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公害生猪饲养标准
【标题】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生猪生产过程中引种、环境、饲养、消毒、免疫、废弃物处理等涉及到生猪饲养管理的各环节应遵循的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无公害生猪猪场的饲养与管理。也可供其他养猪场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71 猪的饲养标准 GB l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l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净道 non-pollution road 猪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
3.2 污道 pollution road 粪便等废弃物、外销猪出场的道路。
3.3 猪场废弃物 pig farm waste 主要包括猪粪、尿、污水、病死猪、过期兽药、残余疫苗和疫苗瓶。
3.4 全进全出制 all-in all-out system 同一猪舍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管理制度。猪场环境与工艺
4.1 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场周围3km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
4.2 猪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km以上,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4.3 猪场生产区布置在管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4.4 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4.5 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
4.6 猪舍应能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
4.7 猪舍内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需求。
4.8 猪舍内通风良好,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 388要求。
4.9 饲养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动物。
4.10 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渗漏、溢流、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引种
5.1 需要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 l6567进行检疫。
5.2 只进行育肥的生产场,引进仔猪时,应首先从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猪场引进。
5.3 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5.4 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饲养条件
6.1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6.1.1 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NY 5032的要求。
6.1.2 在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不低于GB 8471要求,不应给肥育猪使用高铜、高锌日粮,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
6.1.3 禁止在饲料中额外添加β-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
6.1.4 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
6.1.5 不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不应使用未经无害处理的泔水、其他畜禽副产品。
6.2 饮水 6.2.1 经常保持有充足的饮水,水质符合NY 5027的要求。
6.2.2 经常清洗消毒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
6.3 免疫 6.3.1 猪群的免疫符合NY 5031的要求。
6.3.2 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消毒。
6.3.3 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乱扔。
6.4 兽药使用 6.4.1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6.4.2 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的使用要符合NY 5030的要求。
6.4.3 育肥后期的商品猪,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根据所用药物执行停药期,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无
公害生猪上市。
6.4.4 发生疾病的种公猪、种母猪必须用药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食用淘汰猪出售。卫生消毒 7.1 消毒剂 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 5030的规定。
7.2 消毒方法 7.2.1 喷雾消毒 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猪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猪消毒、猪场道路和周围、进入场区的车辆。
7.2.2 浸液消毒 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的水溶液,进行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靴。
7.2.3 熏蒸消毒 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42mL、高锰酸钾21g,21℃以上温度、70%以上相对湿度,封闭熏蒸24h。甲醛熏蒸猪舍应在进猪前进行。
7.2.4 紫外线消毒 在猪场入口、更衣室,用紫外线灯照射,可以起到杀菌效果。
7.2.5 喷撒消毒 在猪舍周围、入口、产床和培育床下面撤生石灰或火碱可以杀死大量细菌或病毒。
7.2.6 火焰消毒 用酒精、汽油、柴油、液化气喷灯,在猪栏、猪床猪只经常接触的地方,用火焰依次瞬间喷射,对产房、培育舍使用效果更好。
7.3 消毒制度 7.3.1 环境消毒 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猪舍入口设消毒池,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7.3.2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生产区时,要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7.3.3 猪舍消毒 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7.3.4 用具消毒 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
7.3.5 带猪消毒 定期进行带猪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猪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饲养管理 8.1 人员 8.1.1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猪工作。
8.1.2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8.2 饲喂 1 饲料每次添加量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腐败。根据饲养工艺进行转群时,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分别进行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保证猪只有大的躺卧空间。每天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经常检查饮水设备,观察猪群健康状况。
