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促进劳动关
系和谐稳定
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2007-02-06 12:26:5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劳动关系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种基本社会关系。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化,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更趋复杂化。由劳动关系波动所必然引发的劳动争议,成为摆在各级工会面前的必须正面应对和不断破解的严肃课题。我们牢记工会的基本职责,站在维护稳定的全局高度,上承党政的苦衷,下接员工的诉求,倾心尽力把劳动关系的矛盾化解在萌芽中,有力地促进了工厂的和谐稳定。
一、加强领导,调解机制运转良好。
1995年3月,我厂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建立了由职工代表、行政代表、工会代表等9人组成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996年,又在个厂属二级单位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并在班组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员,稳步地建立起工厂、厂属二级单位和班组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体系。
为了加强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领导,确保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顺畅进行,我厂党委于1999年和2003年分别根据委员会和调解小组人员的变动,统一下文及时更换和增补,畅通并保持了劳动争议调解的长效机制。
二、健全制度,调解工作规范有序。
在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体系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条例》和工厂实际,制定了《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并在工厂六届六次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办法》明确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调解程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配套设计了调
解申请书、调解协议书和调解意见书等。规定了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处理因工厂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厂属二级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在工厂调解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任务是:处理分厂内所发生的劳动争议,配合有关部门宣传劳动法规、政策。班组调解员的任务是:及时调解班组成员之间发生的矛盾、争议,并负责向上级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工厂调解委员会通报信息。组织健全,制度确立,为不断规范劳动争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培训,不断提高调解人员素质。
劳动争议工作关系到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这就对调解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
求。《劳动法》和《条例》的颁布实施使职工有了维护自身劳动权利的“护身符”,而两法的贯彻和运用,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立之初,就建立了每年一期学习培训制度,采用一事一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外请专家授课,内由工会主席剖析实例,加强培训,务求实效。我们还给每位调解员发放一套《劳动争议处理与劳动监察》使用手册,以供学习使用。对于新调整人员及时派送参加上级举办的劳动争议调解培训班。通过持续不断学习与培训,使广大调解人员不断加深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的能力,有效保证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源头参与,抓好预防减少争议。
随着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争议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内容涉及劳动用工、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保护和安全
卫生等方方面面的利益问题,争议主体也涉及到员工与班组、员工与单位、员工与企业等,争议形式存在着个人争议和群体争议。不管遇到的是哪一类争议,我们在处理争议过程中,都坚持做到弄清情况,态度明朗,在政策上维护,在情理上关心。坚持做到公正、公平,依法依理调解疏导,尽量做到防止矛盾激化,不使事态扩大。为了减少和避免争议的发生,我们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等载体和渠道,从源头维护职工权益。工厂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工资分配、经济责任制考核、福利待遇、安全卫生等方案的出台,坚持通过职代会和平等协商会等,使广大职工知厂情,议厂事,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维护经济利益,不断增强广大员工对工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协调平衡主体双方的利益关系,为防止和减少劳动争议,促进工厂的和谐稳定,从整体上营造浓厚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
五、主动工作,及时调处成效明显。
在调查处理劳动争议工作中,我们做到热心接待,耐心听取,公心处理,诚心维护,无论是职工上门还是要求下访,从工会领导到调解人员都做到随叫随到,全力劝说,及时化解,不使矛盾激化。近年来企业受市场供求关系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刻影响,厂属各单位劳动用工和劳动报酬等原因引发的争议时有发生。2000年一分厂因任务不足息工放假支付80%工资,引发该分厂有几十名职工一连几天自发找到工厂和工会;2001年工厂招待所经营管理方式改革,该所十几名职工到工厂和工会反映情况;2002年总装分厂部分职工就工厂整体息工放假期间分厂的分配问题与分厂党政领导发生纠纷;2003年二分厂天车班女职工对单位内二次分配的争议纠纷;总装分厂一癌病职工要求享受职业伤害待遇等等。这些争议都带有临时性、突发性和群体性的特点,处理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工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影响单位的生产秩序,影响企业的健康
