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体会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体会
地方师专黄国兵
我是一名地方学校普通教师,被学校下派到边境县新和村担当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克服了当地语言交流有障碍,饮食习惯难适应,交通信息不畅通的重重困难下,在面对工作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层层阻力、压力和挑战下,我始终以农民儿子的赤诚之心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责任之心,利用自身的教育专业的优势,结合以前基层工作的经验,发挥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全面扎实地开展了农村基层各项工作,虽与村干部有过较大摩擦,但深得当地百姓的充分肯定和赞赏,以下结合我在新和村的工作经历,谈几点感受与体会。
一、工作中带来的新变化
(一)新农村建设迎来新气象。一般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指导员驻村都或多或少地给当地农村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指导员在一年的时间内与当地的村干部和群众的接触、交流和共事的过程中,给他们灌输新思想、新观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在指导农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给当地群众传授了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增强了他们由“输血”变“造血”的功能。一年来的指导员工作让我对农村基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与当地普通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更让我对农村基层产生了深刻的认识,指引着我今后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为农村基层培养更多优秀实用人才。
(二)加强了地方高校与农村基层的联系。临沧师专是一所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农村基层培养人才和服务农村社会的重任,而数理系很多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实习基地。我作为高校教师进驻新和村之后,不仅为该村的建设尽心尽力,而且为我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数理系的主要领导先后来到该村慰问考察,密切了地方高校与农村基层的交往,并第一次在村委会挂牌,把该村作为生物学、农学等专业的实习培训基地,得到该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三)指导员经受锻炼变得更加成熟。我从高校校园来到偏僻的农村开展工作,面临的艰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可想而知,在吃、穿、住、行、用、医、购、娱等方面与城市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而且多数是一个人独住村公所,必须忍受寂寞的煎熬,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指导员吃苦耐劳、淡泊明志、甘于奉献的精神;现在每个村子的刁民并不少见。在农村工作时面对的都是陌生的人群,没有任何亲戚朋友,而村干部和村民都是本地人关系网复杂,因此,只有处理好这里的人际关系,才能开展好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指导员忍辱负重、宽容大度、广交朋友的胸襟;指导员在农村开展工作时,遇到的均是实际问题、困难问题、棘手问题,远不及在学校给学生上课那么轻松,必须勇敢面对,苦口婆心地作群众的思想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探索去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指导员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正是经过了一年的艰苦磨炼,我感到在为人处事方面比以前更加成熟,对今后为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多作贡献更是满怀信心。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与当地村干部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从高校来到一个陌生而复杂的农村基层,由于不知底细,加上有关部门对我们指导员的实际培训太少,对农村很多事情难以插手,有些“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困惑。因此,在与当地村干部相处的过程中,由于彼此缺乏理解,就难免出现一些摩擦。
2、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强。由于新和村是拉祜族、傣族聚聚的少数民族村寨,作为一个远道而来的汉族教师,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甚少,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更是难以听懂,所以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工作的时候感到困难很多,也就难免处于较被动的状态,主动出击的底气明显不足。
3、为村子里争取资金和项目的机会不多。现在当地村干部和群众都希望我们这些指导员下村时能尽可能多得为他们争取一些资申请金和项目,以帮助解决农村基层在生产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但事实上目前申请任何较大规模的资金和项目都非易事,这里涉及到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加上我常驻在村,与外界的联系十分有限,各种信息不够灵通,虽然我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并提交了三份项目申报的材料,但能否批下来尚不得而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年的时光稍纵即逝,在一个人的人生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但一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经历,是留给每个驻村指导员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为今后的成长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实践基础。在这里我谨向在农村最基层工作的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们致以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体会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体会
2010年2月28日,我被云南省煤化集团抽派到大关县悦乐镇大坪村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支持下,务实工作,积极创新,新农村指导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认真学习,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我在煤化集团东源镇雄煤业有限公司工作,但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了解不全、不深、不透。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坚持把学习贯穿于农村指导员工作之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入村以来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市委、县委、镇党委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文件,同时借机尽己所能给村干部、群众宣传党在农村的有关方针、政策。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地积累经验,汲取营养,努力提高自己农村工作能力。同时虚心向上批下派指导员请教,特别是向继续留在当地的挂职副镇长了解情况,获得了许多最为直接的工作方法与宝贵经验。
一、立足调研,新的知识不断更新
夯实农村工作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把开展调研作为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主动与村两委班子、村干部交谈,主动走村入户168户,期间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8次,听取村两委的介绍,倾听村民的意见与建议。并与村干部一起多次走访25个村民小组,真正做到下田头、上山头、到灶头,现在基本上了解村情民意,较全面地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理清思路,帮助制定发展规划
从本村的实际出发,并结合自身单位特点,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广泛听取意见,经镇领导和村两委共同协商,认真梳理思路,帮助村如何壮大发展建言献策。今后几年要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自然环境优势,确定以大坪丰富的水资源发展蔬菜产业,建立大坪蔬菜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通过基地示范辐射带动全村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大坪村的畜牧业存在多、小、散等问题,而且养殖条件比较差,污染严重,养殖的羊、猪等品种退化严重,拟规划建立一个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进行规模养殖。
三、了解民情,开展帮扶慰问活动
根据农村指导员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与村干部一起拜访老党员、困难户及种植(养殖)大户,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学习、生活情况,询问他们遇到的困难,为以后开展帮扶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2010年恰逢建党八十九周年,积极开展慰问老党员活动。
总之,一年以来在担任指导员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在农村这个大熔炉中得到锻炼,但是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工作,急农民所急,盼农民所盼,为民多办好事、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和实现企业大发展而不懈努力奋斗奋斗。
生产技术部:刁红春
第三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体会
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体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科学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每当国民经济出现结构性失衡、经济失调的时候,农业都会受到伤害;凡是农业徘徊不前时,必然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加快农村发展正逢其时。
