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常考题型(下)

时间:2019-05-12 21:3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鉴赏常考题型(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鉴赏常考题型(下)》。

第一篇:古诗鉴赏常考题型(下)

古诗鉴赏

㈤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上)

考纲解读:

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情感、生活态度、个人思想和政治倾向等。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设题、审题与答题:

1.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社会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2.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只言片语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评价。3.答案的多角度化

古代诗歌的阅读,主要是一种感悟能力,这种能力往往是鉴赏者心灵深处的感悟,见仁见智。因此,高考答案的拟定将突破唯一答案,将尊重考生的个性化阅读,将引导考生进行多向思维。

考生应根据诗词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大胆表达,从不同层次上多角度解答试题,充分考虑各种答题的可能性。

①概括诗歌内容的主旨:

“诗歌内容主旨”指诗歌中描写的人、物、事的总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

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②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

鉴赏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地分析评价。1.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2.别恨离愁诗歌的常见情感用语: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离别思念之愁绪

时光易逝之感慨

贬官谪居之恨 ③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1.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2.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④掌握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的基本方法:

1.从诗题入手。诗题就是诗歌的眼睛,往往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2.抓关键词。关键词句,尤其是抒情议论性文字往往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句中的走向。3.整体把握诗意。读一首诗,如不从整体上把握其意境,是很难深刻理解诗的含义的。古诗讲究“起、下

承、转、合”,前面几句往往是为表情达意蓄势,最后的诗句才是诗人要表达的主旨。

4.从现象到本质。诗歌的特点之一是委婉含蓄,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言在此意在彼,一种是用语含蓄隐晦。要读懂前一中诗歌,需要对相关的人事背景有所了解;要读懂后一种诗歌,注意全局把握整首诗的意旨。

5.从背景出发。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联系背景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是很有帮助的。因此,一定要重视诗词后所附的有关注释。

6.从典故解读入手。典故都有出处,因文人墨客的长期使用而具有固定的思想内涵。如能从典故出发,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⑤评价的原则:辩证分析,实事求是: 1.不能拔高

受时代、阶级、认识的局限,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认识并不见得会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如果非要认为作品达到了这个高度,就是拔高了作品的主题。2.不能曲解

曲解,是指对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歪曲理解。

总结:1.明确表明你的观点。2.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3.紧扣观点,前后呼应,思路清晰。

㈥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估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下)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山水田园

边塞军旅诗

托物言志诗

咏史抒怀诗

赠友送别诗

事理哲理诗

①山水田园诗

⒈山水诗——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田园诗——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⒉主要的情感倾向: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或表达归耕隐居之乐,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⒊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几个角度:⑴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⑵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⑶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⑷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边塞军旅诗

边塞军旅诗: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边塞诗中常见的内容:

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抱负;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精神;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6.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鉴赏边塞诗的注意点:

⒈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例如:⑴“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战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⒉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大漠奇异的风光——大漠上升腾的燧烟是那么直,黄河中倒映的落日是那么圆。广阔的自然景象使诗人前面的惆怅霎时一扫而光。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的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⒊抓住边塞诗的常见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

例如:⑴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下

⑵与战争有关的地点、人、事和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yù)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例如:

“前军夜战洮(táo)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中“洮河北是前方战场,最关键的是末句写唐军已生擒敌酋“吐谷浑”,“擒贼先擒王”,取得丰硕的战果。③托物言志诗: ⒈咏物求其“形似”。⒉由物入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⒊从整体构思看,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手法。④咏史怀古诗:

咏史——翻阅古书,检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陈述自己独到的见解。怀古——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注意点:

⒈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⒉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⒊分析手法。诗人怀古咏古,情感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⑴对历史做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王安石《题乌江亭》。

⑵把历史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⑶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贾生》。⑤赠别友人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践行、折柳相送、唱歌送别,还常常会写诗送给行者,或留给居者,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1.古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2.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南浦、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⑥事理哲理诗: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外壳;不少古诗往往又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哲理诗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

