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1:5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0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5月在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向巴平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西藏各族人民在区党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所确定的目标任务,继续保持和发展了跨越式发展的好势头,继续保持和发展了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的好势头,继续保持和发展了社会局势日益稳定的好势头,继续保持和发展了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好势头。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西藏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经初步核算,达到211.54 亿元,增长12.2%,连续四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

———地方财力持续增长。全年完成税收收入12.87 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22.9%。

———开放水平有新提高。游客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次,达到122.31 万人次,增长31.7%;进出口总额突破2亿美元,达到2.24 亿美元,增长38.7%。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1 元,增长10.1%,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00元,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7。

———城镇就业超过预期目标。又有1.5万人实现就业牞比预期目标高32.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九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注重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全面发展。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领导精力,还是扶持政策、资金投入,都全方位地向农牧区倾斜。去年自治区对“三农”的投入达32亿元,仅财政涉农支出就达11.7 亿元,增长27.8%。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乡村公路2231 公里,新建小水电站60多座,解决了22.4 万人的饮水困难,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着力保护和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96万吨。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特色农牧业,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6家。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5亿元,增长20%。农牧业综合开发稳步推进。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试点示范工作进展顺利。自治区财政投入1000万元,广泛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农牧民的劳动技能得到提高。劳务输出大幅度增加,全年输出劳务54万人次,收入6.3亿元。

第二,注重发挥投资消费双拉动作用,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国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背景下,我们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努力扩大民间投资,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44 亿元,增长21.5%;民间投资达到21.33 亿元,增长88.9%。加强重点项目建设,“117项目”已完工83个,在建32个,累计完成投资257.53 亿元;青藏铁路西藏段累计完成投资87.27 亿元;直孔电站、满拉灌区、林芝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青藏公路整治、贡嘎机场改扩建、金河电站建成并交付使用,“两桥一隧”主体工程完工,第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基本实现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第三、第四批援藏工作顺利交接,落实援藏项目219个,资金4.7亿元。新藏公路改扩建、拉萨河干流水电开发、旁多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推进。以农牧区为重点,积极培育消费市场,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加大农房改造力度,农牧民用于农房改造和交通、通讯的支出继续高速增长,增幅达69.4%。住房、汽车消费成为热点,全年成交商品房32万平方米,新增各类车12426 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7 亿元,增长9.3%。

第三,注重加强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自治区安排5000 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加强对旅游业、藏药业等产业的扶持,特色经济发展加快,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西藏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总收入达15.32 亿元,增长47.7%;全面完成藏药生产GMP改造,藏药生产较快增长,实现产值4.25 亿元,增长13.2%;扎布耶盐湖资源开发进展顺利;年产60万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入试运行;矿业、绿色食品业和民族手工业稳步增长。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全年申请商标注册138件,甘露牌藏药和拉萨啤酒商标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改进服务和监管,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加快发展。西藏个体工商户5.7万户,从业人员9.8万人,分别增长9.6%和14.0%;私营企业2218 户,雇工人员近3.8万人,分别增长21.7%和31.0%。非公有制经济对西藏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第四,注重创新体制、治理环境,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草场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农牧区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初步放开;国有企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自治区对地县的转移支付办法和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完成了自治区和地市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了156个行政审批项目,“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共受理审批事项3680 件,办结率为84%。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认真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12315 民心工程”、“放心商品工程”,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力度,基本农田草场得到有效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得到落实,矿山生产秩序得到整顿。

开放工作有新进展。我们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工作力度,全年落实引资项目322个,实际到位资金15.66 亿元。拉萨啤酒厂与丹麦嘉仕伯集团合资项目全面启动。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出口结构不断优化,自产产品出口2772 万美元,增长1.1倍;边境贸易完成9066万美元,增长16.9%。成功举办了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第19次会议和中国西藏与周边国家贸易投资研讨会。

第五,注重统筹兼顾,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农牧区为重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共投入21亿多元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其中90%以上用于农牧区。按照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投入8.3亿元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两基”攻坚计划加快实施,又有8个县实现“普六”,14个县实现“普九”,9个县完成“扫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4.7%,初中入学率达到70.7%,高中阶段入学率和高等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27.5%和11.4%。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新建了3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了拉萨市和43个县的疾病控制中心。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已覆盖西藏所有农牧民。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及时控制了拉萨地区发生的禽流感疫情。以农牧业适用技术、特色资源开发技术为重点,不断加大引进推广、联合攻关力度,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2131 工程”和“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进展顺利,文化事业发展加快。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体育、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等事业都有新发展,审计、统计、气象、水文、地震等工作都有新进步。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与优生优育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新成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建立了1处国家级、16处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第六,注重以人为本,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大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实现了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得到妥善安置。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实现了“两个确保”,做到了“三条保障线”的衔接。提高了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每人每月分别增加40元和20元。切实加强社会保险金的征缴、管理和发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达到93%,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8.8%;失业保险费征缴率达92.5%。拉萨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平稳运行。发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第七,高度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西藏共安排资金3.27 亿元,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完成了1001 户边境困难群众的住房改造等工作,又有21万人越过了人均纯收入1300 元的扶持线。对受灾群众及时发放救助款物,全年共发放救灾补助费7034.9万元。对企业困难家庭、农牧区特困家庭、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子女就学,实行学杂费减免和相应的资助,共资助高校贫困生743名、发放资助金额220万元,减免750名高校贫困生学杂费200万元;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确保了企业从业人员和农牧民工的实发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开展拖欠农牧民工工资大检查活动,共清欠工资11501万元,清欠率为92.8%。加强征用农用土地补偿费清欠工作,共清理出多年积累的拖欠农牧民征地补偿费4877.42万元,已全部兑现。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建立健全了安全监管体系,遏制了近年来安全事故上升的势头,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八,注重凝聚力量,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深入开展了“三个离不开”教育。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养使用,藏语言文字工作得到加强,研制藏文信息技术国家标准和藏文软件开发工作有了重要进展。“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显著。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按照“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依法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寺庙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第八,注重强基固本,始终维护社会局势稳定。按照中央确定的对**集团的斗争方针和策略,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了**集团和各种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紧紧围绕中央涉藏外交工作大局,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有效挤压了**集团的国际活动空间。加强了基层政权和政法机构建设。增加了基层公用经费,由原来人均1600 元增加到人均最低6000 元。建立健全处置突发恐怖事件机制,组建了反恐总队。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建立了西藏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得到妥善处置。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禁赌工作,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强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九,注重实效,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以参加国庆55周年成就展、纪念江孜抗英100周年、川青藏公路通车5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增强,国防动员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级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756件,办复率100%。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制定发布政府规章6件,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加大。基层民主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政府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了群众反映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也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去年7月,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科学民主决策成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制度。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政风建设,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政勤政。深入开展了纠风和执法监察工作,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逐步完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查办案件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了新的进展。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践锻炼,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过去的一年,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奋力拼搏,在促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西藏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结果,也是各个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西藏各族人民,向全国人民特别是承担对口支援的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关心、支持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形势,催人奋进。但越是形势好,我们越要树立忧患意识,越要有清醒的认识。当前,在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二是农牧民稳定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三是基础设施条件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四是特色产业的发展与规模化、市场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五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农牧区社会事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六是投资软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治理和优化。同时,政府的工作作风、工作效能以及公务员的素质与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实干兴藏、创业富民的浓厚氛围与实际成效还需要继续营造和努力奋斗。以上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继续坚持用改革与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2005年的工作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之年。我们要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2005 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农牧民增收致富,加强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治理优化发展环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的好势头,确保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西藏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力争达到2060 元;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牞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推进跨越式发展;二是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坚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产业建设“两条腿走路”,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坚持执政为民,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还必须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切实抓好“三农”工作探索和建立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拓展增收空间和渠道。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按照稳定粮食生产,继续调整结构,加快提高农牧民收入的要求,以农牧民增收为中心,以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明确、更加有力的措施,继续完善和落实农牧民增收政策,建立农牧民收入长期稳定增加的机制。继续抓紧抓好劳务输出,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快建立以劳务信息、技能培训、维权服务为重点的农牧民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做好组织、引导和服务,力求实现劳务收入达到7亿元。今年自治区财政安排资金1500万元,用于对农牧民进行大规模培训。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立足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搞活农牧区流通,努力增加现金收入,确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进一步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和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投入力度,今年自治区财政安排的农牧业专项资金比去年增长25%。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草场保护制度,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稳定农牧业生产。进一步加大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一批乡村道路,农牧区水电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基础卫生医疗设施。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搞好农牧业综合开发。切实做好抗救灾的各项工作。强化科技服务,推广普及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大良种引进、繁育和品种改良力度。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和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认真实施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今年自治区将安排1.6亿元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优质青稞、牦牛、白绒山羊、藏猪藏鸡、藏药材等有特色、有市场的生产基地建设,尽快形成品牌、规模和效益,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产品生产标准化、市场标识化、销售品牌化。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带动基地建设,带动农牧民进入市场、增收致富。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改进农牧区金融服务,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土地、投资入股等合作方式,建立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的长效机制,使农牧民真正受益得实惠。

抓两头促中间,努力推进农牧区的跨越式发展。一头抓扶贫开发,认真总结推广开发式扶贫、搬迁扶贫、对口帮扶等工作经验,扩大小额信贷规模和覆盖面,重点抓好大骨节病区群众搬迁、边境地区困难群众住房改造和10个乡镇整乡推进扶贫试点等工作,促进扶贫开发再上一个新台阶。一头抓小康建设,坚持优势区域优先发展、优先支持的原则,在抓好乡(镇)村试点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基础条件相对较好、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区域带动作用较强的县市,作为自治区建设小康社会的试点示范。通过抓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推动农牧区的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投资消费双拉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援藏资金,努力扩大民间投资。主动做好汇报、沟通与衔接工作,加大资金落实力度,力争国家投资不低于120亿元;确保“117项目”顺利完成,“40周年大庆项目”全面启动。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制定,选定一批能够带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争取进入国家投资的总盘子。积极争取对口援藏项目,引导援藏资金向农牧业和农牧区倾斜。明确工作责任,实行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切实抓好民间投资工作,力争今年的民间投资有大的突破。