稳步发展。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工作,分析事理,讲解政策,帮助请求有关部门为其解决家庭应急困难,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讲话工作,这些争议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最终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也使集体合同的相关条款落到实处。2005年6月上旬,有一职工通过厂工会“维权信箱”反映,近期工厂组织大干,职工得不到休息,而且对加班报酬没个说法,要求工会给予维护。厂工会立即成立调查组,深入各生产单位,一方面宣传工厂组织会战的意义,一方面要求各生产单位合理组织加班,并按规定给予报酬,从而确保会战的顺利进行。多年来,一个3600多人的大厂,没有一人因劳动关系方面的争议而越级上访。
总结这几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工厂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面对国企改革改制、面对分立剥离、面对息工下岗等诸多矛盾冲突,能够保持职工队伍团结稳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工厂党政工合力推进职代会、厂务公
开、集体合同等制度落实,切实加强和积极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结果。我们决心不辱使命,锐意克难,直面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积极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努力把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第二篇: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劳动关系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种基本社会关系。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化,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更趋复杂化。由劳动关系波动所必然引发的劳动争议,成为摆在各级工会面前的必须正面应对和不断破解的严肃课题。我们牢记工会的基本职责,站在维护稳定的全
局高度,上承党政的苦衷,下接员工的诉求,倾心尽力把劳动关系的矛盾化解在萌芽中,有力地促进了工厂的和谐稳定。
一、加强领导,调解机制运转良好。
1995年3月,我厂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建立了由职工代表、行政代表、工会代表等9人组成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996年,又在39个厂属二级单位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并在班组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员,稳步地建立起工厂、厂属二级单位和班组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体系。
为了加强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领导,确保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顺畅进行,我厂党委于1999年和2003年分别根据委员会和调解小组人员的变动,统一下文及时更换和增补,畅通并保持了劳动争议调解的长效机制。
二、健全制度,调解工作规范有序。好范文版权所有
在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体系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条例》和工厂实际,制定了《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并在工厂六届六次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办法》明确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调解程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配套设计了调解申请书、调解协议书和调解意见书等。规定了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处理因工厂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厂属二级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在工厂调解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任务是:处理分厂内所发生的劳动争议,配合有关部门宣传劳动法规、政策。班组调解员的任务是:及时调解班组成员之间发生的矛盾、争议,并负责向上级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工厂调解委员会通报信息。组织健全,制度确立,为不断规范劳动争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培训,不断提高调解人员素质。好范文版权所有
劳动争议工作关系到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这就对调解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劳动法》和《条例》的颁布实施使职工有了维护自身劳动权利的“护身符”,而两法的贯彻和运用,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立之初,就建立了每年一期学习培训制度,采用一事一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外请专家授课,内由工会主席剖析实例,加强培训,务求实效。我们还给每位调解员发放一套《劳动争议处理与劳动监察》使用手册,以供学习使用。对于新调整人员及时派送参加上级举办的劳动争议调解培训班。通过持续不断学习与培训,使广大调解人员不断加深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的能力,有效保证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源头参与,抓好预防减少争议。
随着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争议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内容涉及劳动用工、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等方方面面的利益问题,争议主体也涉及到员工与班组、员工与单位、员工与企业等,争议形式存在着个人争议和群体争议。不管遇到的是哪一类争议,我们在处理争议过程中,都坚持做到弄清情况,态度明朗,在政策上维护,在情理上关心。坚持做到公正、公平,依法依理调解疏导,尽量做到防止矛盾激化,不使事态扩大。为了减少和避免争议的发生,我们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等载体和渠道,从源头维护职工权益。工厂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工资分配、经济责任制考核、福利待遇、安全卫生等方案的出台,坚持通过职代会和平等协商会等,使广大职工知厂情,议厂事,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维护经济利益,不断增强广大员工对工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协调平衡主体双方的利益关系,为防止和减少劳动争议,促进工厂的和谐稳定,从整体上营造浓厚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
