、科技管理的办公建筑、科技器材物资仓库。不包括食堂、职工宿舍等福利性建筑。若以上各种建筑设施不是用于单一目的,按比例折算分别统计。
固定资产中科研仪器设备:指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直接使用的科研仪器设备。不包括与基建配套的各种动力设备、机械设备、辅助设备,也不包括一般运输工具(科学考察用交通运输工具除外)和专用于生产的仪器设备。若科研与生产共用的仪器设备,则按其使用目的,统计在主要一方(不包括长期闲置不用的仪器和设备)。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新应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它具备四种基本要素:⑴创造性;⑵新颖性;⑶科学方法的运用;⑷产生新的知识或创造新的应用。
R&D活动的产出:是新的知识(无论是否具有实际应用背景),或者是新的或具有明显改进的材料、产品、装置、工艺或服务。
R&D活动的主要特征:在增加知识方面具有创造性,或在知识的应用方面具有新颖性,不具备这些特征的不是R&D活动。
R&D活动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⑴基础研究;⑵应用研究;⑶试验发展。
基础研究: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不以任何特定的实际应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是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应用研究通常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或知识的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预定的实际目的,确定新的(原理性)方法或途径。
* 区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标志:具有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的研究属于后者。
试验发展:利用从研究或实际经验获得的知识,为产生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以及对已产生或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 区分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主要标志:前者主要是为了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后者则是为了开辟新的应用(如新材料或新技术)。
下列活动不属于R&D活动(主要用于支持R&D活动或作为R&D项目组成部分的除外):
•对已有产品作技术上的微小改变以及外观、色彩、样式等方面的变化; •试生产阶段的活动,如工装准备、小批量生产,试运转;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材料、设备、产品的常规检验、测试;
•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的测试、标准化、计量、计算、质量控制和专利服务; •地形、地质和水文考察, 资源的调查,天文、气象和地震的日常观察; •矿产、石油、天然气的常规勘探与开采; •市场调查、技术服务及市场分析;
•通用数据和资料收集,用运筹学、数学、统计的方法对数据的常规分析; •系统维护和软件应用,一般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 •政策调研、评价与咨询,可行性研究。
科技论文:在全国性学报或学术刊物上、省部属大专院校对外正式发行的学报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以及向国外发表的论文。只统计本单位科技人员为第一作者的论文。
科技著作:指经过正式出版部门编印出版的科技专著、大专院校教科书、科普著作。只统计本单位科技人员为第一作者的著作。同一书名计为一种著作,与书的发行量无关。
专利申请数:指调查单位在报告年度向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
发明专利申请数:指调查单位在报告年度向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
专利授权数:指报告年度由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向调查单位授予专利权的件数。
发明专利授权数:指报告年度由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向调查单位授予发明专利权的件数。
有效发明专利数:指报告年度调查单位作为专利权人在报告年度拥有的、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
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指报告年度调查单位向外单位转让专利所有权或允许专利技术由被许可单位使用的件数,一项专利多次许可,算一件。
专利所有权转让与许可收入:指报告年度调查单位向外单位转让专利所有权或允许专利技术由被许可单位使用而得到的收入。包括当年从被转让方或被许可方得到的一次性付款和分期付款收入,以及利润分成、股息收入等。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数:指报告年度调查单位向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提出登记申请并被受理登记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件数。
植物新品种权授予数:指报告年度调查单位向农业、林业行政部门(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被授予植物新品种的项数。
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指报告年度调查单位在自主研发或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软件著作权数:指报告年度调查单位向国家版权局提出登记申请并被受理登记的软件著作权数。
新药证书数:指报告年度调查单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并被批准新药证书总数。鉴定科技成果:指机构承担并在统计年度内经国家烟草专卖局、其他部委或省级科委组织鉴定的成果数。
自行成果登记:指机构在统计年度内完成并正式登记的科研成果。
最近三年科技成果:指机构在最近三年内(统计年度+统计年度前1年+统计年度前2年)内完成并正式登记的科研成果总数。
应用科技成果:指机构在最近三年内(统计年度+统计年度前1年+统计年度前2年)内完成并正式登记的、且已推广应用并产生效益(效果)的科研成果总数。
科技成果获奖合计:指当年机构获得的科技成果奖励总数。应分国家级、国家烟草专卖局、其他部委、省级政府和其他类别分别进行统计和填报。
注:同一科技成果获得多次奖励时,接获奖的最高级别填报。不得重复计算、填报。
科技成果奖励: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技术发明奖与科学技术进步奖、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部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及其它地(市)、厅(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不包括以上所述之外的其它成果奖励。