加强组织协调,抓好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加大经费投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围绕国家投资方向和本地发展实际,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充实项目库,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提供好项目、大项目。抓紧开展拉萨至林芝、日喀则支线铁路,阿里机场,拉萨河干流、巴河、扎曲河水电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重点抓好新藏公路、农村公路二期工程、农网改造三期工程、草原建设与保护二期工程等项目的开工建设;继续支持青藏铁路建设;做好狮泉河电站、直孔电站、昌都电网工程、林芝机场和拉萨柳梧大桥等在建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项目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竣工验收制度以及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格控制工程概预算,严格项目资金使用审计,严格项目稽查,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项目招投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问题和“豆腐渣”工程,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注重项目后续管理,确保每一项投资都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着力培育消费热点,拓展城乡居民消费空间。加强引导和保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农房改造力度,激活农牧民在家用电器、信息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大力建设城镇居民买得起、住得好的经济适用住房,放开搞活二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坚决取消各种不合理的价外收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简化相关手续,搞好售后服务,促进汽车消费。进一步拓展通信业务,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通信消费。加强信贷服务,促进信贷消费。

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牞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工作、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的支持力度,对边境地区实行倾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全面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推进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和税制改革。抓好税收征管工作,做到应收尽收。以农牧业和农牧区为重点,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三、突出产业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高度重视产业建设。加强产业建设,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治本之策,是推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产业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机遇,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推进。

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建设。坚持特色与规模并重,是西藏产业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关键。要以保持特色为前提,充分发掘高原、绿色、文化的丰富内涵,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形成几个有规模,有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按照什么有优势就发展什么、谁强就优先扶持谁的原则,因地制宜,重点突破,集中力量促进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基础好、投资效益高,能够尽快上规模、上档次的产业优先发展。抓紧推进特色农牧业、旅游业、矿业、建筑建材业、藏医药业和民族手工业等支柱产业的培育与建设,力争在今年迈出较大步伐。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切实做好扎布耶盐湖的开发经营,抓紧玉龙铜矿开工建设。

靠市场,靠企业,靠政府的引导和服务,搞好产业建设。分析研究市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市场需求规划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用资源优势和良好服务,吸引各类投资者在藏兴业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产业建设的主力军。加强组织引导与政策扶持,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为产业建设营造宽松的环境。尽快制定加快产业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每一个产业,制定一个发展规划,整合一批项目资金,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做到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实实在在地推进产业建设。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对口援藏项目资金投向产业建设领域,力求通过援藏留下一批企业,真正增强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能力。抓住和利用好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促进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建设。

四、突出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大“两基”攻坚力度,加强督导,完成9个县“普九”、5个县“普六”、6个县通过扫盲验收的任务。搞好中小学校规范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加快西藏大学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以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抓紧组建西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培养电力、水利、农技、卫生、畜牧兽医、广播影视等农牧区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农牧区和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自治区给每个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分别安排10万元和70万元资金,配置必需设备;投资1.7亿元,完成300个乡镇卫生院的新建和改造;实施自治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健全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将农牧民免费医疗标准由年人均40元提高到80元。继续加强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的监测和防治,健全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体系。开展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完善城镇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

努力提高科技工作能力和水平。以服务“三农”和产业建设为重点,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区内外科技资源,加强联合攻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实施星火科技行动,抓好新能源与再生能源、藏医药、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等研究开发工作,为产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继续加强科普工作。培育发展科技中介组织,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多渠道增加投入,强化基层和农牧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做好“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2131 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县级综合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重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搞好优生优育服务,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做好地质勘查工作,逐步摸清家底;加速勘查评价,提供可开发利用的矿产地。做好西藏水资源现状利用评估工作。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合理开发、科学利用资源。继续整顿规范土地市场,加大矿产开发市场的整顿和监管力度。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后续管护。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搞好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重点流域的整治,启动建设那曲中部草地生态示范区,建设好雅江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环保宣传和执法力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五、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两个长期不变”基本政策,加快推行和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切实把冬春草场的使用权和建设、管理责任落实到户。鼓励农牧区建立合作经济组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农牧区税费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粮食储备制度,逐步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推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机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优势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监管方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抓好旅游、藏药、矿业、建筑建材等企业集团的组建。加快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行为,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健全政府投资监管制度,建立投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根本上改变投资决策失误而无人负责的状况。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一样支持、一样投入精力、一样作为考核各地各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真正做到在登记管理、审批环节、收费标准、财政贴息、土地使用、进出口经营权、职称评定、投融资、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一视同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加大财税、信贷支持力度。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维护、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与监管,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抓紧制定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具体措施及配套办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发展商品市场,大力发展要素市场。重点培育农牧区市场,加强信息服务和引导。培育农牧区经纪人队伍,支持农牧民组建合作经济组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面向农牧区、服务农牧民的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批发市场,搞活农畜产品流通。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规范土地一级市场,活跃房地产二级市场,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组建外贸、旅游、藏药、民族手工业等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的监管和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的监管,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治理优化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树立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思想,形成人人心系投资环境,事事想着信誉形象,处处为着西藏发展的社会氛围。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不拖延、不走样、不变味。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规定,切实规范行政行为。搞好“一站式”审批服务,把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等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投诉制度,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对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刁难客商的,一经查实,严肃查处。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各兄弟省市区,特别是援藏省市和西南、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作,联合打造茶马古道精品旅游走廊、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加强与西北经济区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青藏铁路、公路的纽带作用,促进西藏经济北向发展,加快建设甘青藏经济带。以农牧区和产业建设为重点,探索建立无偿援助、企业互联、利益共享的援藏工作新机制。重视和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奖惩考核,力争今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25亿元。继续加强外经贸工作,坚持市场多元化和以特色取胜的战略,着力建设特色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扩大自产产品出口规模,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举办好第十届中国西藏与尼泊尔王国贸易洽谈会。加强以樟木为重点的口岸建设,建设和完善5个边贸市场和5个出口商品基地,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做好亚东仁青岗边贸市场建设和亚东口岸开放的准备工作。积极利用外资,拓广国际援助。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向世界更好地宣传推介西藏,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六、突出关心群众生活,切实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认真做好就业工作。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责任制,把增加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作为重要调控目标和考核目标,确保西藏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达到1.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控制在4.3%。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拓宽就业领域和渠道。严格执行有关税费减免政策,支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培育就业中介组织,发展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安排一定的政府资金,创造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妥善安置复转军人。

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工作。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怀着真感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争取中央的支持和帮助,抓紧做好这项涉及广大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工作。进一步规范城镇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个体工商户、社会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抓紧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研究工作,确保全国政策一出台,我们就能同步实施。切实抓好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稳妥推行日喀则、昌都、山南、林芝等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征缴和管理,确保基金高效、安全运行。

高度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真心实意、尽心尽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完善城镇贫困人员救助体系,解决好城镇特困家庭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要安排好特困职工群众、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今年自治区安排2000 万元资金建立农牧区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农牧民和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和农牧区中小学“三包”工作,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今年,自治区大幅度提高中小学“三包”经费,小学生由600元提高到最低1000元,初中生由800元提高到最低1150元。支持乡镇兴办农牧区敬老院,完成10个敬老院的改扩建工作。加快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800个自然村、20万人的饮水困难。继续推进光明工程,着力解决农牧民的照明、燃料等困难。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加大解决克扣和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的力度,切实维护农牧民工的合法权益。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管理,搞好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重点抓好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建设施工区、人员聚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和重要场所的安全生产。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火和地质灾害防治。

七、始终高举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旗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持久地开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筑起坚固长城。认真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养使用。继续加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言文字工作。

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认真贯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按照“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切实维护正常的宗教秩序。坚决抵御**集团利用宗教进行的各种渗透。深入开展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巩固和扩大教育成果,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信教与不信教群众崇尚科学、追求进步,共同致力于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八、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贯彻中央确定的对**集团的斗争方针和策略,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密切关注敌对势力活动的新动向,团结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集团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一切分裂破坏活动,打好反分裂斗争的主动仗。加强隐蔽战线和情报信息工作,及时掌握敌对势力的动向,提高预警能力。加大反恐力度,果断处置突发恐怖事件。巩固基层基础,建立健全反分裂斗争的长效机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重点整治和专项斗争,建立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狠抓重特大案件的侦破。建立健全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高度重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认真实施信访条例,加强信访工作。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长效工作机制,认真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合理、有效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防范和打击分裂势力及敌对势力插手、利用人民内部矛盾滋生事端。

九、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用西藏50多年的沧桑巨变和“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教育干部、宣传群众,引导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继续抓好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重视妇女、儿童、老龄工作,支持残障人事业。

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坚决贯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依法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职能。积极落实好人大五年立法规划,切实做好年度政府立法工作,支持“两院”公正司法。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特别是公务员的法律素质。搞好第五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各位代表,今年还有两项重大工作需要切实做好。

一是抓紧做好编制“十一五”规划和2020 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一龙头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从西藏实际出发,紧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认真研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建设、加快发展农牧区社会事业等战略性和长远性重大问题,抓紧编制“十一五”规划和2020 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是精心组织好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今年是自治区成立40周年,组织开展好庆典活动,对于向世人展示西藏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于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中央高度重视这次大庆活动,专门安排了62亿元项目资金,重点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我们一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建设好这批项目,不辜负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厚爱。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各项组织筹备工作,确保大庆活动隆重、节俭、祥和。

切实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也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持为民宗旨,坚持第一要务,坚持实干兴藏”的要求,切实加强行政能力和政风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和谐西藏。

一、着力提高抓发展抓稳定的能力。“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开创了令人鼓舞的大好形势,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国家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加大对西藏的支持力度,为我们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难得的宝贵机遇。各级政府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倍加珍惜历史经验,倍加珍惜宝贵机遇,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手坚定不移地抓发展,一手旗帜鲜明地抓稳定。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把握规律,切实提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切实提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本领,切实提高处理复杂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更快更好地推进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西藏奠定坚实基础。

二、着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政府抓发展,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政府应该管的事情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事要交给市场、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去管理。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行行政问责制度和行政服务公示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服务水平。

三、着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的现象,努力提高行政执法监督水平。

四、着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从西藏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实行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谁决策,谁负责,对超越权限或违反法定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决策行为,严肃追究决策者的责任。拓宽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向政府建言献策。扩大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

五、着力加强政风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重实绩不图虚名,鼓实劲不图虚荣,求实效不务虚功,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坚持从严治政,认真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强执法监察工作,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全面落实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大力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紧密结合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等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奋力开拓,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需要我们顽强拼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西藏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以新的更大成绩向自治区成立40周年献礼!

