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职责(普通干部)
昭通市开展“四群”教育
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职责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确保全市开展“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根据《中共昭通市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昭发〔2011〕29号),结合昭通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职责。
一、总体要求
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开展“四群”教育争当“四个”表率为抓手,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推行“零距离工作法”,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拓展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听取群众合理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具体职责
(一)人员范围:全市各级科级(含科级)以下干部。
(二)联系对象:全市农村群众、社区居民、企业职工,重点联系困难群众、企业困难职工。
(三)开展“四群”教育的形式
集中一段时间,认真开展“学、查、思、改”,采取集中学习、党课辅导、警示教育、专题讨论、体验教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全面展开“四群”教育。
一是专题学习。认真学习《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和《云南省“四群”教育学习读本》,学习秦光荣同志和夜礼斌同志在省、市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4个专题培训,观看孟连经验专题片《巨变》等。
二是民情体验。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开展民情恳谈,进行民情体验,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查找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二)开展“四群”教育的职责
1、做到联系零距离,明确 “怎么联”。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好所联系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疏通、化解好他们的思想情绪,解决好他们的邻里纠纷,结对帮扶解决好他们的脱贫致富问题,达到访民情、抓落实、办
实事、强组织、促和谐的目的,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一是结对联户。县区级科级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4个月,住村(社区、企业)不少于20天,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6户;市、县区级单位中层干部每年住村(社区、企业)时间不少于5天,结对联系不少于3户。市、县区级普通干部每年住村(社区、企业)时间不少于2天,结对联系不少于2户。乡镇科级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5个月,住村(社区)不少于30天,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8户。乡镇普通干部每年住村时间不少于60天,结对联系不少于5户。
二是建卡经常联户。建立《民情联系卡》,注明干部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邮箱及承诺事项,送达所联系群众,方便经常联系。建立《民情登记卡》,记录群众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生活状况、反映的事项、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情况以及基层组织和群众评价,便于掌握情况、组织考核和群众监督。
2、做到沟通零距离,明确“怎么下”。以“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为载体,建立干部下基层长效机制。建立责任区:各级干部在本单位本部门挂钩联系点内结对直接联系群众。既联系工作服务对象和所属单位基层群众,又挂村联系群众。与群众实行“三同”:各级干部要抽出一定时
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民情恳谈,接待群众来访,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
3、做到服务零距离,明确“干什么”。
建立干部在群众中开展工作、工作在群众中开展的机制。
一是开展调查研究,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部门职能职责,抓住一些重点工作、难点问题来开展,注意发现、总结和推广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在调查研究中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
二是开展下访恳谈。走家串户,与群众谈心交朋友,全方位了解民情、村情和社情,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实全面地记下来,建立民情台账,记好民情日记,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所怨及时动态地摸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真正把基层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搞细、搞准、搞透,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记好民情日记,每年写出一篇蹲点调研报告,年终写出一篇工作总结,按干管权限,交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审核、评比和表彰。
三是解决实际问题。树立群众工作无小事理念,到群众中去,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到群众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动的地方去,掌握民情、化解民怨、纾
民困、排民忧、解民难,力所能及帮助协调解决所联系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四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杜绝见困难就缩,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对群众的诉求敷衍了事现象,对所联系群众存在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进行认真排查梳理,协助村组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群众工作机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要把上门走访、深入田间地头、蹲点体验生活、与基层群众结对子等方式作为常态,求“化解”而不求“破解”,求“对话”而不求“对抗”,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五是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教育引导群众参与决策、执行决策、监督决策,结合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拓展决策思路,完善决策程序,强化决策执行,大力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结合开展“四群”教育,进一步突出重点、找准载体、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扎实推进党务公开。要建立“党组织领导、村民民主提事、村“两委”联席会议事、村代会决事、村委会执事、村监会监事”的阳光村务制度,用切实管用的机制制度来保证村务在阳光下运行。