国家级: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课题来源:主要分为:
1、国家科技项目;
2、国家烟草专卖局项目;
3、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其它部委项目;
4、省级局(公司)项目;
5、自立项目;
6、其它项目。
课题活动类型: 暂按以下类别进行分类:
1、基础研究;
2、应用研究;
3、试验发展;
4、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
5、推广示范与科技服务;
6、生产性活动。
课题合作形式:指课题(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其它单位的合作方式,暂按以下类别进行分类:
1、独立完成;
2、与国外合作;
3、与其它科研单位合作;
4、与高校合作;
5、与其它企业合作;
6、其它
注:“本年”、“当年”、“报告年度”、“统计年度”均指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第二篇:公益性科研机构考核指标
公益类型科研机构考核指标的说明
一、科技能力(定量指标)1-1人力
1-1-1最佳年龄段的高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比重=(45岁以下的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数+35岁以下的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数)/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
1-1-2职工人均受教育年限=(博士x22+硕士x19+大学xl6+大专X15十中专XIZ)/职工总数。
1-1-3 科技人员承担厅(市)级以上政府课题或投资工程试验研究项目人数比=(承担国家级课题人数 X 3+承担省(部)级课题人数x2+承担厅(市)级课题或投资工程试验研究项目人数)/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
注:(1)省(部)级以上政府课题主要指863项目、广东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星火计划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社会发展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974、948项目等的第一承担者;
(2)国家级政府课题主要指科技部立项批准的课题;
(3)省(部)级政府课题主要指省科技厅或国家有关部委立项批准的课题;
(4)厅(市)级政府课题或投资工程试验研究项目主要指厅、地级市以上政府立项批准的课题或投资工程试验研究项目;
(5)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是指直接参加课题研究或投资工程试验研究项目的人员总数。1-1-4 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比=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职工总数。1-2资产
l-2-1人均净资产额=至统计年止净资产总额/职工总数
1-2-2净资产增长率=当年新增净资产(从事科技活动的房屋、仪器、生产设备、书刊等)总额/去年末净资产总额x100%。1-3课题与经费
l-3-1年争取厅(市)级以上政府课题数和与其它单位横向合作课题数中的课题数是指第一承担者的课题总数。国家级、省部级、厅(市)级和横向合作课题的权重系数为3:2:l:0.5。
1-3-2 年争取厅(市)级以上政府课题经费数和与其它单位横向合作课题经费数中的课题经费数是指第一承担者的课题获得的经费数和参与的课题获得的经费数的总数。
1-3-3 年机构自身对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是指本单位对政府课题、横向课题和自选课题投入的经费总数。1-3-4 年机构从事R&D活动课题经费支出比重是指从事R&D活动课题经费支出/事业总收入。
二、科技绩效(定量指标)2-l经济效益
2-1-1年人均事业总收入=年事业总收入/当年在职职工总数。
2-1-2年技术性收入占事业总收入之比=年技术性总收入/当年事业总收入。2-1-3年人均缴税额=年上缴税收/当年在职职工总数。
注:技术性收入是指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取得的收入,以省、市、县科技部门登记的合同为准。2-2科技成果
2-2-1年获厅(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当量比率=国家级获奖成果数x3+省(部)级获奖成果数x2+厅(市)级获奖成果数/年限(2年)。2-2-2年获授权专利(含品种权)当量比率(发明专利加权)=授权发明专利数x3+授权专利数(含品种权)/年限(2年)。
2-2-3万元研究经费成果率=鉴定成果数+专利授权数(食品种权)/2年研究开发经费总支出。2-3论文
2-3-1年人均国际或国内刊物、研讨会科技论文发表篇数=国际刊物或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数x3+国家级刊物或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数x2+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数/职工总数。
三、管理水平(定性指标)3-1领导班子
3-1-1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程度是指领导班子配备的合理性、领导水平及作用(包括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凝聚力,团结情况及民主作风等)。
3-1-2单位或院(所)长个人获厅(市)级以上奖励情况,以获奖复印件为证明。3-2改革力度等
3-2-1改革力度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是指科研主体的建设情况和产业实体的发展情况,单位的凝聚力,以及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等院(所)内有关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情况等。3-2-2科研机构环境、院(所)容貌,以实地考核的情况为准。
四、社会效益(定性指标)4-1成果转化率
4-1-1科技成果转化率=产业化项目数(含本单位科技成果技术转让后产业化的项目数和新品种推广应用数)/科技成果鉴定总数 4-2社会效益
4-2-1产生的社会效益主要指研究方向和目标与粤府[1999]51号文规定的是否一致,本单位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要有一个2000字左右的综合说明材料,最好有政府部门或应用单位的傍证。
第三篇:主要指标解释
主要指标解释
单位详细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未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企业,填写主要经营活动名称。
组织机构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共9位,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产业活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均由8位无属性的数字和1位校验码组成。
