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委员会选民资格认定之剖析与探讨(5篇)

时间:2019-05-12 21:2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居)委员会选民资格认定之剖析与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居)委员会选民资格认定之剖析与探讨》。

第一篇:村(居)委员会选民资格认定之剖析与探讨

“ 我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居)委员会,其主任、副主任和委员都是由居民选举产生的。而且法律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是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居民委员会则是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二至三人选举产生。而对于选民资格的认定,《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都规定了,年满十八周岁的本居住地区居民(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现在,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修订通过施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更颁布于****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实施于一九九0年一月一日,距今已有十多年了,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行政区域的调整,城市进程不断加快,凸显了村(居)委员会选民资格的争议,尤其是选举村委会的选民要求是本村村民,而广东省的深圳市已全部“村改居”,佛山市已取消了农和非农户口的区分,只分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因此,本文意图按现行的法律,结合相关的政策在选民资格认定方面作出剖析和探讨。

一、“村改居”后,如何认定“村民”与居民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全国各地不断地进行改革农村区域建制,推行股份合作制,完善地区承包制,加大力度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设立村民委员会的改革,加强了农村基层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体化的到来,城市化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各地本着“合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重点发展小城镇”的原则,不断推进村的合并和“城中村”的改造工作,特别是对于在城市中心城区和各建设镇的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以及位于城市结合部分,大部分都进行了城市化改造,将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将原村民的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将原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此时此刻,就产生了“村改居”后,居民委员会的选举,究竟是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还是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来组织选举,其选民资格怎样去认定等一系列的委员会问题。

尽管村民委员会已改为居民委员会,但对于既有农村村民,又有城市居民的社区居委会如何选举一事,至今理论界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如社区居委会内居民小组、居民是“村改居”过来,而且占多数,集体经济未剥离的,一律实行直选,其他居民小组不参加社区居委会选举,只选举本居民小组的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所选的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除选举、罢免权外与其他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行使同样职权;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因为这种观点混淆了“村民”与“居民”两者之间的法律属性,如本文开头引用了我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这个规定主要有两层含意:一是居委会和村委会都是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组织;二是居委会成员和村委会成员都是居民选举产生的。这里非常清晰地规定了居住在农村内的也是居民。

如果仅让“居民”只参加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的选举,不参加居委会的选举,就意味着这些符合选民法定条件的“居民”不能完全享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样,这些选民已在前期投票选出了选举委员会成员,那么如剥夺这些“居民”参加居委会选举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话,当初选举委员会的选举由于这些“居民”参加了投票,是否导致该选举委员会产生程序不合法呢?另一有牵连的问题是,若这些“居民”当选了选举委员会成员,根据上述的观点,在后期居委会的选举中,由于这些“居民”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能在选举委员会中继续呆下去,继续主持选举吗?无疑其后果只能是将选举委员会一是陷入违法的境地,一是将选举委员会推倒重来。

更为严重的是,若选举委员会坚持上述观点,等于是变相剥夺了这些“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明显有违我国《宪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即除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之外,只要符合法定条件都当然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第二款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任何部门和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宪法及法律所赋予公民的参加选举的权利。而且,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一种完整的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不能分解,不能部分享有。

二、关于不是原村民,外来迁入的居民的选民资格问题。” 进一步来讲,凡户籍在本村的村民都是本村村民,现时一系列的选举法规,包括我国的《宪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所使用的“村民”的表述,只是对“居住在农村的居民”的简称,以表示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的区别。而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二条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也就是说,只要是居住在中国国境内的中国公民,不分城市或者农村,其身份都是居民。大家现在所持有的都是居民身份证,并不是村民身份证。我们平时习惯所称的村民,只是表示居住在农村的居民的意思。“原村民”另一认为外来的“居民”不属原行政村的“原籍”,其户口的迁入未经全体“原村民”同意,故此成为其不能成为选民的理由。而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六条规定:“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广东省公安厅在《关于我省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中也明确规定:“实行本省户籍人口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只要在选举时,其户口登记册上有这些居民名录,进行了合法的户籍登记,无疑是符合了上述的我国户籍的法律规定。如前所述,具有选民资格的村民一般在户口所在地的村参加选民登记,前提是其户口登录是合法的话,那么选举委员会就只能按照核定选民是资格的法定三条件(如文前所述)来认定其是否有选民资格,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剥夺其选民权和被选举权。对于如何认定“本村村民”,是认定选民资格至关重要的步骤,一般来说,针对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一是属非农户的特殊情况有多种:第一种是离退休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回原籍村居住;第二种是国家正式职工或下岗职工,回原籍竞选村委会成员;第三种是外地迁入本村又是非农的人员。二是属农转非的特殊情况有多种:第一是因国家建设需要,部分村民农转非,村委会建制仍保留。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国家给予安排工作和通过其他途径已就业的;年老体弱、残疾未安排工作和就业,仍居住在本村且尽村民义务的。第二是不属国家建设需要,而是个人通过关系农转非或曾经是农村基层干部,上级为了照顾他(她)而农转非的。可能是本人不在本村生产,但家庭还在本村生产、生活,也可能是本人及其家庭生产都不在本村,但居住、生活在本村的。三是属农村居民户籍的村民特殊情况又有多种:第一是户在人不在的,即外出人员。有的是外出两年以上且与本村无联系、无下落、找不到本人的;有的是户口在本村而人从未在本村居住的,即空挂户;第二是人在户不在的,即在村办企事业中长期打工的外地人员或结婚后居住在配偶所在地的村,户口未迁移的;第三是外地因承包本村农业项目等原因户口迁入本村的。应该采取以下五条基本原则来解决:

