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授课的一般教学模式5篇

时间:2019-05-12 22:0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新授课的一般教学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新授课的一般教学模式》。

第一篇:数学新授课的一般教学模式

数学新授课的一般教学模式

邵原一中

刘倩

经过近两周的课堂现场观摩,结合我们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在一起切磋了一番,初步定下了数学新授课的一般教学流程。大致上分为六个环节:知识回顾;呈现目标;学生自学;交流质疑;点评解惑;达标检测。下面我逐个解释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

1、知识回顾(5分钟)【意义】

因为数学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不管讲哪一节知识,都与上节课或前面的知识从某一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在讲新授课之前,很有必要来回顾与这节课有联系的知识。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对前面的知识加以复习,而且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因此建议这一环节缺一不可。2.呈现目标(1分钟)【意义】

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只有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才能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所以我们教师在一节课的一开始必须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呈现学习目标这一步。但要注意的是目标的设置不能太大、太空、太多,一定要具体一点,语言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而且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重点等。在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

一节课就围绕一两个目标进行,也可以采用多个小目标循环式进行教学,这一点因教材内容而定。

3、学生自学(10分钟)【意义】

在数学课的学习中,一定要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老师不能用讲来剥夺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一点老师们一定要明确。在明确了学生自学的重要性之后,我要提醒大家几点:

1、在让学生自学之前,把自己要强调的学习习惯等事先告诉学生,不能在学生自学中间想着一句插一句。

2、在自学之前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这节课需要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时间。

3、还要强调边自学边独立完成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题目。对于教师出示的自学指导,一定要紧扣重点,最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可以以填空形式展现,可以以基本题目考查知识点形式出现,也可以以问题的设置出现。在自学指导的最后,要设计好相应的基本题组,让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自己解答的为宜。

4、交流质疑(5分钟)【意义】

这一环节由小组合作来完成。在小组内学生要交流合作完成下面内容,1、必须是交流自学指导上的题目。

2、交流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疑问的、不会的、看不懂的。

3、有新看法的可以进行质疑。老师在这期间巡视指导。

5、点评解惑(9分钟)

【意义】

这一环节主要由教师来完成。教师点评什么呢?主要点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另外,在一节课中,老师该讲的内容还必须讲,该强调的内容还必须得强调,注意学生都会的老师坚决不要再重复讲解。

6、达标检测(15分钟)【意义】

对于数学课的教学,真正的目的在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那么怎样来达到这一目的呢?主要是练习巩固,通过学生做题来检验,学生做学生评或教师点评或师生共同点评,也就是说没有练习的一节数学课不管上得再成功,都是不完美的。不过我建议,在练习巩固这一环节中,主张七八年级学生以展示为主,让学生多讲多评,因为学生会讲一道题远比会做一道题的价值大。另外让学生多讲,学生的思维敏捷度也会不由自主的提高,从各方面都能提升学生的素质。

这六个环节是我们上数学新授课中必须要有的步骤,希望我们数学组的老师们在以后的所有上课中必须设计到这些环节。但是,有时因课堂内容的不同可以添加一些其它的环节,这也是允许的。以上只是我们的一些初步做法和想法,在以后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共同出谋划策,不断的完善我们数学组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篇: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崇文实验学校初中数学组课改经验材料

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崇文实验学校数学六步教学法

数学“六步教学法”是在我校“自主合作,静思能群”课题平台上,以“211”模式为基础,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念的指导下,本着“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建立的数学高效课堂整合模式。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逐步细化。三遍走子课题是为了活化六步教学法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即“一遍走”是遵循六步教学法实施的。

六步教学法模式结构顺序:

1.问题引入,2.尝试指导,3.精析问题,4.变式训练,5.归纳小结,6.达标检测。

(一)问题引入

问题引入,包括引入新课,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学习的问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问题,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选择新旧知识连接点,尽可能的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引入问题的形式可以多样,如1.直接引入法;2.问题引入法;3.复习引入法;4.实验引入法;5.资料引入法;6.激趣引入法;7.错例引入法;8.归纳导入法;

9、设疑引入;

10、生活经验引入等等。

(二)尝试指导

“尝试指导”其实是两条主线,学生尝试,教师在尝试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尝试了各种方法,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根据需要进行各种指导。

尝试指导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尝试前,教师要认真制订课时计划,规定学生尝试的步骤,编拟准备尝试题,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要有设计指导语或提出自学思考问题。

1、新旧知识的链接

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创设情境,体现数学知识、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设计活动时应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比如在分式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分数的定义,基本性质为知识的背景,然后用字母代替数字,过渡到分式基本性质的学习,这就是知识的形成,在这过程中就揭示了分式与分数两个知识之间的联系。