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要立足当前缓解突出矛盾,又要着眼长远解决根本性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修道路,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因此,全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途经,创造新的条件,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一)推进全村经济稳步发展,使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实现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经济是基础,经济不发展,建设新 农村就是一句空话。在新农村建设中,应以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通过产业在城乡的互动,进一步打破城乡界限,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不断提升全村经济实力。一是抓好新产业的培植。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通过项目建设这个载体,集聚各类生产要素,调整和优化全村产业结构,全村要依托优势产业,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强镇富民。二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规模化经营,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储藏、保鲜、包装和运销业,以村经济实体为基础,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使群众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以城带乡是建设新农村的有力引擎,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在新农村建设中,全村将以抓好各村民小组为突破口,加大对农村道路、边沟、卫生环境的整治力度,扎实推进水利、饮水安全、能源、广播电视、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文化、休闲、体育娱乐设施建设,使小城镇及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通过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使村干部执政能力得到增强。新农村建设关键还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力量。全村将紧紧围绕“八化”标准,以全面争创基层党建示范点为基础,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典型教育 的示范作用,在村支部和各党小组广泛开展“干群联心”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争当先锋模范;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推行“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实现党支部职能作用的转换。“支部加协会”活动,就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实现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农村专业协会为纽带,以科技大户为基础,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有机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指导的感受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假如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熟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农村和城镇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确保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如果没有处理好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这种状况假如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通过加强农村道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新农村指导员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深刻把握和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第四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体会
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体会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突然想起了一位退伍军人朋友说过的一句话:“当兵,我曾后悔三年,如果不当兵,我肯定要后悔一辈子”。套用一下这句话:“当两年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辛苦两年,如果不当这两年的指导员,我肯定会遗憾一辈子!”
2010年2月,我被选派为第四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入驻xx县xx镇关圣村,同年3月,我当选为关圣村村党总支书记。由于工作需要,我镇继续选派我为关圣村第五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这一年半里,我无数次走村入户宣传政策,听取群众心声,做群众思想工作;无数次顶着炎炎烈日深入田间地头考察作物,解决纠纷。一年半下来,本来黝黑的皮肤被晒得更黑了,但每当看到自己的付出最终变成了群众的利益,我便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我任关圣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以来,一方面团结村“两委”班子,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不断规范办公环境,改善办公设施,先后协调添置了办公电脑3台,打印机一台,远程教育设备一套,并进行了两次电脑入门知识培训,大大提高了村“两委”的办事效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我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协调力度,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这一年半时间里,蚌岗小组公益房建设完工,小曼坡小组、亚美小组公益房建设,曼费小组公益房建设及村庄硬化已列入“一事一议”项目,奖补资金已经到位,即将动工。新村小组投资40万的进村公路硬化和彩钢瓦建设已经开始施工,9月份即将完工。覆盖它旦、故宫等9个小组的人畜饮水工程已建设完工投入使用。经过刚刚完工的农业综合开发和即将结束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我村农田、路网、渠网得到大幅度改善。在软件建设方面,我依托各小组党小组活动室建设,以各小组在家党员和热心群众为龙头,提倡在各种传统节日及农闲时开展各种名族舞、篮球比赛等健康活动,杜绝赌博、酗酒等陋习,群众风气有了较大改变。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村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社会迈进了大大的一步。
这次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给我带来的改变绝对不比咱们关圣村的改变小,通过这次历练,我零距离了解了农村的现状和发展、了解了群众的疾苦和需求。通过这次历练,我的政治理论水平、人际交往能力、纠纷调解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感谢“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这个平台,我和我们关圣村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双赢”。我第五批指导员的任期还有一段时间,我一定再接再厉,争取为关圣村做更多的事实,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第五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体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心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害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科学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每当国民经济出现结构性失衡、经济失调的时候,农业都会受到伤害;凡是农业徘徊不前时,必然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加快农村发展正逢其时。
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要立足当前缓解突出矛盾,又要着眼长远解决根本性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修道路,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因此,全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途经,创造新的条件,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一)推进全村经济稳步发展,使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实现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经济是基础,经济不发展,建设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在新农村建设中,应以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通过产业在城乡的互动,进一步打破城乡界限,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不断提升全村经济实力。一是抓好新产业的培植。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全村将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通过项目建设这个载体,集聚各类生产要素,调整和优化全村产业结构,全村要依托优势产业,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强镇富民。二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规模化经营,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带,抓好百亩玉米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生猪、肉牛、鸡三大优势畜禽品种,在全村推行标准化养殖区和规模养殖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储藏、保鲜、包装和运销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使群众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以城带乡是建设新农村的有力引擎,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在新农村建设中,全村将以抓好张家沟、肖家湾、树林、路边、河边、水淹坝村民小组为突破口,加大对农村道路、边沟、卫生环境的整治力度,扎实推进水利、饮水安全、能源、广播电视、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文化、休闲、体育娱乐设施建设,使小城镇及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通过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解决群众吃水难题,完成全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
(三)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使干部执政能力得到增强。新农村建设关键还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力量。全村将紧紧围绕“五个一”工程,以全面争创小康村(户)活动为基础,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典型教育的示范作用,在各村、各支部广泛开展“干群联心”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争当先锋模范;同时,全村还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推行“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实现党支部职能作用的转换。“支部加协会”活动,就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实现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农村专业协会为纽带,以科技大户为基础,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有机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指导的感受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假如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熟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农村和城镇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确保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如果没有处理好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假如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通过加强农村道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新农村指导员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深刻把握和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