2012年1月10日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考核办法(普通干部)
昭通市开展“四群”教育
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考核办法
为确保全市开展“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提升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根据《中共昭通市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昭发〔2011〕29号),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各县区、市直各单位科级(含科级)以下干部。
二、考核内容及分值(100分)
(一)专题学习(20分)
(1)按要求参加集中学习2次以上(4分);(2)学习内容全面,达到市委规定的要求(6分);(3)参加“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专题培训讲座(5分);
(4)学习记录健全(5分)。
(二)开展民情体验(18分)
(1)走访群众均达5户以上(8分);
(2)开展民情恳谈,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5分);(3)有走访群众民情日记和走访群众名册(5分)。
(三)查找存在问题(4分)
(1)认真查找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1分);
(2)认真撰写“四群”教育分析检查报告(3分)。
(四)直接联系群众(40分)1.深入基层调研(13分)
(1)县区级科级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4个月,乡镇科级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5个月(5分);
(2)每人撰写一篇以上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能解决问题的调研报告(5分);
(3)每人撰写一篇以上民情日记(3分); 2.干部直接联户(27分)
(1)县区级科级干部每年住村(社区、企业)不少于20天,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6户;市、县区级单位中层干部每年住村(社区、企业)时间不少于5天,结对联系不少于3户。市、县区级普通干部每年住村(社区、企业)时间不少于2天,结对联系不少于2户。乡镇科级干部住村(社区)不少于30天,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8户;乡镇普通干部每年住村时间不少于60天,结对联系不少于5户(10分);
(2)建立干部《民情联系卡》,注明干部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邮箱及承诺事项,送达所联系群众,方便经常联系(8分);
(3)建立干部《民情登记卡》,记录群众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生活状况、反映的事项、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情况以及基层组织和群众评价,便于掌握情况、组织考核和群众监
督(9分)。
(五)解决实际问题(18分)
1.每名干部要针对联系掌握的民情提出1条以上有价值的工作建议(6分);
2.每名干部要帮助所联系的群众解决或梳理上报1个以上实际困难和问题(6);
3.高度重视民情反映,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理情况进行复查回访(6分)。
三、考核方式
由市委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小组成立考核组和所属单位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百分制考核评分。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单位自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半年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以听、查、看、访、问等方式进行,以原始记录、痕迹资料和实地查看为主要依据,逐项对照考核内容进行量化打分。半年考核占30%分值,年终考核占70%分值,按比例计算考核对象全年综合考核得分,即综合考核得分为:半年考核得分×30%+年终考核得分×70%。考核评定分优、良、一般、差四个等次,综合得分95分(含95分)以上为优,80-95分(含80分)为良,70-80分(含70分)为一般,70分以下为差。对发生严重违反群众工作纪律、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或辖区内出现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影响的干部取消考核资格。
四、考核结果运用
(一)市委召开“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总结大会,对综合考核为优等次的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综合考核为差等次的干部 进行通报批评。
(二)凡发生严重违反群众工作纪律、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或辖区内出现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影响的干部,市委将对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该干部问责处理。
(二)市委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终考核、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本考核办法由中共昭通市委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职责
府城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职责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受上级党委、政府的委派,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指导、帮助和配合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列席村党支部(总支)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及其它会议,参与重要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二、指导员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指导所驻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努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新的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有新的发展,农民收入有新的增长,农村面貌有新的改观,农村社会事业有新的进步,社会风气有新的气象,党群干群关系有新的改善。
三、指导员要积极宣传中共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惠农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和农村实用科技知识,把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
四、指导帮助所驻村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方案,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思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围绕市场导向,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六、从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特别是就业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失地农民生活难。