灭鼠、驱虫 1 定期投放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化处理。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进行寄生虫控制,控制程序符合NY 5031的要求。
运输 商品猪上市前,应经兽医卫生捡疫部门根据GBl6549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合格者方可上市屠宰。
运输车辆在运输前和使用后要用消毒液彻底消毒。
运输途中,不应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
病、死猪处理 1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GB 16548进行处理。猪场不得出售病猪、死猪。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
废弃物处理 1 猪场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粪便经堆积发酵后应作农业用肥。猪场污水应经发酵、沉淀后才能作为液体肥使用。
资料记录 1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3 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4 兽医人员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以备查询。资料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保留2年。
第二篇: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市绿色食品办公室。
本标准起草人:王立贤、赵克斌、欧阳喜辉、刘剑锋。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生猪生产过程中引种、环境、饲养、消毒、免疫、废弃物处理等涉及到生猪饲养管理的各环节应遵循的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无公害生猪猪场的饲养与管理。也可供其他养猪场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8471 猪的饲养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l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净道 non-pollution road 猪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3.2 污道 pollution road 粪便等废弃物、外销猪出场的道路。3.3 猪场废弃物 pig farm waste 主要包括猪粪、尿、污水、病死猪、过期兽药、残余疫苗和疫苗瓶。3.4 全进全出制 all-in all-out system 同一猪舍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管理制度。猪场环境与工艺
4.1 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场周围3km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
4.2 猪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 km以上,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4.3 猪场生产区布置在管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4.4 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4.5 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
4.6 猪舍应能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4.7 猪舍内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需求。
4.8 猪舍内通风良好,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 388要求。4.9 饲养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动物。
4.10 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渗漏、溢流、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引种
5.1 需要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l6567进行检疫。5.2 只进行育肥的生产场,引进仔猪时,应首先从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猪场引进。5.3 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5.4 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饲养条件
6.1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6.1.1 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NY 5032的要求。
6.1.2 在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不低于GB 8471要求,不应给肥育猪使用高铜、高锌日粮,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
6.1.3 禁止在饲料中额外添加p—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
6.1.4 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6.1.5 不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不应使用未经无害处理的泔水、其他畜禽副产品。
6.2 饮水
6.2.1 经常保持有充足的饮水,水质符合NY 5027的要求。6.2.2 经常清洗消毒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
6.3 免疫
6.3.1 猪群的免疫符合NY 5031的要求。6.3.2 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消毒。
6.3.3 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乱扔。6.4 兽药使用
6.4.1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6.4.2 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的使用要符合NY 5030的要求。
6.4.3 育肥后期的商品猪,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根据所用药物执行停药期,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无公害生猪上市。
6.4.4 发生疾病的种公猪、种母猪必须用药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食用淘汰猪出售。卫生消毒 7.1 消毒剂
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 5030的规定。
7.2 消毒方法
7.2.1 喷雾消毒 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猪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猪消毒、猪场道路和周围、进入场区的车辆。
7.2.2 浸液消毒 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的水溶液,进行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靴。
7.2.3 熏蒸消毒 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42mL、高锰酸钾21g,21℃以上温度、70%以上相对湿度,封闭熏蒸24h。甲醛熏蒸猪舍应在进猪前进行。
7.2.4 紫外线消毒 在猪场人口、更衣室,用紫外线灯照射,可以起到杀菌效果。7.2.5 喷撒消毒 在猪舍周围、人口、产床和培育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碱可以杀死大量细菌或病毒。