(一)户籍所在地原则。一般情况下,只有农村居民户籍在本村是有选举权的村民,才在村委会选举中具备选民资格,才能进行选民登记。这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原则。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应当在户籍所在地的村进行登记。

(二)经常居住地原则。具有农村居民户籍的村民,如长期在外打工(包括外地村民来本村承包农业项目等),且经常居住在该村,如本人在居住地提出申请,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可给予登记:第一,在本村有居住条件的,包括村委会安排的住房、经合法手续自已建房和买房的;第二,在本村有长期稳定正当职业的,包括在村办企事业务工,和临时雇用人员;第三,尽村民应尽的义务。满足上述条件,经村民选举委员会确认,可在经常居住地的村进行登记。

(三)履行本村村民义务的原则。所谓村民义务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村民应尽的义务。包括尽“一事一议”义务、计划生育、义务教育、服兵役、保护环境等。

(四)不得重复登记的原则。任何村民不得在2个或2个以上的村重复进行登记。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凡在城市、城镇生产、生活,而且参加了社区居委会选举的,不能再重复登记为村委会选举的选民。

(五)民主决策的原则。如果以上四个原则和要求仍不能解决选民工作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就应该坚持民主决策的原则,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根据多数村民或者村民代表的意见决定是否给予登记。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讨论是否给予选民登记时,应考虑是否有利于本村的团结和稳定,是否有利于本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最后,关于如遇对选民资格发生争议的怎样处理问题,由于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此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而根据上述二法,都清晰地订明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该法,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笔者查阅了《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其中第十四条规定,选民资格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由村民选举委员会确认给予登记或不登记。对村民选举委员会确认不服的,可以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也可依法提起诉讼。这样对选民资格的登记争议处理程序有了明确的指引。这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实践中有部分的选举委员会动不动就召开村民会议,而是先由选举委员会对争议的事项予以登记或不予登记,对选举委员会的上述确认不服的,既可以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也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不能一有异议,就召于村民大会来进行所谓的“公决”。

对于选举权的司法救济问题,笔者认为,合资格的公民法律是规定了他(她)享有很多的权利,其中之一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当他(她)的权利受到侵害后,可以以什么的程序和什么的办法去处理,法律有时在这方面是缺失的。实践证明民主选举是合理解决农村公共权利最佳制度安排,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平等与公正,不论是村民还是居民都是其所渴望,将选民资格的争议引向法院裁决的的方法,目前来讲未尝不是一条绝好的途径。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选民资格认定

大学生“村官”选民资格的认定

大学生“村官”挂职时间为三年以上,这就意味着大学生“村官”至少将要在所在村工作、生活3年,当然要参与本村生产,这就符合第一个要件;这三年,他们要参与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指导和参与本村经济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当然也要带头履行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这些都是一般村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这就符合第二个特殊要件。综上所述,大学生“村官”虽然户籍不在本村,但由于他们将长期工作生活在本村,并要履行村民义务。因此,虽然我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没有规定,但可以视为本村村民。只要符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二条规定的一般要件,就可以确认其具备本村选民资格,具有本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因为婚嫁、征地等原因户籍不在本村,但生产、生活在本村并履行村民义务的公民,提交户籍所在地选民资格证明后,经村民选举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进行选民登记,但不得在户籍所在地重复登记。”这就意味着确认非本村公民是否具有本村选民资格,除要看其是否符合《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二条规定的一般要件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以下2个特殊要件,一是是否在本村生产、生活;二是是否履行本村村民义务。

(一)大学生“村官”本人自愿,并向村选举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和原户籍所在地选民资格证明。

(二)村选举委员会讨论决定,向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颁发《选民资格认定书》,并在正式选举日的20日前公布。

(三)对当选的大学生“村官”,应按规定颁发《村委会成员任职资格证书》;对未当选的,仍按其原职务继续挂职。

精神病人的选举权是否可由他人代理呢?