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组织开展政策法规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外出参观等形式,培养一批“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
八、了解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妥善处理农村突发事件;协助农村抓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九、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帮助研究制定一套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三培养”制度,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党员干部队伍,使农村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十、帮助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进村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健全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决策程序,实现村级事务民主、科学决策;坚持和完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议事内容和议事规则;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扎实抓好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工作。
中共府城镇委员会
2012年4月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
我在新农村建设中成长
我是自红河州经济委员会下派到泸西县午街铺绿峨村的一名年轻干部,这是我半年来下基层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各位分享我的心得。
到泸西县午街铺镇绿峨村委会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已有半年了,乡村虽然偏僻、宁静、生活单调,工作自然也很艰苦,但也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当年毛 泽东同志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这话真是对极了,短短几个月我像是长大了许多,在指导农村建设的同时,农村的生活也教育了我,促进了我的成长。
一、充当村干部之间的润滑剂——我长了见识
我很幸运,正好赶上村两委的换届选举,目睹了农村民主生活的全过程,看到村民的民主意识在逐步的增强。新的一届村干部刚刚选出,有些是新上任的后 生,有热情但也存在明显的经验不足,他们之间常有争议不决的问题,甚至摩擦。充当村干部之间的润滑剂成了我工作的第一要务。俗话说:村级班子一条心,说话 办事有威信;村级班子两条心,群众实事成泡影。实践证明,村班子团结就有战斗力,就有威信,就民顺业兴。所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善抓班子、协调班子和建 设班子,要善于协调和沟通,敢于批评,要特别注重村级“一把手”的团结,同时,关注其他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真正把握好班子的团结和统一,要树立“给钱 给物,不如帮助建个好班子”的意识导向,通过强教育、正位置、建制度、严考核、重激励等方法来促进班子建设。然而,要做好这些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一 时不知从何处下手,思量了很久,我决定首先取得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的朋友。于是便与他们交流思想,关心他们的工作和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 出合理的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真的成了他们之间关系的调剂人,与他们密切交往的同时,也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二、融入群众——我感到快乐
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员,必须牢记自己工作的对象是农村、农业、农民。三农的关键在于人,即农民,农民的思想纯朴、善良、友好,但也有缺失的 一面,就是意识相对落后、观念陈旧等,所以,农民最可亲、最可敬,也可畏。要真正了解农民,就要尊重农民、善待农民,真心实意的去接触农民,体察农民。方 法就是要“与群众打成一片,融入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要多走访农民,多听反映,多听呼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心理想法、需要什么帮助,把他们 的呼声和反映当作“第一信号”。走访座谈要做到走门串户与上田头结合、穿皮鞋与穿草鞋结合,握笔头与帮农活结合,与群众保持零距离,与农民建立起深感情。不能有贫富之分、干部群众之分,要真正融于农民群众之中,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得到他们的理解、拥护和支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很朴实,他们需要帮 助时,我们为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服务或指点,他们就会十分感激你。办小事、做好事是联系和接近老百姓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如果我们“以事小而不为”,这样往往会失去联系老百姓的好机会,甚至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对群众的困难,对他们需要帮助的事,我们要一一记之,为他们说说话、跑跑腿、办办 事,积极地帮助他们反映和协调、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我们很小的一点服务就会赢得他们的感激,得到他们的信任,同时也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也让我在充实的生活中感到很快乐。
三、投身新农村建设——我逐渐进步
工作中我快乐的享受着农村生活,和农民朋友一起搞生产、一起学习、一起谈天说地、一起进步。不过,也看到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 难。农村虽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但困难也不少:一是人的文化素质普遍的偏低,推广新的技术难度较大,小农意识安逸现状、等、靠、要的思想较 严重;二是资金严重不足,农业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加之又受气候、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市场等因素,农民增收确实是有许多的困难;三是由于经济的相对 落后,信息和基础设施还十分的薄弱,给发展带来了牵制和阻力。“发展是硬道理,富民是根本”,我认为做为指导员我们一要提高认识,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抓 住机遇,真正与所驻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党委、政府的“民本”意图,真正做到听民意、办民事、解民忧。二要科学地引导农村发展,帮助农民搞建设。