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分析
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分析
王伟
(嘉峪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用人要求也不断改变,逐渐向应用靠拢。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并具有高度职业素养的人才,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企业要求靠拢。本为分析了以就业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概念,分析了面向就业的技能训练教学模式和双元教学模式,探讨了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面向就业的教学模式应用。【关键词】面向就业;中职;计算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是我国直接以职业技能应用也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承担着我国主要的基础职业人才输出的重要任务。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和就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在高新技术行业中的计算机业更是如此。因此,如何使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就业,是企业和毕业生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也是教学模式转变的正确方向。
1.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概念
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中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学结构的集中体现,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较为典型和稳定的教学过程方式。教学模式也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是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与教学样式。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以面向就业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策略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方法,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模式上联教学理论,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教学模式下联教学实践,它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使教师明确教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具有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实现,也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的概括。中职教育中面向就业的教学理念的体现,是培养与企业要求和市场需要相适应的毕业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独立个体。所以,在面向就业的中职教育理念下,对中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有着更实际、更高的要求、2.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动作技能训练模式分析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技能教育,所以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技能训练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逻辑起点。这种训练过程是动作和心理、思维习惯化定式养成的具体过程,是受教育者获得实际工作中操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职业技能的教学中,受教育者通过模仿技能的训练到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的职业教学模式中,计算机职业技能的训练常常是行动动作的被动练习。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是被动的、机械的教学受体,技能的训练也是被动、机械、枯燥的重复训练。
在面向就业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应当关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不同阶段。在受教育者由生疏到熟练、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技能训练的实际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步骤和进度,主动检查自己的技能学习结果与最终目标的差距,调整自己学习和训练的方法适应技能训练的需要。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主动控制技能学习的全部过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主动思考克服困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出的学生也是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动作技能训练模式主要应用在动作技能教学中,实验教学及其他实践性教学可以借鉴。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身体各组织器官协调配合能力,使学生形成动作技能,完成生产任务。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单一动作有机组合而成的,该模式以口耳相授、形体相传为主要方式。3.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双元教学模式分析
“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中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受教育者
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基础技术理论,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元结合完成职业技术教育任务,故称之为“双元制”。“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培训特点“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强调技能培训,在紧密联系实践的同时,注重辅之以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和企业一线员工文化、技术素质的有效途径。
概括地讲,双元制教学有以下要点:教学主体有两个:企业和职业学校。企业和学校没有隶属关系,政府通过立法和利益诱导使企业成为教学主体;学校的性质和设置按相关的教学教育法规另行规定。两个教学地点: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的生产现场和服务现场。在企业,学生是受培训者;在学校,则是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两个教学主体分工明确具体。职业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从专业理论方面来促进和补充企业中的培训(专业课程)并且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普通教育课程约占40%;企业中的培训是在一定条件下,并且是在符合所使用的技术的最现代化的机器和设备旁进行的;接受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培训结束后立即从事一门专业技术的操作。专业培训的课程约点60%。企业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以生产性劳动为主。这样就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3.结束语
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输出端口。而教学活动本身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面向就业的动作训练教学模式和双元教学模式,是两种直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这两种教学模式都具有教学效率高、主动性强的特点,毕业生也能够很好的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是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参考文献
[1] 戴颖达,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8):108-111 [2] 张益成,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7):182-182 [3] 陈守森,于敏,段鹏,面向高职“立体就业”教学模式的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49-49 [4] 张南,汤华成,实习、设计和就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53-53 [5] 晏新年,关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2):66-68,80
第二篇:基于就业导向模式下的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分析
基于就业导向模式下的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分析
【摘 要】在所有的课程中,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已经在日益提高了,同时这门课程其自身就有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相对于理论来说,这门课程更加强调实践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以便让学生可以适应未来以计算机为主的工作方式。本文首先提出中职学校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让计算机课程更加具有就业导向的措施和方案,以供一线教学人员参考。
