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税监察工作 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面向社会
征求意见(2017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稿)
发布时间:2017-11-07 19:32 来源:中国人大网
分享按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2017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稿)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www.xiexiebang.com)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监察法草案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17年12月6日。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制定本法。
第二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监察体系,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反腐败体制,强化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条 监察机关依照本法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使公权力始终置于人民监督之下,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第四条 国家监察工作应当坚持依宪依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权责对等,从严监督;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坚持标本兼治,保持高压态势,形成持续震慑,强化不敢腐;深化改革、健全法治,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强化不能腐;加强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不想腐。
第二章 监察机关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是最高国家监察机关。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设立监察委员会。
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副主任、委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接受监督。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副主任、委员由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监督。
第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第九条 各级监察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经批准,可以向本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和单位、所管辖的行政区域派出监察机构、监察专员,监察机构、监察专员对派出它的监察机关负责。
第十条 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或者干涉监察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对其打击报复。
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有关机关和单位协助的,其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在职权范围内依法予以协助。
第十一条 监察官是依法行使监察权的监察人员。国家实行监察官等级制度,制定监察官等级设置、评定和晋升办法。
第三章 监察范围 第十二条 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下列公职人员进行监察:
(一)中国共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的公务员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二)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集体事务管理的人员;(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第十三条 上级监察机关可以办理下一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必要时也可以办理所辖各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
监察机关之间对监察事项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监察机关确定。
第十四条 上级监察机关可以将其所管辖的监察事项指定下级监察机关管辖,也可以将下级监察机关有管辖权的监察事项指定给其他监察机关管辖。
监察机关认为所管辖的监察事项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监察机关管辖的,可以请求移送上级监察机关管辖。第四章 监察职责
第十五条 监察机关依法行使监察权,主要职能是:
(一)维护宪法和法律法规;(二)依法监察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情况,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三)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监察机关的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
第十六条 监督。监察机关对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调查。监察机关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
第十八条 处置。监察机关依据相关法律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在行使职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监察建议;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
第十九条 派出的监察机构根据授权,依法对有关机关、组织和单位、行政区域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提出监察建议;按照管理权限对涉嫌职务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进行调查、处置,并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第五章 监察权限 第二十条 监察机关行使职权,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
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
第二十一条 对可能发生职务违法,或者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可以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
第二十二条 对职务违法的被调查人,监察机关可以要求其就违法行为作出陈述,必要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具书面通知。
对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监察机关可以进行讯问,要求其供述涉嫌犯罪的情况。
第二十三条 在调查过程中,监察机关可以询问证人等人员。
第二十四条 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其留置在特定场所:
(一)涉及案情重大、复杂的;(二)可能逃跑、自杀的;(三)可能串供或者伪造、销毁、转移、隐匿证据的;(四)可能有其他妨碍调查行为的。
对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监察机关可以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留置措施。
第二十五条 监察机关在调查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时,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案件涉嫌单位和个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第二十六条 监察机关可以对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以及可能隐藏被调查人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在搜查时,应当出具搜查证件,并有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属等见证人在场。
监察机关进行搜查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提请公安机关配合。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协助。
第二十七条 监察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可以调取、查封、扣押用以证明被调查人涉嫌违法犯罪的财物、文件,应当收集原物原件,会同持有人或者保管人、见证人,当面逐一拍照、登记、编号,开列清单,由在场人员当场核对、签字,并将清单副本交财物、文件的持有人或者占有人。
对调取、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监察机关应当设立专用账户、专门场所,确定专门人员妥善保管,严格履行交接、调取手续,定期对账核实,不得毁损或者用于其他目的。对价值不明物品应当及时鉴定,专门封存保管。第二十八条 监察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直接或者指派、聘请具有专门知识、资格的人员在调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鉴定,形成勘验检查笔录或者鉴定意见,由参加勘验检查、鉴定的人员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九条 监察机关在调查涉嫌重大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时,根据需要,履行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调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批准决定应当明确采取技术调查措施的种类和适用对象,自签发之日起三个月以内有效;对于复杂、疑难案件,期限届满仍有必要继续采取技术调查措施的,经过批准,有效期可以延长,每次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三十条 被调查人如果在逃,监察机关可以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通缉,由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追捕归案。通缉范围超出本行政区域的,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监察机关决定。
第三十一条 监察机关为防止被调查人及相关人员逃匿境外,经省级以上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对被调查人及相关人员采取限制出境措施,依法由公安机关执行。对于不需要继续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
