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洋 双汇瘦肉精案例
双汇“瘦肉精”事件始末
摘要:双汇集团作为全国肉制品行业的龙头,其生产的肉制品一直以“安全肉、放心肉”著称,但在2010年3月15日,央视曝光双汇在生产中收购了含瘦肉精的生猪,一时间舆论哗然。本案例描述了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整个过程,并着重描述了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双汇集团采取的不同的应对措施。这对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如何正确的应对危机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双汇;瘦肉精;应对措施
1双汇简介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总资产100多亿元,员工65000人,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0位。双汇集团在全国18个省市建有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在日本、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各地。双汇集团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实现热鲜肉、冷冻肉向冷鲜肉转变,传统销售向连锁经营转变,改变传统的 “沿街串巷、设摊卖肉”旧模式,开创了中国肉类品牌。双汇集团也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每年消化3000万头生猪、50万头活牛、20多万吨鸡肉、5万吨鸡蛋、5万吨植物蛋白,通过养殖业年转化粮食800多万吨,带动周边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间接为150多万农民提供了就业。集团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要产业,旗下涵盖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配套产业群。
双汇产品做到头头检验、系统控制,确保食品安全,营业收入由1984年前的不足1000万发展到2010年的500亿元,年均增长35%。“ 十二五”,双汇集团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做久双汇,使双汇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到“十二五”末,肉类总产量将达到600万吨,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双汇集团将发展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化大型食品企业集团。
2什么是“瘦肉精”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的统称。它作为一类化学用品,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物质,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药物添加剂。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药品,对于减少脂肪增加瘦肉作用非常好。瘦肉精让猪的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目前,能够实现这种功能的物质是一类叫做β-兴奋剂的药物,比如在中国造成中毒的克伦特罗和美国允许使用的莱克多巴胺。由于西方国家一般不消费动物内脏(内脏特别是肝脏则会残留瘦肉精),因而,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瘦肉精这类物质的使用是合法的。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则是指克伦特罗。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其它这样类似药物还有沙丁胺醇和特布
他林等,同样能起到“瘦肉”作用、却对人体健康危害过大,因而造成安全隐患。它们也因而在全球遭到禁用。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开始将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猪食用后在代谢过程中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从而增加瘦肉率,但如果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剂量是人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才能达到提高瘦肉率的效果。由于它用量大、使用的时间长、代谢慢,所以在屠宰前到上市,在猪体内的残留量都很大。这个残留量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就使人体渐渐地中毒,积蓄中毒。如果一次摄入量过大,就会产生异常生理反应的中毒现象,因此而被禁用。国内一些养猪户不顾农业部的规定,为了使猪肉不长肥膘,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在中国普遍使用的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属于非蛋白质激素,耐热,使用后会在猪体组织中形成残留,尤其是在猪的肝脏等内脏器官残留较高,食用后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其主要危害是: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长期使用则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在2009年2月,瘦肉精曾导致广州70人中毒,引起了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瘦肉精也从此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广泛观众的食品安全问题。双汇“瘦肉精”事件始末
3.1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曝光