7.2.6 火焰消毒 用酒精、汽油、柴油、液化气喷灯,在猪栏、猪床猪只经常接触的地方,用火焰依次瞬间喷射,对产房、培育舍使用效果更好。
7.3 消毒制度 7.3.1 环境消毒 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撤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猪舍人口设消毒池,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7.3.2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生产区时,要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7.3.3 猪舍消毒
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7.3.4 用具消毒
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可用o.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7.3.5 带猪消毒
定期进行带猪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猪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饲养管理 8.1 人员
8.1.1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猪工作。
8.1.2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8.2 饲喂
8.2.1 饲料每次添加量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腐败。
8.2.2 根据饲养工艺进行转群时,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分别进行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保证猪只有充足的躺卧空间。
8.2.3 每天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经常检查饮水设备,观察猪群健康状态。
8.3 灭鼠、驱虫 8.3.1 定期投放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化处理。8.3.2 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进行寄生虫控制,控制程序符合NY 5031的要求。运输
9.1 商品猪上市前,应经兽医卫生检疫部门根据GB 16549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合格者方可上市屠宰。
9.2 运输车辆在运输前和使用后要用消毒液彻底消毒。9.3 运输途中,不应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病、死猪处理
10.1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按GB 16548进行处理。10.2 猪场不得出售病猪、死猪。
10.3 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废弃物处理
11.1 猪场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11.2 粪便经堆积发酵后应作农业用肥。
11.3 猪场污水应经发酵、沉淀后才能作为液体肥使用。资料记录
12.1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
12.2 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12.3 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12.4 兽医人员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12.5 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以备查询。12.6 资料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保留2年。
第三篇:无公害生猪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无公害生猪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一、范围
本措施规定了猪场组织、技术、投入品的采购、加工、保管、产品检测与管理、产地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本措施适用于有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猪场。
二、引用措施准则
NY5030-2001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031-2001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5032-2001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5033-2001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三、组织措施
1、场长职责
①制定饲养品种、决定全年生产计划。②制定技术人员和饲养员的生产岗位。③制定猪场生产管理制度。④负责对饲养员定期健康检查,按国家规定的传染病人员不得从事本行业工作。
⑤检查督促饲料原材料、预混料及其他添加药物,保证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兽药。
⑥负责督促检查技术员做好各项的生产记录工作和档案建立工作。
⑦负责外来人员参观猪场的审批权限。
⑧负责活猪销售头数、重量、单价、销售地的记录工作。
2、技术员职责
①协助场长制定环境卫生消毒制度,建立免疫程序,做好猪场保健工作。
②负责检查投入品(如原材料、预混料、兽药、疫苗)的质量。③负责配种、免疫、治疗、猪只转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并做好记录及建立档案工作。
④负责检查生猪饮用水源头水质情况,保护饮用水安全、卫生。⑤定期投放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及时无害化处理。⑥遵守场内制度,不准对外出诊治疗和猪的人工授精工作。
3、饲养员职责
①负责清扫和清洗猪舍内粪污水,保持地面干净。②不准串栋,不喂霉变饲料。
③进入生产区必须严格消毒,更换工作鞋、工作服,工作服要经常洗,保持清洁卫生。④不准从市场购买猪肉和其他肉类,所有吃肉问题由本场解决。⑤注意观察猪群,发现猪只有异常现象,如咳嗽、食欲减少,尿赤、粪稀或粪硬变化,应及时向兽医人员或场长报告。
⑥负责炎热气候把卷帘卷起来,冷的天气把卷帘放下来,做好舍内空气通风,新鲜和保温工作。
⑦每天下班前检查饲料槽,将剩余的和地下的废料清扫装回饲料袋,不可随便扫落于水沟周围,防止招惹老鼠、鸟粪、生虫等,应及时清理饲料槽内饲料。
四、技术措施
1、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技术措施 ①卫生管理制度
整理:清理出要不要的物品,不要的即给予处理,猪场四周杂草给予割除。
整顿:要留用的物品能随手取得,并加以定位、定量,改善猪场空间,以使工作环境一目了然。
清扫:定期清扫,检查畜具与设备,检查猪舍的设施、屋顶,以顺利维持工作效率的场所。
清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②卫生防疫制度
防疫:从外地新引进的种猪或猪苗,必须隔离观察20-30天,经场内兽医人员检疫,确认无病健康的猪方准进入猪舍并群。
消毒
①场内外环境、蓄水池消毒,每月安排三次。用高压水枪,用2%菌毒敌喷雾,用2-3%烧碱水进行交叉消毒。
②空栏猪舍消毒,每批猪调出后的空档猪舍彻底用烧碱水消毒3-6小时后,水洗,干燥数日后进猪。
③产房消毒干净后,方可准许临产母猪进入产房。④免疫
主要免疫种类:猪瘟、乙脑、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链球菌、口蹄疫等。
免疫程序操作,遵照标签注明方法、剂量进行接种。兽药 :使用兽药严格遵守有关停药期的规定。
2、病死猪处理:按GB16548处理,猪场不准出售病猪、死猪。
3、灭鼠:定期投放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做好无害化处理。
五、投入品的采购、加工、保管
符合品种特征、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霉、结块及异味、异嗅的原料。
1、投入品的采购
①原材料采购。采购玉米、豆粕、麦皮、鱼粉等原材料,从感官要求符合品种特征,选择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霉、结块及异味、异嗅的原料。