第三十二条 被调查人主动认罪认罚,有自动投案、真诚悔罪悔过,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如实供述监察机关还未掌握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退赃、减少损失,具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等情形的,经监察机关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检察机关时提出从轻、减轻处罚的建议。第三十三条 职务违法犯罪的涉案人员积极检举、揭发有关被调查人职务违法犯罪,或者提供重要线索、重要证言的,经监察机关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检察机关时提出从轻、减轻处罚的建议。
第三十四条 监察机关依照本法规定收集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调查人供述和辩解、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监察机关在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时,应当与刑事审判关于证据的要求和标准相一致。
以违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案件处置的依据。
第三十五条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审计机关等国家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问题线索,应当移送监察机关,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
被调查人既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又涉嫌其他违法犯罪的,应当由监察机关为主调查,其他机关予以协助。
第六章 监察程序
第三十六条 监察机关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问题线索处置、调查、审理各部门应当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调查、处置工作全过程监督管理,设立相应的工作部门履行线索管理、监督检查、督促办理、统计分析等管理协调职能。第三十七条 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的问题线索,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处置意见,履行审批手续,进行分类办理。线索处置情况应当定期汇总、通报,定期检查、抽查。
第三十八条 监察机关采取初步核实方式处置问题线索的,应当依法履行审批程序,成立核查组。初步核实工作结束后,核查组应当撰写初核情况报告,提出处理建议。承办部门应当提出分类处理意见。初核情况报告和分类处理意见报监察机关主要领导人员审批。
第三十九条 经过初步核实,对涉嫌存在违法犯罪行为,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监察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监察机关主要领导人员依法审批立案报告,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调查方案,决定需要采取的调查措施。
立案调查决定应当向被调查人宣布,并通报相关组织。严重违法或者涉嫌犯罪的,应当通知被调查人家属,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四十条 监察机关对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被调查人有无违法犯罪以及情节轻重的证据,查明违法犯罪事实。
监察机关依法开展调查工作,监察人员采取讯问、询问、留置、搜查、调取、查封、扣押、勘验检查等调查措施时,均应当依照规定出示证件,出具书面通知,由二人以上进行,形成笔录或者报告、意见等书面材料,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盖章。
对调查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应当集体研究后按程序请示报告。第四十一条 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由监察机关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决定,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省级监察机关决定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备案。采取留置措施后,除有碍调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留置人所在单位或家属。
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提请公安机关配合。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协助。
监察机关应当保障被留置人员的饮食、休息,提供医疗服务。讯问被留置人员应当合理安排讯问时间和时长,讯问笔录由被讯问人阅看后签字。
留置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采取留置措施的监察机关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后,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留置期限应当折抵刑期。留置一日折抵管制二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一日。
第四十二条 监察机关依法收集、鉴别证据,形成相互印证、完整稳定的证据链。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违法方式收集证据,严禁侮辱、打骂、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被调查人。
调查人员在进行讯问以及调取、查封、扣押等重要取证工作时,应当对全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留存备查。
调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调查方案,不得随意扩大调查范围、变更调查对象和事项。第四十三条 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依法作出如下处置:
(一)处理。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决定。
(二)建议。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
(三)问责。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依照权限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直接作出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四)移送起诉。对公职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监察机关经调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被调查人、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检察机关依法对被移交人员采取强制措施。
第四十四条 监察机关经调查,对违法取得的财物,依法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涉嫌犯罪取得的财物,应当在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时随案移送。
第四十五条 对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检察机关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检察机关经审查后,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自行补充侦查。对于证据不足、犯罪行为较轻,或者没有犯罪事实的,应当征求监察机关意见并报经上一级检察机关批准,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监察机关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
第四十六条 监察机关调查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的被调查人逃匿、失踪或者死亡的,经省级以上监察机关批准,认为有必要继续调查的,应当继续调查并作出结论。被调查人逃匿、失踪,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死亡的,由监察机关提请检察机关依法定程序,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七条 被监察人员对监察机关涉及本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申诉。申诉处理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申诉受理机关审查认定处理决定有错误的,原处理机关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七章 反腐败国际合作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组织反腐败国际条约实施工作,统筹协调与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开展的反腐败国际交流、合作。
第四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根据双边、多边反腐败国际条约,健全机制,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加强与有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在反腐败执法、引渡、司法协助、被判刑人的移管、资产追回和信息交流等领域合作。
第五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加强对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和防逃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有关单位做好相关工作:
(一)对于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被调查人员逃匿到国(境)外,监察机关已经掌握比较确凿的证据的,采取提请国际刑警组织发布通报等有效措施,追捕归案;(二)提请赃款赃物所在国查询、冻结、扣押、没收、追缴、返还涉案资产;(三)查询、监控涉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及其相关人员进出国(境)和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在调查案件过程中设置防逃程序。
第八章 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第五十一条 监察机关应当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听取和审议本级监察机关的专项工作报告,并组织执法检查。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监察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
第五十二条 监察机关行使职权,应当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与司法机关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保证法律准确有效执行。
第五十三条 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公开监察工作信息,接受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第五十四条 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监察人员执行职务和遵守法律情况的监督,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监察队伍。
第五十五条 监察人员必须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保守秘密;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熟悉监察业务,具备运用法律、法规、政策和调查取证等能力,自觉接受监督。第五十六条 对监察人员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的,受请托人应当及时报告并登记备案。