2010年3月15日,这天是每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央视在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中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磅炸弹,曝光了肉食品行业巨头——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该节目指出,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济源双汇有限公司正是其生猪收购企业之一。济源双汇公司是双汇集团旗下子公司之一,该公司主要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双汇宣称生产的猪肉严格按照“十八道检验”正规生产,产品质量可靠,“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在该公司也随处可见,然而央视记着的调查却显示,这“十八道检验”中不包含瘦肉精的检验,导致这些添加瘦肉精的生猪流入到了双汇的生产车间,进而流入到了市场内和群众的餐桌上。3.2事件的发展及双汇集团的应对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3月15日当天午后,双汇集团的股票双汇发展跌停,当天晚上双汇集团相关部门表示,由于此次事件的影响,双汇发展将于16日上午9点30分起停牌。农业部、商务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将彻查并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随后向社会公布。于此同时,一些商场或超市,为了安全起见,已经将一些双汇产品,尤其是济源双汇公司生产的产品从货架上撤出,等待事件处理结果出来后再做决定。
3月16日,河南省相关部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立即查封了报道涉及的16家生猪养殖场,对涉嫌使用“瘦肉精”的生猪及134吨猪肉制品全部封存。相关部门还将派出工作组,深入各地全面彻查。
同日,双汇集团紧急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中表示,双汇集团对此次事件深表歉意,并已召开高层会议,研究部署调查处理工作,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并派出集团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及相关人员进驻济源工厂进行整顿和处理。双汇集团要求下属所有工厂,会进一步加强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双汇集团将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对此
次事件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全面检查。然而,这些举动并未平息各种质疑声,消费者对此也不买账。
时隔仅一日,双汇集团在3月17日第二次发表声明,声明中指出:双汇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把食品安全落实到每一天。为消除广大消费者的疑虑,责令济源双汇召回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处理。并对相关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免除了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的职务。同时,双汇集团还承诺,自3月16日起,双汇旗下所有工厂除继续按照国家标准检验外,还将对生猪屠宰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加强监管力度,保证出厂产品批批合格。
3月19日,在前期农业、商务等部门派出督察组赴河南调查的基础上,国务院继续加大调查力度,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公安、监察、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督导查处此次事件。
3月20日,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济源市政府在全市的7家双汇连锁店和59家双汇冷鲜肉专营店现场封存双汇冷鲜猪肉1877.9公斤,共抽样46个,其中6个确认为阳性,34个阴性,另有6个样品正在等待检测结果。这是在“瘦肉精”事件曝光后河南省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3月23日,为落实两个声明、确保食品安全,双汇集团召开了全国管理层及客户视频会议。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总经理游牧等集团、事业部高层、全国业务客户及部分记者4000多人参加了此次视频会议。
3月25日,双汇集团召开了全国供应商视频会议,试图安抚处境艰难的供应商,双汇集团高层、业务采购人员、全国供应商及部分记者30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万隆在会上称,“双汇的产品经得起考验”,“双汇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
3月30日,在经过近半个月的排查确认后,农业部首次对河南生猪“瘦肉精”事件作出表态,称河南这次发生的“瘦肉精”案件是个别县市的少数人明知禁用仍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所引起,违法使用“瘦肉精”只是个别现象。
3月31日,双汇集团召开了“万人大会”,参会人员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50多家新闻媒体记着以及以及漯河市的工商、卫生、畜牧相关单位负责人。这是双汇陷入“瘦肉精”**后召开的第三次公开会议,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在大会上重申了央视3·15特别节目将“瘦肉精”事件曝光以后双汇集团的两个声明,并且通报了近段时间全国的一个抽检信息:截止到3月30日,根据媒体公布全国61个地区政府执法部门的抽检结果显示,双汇集团产品合格,并没有检测出瘦肉精。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也在大会上对此次“瘦肉精”事件对双汇集团造成的影响,以及双汇集团做出的决定进行了公布。万隆在会上首次承认“瘦肉精”事件对双汇影响巨大:3月15日双汇发展股价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5日至今,影响销售额15亿元;济源双汇处理肉制品和鲜冻品直接损失预计3000多万元;由于“瘦肉精”改生猪头头检查,全年预计增加检测费3亿多元,品牌美誉度也受到巨大伤害。然后,万隆当众宣读了双汇集团作出的六项决定:
1、强化源头控制。执行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强化批批检查。
2、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监督企业各个环节。
3、建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奖励基金,每年“3•15”做总评。
4、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制度。