第二篇:200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10日

自治区主席 列确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1998年任职,迄今5年届满。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5年来的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自治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始终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胜利完成“九五”计划和本届政府既定的各项任务,“十五”计划进展顺利,保持了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良好势头,是和平解放以来稳定和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去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目前,全区上下掀起了学习宣传十六大精神的高潮,各族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一、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跃上新台阶。5年来,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预计到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59亿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各项税收9.7亿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1.5倍和1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67.2亿元和121.3亿元,是1997年的2.7倍和1.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比1997年增长61.3%。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农牧区经济全面发展,提前实现粮油肉基本自给,绝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实现小康,农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002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1.6亿元,5年平均增长7.0%。藏药业、矿业、建筑建材业的质量和效益均有新的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80.1亿元,5年平均增长14.2%。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实现收入9.2亿元,比1997年增长2.5倍;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2279万美元,其中,边境贸易额5700多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10倍多;邮电通信迅速发展,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2亿元,比1997年增长5倍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达到48109户和1292家,从业人员5.8万人和1.9万人,比1997年分别增长16.9%、5.2倍和26.4%、5.9倍;个体私营经济纳税比重由1997年的14%增加到17%。

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356亿元,比上一个5年增长1.5倍。62项大庆工程总投资48.6亿元,到2001年底全部交付使用,有效缓解了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117个基本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完成西藏段投资10亿元。到2002年,公路通车里程达35538公里,黑色路面管养里程2400公里,比1997年分别增加13035公里和1170公里。航空运输快速发展,新辟了6条航线。沃卡一级水电站、满拉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投产,一批县乡(村)电站投入运行,一、二期农牧区电网建设改造基本完成。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37.6万千瓦,比1997年增长26%;用电人口达150万,比1997年增加1倍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57.7万门,是1997年的5.9倍;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5.4部,比1997年增加13部;建成了兰西拉光缆,80%的县进入全国长途自动交换网,提前实现县县程控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草场经营责任制逐步落实。农牧区税费改革试点开始启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84家国有骨于企业改革与脱困“三二”目标基本实现。企业改组改制步伐加快,到2002年,全区共组建8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19.8亿元;5年共完成近60家企业的兼并破产工作。推行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政府采购制度逐步推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建立了自治区“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得到落实和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推行了公务员公开招考。完成了自治区、地市、县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举办或参加国际国内招商引资活动,5年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967万美元,接受国际多边、双边援助建设项目41个,受援金额3722万美元。到2002年,“三资”企业达93户,外贸经营主体不断增多。边境口岸、边贸市场和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边境贸易日益活跃,加强了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城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增进了国际社会对西藏的了解。对外开放了朗县、米林等县沿公路区域。

受援工作成效显著。认真落实中央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受援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自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分三批共2081名对口援藏干部进藏工作,优化了我区干部队伍结构。到2000年,15个对口援藏省市在自身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无偿援建576个项目,投资达22.4亿元;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援建140个项目,投资达9.2亿元。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70个对口援藏项目全部开工,现已竣工39个;在中央的关怀下,新增3个省和15个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对口支援我区,对口援藏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增强了全区各族人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科教兴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提前实现了“两有八〇”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逐年提高。认真组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得到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步伐加快,到2002年,49个县实现了“普六”目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88.3%;8个县通过了“普九”验收;24个县通过了扫盲验收,青壮年文盲率降至34.3%。教育援藏力度加大,内地办学稳步发展。中高等教育结构得到调整优化,西藏大学改扩建工程开始启动。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加大,广大农牧民运用科技的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到2002年,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实现增加值8亿多元。加强天然林保护、草场建设、植树造林和防污治污工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初级卫生保健网和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初步建立,优生优育宣传服务力度加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逐步加强。“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等广播影视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1.7%和80.1%。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六届民运会拉萨分赛场的各项赛事。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776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1570元,比1997年分别增长51.1%和44.7%。加大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房改造力度,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新增农牧民用电人口75万人。完成了“扶贫攻坚计划”,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及时开展国有企业困难职工、受灾群众和低收入居民等的救济救助工作,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社会局势日益稳定

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坚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主动治理,强基固本”的方针,公开揭批**,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认清**政治上的反动性和宗教上的虚伪性,提高了人民群众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坚持露头就打,有效打击了**集团的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开展了收缴、查禁反动宣传品和打击非法出入境等工作,取缔了“冲拉亚岁”等非法活动。依法打击了“法轮功”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

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坚持打防并举,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打”斗争,对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各种犯罪活动,进行了严厉打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进性了专项治理。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群体性事件得到控制。

五、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

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开展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城自治法》的宣传教育活动。重视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兴边富民”行动初见成效。

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尊重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的管理,严厉打击利用宗教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并贯彻“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有效地加强了宗教工作,促进了社会进步。广泛持久地开展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广大僧尼的祖国观、政府观、法制观和公民意识明显提高。加强宗教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乱建寺庙、滥收僧尼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分裂主义集团的思想和社会基础进一步削弱,宗教秩序逐步正常。

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坚持把精神领域作为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把治理**集团祸藏乱教在人民群众思想上造成的混乱,破除封建农奴制思想残余、陈规陋习和宗教消极影响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束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大力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进一步唱响主旋律,一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影视、歌舞艺术作品相继问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军警民团结进一步加强。

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加快。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大、政协的联系,积极办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5年共承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35件,政协提案1150件,办复率达100%。共出台政府规章51件,促进了地方性法规的完善。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都有新的提高。普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绩。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实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营造了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强化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积极倡导廉洁勤政、执政为民,各级政府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各位代表:

过去的5年,是各级政府在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5年;是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决,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的5年;是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的5年;是逐步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社会局势日益稳定的5年;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风尚更加文明进步的5年。在这5年里,全区各族人民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团结奋斗,创造了宏伟的业绩!

在圆满完成5年目标任务的今天,我代表本届政府,向全国人民特别是承担对口支援的中央国家机关、省市和国有企业,向全区广大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干部、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以及各族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外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5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贯彻新世纪初西藏工作指导思想,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在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共同致力于西藏发展繁荣的宏伟大业。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大力推进思路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确保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让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特色产业优势还没有真正发挥;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不快,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项目前期工作相对滞后,重大项目建设与管理经验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还有差距,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有些部门和地区的工作创造性不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反对分裂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对于上述问题,必须在改革和发展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5年工作建议

在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做好今后5年工作,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今后5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特新世纪初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而,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区社会局势日益稳定的机遇,树立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的思想,把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大力推进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和开放型经济,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我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今后5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水平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力争年均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到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局势进一步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新一届政府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发展特色高效农牧业,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强化农牧业基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实施以“一江两河”中部流域、藏北草原等为重点的农牧业综合开发,重点向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特色农牧业资源开发等倾斜。

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加快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价值高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坚持草业先行,选育优良畜种,探索发展家庭牧场;加快粮食转化,推广秸秆养畜、短期育肥、舍饲圈养,建立适度规模的专业饲养小区,大力发展农区和城郊畜牧业。合理规划特色产品生产区域,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以特色产品为轴心的特色经济带。充分挖掘青稞的保健内涵,加大青稞的高科技、高增值开发,发展一批青稞绿色保健食品,强化基地建设,把青稞生产加工规模化、产业化。加快建立牦牛养殖、育肥基地,搞好牦牛产品的深层开发和综合加工,实行标准化生产,促进牦牛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实现牦牛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在城郊和主要交通沿线村镇,大力发展奶牛产业。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按照“育龙头、建基地、兴产业、带农户”的模式,不受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限制,着力培育和扶持市场开拓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服务农牧民、带动农牧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搞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区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鼓励、扶持农牧民广泛开展以采集业、家庭副业和庭院经济为主的多种经营。以搞活流通为突破口,努力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加快农牧区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信息服务和引导。及时总结和推广农牧业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培育农牧区经纪人队伍,支持农牧民组建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他们闯市场。同时,建立政府引导、能人带动、企业支撑的劳务输出机制,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组建农牧民施工队伍和服务组织,全面推行劳务输出合同制,加强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参与工程建设和城镇社区、旅游区服务。鼓励和扶持农牧民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提高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比重。

(二)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点项目管理。

继续把增加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加大力度,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储备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用成熟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将各项办事程序、审批环节、办结时间和收费事项等通过多种途径予以公示,建立民间投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一站式”审批服务,自觉地关心、扶持、服务企业,真正做到政府是服务主体,企业是纳税主体,在全社会形成“尊商重企”的良好风气,努力营造市场主体对大环境放心、对小气候舒心、对发展有信心的创业环境,用好的发展软环境激活社会投资。