在政治领域,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神圣的民主权利,具有属人的特性,既不可转让给他人,也不可由他人代为行使。

我国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剥夺政治权利

指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剥夺犯罪分子参加管理国家和一定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的刑罚方法。

政治权利有哪些

•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公民以下权利: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第三篇: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异同之剖析

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异同之剖析

刘凤娟

[摘要]企业战略起源于军事战略,战场上适用的军事战略对企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商场并非战场,商业活动与军事、政治活动存在本质的不同。无论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军事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其最终目的是消灭或者征服对手,是一种零和博弈。商业活动却是创造性的,是非零和博弈,可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

[关键词]企业战略;军事战略;异同剖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发展,而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要求企业除了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外,还应该有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即通过企业的战略目标使自己在商战中保持不败。有一句行话叫“商场如战场”,就是把企业竞争比作军事战争。的确,商场与战场在指挥原则与发展规律等方面有些相似之处,所以,战场上适用的军事战略对企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其中,我国古代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指导作用最为显著,许多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源头都在《孙子兵法》。但是商场毕竟不是战场,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商场上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利润”,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可以是竞争也可以是合作。但在战场上,斗争的结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可能出现“竟和“的局面。所以对于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这两个概念应当加以区别,不能混而用之,有些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是共通的,可以直接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但有些军事战略不能直接应用,只对企业管理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一、对几个概念的理解

1、战略:根据《韦氏新世界词典》中的定义,战略是“计划和指挥大规模军事行动,在与敌人进行实际作战之前,将力量调动到最具优势位置的科学”。它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是指指挥军队的艺术。在中国它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后来指军事力量的运用。现在,战略一词已经开始泛化,其应用面已经很广泛,尤其是企业领域,目前企业战略问题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与核心。

2、军事战略:我国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是以国家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积极防御思想为指导,以打赢高级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建设与运用军事力量,为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而对战争实施全局与全过程的运筹和指导。其实,军事战略就是为保卫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和平生活而制定的防御外敌侵犯的计划。

3、企业战略:对于企业战略,不同的学者与经理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理论界和企业界多数人的意见,企业战略可定义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而我认为,企业战略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超越对手和发展自我为目的,以企业的未来发展为着眼点,为争夺顾客、市场并寻求和维护持久竞争优势而展开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的和长远性的谋略。企业战略实质上是企业的一种“谋划或方案”,它具有总体性、长远性、指导性、现实性、竞争性、风险性、创新性、稳定

()性等特点。[1]P18

二、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比较

1992年,从某旅科长位置上转业的杜克荣并没有想到,当初领着8名下岗职工,从4000元转业费干起,经过9年的艰苦创业,能够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拥有3亿元资产的大公司,而且他所开发建设的鑫茂民营科技园,去年被评为全国最大的民营科技园,他个人也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并被聘

请为西部大开发顾问。回想这个充满艰辛和收获的过程,杜克荣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我是靠带兵的方法来管企业,运用战略技术闯市场。”这只是军事战略运用在企业管理上的成功范例之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由此可见,有许多军事战略、战术能够很好的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从而形成企业战略。可以说,企业战略是军事战略在商场上的延伸,是其应用范围的扩展。正因为军事战略在商场上的成功使用,才导致了众多企业家纷纷效仿军事化管理,然而其军事化管理并未将所有的效仿者引向鲜花之路。成功者不少,但失败者也不乏其人。巨人集团的失败,三株集团的垮台更加深了人们对军事管理的猜疑:到底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的界限在哪里?军事化管理是鲜花还是毒草? 为了拨开笼罩在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头上的这层谜云,我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一下他们两者的异同。

1、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相似性

(1)企业战略起源于军事战略,两者都具有总体性、长远性和指导性的特点。

首先,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之间存在着历史渊源。尽管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企业战略中的确应用了许多军事战略思想,但凡古今中外都能找到例证,尤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多的军事战略思想被应用到了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中,例如企业中的组织管理方式就很类似于军事战略中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次,都是涉及长远的一种谋划。企业与军事都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谋划长远的发展。因为企业与军事都会遇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互关系的问题,既不能只想今天不思未来;也不能只放眼长远,不顾目前。怎样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军事的兴衰,是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三,都是系统工程。在企业与军事中,战略既要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又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把各种复杂多变的因素考虑在内,做出整体的评估与判断,进而决策。这就必须把战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统筹谋划,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决策。

