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辅导员考试大学生形式与政策
一、如何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一)关于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动机引导问题
“献身国防型”这部分同学有浓厚的军营情节,立志投身军队,报效国家;
“就业导向型”同学应征入伍更多是看重学校和政府对入伍复员后就业的优抚政策,力图就业上有好出路;“厌学逃避型”主要指高校中部分同学学习没有动力,为了逃避学习任务而应征入伍;
“入伍观望型”指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际,一边找工作,一边应征入伍,试图找到好工作后就设法走人,找不到则试图留部队工作;
“环境被迫型” 主要指部分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部队家庭出身,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不得不应征入伍。
(二)关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应征入伍积极性的问题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利用各种新媒体广泛宣传,做好应征入伍学生服兵役的登记工作;
第二,要重视方法创新,总结经验,将应征大学生入伍的工作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伍动机;
第三,为学生全面解读国家和学校关于应征大学生入伍的政策,开展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的做工作,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第四,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浓厚的强军国防意识,将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和军训工作有机结合,开展集中教育,找准时机,集中宣传;
第五,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各项保障和政策落实工作,为学生做好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解除学生后顾之忧。
二、“三下乡”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各高校系统的大中专学生在文化下乡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既促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按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成长成才;
既传播了先进文化,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哺育; 既服务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服务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下乡”活动把组织活动与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既抓住当前效果,也考虑长远利益保证“三下乡”,常下乡;把“送”与“用”结合起来,在“用”字上着力,在提高效果上下功夫;把“送”与“建”结合起来,在往下送的过程中,着眼加强阵地队伍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
三、互联网或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互联网或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1)网络营造了民主和谐的环境
(2)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3)网络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4)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
2.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1)网络降低了教育者个人魅力及影响力(2)网络造成大了学生思想混乱(3)网络弱化了大学生道德责任
(二)如何运用互联网或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借助网络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
学校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网络行为数据等技术手段,持续多年对全校学生政治观点、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学习状况、关注热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依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广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库,与共青团广东省委共建“广东青年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对广东147所高校近200万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追踪分析。
(2)打造校园云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学校发挥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构建集资源、教学、学习、实践于一体的思政课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精心打造华师新闻网“晚安华师”“紫荆青年”等高品质“校媒群”,引导培育优秀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形成覆盖学生校园生活的“新媒网”。领衔实施“粤教云”广东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牵头组建广东高校新媒体联盟,搭建全省高校网络引领和思政教育云平台。通过一系列举措,整体构建起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入学前到毕业后,立体化、跨时空、零距离的网络思政教育互动空间。
(3)嵌入生活微时间,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
学校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量碎片化时间和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大力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围绕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持续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精品课程、专业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习、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整合学校历史故事、各类仪式典礼、文化艺术活动、优秀师生案例等传统思政教育资源,转换开发为网络视频、卡通动漫等网络文化产品。
(4)突出师生双主体,构建网络思想引领新机制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建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体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通过网络空间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充分发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团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指导学生社团、学生骨干建立学生乐于参与、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平台,形成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朋辈相携、为人师表的新型育人机制。
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6〕11号)等文件要求,现就做好我省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省积极实施五大国家战略规划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个人的成长、社会价值的实现,关系到千万毕业生家庭福祉,更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做出批示,充分阐释了做好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谢伏瞻书记在省十次党代会上、陈润儿省长在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都明确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各高校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新变化,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转变工作观念,由强调初次就业率向追求高质量就业转变,由单纯强调就业向就业创业并重、以创业带动就业转变,培养一大批适应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高素质人才,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二、进一步加大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力度
(一)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79号)精神,推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长效机制。认真落实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要求,落实好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各高校要鼓励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工作,引导毕业生到我省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就业创业,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二)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组织实施好“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和“选调生”、“志愿服务贫困县”、“基层卫生医疗计划”等我省基层就业项目。各高校要加强思想引导、就业指导教育和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动员高校毕业生积极参与。
(三)持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各高校要主动会同兵役机关,组织开展征兵政策咨询周、宣传月等活动,对高校毕业生、在校生和新生等不同群体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积极性。在高校放暑假前对体检、政考合格的学生发放“大学生预定兵通知书”。落实好“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以及学费资助、复学升学等优惠政策。加强高校大学生征兵机构建设,在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