2、揭示知识的实质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和知识间的实质性联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崇文实验学校初中数学组课改经验材料

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

比如对于二次根式一节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复习近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求法,并通过实例引出二次根式的定义,引领学生揭示知识的实质是二次根式是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从而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和被开方数具有非负性。

3、知识应用

根据教材内容安排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活动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理解和解决相关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要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引导学生有效的读书,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循序渐进的灵活应用知识。

(三)精析问题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引导作用表述非常明确,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学生尝试指导中的反馈情况,教师针对学生探索中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精析问题要做到“三精”,即精彩,精当,精炼,于重点、难点、疑点、生长点处画龙点睛,把课堂引向深入,升华。

这一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这两方面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尝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教师不但要在学生尝试中进行指导,而且在学生的尝试前和尝试后,都必须认真指导。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有可能使学生尝试成功。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保证学生尝试成功的关键。

(四)变式训练

所谓“变式训练”,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但同时应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组题,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图一题,一题多变,对此辨析,逆向运用等方法,对初始题目加以发展变化,从逻辑推理上演绎出几个或一类问题的解法,通过对一类问题的研究,迅速将相关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提高解题能力。

对于例题的学习可以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引领思路,步骤示范,对于示范性稍弱的可以由优生1、2、3号参与,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崇文实验学校初中数学组课改经验材料

对于练习题可以多由4、5、6号同学参与展示,从中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情,练习中可以由1、2、3号参与评价4、5、6号同学的展示成果,这样不但可以增大参与量,同时也有效地促进1、2、3号同学更高标注的要求自己,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也可以根据题目难度设置不同梯度的练习,分为三个层次,5、6号为第一层次,3、4号为第二层次,1、2号为第三层次,实现人人都能 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另外,由于巧妙设计变式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到课堂的丰富多彩,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保持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归纳小结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常常需要将前后教学内容通过课堂小结串联起来,使整个课程前后连贯,并通过知识结构体现数学知识简练的系统美、互相联系的内在美以及该知识体系的形成美,因此,那些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课堂小结更显重要——它既是教学的收束,又是对教学内容的总括,还体现着数学整体的美感。

小结的内容一般分为四个方面,数学思想、主要知识、方法、注意点。小结时间、方法、形式也不尽相同,分段总结、整体总结、方法总结、规律总结、师生共同总结、生生互相补充总结等,可以按步骤进行小结,用口诀进行小结,用表格进行小结,用树状图进行小结等等,大多遵循精讲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激发性原则等等。

(六)达标检测

一节课结束前,根据所学内容和时间,进行当堂达标检测。

检测的时段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根据每节课的具体特点和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检测的难度可以适中,也可以分层,题目设计可以是以当堂所学知识为主,也可以有层次性;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达标题。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自评,互评;生平,师评,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当堂学生互评,也可以课下教师或小组长评,对于有错误的及时返给本人。

达标检测的目的是要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及时得到反馈,调解回授。做到“堂堂清”.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是六步教学法的一般模式,根据课型和知识年级的不同,可以采用灵活模式,各环节可以调换顺序或是结合。

第三篇: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基本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实践应用,拓展延伸——评价体验,课堂小结

基本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关键。

1、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分析数学元素,整理数学信息,探求数学信息之间的联系,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用完整、具体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对本堂课不必解决的问题可放入问题口袋以后解决。

此环节确保人人参与,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在首位。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1、学生提出有价值(与本节课知识紧密联系)的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引导学生探究就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变化、发展、直至得出结论的过程,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而进行的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3、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一般问题可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自行解决,疑难问题可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集思广益,合作交流,教师点 拨,顺势引导,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路人,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取最优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实践应用,拓展延伸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1、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巩固学生学会的知识,并能做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这个过程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的过程。

2、练习题的设计要有新意,方法形式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但必须当堂完成作业。对于开放性的题目可适当进行拓展延伸。

四、评价体验,课堂小结

评价体验,课堂小结是师生进行课堂教学和反思的驻足点。

1、一节课下来,教师应对本堂课表现优秀的学生和较好的中差生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时,要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来进行反思,也可以谈收获、谈自己的情感等等,为学生今后解决此类问题或相关问题指明方向。

第四篇: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在上课前,要进行集体备课,编制预习案和导学案。集体备课要集中研究以下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预习最有效?

2、共同研究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3、确定学生预习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目标;

4、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提醒学生如何思考?

5、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6、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

7、如何设计课后作业,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巩固得更好?