第四,制定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时都要考虑周围环境对它的影响。孙子强调在制定战争决策前必须“经

()之以五事”,[2]P8即在用兵前要从五个方面来分析研究胜负的情况:一是政策是否符合人心,二是天气是

否适宜,三是地理环境是否有利,四是是否有德才兼备的将才,五是队伍的组织是否职责明确、制度严明。这五个方面是判断战争胜负的最基本条件,也是战争谋划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历史上记载武王伐纣时“牧野倒戈”就是利用了人心的力量,让纣王的军队掉转长矛,敌我合一攻入朝歌,终于获得胜利,建立了周朝。所以,军事战略的制定必须从整体出发,着眼于未来,只有这样的战略才能对战争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企业战略的制定也是一样,它必须考虑战略环境的影响,因为战略环境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动态的,它不仅能影响企业的现在,而且涉及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例如,瑞士钟表也曾独霸世界钟表市场,当消费者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已不将钟表看作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仅将其视为普通用具,从而增加了走时准确的功能要求时,瑞士钟表业并未觉察到这一战略环境的变化,反而被日本钟表生产企业抓住机遇,率先发展石英表树立了有利的战略地位。瑞士钟表这一失误是灾难性的,它丧失了世界钟表业的老大地位,至今未能追上日本钟表企业。

(2)两者都有战略目标

首先,其战略出发点相同,都是为了指明方向,以最有效的手段配置资源,并协调组织中的不同人员所作出的各种决策。军事战略的目标是消灭来犯之敌,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保卫领土和主权完整。企业战略的目标是为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从发展这一角度来讲,企业发展无疑会增强企业活力,而军事战略目标的制定如放在发展上,则不免带有“扩张”的色彩。

其次,其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竞争,竞争是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本质。政治、军事活动与商业活动的最大相同点,在于其竞争的本质。竞争便是兵道与商道的交点,而这一交点,使军事战略与思想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市场竞争原则下,企业竞争显得尤为残酷,同一行业,同一产品的竞争有时令人触目惊心,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优胜劣汰的选择。据资料统计,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都很短。相对于企业竞争,军事竞争显得“悄无声息”,但实际上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争空前的激烈。不论是军事还是

企业,竞争都将持续下去,都将日趋激烈。

(3)争利是作战和经营的起点和终点。

追求利益是驱动人们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的最终驱动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军事战略的制定是为了使某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受外敌侵犯,而是保障社会的和平状态,他的实施最终也是为了这一点。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本企业和集团不被其他的所兼并,并是企业不断改善经营和管理,不断发展和完善。归根结底,二者都是使自身利益不断满足的过程。

(4)二者的发起人均认为存在力量上的强弱。

人类之间的战斗亦是为了生存。由于生存条件的恶化致使人类之间相互争斗,一般也是以较强的一方击败较弱的一方为结果。故往往是“落后就要挨打”。如果各势力方面或各企业之间不存在力量上的差别,战争的结果会是两败俱伤。这是任何能预见到这一结果的军事或企业领导人都不会主张采取战争行动。按《孙子兵法》的观点,企业管理者在未展开竞争或商战前,应衡量决定商场竞争胜败的五个基本因素,然后将本身与对手的优劣条件作估计比较,以探索竞争胜负的可能性。《孙子兵法》名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3](P36),这反映出未战先算及比较敌我双方条件的重要性。

(5)二者的争斗遵循着一般规律。

纵观历史,我们看到不管是军事战争还是企业竞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遵循些规律就有可能取得胜利;违背这些规律,即使是较强的一方最终也会失败。了解走好自己的路,需要掌握主动,不为敌所动,不然,你就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陷入被动的局面。特别是在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下,科技发展迅速,企业面对的市场更是瞬息万变,因此必须在市场中掌握主动权。某航空公司准备在纽约奖励一座大型航空站,要求爱迪生电子公司以优惠的价格提供电力。该公司认为航空公司有求于己,于是采取 部合作的态度,要挟提高价格。航空公司见此情况,便改变策略,主动终止谈判,扬言将自行兴建电力公司,这将比依靠电力公司更划算可靠。电力公司听到消息后,担心失去赚钱的机会,转而改变态度,表示愿意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电力。此例正是处于不利地位的航空公司巧妙利用“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策略,化被动为主动。