五、主动工作,及时调处成效明显。
在调查处理劳动争议工作中,我们做到热心接待,耐心听取,公心处理,诚心维护,无论是职工上门还是要求下访,从工会领导到调解人员都做到随叫随到,全力劝说,及时化解,不使矛盾激化。近年来企业受市场供求关系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刻影响,厂属各单位劳动用工和劳动报酬等原因引发的争议时有发生。2000年一分厂因任务不足息工放假支付80工资,引发该分厂有几十名职工一连几天自发找到工厂和工会;2001年工厂招待所经营管理方式改革,该所十几名职工到工厂和工会反映情况;2002年总装分厂部分职工就工厂整体息工放假期间分厂的分配问题与分厂党政
领导发生纠纷;2003年二分厂天车班女职工对单位内二次分配的争议纠纷;总装分厂一癌病职工要求享受职业伤害待遇等等。这些争议都带有临时性、突发性和群体性的特点,处理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工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影响单位的生产秩序,影响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工作,分析事理,讲解政策,帮助请求有关部门为其解决家庭应急困难,站
在公正的立场上讲话工作,这些争议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最终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也使集体合同的相关条款落到实处。2005年6月上旬,有一职工通过厂工会“维权信箱”反映,近期工厂组织大干,职工得不到休息,而且对加班报酬没个说法,要求工会给予维护。厂工会立即成立调查组,深入各生产单位,一方面宣传工厂组织会战的意义,一方面要求各生产单位合理组织加班,并按规定给予报酬,从而确保会战的顺利进行。多年来,一个3600多人的大厂,没有一人因劳动关系方面的争议而越级上访。
总结这几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工厂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面对国企改革改制、面对分立剥离、面对息工下岗等诸多矛盾冲突,能够保持职工队伍团结稳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工厂党政工合力推进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等制度落实,切实加强和积极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结果。我们决心不辱使命,锐意克难,直面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积极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努力把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第三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雁塔区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随着《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雁塔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急剧上升趋势。为了更好的解决争议、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雁塔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2010年3月3日及时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庭。
劳动争议调解庭根据案情专门对争议案件进行庭前调解。庭内贴挂了《“让和谐之光照耀你我”的倡议书》、《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程序》、《温馨提示》等内容,以便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了解。自成立以来,调解庭共安排调解案件50余件,促成和解结案33件,其中包括一起涉及6人的集体争议。这起集体争议的调解工作在4月中下旬进行,一开始调解工作很难进行,当事人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通过调解员的开导、对案情的分析以及适时的沟通、做工作,终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为6名劳动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5000元人民币,于5月4日履行完毕,双方握手言和。2010年5月12日下午,这6名劳动者为了感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特向雁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送来了一面锦旗。通过这起事件,我们对调解工作更加树立了信心,并将不断的完善。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和完善基层、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设,对其进行指导、培训,使其规范化。
调解,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使劳动者尽快实现了自身权益,也给用人单位打了 “预防针”,同时缓解了双方之间的矛盾纠纷,为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三日
第四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纪实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纪实
“如果在以前,我们与企业发生劳资纠纷了,首先想到的是告状、上访。但是,现在我们不会打官司了,而是要通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人社部门的调解工作的确高效、快捷、给力。”近日,在**区**工业园区,一家企业员工**深有体会地说。
**是**工业园区一家建筑企业的技术员,今年6月份**与工友们就工资问题与企业发生纠纷,找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通过调解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为他们要回了工资。**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给力工作使**等人心中多年的观念得到了改变。**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办公室主任苗建军说,劳动者与企业发生劳资纠纷,官司进入法律程序后,一件劳动争议案经过仲裁,法院一审、二审……有的案子结了,但案件结果往往与职工和企业老板的心里预期还有很大差距,劳资双方的心结却没有化解。而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工作定位在“调”上,目标追求在案结、事了、人和上,这让高某等人感到满意。实践证明,双方不管分歧多大,只要坐在一起,通过情、理、谅、让,就会把分歧、矛盾梳理得泾渭分明。“近年来,我区90%以上的劳动争议案件通过调解结案。它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也依法保证了企业的正当权益,实现了劳资双方共赢。”**区人社局局长牛玉万感慨地说。
拓展平台,率先建立基层调解组织