(四)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要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各高校要广泛收集中小微企业的招聘信息,积极组织中小微企业进校园招聘。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五)引导毕业生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各高校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河南省“五大国家战略”规划,主动对接人才需求,向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广泛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交流,积极开展产业集聚区企业与毕业生岗位对接等专项双选活动。要结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引导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就业。在保证毕业生安全和权益的前提下,有条件的高校可探索开展毕业生境外就业活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推送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三、切实提升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强化就业信息化及市场建设。强化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与高校就业信息网深度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各高校要积极组织毕业生、动员用人单位登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逐步建立省级毕业生求职意愿数据库和省级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实现人岗精准对接。积极发挥“全国毕业生就业市场河南分市场”的引领作用、省级毕业生就业市场分市场的示范作用和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体作用,加强与当地人力资源市场联系,合力搭建双选平台,采取现场和网络等多种形式,举办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就业双选活动,畅通毕业生求职渠道, 增强双选会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加强就业指导能力建设。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队伍的关键作用,健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各高校要将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培训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每年至少组织1次校内全体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基础性培训,同时要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集中培训,着力提升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职业指导能力。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充分考虑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业绩,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倾斜,努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加强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复查活动。推动就业指导专业博士、硕士点建设,指导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就业创业学科建设。结合工作重点、难点,开展全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研究课题立项、结项及论文评选活动,推动研究成果应用转化,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各高校要建立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动态台账,准确掌握家庭困难、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群体的择业意向和就业状态,给予思想引导、心理辅导、专门培训,组织开展系列就业专场公益帮扶送岗活动,实行“一人一策”帮扶机制,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鼓励有条件高校划拨专项经费,扩大补贴范围。
(四)进一步规范就业工作管理。各高校要严格按照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工作要求,依法依规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审核、统计、分析与上报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认真落实就业签约“四不准”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协议,不准将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不得发布含有歧视性内容的招聘信息,严密防范招聘欺诈、求职陷阱等。要确保校园招聘等活动安全、有序,防止各种意外事故发生。
(五)深化毕业生就业教育。各高校要强化毕业生就业法制教育、就业诚信教育,增强毕业生法律维权意识、诚信就业意识,确保毕业生知法、懂法,切实维护就业合法权益。要积极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活动,深入做好毕业生离校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离校。要加强毕业生理想信念教育、就业教育和思想引导,积极宣传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毕业生典型事迹,引导和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择业观、就业观。
四、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一)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高校要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区域、行业、产业需求,认真吸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设置,动态调整课程安排,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实训,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要切实开好《创业基础》等创业指导课程,在师资队伍、教材教研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积极举办创新创业学院,把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学业有机结合,切实解除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二)完善和落实创新创业政策。各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中关于创业大学生可享受弹性学制等相关政策,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完善细化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和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政策。要主动与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税务等有关部门联系,落实好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落实好创业项目扶持、开业补贴、创业孵化补贴等支持创业的措施,使大学生创业有成。
(三)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各高校要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平台,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创业竞赛、创业讲座、论坛等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要积极做好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宣传动员、校内初赛、省赛推荐工作,营造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投入。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支持和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培育孵化一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要把大学生创业与创新紧密结合,高校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等资源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高校的科技成果要优先向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和项目转移,高校教师要积极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设、校外合作、风险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要积极做好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遴选推荐工作,省教育厅将对评出的项目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
(五)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的引领辐射作用,建立健全国家、省级、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络平台,加强地方、高校、教师、学生“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创业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实现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协调利用,为大学生提供政策解读、项目对接和培训实训等指导服务。各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专家、创业校友等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服务。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积极申报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实践示范基地,已经评定的高校要加强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在全省或所在区域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五、推动形成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合力
(一)健全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各高校要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就业部门牵头,学工、招生、教学、武装等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就业创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创
(二)建立督查机制。各高校要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建立完善本校就业创业工作自查机制,对就业创业政策和工作落实情况逐条逐项进行自查,及时查摆问题、总结经验。省教育厅将通过重点调研、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各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以督查促落实,以督查促整改。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要表扬推广,对落实不力、不作为的要限期整改并追究责任。