因此,鉴赏此类诗时,要注意形与神、情与理、理与趣之间的关系。这类诗有两种情况:

1.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例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作者以水为喻,意在说明知识能使人心澄如镜、心胸0开阔、充满力量的道理‘ 2.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例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学问有三重境界: 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分析:王国维赋予古诗词新的哲理内涵:

第一层:要博览群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二层:进入状态,苦心研究;

第三层:苦尽甘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弄懂了,学问也就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诗歌鉴赏常考题型

诗歌鉴赏常考题型

答题思维指导

题型一 分析“诗眼”型

「题型评点」

“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一般指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有时也指能传达主旨的一个句子或关键词。“诗眼”分析题型,命题角度小巧,主要从语言角度来考查诗句中炼字、炼句的技巧。这种题型在2003年高考全国卷中考查了。在以后的几年中,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命题特点」

在题干中有两种问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诗句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或词,然后要求结合全诗阐发理由;二是预设一种前人评点(“诗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观点,再阐发理由。题量上一般只有一个,包含两个问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结合诗歌简析。(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

2、提问变体有:①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②本诗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为什么?(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辽宁卷)

「简易思维」

1、读诗句,定“诗眼”。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

2、阐发理由,注意层次。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分析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

3、答案表述格式:判断—解释(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总述(效果)。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高冠谷口招郑鄠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氳。

“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简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断再评析,共两问。题干中已把“诗眼”定位在第二联写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来。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然”、“暖”。(判断)“然”通“燃”,意思是说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要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字面意义)该联中作者用拟人手法,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了朋友居住之地的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抒发了诗人对朋友这种恬淡闲适隐居生活的渴望之情。(语境意义)

题型二 分析意境型

「题型评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的诗词占据了古诗词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写景、借景抒怀,还是托物言志,都要注意景、境、情的有机统一。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依托景物(意象)、环境(意境)而存在的,因此鉴赏诗歌要从景、境入手去分析诗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分析意境是诗歌鉴赏中最为常见的题型。

「命题特点」

命题时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分析诗中景、诗中境、诗中形象,并能概括其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一是对诗歌的艺术特色作深层地理解分析。题量为1-2个,命题点主要有:意象特点概括,意境再现与特点概括,形象及其情感的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这首诗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简易思维」

1、解读全诗,勾其玄要。要总体把握意象、形象的特征(什么景、什么地、什么时令、什么人、什么特征).2、理清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有时诗中所描写景物比较复杂,要分清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分清景与情之间的并列、因果、互衬、交融或交叉等关系。

3、分析写景技巧,主要从三方面考虑:层次角度(时空顺序、动静虚实、色调冷暖、正反点面等),遣词造句(炼字及修辞手法),具体技巧(渲染、烘托、白描、对比、象征、比兴等)。

4、体会意境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达志向,抒发情感等。

5、语言组织:先分后总,联系诗句,分条作答。

注意问题: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

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4)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日 暮(杜甫①)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简析:本诗首联化用《诗经》中的“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之句,另创新的意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村寂静的图画。“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淡淡的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自然让人从阒寂冷清的村落想到家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隐隐透出诗人思乡恋家之情。

参考答案:

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暮年济世渺茫的人生悲凉之感。

题型三 对前人评点再评价型

「题型评点」

对前人的评价或诗论进行再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题型,它自由性、综合性、创新性都较强。答题时着重在阐发理由,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命题特点」

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诗论中有关该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评论,然后要求你去判断(是否同意),并阐发理由。题干文字表述格式:前人评论(诗论引文)—要求判断(是否同意)—阐发理由(为什么)——要求(结合全诗)。

常设立的评价角度有:评“诗眼”,评关键词句,评思想内容,评艺术手法等等。

「简易思维」

1、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已告知的特点概括等)。

2、精读诗歌,整体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

3、对第一问“是否同意”原则上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同意),但也不绝对,然后回归原诗阐发理由。