发现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未经批准接触被调查人、涉案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或者存在交往情形的,应当及时报告并登记备案。
第五十七条 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被监察人员、检举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是被监察人员或者检举人的近亲属的;(二)是主要证人的;(三)与办理的监察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四)有可能影响监察事项公正处理的其他情形的。
第五十八条 监察机关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后,应当遵守脱密期管理规定,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不得泄露相关秘密。
监察人员辞职、退休三年内,不得从事与监察和司法工作相关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
第五十九条 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被调查人及其近亲属有权向该机关申诉:
(一)留置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解除的;(二)查封、扣押、冻结与案件无关的财物的;(三)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措施而不解除的;(四)贪污、挪用、私分、调换以及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
受理申诉的监察机关应当及时处理。申诉人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查,上一级监察机关应当及时处理,情况属实的,予以纠正。
第六十条 对调查工作结束后发现立案依据不充分或者失实,案件处置出现重大失误,监察人员严重违法的,既追究直接责任,还应当追究有关领导人员责任。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有关单位拒不执行监察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由其主管部门、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第六十二条 有关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主管部门、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要求提供有关材料,拒绝、阻碍调查措施实施等拒不配合监察机关调查的;(二)提供虚假情况,掩盖事实真相的;(三)串供或者伪造、销毁、转移、隐匿证据的;(四)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的;(五)有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
第六十三条 对控告人、检举人、证人或者监察人员进行报复陷害的,依法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 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授权处置问题线索,或者私自留存、处理涉案材料的;(二)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干预调查工作、以案谋私的;(三)违法窃取、泄露调查工作信息,或者泄露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举报人信息的;(四)对被调查人逼供、诱供,或者侮辱、打骂、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五)违反规定处置扣押、没收财物的;(六)违反规定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发生安全事故后隐瞒不报、处置不当的;(七)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六十五条 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十章 附 则 第六十六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部门开展监察工作,可以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
第六十七条 本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浅谈国税效能监察
浅谈国税效能监察
2006-12-2
5【大 中 小】【打印】
国税效能监察是国税监察机关按照法律、法规,为促进国税部门准确履行职能,提高工作效率而确立的一项工作任务,以行政效能监察为手段推动国税部门正确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对于改善部门行政管理,提高办税效率,改进工作作风,创建良好的税收环境,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级国税部门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机制,不断改善行政管理手段,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切实把效能监察作为“一把手工程”和“民心工程”抓紧抓好,有力地推动了国税机关效能建设,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办事质量和工作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某些单位在具体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进一
步解决和完善。
一、国税效能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国税效能监察主要是国税行政行为和行政权力的监督监察,其载体是国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以,效能监察的客体是国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效能监察的范围不仅包括具体的行政行为,还应该包括制度的制定等抽象行政行为。在日常工作中,效能监察的质量和效率还不尽人意,很多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作体制缺乏独立性。体现效能监察内容的国税纪检监察工作缺乏独立性,并受组织机构的限制,上级国税监督鞭长莫及、驻地政府监督流于形式的现象成为一种通病。二是从事效能监察的国税人员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职业犯罪的智能化、高科技倾向越来越明显,计算机犯罪很少留下传统意义上的痕迹,调查取证和责任人认定都很困难,对纪检监察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基层县局的综合性人才多数分布在稽查、税管、征管、信息等部门,很多纪检监察干部多数属于“老政工型”的,年龄大、学历浅、计算机技术差、税收业务生、文字写作水平低,很难开展好今后的效能监察工作。三是工作机制不健全。在日常操作中,重果不重因,重事后惩处轻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机制的建立,内部监督、自我监督流于形式,失去了效能监察的意义。四是理念上有偏差。往往只重视“以权谋私”等问题的监察,却弱化甚至放弃了对税务工作人员执行政策、法律法规及履行工作职责方面的监督监察,致使工作中出现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忽视人才价值的现象。五是岗责不清,监督弱化。过于强调内部岗位间的相互监督制约,未能充分考虑基层工作实际,职能划分过细、内部监督、考核流于形式。六是形式主义现象严重。无实际管理效能的调查活动多、行政审批多、文书资料多,“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这些现象在有些单位几乎成为一种工作常态,机关管理日趋浅层化、程式化,基层管理机关化、机关工作官僚化的倾向也更加明显。七是考核上存在缺陷。有效单位效能监察考核注重的是执法结果,而对执法过程缺乏有效的参与,无法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或苗头性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不能做到从源头上保证权力运行质量。
二、实现国税效能监察的有效途径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效能监察?笔者结合国税部门实际,认为应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立一套标准。科学的效能监察评估标准必须具备合法性、合约性、合理性。合法性即国税效能监察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党和政府的政策、决定、命令。合约性即效能监察对象是否按照约定、规定完成了任务。合理性指监察对象是否合理开展了行政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国税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潜能,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注重两个结合。一是注重国税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相结合。一方面,效能上存在问题,必然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从而给一些人以权谋私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不廉洁的行为,破坏了管理秩序,造成管理混乱,降低了国税行政效能。所以,开展国税效能监察工作一定要注重和廉政监察相结合:一方面注意通过效能监察,发现违法违纪线索,揭露和惩处;另一方面,通过效能监察,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完善制度,使腐败分子无机可乘,从而促进廉政监察工作。二是注重监督检查和建章立制相结合。监督检查是国税效能监察的重要手段。但是,实施效能监察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国税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能。所以,必须把监督检查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建章立制上,通过监督检查发现国税管理体制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章立制工作,堵塞漏洞,规范行为,从制度上解决部门工作效能低下的问题。
把握三个环节。开展效能监察要把握事前、事中、事后监察三个环节。一是把握好事前监察环节。事前监察重在预防,要围绕监察对象的决策行为开展监督,侧重分析决策的合法性、可行性、可靠性,防止出现违法违规、不合程序、背离客观规律的错误决策。二是把握好事中监察环节。事中监察是一种同步性监察,带有纠偏性。要跟踪了解监察对象在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情况,工作效能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保证其优质高效履行职责,有效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三是把握好事后监察。事后监察带有总结性和示范性。要对监察对象完成任务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要注重发挥责任追究的作用,对效能低下造成损失的人员追究责任,以儆效尤。
做到四个围绕。一是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开展效能监察。二是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开展效能监察。三是围绕转变国税工作职能,推进税收工作的全面开展进行效能监察。要通过效能监察,深入推进国税行政审批、财务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国税部门“税收管理精细化、信息管理一体化、行政管理透明化、基层建设标准化”的步伐。四是围绕国税中心工作开展效能监察。及时解决税收工作中“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排