(1)法定代码填写规定
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也可参照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书上的税务登记号的后九位填写)。
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八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2)临时代码使用规定
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十八位的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不使用I、O、Z、S、V)组成。第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为1机构编制;5民政;9工商;Y其他。第2位: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为:机构编制:1机关,2事业单位,3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民政:1社会团体,2民办非企业单位,3基金会;工商:1企业,2个体工商户,3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他:不再具体划分机构类别,统一用1表示。第3—8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第9—17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参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1997〕)第18位:校验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已经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营业执照》(证书)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
众创指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全社会各类创新资源,降低创业创新成本。主要形式有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大型互联网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向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开放技术、开发、营销、推广等资源,以及企业通过内部资源平台开展的创新活动。
众包指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由特定企业和机构完成的任务向自愿参与的所有企业和个人进行分工。主要形式有大中型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众包平台聚集跨区域标准化产能,来满足大规模标准化产品订单的制造需求,以及以社区生活服务业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众扶指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主要形式有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捐赠平台、创业沙龙等各类互助平台。
众筹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募集资金,更灵活高效满足产品开发、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的融资需求。主要形式有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健康设备、特色农产品等创新产品开展的实物众筹,小微企业等创业者的股权众筹,以及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的网络借贷平台。
专业空间指从事众创活动的各类科技园、孵化器、创业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线上虚拟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众创空间等。
网络平台创新指从事众创活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向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开放技术、开发、营销、推广等资源,鼓励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支撑,降低创业门槛,加强创业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创新成果及时转化,构建开放式创业创新体系。
内部众创机制指从事众创活动的企业通过企业内部资源平台化,积极培育内部创客文化,激发员工创造力;通过投资员工创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发创新产品,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健全股权激励机制,突破成长中的管理瓶颈,形成持续的创新动力。
借助互联网平台分发业务指从事众包活动的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将业务进行分发,促进成本降低和提质增效,推动产品技术的跨学科融合创新,促进产品规划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满足大规模标准化产品订单的制造需求,构筑产品服务运维体系,实现知识内容的创造、更新和汇集,形成大众智慧集聚共享新模式。
借助互联网平台交付业务指从事众包活动的企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业务交付,促进成本降低和提质增效,推动产品技术的跨学科融合创新,促进产品规划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满足大规模标准化产品订单的制造需求,构筑产品服务运维体系,实现知识内容的创造、更新和汇集,形成大众智慧集聚共享新模式。
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生活服务指从事众包活动的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高效对接供需信息,优化传统生活服务行业的组织运营模式,推动整合利用分散闲置社会资源的分享经济新型服务模式,发展以社区生活服务业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获得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指从事众扶活动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机构和组织开展合作,利用公共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公共资源对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支持,降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本。