4、恰当选用诗歌鉴赏术语、概念作理性分析,不能就诗论诗。

注意问题: 1)切忌以术语、概念代替分析,分析要有原文意识,应有理有据。

2)分析要有条理,有几问就答几问,其提问顺序一般不能更换。具体表达时,内容与技巧两个角度不要交叉表达。

3)运用术语要准确,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4)高考只答第一问,一般是不给分的,必须有分析。5)答案语言表述上要注意逻辑性和文采性。

「经典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有人说,本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基调的评价。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自古多情伤离别,本诗以“悲”字统领全文自然言之有理。首联第二句直言离别之“悲”,有提挈全篇之作用;颔联描写了一幅严寒送别图,淡雅中有几分沉郁,暗含其“悲”;颈联回忆往事身世,更见其“悲”;尾联也收束在“悲”字之上。

参考答案:同意。(第一小问)本诗以一个“悲”字统领全文:首联写送别环境,直击“悲”字;颔联又写送别,抒依依不舍之情,“寒云”“暮雪”紧扣“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喟身世,更显其“悲”。少孤漂泊,知音难求,刚遇知己,却又要别离,能无悲乎!尾联写故人远走,只盼早日相见,可风尘纷扰,何时才能相见?前途一片茫然,仍“悲”情不断。(具体分析)总之,全诗将惜别、孤寂、感时伤怀复杂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悲凉。(总述)题型四 比较鉴赏型

「题型评点」

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在题材、感情、写法、风格上相似甚至对象相同的两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这种题型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点多,易于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因此,这种题型会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命题特点」

一般选取的两首诗歌在内容和写法上有某种相似点。命题的方式是要求学生从异同两个方面来思考,具体设立为1-2比较点,指向性明确,没有大而全的题目出现。比较中综合考查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问方式有:

①设二问:一问内容或写法的异(同),二问具体分析其差异性。

②变体一:比较更改前后的优劣。如诗歌顺序打乱后,比较改变前后的效果的不同;就诗句中关键字词更换后,比较更换前后的效果的不同。

③列举两首诗,问你更喜欢哪一首,并阐明你的理由。这种题目十分开放,答案一般是一则短小的鉴赏文,目前高考中尚未出现过,备考中要适当训练。

「简易思维」

1、通读诗歌、题目,把握考查重点,做到胸有成竹。

2、分别解读每首诗,把握其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信息。

3、结合题干要求,从相同或相异角度去整合两首诗的信息。

4、分条作答,组织语言要简明、连贯、准确。

注意:分析不能顾此失彼,要兼顾两诗;对比分析要具体,突出差异性。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2、这两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也不相同,请任选一个鉴赏角度分析这种不同。

简析:这是两首边塞诗的比较鉴赏题目。所拟的两道题目带有较强的综合性,但命题角度指向性很明确:第1题是要求从内容角度比较抒发情感的差异性;第2题是从一个小角度比较艺术手法的差异性,虽然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但作答角度单一,要求很低。考生一般能作答的。只要把握了题目考什么,怎么考,再读诗歌就有的放矢了,轻松多了。

参考答案:

1、高诗写景,表现了将士牧马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的图画;写笛声,表现了盛唐豪情和一些人的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凉;写笛声,表现了怀乡的迷惘和无限的悲凉。两诗所选景物不同,传达出来的感情基调自然不同。高诗婉,李诗哀。

2、炼字角度:高诗中的一个“满”字就写出了牧马时节梅花凋零的合理性,洋溢着一种盛唐豪情,更隐喻着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中一个“尽”字,写出了全体戍边战士的绵绵不断的乡思。

或:修辞角度:高诗中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的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形象,由边地无梅而引发战士对家乡梅的思念。李诗用恰当的比喻,如“沙似雪”“月如霜”,写出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或:技巧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边危化解后的和平,“月明”暗示边塞的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退和戍边战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二句实写边塞和平生活,后二句虚写,抒发将士心志。而李诗则用烘托铺垫,以“沙似雪”“月如霜”来渲染环境险恶,衬托战士的乡思之情。