2009年以来,为积极有效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最大限度地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推行劳动争议“基层预防、一线调解”工作法,工作前置抓预防,关口前移抓调解,把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网络延伸到乡镇和企业,先后成立了14个乡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6个企业争议调解委员会和两个行业调解委员会,配备了专兼职调解员62人,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全覆盖。同时,积极建章立制,推进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区劳动仲裁办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相关规定,指导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进一步明确职责,协助基层调解组织建立完善了案件登记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文书和档案管理、纠纷排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的调解程序,有效提升了基层调解组织的办案质量和水平。区人社部门还通过日常学习和举办业务培训等形式,切实提高劳动争议调解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并将调解工作列入了基层单位的目标考核范围,积极促进工作深入开展。
调解先行,减轻困难群体维权成本
2012年年底,**区天泰煤业公司的职工牛某在井下作业时,突发急病抢救无效死亡,牛某妻子又身患残疾,孩子正上大学,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抚养,经济十分拮据。牛某家属找到下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请求尽快落实工伤赔偿待遇。
下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了解到,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是因病死亡,在工伤赔偿上态度不是很积极。如果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经过工伤认定等一系列程序之后,仲裁才能受理。但要把工伤认定、劳动争议仲裁到法院一审和二审等所有程序走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且将直接影响到牛某家属的生活。
劳动争议调解委的调解员深入企业查明事实,对用人单位进行了批评教育,最终打消了企业拖延时间的念头。一个星期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煤矿一次性赔偿家属76万元,并帮助牛某的妻子办理了残疾证,牛某的孩子毕业后,企业还将优先录用。一起可能拖延较长时间的劳动争议案件,只用7天左右就得到了圆满解决,调解人员为牛某家属争取到的赔偿数额和各方面待遇还超出了法律规定。牛某的妻子对笔者说:“如果没有调解,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领到这笔赔偿款,调解可真是降低了百姓的维权成本,真是太感谢了他们了”。
开拓创新,调解工作结硕果
左小腿脚踝致伤,到底该赔多少元?**区犁川镇崔河村的村民崔科科和南村铸造工业园区的某企业老板贺某,僵持不下。为了能早点解决工伤赔偿问题,崔科科找到了南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调解员对照着相关法律,给老板算账:“你的精力应用于企业生产,跟职工扯皮划不来。按照劳动合同法,你赔钱是一定的,赖是赖不掉的……”同时,调解员也给崔科科做工作,“赊三不如现二,你的赔偿金要求能不能低点……”
经过调解员的多番努力,双方达成了和解,贺某最终同意给6.8万元补偿金。“虽比之前的期望少了一些,但不用再打官司了,基层调解给力!”崔科科如是说。
同时,南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还通过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将达成的调解协议书及时置换成了仲裁调解书,增强了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今年以来,为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区劳动仲裁委积极探索建立法律文书置换制度,通过文书置换,将在基层达成的调解协议的劳动争议案件文书及时置换成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的仲裁调解文书,提高了基层调解文书的法律效力。
在工作中,**区劳动仲裁委逐步形成了审前先调、边审边调、审后再调的“三调原则”和乡镇、行业、仲裁委“三位一体”的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新机制。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本着“自愿、合法、高效”的原则,灵活运用矛盾冷却法、利益分析法、“背对背”调解法、“面对面”调解法等多种调解方法,全力化解劳资矛盾,取得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满意效果。
201*年以来,**区劳动争议仲裁委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18件,为劳动者争取到25581652元各类补偿金,90%以上的劳动争议案件最终以调解结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第五篇:加强民主管理 促进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加强民主管理 促进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在非公企业实施民主管理制度,既是党的号召,国家法律上的原则要求,也是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在非公企业的具体体现。为认真贯彻和落实各级的指示精神,切实抓好民主管理工作,我会于5月中旬深入到非公企业,对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门调研,其情况是: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非公企业1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家,建立职代会(职工大会)制度的40家占30%,实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占80%,工资集体协商84%,开展企务公开38家占31%。同时,本人也发现非公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也引发本人的思考和建议。