获得企业帮扶援助指从事众扶活动的企业中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公益性创业基金,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贡献基础性专利或技术资源,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开放标准等方式,带动上下游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发展,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获得个人帮扶援助指从事众扶活动的企业通过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捐赠平台、创业沙龙、网络平台、线下社区、公益组织等途径扶助大众创业就业,帮促成功企业家以天使投资、慈善、指导帮扶等方式支持创业者创业,促进互助互扶,营造深入人心、氛围浓厚的众扶文化。
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募集资金指从事众筹活动的企业在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健康设备、特色农产品等创新产品和艺术、出版、影视等创意项目上开展实物众筹,帮助将创新创意付诸实践,提供快速、便捷、普惠化服务。
通过互联网进行股权众筹指从事众筹活动的企业将股权众筹作为传统股权融资方式的有益补充,帮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通过股权众筹融资方式募集早期股本。
通过互联网借贷指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网络借贷平台,为投融资双方提供借贷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服务,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构建风险控制体系。
期末从业人员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企业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利润总额”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众包业务金额指报告期内第三方企业(个人)通过该网络平台开展众包业务而签订的项目合同(协议)总金额。
众筹资金总额指报告期内平台企业(单位)借助平台为第三方企业或个人开展众筹业务而募集的资金总额。
第四篇:主要指标解释
部分指标解释及说明
2014年国企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中,“上年”指2012年,“当年”指2013年。
金额单位为万元,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比保留一位小数。
1、企业增加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按收入法计算或生产法计算。生产法是指,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收入法是指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之和,即按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单位:万元/年,填报时可保留两位小数。
2、企业负责人:指企业领导人员,包括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总裁、行长等)及其他由上级考核并确定工资的领导班子成员(薪酬水平由上级考核并确定的人员)。
3、高层次紧缺人才:指企业因经营发展需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所引进特殊人才,其薪酬水平参考市场标准经双方协商确定(不执行企业内部统一的人事、薪酬管理办法和分配方案)。
4、离岗人员:包括本企业协保人员、本单位征地人员等其他不在岗人员。
5、特殊用工:指企业使用的外单位协保人员、内退人员、停薪留职人员、离退休返聘人员,以及出租车驾驶员。
6、应发工资费用:(应发工资情况)根据当《企业工资增长结算 表》填写,应发工资费用总额对应结算总额。(没有做过预结算备案的企业不用填写)
7、发放工资费用:(发放工资情况)根据当企业实际发放情况填写。
8、住房、交通、通讯等补贴:按照财企[2009]242号文规定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节日补助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等补贴。
9、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指本企业劳务派遣人员当工资总额,包括本企业和劳务派遣公司发放的工资。
10、职工福利性收入:指企业发放给职工个人的除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各项货币性补贴。
11、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补充公积金:指企业缴纳部分,不包括个人缴纳部分。
12、各类商业保险:指企业为职工个人购买的各类商业保险,不包括集体医疗保险等。
13、工资薪金税前扣除数:指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工资薪金总额。(小于或等于核定数)
14、《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情况自查表》中:
“最高”栏填写年薪合计最高的那位负责人对应薪酬;“最低”栏填写 年薪合计最低的那位负责人对应薪酬;“平均”栏填写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有关数据。
15、本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 本企业从业人员,包括在岗职工、特殊用工、劳务派遣人员。离岗职工不计算在内。
本企业在岗职工,包括企业负责人、高层紧缺人才、其他在岗职工。
16、根据市监督检查工作小组统计口径,企业自查表中不涉及社会保险费的企业缴纳部分,因此,社会保险费的企业缴纳部分不用填,不要计入“
七、工资外收入总额
(七)其他”。
(2014年7月18日)
第五篇:指标解释
附件2 2014年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绩效考评指标解释
一、资金投入
(一)完成投资任务水平
指园区完成总投资与本计划投资任务值的比值,是反映园区投资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完成总投资值/计划投资任务值×100%。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二)整合各级财政投入园区的总量
指本整合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园区建设的各类项目资金总量,是反映地方重视程度和财政支持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中央财政投入园区资金+省级财政投入园区资金+市级财政投入园区资金+县级财政投入园区资金。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三)整合投入园区财政资金占所在县农林水路电讯事务总支出比重