(三)完善就业反馈机制。要健全和完善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拨款、院校设置、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各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要按照教育部对编制就业年报主体内容要求,结合本校特点,深入调研产业、行业、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状况,科学制订就业年报指标和内容,认真编制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深入分析研究学校分专业、分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及毕业生创业数量和类型等状况,科学、客观地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人才培养状况。要于12月底前在本校校园网等其他媒体网站上及时公布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四)大力宣传引导。继续组织评选表彰2017届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各高校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将政策宣讲和思想引导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月”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解读国家和我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确保政策宣传能够契合毕业生兴趣和关注点,确保毕业生知晓政策、了解政策、用好政策。要进一步加强舆情监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开展正面宣传,使毕业生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受到全社会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六、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问题
针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建议
1.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特殊的教育、引导
(1)学校要定期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爱国教育讲座,使民族学生正确的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强其爱国情怀,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2)辅导员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向少数民族学生介绍国情、国史以及国家相关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对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增强其理性爱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防止“三股势力”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入侵。
(3)学校应成立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等专门负责少数民族学生的机构。设置专人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座谈会,及时、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处理,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来反映意见、解决问题。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及别有用心的人蛊惑学生,制造事端。
2.在学习上,扶持少数民族学生
(1)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教育扶持制度,帮助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顺利通过学业。例如,学校可以对部分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50分及格制和二次补考制,使更多学生顺利地通过考试,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学校可以在开学初召开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加强优秀民族学生同新生的交流,鼓励新生珍惜大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向他们传授好的学习经验,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七、十八届六中全会(从严治党)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四自”:自我净化,就是依靠自身力量清除“杂质”,提升党组织和党员的纯洁性;自我完善,就是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针对党建的“短板”和弱项,科学健全组织肌体和运行机制;自我革新,就是积极探索创新,为党的建设增添生机和活力;自我提高,就是永不自满、永不停滞,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功能作用和党员的素质本领。
一是对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自觉以身作则、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二是对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认识,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扎扎实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
三是对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认识,加强对党和国家工作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的调查研究。
四是对中央政治局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带头自律和接受监督、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的认识,对个人廉政情况作出报告,坚持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
八、两会热点
2017年全国两会八大看点主要内容
◆“十三五”规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确保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如何细化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通过此次两会,我们将得到圆满回答。
◆脱贫攻坚战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今,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各地各部门正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众志成城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特别是近日《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的印发,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应有责任。下一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让我们一起通过两会去找寻答案。
◆供给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总书记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直到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之际再次围绕这一概念提出要 “加法、减法一起做”„„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各级党委政府认识亟须到位,适应必须主动,引领更要有为,而如何做到“到位”“主动” “有为”,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将发表真知灼见。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今年首访中东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说。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习近平主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自该发展战略构想提出以来,沿线60多个国家响应参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引起广泛共鸣。如何乘势而上、相向而行,使“一带一路”的足迹更长、影响更深远?两会将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重要平台。
◆慈善法修改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慈善法草案的议案。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慈善法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一些重要修改内容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本次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法律还会作出哪些重要修改,并将如何进一步引领、保障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各界拭目以待。与此同时,透过慈善法修改,我们还应关注近年来立法体制机制的重要改革、显著变化,还可以观察、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立法质量”“如何确保改革于法有据”等重大问题。
◆司法体制改革
近年来,各级司法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下一步,各级司法机关如何把防范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特别是2016年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务大部分要在今明两年完成,各级司法机关又该如何精心动员,认真组织,如期完成改革任务,让人民群众尽早享有改革“获得感”?对此,“两高”报告值得期待。
◆绿色发展
如今,一边是严峻突出的雾霾、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一边是群众对“APEC蓝”“阅兵蓝”常态化满怀期待。对此,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再到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专章部署“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党中央始终强调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已成为社会共识。那么,在2016年的这个春天,会内会外能否看到更多的青枝绿叶呢?如果可以,我们希望通过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推动各行各业始终“绿意盎然”。
◆制度反腐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坚强政治保证。2016 年,我们将如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如何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透过两会会风、领导干部作风,我们或许可以近距离感受、检验“绿水青山”是否环绕国家治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篇:大学生形式与政策
大学生形式与政策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加的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这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我们大二的学生来说,就业创业的主题便成为我们同学共同关注的热点。