8、怎样设计周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在集体备课结束后,备课组要确定编制预习案和导学案的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结果,制定出预习案和导学案。预先案和导学案要体现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注意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的“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一、复习预习

(一)复习巩固,温故知新

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精要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方法,设计相应的知识链接,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比如,我们在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学习等比数列时,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相应的概念、性质、方法。

(二)情景导引,体验概念

在预习案中,教师结合将要学习的内容,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给学生一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比如,我们在让学生预习椭圆时,可以给学生一些椭圆的图片,星球运行的轨迹;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自己动手画出椭圆。

(三)小组合作、讨论质疑。

学生通过复习以前的内容,在理解生活实例的基础上,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结合预习案的要求,逐一检查,看看每一个知识点落实没有。对自己理解不清楚的内容,甚至是不能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也可以交流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学习分组一定要做到分组平衡,每个小组都有优生,中等生,后进生,这样学生之间才可以相互帮助,达到共同进步。

(四)收集问题,研究学情

教师在上课前,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和改作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也可以找学生谈心,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都有助于教师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上课前,可以让小组长或者是课代表汇报预习情况,关键是让他们汇报哪些懂了,哪些不懂,哪些需要老师简单讲解,哪些还需要老师详细讲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可以仔细考量,学生对于知识点是表面上懂了,还是理解了知识点的本质。如果只是表面上懂了,那么教师还需要进行讲解。

二、课堂探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借助预习案中的举出的例子,也可以给出实物展示,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也可以另外构造问题情境,或者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需要提醒的是,举出的例子一定是学生常见的,现实生活中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比如说,我们将线性规划的时候,可以举出生活中的求运输费用的最优解等常用问题,既让学生感兴趣,又有实际价值,也能够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相联系。

(二)小组展示,达成共识

在预习案中,每个小组已经对预习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了相应的小组意见。这个环节是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展示小组复习的内容和预习案中每个问题的解答,从中体现相应的方法和思想,也可以让每个小组提出自己在预习中的疑问。然后,我们请其他小组对该小组进行点评,点出该小组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展示和点评进行评价,逐步引导学生抽象出知识的本质。在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要总结大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概念

在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中重要的字、词、句、公式,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理解概念和知识的本质属性。课内应通过大量的正、反实例,变式等,反复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归纳,使之与邻近概念不至混淆,并要解决好新旧概念的互相干扰。对于定理,我们要分析定理,理解定理证明的方法、步骤。但是,这些内容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对复习知识的引申,对现实问题的抽象,让学生逐步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形成对新的概念的理解。

(四)巩固知识,分析例题

我们要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相应问题。要把刚才学习的知识,在这些例题中体现出来,尤其是注意这些知识与其他相近、相似、相反的知识,找到每个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采用辨析题、选择题,解答题等多种方式进行巩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做到回归教材,回归基本方法、思路,回归情境引入。通过例题的分析,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看看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分析自己知识点掌握不好的症结在哪里。该环节应注意,例题的设计应注意层次性,要层层递进;例题解答结束,要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培养主动梳理规律和方法的意识,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五)变式探究,深化知识

在刚才学习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变换例题的数据,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公式,我们要在例题基础上,对公式形式进行改变,让学生适应公式的变式。我们还可以适当改变例题的条件,结论,问题,进行有必要的提醒,让学生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熟练程度,做到举一反三,巩固所学知识。

(六)分享成果,练习巩固

我们在学习完新知识后,小组要进行讨论,探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每个小组要写出知识结构,找到所学知识与复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及时点评学生总结的知识结构,点评相关学生的表现。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关键,归纳出例题中的题型,总结规律,方法,步骤。然后教师给出学习较为典型的题型,让学生能够及时、独立的完成练习。

(七)课堂检测,评价效果

教师对刚才的练习进行点评,进一步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问题。教师要对没有掌握好的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方便每个学生进行改正。然后,教师在学生所暴露的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一组题,进行课堂检测,检测本节课的学生的学习成果,检测学生对于学习问题的改正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纠正,注意控制题目的难度,数量和做题时间。通过以上的总结、练习、检测,我们可以看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面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提供了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点评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对于后进生,一定要让她们感觉到自己有收获,有学习的热情。

三、课后巩固

(一)作业反馈,训练巩固

从课堂中的练习和检测,可以看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布置作业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课堂中暴露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完成的作业。这个作业中,不一定要求选择、填空、解答面面俱到,要结合知识点可能考查的题型,进行作业练习。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甚至可以面批面改,并及时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二)自主选择,深化提高

结合学生的基础,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可以编制有层次,有梯度的周练练习。教师可以让他们选择性的完成相关作业,一定做到因材施教,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重视基础,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重视能力。部分尖子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其他相关的课外作业,深化提高所学知识。

四、课后反思

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以及测试、作业中反馈的情况写出教学反思。要包含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教师对问题的分析、教师给学生的学习建议,也应该包括自己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的改进措施,在反思中,要写出本节课的自我评价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矫正补救,挖掘较好的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