【关键词】就业导向;计算机课程;中职学校;分析
中职学校本身就是以向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作为己任,所以计算机这门课程就更加应该侧重于就业导向了,换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在离开学校开始工作的时候具有相当水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所以计算机这门课程应该以就业之后接手的实际工作作为导向,让这门课程提高实用性,给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应该作出相应的革新。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在课堂传授的内容上要和用人单位和企业的需求相吻合,所以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应该以就业作为实际的导向。
1.关于中职学校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完善,现在信息化已经走进了各行各业之中,并且成为了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了。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计算机在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加普及。正常来说,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在就业前景上应该是非常广阔的,但是眼下的情况却不是如此,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就业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种事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毕业生自身的条件和企业本身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这要在学校的培养方式上寻找原因,校方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应该立足学校自身,以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作为方向,来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良,这是让毕业生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就业率的必要手段。
2.当前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病 2.1教学方式太过死板
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知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计算机设备更新换代十分频繁、技术进步也越来越快,教学内容上本来也该如此,所以这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想要学生学到最先进的知识,就需要教师自身先进行掌握和理解。与此同时,教学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教师有着较高的专业技能,但是教学方式还依然非常死板,然而对现在而言,旧有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要,学生疲于接受理论知识,无法将其化为实践,长期被动学习,没有把学习这一行为的主体归还给学生,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甚至会产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上就存在了较大的问题,更不用说创新能力了。
2.2教学理念落后,不重视素质的发展
我国自从推行素质教育至今已经很多年了,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从老师到学生再到家长都特别看重考试成绩。考试从教材中选择内容,这就造成了很多高分低能的情况,很多人接手了实际工作之后并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所以要对此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应该仍然以旧有的一次期末考试为准,应该在平时多了解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让学生的操作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
2.3教师队伍素质存在问题
计算机本身是一门新旧知识更迭特别迅速的学科,所以具有很大的信息量,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本身应该不断对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和完善。但是很多教师在开始工作以后便不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了,只以自己原有的知识来进行教学。与此同时,由于学校的环境比较封闭,教师多半是不能了解市场的实际需要的,所以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3.1以就业为导向的概念
中职生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毕业后的实际应用。反思当下我们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时暴露的问题,我们可以轻松得出结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能提高中职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就业率的提高。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为导向,而不是盲目地去教;就是要彻底解决困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一些问题,以顺利就业为目标科学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面向的是市场的需要,所以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根据具体岗位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进而实施。中职学校只有打通市场,了解市场的所需,把学生培养成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才能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寻得一席之地。
3.2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不同于其它学校,它的教学应该跟随市场需要的改变而调整。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变革传统,建立起全新的教学思路,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等都要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个角度出发。要研究社会、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将这些要求及时融入到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中去,按照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同时还要随时关注社会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适时对原来的教学模式予以调整。
3.3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他们的就业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强化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要积极吸收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强学生的技术实训操作。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对专业能力提升的实际需要,帮助他们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既有知识又能动手的优秀人才。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训练中,要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在具体的模拟、演示和实验过程中,要突出实用的原则,多放手让他们自己不断地练习实践,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中职学校与相关专业的企业达成合作共识,不定时的组织学生到企业去进行实习,让学生讲专业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实际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4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教学的作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普遍偏低,不注重与社会市场的联系。教授给学生的知识较为陈旧和死板,和市场严重的脱节,不能使学生符合市场的需要。所以,必须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结语
结合前文所谈到的,以实际工作需要作为方向来进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同时操作能力也会大有提升,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建平.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电脑迷.2017(06)[2] 吴盼盼.“微课”理念下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电脑迷.2017(06)[3] 孙丽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通讯世界.2017(10)
第三篇: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分层教学
模 式 初 探
姓名:刘雪宏