当前中国人才过剩,劳动力价格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不能及时就业,随着高校的扩招,金融危机的袭击,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家的许多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我们许多的优惠政策。我们只有把握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并适应这种趋势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压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是需要自主创业来为自己铺路。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有了一定的想法。大学生就业创业这一个主题是最比较吸引我的,听完后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意识到未来不能只有天马行空的虚无,更重要的是要从现在开始去行动,去亲手缔造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大千社会,无奇不有,作为大学生,我应做好心理预备,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从零做起,从基层做起,最终定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能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大学生正是青年,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分析当代我国形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还使得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因此,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篇四:
适应高职特色,精选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及国际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自觉的认同感。应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在我院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根据省教育厅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社会与时俱进的形势确定教学内容外,还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内容。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除了讲《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专题外,还根据我院的特点,开设了《船舶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给学生介绍金融危机发生后船舶业的发展态势,以及这样的态势对他们就业的影响,学生听了以后普遍反映很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比较缺乏,缺少专门的培训,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要从根本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这一个环节是必须抓住的。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专职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辅助,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团体。为了加强形势政策课的师资力量,我院专门成立了形势政策教研室,有专职教师两人。
每学期结束之前,由形势政策课程负责人牵头,“两课”教研部主任、党委宣传部长和全体形势政策课授课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研究下学期形势政策课专题,在确立专题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以相关的专家作为领队人,共同交流和探讨教学方法和内容,并且教案由老师分工合作、再汇整,讲授时全院使用统一的教案,这样,不但为老师备课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对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本上做到有的放矢。此外,为了提高教师水平,省高校工委可以举办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师培训班,聘请专家前来讲课,各校也可以请专家为老师们讲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学业考评综合化。“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单一的小论文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和对理论掌握的程度,所以要尝试有助于综合考核评价学生能力的办法。按照教育部社科司的相关规定,“形势与政策”课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实际部分,理解部分和应用部分,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期末实行开卷考核,以心得体会、论文、调研报告为主,得分以70%计入,平时成绩占30%,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发言表现等,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加即为本学期总成绩。这一评价标准,一是能较好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也避免考试前的死记硬背;二是能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将主要的内容放在平时学习的检验、检查和活动参与上,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形式与政策 考试重点
《形式与政策》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讲
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
1四个坚持?
(1)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3)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结共识,形成改革合力。2 三个没有变
(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4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着力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正惠及全体人民。总开关和目的(三个解放):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6总体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全面深化改革重点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
8、《决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论断内容:
答:(1)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2)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责和作用,即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特征
答: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 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10 深化政治体系改革的主要任务(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2)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3)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11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答: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主观题: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任务(五大战区调整百度查阅)
13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答: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14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答: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推进改革合力,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全面落实改革目标任务。
第二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纲领
1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答:《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 法治国、依法执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
(1)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明确的信号,指明全国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识和行动。(2)明确全国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有利于在法制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1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整体布局
答:《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9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两个基本理念(1)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2)把公正、公平原则贯彻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20《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21法治政府特征
答: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22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23增强全民法治理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决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24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
第三讲 将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 反腐倡廉的基本形势
答: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26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任务
(1)重大课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2)主线: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3)五个建设、四个自我: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7《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工作规划》提出的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答 :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28两手抓: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答: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罚并举、注重预防,以改革精神加强反腐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坚定不移转移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侈之风。31如何坚持不懈抓好党的作风建设?