2、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差异性

(1)目的不同。

军事战略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或者征服对手,是一种零和博弈,而企业战略的目的是盈利,结果可以是一种“竟合”的局面,是非零和博弈,可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商业活动与军事、政治活动存在本质的不同,军事战争的目的是取得对方的地盘,比谁强大;而企业的竞争的根本目的是取得市场,比谁的成本低。老子说,兵者,天下之凶器。无论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军事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其最终目的是消灭或者征服对手,是一种零和博弈,二战名将麦克尔瑟甚至认为战争没有赢家。但是,商业活动却是创造性的,是非零和博弈,可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TCL在无绳电话上被称为“电话大王”,但“爱多”、“步步高”等企业纷纷推出无绳电话,在此情况下,甄龙先生则认为,无绳电话这个新市场需要多家企业共同做才能做大,大家只要遵守“游戏规则”,可分摊广告宣传支出,分担培育市场的任务,这无疑对TCL利大于弊。如果一个企业战略思维是以“敌死我活”为商场竞争的潜在假设,就会出现非理性竞争,于是乎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最后是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有的甚至借用黑社会的力量伤害竞争对手,如此种种,最终偏离商业的本质。

战争也好,政治斗争也好,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排他性,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纵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核心也在于一个“屈”字,就是使人屈服。战国争雄也好,三国演义也好,最后都是要消灭敌手,要“大一统”。商战则不同,商业活动是创造性的,是非零和博弈,可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很多时候,对手

()是可以共存的,甚至是必须互存的。前几年,微软就差点被分拆,因为它强大到差点“一统天下”[4]P22。

(2)制定原则及运用的手段不同。

军事上讲“兵不厌诈”,玩弄一种骗术,用骗术迷惑敌人,保护自己。“兵者,诡道也”[5](P17),孙子全部作战之思维,是以“奇袭”为经,以“诡道”为纬交织而成。“奇和诡”的思想贯穿《孙子兵法》全文。历史的经验表明:兵需用诈,兵不厌诈。而这条在企业经营中是万万行不通的,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以诚为本”。日本的雪印公司是一家以主要经营牛奶制品的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他们不去考虑如何改善经营,而是通过变换包装来欺骗消费者,骗取国家的补贴,结果以倒闭而告终。由此可以看出,军事战略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坑蒙拐骗”运用各种战术以迷惑敌人。而在企业战略中如若加进了这些成分,企业就走上了不归路。

军事对抗不仅采用的战略或手段比较隐蔽,有时甚至不择手段。而企业竞争是和平竞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受到法律和伦理的约束。在军事对抗的情况下,双方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和手段主要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较少受第三方的制约和影响,而企业竞争时双方除了考虑对方可能的反应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认可,同时受政府相关法律和制度及舆论的制约。事实上,为了保护企业之间的正当竞争和消费者的利益免受不正当商业活动的损害,各国政府普遍对企业的商务活动做了大量立法,如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及药物法案、反托拉斯法案、肉类检验法案等。在企业竞争过程中,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采取的某些不为社会公众认可的竞争手段和方法将给企业的形象和长期利益带来重大的危害,有些直接与法律相抵触的竞争对手即使在滞后一段时期才暴露其不良后果仍然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相反,在军事对抗的情况下,社会公众和法律的约束要弱化得多,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公正的第三方作为调停人,同时战争双方所采用的手段和信息也很难被第三方或社会公众所知晓。实际上,企业竞争过程中双方的行为不仅受法律的制约,同时还要受社会伦理的约束,如某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应的促销活动虽然有时并不违反具体的法律条款,但却与社会伦理有悖,这样的产品同样难以成功地进入或持久地占领市场。

(3)时间上的不同。

某场军事战争会有明显的起始和结束的时间,并且在两场战争之间一般会有一段较长的和平时期。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有表现的明显或不明显之分,永远不会有结束的时间。这是因为,现代企业的领导人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敌人,也不仅仅是一次战争,而是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严峻。军事对抗、战争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尽管有时须打“持久战”,但大多是在短期集结力量抢占高地,赢得战役。企业经营则是一个永续过程,或是一个“持久战”或“马拉松赛跑”的过程。不少企业家尤其是个别优秀企业家总是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希望通过组织几大战役,搞一个大会战、大行动,或施展一两个强有力的战术手段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浮躁的经营心态,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4)影响成败因素不同。