难疏堵,纠偏纠错,确保政令畅通。
三、开展国税效能监察的措施,完善建章立制,为效能监察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实行征收、管理、稽查分离,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进行分解制约。在征收管理方面,全面推行电子申报;在管理方面,严格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在稽查方面,推行“阳光稽查”,积极开展“约谈式”稽查试点工作。通过合理分解税收权力,建立一套执法有依据、过程有监控、落实有反馈、责任有追究的监督制约机制。二是全面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在明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因事设岗,因岗定责,因责定人,真正建立起涵盖政策执行、税源监控、征管质量、票证管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等内容的岗位目标考核体系,定期考核评价各个岗位工作的进展和质量。三是深化税收执法责任制,要按照上级局工作方案,依法界定执法责任,层层签定《执法责任书》等措施,使执法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对随意执法、越权减免税、政策落实不到位、乱罚款等过错责任人,一律予以过错责任追究。四是完善税收服务效能监督制约机制,对服务窗口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和跟踪考核。五是完善纪检监察人员竞争上岗和定期轮换制度,使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走上监察岗位。在岗位人员选拔上不要采取委任的方式,要在赛马中选马,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要实行定期轮换制度,使每个人工作起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从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党风、政风、作风建设,为效能监察提供作风保障。一是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题,大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税收经济观,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二是要围绕“机关为基层,基层为纳税人”这一主题,强化专题讨论。要发动干部职工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围绕如何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开展机关为基层、基层为纳税人服务大讨论,通过讨论强化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参与意识。三是要围绕每年的“春训”工作,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使干部职工树立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四是强化“窗口”建设。要求每个办税大厅对照自身向社会承诺的内容,逐项公示践诺情况,集中治理诚信缺失问题。五是强化互动活动。首先,与纳税人互动。要与纳税人进行多种方式的面对面接触、交流和沟通,征询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其次,要与基层互动。各级国税部门的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再次,要与各有关部门互动,要派专人经常走访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形成社会合力。
改进监督方式,保证效能监察取得实效。一是要扎实开展明查暗访活动。要围绕效能监察工作的部署,成立纠风督导小组,针对干部职工的执法执纪情况定期开展明查暗访活动。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下发督办函和效能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对于整改情况,还要进行“回访”。二是要认真开展效能监察综合督察。要组织专门的督察组,围绕《行政许可法》的贯彻、执法执纪、纳税服务、一般纳税人管理、政风建设等情况,对每个基层单位进行督察,并把督察结果纳入月份目标管理考核中,奖优罚劣,严格兑现。三是要围绕税收专项工作进行督查,推动各项税收政策的落实。四是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每年要对单位财务工作审计两次以上,要对基层单位的财务收支、基建、大宗物品采购、干部离任等情况及时进行审计。通过对行政管理权的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级国税部门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篇:全市国税工作总结
**年,全市国税系统在省国税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六个体系建设为主线,整体推进依法治税、信息管税、服务兴税和人才强税,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了全市国税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税收收入协调稳步增长
**年,全系统认真坚持组织收入
原则,广泛开展税收调查,及时掌握经济税源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收入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财源建设,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影响,促进了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全市完成国税收入500亿元,同比增收890亿元,增长27%;扣除海关代征,国内税收完成260亿元,同比增收40亿元,增长18%。
二、税收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
坚持内外并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了政策执行的监督反馈机制。全面落实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结构性减税政策,组织开展减免税普查,及时评估政策执行效能。去年,全系统累计兑现各项税收优惠148亿元,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坚持集中宣传、日常宣传和专题宣传相结合,开展了“解千户忧答万户疑,我为蓝色经济做贡献”等30多项宣传活动,推动了税法普及。强化执法规范。加强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推行总局疑点信息库,开展了两轮税收执法督察,有效消除了潜在执法风险。积极开展税务稽查,深入开展电子、服装、医药经销等行业和资本交易等项目的专项检查,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活动,规范了税收秩序。
三、税收征管工作不断深化
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加强对征管规律的分析研究,全面落实和深化了税收征管体系建设。加强征管基础建设,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等各项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完善业务规程和操作范本152项,规范了征管业务流程。深入研究税源结构和管理特点,积极开展了分级分类管理。对重点企业建立完善个性化监控指标,开发推广“大企业分析管理系统”,加强风险测评辅导;加强重点行业控管,分行业建立了监控办法和管理模板;抓好小规模企业和个体业户管理,依法实施核定征收办法。大力实施信息管税,深入应用预警评估系统,丰富和完善纳税评估模板,强化系统应用讲评,提高了系统应用效能。做好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工作,完成金税三期网络改造,加强了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四、各税种和重点领域税收管理全面加强
在货物和劳务税管理方面,组织开展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作废发票专项检查和商贸企业专项评估,推行车购税电子档案信息采集系统,推广网络发票,开展了普通发票逆向检查。在所得税管理方面,深化分类分事项管理,开发应用汇缴审核系统和房地产监控管理软件,强化重点行业监控,认真做好汇算清缴工作,提高了所得税管理水平。在国际税务管理方面,积极开展反避税调查,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监管,加大税收协定执行力度,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出口退税管理方面,加强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审核,完善内部监控机制,加快退税办理进度,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发展。
五、纳税服务工作不断完善
坚持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进一步完善了纳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办税服务厅的基础阵地作用,构建综合办税厅和办税辅厅相互支撑、功能互补的办税布局,加强办税厅标准化建设,推行“一机三卡”,实现了“一窗通办”。全市新增自助办税终端、服务评价器、“自助开票机”等服务设备96台,办税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不断完善信息化服务手段,开发应用纳税信用等级管理软件、3D办税演示系统等工具,探索实施了网上购票、网上审批等业务。大力加强国税门户网站建设,改善12366纳税服务热线运行环境,充分运用新兴媒体开展咨询辅导,深化了税企联系沟通。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纳税服务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服务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将纳税服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六、干部队伍素质持续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激发活力和深化管理,积极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党性党风教育,认真落实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提高和发挥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规范内设机构职能配置,初步建立了职责明晰、分工合理的岗位职责体系。完善队伍管理措施,积极实施多种形式的交流轮岗,增强了队伍活力。以税收政策、财务会计、税收应用软件和“六员”岗位技能为重点,深入开展分级分类业务培训,开发应用“快乐学习的平台”远程教育工具,探索实施了企业基地实景培训办法,涌现出“干部积分管理办法”、“同龄同考同奖办法”等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国税系统党的建设,建立实施“五必谈、六必访”等谈心交流制度,开辟网上“党建在线”专栏,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有效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系统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55个,其中,荣获 “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28个,市局机关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七、国税文化建设扎实推进