②兽药采购:必须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和《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允许使用抗寄生虫药和抗菌药及使用规定》中选购。
③预混料、添加剂采购 具有产品标准编号; 具有生产许可证号; 具有产品批准文号;
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农业部颁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执行。
④疫苗采购:新罗区畜牧水产局指定供站或新罗区生猪产业协会疫苗供应点采购。
⑤饮用水符合《NY/T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规定》的要求。
2、投入品的加工 ①配合饲料加工
机械设备清洗:配合饲料生产前,应清洗、检查饲料加工机械设备,加工企业的卫生条件符合GB/T16764的要求;
加工程序:先大量后小量的原则进行; 建立档案:各批次生产的配合饲料产品均保留样品,注明采样人、饲料品种、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负责人,保管三个月;
禁止在饲料中额外添加砷制剂、镇静剂、ß兴奋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
3、投入品的保管 ①原材料的保管
清理仓库:原材料进仓之前,必须要清理仓库,把先进仓的原材料清理出来,堆放在前面,清扫木地板。禁止后进仓的原材料压在先进仓的原材料上面;
原材料应分类堆放在清理出来木地板上面;
配合饲料成品按类别堆放,先生产的先用,严防霉变、结块。②兽药、疫苗保管
猪场药房不准放其他工具,其他工具应放在工具间,兽药按照抗菌药、驱虫药、消毒药分类保管,放在架于上面;
疫苗放在冰箱内,按标签要求冷藏保管; 饲料产品、兽药都必须造册登记; 所用过的麻袋、兽药瓶、疫苗瓶都要收集起来,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产品检测与管理
1、产品标准
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的无公害生猪。对人类健康和动物无害,对环境也不会造成公害。
2、产品管理
①对动物耳标免疫标识的管理:无公害生猪耳标由协会生猪调运部保管和发放。技术部根据猪场的生产记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符合无公害生产操作规范和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生猪调运部开具证明,发放耳标。
②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齐抓共管保品牌
市、区畜牧主管部门,对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基地场,从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养殖用水等生产投入品源头上加强管理,形成上下齐抓共管,以保质量安全。
③区检疫检验站负责开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七、产地环境保护
1、产地环境要求
①防止污染,相对隔离。
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坐北朝南、排水良好。养猪场应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与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
②防疫合格、设施齐备
生活区与生产区严格分离,建有围墙、防疫沟、绿化防疫带,排放的生产用水和废弃物应符合GB8978的规定。
2、污道和净道:要求污道和净道分开,互不交叉。
3、分区管理:场内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粪便处理区应分开,分区管理。
第四篇: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生猪生产的饲养管理、饲料使用、兽医防疫、兽药使用等技术。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71 猪的饲养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3078 饲料、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和试验方法 NY 5030—2001 无公害生猪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2001 无公害生猪兽药防疫准则 NY 5032—2001 无公害生猪饲料使用准则 NY 5033—2001 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NY 5027—2001 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水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饲料 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兽药管理条例》 3 饲养管理
3.1 猪场环境、工艺和引种
3.1.1 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场周围3km以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3.1.2 猪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km以上,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3.1.3 猪场生产区布臵在管理区的上风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猪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或侧风向处。3.1.4 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3.1.5 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3.1.6 猪舍应能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清洗消毒。
3.1.7 猪舍内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需求。3.1.8 猪舍内通风良好,空气新鲜。3.1.9 饲养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动物。
3.1.10 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渗漏、溢流、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1.11 需要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的种猪场引进,并
经动物检疫部门检疫。
3.1.12 只进行育肥的生产场,引进仔猪时,应首先从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猪场引进。
3.1.13 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3.1.14 如需引种,应从当地兽医监督部门开据准调证,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3.2 卫生消毒 3.2.1 消毒剂
消毒剂要选用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3.2.2 消毒方法
应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分别采用喷雾、熏蒸、紫外线、火焰、喷撒和浸液等消毒方法。3.2.3 消毒制度
3.2.3.1 环境消毒: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液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猪舍入口处设消毒池,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3.2.3.2 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洗澡、更衣和紫外线消毒。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生产区时,要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
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3.2.3.3 猪舍消毒: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