总体看,我县非公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呈现三个特点:
一.大力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公司法》,使企业民主管理建设做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强化措施,全力在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一是我会于2007年召开了全县职代会制度建设工作会,组织部分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参加,对职代会召开的程序,内容及应把握的重要环节进行以会代训,规范了非公企业职代会工作。二是在非公企业探索推行了“两议一决制”。企业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工资分配方案时,请职工代表“审议”;涉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请职工提建议;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如职保险、履行集体合同和协商工资标准的履约、处分职工或职工劳动关系的解除等)问题上,提交职代会“表决’’,有效发挥了职代会的作用。三是探索了非公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灵活形式。要求全县各类企业在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同时,可结合企业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职工民主管理形式。这一制度特别是对非公企业增强了针对性和机动性,提高了非公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不少非公企业在认真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外,有的企业还结合实际,采取厂务公开、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工会主席列席行政办公会、民主对话会、劳资共商、等若干形式。
三.因企制宜,企务公开制度在非公企业逐步推开。一是做到 “两个保证”。加强领导,做到组织有保证。指导非公企业建立完善了企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适时调整和充实企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为更好地推行企务公开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建章立制,做到制度有保证。先后制发了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企务公开工作、实行责任制意见,为非公有制企业推行企务公开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实现“两个规范”。首先规范责任机制,解决谁来抓的问题。明确企业 党组织是第一负责人、行政是第一执行人、工会是第一实施人,强化了企业在企务公开工作中的责任。其次规范运作机制,解决公开什么、怎么公开的问题。指导企业在全面推行企务公开的同时,重点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扎实公开,在公开的形式上,逐步由事后公开向事前公开转变其三, 制定考核机制.明确评议考核标准,适时对企业进行考核.三是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企务公开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着眼于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坚持企务公开与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着眼于落实职工的参与权;坚持企务公开与完善职代会制度相结合,着眼于落实职工的民主政治权。把推行企务公开作为坚持、发展职代会制度的有效手段,将企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建设有机结合,以企务公开丰富职代会的内容,以职代会规范企务公开的运行,坚持企务公开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着眼于落实职工的监督权。
三是建立机制,平等协商制度在非公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根据县总会工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意见”,要求建会非公企业必须推行平等协商制度,建立了平等协商的监督检查、通报等制度,同时要求各企业按照要求认真履行集体合同内容,合同履行情况并向职代会报告。二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多次召开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就宣传、贯彻、落实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有关问题进行统一部署协调;采取以 会代训的办法,加强了对企业平等协商工作的辅导和培训;利用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推行平等协商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不同形式,使企业负责人、工会干部、广大职工提高对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认识。提高了各方对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是突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重点在非公企业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使非公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得到有效维护。五是针对乡镇私营企业发展较快,企业生产规模小,人员较少的特点,注重发挥乡镇工会的作用,指导各乡镇完成辖区内的合同签订工作。通过扎实推行非公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在实践中,我们结合非公有制企业实际,遵循已经建立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要求运作,有效地维护了企业职工的民主政治权益和经济利益,受到了职工的欢迎,较好地促进全县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如我县非公企业狐狸坡煤矿和兴发煤厂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的非公企业,在遇2008年特大金融危机时,他们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群策群巾,共同出主意想办法,采取节约开支.减少工人工资.狠抓安全等降低企业成本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共度难关,维护了职工和企业稳定。