以国税文化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实施“以文化人、以文凝心、以文兴税”的工作构想,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成功塑造出“罘阳文化”、“山海文化”、“快乐文化”等一大批文化品牌,发挥了品牌引领作用。围绕理念宣传与文化熏陶,建立税史陈列室、党员活动室、文艺创作室、图书室等文化传播场所,编印《税韵罘阳》、《山海同心》等文化手册和书籍26种,强化了文化阵地建设。不断丰富文化建设载体,广泛开展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思维拓展训练、书画摄影比赛等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了干部精神生活。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开展“先进并不遥远,典型就在身边”主题活动,对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出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深入搭建干部成长平台、争先创优平台和职业发展平台,促进了基层干部全面发展。
八、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实施
立足源头防范,不断完善内控预防体系,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开展。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廉政教育基地,定期编写《警示教育》专刊,采取算好“六笔账”、与干部家属签订助廉责任状等多种形式,将廉政教育渗透到干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推行岗位风险管理,积极开展风险排查评估,制定了具体风险防控措施。加强与纪检、检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联合调研等制度,深入开展了税检联合预防职务犯罪活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重点抓好“十要十不准”规定和禁酒制度的落实,出台廉政建设“六条禁令”,积极参加政务热线、行风评议等活动,各级都在地方党委政府组织的行评活动中名列前茅。2011年,市局被省纪委确定为首批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多个基层单位的内控预防经验被地方纪检监察部门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九、内部行政管理规范开展
本着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质量的目标,扎实开展内部行政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完善了《机关工作规则》、《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等97项工作制度,细化了内部行政事务工作流程。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基础,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做好政府采购和基本建设等工作,改善了基层办公环境。研究改进政务服务形式和内容,深入开展税收经济专题调研和综合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公文运行、档案管理、安全管理、后勤事务等各项工作也都规范运行,保障了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全市国税工作总结
全市国税工作总结
**年,全市国税系统在省国税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六个体系建设为主线,整体推进依法治税、信息管税、服务兴税和人才强税,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了全市国税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税收收入协调稳步增长
**年,全系统认真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广泛开展税收调查,及时掌握经济税源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收入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财源建设,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影响,促进了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全市完成国税收入500亿元,同比增收890亿元,增长27%;扣除海关代征,国内税收完成260亿元,同比增收40亿元,增长18%。
二、税收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
坚持内外并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了政策执行的监督反馈机制。全面落实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结构性减税政策,组织开展减免税普查,及时评估政策执行效能。去年,全系统累计兑现各项税收优惠148亿元,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坚持集中宣传、日常宣传和专题宣传相结合,开展了“解千户忧答万户疑,我为蓝色经济做贡献”等30多项宣传活动,推动了税法普及。强化执法规范。加强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推行总局疑点信息库,开展了两轮税收执法督察,有效消除了潜在执法风险。积极开展税务稽查,深入开展电子、服装、医药经销等行业和资本交易等项目的专项检查,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活动,规范了税收秩序。
三、税收征管工作不断深化
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加强对征管规律的分析研究,全面落实和深化了税收征管体系建设。加强征管基础建设,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等各项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完善业务规程和操作范本152项,规范了征管业务流程。深入研究税源结构和管理特点,积极开展了分级分类管理。对重点企业建立完善个性化监控指标,开发推广“大企业分析管理系统”,加强风险测评辅导;加强重点行业控管,分行业建立了监控办法和管理模板;抓好小规模企业和个体业户管理,依法实施核定征收办法。大力实施信息管税,深入应用预警评估系统,丰富和完善纳税评估模板,强化系统应用讲评,提高了系统应用效能。做好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工作,完成金税三期网络改造,加强了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四、各税种和重点领域税收管理全面加强
在货物和劳务税管理方面,组织开展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作废发票专项检查和商贸企业专项评估,推行车购税电子档案信息采集系统,推广网络发票,开展了普通发票逆向检查。在所得税管理方面,深化分类分事项管理,开发应用汇缴审核系统和房地产监控管理软件,强化重点行业监控,认真做好汇算清缴工作,提高了所得税管理水平。在国际税务管理方面,积极开展反避税调查,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监管,加大税收协定执行力度,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出口退税管理方面,加强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审核,完善内部监控机制,加快退税办理进度,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发展。
五、纳税服务工作不断完善
坚持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进一步完善了纳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办税服务厅的基础阵地作用,构建综合办税厅和办税辅厅相互支撑、功能互补的办税布局,加强办税厅标准化建设,推行“一机三卡”,实现了“一窗通办”。全市新增自助办税终端、服务评价器、“自助开票机”等服务设备96台,办税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不断完善信息化服务手段,开发应用纳税信用等级管理软件、3D办税演示系统等工具,探索实施了网上购票、网上审批等业务。大力加强国税门户网站建设,改善12366纳税服务热线运行环境,充分运用新兴媒体开展咨询辅导,深化了税企联系沟通。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纳税服务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服务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将纳税服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六、干部队伍素质持续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激发活力和深化管理,积极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党性党风教育,认真落实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提高和发挥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规范内设机构职能配置,初步建立了职责明晰、分工合理的岗位职责体系。完善队伍管理措施,积极实施多种形式的交流轮岗,增强了队伍活力。以税收政策、财务会计、税收应用软件和“六员”岗位技能为重点,深入开展分级分类业务培训,开发应用“快乐学习的平台”远程教育工具,探索实施了企业基地实景培训办法,涌现出“干部积分管理办法”、“同龄同考同奖办法”等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国税系统党的建设,建立实施“五必谈、六必访”等谈心交流制度,开辟网上“党建在线”专栏,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有效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系统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55个,其中,荣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28个,市局机关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七、国税文化建设扎实推进
以国税文化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实施“以文化人、以文凝心、以文兴税”的工作构想,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成功塑造出“罘阳文化”、“山海文化”、“快乐文化”等一大批文化品牌,发挥了品牌引领作用。围绕理念宣传与文化熏陶,建立税史陈列室、党员活动室、文艺创作室、图书室等文化传播场所,编印《税韵罘阳》、《山海同心》等文化手册和书籍26种,强化了文化阵地建设。不断丰富文化建设载体,广泛开展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思维拓展训练、书画摄影比赛等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了干部精神生活。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开展“先进并不遥远,典型就在身边”主题活动,对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出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深入搭建干部成长平台、争先创优平台和职业发展平台,促进了基层干部全面发展。
八、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实施