5、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独立监督机构进行第三方监测。
6、加快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此外,在此次万人大会上,万隆代表管理层向消费者再次致歉,并对曝光
“瘦肉精”事件的央视等媒体也表达了感谢,期望继续得到在场的经销商、供应商、投资者以及金融部门的支持。
在国家农业部首次表态“瘦肉精”事件只是个别现象及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之后,“瘦肉精”事件引起的**逐渐平息,4月19日双汇集团上市股票双汇发展宣布复牌,这也从侧面宣告了为期一个月的“瘦肉精”事件结束了。
4事件的影响
4.1对双汇的影响
此次“瘦肉精”事件,对于双汇集团来说可谓打击巨大。首先,在股市方面,从3月15日事件曝光当天开始停牌,到4月19日宣布复牌,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亲口承认双汇市值蒸发了103亿。其次,在肉制品市场上,双汇产品在全国地的商场超市内,遭到不同程度的下架,销量跌倒谷底。不少加盟商,经销商纷纷要求退货,更有甚者直接改旗易帜投靠雨润等双汇的竞争对手。自事件曝光起,到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仅仅半个月,影响销售额15亿元,而后续的影响仍在持续,其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最后,在品牌形象方面,双汇20多年来在公众心目中建立的“十八道检验,十八道放心”的品牌形象几乎毁于一旦,有业内人士称,双汇要恢复品牌形象至少需要3到5年的时间,并且恢复效果不容乐观。
4.2对行业的影响
“瘦肉精”事件不仅对双汇造成了巨大影响,也为整个肉制品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波动。首先,双汇作为行业老大,消费者对其信任度最高,然而在“瘦肉精”事件之后,不仅双汇受到影响,行业其他品牌的信任度也受到影响,甚至有个别消费者在记着采访中表示:“双汇都不放心了,还有什么肉放心?干脆以后不吃肉了”。其次,按照农业部门的相关规定,目前生猪进入企业屠宰抽检的比例为3%~10%,但河南省肉类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透露,迫于外界的质疑,河南众多企业包括双汇在内,现在已对生猪逐头检测“瘦肉精”,这也就迫使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也要逐头检测“瘦肉精”,这将令所有企业都将面临更高的检测成本压力。
5结语
双汇“瘦肉精”事件对于双汇来说是一个沉痛的打击,面对危机,双汇也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是否得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双汇“瘦肉精”事件再一次告诉我们,产品质量永远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第二篇: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
xxxxx
一、案例情况
据央视新闻频道今日播出的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中指出,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节目中曝光济源双汇存在“瘦肉精”猪肉问题。河南孟州、沁阳、温县等地一些添加“瘦肉精”养殖的生猪(俗称“健美猪”),也都卖到了济源双汇。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继新华社播出《“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后,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3月21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实地督促案件查办,查看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调查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履职情况,指导责任追究工作。
二、企业基本概况及运行状况
华北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资产1.7亿元,拥有职工1000多人,主要生产经营火腿肠产品系列、速冻产品系列、牛羊肉产品系列,年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目前,公司拥有铁路专线4条,5000吨级冷库两座,活牛、羊屠宰线2条,现有高温火腿肠生产线,水饺生产线,肉串生产线、肉片生产线和汤圆生产线45条,年产火腿肠系列
产品、牛羊肉系列产品、速冻系列产品达4万吨。
公司依托双汇集团在质量、品牌、管理、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政府以及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已确立了在科研开发、产品认证、环境保护、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地位。目前已投资300多万元建立拥有20人的食研所一个,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出口质量认证、QS安全食品认证,产品质量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地区金奖。现在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华北市场及全国各地市场,有些产品并出口到了东南亚、中亚、港澳地区产销率达100%。
近年来,该公司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贯彻集团公司的经营战略方针,发扬“优质、高效、拼搏、创新、敬业、诚信”的企业精神,依托集团公司强大的发展势头多方面的综合优势,与时俱进,抢抓机遇,以求实创新工作为基础,狠抓产品质量,强化内部管理,挖潜改造锐意进取,以高温产品为龙头,以速冻产品为特色,做大做强牛、羊肉产业,充分发挥产品优势,市场优势,信息网络优势,并且加大技术改投资力度,近几年投资达1.4亿元,改造厂房、更新设备,使公司的生产经营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运行呈直线上升趋势,产值、利税、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迅速提高,名列同行业发展速度前茅,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肉类加工、速冻食品加工、清真食品加工综合生产基地。2005年公司计划完成工业总产值3.78亿元,同比增长74%;完成销售3.8万吨,同比增长46%;实现利润1317万元,同比增长37%;实现利税2702万元,同比增长22.5%。