影响军事战争成败的因素远不如影响企业成败的因素多。军事战争的领导人有时可支配与战争有关的所有环境和资源,而任何企业都不能支配其所处的环境和竞争所需的资源,因此环境分析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要比在军事战略中的地位高。另外,企业战略必须考虑自身状况,必须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必须考虑产品的市场前景,政府的政策变化,以及其他因素,必须遵守市场竞争的规则,受法律约束。不能像军事战略一样,可以采取战争以外的手段,如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国际手段等等,更不可能采取讹诈威胁手段,不可能 置身规则之外,他更多的受外部因素制约,需要更多注意外部环境。位日益提高,合理的资源配备成为企业战略的永恒主题。

(5)影响对象及影响程度不同。

军事战争是由社会统治者的意愿所决定的,政治的结局也会影响社会的每个成员。而企业竞争基本上是企业行为,其结果一般只会较大地影响个别企业及他们的员工。

企业战略失误导致企业的灭亡,一般国家不予以干预,企业的战略是企业内部的事务,对社会的影响有限;而军事战略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军事战略上的任何失误国家都要直接出面干预加以纠正,这涉及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任命生活的安宁与幸福。由此可看出他们的影响深度很不相同。

(6)对有些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

由于战争的目的是消灭对手,所以采取的战略和手段比较隐蔽,同时,对抗双方会千方百计地封锁消息,发出“虚假”情报来麻痹对手,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信息比较公开,如上市公司要定期向社会披露公司的重要信息,同时对方也比较容易从市场、社会、甚至对手那里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换句话说,军事对抗双方的有关信息具有隐蔽性,而企业之间的信息则往往比较公开和透明。因此,企业比较容易察觉对手的动态,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而军事对抗则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一方容易对另一方发起猝不及防的攻击。

三、走出军事管理误区,合理借鉴军事艺术

因为企业战略起源于军事战略,并且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军事战略中的精华,并将其用于企业管理中;同时,针对它们存在的差异,警惕兵法管理的陷阱,以避免盲目套用,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借鉴军事智慧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军事谋略是人类竞争智慧的精华,其中的许多原则可以在企业竞争和商战中得到良好的运用,如同心与分治原则、造势原则、伐谋与领导原则、权变与奇兵原则等。

首先,企业在竞争活动中应建立一个共同的团体目标,因为只有在同心的基础上才可以达到分治的目的。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就是要求企业各部门的负责人应具备适当的权力,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动来迅速调整其战略战术,提高适应力与机动性。

其次,企业在竞争活动中必须懂得如何依靠有利的形势与时机来争取胜利。“善战者,求之于势”,企业的领导者对市场环境的变动必须时时留意,本身自然应该具备具有鉴定形式作何种方向变动的能力。从主动的观点来看,企业应有能力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例如良好的中间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对敌手展开攻击时,就会发生“势”的力量。[6]

第三,《孙子兵法》把“上兵伐谋”列为上上策,显然是欲避免与敌手直接交战而造成资源的消耗,而设法用不消耗资源的谋略来战胜敌手,例如预估对方的战略,而拟定对策应付等等,这是一种十分高明的商战谋略。同时,它还强调“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即身为企业的领导者应具备沉着冷静的性格与严格公正的管理。重视组织领导者的修养与风度可说是“中国式竞争模式”的特点,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第四,《孙子兵法》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就要求企业在作竞争活动时应具有高度的机动性,而非固定于某一战略或战术。竞争环境与对手的战略有所改变,企业也应作相应的变动,正是以变应变。而当企业与对手竞争所采用的手段彼此相同时,如果企业能出奇制胜,使用不为人所预料到的手段,例如与众不同的产品设计,保证方式、信贷办法、推广手法等,就很容易使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2、走出军事管理的误区

尽管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对企业管理的发展有许多借鉴作用,但在把军事战略用于企业管理中时,也应区分他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警惕其中的陷阱,避免陷入军事管理的误区。

首先,兵法管理推崇“术”与权谋文化,兵法权谋中有很多“术”的东西,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术”的盛行,也使企业经营管理充满了随意性,投机盛行,缺乏整体和长远的战略管理能力。

其次,兵法管理强调“猴性管理”[7]中国的兵法与水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水是流动的,无形的。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包含着几重意思,一个是不局限于规则,另外一个就是讲究实用,非常灵活。国内企业借用兵法管理,使企业管理也具有这个特点,形成一种猴性管理。但兵法权谋中“水”的特性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对于规则的蔑视,最后,“兵无常势”发展到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而所谓“手段”,结合现实功利主义,很容易衍变为“诡道”。最后,形成崇尚智巧,蔑视规则,不讲道德的习气。第三,军事管理崇拜威权。无论用兵也好,从政也好,最后都逃不出一个权字。在企业中,很多企业家都有很浓厚的权力情结,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人没有从事政治军事活动,与直接掌握社会领域权力的机会擦肩而过。于是,便在企业内大搞兵法权谋,过一把政治军事领袖的瘾。这些企业家做企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为社会创造价值,还有一个很隐秘的情怀,就是可以当这个企业的国王,做企业的惟一主宰,企业不过是他们满足权力欲望,做领袖人物意淫的“淫具”而已。