3.2.3.4 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3.2.3.5 带猪消毒
定期进行带猪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猪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3.3 人员要求
3.3.1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殖工作。3.3.2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3.4 饲喂
3.4.1 饲料每次添加量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腐败。3.4.2 根据饲养工艺进行转群时,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分别进行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保证猪只有充足的躺卧空间。
3.4.3 每天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经常检查饮水设备,观察猪群健康状态。3.4.4 饮水要符合附件一的要求。3.5 灭鼠、驱虫
3.5.1 定期投放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化处
理。
3.5.2 选择高效、安全抗寄生虫药进行寄生虫控制。3.6 病、死猪处理
3.6.1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做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3.6.2 猪场不得出售病猪、死猪。
3.6.3 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3.7 废弃物处理
3.7.1 猪场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3.7.2 粪便经堆积发酵后应作农业用肥。
3.7.3 猪场污水应经发酵、沉淀后才能作为液体肥使用。3.8 资料记录
3.8.1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
3.8.2 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3.8.3 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3.8.4 兽医人员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
3.8.5 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以备查询。3.8.6 资料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保留2年。4 饲料使用 4.1 饲料原料
4.1.1 感官要求: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
4.1.2 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附件二。
4.1.3 制药工业副产品及工业合成的油脂和畜禽粪便不应用作猪饲料原料。
4.1.4 要求至少90%的饲料原料应来源于已认定的无公害产品及其副产品,其它原料是可以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的产品。4.2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
4.2.1 感官要求: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异味、异嗅。
4.2.2 饲料中使用的营养性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应符合附件三。
4.2.3 饲料中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应是具有农业部颁发的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的产品。4.2.4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按标签所规定的用法和用量。4.3 药物饲料添加剂
4.3.1 无公害生猪饲料中不应添加氨苯砷酸、洛克沙胂制剂类药物饲料添加剂。
4.3.2 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应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4.3.3 生猪饲料中不应直接添加兽药。
4.3.4 生猪饲料中不应添加国家严禁使用的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见附件
四、附件五。
4.3.5 允许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见附件六。4.4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4.4.1 感官要求: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4.4.2 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应符合标签中所规定的含量。4.4.3 生猪配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附件二。4.4.4 30kg体重以下猪的配合饲料中铜的含量不高于250mg/kg;30~60kg体重猪的配合饲料中铜的含量应不高于150mg/kg;60kg体重以上猪的配合饲料中铜的含量应不高于25mg/kg。
4.4.5 浓缩饲料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和铜的含量按说明书的规定及量,折算成配合饲料中的含量计。
4.4.6 添加剂预混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见下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按日粮中添加比例1%)兽医防疫准则 5.1 养猪场总体卫生要求 5.1.1 环境质量
养猪场的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防止污染环境。5.1.2 选址
养猪场应距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1000m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2000m以上,周围应有围墙或有效屏障。5.1.3 建筑布局
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并根据防疫要求建有消毒室、兽医室、隔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等,应距离猪舍下风50m以上。5.1.4 养猪场设施设备
猪场大门入口处设臵消毒池(宽与大门相同,长等于大型车轮一周半长的水泥结构)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换鞋、消毒室,猪舍入口设臵人员消毒设施,并备有对猪场及相应设施如:车辆等进行定期消毒的清洗消毒设施及对害虫和啮齿动物等的生物防护设施。5.1.5 饲养管理要求
养猪场内严禁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场内食堂不得外购生鲜猪肉及副产品,饲料、生产和生活用水应符合附件一的规定。5.2 疫病预防措施 5.2.1 免疫接种
养猪场应按照当地畜牧部门的免疫计划结合本场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5.2.2 寄生虫控制
驱虫药物包括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及制剂,使用按药物使用程序以对猪体无损害并能杀虫和驱虫。5.3 疫病监测
5.3.1 养猪场应制定疫病监测方案,并主动接受当地畜牧生产部门 的监测。
5.3.2 养猪场常规监测的疫病至少应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肺疫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丹毒、结核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
5.3.3 除上述疫病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
5.3.4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由疫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疫病监督抽查抗体测定,并将抽查结果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5.4 疫病控制和扑杀