1—8月份完成产值14524万元,同比增长12.22%;完成产量18313吨,同比增长18.24%;完成销售收入16672万元,同比增长25.67%;完成销量18300吨,同比增长12.14%;实现利润730万元,同比增长25.67%;实现利税1558万元,同比增长10.11%。公司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和快速发展,不仅壮大了企业的综合实力,而且使企业积累了巨大的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的发展为集宁地区再就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目前公司安置下岗职工600多人,吸收各类社会劳动力300多人,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最终公司可安置2000—5000人就业,为市、区两级政府在就业工作上排忧解难,作出贡献。2004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乌兰察布市守信企业”,集宁区“纳税”、“再就业”先进企业,为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的经济发展,吸纳下岗职工和安置劳动力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推动相关产业链条方面起到了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
三、案例分析
双汇的瘦肉精事件,既暴露出了双汇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也引出了政府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再次凸显出来。分析如下:
(一)瘦肉精事件严重伤害政府公信力,问责没魄力缺勇气。
面对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河南官方缺乏舆论迫切希望看到的勇气和魄力,不仅排查和问责中不温不火,在媒体舆论监督过程中屡有干预,甚至在排查瘦肉精期间爆出新丑闻,对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严重伤害。
随着双汇事件的平息,舆论也将逐渐回落,但企业形象、政府公信力的重创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它警示地方政府在舆情应对工作中不应过多进行地方保护主义,而应该积极地面对并解决问题。否则,不但不能挽救地方企业,反而会使自身公信力受到伤害。
(二)地方政府行政不作为,上游监管不力。记者在这次瘦肉精事件调查中也发现,从生猪出栏、检测甚至屠宰过程中,地方政府的监管几乎失灵或者说是瘫痪的,一些地方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几乎“形同虚设”。在生猪采购中,大型肉制品企业给出了瘦肉率的检查指标,并依据此指标给生猪定价的做法,无疑在整个“瘦肉精”链条中起到了“逼良为娼”的作用。另一方面,因为企业对速度、效益以及利润的追求,使得“问题猪”在进入企业生产环节前的抽查环节也接近失效。
在食品安全方面,企业虽是直接责任人,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也要负起责任。政府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企业,政府部门要在食品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监督作用。
(三)食品安检技术不足,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极其匮乏,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随着无良食品企业的频频曝光,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也愈来愈不能容忍。只有依靠企业自律、政府监督和法律制裁等手段,才能使民众对食品安全重塑信息。
四、几点建议
下面就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现有法规的惩治力度,完善食品安全法制建设。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
(二)建立新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加快食品安全信用
体系建设。
我们可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国情来建立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工业管理部门合一,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集中原来分散的卫生监督职能,撤销市、县级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监督所、劳动卫生监察所,组建新的卫生监督所,承担面向社会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任务。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三大目标以及具体指标,同时从经费、人员、组织、管理等方面落实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各级人大作为地方最具权威的监督机构,应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和经济工作监督,是宪法赋予的职权,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果断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政行为。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第三篇:双汇瘦肉精案例详情
食品安全专题之:双汇瘦肉精事件--------整理人:
爆发时间:2011年3月15日 爆发问题:瘦肉精
事件简介: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河南知名企业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新闻图片:
事件详情:
现在,健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为了少吃油腻,不少人在买肉的时候都会选择瘦肉而不选肥肉,因而市场上有一种所谓的“瘦肉型”猪肉非常受欢迎,和普通的猪肉相比,这种猪肉几乎没什么肥肉。生猪行业的业内人士把这种瘦肉猪戏称为 “健美猪”,事实上这种所谓的 “健美猪”身上疑问重重。其实,这些“健美猪”都是被非法喂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瘦肉精。