电话:*** 固定电话:0467—2329375 电子邮箱:lxhlxh8888@163.com 单位:鸡西市职业教育中心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课堂教学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班级“齐步走”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注重个性发展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教学发展的趋势,更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 分层教学 模式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针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来说,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地域、生源的差异,学习计算机的起点不同,接触电脑的机会多与少,以及学生个体水平的参层不齐,造成了一个班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悬殊,这些差异使学生的发展处在不同的起点上;使得教师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以“齐步走”的方式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次教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人根据任务驱动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初步了解分层对象,对学生暗中实施分层
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刚刚入学的现状是有的学生是“电脑迷”“小专家”,有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的学生则是一无所知,连Windows基础操作都不会,一切从零开始。基于此种现状,我特地为他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的表格,目的是对班内的学生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表格内容包括:你有哪方面特长?你喜欢计算机吗?为什么?你学过计算机吗?你在计算机哪一方面有特长?参加过计算机兴趣班或校外辅导班吗?家里有电脑吗?会在电脑上进行上网并进行一些基本的网上操作吗?„„然后归类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一。第一节课我并没有急于讲授课本内容,而让每位学生连用两节课的时间,利用计算机软件自由完成一个作品。作品形式不限,可以用Windows画笔画一幅画、可以用Word制作的一篇文档或用Excel制作一份表格等等。再经过两周的新课讲授,对上传的作业情况作以分析,分析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一。然后教师根据这两个分层依据在心目中将学生分为基础好的、一般的和基础差的,最后根据计算机室微机分组情况,将分好层的学生分别对应在A组、B组、C组,这样教师一进教室看见学生便能清楚地了解学生计算机的基础层次。
二、教学的分层
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分层。要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个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教学目标。
(一)授课上的分层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示,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C层学生努力完成基础目标;B层学生完成提 3
高目标;A层学生完成拓展目标。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稳扎稳打,促使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操作,多给他们训练的机会,耐心辅导,使他们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不应该满足基础知识的掌握,这部分的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幅动性的,最有可开发性,教师应该重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认为应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开发他们的自觉学习的能力;对A层的学生来说,在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应当巧妙设计,在完成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涉及课程目标体系外的知识点,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并让他们这部分人去带动B层学生的学生,这样就会一举两得,既开发了A层学生也提升了B层学生。例如,在讲解Photoshop图形设计课程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在利用“Photoshop合成图像”单元教学时,面向学习困难的C层学生提出“模仿教材例子制作一个简单图片效果”的基础目标,面向B层学生提出“能够利用Photoshop自由创意制作出一个简单的图片效果”的提高目标,而面向学习较有余力的A层次的学生,则提出让他们“制作出一幅有针对性的产品广告的宣传图片”的拓展目标。
(二)备课上的分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从而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在依据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我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差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设计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如在“文字编
辑与排版”教学单元中,先进行任务驱动,再让A层的学生去自学,自主探究,第B、C层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再进行练习。然后,要重点指导第C层的学生如何在文章的设置中,设计出美观有序、富于变化的版式,插入漂亮的图片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下去的兴趣。而对第A、B层的学生就可让其在掌握以上方法的基础上,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创意的文字排版的作品来。
(三)操作练习上的分层
计算机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大部分比重。可见,操作练习在我们计算机课堂上则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老师在课前设计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学生刚刚入校,对电脑基础知识还掌握不深的情况下,我在讲解Windows基础知识操作时,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右击)后,我把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分为两层,基础层和提高层,并结合学生最感兴趣的电脑自带小游戏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如基础层让学生练习“纸牌”游戏;在完成基础层的要求后再让学生玩“空当接龙”游戏,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右击)的不同层面。在翻牌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玩得高只,而且学得又快又好,更可以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
(四)学习小组分层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更应该开展大量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校的机房虽然不像其他的一些学校是几人圆桌电脑,可机子还是按组分排摆放的,每六个人一排,每一排或者两排安排同一个层次的学生。比如,我在讲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时,按照课前已分好的层次小组,在进行项目实践操作中,先让A、B、C三层的小组各自的成员合作讨论项目如何完成,然后小组成员再根据讨论结果进行上机的实施,最后把完成的作品,上传到教师机上展示给全班的同学,每一小组成员再选派一名代表讲解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构思,全班同学进行点评。
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协调,能够在相似的水平层面上进一步提高,对一些基础操作的内容,可适当抽高层次的学生当“小老师”,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
三、教学评价的分层
依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特别重视反馈——矫正策略,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便十分重要。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抓住一切时机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善于运用表扬式评价肯定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才能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应当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作为评价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标准。在评价方法上,对于A层学生回答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完成要求较高的操作,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向学生提出更高的案例拓展要求;对于B层学生要看到他们的成绩,如回答的不完整、不准确,操作完成得不够完善,还是应及时激励、鼓励,如他们一旦完成较难的问题或操作,要加倍鼓励,给他们以学习上的信心,也是为了激发他们更加努力的信心;
对于学习较困难的C层学生在评价上,我并不挖苦、也不讽刺,而是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发现他们积极的因素,给予肯定,从而更加促进他们树立自信心。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课堂教学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班级“齐步走”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注重个性发展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教学发展的趋势,更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