养猪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5.4.1 驻场兽医或就近兽医中心站应及时进行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疫情。
5.4.2 确诊发生口蹄疫、猪水泡病时,养猪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猪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等措施,发生猪瘟、伪狂犬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猪肺疫与呼吸综合症等疫病时,应对猪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猪的尸体做无公害化处理和消毒。6 兽药使用准则
使用兽药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6.1 允许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但应掌握浓度对猪不造成危害。
6.2 优先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疾病,但应使用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规定的疫苗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同时要按程序化免疫和疫苗说明进行。
6.3 允许在兽医的指示下使用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6.4 允许在兽医指导下使用钙、磷、硒、钾等补充药,微生态制剂、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营养药、血容量补充药、抗贫血药、维生素类药、吸附药、泻药、润滑药、酸化剂、局部止痛药、收剑药和助消化药。
6.5 慎重使用经农业部批准的拟肾上腺素药、平喘药、抗(拟)胆碱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和解热镇痛药。
6.6 禁止使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药、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肌松弛药。
6.7 允许使用抗菌药和抗寄生虫药,见附件七,其中治疗药应凭兽医处方购买和使用,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6.7.1 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和用量。
6.7.2 休药期应按不同药物说明规定执行。未规定休药期的品种,休药期不应少于28天。
6.8 建立并保存免疫程序记录;建立并保存全部用药的记录,治疗用药记录包括生猪编号、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物名称、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疗程、治疗时间等;预防或促生长混饲给药记录包括药品名称、给药剂量、疗程等。
6.9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基因工程方
法生产的兽药。
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生猪生产的饲养管理、饲料使用、兽医防疫、兽药使用等技术。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71 猪的饲养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3078 饲料、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和试验方法 NY 5030—2001 无公害生猪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2001 无公害生猪兽药防疫准则 NY 5032—2001 无公害生猪饲料使用准则 NY 5033—2001 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NY 5027—2001 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水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饲料 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兽药管理条例》 3 饲养管理
3.1 猪场环境、工艺和引种
3.1.1 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场周围3km以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3.1.2 猪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km以上,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3.1.3 猪场生产区布臵在管理区的上风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猪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或侧风向处。3.1.4 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3.1.5 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3.1.6 猪舍应能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清洗消毒。
3.1.7 猪舍内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需求。3.1.8 猪舍内通风良好,空气新鲜。3.1.9 饲养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动物。
3.1.10 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渗漏、溢流、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1.11 需要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的种猪场引进,并
经动物检疫部门检疫。
3.1.12 只进行育肥的生产场,引进仔猪时,应首先从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猪场引进。
3.1.13 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3.1.14 如需引种,应从当地兽医监督部门开据准调证,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3.2 卫生消毒 3.2.1 消毒剂
消毒剂要选用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3.2.2 消毒方法
应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分别采用喷雾、熏蒸、紫外线、火焰、喷撒和浸液等消毒方法。3.2.3 消毒制度
3.2.3.1 环境消毒: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液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猪舍入口处设消毒池,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3.2.3.2 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洗澡、更衣和紫外线消毒。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生产区时,要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
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3.2.3.3 猪舍消毒: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
3.2.3.4 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3.2.3.5 带猪消毒
定期进行带猪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猪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3.3 人员要求