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在完成青藏公路改造的基础上,重点整治川藏、新藏、滇藏和中尼等干线公路,加快建设区内公路连接线,大力发展旅游公路及乡村公路,提高重要边防公路通达深度;全力支持、密切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共同完成青藏铁路建设;改扩建贡嘎、邦达等机场,新建林芝机场,增辟国内外航线、航班,大力发展支线航空。搞好全区水利规划,加快水利配套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库、灌区和水利枢纽,加快大江大河整治,搞好重点城镇防洪体系和供排水体系建设。“十五”末基本解决农牧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抓好骨干水电站建设,分期分批改扩建县、乡水电站;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重点建设、完善中部电网;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电、光伏电站、风力发电,逐步解决偏远乡村用电问题,力争到“十五”末实现村村通电。加速数据网、传输网和农话网等通信建设,推进邮政网络建设,形成方便、可靠、快捷的城乡邮政通信网络体系。切实加强重点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等制度,建立健全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方面的责任制,规范管理,科学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规范和整顿建筑市场,强化招投标市场管理,加强工程建后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三)开拓市场,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深入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在做好投资拉动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培育、保护和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积极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大力开拓城乡市场。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农牧民在实现温饱之后,进一步更新消费观念,转变消费习惯,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培育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围绕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重点开拓农牧区市场,扩大农牧民在衣、食、住、行、娱等方而的消费。各级政府要大力扶持有利于启动消费、拓宽消费领域的产业和项目,特别要加大投入,引导和促进农房改造,扩大农牧民家庭消费需求,带动农牧区建设。加强消费信贷宣传,鼓励城镇居民适度超前消费,拓展家电、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信贷业务,提高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水平。

改善流通和消费环境。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兴流通方式向农牧区延伸,真正为农牧民提供丰富的、价廉物美的商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搜集和提供市场购销信息,积极为农牧民参加集市贸易和各种订货会牵线搭桥,疏通农牧区流通渠道。商业银行要拓宽消费信贷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治理旅游市场、文化市场和集贸市场为重点,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信用制度,逐步完善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四)以发展旅游、藏医药业为重点,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建成龙头支柱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点线面结合,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精品旅游,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品优势的跨越。一是着力塑造旅游产品的竞争优势。加快专业化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充分挖掘我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吸引力。抓紧商标注册,加强宣传促销,重点打造“珠峰”、“大峡谷”、“茶马古道”等旅游品牌,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二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进管理体制创新。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和内外资并举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景区实行管委会管理、企业开发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来我区开发旅游资源。三是积极引导和扶持农牧民兴办家庭旅社、制作民族手工艺品、推销旅游纪念品、举办民族歌舞演出等,把旅游业办成直接为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富民产业。四是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界限,以重点景区或骨干旅游企业为龙头,组建旅游企业集团,提升产业层次。五是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研究制定全区旅游最低价格制度,坚决禁止“自杀式”的低价竞争行为。

立足传统,着眼创新,做大做强藏医药产业。坚持藏医、藏药并举,生产、流通并重,充分挖掘传统优势,引进、运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藏医药产业发展道路。加快藏药剂型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加紧研究珍稀藏药材的培植方法,建立藏药材生产基地,大力培植名牌产品,积极拓展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加强培养具有藏医药专业知识的市场营销人才和藏医药研发人才。推进藏医药企业集团化,促使生产经营上规模、上档次。

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食(饮)品业、矿业、民族手工业、建筑建材业等特色支柱产业。采取政府扶持、企业研发等方式,攻克技术难关,加大我区富含微量元素、具有特殊疗效的水资源和湖泊资源开发力度。加快矿泉水生产企业的整合,突出特色和品牌优势,形成规模经济。加大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力度,逐步摸清资源家底,重点勘查开发市场需求量大的稀缺矿产资源。

科学规划青藏铁路沿线的生产力布局,开发好沿线区域优势资源,培育和发展青藏铁路经济带。

(五)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借鉴传统、突出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要求,充分考虑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围绕交通要道、旅游景区、边境口岸、特色资源开发基地等,规划建设小城镇。坚持政府引导、以奖代投、民投公助、滚动开发,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比重。抓好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让农牧民进得来、有事做、留得住、能发展。加快城镇郊区、交通干道沿线、经济条件较好乡镇的农房改造,实行农房集中修建、农户集中居住、乡镇企业集中发展,增强小城镇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加大力度,千方百计促成部分地改市和县改市。

(六)深入实施科教兴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跨越式发展的能力。

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开发工作,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积极推动科研体制改革,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加强联合,协同攻关,集中解决绿色食品开发、农畜产品深加工、藏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城的技术难题,培育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搞好科普和科技培训工作。加大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创新、推广力度,在青稞、牦牛等品种选育和产品开发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施农科教合作行动计划。积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木和工艺,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加快技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注重研究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改革和发展问题,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普六”、“普九”和扫盲步伐,扩大内地班(校)的教育规模,到2007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85%,高中入学率达到35%,青壮年文盲率降至5%。实施农牧区小学规范化建设,办好寄宿制教育,积极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优化中高等教育资源,重点发展西藏大学。面向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成人教育、远程教育,逐步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切实抓好教育受援工作。继续加大教育投入,鼓励、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加快人才开发。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进一步打破选人用人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制定和落实培养、引进、调整、稳定和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营造鼓励、支持人们干事业和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努力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坚持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切实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广泛推行公务员公开招考,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加强知识分子工作,抓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评社会化,用人单位自主选择和聘用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培养现有人才,大力引进紧缺人才,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人才保证。加强编制工作,严防机构和人员膨胀。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资源,加大基本农田和基本草场的保护力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抓好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区的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重视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实施好长江上游“三县”天然林保护和拉萨市及周边地区等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积极开展大规模全民植树造林。加强天然草场的恢复和建设,坚决遏制草场沙化、退化和“三害”蔓延。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理。加强地质灾害研究,提高灾害预报与防治能力。加大污染治理,实行达标排放。加快主要城镇生产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倡导优生优育,强化农牧区计划生育服务,搞好城镇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繁荣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断创作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化精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文艺团体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发展具有西藏特色的文化产业,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加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加快社区和县乡等文化馆站、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与县级新华书店建设,做好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引导工作,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加强新闻出版工作,继续实施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电影“2131工程”。加强县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农牧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完善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加快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为顺利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创造条件。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抓好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的防治。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规范社会办医秩序。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抓好竞技体育工作。

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开拓服务领域,加快发展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安置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起点发展信息、法律、会计和咨询等服务业,鼓励国内外服务机构来藏发展中介服务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电子商务等新的流通组织形式,加快传统服务业的升级。三是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进一步强化社区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开展家政、养老、幼托等社区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多途径解决就业问题。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制度。引导全社会转变择业观念,鼓励和支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阶段性就业、临时就业、弹性就业。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养老、失业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扩大统筹覆盖范围,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险基金筹措、管理机制,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完善和规范“三条保障线”。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稳步推进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牧区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救济、抗灾救灾等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障人员的合法权益。

(八)巩固扩大扶贫成果,推进小康乡村建设。

大力推进开发式扶贫,提高贫困地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对口联系、定点帮扶,抓好重点扶持县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扶贫点建设步伐,安置好搬迁群众的生活,帮助他们发展好生产,切实做到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完善小康建设的领导机制。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小康乡镇、村的建设规划、标准和措施,努力推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全而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发

改革开放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稳步推进农牧区改革。稳定以“两个长期不变”为主的农牧区基本政策。尊重农户牧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牧区经营体制创新。健全双层经营体制,增强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严格遵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方,稳妥推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农牧区税费改革。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力度,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继续推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切实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企业分配制度改革试点,鼓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持股,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尽快形成和发展一批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鼓励国内外企业兼并、收购我区国有企业。有步骤地做好企业破产兼并工作。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主,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扩大经营领域,在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外,取消所有前置审批。鼓励、支持私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扶持那些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解决就业多、纳税多的个体私营企业,帮助他们解决投资、征地和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困难。

深化宏观管理改革,提高政府调控能力。改进和完善以行政性审批为特征的投融资体系,坚决取消非政府投资的一般性项目的行政审批,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和投资信息发布制。加强对社会投资的宏观指导,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力推行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完善自治区对地(市)、县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县级财政建设,逐步推开乡级财政建设。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理顺电力管理、公路养护等体制。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银行、保险、证券部门工作,共同搞好金融安全区建设。金融部门要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用好中央赋予我区的优惠政策,拓展服务领域,改进金融服务,增加对基础设施、农牧业、农牧民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效信贷投放。

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继续发展商品市场,大力发展要素市场,重点培育农牧区市场。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制度,规范土地一级市场,活跃房地产二级市场,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组建外贸、旅游、藏药、民族手工业等行业协会,按国际惯例赋予其相应职责,强化行业自律。

积极应对“入世”,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突破旧的思想障碍,突破不合时宜的政策局限,突破体制“瓶颈”,把政策放开,把市场放开,真正做到放开搞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入世”过渡期,尽快提高我区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研究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二是积极合理地利用外资。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引导外资重点投向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商业、旅游等服务业。改进招商方式,建立更广泛的投资促进机构。加强对外商投资项目的服务,建立项目领导跟踪责任制,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三是加快外经贸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行进出口经营资格登记制,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规模的外向型企业。用好用足中央赋予我区的外经贸优惠政策和西藏外贸发展专项基金,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和边贸市场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区内产品的出口。以樟木、普兰、吉隆等口岸为基础,建立边境集市贸易区,增加边民互市贸易点,搞活边境贸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实行跨省区和跨国经营,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四是加强横向经济联合,重点搞好与对口援藏省市、国有大型企业的联合与协作。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强势企业来藏投资,兼并、改造、参股、控股我区优势企业,努力扩大利用国内外资金和市场的规模。进一步完善受援方式,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开发、共同发展。五是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突出特色、突出外向型、突出科技进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将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特色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出口产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形成我区改革开放的龙头。

三、促进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

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始终坚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主动治理、强基固本”的方针,不断总结经验,认真研究**集团分裂破坏活动的新动向,增强反分裂斗争的针对性、有效性,牢牢把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深入揭批**,坚决抵制**集团的思想渗透,进一步削弱直至铲除**集团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加大对危害国家安全案件的侦破力度,做好重点寺庙、重点地区的防范控制工作,有效遏制非法出入境。按照国家要求,严厉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严密防范暴力恐怖活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各种扰乱社会治安和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继续开展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强化责任,层层落实社合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准确把握、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强化基层基础,巩固基层政权,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增加人员编制,充实一线。建立健全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改善政法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装备水平,落实从优待警措施。