立足源头防范,不断完善内控预防体系,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开展。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廉政教育基地,定期编写《警示教育》专刊,采取算好“六笔账”、与干部家属签订助廉责任状等多种形式,将廉政教育渗透到干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推行岗位风险管理,积极开展风险排查评估,制定了具体风险防控措施。加强与纪检、检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联合调研等制度,深入开展了税检联合预防职务犯罪活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重点抓好“十要十不准”规定和禁酒制度的落实,出台廉政建设“六条禁令”,积极参加政务热线、行风评议等活动,各级都在地方党委政府组织的行评活动中名列前茅。2011年,市局被省纪委确定为首批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多个基层单位的内控预防经验被地方纪检监察部门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九、内部行政管理规范开展
本着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质量的目标,扎实开展内部行政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完善了《机关工作规则》、《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等97项工作制度,细化了内部行政事务工作流程。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基础,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做好政府采购和基本建设等工作,改善了基层办公环境。研究改进政务服务形式和内容,深入开展税收经济专题调研和综合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公文运行、档案管理、安全管理、后勤事务等各项工作也都规范运行,保障了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篇:国税工作总结
坚持一个中心 抓好两个任务 推进三项改革 实现四个目标
全面落实2011年全县-国税工作总结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国税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落实全省、全市国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全县国税工作、部署2011年工作任务、表彰2010先进单位及个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省市局工作会议精神
在2011年1月22日召开的全省国税工作会议上,xx局长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的工作要求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总局、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主动融入xx经济区建设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更加饱满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一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税收执法;二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全面完成各项税收收入任务;三要不断优化纳税服务,促进全社会税法遵从度的提高;四要推进税收征管模式变革,大胆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五要强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税务干部队伍;六要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七要加强内部行政管理,提高机关制度执行力。
在2011年1月25日召开的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xx局长在报告中提出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依法行政、服务发展”为主题,加强纳税服务、税收征管两项核心业务,扎实推进机构改革、税源专业化管理和队伍党风廉政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努力确
保税收收入圆满完成、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征管质效稳步提升、干部队伍和谐稳定,为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推动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重点是做好四大工作:一是求实创新统筹协调,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二是依法行政和谐征税,服务xxx经济跨越发展;三是规范标准优化服务,提升纳税遵从度满意度;四是廉洁从税人才强税,树立xx国税新形象。
省市局会议工作部署充分体现了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对税收工作的新要求,为税收工作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指引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今后工作努力的思路,希望大家很好的领会和掌握精髓,切实贯彻落实执行到位。
二、2010年我县国税工作主要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0年,我县国税工作围绕构建现代税收管理体系这条主线,树立新观念、拓展新思维、提出新要求、实施新举措,收入质量稳步提升、征管改革积极筹划、信息管税有序推进、干部队伍安全稳定,获得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 “先进单位”、绩效管理工作考评 “优秀单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优秀单位,连续三年被县政府评为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被确定为行风评议“免评不免建”单位,申报省、市级文明单位取得候选验收资格。特别是去年底,xx局长、市局xx局长到xx国税工作调研,对xx国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今后发展方向,为我们2010年国税工作篇章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年来,我们围绕组织收入中心,收入质量得到稳步提升。牢牢掌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坚持收入增长数量与征管质量和效率的考核紧密结合,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及税源变化情况,加强对重点税源、行业和企业的税源监控,及时掌握税源动态,特别是对新增或有变化的重
要项目、重要税源加强跟踪调研,强化对xx产业、矿产品行业、商业增值税等税源结构、变动因素分析,及时发现税收工作中的苗头性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四个基层分局均超额完成收入任务,其中三班分局增幅达46%。2010年我局组织税收收入37250万元,同比增收7375万元,增长25%,实现税收收入的预期增长目标。
一年来,我们坚持征管创新,管理效能得到不断提高。我们在全市较早推行全城通办,以税收征管模式变革为契机,不断拓展“一窗式”服务范围,落实限时办税服务制度,规范办税服务厅资源配置,实现纳税人办理“申报征收、报税认证、发票购销、代开发票、税务咨询”等涉税业务,不受主管税务机关的区域限制,可就近到全县范围所属各国税办税服务大厅办理,赋予了纳税人办税的自由选择权,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行耗能管税、探索行业建模,税收管理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我们不断探索 “行业建模”征管模式,对全县xx企业采取分类管理,通过对全县各职能部门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定期收集企业生产动力、燃料购用信息,掌握xx企业生产销售情况;收集企业产品出口信息,及时了解出口产品销售情况,实现了税源监控的纵向互动、横向联动,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的服务与管理措施,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855户未达起征点纳税人纳入监控管理,所有xx企业975户全部纳入行业管理模型,占企业总数56%,入库税收xx万元,占总税收53%。“耗能管税”管理模式的实施促进了xxxx行业税收征管既全面管住,又管到位,促进了行业税负公平,2010年全县xx税收大幅度增长,同比增收x0万元,增长31%。同时,作为全市征管档案电子化试点单位,我们通过全员培训、全局人员分工协作、加班加点,仅用15个工作日全面完成了去年上半年35000多份征管档案的扫描归档工作,全省率先完成档案电子化推广试点工作,为更好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奠定基础。
一年来,我们加强税收法制建设,税收工作环境不断优化。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处罚种类和幅度实施行政处罚,杜绝出现滥用职权、超越职权或违反法定程序执法。以查处和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为中心,以组织税收专项检查、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和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认真开展发票专项整治,开展以药品经销行业和三年尚未检查的重点税源企业为重点的税收专项检查,开展辅导纳税人自查、纳税评估、立案稽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全年共组织税款入库706.25万元。兑现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结构性减免税,全年办理免抵退税10983万元,兑现往年出口型企业享受减半优惠107万元,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抵扣 802.42万元;2711户小规模纳税人由于征收率降低享受优惠政策430.6万元。去年,我局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考核居全市第二名,其中三班分局执法准确率达100%。
一年来,我们大力加强廉政建设,队伍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我们注重廉政教育的针对性、现实性,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县纪委领导作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同县检察院召开联席会议,继续实行保廉风险金制度,促进干部廉洁意识的提高。大力组织开展“八小时以外”文体活动,形成了“时间固定、场地安全、人员到齐、活动有序”的良好格局,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和协作精神,营造了齐心聚力、团结协作、和谐奋进的人文环境,保障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凡训必考、区别对待”的原则,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方案,组织开展所得税知识考核测试,促进干部职工形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干部队伍综合业务素质。
一年来,我们大力加强物质建设,干部工作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国税新村大门、围墙、步行路顺利完工,为国税新村全部建设划上完美的句号。县局地下车库顺利开工建设,国税大楼的夜景工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的各项基础建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几点工作体会