3.3.1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殖工作。3.3.2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3.4 饲喂
3.4.1 饲料每次添加量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腐败。3.4.2 根据饲养工艺进行转群时,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分别进行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保证猪只有充足的躺卧空间。
3.4.3 每天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经常检查饮水设备,观察猪群健康状态。3.4.4 饮水要符合附件一的要求。3.5 灭鼠、驱虫
3.5.1 定期投放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化处
理。
3.5.2 选择高效、安全抗寄生虫药进行寄生虫控制。3.6 病、死猪处理
3.6.1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做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3.6.2 猪场不得出售病猪、死猪。
3.6.3 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3.7 废弃物处理
3.7.1 猪场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3.7.2 粪便经堆积发酵后应作农业用肥。
3.7.3 猪场污水应经发酵、沉淀后才能作为液体肥使用。3.8 资料记录
3.8.1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
3.8.2 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3.8.3 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3.8.4 兽医人员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3.8.5 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以备查询。3.8.6 资料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保留2年。4 饲料使用 4.1 饲料原料
4.1.1 感官要求: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
嗅。
4.1.2 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附件二。
4.1.3 制药工业副产品及工业合成的油脂和畜禽粪便不应用作猪饲料原料。
4.1.4 要求至少90%的饲料原料应来源于已认定的无公害产品及其副产品,其它原料是可以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的产品。4.2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
4.2.1 感官要求: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异味、异嗅。
4.2.2 饲料中使用的营养性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应符合附件三。
4.2.3 饲料中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应是具有农业部颁发的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的产品。4.2.4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按标签所规定的用法和用量。4.3 药物饲料添加剂
4.3.1 无公害生猪饲料中不应添加氨苯砷酸、洛克沙胂制剂类药物饲料添加剂。
4.3.2 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应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4.3.3 生猪饲料中不应直接添加兽药。
4.3.4 生猪饲料中不应添加国家严禁使用的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见附件
四、附件五。
4.3.5 允许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见附件六。
4.4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4.4.1 感官要求: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4.4.2 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应符合标签中所规定的含量。4.4.3 生猪配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附件二。4.4.4 30kg体重以下猪的配合饲料中铜的含量不高于250mg/kg;30~60kg体重猪的配合饲料中铜的含量应不高于150mg/kg;60kg体重以上猪的配合饲料中铜的含量应不高于25mg/kg。
4.4.5 浓缩饲料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和铜的含量按说明书的规定及量,折算成配合饲料中的含量计。
4.4.6 添加剂预混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见下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按日粮中添加比例1%)兽医防疫准则 5.1 养猪场总体卫生要求 5.1.1 环境质量
养猪场的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防止污染环境。5.1.2 选址
养猪场应距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1000m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2000m以上,周围应有围墙或有效屏障。5.1.3 建筑布局
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
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并根据防疫要求建有消毒室、兽医室、隔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等,应距离猪舍下风50m以上。5.1.4 养猪场设施设备
猪场大门入口处设臵消毒池(宽与大门相同,长等于大型车轮一周半长的水泥结构)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换鞋、消毒室,猪舍入口设臵人员消毒设施,并备有对猪场及相应设施如:车辆等进行定期消毒的清洗消毒设施及对害虫和啮齿动物等的生物防护设施。5.1.5 饲养管理要求
养猪场内严禁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场内食堂不得外购生鲜猪肉及副产品,饲料、生产和生活用水应符合附件一的规定。5.2 疫病预防措施 5.2.1 免疫接种
养猪场应按照当地畜牧部门的免疫计划结合本场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5.2.2 寄生虫控制
驱虫药物包括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及制剂,使用按药物使用程序以对猪体无损害并能杀虫和驱虫。5.3 疫病监测
5.3.1 养猪场应制定疫病监测方案,并主动接受当地畜牧生产部门的监测。
5.3.2 养猪场常规监测的疫病至少应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肺疫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丹毒、结核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
5.3.3 除上述疫病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
5.3.4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由疫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疫病监督抽查抗体测定,并将抽查结果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5.4 疫病控制和扑杀
养猪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5.4.1 驻场兽医或就近兽医中心站应及时进行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疫情。