四、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努力做好民族工作。坚持“三个离不开”的原则,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高新形势下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养使用。重视藏语文的学习使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按照“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做好宗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真正做到划清正常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从事分裂活动的界限,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自由和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界限,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要尽到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的责任。深如开展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建章立制、教育培养、依法管理、标本兼治,进一步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宗教秩序,不断提高僧尼素质。坚持宗教事务分级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鼓励僧尼参加生产劳动,开展寺庙经营活动,以寺养寺。加强对**转世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的培养教育。切实加强流散僧尼的属地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整体利益,把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致力于西藏现代化建设。

五、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执行人大决议。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依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认真处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密切同工青妇、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支持他们依法按照各自的章程独立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居民自治制度。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地方法规草案报审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创造有利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法制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四观”、“两论”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王义、社会主义精神,使全区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在乡村、城市社区和各行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法制下乡活动。继续抓好“扫黄打非”工作,净化文化市场和社会风气。坚持以我为主,讲究策略,争取主动,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各种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和边防建设,搞好“双拥”工作,巩固军警民团结。

六、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加快行政体制创新,逐步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服务型政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建立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可行性论证制度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追究制,促进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管理信息化。

以求真务实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忠诚实践“三个代表”,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时刻关注群众冷暖,积极开展“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办实事”活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我区实际结合起来,善于总结群众经验,发挥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有所作为。

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所有公务员都要勤奋学习、更新知识,尤其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法律知识、世贸组织规则,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按国际惯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公务员培训,完善公务员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抓紧培养大批能够担当新世纪历史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设学习型政府。

进一步搞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和完善思想教育、制度规范、监督制约、查案惩处、廉政责任追究等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从源头治理上狠下功夫。严肃查办大案要案,严惩腐败分子。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永远保持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今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鼓舞斗志,增强信心,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我区新世纪初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目标措施鼓舞人心,发展形式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新世纪初西藏工作指导思想,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惜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同心协力,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一个更加团结、更加稳定、更加繁荣、更加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14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0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洛桑江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指示要求,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区党委八届三次、四次、五次全委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历届政府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科学把握我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打牢农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基础、突出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点、加强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保障、激活改革开放和对口支援两个动力、强化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石的“六对抓手”,强化民生先动、市场推动、项目带动、金融撬动、创新驱动、环境促动的“六动措施”,坚守和谐稳定、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的“三条底线”,全力抓好发展稳定两件大事,全面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预计,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0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亿元,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亿元,增长18.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20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2元,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十二五”规划项目累计落实投资突破1000亿元,公共财政支出突破1000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民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和顺、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一年来,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农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提升。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财政支农资金达160.5亿元,增长11.4%。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区粮食产量96万吨,肉奶产量分别达32万吨、36万吨,蔬菜产量80万吨。科技对农牧业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推广“藏青2000”新品种10.6万亩,亩均增产26.5公斤。启动黄牛改良八年规划,改良黄牛17.5万头。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850个,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36.5%。“八到农家”工程扎实推进,解决了无电地区基本用电问题,农牧民安全饮水基本解决,完成了10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025个,减少贫困人口12.8万人。第二批强基惠民活动投入资金32.2亿元,实施项目9316个,有力促进了农牧区发展稳定。特别是,连续8年、累计投资273.57亿元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全面完成,全区46.03万户、230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农牧民生活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生活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农牧区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二五”规划项目开工建设达188个,中期评估调整预计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102亿元。全年落实国家投资380亿元,增长30%,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公路交通规划建设实现新突破,拉林高等级公路拉萨至墨竹工卡、八一至工布江达段全面开工建设,5条机场专用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新藏公路西藏段实现黑色化。墨脱公路全线通车,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县不通公路的历史。新增通油路县3个、通油路乡镇18个。青藏铁路格拉段扩容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拉日铁路完成铺轨,拉林铁路完成可研报批。航空运输发展迅速,航线增至48条,通航城市达29个。能源建设取得新进展,电力装机总容量达128万千瓦。主电网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完成投资40亿元。川藏联网工程开工建设。藏木、果多、觉巴电站建设有力推进。旁多水利枢纽首台机组发电。澜沧江上游水电规划获国家批复。加查、大古、苏洼龙电站施工准备工程全面启动。雅砻水库、尼洋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全区市政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8.7亿元。拉萨市区供暖基本实现全覆盖,老城区改造工程完成。那曲镇供暖、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市政工程全面开工。昌都镇旧城改造及新区建设顺利推进。

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

科学谋划发展布局。立足优势,着眼长远,创新思路,规划先行,正式启动了对内对外开放、城镇化发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两江四河”造林绿化、世界旅游目的地、“西电东送”能源接续基地、藏青工业园、国家重要有色金属基地等重大规划的编制工作。

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全年接待游客12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13.4%。农畜产品加工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稳步发展。开展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藏青工业园2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已开工建设。青藏铁路客运量219.9万人次、货运量405.2万吨,航空旅客运输273万人次。通信业务总量34.26亿元,邮政业业务收入2.5亿元。新建农家店1400个、乡镇商贸服务中心40个。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在第十届世界瓶装水大会上,“5100”荣获最佳矿泉水奖,标志着我区高端饮水得到国际行业认可。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性明显增强,自治区新颁布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办法和环境保护考核办法,特别是实行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自治区医废处置中心和泽当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日喀则市、八一镇、那曲镇、狮泉河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强化责任落实,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0万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9亿元,兑现草原、森林等生态补助补偿资金28.3亿元。造林育林104万亩。累计落实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投资48.2亿元。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空气质量和主要江河湖泊水质保持优良,生态优势日益显现。

三、民生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坚持把维护各族群众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更多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办好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共投入53亿元,实施18项民生补助政策。全年新增就业2.8万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1.4万名西藏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全就业。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达248.9万人次。企业基本养老金提高到月人均3018元,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月人均105元。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30万元、20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440元和年人均1750元。建设城镇保障房4.3万套,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1300户。发放困难群众临时物价补贴4420万元。安排财政资金809.9万元,适时投放平价牛肉1820吨,为平抑物价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面启动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爱心工程。计划投入20多亿元,到2015年孤儿地市以上集中收养达到100%,到2016年五保对象县以上集中供养达到100%。2013年新建五保供养机构23个,地市儿童福利院5个,农牧区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600元,集中收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月人均1200元。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教育投入108亿元,增长15%。全区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4年。基础教育不断巩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2.23%。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幼儿园209所、太阳能澡堂63个。“三包”标准提高到年生均2700元,奖学金、助学金政策全面落实。曲水、乃东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农牧民子女高考招生比例增至60%。西藏大学被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标志着我区高等教育办学层次上了一个新台阶。

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积极促进文化大发展,基层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百幅唐卡工程、百种藏汉文对照惠民图画书、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等文化产品受到广泛好评,26个文化艺术精品获国家奖项。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4.4%和95.5%。藏语文社会用字规范工作成效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新建贝叶经抢救保护基地。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81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区在十二届全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改善。农牧区医疗补助标准从年人均300元提高到340元。完成了城乡居民和核定员额内僧尼免费健康体检。新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88个、县急救中心29个。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培训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万人次。县乡医疗机构全部配备救护车、流动服务车。完成17个县的藏药材资源普查。开展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启动出生缺陷一级干预试点,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1%,人口信息实现五级联通。集各方之力,汇八方爱心,圆满完成了2039名先心病儿童救治,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404例。

有力应对自然灾害。面对墨竹工卡“3·29”山体滑坡、昌都“8·12”地震、那曲嘉黎洪灾、阿里和日喀则局部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党政军警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全力以赴、有力应对,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昌都6.1级地震应急反应迅速,救援措施有力,创下了“零死亡”的奇迹。

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集中开展食品药品、产品质量、道路交通、工矿商贸和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成效明显,事故总量全面下降,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口援藏力度加大

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调整审批项目643个,精简调整60%。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有序进行。积极推进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启动8个县农电代管试点。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促进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规范处置国有企业历史债务,国企利润增长17%。开展“营改增”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药品价格总体降幅达15%。完成双湖撤区建县工作。樟木、吉隆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0亿美元。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认真落实“五放”、“六支持”政策,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达12.8万户、从业人员62万人,分别增长7.8% 和11.9%,上缴税收135.5亿元,占全区税收的91.8%。全国600多名企业家参加的“中国光彩事业西藏行”活动成果丰硕,签约项目238个。全区招商引资落地资金225亿元,增长79%。

金融撬动成效明显。加大协调力度,落实优惠政策,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凸显。与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民生银行、太平洋保险等金融企业在藏设立分支机构。商业银行面向中小微企业信贷投入436亿元,“三农”信贷投入163亿元,民族手工业、藏药业等特色产业信贷投入25亿元。年末扶贫贴息贷款余额70多亿元,比年初增长1倍以上。资本市场稳步发展,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援藏工作不断深化。新一批对口援藏工作开局良好,1196名优秀援藏干部进藏工作,为我区人才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年落实援藏项目384个、资金17.7亿元。援藏资金和项目管理得到加强,积极探索产业援藏新模式,援藏领域不断拓宽,援藏力度不断加大,援藏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五、科技发展步伐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自治区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1.7亿元。深入推进青稞产业、藏药产业等重大科技专项,农牧业实用技术示范推广取得新成效,科技支撑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日益强劲。600余部珍稀藏医药文献实现数字化。首次颁布102种地方藏药材质量标准,填补了空白。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乡镇科普活动站65个。

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2500余人,新发展农牧民科技特派员2600名。采取定向培养、考录等方式,为基层补充干部1.6万名。从区外引进急需紧缺人才900名,引进外国专家19名。首次选拔认定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100名。积极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六、民族团结更加巩固,社会治理全面加强