二是规范了企业行为,充分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通过实行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用制度的形式 明确了企业和职工的权利与义务,进一步规范了双方的行为,不仅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且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靠职工振兴,职工靠企业生存”、“以人为本兴企业、民主管理促发展”已成为我县越来越多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的深入推进,使企业职工和经营者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了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全县各类企业融洽的劳资关系基本形成,初步构建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三是实现了非公有制企业与职工的“双赢”。实践证明,通过落实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相关制度,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了企业效益的稳步增长,促进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达到了企业与职工“互利双赢”的目的。
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非公有企业民主管理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覆盖面不广,推进难度大。虽然各级工会对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的推广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力度不断加大,但非公企业职代会的覆盖面还不够理想。尚有60%的非公企业未建立职代会制度,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情况虽然好些,但也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同时,一部分企业主对职代会的意义认识不足,或公开抵制职代会制度,或以各种借口拖延不建,或做做形式应付了事,给职代会的推行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流于形式走过场。目前建立职代会的企业中,仍有 50%的企业实行的民主管理制度,只限于开开会举举手,职工发发牢骚,业主我行我素,做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走走过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有的经营者认为,企业是我个人的,经营好坏我个人的事,职工只管上班拿工资,民主意识淡薄,长官意识严重,职工意见听不进去.有的非公企业职工认为,我是打工的,多挣些钱才是根本,什么民主管理、企业文化是老板的事,缺乏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这是造成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推行厂务公开制度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三是“三不”现象较普遍。在绝大部分非公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私营企业中,对企业推行民主管理制度和厂务公开工作,存在“三不”现象,即业主不愿公开,职工不敢说话,工会不会监督。多数业主认为我是法人代表,大事小事由我说了算,不欢迎你参政议政,也不需要你提什么建议;不少员工在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奖金分配上有不合理现象,敢怒不敢言,工会主席也有顾虑,害怕说了也没用,使自己两头为难,受夹板气,一不小心也丢饭碗。四是“一头热”现象较严重。非公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工作,应该是党组织重视,业主配合,工会主抓,职工参与。但很多企业存在“工会热、业主冷、党组织看”情况,单纯成了工会一方面的事。公开方案由工会提出,具体实施由工会组织,职工意见由工会解释。业主只是参加会议听听意见。特别是在落实、兑现方面,工会一方面的力量明显不足。为此本人建议:一是各级工会应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主进行《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使企业主和工会干部的思想上提高认识,真正把职工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抓好抓细抓出成效来。二是制定相应的条规,形成制度。针对以上情况所述,必须制定出有关条例或法律,从而推动非公企业业主民主意识的提高,推动职工民主愿望的觉醒,保证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同时要强化党政对非公企业开展职工民主管理建设的领导,并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职能机制,明确责任真抓实干。这项工作的核心是党政领导,主体是企业业主,工会只是一个工作机构,三者缺一不可。二要加大宣传,提高认识。非公企业职工与公有制企业职工同样是国家的主人,其民主权利同样应受到保护。三要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实践证明,职工素质不高,民主意识不强,也是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一大难题,因此,加强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的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已是迫在眉睫。四要依靠职工,发展经济。要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就必须把企业经济搞上去,否则维护职工利益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各级工会要大力组织和发动职工群众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提合理化建议,增收节支,增产节约,劳动竞赛, 创先争优等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经济发 展。五要规范内容,形式灵活。在非公企业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很有必要,但在具体操作上应根据非公企业自身的特点,在内容、形式、要求、时间上不能完全照搬国有、集体企业的那一套。如公开的内容可主要在与广大职工密切相关的生产经营的重要事项,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的工资、保险、劳动安全卫生等重要问题,企业规章制度、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情况等方面。公开的形式可以更加灵活,既可以通过职工大会,也可以通过公开栏以及通过各种会议、文件等形式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