指本投入园区的各级财政资金总量与县域内投入农林水路电讯事务财政资金总额的比值,是反映地方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为:投入园区的各级财政资金总量/全县投入农林水路电讯事务各级财政资金总额×100%。投入园区的各级财政资金总量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全县投入农林水路电讯事务各级财政资金总额从统计年鉴中 采集。
(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投资比重
指本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数与园区完成总投资总额的比值,是反映园区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能力的重要指标。计算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数/完成总投资总额×100%。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五)信贷等金融投资
指银行等金融部门支持园区的贷款、信托等资金总量,是反映金融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园区企业银行贷款数额之和+其它类金融机构投入园区资金之和。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六)园区所有经营主体投资
指本园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投入园区资金总量,是反映园区社会投资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企业投资数+合作社投资数+家庭农场投资数+专业大户投资数。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二、基础建设
(七)路、水、电、讯建成配套水平
指园区各类道路、沟渠、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建成数值占规划目标值比重的综合水平,是反映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道路建设完成值/规划目标值×40%+沟渠建设完 成值/规划目标值×40%+电力设施建设完成值/规划目标值×10%+通讯设施建设完成值/规划目标值×10%)×100%。建设完成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规划目标值从《园区建设规划》中采集。
(八)装备设施建设水平
指园区温室大棚、标准圈舍、健康渔业小区、贮藏仓库、加工厂房等标准化生产设施设备规模占规划目标值的比重,是反映园区现代化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
根据园区类型计算为:(现有种植生产设施规模/规划目标值×30%+现有养殖生产设施规模/规划目标值×30%+现有加工厂房和加工设备规模/规划目标值×20%+现有包装车间和贮藏仓库规模/规划目标值×20%)×100%。纯种植(养殖)园区把其养殖(种植)的30%权重加入到种植(养殖)生产设施建设规模占规划目标值比重指标计算;园区不涉及加工的,将加工厂房和加工设备20%的权重加入到包装车间和贮藏仓库占规划目标值比重指标计算。建设完成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规划目标值从《园区建设规划》中采集。
(九)耕种养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指农作物机耕、机播(栽、插)、机械投料和初级农产品机收的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是反映园区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指标。
根据园区类型计算为: 种植业园区:(机耕面积×40%+机播面积×30%+机收面积×30%)/规划标准值×100%。多年生作物(茶叶除外)机播30%权重和机收30%权重加入到机耕中计算。茶叶园区按(机耕面积×50%+机收面积×50%)/园区产业规划标准值×100%。畜牧养殖业园区:(机械化投料规模×50%+机械化采收产品规模×50%)/规划标准值×100%。
规划标准值:粮油、茶叶、烟草、核桃2万亩,蔬菜、水果、油茶、花卉苗木、中药材1万亩,珍稀药材500亩,食用菌1000亩;生猪50万头、肉牛5000头、羊10万只、肉禽1000万羽、蛋禽100万羽、水产养殖4万平方米、大鲵2万尾、冷水鱼(观赏鱼)100万尾;种植养殖复合型园区按单一园区规模的40%计;休闲观光园区以1万亩计。机械化水平完成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或园区统计数据中采集。
三、主体培育
(十)入驻企业数量
指进入园区从事主导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总数,是反映园区生产经营实力的主要指标。计算为:入驻企业数之和。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十一)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占园区企业比重 园区企业中注册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数量与园区企业总数的比值,是反映园区规模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计算为:注 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数/园区企业总数×100%。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十二)农民合作社数量
指园区培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是反映园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之和。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十三)参加合作社农户比率
指加入园区合作社农户总数与园区农户总数的比值,是反映园区带动农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加入园区合作社农户总数/园区农户总数×100%。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四、科技支撑
(十四)主导品种覆盖率
指园区主导产业优良品种播种(栽植)或饲育规模占园区产业总规模的比值,是反映园区科技支撑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主导产业优良品种播种(栽植)或饲育规模/园区现有产业总规模×100%。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十五)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覆盖率