民族团结进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等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投入4.29亿元,实施兴边富民项目840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加快。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模范家庭评选和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宗教和睦和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扎实推进寺庙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寺庙“六建”、“六个一”、“九有”、“一覆盖”、“一创建”、“一教育”、“一工程”、“一服务”、“三保一低”等措施全面落实。对核定员额内僧尼人均投入5000元进行了僧舍维修改造。深入开展寺庙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和谐模范寺庙和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自治区表彰和谐模范寺庙150座、爱国守法先进僧尼1.04万人。党和政府一系列利寺惠僧政策深得人心,广大僧尼的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和公民意识不断增强。

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维稳十项措施,强化维稳协调联动机制,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严厉打击十四世**集团分裂渗透破坏活动。城镇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驻村驻寺工作深入开展,铁路护路联防不断强化。“先进双联户”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表彰“先进双联户”单位100个。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文化市场不断净化。加强信访工作,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调处化解。积极开展“六五”普法。稳步推进平安西藏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治爆缉枪行动,依法打击黑恶势力、非法组织。社会局势持续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国防动员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军民共建共创共保活动深入推进,民兵预备役建设规范有力,人民防空建设扎实推进,边防边境工作进一步加强,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各级人大、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党政军警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承担对口支援的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大型国有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干部,向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解放不够。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开放合作力度不够,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发展环境有待改善。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没有完全破除,审批程序繁琐,协调联动不力,办事效率不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有待增强,发展环境仍需优化。三是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突出。交通不便、能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偏远地区通信不畅,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三农”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缓慢,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部分农牧民生活比较困难,扶贫攻坚任务繁重。五是产业化水平低。产业规模小、链条短,优势不优、特色不特,集聚效应差,缺少龙头骨干企业,缺少自主核心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六是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七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个别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行政效能、群众观念、服务意识、过紧日子的思想,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还有差距。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下大决心努力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指示要求,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认真执行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按照区党委八届五次全委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确保生态环境持续良好。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今年,我们将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着力夯实农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基础

农牧业和基础设施在我区发展稳定全局中居于基础地位。没有农牧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区的全面小康。缺乏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各项事业发展处处受制约。只有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我区经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县每年培育2-3个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的农牧民专合组织,力争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8%。大力支持牛羊肉、奶制品、糌粑、蔬菜、林菌等专合组织直接进入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种养加和设施农牧业、特色农牧业,加快建设肉牛肉羊养殖基地,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健全乡镇农牧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草场保护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全面启动2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藏青2000”等新品种50万亩,力争粮食产量达到97万吨以上,确保青稞安全。继续实施黄牛改良项目。千方百计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提高产业经营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非农工资收入。探索建立乡村干部和农牧民培训机制,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扶贫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确保1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进一步扩大支农贷款、扶贫贷款规模,创新对“双联户”的贷款支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向农牧区延伸服务,加快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的目标。继续推进“八到农家”工程,安排资金10.55亿元,完成10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

着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实施项目带动,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力度,落实国家投资450亿元以上。力争“十二五”规划内尚未开工项目全部落地,完成“十二五”规划投资的80%左右。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拉日铁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拉林铁路,推动川藏铁路前期工作。加大公路建设投融资力度,提高公路建设水平。完成拉林高等级公路拉萨至墨竹工卡、八一至工布江达段主体工程的70%,开工建设八一至米林机场专用公路、泽当至贡嘎机场嘎拉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桥工程,加快推进日喀则、邦达、昆莎机场专用公路项目报审工作。继续推进国道省道、通县油路和边防公路、农村公路建设。抓紧实施邦达机场飞行区改造和林芝机场改扩建。加快那曲机场前期工作。加强农田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综合配套建设,开工建设拉洛水利枢纽和恰央水库。加快雅江中游、怒江上游水电开发前期工作,实现藏木电站首台机组发电,加快建设多布、果多电站,开工建设苏洼龙电站,启动如美、叶巴滩、拉哇电站施工准备工作,积极推进大古、加查、街需、阿青电站建设。建成川藏联网工程,全区电网覆盖到58个县。实现乡镇邮政网点全覆盖。加快推进光纤宽带建设,大力推广应用4G网络,打造“宽带西藏”,加快消除移动通信盲区。建立重大项目动态协调与督查机制,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

二、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点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与特色优势资源有机结合、互为促进,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只有大力推进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才能把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重点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按照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市场监管、保障公平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建立优势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创新财政资金扶持办法,积极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特色优势产业聚集,把旅游业、文化产业、特色农牧业、藏医藏药业、优势矿产业、民族手工业、高端饮水业、清洁能源业、生态林果业等,打造成我区最具成长性和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建筑建材、房地产等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实施藏青工业园建设规划,完成一期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入园。制定实施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扶持物流业向农牧区延伸。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消费。大力实施品牌和质量振兴战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全力打造西藏旅游升级版。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高标准修编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加快建设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意见,促进旅游与文化、生态融合发展,充分彰显传统优秀文化和原生态魅力。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依法规范旅游市场,不断改善旅游发展软硬环境。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整合优质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企业为载体推进旅游自然资源资本化,精心打造高端旅游景区景点、高端旅游精品项目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强与有实力企业的合作,着力培育旅游龙头骨干企业。高起点打造拉萨国际旅游城市和林芝生态旅游大地区,积极争取建设珠穆朗玛、雅鲁藏布大峡谷、纳木错、阿里神山圣湖等国家公园,大力培育雅砻文化、象雄文化、茶马古道、羌塘野生动物观光走廊等旅游精品,把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打造成高端旅游示范工程。大力扶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力争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的人数达到8万人以上。瞄准国内外中高端市场,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0亿元。

坚决守住生态保护底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定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格建设项目准入,严把生态环境关、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严禁“三高”项目进入西藏。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严格落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考核奖惩机制。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实现监测全覆盖、监管全过程。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加快建设地市污水处理厂、医废处置中心、标准化垃圾填埋场,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优化主体功能区划,积极申报国家公园,先行先试。启动“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造林育林100万亩以上。保护好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切实筑牢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三、着力提升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保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试金石。人民生活得不到持续改善,发展稳定就不可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不到全面提升,公平正义就难以实现。

办好民生“十件实事”。自治区安排70多亿元,在继续加大民生补助提标扩面力度的同时,实施多项新的民生政策。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302元;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月人均120元。农牧区医疗制度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8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4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提高到月人均490元、年人均1950元。“三包”经费每生每学年增加200元。村医、兽医待遇标准提高到月人均600元;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生活补贴月人均增加50元;村干部基本报酬和业绩考核奖励补助标准提高10%。边民补助标准年人均增加200元。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900元;提高孤儿集中收养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今年开始,为乡镇干部职工、乡村教师、乡镇卫生人员发放生活补贴。继续实施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工程。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师资培养,充实完善教材,改进评价机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向农牧区、偏远、边境地区倾斜的机制。改造123所薄弱学校,建设1500套偏远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实施高寒高海拔中小学“四有”工程,新建饮水工程、澡堂、暖廊、菜窖各100个。新建124所“双语”幼儿园,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55%。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特色产业紧密融合的发展路子,每个地市重点办好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筹建国际登山旅游学院。推进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进一步扩大农牧区招生规模,优化招生结构。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安排资金22亿元,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工建设自治区妇女儿童医院。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乡村医护人员培训力度。继续落实城乡居民免费体检政策。建立完善先心病儿童筛查治疗常态化机制。切实做好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和重大疫病防控。继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力争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4%,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发展藏医药事业,提高基层藏医药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办医,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依法取缔非法行医。

积极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惠民政策,确保西藏应届高校毕业生全就业。继续推进就业援藏,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到农牧区、到企业建功立业,支持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扎实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加大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支持农牧民进城就业创业,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90万人次。

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整体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改革,改进医保支付方式,逐步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建20个五保供养机构,提高集中供养标准。新建和扩建地市儿童福利院,继续做好孤儿救助工作。切实关爱残障人士。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开展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建成54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9个县民间艺术团排练场所。加快西藏大剧院、广电中心前期工作,推动县城数字影院建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建设。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继续加强重点文物保护维修。支持西藏题材的文艺影视创作,加大优秀广播影视作品译制力度。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举办好第十一届全区运动会。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县乡优先,以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为重点,有序推进城镇安居工程,加快保障房建设,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周转房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加快发展。开工建设狮泉河镇集中供暖工程。

抓好防减灾和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底线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做好昌都地震、那曲嘉黎洪灾等灾区恢复重建,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气象、地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救灾物资储备调度工作。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巨灾风险保险制度。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强化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四、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和对口支援两个动力

改革开放是我区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引擎,全国各族人民是稳藏兴藏的坚强后盾。只有用足用活用好中央特殊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对口支援优势,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才能不断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实施意见。继续深化农牧区改革,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稳慎推进耕地草场有序流转,改革完善农牧业补贴制度和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推进全区农电体制改革,抓好曲水县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探索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组建交通、旅游等行业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引进区外大型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与区外国有企业和大型非公有制企业的合作,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国资监管向管资本转变。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补助、市场引导、金融撬动等发展机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益事业、资源开发、特色产业等领域。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研究出台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及预警办法,规范各级政府担保和融资行为。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中和离任审计、债务责任终身负责制度。科学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合理调整地方预算收入自治区、地市、县分配比例,中央税收返还原则上由自治区财政统筹安排。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高寒地区、偏远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完善所得税政策体系,实施资源税从价征收政策,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范围,完善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小型银行,增多做强金融主体,鼓励金融创新。积极推动华钰矿业、林康药业、金彩科技和高争等企业上市,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充分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探索发行地方债券和企业债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理顺要素市场价格,推进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调整优化部门机构职责,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组建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闻出版广电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旅游发展委员会、扶贫开发办公室、能源局等机构。继续推进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国务院取消和下放审批权限的承接工作,到“十二五”末自治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再减少30%。各类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西藏稳定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区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强国内区域合作,扩大境外开放合作,扩大沿边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依托藏青工业园,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推进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建设,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进一步巩固同川渝的传统经济贸易联系,加大与内地特别是援藏省市的交流合作,通过高端嫁接融入东部沿海发达经济区。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零注册”政策,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继续落实好“五放”、“六支持”政策,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和上缴税收分别增长15%以上。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好“中国光彩事业西藏行”签约项目,力争招商引资资金增长15%以上。坚持高起点定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推进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争取“离区免税”试点,探索口岸自贸区建设。按照国家总体外交战略,配合做好涉藏外事外宣工作。