题型五 “关键说”分析型

「题型评点」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构思,十分注重炼字、炼词,往往一字一词关乎全诗主旨、思想感情,因此这一字一词便成了诗歌构思的线索甚至是关键。命题者抓住这一点以小见大来命题,可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程度。2002年高考语文卷诗词鉴赏题目改革就率先考了这种题型,随后几年高考都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这种题型。它以小见大,难易适中,考查全面,将仍被命题者看好。

「命题特点」

题目中先指出某字、词和句是全诗之关键,要求你谈谈你的理解。有时和评价性题目命题格式一样,要求先判断,再阐明理由。一般设置一个大题量。常见的提问方式方式:

①某词语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以?

②有人认为某词语是全文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简易思维」

1、抓关键词(句)的位置:题目中(如《春夜喜雨》中的“喜”字),诗歌有开头,诗歌的中间,诗歌的结尾。

2、抓关键词(句)对主旨的突出作用:点明主题(开头),强化主题(中间),深化主旨(结尾)。

3、抓关键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篇,深化主旨。

「典型题例」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行又开封。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简析:此题要求我们理解全诗的关键,并对之作评价。一共三问,第一问是为答后两问服务的,因此只要理解了“意万重”的内涵,后两问就容易多了。从题目和诗中景物来判断,诗人的“意万重”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

参考答案:“意万重”就是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同意这种说法。“见秋风”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又起“意万重”,正是“意万重”,欲说还休,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引发“临行又开封”。可见诗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起的,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由“意万重”造成的。「举一反三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凉”字用得最生动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一个“凉”字既写出了月色的秀丽明朗,又点出了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更与后面的“镜”字相照应,表达出了月光明洁,水色清澈的优美意蕴。有力地衬托了诗歌意境的创设。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试分析本诗的颔联或颈联,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具体的分析。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你可以看出“卢岵山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苍苍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环境的古朴、清幽。或: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云雾深处。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2)“卢岵山居”地处高峻、偏僻的深山之中,风光优美,环境清幽,远离尘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的倾慕之意,对山居主人的赞许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同意。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关键是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提示)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但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前人评析这首词,认为开篇一个“异”字统领词的上阕,请说说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词引用“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典故主要抒发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首句抓住“塞下”这一特殊地域来写“异”的,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千嶂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秋景图”。引用典故是为了抒发将士报国之志。现在敌军末退,边境末宁,尽管厌战思归,但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八、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九、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第三篇:古诗鉴赏13种题型

高考语文中的古诗鉴赏对有些同学来说是一道很头疼的题,很多时候都拿捏不好诗中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和思想感情,下面,我们用13首古诗为例,详细的讲一下这种题型的答题方法。

首先你要想一下,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通常我们会用下面这六种方法,叫做六看。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然后因为诗歌经常会考表现手法,下面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知道了这些,下面来看这13种古诗鉴赏的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解答分析: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常见错误:

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 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或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二、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

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示例:

越女词(其三)

李 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1)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2)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步骤3)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示例 :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炼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七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示例 :

江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第八种模式:炼句型

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2.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示例: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第九种模式:分析构思型

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答题步骤:

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②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示例 :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第十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示例: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第十一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几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示例: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十二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第十三种模式 情景鉴赏题型

第四篇:常考题型训练(卢)

长句变短句

中国人民银行三年来首次下调自2010年1月以来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已经连续12次上调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改换成4个短句)

答案:

1、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这是三年来的第一次。

3、自2012年1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12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4、连续上调的目的是 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 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改换成3个短句)

答案

1、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

2、它的总体要求是统筹兼顾。

3、它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

巴尔的摩地方法院1987年5月30日裁决亚历山大市一个生产据称 “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的制造商向一位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妇女赔偿45万美元巨款。答案:

1、亚特兰大市一位制造商生产了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

2、一位妇女因使用这种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

3、巴尔的摩地方法院1987年5月30日裁决该制造商向受害妇女赔偿45万美元巨款。

曾把母鸡下蛋的鸣叫和诗人的创作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答案:

1、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鸣叫和诗人的创作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

2、中国传统里有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3、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的这一意见。

压缩语段答案是否符合要求,阅卷老师一般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审查:

①主要信息是否齐全②字数是否符合规定③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流畅。由此,我们便可以确认解答压缩语段题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①要点齐全②字数达“标”③语言规范 解题指导

1、分析材料、找出主干

2、根据主干、添加定语

3、调整语序、整合加工 例题解析

1、(2006湖北卷)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 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称端阳节。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 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解析】分析材料、找出主干——本题的主干已被设题规定了主语和谓语,所以要考虑设定一个宾语可以与所有短句都有信息接口并且不得改变原意。确定以“传统节日”为宾语。主干就是“端午节是„的传统节日”。

根据主干、添加定语——在确定以“传统节日”为宾语后,接着整合其他句子的要点,将其化为它的定语。

调整语序、整合加工——删除无用信息,并注意其排列顺序。【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1、提取材料的要点,整合为一个单句,为“太阳能窗系统”下定义。

①太阳能窗系统可有效满足一幢建筑的供热、制冷和照明需求。

②它运用了最新开发的太阳能科技,将阳光热能转化为可贮存的能量。

③这一系统被设计成遮阳天窗的形式,既可以在新建筑中也可在旧建筑中加装。

④太阳能窗系统是一种新型能源设备。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黑匣子”下定义。①黑匣子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的各种资料

②飞机失事后可以依据黑匣子的记录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③黑匣子是一种飞行记录仪 ④黑匣子装在飞机的座舱里

对以下文字进行筛选和组合,给“书目”下一个定义。

①图书目录是一种工具书。

②图书目录是能够帮助人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③图书目录的用途是供人们查找。

④图书目录分为“薄式书目”和“卡片式书目‘’等。⑤图书目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编写的。

⑥图书目录记录书名、著者、出版和收藏情况。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和谐社会”下定义。①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②和谐社会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③和谐社会主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④和谐社会要求整个社会安定有序

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答案:

构图要素:标志由山、水、太阳及十个环构成。寓意:山、水、太阳表示人类的生存环境,十个环相扣形成保护圈,环又喻指环境的“环”,强化了环保意识。整个徽标呼吁人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

2、请描述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构图,整体上是一个“心”的图形。(1分)“心”中间有一个既似手、又似鸽子的图案,(1分)大拇指像鸽头,其余四指像鸽翅(1分)

标志的寓意深刻:“心”象征着爱心,“手”象征着援助,“鸽子”象征着美好。(2分)整个图案寓意为:伸出援助之手,把爱心献给世界,将美好撒满人间。(1分)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训练题型

1.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上老者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名乘客在喝完可乐之后,顺手把空瓶子扔在了地上,旁边的乘客纷纷摇起了头。这时候,一位女售票员走了过来,义正辞严地说:“你这个人怎么把空瓶扔在车厢内,这么没有公德心啊。”顺手把瓶子拣了起来,众人给予了肯定的眼神。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售票员顺手打开车窗,把瓶子扔到了窗外。这时候,一个老者开口了:“______________。”听完老者说的话,售票员脸红得低下了头,显然她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年轻人,公德心并不只是体现在你这小小的公交车里,而更应该体现在整个社会啊。在批评别人的同时,首先做好自己吧。

2.所谓“因境设辞”,指的是利用特定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请根据下面两段话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1)1978年8月8日,时任日本外相的园田先生来北京,准备和我国政府签订和平友好条约,黄华外长到机场去迎接。不料,天公不作美,飞机刚停到机场上,就下起了大雨。见园田先生走下飞机,黄华外长迎上前去,随后陪同园田走进了贵宾室。园田寒暄道:“到北京迟到了,见到黄外长,旅途的疲劳消失了。”黄华外长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江西革命老区做慰问演出,不料正值关牧村演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时,天空阴云密布,落下了一些雨点,顿时场面开始骚动不安。歌声一停,赵忠祥快步走到台前,深情地对乡亲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忠祥的一番话,让演出在感人的气氛中得以继续进行。