5.4.2 确诊发生口蹄疫、猪水泡病时,养猪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猪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等措施,发生猪瘟、伪狂犬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猪肺疫与呼吸综合症等疫病时,应对猪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猪的尸体做无公害化处理和消毒。6 兽药使用准则
使用兽药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6.1 允许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但应掌握浓度对猪不造成危害。
6.2 优先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疾病,但应使用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
量标准》规定的疫苗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同时要按程序化免疫和疫苗说明进行。
6.3 允许在兽医的指示下使用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6.4 允许在兽医指导下使用钙、磷、硒、钾等补充药,微生态制剂、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营养药、血容量补充药、抗贫血药、维生素类药、吸附药、泻药、润滑药、酸化剂、局部止痛药、收剑药和助消化药。
6.5 慎重使用经农业部批准的拟肾上腺素药、平喘药、抗(拟)胆碱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和解热镇痛药。
6.6 禁止使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药、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肌松弛药。
6.7 允许使用抗菌药和抗寄生虫药,见附件七,其中治疗药应凭兽医处方购买和使用,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6.7.1 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和用量。
6.7.2 休药期应按不同药物说明规定执行。未规定休药期的品种,休药期不应少于28天。
6.8 建立并保存免疫程序记录;建立并保存全部用药的记录,治疗用药记录包括生猪编号、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物名称、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疗程、治疗时间等;预防或促生长混饲给药记录包括药品名称、给药剂量、疗程等。
6.9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兽药。
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
第五篇: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环境与工艺
猪场生产区应建在管理区的上风或侧风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建在生产区的下风或侧风处,场区净道 与污道要分开,要实施“单元式”或“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猪舍要冬季保暖,夏季隔热,通风良好,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渗漏,溢流,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二、引种
应从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16567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猪应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三、饲养条件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5032的要求。在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应配置不同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不低于GB8471要求,禁用高铜、高锌口粮。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兴奋剂、镇定剂、激素类。使用含在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应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不使用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饮水—应保持充足的饮水,水质符合NY5027的要求。免疫—猪群免疫应符合免疫要求。免疫用具应在免疫前后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
兽药使用—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疾病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使用要符合NY5030的要求;育肥后期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应严格执行停药期。种猪必须用药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淘汰猪出售。
四、卫生消毒 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030的规定。
消毒方法—包括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熏蒸消毒、紫外线水表、喷撒消毒。
消毒制度①环境消毒:每2—3周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大门口、猪舍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②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走。③猪舍消毒: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用喷雾消毒。④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针管等进行消毒。⑤带猪消毒:可用0.1%新清尔灭,0.3%过氧乙酸。
五、饲养管理
人员—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不得从事养猪工作,场内兽区不准对外治疗,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饲喂—饲料每次添加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养污染腐烂,转群时要体重大小强弱分群,饲养密度要适宜。每天打扫猪舍卫生,观察猪群健康状态。
六、病死猪处理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按GB16548进行处理;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诊冶。
七、废弃物处理
猪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粪便经堆积发酵后作农业用肥,污水经发酵沉淀后方可作液体肥使用。
八、资料记录
认真做好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日常生产记录。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饲料要有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记录;兽医人员要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各项记录最少保存2年。
九、监测
随时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和畜牧兽区行为执法单位对有关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督检查;生猪出栏前经兽医卫生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出具检疫证明的方可上市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