完善援藏机制。配合中央开好对口援藏工作20周年座谈会。完善经济援藏、专业技术人员援藏、就业援藏、干部援藏机制,完善援藏工作成效考核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好受援双方两个积极性。对援藏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加大协调衔接力度,进一步规范援藏资金和项目管理,完成援藏投资30亿元以上。对援藏干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管理上严格要求。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引导人口适度有序集聚,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召开全区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实施城镇体系规划,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力争城镇化率达到25%。稳妥开展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地改市、县改市工作。

五、着力强化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依托科学技术和各类人才的引领支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区战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提升科技研发应用水平。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提高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加强农牧林优良品种选育,加大种植业科技创新力度。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项目立项机制,建立健全创新成果转化奖励机制。注重高原特色的基础性、战略性科学研究。加强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协作,共同打造高原基础科研平台,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基础研究成果的传承发展。强化国土、气象、环境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以青少年、农牧民为重点的科普宣传教育。提高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能力和组织化程度,行政村科技特派员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认真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重大人才工程为西藏提供重点支持的意见和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加强教师队伍、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将高校师范、医学、农牧林水类毕业生优先招录到对口岗位。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培养使用好现有人才,引进补充紧缺人才,突出抓好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和其他急需人才的培养。加强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创业型、创新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和绿色通道,以双向挂职、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专业技术指导等形式,吸引各类人才以多种方式参与西藏开发建设。

六、着力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石

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社会稳定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没有团结稳定,一切无从谈起。只有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确保社会持续和谐稳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个人。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加快发展。进一步巩固发展各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丰富民族团结的时代内涵,谱写新时期民族团结新篇章。

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正常宗教秩序。认真落实“六建”、“六个一”、“九有”、“一覆盖”、“一创建”、“一教育”、“一工程”、“一服务”、“三保一低”等利寺惠僧措施,进一步提高广大僧尼爱国热情和法律意识。支持宗教界爱国人士对藏传佛教教义教规作出符合时代进步的阐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落实维稳十项措施,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继续加强驻村驻寺工作,不断深化强基惠民活动和“先进双联户”创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妥善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严厉打击十四世**集团各种渗透干扰破坏活动,筑牢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确保社会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支持国防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活动。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做好人防工作,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立党为公、勤政为民是我们的根本职责。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做好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建立健全政府议事决策等13项制度。加强专题学习,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举办各类讲座8场,参加学习5.4万余人次。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决策咨询,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督导落实,强化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执法监察,依法审计208个项目和单位,对政府采购等进行了专项检查,取消了13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党委“约法十章”、“九项要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了25%。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办复工作。广大基层干部和驻村驻寺干部植根基层、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受群众赞誉。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一定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切实改进作风。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以扎扎实实的作风推进事业,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大兴学习之风,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大兴调研之风,接地气、通民情,完善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大兴务实之风,重实干、求实效,讲真话、敢担当,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切实转变职能。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职能,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良好环境。行政审批减少和下放后,政府部门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原则,加大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意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切实依法行政。完善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整合执法主体,推进综合执法,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强化行政执法监察,对重大项目实施跟踪监察、跟踪审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切实廉洁行政。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三公”经费,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中央和区党委关于加强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各级公务员要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一心一意当好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改革奋进的伟大时代,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和挑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11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中共西藏自治区七届七次全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据此,自治区人民政府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

《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第四次、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七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委会和区党委工作会议的部署,始终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统筹建设护生态,旗帜鲜明反分裂,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抓关键打基础,自我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排除各种干扰,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突出特色产业建设,努力扩大城乡消费,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适时适度进行政府调控,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连续五年实现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区生产总值先后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预计2010年达到507.5亿元,年均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65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67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达到126.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近3倍。截止2010年末,预计金融机构各类存贷款余额达1230亿元、29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7倍和62%。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卓著。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扩大社会投资,落实援藏资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88项目”全部开工,已完工109个。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综合交通运输网初步形成,墨脱公路和拉萨至贡嘎机场专用公路开工建设,80%以上国道完成了路面黑色化整治改建,54个县通油路、6个县油路在建,公路通车总里程5.8万公里,比“十五”末增长33%;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那曲物流中心建成运营,拉日铁路开工建设;林芝、阿里、日喀则机场建成通航。以水电为主的综合能源体系加快建立,狮泉河、直孔、巴河雪卡等电站竣工投产,藏木、果多等电站建设顺利;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开工建设,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扎实推进,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97.4万千瓦,比“十五”末增加47.4万千瓦,在建规模95.6万千瓦。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三大灌区”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江北灌区加快建设,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推进,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11万亩。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3g网络实现县县覆盖,互联网用户超过115万户,基本实现了乡乡通光缆、通传真。

城乡消费齐头并进。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刺激消费需求,城乡消费保持了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加强农牧区市场建设,共建成1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45个县级农贸市场和1859个农家店。结合西藏实际,认真落实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扩大了补贴范围,提高了补贴标准。住房、汽车消费势头强劲,旅游、通信、餐饮、休闲等消费热点进一步巩固。针对消费市场大幅下滑的情况,采取减免税费、特殊补助等一系列措施,提振了市场信心,居民消费迅速恢复。

产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特色与规模并重,加大专项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整合资金18亿元,扶持特色农牧业发展。坚持做大做强,建工、建材、矿业、旅游、藏药集团成功组建。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集中建设,园区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矿产勘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按照抓大限小、整合做强的原则,进一步规范矿产开发秩序,甲玛铜矿等重点矿业开发项目加快建设。狠抓宣传促销和优化服务,突出冬季旅游和

第五篇:2007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12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

西藏自治区主席 向巴平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开门红,在推进跨越式发展、促进长治久安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预计,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连续第六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是近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人均GDP突破10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达14.56亿元,增长21.02%;税收可达18.48亿元,增长16.73%。

—农牧区面貌发生新变化。全区掀起了以农牧民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25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安居”新房,以“八个基本解决”为着力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各族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正在向现代文明的新生活迈进。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8932元,增长6.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350元,增长13.1%,连续第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非公有制经济有新发展。全区个体工商户可达6.87万户,私营企业可达3414户,分别增长11%和29.8%。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可达9.75亿元,增长41%,占全区税收的58%,对全区税收的贡献率首次超过国有和集体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消费市场呈现新热点。旅游、汽车、住房、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85.6亿元,增长17.1%,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增强。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林芝机场通航、中印乃堆拉边境贸易通道恢复开放,开放条件显著改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新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首要任务,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我们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切入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牧区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坚持积极推进、量力而行、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投入资金28.38亿元,完成了4.7万户的农牧民安居工程新建和改扩建任务。配套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同时还解决了12个乡、123个建制村通公路,新增用电人口21万人,又有32万人喝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已有50个中心乡镇邮政网点正式营业,完成1064个建制村通电话的任务,基本配齐了县乡医疗机构必需设备,完成了4614例白内障复明手术,碘盐推广人口覆盖率达到35%、提高了7个百分点,“八个基本解决”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组织实施了19个农牧业综合开发区,开展了20个乡的“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粮油单产行动计划,优质粮油播种面积达到122万亩。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万亩。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保持基本稳定,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牧民经纪人达到1.36万人,农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6个。自治区安排4000万元,培训基层农牧业科技人员和农牧民25.7万人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输出劳务70多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亿元。特色农牧业、采集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对农牧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显现。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广大群众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更加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更加心向党、心向祖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更加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决心更加坚定。

二、加强引导扶持,特色产业逐步壮大

我们按照“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建设,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特色农牧业项目64个,惠及农牧民36.4万人,实现人均增收660元;13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9.2亿元,增长8.2%。以特色农牧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增加值51.1亿元,增长6.5%。玉龙铜矿正式开工建设,雄村铜矿完成矿区勘探,巨龙铜矿地质勘查继续深入,扎布耶盐湖锂资源开发二期工程正式启动,“5100”冰川矿泉水进入内地市场。主要工业产品产销两旺。以优势矿产业、藏医药业、建筑建材业、民族手工业为重点的第二产业有新发展,实现增加值76.4亿元,增长21.3%。狠抓景区景点开发和接待能力建设,全区接待游客2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达27亿元,分别增长36.1%和39.5%。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62.8亿元,增长11.8%。

三、积极扩大投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我们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努力扩大社会投资,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得到一定缓解。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1亿元,增长17.8%,其中,国家投资120亿元。民间投资活跃,投资达48.2亿元,增长47.1%。对口援藏力度进一步加大,援藏领域逐渐拓宽,落实对口支援资金13.57亿元,建设项目达500个,援藏资金重点投向农牧区。“117”重点项目、70个对口援藏项目和40周年大庆项目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顺利建成。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开辟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林芝机场正式通航。新藏公路整治改建全面启动,滇藏公路多普玛至类乌齐、中尼公路日喀则至拉孜段顺利建成通车,新增3个县通油路。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8万千瓦,狮泉河电站建成发电,直孔电站两台机组并网发电,巴河雪卡电站开工建设,第三期农网工程全面实施。满拉、墨达、雅砻灌区建设进展顺利,江雄水库主体工程完成。电话用户突破100万户,年末可达130万户,增长30.6%。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注重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全面进步