瘦肉精,是一种用于动物平喘的药物,把 “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显著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瘦肉率。但研究表明,食用含有 “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近几年,各地 “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
2011年3月15日,央视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更为严重的是,问题猪肉从河南出厂到抵达南京屠宰场过程中,一路凭借买来的“通行证”畅通无阻。一头猪从生长到宰杀,最后流向人们的餐桌,要经历养殖、贩运、屠宰和销售等几大环节。目前,这几大环节都有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把关。按道理说,一些加 “瘦肉精”喂出来的猪,就算是在养殖环节没有被发现,那么到了贩运、屠宰和销售环节,也应该遭到查处。但事实并非如此,记者调查发现,在河南省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生猪养殖环节违禁使用 “瘦肉精”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影响:
河南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以危害公共安全罪、玩忽职守罪依法对8名被告人当庭作出一审判决。其中,主犯刘襄制售“瘦肉精”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王二团、杨哲、王利明因玩忽职守罪获有期徒刑六年。
昨天双汇集团发布的2011年业绩报告表示:受瘦肉精事件影响,企业损失惨重。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降51.3%,营业额损失了近200亿元。双汇称,去年“3·15”报道的“瘦肉精”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双汇产品面临消费者质疑;导致市场销量下滑,双汇品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
第四篇: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事 件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节目的曝光,河南孟州等地使用瘦肉精喂猪,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当地的动物检疫机构形同虚设。“毒肉”不仅进了南京的菜场,还被顺利地卖到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公司。而双汇所宣称的“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的检测。双汇,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上了黑名单,不啻一场行业地震。
“瘦肉精”
“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如果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的确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瘦肉精”9年前已被禁用
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对使用 “瘦肉精”养殖生猪,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将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规定表明,只要生产或者销售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即使没有造成人身损害后果,也可要求10倍赔偿。
之前的“瘦肉精”事件
2001年,包括北京、天津在内九个省市的23家养殖场被发现违规使用盐酸克伦特罗。
2002年,广州某饲料生产公司违规添加“瘦肉精”导致480多人中毒。涉案饲料公司经理林清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2006年,上海连续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同年,江西有12人因制售使用“瘦肉精”被刑事拘留。
2009年,广东商贩从湖南买入的问题猪肉导致70余人出现中毒症状„„
存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层出不穷,中央和各级政府重视力度不可谓不大,投入精力不可谓不大,可为什么还总是有那么多耸人听闻的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我想主要有一下几方面原因:
(一)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在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意识缺乏,有违规使用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现象;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存在无知消费、模糊消费、便宜消费三种消费理念;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部分执法部门存在“有利”就管,“无利”不管的倾向;社会公众参与意识不浓,对发现的假冒伪劣食品或侵权事件,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二)很多食品从业人员存在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 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利益诱惑人的堕落,利益引诱人突破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底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道:“„„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这充分说明了一些人的利欲熏心,直接导致了这些人间悲剧。
(三)产业集中度低,监管成本高
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包括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诸多环节。在这个长长的链条中,产业集中度非常低。据统计,在全国40多万家食品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500万元)仅3.7万多家,比例不足一成。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在食品行业的上游产业集中度更低。产业集中度低,必然导致监管成本高。从生猪产业的中游看,现有政策要求对生猪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检,但由于对散养户的检测费时费力,在实际操作中抽检对象主要选择规模养猪场,散养户的检查基本成了空白。从生猪产业的上游看,分散化的饲养格局导致饲料及兽药等产品的销售只能主要依靠当地的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一般规模小,大多是散兵游勇,很难监管。从生猪产业的下游看,以农户散养为主的生产结构导致流通环节存在大量经纪人、猪贩等中间商。这些中间商流动性强,导致猪肉产品的源头难以找到、生产过程难以追溯。