第五,把商战等同于战争。军事战争具有非常强烈的排他性,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纵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核心也在于一个“屈”字,就是使人屈服。战国争雄也好,三国演义也好,最后都是要消灭敌手,要“大一统”。商战则不同,商业活动是创造性的,是非零和博弈,可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很多时候,对手是可以共存的,甚至是必须共存的。前几年,微软就差点被分拆,因为它强大到差点“一统天下”。

总之,军事战略是人类竞争智慧的结晶,是竞争艺术的总结。在竞争日益扩大化和复杂化的时代。有许多军事领域的战略在商场竞争中屡建奇功,正所谓“商场如战场”“商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就是对其最好的描述。但是,并不是所有军事战略都能在企业领域取得成功,一些在军事斗争中屡试不爽的谋略也会在企业竞争中遭遇失败,比如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倘若将其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就不符合管理的规律,必然遭至失败。所以,军事战略用于企业领域还必须符合企业管理的规律,与企业管理的自身特点相符合。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警惕兵法管理的陷阱,不可生搬硬套。只有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灵活变通,与企业融为一体,才能使企业有更强的竞争力,更适应世界这个大市场,长久的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11)

[2]沈杰.万彤.《孙子的智战人生——孙子兵法的谋略艺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12)

[3]金占明.《战略管理——超竞争环境下的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 《质疑企业兵法管理》 [J].《经理人》杂志.2004,(7)

[5]沈杰.万彤.《孙子的智战人生——孙子兵法的谋略艺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12)

[6]程振清.《“孙子兵法”与商战》[J].《甘肃社会科学199706》

[7]《兵法管理8大陷阱》[J].《经理人》杂志.2004,(7)

第四篇: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认定其研究生导师资格

1.校外兼职导师的资格遴选与聘任工作由各硕士点学科所在学院负责组织。

2.在原单位已是导师者,可不参加导师资格遴选,但须报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认定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尚不是研究生导师者,参照“导师资格基本条件”,参加由学院组织的导师资格遴选。

3.我校建立的校外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现场科技人员为兼职导师,其导师资格基本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五篇:会计实务之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政策的十大亮点

会计实务之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政策的十大亮点

继新《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颁布后,国家税务总局分别在2010年2、3、4月份先后发布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10年第22号,以下简称《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若干条款处理意见的通知》(国税函[2010]13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辅导期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10]4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政策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3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宣传材料的通知》(国税函[2010]13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26号)等文件,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及其相关管理政策进行了重新规范,新政策主要体现了十个亮点:

一、明确了一般纳税人认定范围。

《办法》第三条、第五条以及国税函[2010]139号文件规定,除可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非企业性单位(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非增值税纳税人偶然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及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其他个人(自然人)外,凡增值税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均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同时,《办法》在第四条还规定,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以及新开业的纳税人,同时符合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等条件的纳税人也可以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取消了新开业企业等认定临时一般纳税人的的规定。

二、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的门槛降低了。

根据《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年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50万元(不含本数,下同)的;其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80万元的,均应该按照规定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分别比原标准降低了50万元和100万元。

三、重新界定了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年应纳税销售额计算的期间和范围。

《办法》第三条及国税函[2010]139号文件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纳税人的年应税销售额(不包括应纳税额,下同),是指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税务机关代开发票销售额和免税销售额。但稽查查补销售额和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计入查补税款申报当月的销售额,不计入税款所属期销售额。所称经营期,是指在纳税人存续期内的连续经营期间,含未取得销售收入的月份。并规定从2010年3月20日开始执行。

四、重新确定了已开业小规模企业超过标准后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时间及认定机关办理的时间。

《办法》第八条明确,已开业的小规模人法定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连续12个月累计超过标准时应当在到达月份申报期结束后40日(工作日,下同)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取消了原来按自然考核应纳增值税销售额集中在次年初1月底前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限制性规定。对按规定不需要认定一般纳税人的小规模纳税人要求在收到《税务事项通知书》后1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不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表》,经认定机关批准后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同时,对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和不予认定的时间也提出要求,即:认定机关应当在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并由主管税务机关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较原规定时间缩短了10天。同时还规定,纳税人超期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主管税务机关要在规定期限结束后20日内制作并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