【解析】(1)用“及时雨”既恰当地表达了欢迎之意,又有预祝友好条约商谈成功的含义。(2)巧妙地把雨比作眼泪,并借此表达演员的心声,让现场百姓为之动容。【答案】(1)您带来了及时雨。

(2)关牧村的动情歌声,把自己的眼睛唱湿润了,也把老区人民的眼睛唱湿润了,连老天爷的眼睛也唱湿润了……

3.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于马克思的逝世,作者回避了“死”这个词语,而用“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等词语来表达,这些词语符合马克思思想家的身份,用语非常得体。请从用语得体的角度回答下面的问题。(不超过10字)(1)1980年10月10日,“人民艺术家”中国电影演员赵丹去世。怎样表达一个演员之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90年,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突然发病去世。怎样表达一个音乐家之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落下了人生的帷幕(2)画上了生命的休止符

4.下面是某校发出的一份请柬中的句子,其中有语言表达不妥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修改。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了,贵校将于教师节当天(9月10日)上午9:00整在学校礼堂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并表彰一批优秀教师。校党委研究决定邀请您出席,并代表家长在大会上讲几句话,希望您认真准备并按时光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又来了”改为“又将来临”(2)“贵校”改为“我校”(4)“校党委研究决定邀请您出席”改为“特邀您(届时)出席”(4)“讲几句话”改为“发言”(5)“希望您认真准备并按时光临”改为“恭候光临”

5.请指出下面请柬正文中不得体的用语并加以改正。

适逢家父60贵庚,特备薄酒,诚邀您来雅风酒楼参加寿宴。5月20日12点整恭候大驾,务必赏光。(1)不当之处: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当之处: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且立足敬辞的正确使用。平时多关注谦辞敬辞的使用及特定场合用语的特点,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答案】(1)“贵庚”改为“寿辰”“大寿”等,(2)“务必”改为“敬请”。

6.根据下列提供的信息,以孟津一高2013届6班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的李校长写一封邀请函。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限80字。

①高中三年以来,孟津一高2013届6班学生发展势头很好,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爱好广泛,多才多艺。

②该班学生要举行“青春与梦想”的文艺晚会。③文艺晚会于2013年5月4日晚8点开始。④文艺晚会在学校大礼堂举行。

⑤仅有35天,同学们就要走上高考考场,开始放飞人生理想、书写壮美华章的行程,希望校长晚会开始时给他们加油鼓劲,说些祝福的话。邀请函

尊敬的李校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0字 2013届6班班委会 2013年4月20日 【解析】 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校长写邀请函,身份必须清楚,表达要注意得体。邀请函,必须写清时间、地点等具体事项。

【答案】 示例:我班拟定于2013年5月4日晚8点在学校大礼堂举行“青春与梦想”文艺晚会。诚请您莅临(光临)晚会,并恳请您在晚会开始时给我们这些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子送上祝福。

7.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拟写一则感言。要求:语言表达生动、得体。80个字左右。60岁的孙永海是黑龙江籍来甬务工者,因特重型颅脑损伤,生命的火光即将熄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作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死后,捐出身上的器官。亲属根据他的遗愿帮他完成了人间大爱的传递——自愿、无偿捐献出双肾、肝脏和一对眼角膜,成为宁波市首位器官捐献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生动、得体的能力。材料要求写感言,而考生就要根据材料中孙永海自愿、无偿捐献器官的行为,给予其饱含深情的赞美。考生在组织答案时,要尽量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还要使语言表达得体。【答案】 示例 你以无私捐献器官的行动践行了人间大爱,传递出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和无私奉献的道德力量。你用实际行动为奉献精神作了最生动的诠释,将爱播撒在更多人心中。斯人已去,精神不息!