(四)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管效率低
一是多头管理,效率低下。从饲料、兽药生产到生猪饲养、流通、屠宰、销售等环节,涉及农业、质检、工商、卫生、商务等多个部门。众多监管部门在职责上存在重叠交叉,造成监管责任不清。一旦出现事故,难以问责,结果是多顶“大檐帽”管不好一顶“破草帽”。二是主体单一,势单力薄。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由政府相关部门承担。事实上,像这样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食品安全监管,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三是存在“九龙治水”现象,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流动摊点、农村红白喜事饮食等监管仍有“管理空白”和“管理交叉”问题。
(五)执法环境差,政策执行难。一是少数监管人员失职、渎职。二是地方保护。就猪肉生产而言,产品一般主要供应外地市场,所以,有的地方政府缺乏监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出了事,则会影响当地干部的前途。三是劣币驱逐良币。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无论是当年的奶制品,还是现在的肉制品,只要能迎合消费者的直观判断,就能卖上好价钱。添加“瘦肉精”后,猪就成了“健美猪”,收购价就高,结果自然是违法者竞争力强,劣币驱逐良币。四是执法方式不当。执法者需要给市场明确的预期,无论何时何地都以明确的标准一以贯之地惩罚各种违规行为,不能让人存有侥幸心理。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在重大安全事件发生之后开展“运动式”执法,缺乏长效机制。
几点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每个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政府重视的头等民生。最近十来年,我们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危机,从“三聚氰胺”到“皮革奶”,从“毒豇豆”到“毒大米”,从“小龙虾”到目前的双汇“瘦肉精”,每次事件总是走这样一个过场:公众震惊、愤怒,几个当事人被严惩,政府承诺严格监管,然后似乎又是一片升平景象,我们欣欣然接受了对美好明天的预期,却等来了下一场食品危机。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确保类似的事件不再上演?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使每一个人在办每一件事时,都要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出发。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有句话叫“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就是做企业,特别是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良心!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找出农产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源头和真相,监管有的放矢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瘦肉精”事件的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控制农民的养殖环节固然是一个重要环节,但农民所使用的动物违禁药品“瘦肉精”从何而来?是谁在为“瘦肉精”的流通打开窗口?在问题发生的时候找出问题的真相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众对事件的恐慌情绪,对政府产生信任感。
(三)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控制,调整经营方式 “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双汇提出了6条整改措施,其中一条是加快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这让人听起来还是太“空”太“泛”。且不说双汇“亲自养猪”是否可行,但农产品组织化、标准化生产一定是未来的潮流和趋势。此次“瘦肉精”事件再次让我们感到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的紧迫性。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较为分散,如果出现问题,源头控制相当困难,因此今后要逐渐提高我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逐步实现“农超对接”;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建立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提高农产品监管的可行性。
(四)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不但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古人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世上事大莫过于“天”,食品安全是国家的大事。对广大国人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几千公里外的日本核泄漏,而是餐桌上的火腿肠、奶粉等等的食品安全风险。“瘦肉精”事件再次说明,在社会转型期,我们的企业是该好好反思经营战略、价值链管理和社会责任了!我们的政府也该好好反思如何有效监管了!
第五篇:浅谈双汇瘦肉精问题
粮油食品学院
食安0903班
浅谈双汇瘦肉精问题
自从央视报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健康猪”真相》曝光河南济源“双汇瘦肉精”问题以来,经过媒体的宣传,在社会上吵得沸沸扬扬,闹的人心惶惶。