第四篇:中职计算机教学浅析
中职计算机教学浅析
【摘 要】 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是现代中职师生必备的一种素质,也是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中职阶段学生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目前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养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师资力量不足,认识观念更新滞后;生搬硬套国外教学模式,水土不服,流于形式。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案例的方式加以展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关键词】 信息素养 利用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方法
现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材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电脑操作这一信息处理的工具是尤为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材,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下面就这两年来我对计算机教学的工作总结,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计算机教学障碍的形成因素分析
1.1 学生素质整体下降。近年来,招生制度发生改革,由于普高招生的影响和职校招生扩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目标定位不高,态度不端正,主动性不够,只求过关混张文凭的人不在少数,逐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学生素质明显滑坡。此外,网吧的兴起、游戏世界的虚幻飘渺迷住了部分学生的眼睛,学生以为计算机课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对系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有抵触情绪,这对计算机教学来说是一大挑战。
1.2 计算机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初中阶段,数理化的教学尽管也涉及相当多的基本概念,但教师大多以形象、生动、可感知的语言方式表述,并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来强化理解;而计算机教学中基本上是全新的概念名词,如二进制、中央处理器等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必须有一段适应过程。
1.3 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增加。新生第一学期,对中职学校分专业的教学普遍不适应。首先,知识结构变了,教学课程不仅包括文化课,更增加了生疏的专业基础课;其次,辅助练习、复习巩固的课时大大减少;再次,授课时间由“单节”转为“双节”,由初中的一堂课只讲45分钟新课转为两节新课一起上。
1.4 计算机教学要求的思维能力较高。初中阶段,老师将练习题分门别类,建立统一的解题套路,学生思维惯性化,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机械模仿,想问题教条、僵化的习惯。而计算机教学要求学生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勇于发现、敢于探索,让“心”、“脑”插上想象的翅膀,做一个思考者、实践者,刚开始很多同学感到无所适从。教学对策
2.1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前提。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务虚”(思想教育、端正态度)和“务实”(适当的学法指导)相结合。首先,抓思想工作,从端正学习态度着手。以“学习标兵”为榜样,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克服“混”的错误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从自然成长到自觉成长”的转变,做一个积极的主动学习者;其次,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要“手脑”并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使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设计假设,进行推断,解决问题,让学生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发展他们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2.2 重视直观,激发兴趣。以前我的教学采取常规教学,先讲理论,再上机,但效果不太好,在教室里讲过的东西,到了机房,同学们什么都忘了,找同学了解情况发现,有的东西同学们由于从未接触过,所以并没有听懂,有的即使听懂了,也因为没有及时上机实践,等到一周后上机时也很陌生了。对于中专学生,他们的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接受更快些,那么我们就应采取适合他们学习方法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许多操作在课堂上教学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比如讲述键盘,就可以只在机房里讲,每介绍一个键,大家立即动手操作这个键,立竿见影。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直观,同学们感兴趣。
2.3 教学内容适应课程的特点。计算机教学它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我认为计算机教学应主要注重实际操作,它的理论性东西有些比较抽象,不应要求学生理解,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势,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许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这些教学软件,它们通过图形、声效,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有较强地趣味性。它能把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这种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融为一体的最佳教学手段,能充分协调地剌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一种方法。
总之,计算机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不能完全按照常规教学的模式,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形势的发展,教学方法上要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以是否已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为准,教学形势要多样化,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为目的。
第五篇: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
宣城工业学校王琛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下面就针对职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与同行探讨。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特别迅速的产业。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1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1.2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1.3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1.4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
1.5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
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建立以实验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2.3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2.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玩游戏、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能力。让学生在节日时,发送电子邮件给亲戚同学问好、祝福。
3.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出示问题,提出任务,自主探讨”的过程,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让学生当堂操作,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将一台计算机拆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学都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是由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和逻辑控制电路共同组成,打开了学生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之后,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一一进行解说,最后启动机器,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学习,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渐渐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