8.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地一笑。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和体会吗?请你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要求:(1)不得少于50字;(2)要有细节描写;

(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答题时要求做到:(1)主题必须是“幸福”;(2)有细节描写;(3)修辞手法恰当合理;(4)语言连贯;(5)不少于50字。

【答案】(1)修鞋工在快乐地鼓捣着那台有点破旧的补鞋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仿佛一曲酣畅的旋律在流淌。即使从早到晚一桩生意都没有,他的眼睛也总是笑眯眯地眯成一条缝。(2)一位三十左右的少妇,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织毛衣。线和针在她纤细白嫩的手指间欢快穿梭。这种穿梭,明显不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者首尾相继的车队所形成的那种。9.下面的文字是“首届微小说大赛”评出的最具人气的作品,请对这篇作品作简要评析。(不超过60字)我因车祸而失明,所以我从不知女友长什么样。那年,她得了胃癌,临终前她将眼角膜移植给了我。我恢复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然而我只找到她留给我的一封信,信里有一张空白照片,照片上写有一句话:“别再想我长什么样,下一个你爱上的人,就是我的模样。”

(作者:网友“信天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首届微小说大赛”评出的最具人气的作品,所以评点时力求从正面进行,注意要立足作品本身,从情节、语言、内容、效果等方面评点。不要跳出作品,从网络、读者的角度评点。【答案】 在凝练深沉中用曲折跌宕的情节,简洁朴实的文字揭示爱情的淳朴、真挚和永恒,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10.读下面的一段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瑞典文坛熟知看重莫言;

(2)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3)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4)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有现代性;(5)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

(6)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答出任意四点即得满分)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5个字。(5分)

【材料】五年前,科学家宣布白暨豚已功能性灭绝,江豚成了长江里唯一的淡水豚类。2012年,长江流域多次发生江豚死亡事件。专家指出:过度捕捞使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大幅减少,将会造成长江水生物种食物链崩塌;长江航运高达每半小时105艘,依靠声纳回声定位江豚易被轮船的螺旋桨误导,以致绞死或绞伤;长江沿岸每年注入的污水有320至340亿吨。这些都导致了江豚数量不断减少。

近期,我国长江流域淡水豚类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全流域不足千头,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如果这个状况得不到改善,①。

专家们对此情况非常担忧。对造成江豚数量锐减的原因,专家们认为主要是 ②。江豚如果也消失了,标志着③,解题思路:回答这个问题,应先分析两段材料表达的具体内容、空格内容与材料内容的关系等。第一段主要表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江豚成了长江里唯一的淡水豚类;江豚死亡的具体原因有过度捕捞造成长江水生物食物链崩塌,航运造成江豚被螺旋桨绞死、绞伤,污水使江豚数量不断减少。由此分析,再根据第二段的内容可知,①处应填写的是长江流域江豚数量减少,不改善的话,江豚将灭亡;②处应填写的是江豚死亡的三个原因;③处应填写的是江豚死亡的危害等。

参考答案:①未来几年江豚可能会像白暨豚一样灭绝。(1分)

②食物资源锐减、长江繁忙的航运和大量污水的排入。(3分)

③整个长江自然生态的状况发生严重改变。(1分)

第五篇:记叙文的常考题型

记叙文的常考题型

一、概括故事情节。

答题格式: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样;用一个比较长一点的主谓句式。

二、考查表现手法及其作用。(阅读135页)

衬托、对比、渲染、铺垫、照应、设置悬念、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

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借景抒情、讽刺、夸张、烘托、象征

答题格式:运用了……写作手法 + 作用

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伏笔、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突出文章主题;

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特征;

三、探讨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先从文中找出关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然后结合全文的内容进行概括。答此题一定要紧扣文本进行分析、概括。

答题格式:运用……描写,写出了人物……内心,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品质)

四、考查小说标题。

1、一般来说,如果命题者设置这个提问,就意味着本文的标题有两重含义。首先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表层意思。然后联系全文的

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另一层面的意思,即其深层含义。

答题的格式:……不仅指……,还比喻(象征)……,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一定要答出两个层面的含义。)

2、标题的作用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1)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思路清晰,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点明文章主旨;(4)形式新颖,吸引读者;(5)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例句 :

题目“背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思路更清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背影 的难忘深情。

五、品味语言。

1、抓文中关键词语的作用(妙处)?