五、对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和新开业的纳税人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提出了新要求。

《办法》第九条规定,对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和新开业的纳税人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时应在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申请表时提供以下资料:

①《税务登记证》副本;

②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

③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或者与中介机构签订的代理记账协议及其复印件;④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或者其他可使用场地证明及其复印件;⑤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有关资料。

取消了原《办法》所有所有纳税人在申报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时都必须提供营业执照;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银行帐号证明等在办理税务登记时已提供及与一般纳税人认定无关的证件、资料不再报送,同时还取消对商业企业认定一般纳税人过程中的约谈程序,减轻

了纳税人的负担。

但要求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申请以后,需要进行实地查验后,要由纳税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业主)、税务查验人员在查验报告上共同签字(签章)确认。

六、明确了新认定一般纳税人享受一般纳税人待遇的起始时间。

《办法》第十一条及国税函[2010]139号第十条、国税函[2010]138号第三条规定,纳税人自认定机关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次月起(自办理税务登记日起30日内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新开业纳税人自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的当月起),按照《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并按照规定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统一了目前一般纳税人资格生效日期政策执行不一的情况,突显了纳税人的权力。

七、取消了年审不合格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规定。

《细则》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取消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办法〉的通知》(国税函[1998]156号)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在年审过程中发现上在一从事商业经营(含兼营)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从事工业生产的应税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下,同时在会计、纳税、发票保管、纳税申报、经营场所(是否固定)等五个方面存在任何一项不达标就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按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的规定,而是按照销售额依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全额计算应纳税额,也不准许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八、对辅导期一般纳税人政策进行了规范。

原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政策在原《条例》、《细则》规定的基础上,又先后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国税发明电

[2004]3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明电[2004]6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实施“先比对、后扣税”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明电[2004]51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购增值税专用发票预缴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5]1097号)进行了规范,不但涉及文件多、同一问题政策规范不集中,而且有些政策在新《条例》、《细则》颁布后也需要修改和明确,因此,2010年4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重新制定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辅导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辅导期管理办法》),除对应保留的政策进行归纳外,还突出了以下几点:

1、调整了实行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的范围。

(1)缩小了新认定一般纳税人纳入辅导期管理的范围。根据《办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只有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以及新开业企业新认定的一般纳税人中注册资金在80万元(含80万元)以下、职工人数在10人(含10人)以下的小型商贸批发企业(只从事出口贸易,不需要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除外)纳入辅导期管理,取消了国税发明电[2004]37号、国税发明电[2004]62号规定的新办商贸零售企业实行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的规定。并且明确批发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发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有关批发业的行业划分方法界定。

(2)增加了正式一般纳税人发生偷、骗税等行为转为辅导期管理内容。按照《办法》第十三条和《辅导期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已批准为正式一般纳税人但在运行中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转入辅导期管理,加大了对一般纳税人的管理力度。

①增值税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②骗取出口退税的;

③虚开增值税扣税凭证的;

④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2、进入辅导期纳税人的性质不同,辅导期长短也不同。

《辅导期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新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小型商贸批发企业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的期限为3个月;新办企业及已认定为正式一般纳税人因故转入辅导期管理的辅导期限为6个月,而原国税发明电[2004]37号规定纳税辅导期一般至少为6个月。

3、提高了专用发票开票限额。

《辅导期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的小型商贸批发企业,领购专用发票的最高开票限额不得超过10万元,较国税发明电[2004]37号、国税发明电[2004]62号规定提高了9万元;其他一般纳税人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可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核定。

4、辅导期过后不合格的要重新纳入辅导期管理。

《辅导期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在纳税辅导期内,主管税务机关发现辅导期纳税人存在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的,从期满的次月起按照规定重新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

九、明确了超过标准不申请一般纳税人认定的强制措施。

国税函[2010]139号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已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接到主管税务机关送达的《税务事项通知书》后在规定的时限内仍未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一般纳税人资格认

定表》或者《不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表》的,应按《细则》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直至纳税人报送上述资料,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方可停止。

十、取消了分支机构办理一般纳税人需提供总机构一般纳税人证明的规定。

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办法》(国税发[1994]59号)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纳税人总分支机构实行统一核算,其总机构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但分支机构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的,其分支机构可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在办理认定手续时,须提供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其总机构为一般纳税人的证明(总机构申请认定表的影印件)。新认定政策取消了这一规定。

中华会计网校祝大家梦想成真!

下载村(居)委员会选民资格认定之剖析与探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居)委员会选民资格认定之剖析与探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