1.紧紧依靠地方党政领导是做好税收工作的保障。国税部门虽然是较为独立的经济管理机构,但多数管理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密不可分,日常税收工作离不开当地党政领导的工作支持、部门协调和经费补助。只有同地方党政建立起和谐的工作关系,才能为协力推进国税事业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加强同地方党政领导的沟通,依靠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是我局文明建设、行风评议等工作长期取得良好成绩的保证,也是各项税收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如,我局推行的“耗能管税”工作得到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牵头协调工商、电力、物资公司、天然气公司等相关部门,按月或按季为我局提供企业能耗数据,使得“耗能管税”管理办法顺利实施。今年,为彻底解决我县xxx电炉户管理难题,县政府根据我局建议专题召开工作会议,组织镇政府及相关单位开展全面清理,并委托电力公司代征税款。在实施委托代征工作中,县长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协调解决企业联合上访问题,妥善解决上访户反映的问题,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2.提高干部执行力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基础。充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动提高干部凝聚力、协调力、学习力、行动力、战斗力,是我局应对人员相对不足,取得税收工作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行贵在力,近年来通过搭建教育、文化、体育各种平台,不断探索完善教育引导、考核激励、制度约束等机制,全局干部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出色地完成上级局部署的工作任务。如,我局作为全市国税系统征管档案电子化试点单位,面对时间短、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全体干部上下一心、统一行动,全局人员分组、分时段加班加点,仅用半个月时间完成了上半年征管档案扫描归档工作,为全市顺利推行档案电子化奠定了基础。
3.推行征管模式创新是促进税收工作发展的动力。税收征管模式只有符合税收事业发展需要,适应时代要求,才能推动税收工作良性发展。xx地区各县域经济发展活跃、特点鲜明,税收征管方式既要遵循“大而同”的工作规律,也要寻求适应经济特点的“小快灵”管理办法。我们根据xx“小县大城关”发展战略,立足于产业发展特点,抓住占全县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xx产业,深入分析产品类型、产品工艺、销售区域等特点,分类建立内、外销xx产品管理模式,出台现代工艺陶瓷xx、传统xx按耗用燃料换算销售额管理办法,制定xx企业一般纳税人燃料油、气、电耗用纳税评估预警指标,按名师等级、产品价格测算小规模陶瓷企业当期产品销售计税额。这些管理办法的成功推行完善了xx行业税收管理,也为我局继续深入推行征管模式变革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4.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推进税收工作相辅相承。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税务部门应有的职责。在税收工作中,我局立足于国税部门职能,主动融入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献策,为纳税人排除困难,及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出口退税单证审核,加强企业财务人员财会业务培训,和谐征纳双方关系,营造出和谐、公平的良好发展环境。下半年,我局在日常征管中发现城关区域内存在服装、鞋帽加工作坊,大部分属无证、无照经营,在税收、安全、劳资等方面管理造成隐患,立即组织人员开展调查、摸底,在一周内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呈阅件报送县政府领导,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重视、批示,由常务副县长牵头组织县直各职能部门开展服装加工作坊综合大整治,此举保证了我局税源不流失,也使正常经济活动秩序得到维护。
同志们,我们各项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市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各届和广大纳税的理解支持,更是全县国税干部职工团结拼搏、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局党组向全县国税干部职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楚的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思想观念不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防范风险意识不足、执法不够规范、依法行政水平不待提高、征管改革纳税服务有待进一步全面深化、干部年龄老化、干部队伍的活力与动力不足、廉洁自律意识需进一步强化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1年我县国税工作思路和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国税工作意义重大。2011年全县国税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依法行政、服务发展为中心,围绕加强组织收入和队伍建设两项基本任务,扎实推进机构、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三项变革,确保实现圆满完成收入任务、顺利推进机构改革、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干部队伍和谐稳定四个目标,为我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今年的工作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任务、三项改革、四个目标”。下面,我就今年的具体工作讲五点意见: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税收法制建设
1.完善依法行政机制。首先,要健全党组统一领导、法规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依法行政领导工作体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和突出问题。其次,完善决策机制,进一步改进工作规程和议事规则,对涉及纳税人切身权益和重大执法行为的事项必须经过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核、专家咨询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由集体研究决定。再次,完善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地方人大、政府出台税收工作保障规定,促进政府相关部门协税护税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获取外部门的涉税信息。
2.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对照省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引(试行)》,进一步规范税收行政自由裁量权,分档细化裁量标准,缩小税收执法弹性空间,促进税务机关公正、合理地
行使自由裁量权;严格执行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做好税收规范性文件、税收法律文书的审核把关、备案备查工作;规范执法程序,落实“一案双查双报告”制度、案件限时办结制,加强对重大税务案件查办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查前告知、辅导自查、公开听证、集体审议等措施,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规范政务公开,把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办税程序和时限、定额情况、违章处罚等涉及纳税人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影响执法公正的关键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保证各项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3.规范税收征管基本程序。实行由办税厅统一受理所有涉税事项,即办事项当场办结,把税务登记、个体工商业户定额列入即办事项。审核审批项目由政策法规等部门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税源管理部门负责户籍管理、征管基础事务和纳税评估,依托涉税信息和风险预警指标、评估模型,采取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申报纳税等情况进行案头审核;对不能排除疑点的,采取约谈、评估等方式进行处置;发现纳税人有涉嫌偷、逃、骗税违法行为的,移交税务稽查处理。稽查立案调查核实后,经审查不需要立案的,及时退回税源管理部门;立案查处后,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政策法规部门要做好审核审批、法律咨询、执法监督和法律救济等工作,妥善解决税收争议。征管部门要牵头负责行业建模和征管综合工作,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4.强化税务稽查。依照上级局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深入组织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税收专项整治,依法查处利用虚开、虚假海关完税凭证、废旧物资普通发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和货物运输发票骗抵税款,以及变造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查处利用虚假凭证、做假账、设置两套账,以及账外经营等手段偷税案件;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违法活动,加大对假报出口、以少报多、低价高报、以次充好,以及利用小规模纳税人货物、未缴税或缴税不足货
物实施骗取出口退税活动的打击力度;继续与公安、地税、通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严厉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查处 “买方市场”。
(二)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全面完成各项收入任务
2011年市局下达我局收入任务xx万元,同比增长10.86%,增长xx7万元。县政府提出今年财政总收入计划增长16%,下达的国税收入预计在18%或更高幅度的增长。应该说今年我局收入形势依然向好,县委、县政府在跨越发展、实施五大战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将对收入增长产生积极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今年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我县企业用工紧缺不断加剧,工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等不利因素,提前谋划、未雨绸缪,确保完成各项收入任务。
1.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做到依法征税、依法缓征、依法减免、依法退税。牢固树立“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加强对我县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政策服务和引导,鼓励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认真落实鼓励就业再就业、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税收支持政策,增强企业活力;扎实做好固定资产购进抵扣审核工作,推进税制改革。