要 了解农村、认识农村,对所在村子及地区的资源、物候、特产、人文、环境、经济状况,尤其是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等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三要综合自己的 特长优势,立足当地实际,跳出只做事务性工作的框框,和村干部一起共谋发展大计,千方百计为村民寻求增收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新的科技信息和产业项目,通过培训和教育帮扶,努力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增强他们自身发展能力,逐步更新他们的观念意识,利用所驻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特点,帮助他们发展经济,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重视方式方法,扎实开展工作——我走向成熟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通过启发教育、民主协商、交流引导等方法,提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努力成为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推 动发展的特派员、基层党建的督导员、凝聚民心的联络员、促进和谐的协调员。第一,要处理好与各有关单位、部门的关系,工作队与乡镇党委的关系,工作队与指 导员的关系,指导员与村“两委”班子的关系等,营造一个上下联动、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第二,要围绕“指导”二字下功夫,做到指导不指挥、参谋不决策、配 合不代替、协助不包办、监督不对立,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从大局着想,从小处着手,摸清情况,通过了解和分析村情民意,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支持好村“两 委”工作。第三,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及时督促抓落实,防止拖拉扯皮。我觉得半年的新农村指导员工作,我认真地为农民群众做了一些事,扎扎实实地得到了 磨练,使我逐步走向成熟。
我想,一名称职的新农村指导员,要深入农村基层,做到善知农事,能抓要事,勤办小事,作风在一线中转变,意志在一线中磨练,为安民、富民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样的指导员一定能赢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信赖。
------------------------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
离别了喧嚣的城市,背着行囊踏进幽静的山谷,告别了昔日情同手足的同事,结交了淳朴憨厚的农民朋友。一张张干裂的嘴唇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 双双粗糙的手在贫瘠的山腰上翻阅着几代人的历史。半年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生活转瞬即逝,但我从没空虚过,也没寂寞过,虽然环境艰苦,但确磨炼了我的意志,虽然生活简朴,但给了我了解村情民意的条件,虽然工作艰辛,但让我有了走进基层的机会。
这里没有网络、没有超市、没有公交车„„入乡随俗,以往一日三餐的习惯变成了一日两餐,饭桌上多吃菜少吃饭的习惯也被改变,五加二(五天上班,两天休息)的工作规律在这里一去不复返,农村工作纷繁复杂,没有周末也没有假期,有时甚至没有夜晚。烈日下,田间地头是“办公室”,细雨中,走门串户是“文件”。田 间地头就是工作,走门串户就是假期。尽管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但在各级政府和村委会干部的关心照顾下,我很快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这片土地上的人。
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我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询问到的都记在了自己的指导员日记上,在数万字日积月累的日记中反复总结和归纳。在总结归纳中最让 我感动的就是基层干部的务实精神,镇上很少组织村委会开会,相关工作都是由联系领导和联系干部亲自到村委会传达,在向镇党委书记了解情况的时候得知,镇上 每年组织村委会干部召开的大型会议一般在三至四次,更多的时间是抓农业生产。没有会议,那镇上的领导干部做什么呢?在田间地头你不仅能看到镇上干部的身 影,还能经常看到书记、镇长的身影,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村委会干部忙碌于田间地头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我几乎每天都随村支部书记(兼主任)出行,光看我脖子上被晒蜕的皮就可以想象村委会干部的工作情 况。他们认认真真的完成了各项工作,每月仅400多元的待遇,但我从没听他们抱怨过。因此,我内心对他们油然起敬,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我的触动很大。领导干部的务实精神推动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农民精神文化的缺失,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不协调性逐步显 现出来。不论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信息都反映出农民精神文化缺失的现象,在我所驻的村委会没有任何文化娱乐方面的组织和场地,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集中 在麻将桌上赌博,牌桌上斗地主(赌博),镇上歌舞厅唱歌、打麻将。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与低俗文化蔓延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破坏了党员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许多农村党组织受条件限制,很难开展组织 活动。导致党员理论知识不足,思想觉悟不高,对自身要求不严格。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党员逐步忽视或淡漠了自己的身份,根据村民反映,部分党员甚至带头赌 博,带头砍小树。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党员形象,甚至影响到整个党组织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在谈吐间可以判断,部分村民对党的不满意程度较高,而他们所听到 或接触到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党内部分党员的腐败,他们把对腐败党员的仇恨和憎恶逐步转移到对党组织的不满上来,这其中促成的部分条件就是我们少数党员 的不良作风。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不断思索着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开展方式,多方咨询,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并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分析可行性。最后确定了我初期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是以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切入点,逐步推进“三个一”的建设,即在村委会建立一个文化活动室,在小学生中 开展一次和谐家庭评比活动,在村民中开展一次农村趣味体育活动。同时,通过各村的宣传栏和广播加强对“三农”政策的宣传,以“三个一”建设为契机,在丰富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基层党员思想觉悟,逐步消除农民对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不满情绪。为今后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过去的半年时间 里,我根据事先定下的工作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各项工作,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特别是村级图书室和村级篮球场的建立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好评。