第五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数学新授课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数学新授课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而新课程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新课程对于数学课的要求是:使数学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创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索去理解和掌握,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知,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那么,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之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呢?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适合于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供大家批评指正。即自主合作反思教学,其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激发参与”—→“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建构知识,能动参与”—→“拓展运用,创造参与”—→“反思归纳,提高参与”。

1、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时,教师通过创设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有力的基础。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主动摘果,教师要做学生探索求知的引发者。

如在讲圆中《弧长》一节,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操场标准的400米跑道是由两个100米直道,两个100米的弯道组成的,现在让你去设计操场标准跑道的图纸,你该如何设计呢?为我们将来能成为工程师、设计师,请大家自学本节课后来解决这个问题”。来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固着点”,使学生迅速进入“愤”、“悱”状态,为新知识的探索、学习开了个好头。

又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拿了一张纸进入课堂说:“这张纸厚约0.1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胆子大一点的说10米。我说“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同学们都惊讶不已,纷纷要求教会他们计算方法。全班同学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良好。

2、自主探究,积极参与。著名的教育家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围绕问题情境,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了学生的智能,展示了学生的主体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素质。这正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一定要耐心观察、等待,确保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质和量,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的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答的绝不暗示,正所谓“好的老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而不是传授真理”。以《弧长》一课为例,学生在此环节动手尝试、主动探索得非常投入,景象非常感人。有些课则可在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问题看书自学,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更富有挑战性,更能锻炼人的思维,因此不能只让学生做“答”,不让学生做“问”。事实上,人都有自主发展的本能,学生的一些灵活思维和创新有些可能是老师想不到的,要让学生自己以发现者、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卷入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体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在《弧长》一课的合作交流中,我首先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成果,并说明设计的道理和方法。学生争相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不时地评价别人,热情非常之高,颇有自己已成为工程师的感觉。这种从主体高涨的热情、享受成功的愉悦到积极的思维、相互质疑、相互激发,创造的生动的情境不能不令你震撼,所有这一切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建构知识,能动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能动地思维、特色地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易错易混点,让学生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

如《弧长》一课中,可引导学生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我们设计跑道的根据就是弧长公式。那么谁能说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和工具有用到弧长的?同学们踊跃参与,七嘴八舌,有关自行车车链、皮带轮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轻松得以解决,使他们对弧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5、拓展运用,创造参与。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解决问题进行创新的快乐。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为什么?并通过不断的评价激励,鼓舞学生创造性拓展运用,鼓舞学生走向成功。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多鼓励、多维度的质性评价。

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章的学习中,学生经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实践活动,能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制作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初步从统计图中学会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且不少学生投入了极大热情和智慧。如:我们在讲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时,先亲自设计一个较为完整的调查问卷,分组实施调查,调查者将设计好的问卷发给被调查者,然后小组抽取样本统计汇报,通过小论文的形式用所学知识简要论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学生经历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以及对所得结论进行解释的过程。通过这个“课题学习”也使学生对废电池的回收,废电池的危害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一个定量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自觉地加入到科学回收废电池的宣传和行动中来,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6、反思归纳,提高参与。新知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绝好的提高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提高学生主体进一步参与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关键的一步,也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完每一节课后,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思路等)?你认为你的学习有效吗?你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你准备怎么办?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反思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赢得成功。

根据一段时间的实验和研究,笔者认为“自主、合作、反思”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新授课中效果明显,有效地整合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学习三种先进的学习理论,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学会创造为目标,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合理化、科学化,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开放互动的环境中能学、乐学、会学,做到主动探索,提高能力,发挥个性,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知识建构的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下载数学新授课的一般教学模式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新授课的一般教学模式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五篇范文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校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探究,交流提高——巩固深化,拓展应用——总结回顾,......

    数学组新授课教学模式

    高一数学新授课“六环节”教学模式 一、课堂基本模式: 复习及引入——创设情景(新知形成)——新知应用——实战演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二、具体实施 1、复习及引入:根据......

    高中生物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教学流程 二、操作要义 (一)情景导入 利用情景导入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愉快地接受探究课题。 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

    化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化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出示目标 引导自学 出示目标可以是教学目标,自学提纲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应达到的要求,此处应注意三点:一是导入要激发学生兴趣,方式有故事......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理论依据 新授课是教学全过程中最重要的课型,是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知识的关键。马列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

    生物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郑二中分校高二生物组 构建模式提高效率 作为一名教学经验并不丰富的青年教师,教学模式概念模糊,教学随意性很大。因为没有一个可操作的模式去规范,课堂教学不规范、课堂效率......

    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 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石泉小学 何泉清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那么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

    体育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

    体育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体育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