指园区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覆盖面积(规模)占园区产业总面积(规模)的比值,是反映园区科技应用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覆盖面积(规模)/园区现有产 业总面积(规模)×100%。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十六)转化应用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数量 指引入、转化、集成、创新,应用的国际国内先进科技成果的数量,是反映园区创新应用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园区应用的国际国内先进科技成果的数量之和。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五、生产经营
(十七)产业规模(高标准种植业基地、畜禽水产示范区)水平
指高标准的种植业基地或畜禽水产示范区占园区相应产业总体规模的比值,是反映园区产业建设水平和速度的重要指标。计算为:高标准的种植业基地(畜禽水产示范区)规模/园区产业总体规模×100%。种植养殖循环园区计算为加权合计值,权值为其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值。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十八)适度规模经营比重
指由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或企业开展的适度经营规模值之和占园区产业总规模的比值,是反映园区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为:
种植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园 区耕地面积×100%。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指单个经营面积50亩及以上。相关数据从上级经管部门土地规模经营统计资料中采集和园区监测统计系统资料中采集。
畜牧业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畜禽规模化养殖量与其相应养殖总量比值的加权合计,畜禽产品权值为其产值占园区畜禽总产值的比值。畜禽适度规模养殖量: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奶牛年存栏100头以上,肉鸡年出栏10000只以上,蛋鸡年存栏2000只以上。相关数据从上级畜牧部门的行业统计资料中采集和园区监测统计系统资料中采集。
水产适度规模养殖比重: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面积/养殖区域总面积×100%。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面积指省级(含)以上渔业主管部门认定的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之和。相关数据从上级渔业部门的行业统计资料中和园区监测统计系统资料中采集。
若园区为种植养殖循环园区,计算为加权合计值,权值为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值。
(十九)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产量占园区农产品总产量的比重 指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量占园区农产品总产量的比重,是反映农产品优质、生态、安全水平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无公害农产品产量+绿色食品产量+有机食品产量+获得地理标志认定农产品产量)/园区 农产品总产量×100%。若某产品(产地)同时获得多项认证(认定)的,只计其中一项的产量。相关数据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
(二十)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指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合格农产品所占比重,是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合格农产品样本数/抽检农产品样本总数×100%。该指标数据从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结果中采集。
(二十一)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著明商标、驰名商标等)数量
指获得省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或者在国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农产品个数,是反映园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计算为:获得著名商标品牌数+获得驰名商标品牌数+国际国内重大影响力品牌数。
(二十二)园区总产值完成水平
指园区总产值与其任务值的比值,是反映园区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计算为:园区总产值/总产值任务值×100%。
(二十三)园区销售收入完成水平
指园区完成的销售收入值与其任务值的比值,是反映园区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园区销售收入值/销售收入任务值×100%。(二十四)园区总产值占所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 指园区总产值在县域县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占比水平,是反映园区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园区总产值/县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0%。
(二十五)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所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指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是反映园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指标。计算为:(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0%。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数值从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监测统计系统中采集,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数值从统计年鉴采集。
六、信息服务
(二十六)园区信息平台各栏目信息发布情况
指各园区在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平台(www.xiexiebang.com)园区介绍栏目园区子网站中的园区介绍、园区新闻、招商引资、产品展示、建设集锦等专栏目发布信息情况,要求每个栏目都有信息,是反映园区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指标。计算为:信息平台各栏目信息发布条数总和。相关数值从信息平台中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