答题格式:用了……词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事、物)的……特点(表现了人物……心情)、表达……之情。

2、理解的句子含义。

答题时一般要联系文章的主旨或人物形象。首先从句子中筛选出关键词(有比喻义或象征义的词),并把本句放回原文,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与具体语境或文章主旨联系起来思考。(一定要深入理解。)

3、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运用了什么写作

方法,有何作用?)

首先要分析这个句子所使用的写作方法:可以是修辞手法,可以是描写手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也可以是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等);然后具体地体会其表达上的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了……方法,形象(生动、鲜明)地写出了(人、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六、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

以(××想:)开头,用第一人称表达,内容上联系上下文,紧扣人物的思想情感

七、考查文章的主题(中心)。

1、看标题。

2、看过渡句。

3、看开头结尾句。

4、看抒情议论句。

5、看反复出现句(段)答题格式:本文叙述了(描写)了……,表达(抒发、赞美、揭露、讽刺、反映)了……

八、找文章的线索。

1、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

2、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就是文章的线索;

3、以物、人、事、情感为线索。

4、游记一般以游踪为线索。

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

启示。

答题:一是要联系文本内容,把握作者倾向;二是要联系实际。先谈启示,再联系实际。

答题格式:我的感受(启示)是……如在我的生活中……

十、景物描写的作用: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心情;

3、推动情节发展。

答题格式:描写出景物的……特点,渲染了……气氛(或烘托了××……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为下文做铺垫)。

十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

结构上:

1、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开

头);

2、承上启下(中间);

3、总领全文,首尾照应(结尾)。

内容上:开篇点题;设置悬念;结尾点明主题,深化主题。

《圣诞夜“休战”》

12、二战期间,一位德**亲使美、德士兵和平相处了一夜,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圣诞夜。

13、善良、勇敢、慈爱、希望和平,反对战争跨越国籍的伟大的胸怀。

14、儿子紧张、害怕与母亲的镇定形成对比,烘托出母亲的勇敢,为下文更好一刻

画母亲作铺垫。

15、称呼他们为孩子,要他们做她的儿子,让他们忘记他们是敌人。

下载古诗鉴赏常考题型(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鉴赏常考题型(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鉴赏新题型练习(教师版)

    古诗鉴赏 菩萨蛮(唐)温庭筠 宝函①钿雀②金鸂鶒③,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④。鸾镜⑤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注释]①宝函:华美的梳妆盒。②......

    6月份常考经典题型及应对策略-

    常考经典题型即应对策略 个人信息表格题型(form-filling) 选择题型(multiple choice) 问答题型(short answer) 一般单句填空题型(sentence completion) 1.个人信息表格题型(for......

    笔试面试常考题型及答案

    常考题型及答案 一.最基本题型(说明:此类题型比较简单) 1.烧一根不均匀的绳,从头烧到尾总共需要1个小时。现在有若干条材质相同的绳子,问如何用烧绳的方法来计时一个小时十五分钟......

    小升初语文常考题型及考点

    小升初语文常考题型及考点小升初择校考试中,数学题型一般是:判断、选择、填空、直接写得数(口算)、脱式计算(简算)、解方程、列式计算、图形解答题(一般是求阴影部分面积居多)......

    傅雷家书常考题型

    《傅雷家书》中考阅读练习题和答案 一、填空题50个 1、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 如何教育孩子 )。 2、《傅雷家书》曾荣获“( 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 )”. 3、傅雷是我国著......

    高中诗歌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诗歌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 一、常考意象及其含义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

    古诗题型

    古诗题型: 一填空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莫愁前路无知......

    甘肃省考点公务员事业单位常考题型(最终定稿)

    考点名称:甘肃省 甘肃省: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甘肃省大部分位于中国地势二级阶梯上。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