(1)坚持党组织从严抓党风,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持之以恒深入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3)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4)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夯实为民务实清廉的基础。(5)严明党的纪律,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保证。
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深化党风廉政教育的主要任务
答;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党纪国法、廉政法规和从政道德教育。
34各级党委要承担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主体责任 答: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第四讲
全面理解我国经济新常态
35经济新常态内涵
(1)表象特征是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从高速、超高速向中高速转变。新常态下的速度放缓是表面特征,更重要的是速度背后的结构调整升级和增长质量变化。我国经济正在呈现出更多地依靠消费、服务业、内需和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新增长格局。(2)基本要求是集约增长。
粗放增长和集约经济发展不同阶级的两种模式。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换的实质是经济发展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3)主攻方向是调整结构。(4)核心内涵是创新驱动(5)机制保障是市场导向。(6)发展目标是包容共享。
(7)总之,经济新常态是我们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阶段,是在工业化一般主导规律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化解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使之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指出了方向,经济成功迈向更高更成熟的阶段,是积极争取,努力作为的结果。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放,顺“新常态”大势奋发而为,真正释放潜力,方可向好的方向发展。36三个“一个亿” 答: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
第五讲 “一带一路”绘就发展新蓝图
37“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内涵
答:古今传承、内外开放、海陆统筹、东西互济、虚实结合、互利共赢。
38“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部署的共建原则
答: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第六讲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改革的成就:
(1)基础性制度体系形成。(2)“三化”的牵引有力。(3)国家财力雄厚。(4)技术支撑能力增强。(5)改革注入新的动力。39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思路
(1)“四化”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农业化同步发展。
(2)中央政治局在2015年3月24日召开的会议上,提出了“绿色化”: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进一 步丰富了党的科学发展理念。
40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方针(1)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2)多予、少取、放活。
多予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农民早说呀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少取就是通过税费制度改革,实现城乡税负制度的统一,尽可能地减少从农村地区提取各类资源,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放活就是按照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改进农村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创新,搞活农村经营机制,消除体制束缚和政策障碍,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为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提供体制机制保证。
41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答: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化。42三权并行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第七讲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基本特征
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生态宜居、智能便捷、集约高效、低碳环保。44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1)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2)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3)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4)城市生活和谐宜人。(5)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第八讲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45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答:1因城而异2因群而异3存量优先4自愿选择5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6保障转移人口权益。46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
答: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47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1)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2)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3)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4)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5)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
第九讲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48【时政】近半年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等。(百度查阅)
第十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4字)5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举措(1)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2)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3)重视网络媒体的建设和运用
(4)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5)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
第十一讲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要求
答:外交工作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力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52两个一百年 定义?
答:第一个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53 如何理解大国外交新理念?(1)树立和贯彻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意识。
正确处理国内、国际发展的关系;辩证看待两个机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实现互动与促进,以更加积极地姿态与世界良性互动、互利共赢。(2)树立和贯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实现“三个共享”、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
(3)坚持和贯彻正确的义利观。
和平发展是世界大义,合作共赢的时节大利,坚持义利并举、义重于利。义,反映的是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4)坚持和贯彻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
以全新视角看周围外交;与时俱进、更加主动;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贯彻亲、诚、惠、容理念。(5)树立和坚持国家核心价值观
①何谓国家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②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走和平发展道路。③两个决不能和绝不指望。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国家不要指望我们 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6)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①结伴而不同盟,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是中国外交工作的新理念。②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③伙伴的关系,就要互尊互信。④建立“伙伴”关系,就要聚同化异。⑤建立“伙伴”关系,就要共谋发展。(7)树立和坚持中国和平发展形象。
把主动权和领导权牢牢握在手中,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宣传阐释中国特色。54国内、国际大局:
答:国内大局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际大局就是要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55 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合作共赢。56“三个共享”
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②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③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57 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布局:秉持亲诚惠容,加强周边外交。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①坚持睦邻,共建“命运共同体”。②坚持安邻,倡导树立新安全观。③坚持富邻,推动建设“一带一路”。58 我国外交工作新布局:
即坚持我国“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变是舞台”的既有外交战略布局,又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拓展和深化外交战略布局,赋予这一布局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
第十二讲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59如何理解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百度查阅)
提示:(1)表述内涵并加以阐述。(2)背景(3)进入21世纪中美关系。(奥巴马上台以来中美、亚太关系)。(4)2015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第十三讲 日本政坛右翼化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查阅)
☀60 日本右翼的相关新闻报道。☀61日本G7会晤新闻时事。
课外拓展考点
五月二十日蔡英文施政纲领,以及在两岸关系的反响。63 营改增。
习近平访美,出席核安全峰会。65 美国在xx部署反导系统。
“十三五”规划 66 深刻把握“十三五”规划主线。