一年的指导员生活在别人看来或许是漫长的,但在我看来却是很短暂的,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将认真学习、不断思索、勇于实践,用我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交流材料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交流材料
——加强农村指导员选派工作,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新农村指导员工作是一项群众得实惠、干部得教育、农村得发展的“民心工程”;是新形势下推进“三农”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培养锻炼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省委提出的关于继续选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重大决策,结合省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同时按照州委统一部署,我办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抓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的选派工作,并履行选派单位的职能作用,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村指导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我办始终把新农村指导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中,根据省委、州委关于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和指导员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在选派指导员工作中,严格按照“把握三个环节、做到二个结合”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严格把握“三个环节”。一是选派环节,在选派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时,坚持 “一派五年、一年一轮”和“德才兼备,选强派能”的原则,严格选派条件和程序,将政治素质好、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派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保证了选派质量。在选派条件上,要求选派人员要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中共党员
干部,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身体健康,热爱和熟悉农村工作,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选派程序上,按照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派。二是队伍管理环节,在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管理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驻村期间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的驻村工作时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三是督查环节,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下派后,我办就把督促检查作为确保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按时就位,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适时开展督查,保证了指导员作用的发挥。
(二)做到“二个结合”。一是选派工作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在安排驻村指导员时,我们有意识地安排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中共党员干部,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提供软件和组织保障;二是与后备干部培养工作相结合。在选派工作指导员时,我们精心选人,科学选配,把优秀的年轻干部选派到村,让年轻干部在农村工作实践中锻炼成长,培养成为后备干部。
经过精心挑选、组织考察,我办于今年选派了一名业务骨干到茨开镇嘎拉博村驻村指导工作。
二、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农村指导员的工作水平
服务“三农”,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是农村指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办十分重视加强对新农村指导员工作能力的培养,在选派的指导员上任之前召开座谈会,以会代训的形式就指导员 2
驻村后进行安排:一是要求指导员在进村以前,加强对“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农村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二是驻村后在生活上要严以律己,与村干部吃住,认真履行好指导员工作职责,努力维护驻村指导员的形象;三是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深入到全村每一个角落,详细了解村情民意,虚心向群众学习各种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做到工作上真抓实干、讲究方法、主动发挥指导员的指导和参谋作用,尽心尽力协调解决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四是做好工作日记,定期向县委办领导汇报。
三、协调合力,全力支持新农村指导员的工作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能否在驻村工作中发挥好指导员的参谋和指导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不仅取决于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自身的能力与努力,更需要派出单位与各方力量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下派后,我办围绕全县“三农”工作,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富民强村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的四个作用,解决了一些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各项支农惠农护农政策落到实处。目前协助我办下派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办实事共6件次:协调配备配齐了价值近3000元的嘎拉博村“两委”厨房用具,协调解决翻新了嘎拉博村党员活动室和厨房屋顶,协调解决了饮茶独小组整村推进项目,协调解决了饮茶独小组价值14000元的油茶4000珠,初步帮助协调解决了云南燕明矿业公司与饮茶独小组村民之间的因探矿引起的水塘断水纠纷和嘎拉博沙场纠纷等2起农企、农农矛 3
盾纠纷。
通过我办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实现了“选得出来,派得下去,留得住人,发挥作用”的目标。我办选派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下派至今,始终认真驻村开展工作,积极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中得到实惠。
2012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