3.15当晚曝光济源双汇瘦肉精问题,许多人都难以置信,自从毒奶粉三鹿因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检测含量,欺骗消费者,毒害儿童,最终导致走向毁灭,我们以为双汇不会步三鹿的后尘,但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济源双汇确实添加了瘦肉精,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骚动。
双汇作为全国最大的肉类品牌,却出现了瘦肉精这样的问题,这对双汇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冲击,虽然仅仅是济源双汇,但作为漯河双汇的下属公司,济源双汇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漯河双汇也难辞其咎。
双汇瘦肉精问题的曝光,首先做出应对的是经销商,全国各大超市将双汇产品统统下架,这这无疑给江苏雨润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超市采取这样的对策,这也是顺应时宜,即使不下架,也不会再有顾客去买双汇。
双双汇瘦肉精问题无疑是对双汇公司致命的一击,在瘦肉精被曝光后,双汇公司高层领导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核实瘦肉精问题。后经核实,央视所曝光内容属实,相信漯河双汇领导肯定也是相当震惊,面临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关头,漯河双汇深知三鹿毁灭的原因,双汇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的时刻。双汇领导层要做的就是拯救双汇,随后双汇召开万人道歉大会,其董事长万隆鞠躬道歉,称其双汇公司短短十日之内市值损失将近两百亿,把事故的原因推给养殖户,但人民群众并不买双汇的帐,认为万人道歉大会只是作秀,完全是政府公关手笔,在会上请一些经销商即兴发言,多位经销商表示对双汇依然充满信心。一位辽宁经销商最后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荒谬至极。随后,双汇又在重庆等地超市上架,其区销售经理在超市大嚼火腿肠,以证明双汇产品绝无添加瘦肉精,但却引来围观群众鄙夷的目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再后双汇又动用巨款用于食品检验环节上,发誓要双汇成为人们所信赖的产品。双汇所采取的一系列补救措施,全部只为不让双汇成为下一个三鹿,保住双汇这个品牌。双汇这一系列痛改前非的举动,却未能换取人们以及社会的认可。
双汇瘦肉精问题曝光后,人们人心惶惶,“双汇冷鲜肉,安全放心”,而如今却闹心,很多人害怕双汇,发誓以后不再买双汇产品,这是对双汇信任的缺失,认为双汇这样的大公司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可原谅,应该和三鹿一样毁灭。信失于民,估计双汇的前景也不好到哪里去,双汇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双汇瘦肉精问题出现以后,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派农业部到河南双汇检验核实,监督双汇生产检验过程,严格规范并将此事追查到底,给人民一个交代。双汇又公布7条食品安全保障路线。各地畜牧局加强管理瘦肉精,未经检验的产品不予审批。为了惩治瘦肉精犯罪,网上将公开审理此案件。
“双汇瘦肉精”让我们不禁反思,政府的监管力度如此不到位。我们可想而知,在瘦肉精事件中,由于检验瘦肉精成本较高,一些检疫站只要稍微给点钱就可以检疫合格。猪肉瘦肉率较高可以卖个好价钱,于是就有人研制瘦肉精,瘦肉精一公斤即可获利近万元,可见其利益熏心,中国生产瘦肉精令国外人相当震惊。
粮油食品学院
食安0903班
同时政府一些部门的玩忽职守,也可以给瘦肉精一个走进人民餐桌的机会。
3月15日以后,双汇集团抱着对消费者负责、对公众负责、对政府负责的态度,召开30多次专项会议部署整顿、反省管理、堵塞漏洞,努力修复消费者对双汇产品的信心。当前,我们一是依法组织生产,重新学习、贯彻各种法规标准1600多个,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内控体系,落实到集团每一个工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人的工作中;二是实行生猪在线逐头检验,原辅料进厂批批检查,增加费用3个多亿保安全;三是强化源头控制,治理和整顿采购供应环节,确保不合格的生猪和原料不接收、不进厂;四是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强化监管,建立举报制度严查食品安全不诚信行为,确保双汇产品安全可靠;五是实行开放式办厂,欢迎广大消费者、媒体和政府部门走进工厂参观考察、检查和指导,同时引入中检集团做为第三方进行专业化的监督和服务,确保双汇产品安全放心。
“3.15”事件发生以后,对双汇集团的生产、经营和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随着企业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和全国103个地区对双汇产品检测合格结果的公布,市场信心逐渐恢复,产品陆续恢复上架销售,目前肉类日销量上升到5000吨,营业收入达到9000万元左右,但距3?15以前的正常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济源双汇发生的危机事件,对双汇集团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双汇应当有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在历经了这次生死考验之后,双汇一定将“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理念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身上,将企业的质量内控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我们的产品始终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对产品质量负责到底,让消费者放心和安心。
我认为要保证我们的饮食安全问题,首先应该提高全民素质加强道德培养,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根本上杜绝这些不法行为;在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市场投入资金,切实做好市场监督,安全生产,对于严重危害人类饮食安全的企业应严厉惩罚;再次建立食品安全法,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规范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最后应该改善检验食品的方法,减少检验时间,降低检验成本。
李志丹200948450310
常大为200948450309
康博翔200948450311
肖万意2009484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