(1)以完备、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推进社会转型升级。(2)以创新驱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67 “十三五”中的新提法新部署
(1)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落地。(2)“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3)布局“一带一路”国际战略。(4)完善人口发展战略。68 科学解读“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
(1)国际市场动荡与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形成叠加.(2)“双创”推动中国经济跃升。(3)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69 推动“十三五”期间五大发展理念落地
(1)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坚持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3)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4)坚持开放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5)坚持共享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70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1)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3)协调上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4)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5)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6)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四篇:大学生《形式与政策》学习心得(模版)
形式与政策学习心得
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我对两会的热点和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阳春三月,举世瞩目也殷切代表全国人民心声的全国两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全国各地的两会代表们千里聚首,款款而谈,分别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讨论社会敏感问题。随着两会的胜利召开,民主选举产生的中国新一代政治局领导核心成功换届,以习近平为中国主席,李克强为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正式接受任命,标志着中国最高领导层已顺利实现平稳、周密的有序交接,由“习李”领衔的中国政治周期正式开启,迎来“习李时代”,他们自愿接受人民监督,并承载着引领人民走向富荣、实现民族复兴伟大蓝图的神圣使命。
共享人生出彩,聚助时代和谐发展。伟大时代给了中国人实现梦想的宽广舞台,制度变革为追求梦想提供不可或缺的条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时代发展衍生出的关于教育、医疗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保障等人们迫切关注的一系列民主民生问题给“两会”注入了更深的内涵,寄予了更多的期待。曾经天安门层楼上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击响了全国人民内心追逐幸福的号角,开始为实现富足小康生活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寄上沉甸甸的热切期盼。而现在激荡在人民大会堂场内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更是鼓舞人们不断追求,共同主动创造自己更美好富足的生活。伟大时代的日益发展给了中国人实现梦想的宽广舞台,改革开放,释放出人们追逐梦想的巨大能量。中国目前改革道路的不断发展告诉我们“有梦想就有方向,有机会就有舞台,有奋斗才有未来,只要你有一颗追逐梦的心,这一切才皆有可能 ”,因此我们要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我们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也正是这无数“出彩”的人生的汇集,撑起了一个中国伟大民族复兴道路上色彩斑斓的梦想时代。
立足本职,深入推进信息时代发展。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时代不断发展产物的缩影,做为一名机场信息人,我也深知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与神圣使命。立足眼前,机场信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我国机场信息事业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沉淀,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传统的机场信息机构摈弃了原有的发展模式,纷纷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冲破计划经济下传统的工作模式,走市场化、商业化、网络化之路,归根结底离不开我们不断努力、寻求突破的结果,更是我们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伟大结晶。机场发展目前遇到了一个瓶颈,就是落后的生产力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而我们当务之急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推进自身生产力发展壮大,跟上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历史潮流。
志存高远,青年人应该与时代同行 这是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是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我们青年应该与历史同行,与时代同行,担当重任,“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无怨无悔,奋勇前行。时代给了我们机遇,社会给了我们挑战,只要我们志存高远,我们就能找准前进的方向,只需阔步向前,只需怀着崇高的理想,不灭的信念,勇敢的走下去,不屑的去奋斗。或许我们会遇到挫折,但不要气馁,不要管外面的风风雨雨,它怎能淋湿我们心头青春的火焰!我们是青年的一代,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我们肩上有不可推卸的重任,我们要紧跟时代,创造时代,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力量,实现自我,贡献社会。
“我们像一支响箭,一往无前的出征,我们不是风中的墙头小草,摇摆不定,我们出征,让生命和使命同行!”最后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全国所有人民富足安康!
第五篇:大学生形式与政策心得体会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针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的研究,通过我们授课的老师所具备的良好的素质和出众的演讲能力,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让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由来更深刻、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草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十分迅速且复杂,中国在国际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认为我国经济能保持回升向好态势,是因为: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二、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诛仙,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巩固和扩大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中国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是迅速的,这让世界惊呼: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为中国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经济方面,无论是贸易额还是生产总值,都取得了异常喜人的成绩。在科技方面,中国的科技实力是逐步攀升,不断取得长足的进步。从2001年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到03年的“神五”载人飞船,再到05年的“神六”载人飞船,都充分的表明了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简称“十一五”。“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中长期规划。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务必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在2009年前几个月,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图书销售增长20%,电影票房同比增长40%。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文化经济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新局面。并且,我国的文化产业投资热潮持续升温,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逐年提高,成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新亮点。2004年至200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在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出6到8个百分点。2008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均已超过5%,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深圳市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谋划和推进,文化产业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近5年来,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约20%的速度增长,成为继高新技术、金融和物流产业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7%。
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根据当前与今后的综合判断国际国情形势,我国仍然处于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即。充分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中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国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很多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例如神舟六号飞天成功。这都是值得我们高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旱灾害,森林退化,空气污染,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统一规划,实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想要取得大的发展就要了解国际局势,当前国际处在深度复杂的变化之中,总来说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我国又是WTO的成员国,给我国经济发展和我们大学生就业提供了难得机会,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抓住机会。但是我国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在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念书,有的人还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有的人均收入还不过百元,还没有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努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要不断努力创新,实现现代化建设。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 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