我们以农牧区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方面,完成了5个县的“普六”、9个县的“普九”和9个县的扫盲任务,建设了77所乡镇规范化小学,改扩建了17所农牧区寄宿制初级中学,西藏大学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拉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挂牌成立,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成立。卫生方面,农牧民免费医疗国家补助标准有所提高,新建乡镇卫生院146个,改扩建县级卫生服务中心6个,农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充实医护人员302名,基层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科技方面,牦牛胚胎移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太阳能、沼气开发得到大力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继续深入,气象、水文、地震等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文化方面,新建了9座中波台,完成了817个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进展顺利,23个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又有8个文物点被确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产业开始起步。多彩哈达》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奖,特别是拉孜农牧民的演出节目,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全国观众的高度赞扬,充分展示了新时期西藏农牧民迈向幸福生活的良好形象。社会科学、新闻出版、体育等事业不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农牧区“一孩、双女”户困难家庭扶助制度全面实施,妇女儿童、优生优育和老龄、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深入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得到严格执行,砂金矿实现全面禁采。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外事、统计、审计、质监、“双拥”等工作都有新进展。

五、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我们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开放领域,为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牧区“三个长期不变”基本政策不断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落实,草场承包到户6.9万户、1.87亿亩。农牧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投资、财税、住房等改革稳步推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成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6.1亿元,增长32.7%;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9亿美元,增长40.7%,其中自产产品出口4040万美元,增长18%。

六、高度关注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我们着眼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积极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安排3000万元购买2700个公益性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就业1.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30元,4.47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区共安排各类救助款1.52亿元,救助受灾和困难群众69.6万人次。将年人均纯收入500元以下的农牧民纳入农牧区特困群众生活救助范围,救助对象增加到19.83万人,落实救助资金3700万元。“五保户”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均1300元。村干部误工补贴提高到2000元。自2006年10月1日起,发放农牧区基层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生活补贴468万元。加大清欠力度,兑现农民工工资1.59亿元、征用农用土地补偿安置费4312万元。投资2.3亿元,建设了涉及35个县、294个乡镇的干部职工周转房18万平方米,基层干部职工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七、贯彻党的政策,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

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发展了全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广泛深入开展了以“三个离不开”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养使用。藏语言文字工作继续加强。“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显著,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加快。认真实施《宗教事务条例》,研究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办法(试行)》,贯彻落实“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两条底线”,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场所,维护了正常的宗教秩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了对宗教界爱国人士的教育培养,寺庙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深化。

八、建设平安西藏,社会局势持续稳定

我们积极推进平安西藏建设,社会局势连续第17年保持基本稳定。坚决贯彻中央确定的反分裂斗争方针,统一思想,加强教育,主动治理,严厉打击了**集团煽动制造的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基层基础全面加强。反恐处突能力进一步提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狠抓重特大案件的侦破,依法打击了偷渡、走私、贩毒、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活动。边境管控得到加强,军警民联防机制不断健全。初步建立了青藏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机制。妥善调处和及时化解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工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依法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00件,办复率达100%。我们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公共服务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科学民主决策成为政府工作规范;深入开展纠风、执法监察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各类应急预案78项,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明显。

在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后,200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的10个方面40条优惠政策,加大对我区的扶持力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的特殊关怀。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衔接汇报力度,“十一五”时期投资规模和重点建设项目基本确定。这对于继续保持我区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各族人民,向全国人民特别是承担对口支援的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大型骨干企业,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关心、支持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建立;特色产业的发展与规模化、市场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政府扶持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还难以满足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能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发展环境需要继续优化,招商引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就业观念落后与就业市场化趋势的矛盾日益显现,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同时,青藏铁路通车运营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我们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地方、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亟需改进。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努力加以解决。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加强藏语言文字工作。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5000户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农牧民实现安居。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坚持“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两条底线”,保护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认真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及《西藏自治区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办法(试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场所,维护正常的宗教秩序。继续深化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坚决让宪法和法律进寺庙、进管理制度、进僧尼头脑,培养壮大宗教界爱国力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九、始终坚持主动治理,努力建设平安西藏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深入开展平安西藏创建活动,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继续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确保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坚持中央对**集团斗争的基本方针,紧紧依靠群众、坚持重心下移、打牢斗争基础,牢牢把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理直气壮地揭批**集团,使广大干部群众认清**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密切关注敌对势力活动的新动向,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西方敌对势力、**集团进行的各种渗透、分裂破坏活动。强化军警民联防机制,加强边境管控,坚决打击非法出入境。大力建设县公安局、乡镇派出所等基层公安机关和检察院、法院、司法系统基层政法机构,巩固基层基础,建立健全反分裂斗争的长效机制。加大反恐力度,积极预防、果断处置突发恐怖事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到实处。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公正文明执法能力。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着力解决土地征用、城镇建设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高度警惕分裂主义分子和其他敌对势力插手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制造事端。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加快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积极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严格执行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好矿山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人口密集区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促进管理创新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服务,始终做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切实落实企业自主权。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推进行政审批从“审批制”向“服务式”转变。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创造便利条件。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努力推进决策制度化。逐步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事关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估,科学论证,慎重决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倾听群众意见,实行社会公示制和听证制;事关农牧区发展的难点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认真开展农业普查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切实将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管理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加强行政执法,明确执法职责,完善执法程序。加强执法检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完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补偿等制度。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教育和管理,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加强廉政建设,切实改进政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治理商业贿赂,突出抓好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采矿权转让、政府采购、医药购销等方面的监督。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突出治理违规购买、乘坐超标车问题。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杜绝“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坚持维护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加强调查研究,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倡导勤俭办一切事业,积极建设节约型政府。建立和完善行政效能监察评估机制,提高行政效能。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共同拼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奋力开拓。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把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化作自身发展的动力,以更加奋发向上的热情,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推进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八个基本解决”:是指到“十一五”末,一是基本解决乡镇、村通公路的问题;二是基本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三是基本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基本解决农牧民安居问题;五是基本解决乡乡通邮、村村通电话问题;六是基本解决碘缺乏致病问题;七是基本解决白内障致残问题;八是基本解决县乡医疗设备缺乏问题。按照中央的要求,《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一系列目标任务。2006年1月17日,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八个基本解决”,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对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决心。

劳务经济:是指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以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为要素,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常驻户口以外地区,从事劳务活动,获得经济收入,从而带动本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

无公害食品:狭义的“无公害食品”是指长期食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食品;广义的“无公害食品”包括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绿色食品、无污染食品等等。我国现在所称的“无公害食品”已不是广义上的“无公害食品”,而是专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和规范,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食品。这类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渔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这类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而比绿色食品标准要宽。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食品。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表述。绿色象征生命和活力,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环境、健康和安全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的有利性和产品自身的无污染与安全性,因此命名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AA级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遵守相同的原则和标准。

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有机农业牶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机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GMO方法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以依法享有家庭承包经营权、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包括基层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联合组织。需要说明的是,长期以来,对这种组织形式名称的表述不尽统一,《农业法》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十六大三中全会决定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4年和2005年的中央1号文件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部的一系列文件中也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无论在名称上如何表述,其内涵是一致的。

农牧区综合改革:是在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取消农业税的新阶段,中央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动力源泉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内容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同时统筹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征地制度和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涉及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和方面,目标是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三个长期不变”:是指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草场公有,承包到户,自主经营,长期不变。

“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是借用全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概念,结合西藏实际,在西藏扶贫开发工作中使用的一个名词。所谓“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就是指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以重点扶持乡镇为基本单位,以贫困群众为对象,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为工作重点,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推行参与式扶贫,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综合投入,突出重点,综合开发,实现贫困群众逐步稳定解决温饱,乡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扶贫模式。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指按照现代市场流通模式的要求,在农村推行农家店连锁经营,力争用三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内培育出25万家左右的“农家店”,建立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现代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让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

“双百市场工程”:是指国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资助建设,面向国内外市场,从2006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每年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着力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构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拓宽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农村电影“2131”工程:是指21世纪1个建制村1个月放映1场电影。

“迎评促建”:是指通过迎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迎评促建”的原则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文化,反映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文化源泉和精神支撑,也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上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相关文化空间。

青藏铁路精神:是指“挑战极限,勇创一流”。其内涵充分体现了广大青藏铁路建设者不辱使命的责任意识,顽强拼搏的奉献情操,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和勇攀高峰的攻坚品格。

“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是指划清正常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从事分裂活动的界限、群众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界限,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要尽到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进步的责任。

“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零就业家庭: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但无家庭成员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或家庭成员均为灵活就业人员且收入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城镇家庭。

35、45”人员:是指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城镇失业人员中女性35周岁以上,男性45周岁以上,因自身就业条件差、技能单一等原因,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困难的劳动者。

农牧区“一孩、双女”户困难家庭扶助制度:是指对我区夫妻双方均为农业户口、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农牧区家庭实施奖励扶助,每人每月安排50元(每年600元)的扶助资金,直到亡故,其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补助80%,地方财政承担20%。目前,全区共有“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农牧区老年人2万余人,绝大多数在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需要特殊关怀和照顾。2005年,我区在4个地市的12个县开展了试点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同意我区从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这项制度。2006年,我区农牧区“一孩、双女”户困难家庭扶助制度目标人数为20449人,扶助资金为1226.94万元。2007年,据预测,全区农牧民“一孩、双女”户困难家庭扶助制度目标人数为25237人,共需资金1514.22万元。该项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各族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特殊关怀。

下载200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8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五篇)

    2008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16日在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向巴平措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2003年至今五年届满。现在,我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2015-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18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15年02月04日08:47 来源:西藏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政府工作......

    西藏自治区考察报告

    西藏自治区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经验以及拉萨市“文化兴市”发展战略,推动我市“文化立市”战略实施,5月16日—20日,xx率领xx一行xx人赴西藏自......

    西藏自治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号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设置管理 第三章 设置准则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西藏自治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已经......

    西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 (经2009年6月1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2号,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林......

    西藏自治区投资优惠政策

    一、财税政策 第一条 实行“从轻从简”的税收政策。目前未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消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房......

    西藏自治区消防条例

    西藏自治区消防条例 (2010年4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

    27-西藏自治区职业教育

    西藏自治区职业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的精神和相关要求,结合西藏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