2.强化收入分析监控。宏观上,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形势的预判能力,善于研究和把握宏观调控取向、财税政策对收入的影响。微观上,要掌握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经济参数和企业财务指标变化情况,完善税收收入预测模型,将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有机结合,把握应征税收变化规律,提高税收预测准确性,掌握组织收入工作主动权。日常工作中,要做好月度、季度、收入的增减分析和对各主要税种、税目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弹性比较分析,落实税收分析、税源管理、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一体化管理机制。
3.强化收入跟踪管理。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和政策因素影响的分析,特别是对基本建设项目、矿产品行业、商业增值税等重点税源深入分析、加强管征,及时发现税收工作中的苗头性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努力实现税收收入的预期增长目标。要继续建立健全领导抓收入机制,实行局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跟踪重点税源的收入变化,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建立税收收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三)推进税收征管模式变革,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
1.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根据上级工作部署,按照有利于依法行政、有利于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有利于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确保我局机构改革按要求推行到位:一要精简合并内设科室,回撤上涌分局城关办公,整合人力资源,充实管理一线力量,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二要裁撤现有按区域划片管户设置的四个税务分局,调整为按照规模、行业、类型来设置税源管理分局,改变目前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办法,按户籍管理、纳税评估、征管基础事务三大类划分税源管理职责,实施专业化管理。三要按照“一县一厅”的要求,合并基层分局办税服务厅,在城区设置规范化、标准化的办税服务厅,所有的涉税事项统一由办税服务厅受理。四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省局、市局党组的要求上来;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机构改革工作,积极向社会各界、广大纳税人宣传机构改革、专业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广泛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减少外部阻力,注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持队伍稳定和各项税收工作的有序开展。
2.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次转变征管理念、转换征管方式、完善征管体制的全新改革,要求按户籍管理、纳税评估、征管基础等划分税源管理职责,对税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我局根xx业的生产工艺、销售范围、生产规模等制定的行业管理办法,正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初步实践。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xx行业的建模,把xx企业耗用的xx、包装物、化工原料等纳入预警指标比对软件中。把全县包括矿业、纸制品、水电等行业全部纳入行业建模,根据行业特点分级分类管理,争取今年内纳入建模监控的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户数达到70%以上,或建模监控企业税收收入占国税收入的70%以上。对商业企业,要通过测算行业毛利率、平均利润率,根据库存量、经营规模等基本信息,合理确定浮动税负区间,根据税负异常指数对商业企业进行差异化管理;同时,要按低、中、高三个级别标识企业税收风险程度,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大的纳税人,分别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风险应对措施,促进纳税遵从度提高。
3.大力加强信息管税。一要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深化档案资料电子化应用工作,为征收管理各环节、各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加快研究开发信息管税系统软件,争取在3月份完成初始化工作,4月份推行运用。加强税收征管状况分析的数据抽取和利用工作,建立和完善税收行业建模的技术支撑平台。二要加强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共享。加大信息审核力度,严把信息数据审核关。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和维护机制,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构建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推进与有关部门在企业资金账户、车辆管理、股权和房地产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三要加强信息数据的综合应用。统筹应用宏观经济信息、征管基础信息、行业税收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等涉税信息,为税收分析和税收征管提供丰富有效的信息资源。强化各类信息数据分析与利用,积极拓展第三方涉税信息渠道。
(四)不断优化纳税服务,促进纳税遵从度提高
1.优化纳税服务平台。全面实行“一站式”、“一窗式”服务,积极推行自助办税。健全以网上办税为主体,上门办税、电话办税等方式为补充的办税体系,实现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申报缴税、涉税审批、信息查询等涉税事项的多元化办理。开展税收业务流程的梳理,实行涉税事项统一受理,涉税文书内部统一流转;扩大即办事项范围,把原来需要预先经过税管员审核审批的定期定额申请核定、发票领购资格等事项,改“先审后办”为“先办后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简化审批程序,能不审批的,尽量不要审批,由窗口直接办理。完善办税流程内控机制,全面清理并取消要求纳税人重复提供的涉税资料,规范纳税人报送的表证单书,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
2.推进办税厅标准化建设。按“一县一厅”的要求设置规范的标准化办税服务厅,是征管变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办税服务厅的建设,把它作为创建文明窗口、推进征管变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人员配备上、资金投入上、规划设置上,都要有重点的保障和倾斜。办税服务厅建设要围绕硬环境改善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努力实现办税服务厅管理统一规范、功能实用齐全、办税简便快捷、服务优质高效、环境整洁优美;同时,要制订和落实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日常性服务工作机制,对窗口借故不受理或推诿扯皮、故意刁难纳税人的行为,要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要开展办税厅标准化达标考核,提高办税服务厅的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纳税人及社会的满意度,争取今年获得省局确定的办税服务厅示范点。
3.建立健全纳税服务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完善纳税服务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将纳税服务工作蕴含于税收工作全过程。制定纳税服务项目管理标准,健全纳税人需求征集、分析、评估、响应机制,按照纳税人的规模、属性、特点及不同需求,建立符合纳税人实际需要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细分格局。牢固树立“税法遵从是征纳双方共同的义务和职责,作为执法部门要带头遵从税法”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保护纳税人权益的保障措施,完善纳税人投诉处理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广泛征求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定期收集和分析纳税人的正当需求,不断完善纳税服务措施。
(五)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国税队伍形象
1.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找准工作结合点,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业务工作之中。各单位负责人在抓好部门业务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所辖人员的党风廉政教育、管理和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切实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2.强化教育培训工作。认真制定并严格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推进全员培训、岗位练兵和“以考促学”活动,推行“每周一考”无纸化测试,鼓励干部参加“三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加大税收业务系统、对外服务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的应用管理和培训力度,力求使全体人员能用好、用足各个系统,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税收服务。
3.深化“两权”监督和政风行风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强化对税收一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监督制约,统筹监督力量,联合开展税收执法督察和执法监察。坚决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认真解决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下及庸懒等问题。深化行风效能建设,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坚决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接受社会各界和纳税人的监督,健全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树立服务、责任、法治、廉洁的良好队伍形象。
4.加强党的建设和文明创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组织开展“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通过省、市级文明单位验收。不断深化“八小时以外”活动,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关注干部职工身心健康,营造一个凝心聚力的环境。
同志们,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新形势提出了新任务,让我们携起手来,在上级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握机遇、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立足新起点,力促新跨越,展示新作为,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