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19-05-12 22:3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自从今学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课堂的教学模式后,我在这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感觉到有成功的喜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就这一教学模式谈几点意见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我觉得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之前,必须要精心科学地分好小组,每个小组最好是四个人为宜,这样更容易进行操作,方便同学间进行互帮、讨论,人多了太乱,人少太孤单,不利于开展。确定分几个小组以后,就要根据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组织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中必须至少有一个同学是学习比较好,有组织能力的,这样才能方便开展合作学习。不能随随便便的分组,否则会影响效果,这

是成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四大功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四大功能:互帮、互促、互改、互探。我们必须在每一节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利用这死大功能,互帮就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促就是同学之间互相促进,互改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互探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探究。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大功能,那么效果就肯定好。例如:课堂中经常用到的互改,在语文课的听写就可以经常运用,或是在数学课中的巩固练习中就可以经常用。通过学生的互改,就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他的三个功能也是一样,不过,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好,在哪个环节该用哪个功能,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充分利用表扬机制

受到表扬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的,这会让人做事更有动力。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中,更加要充分利用表扬这种方式,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这会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在小组竞争中的优胜者,我们更加要表扬,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就会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就是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经过这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一模式切实可行,今后我还会坚持开展下去,我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杨雪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种方式既能发掘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合作的精神。因此,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以建设学习小组为立足点,采用引导小组“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既盘活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促进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小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称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水涨船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1、内在动机激发论

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这种“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与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

2、交往需要满足论

需要满足论的倡导者(如格拉塞等人)认为,怎样才会学有成效、学业达标呢?首先得有学习的意愿。问题是学习意愿从哪里来?交往需要满足论者认为,学习的意愿来自于基本需要的满足。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到学校里来,只是背着一只大口袋来填装知识食粮的。学生到学校里来学习和生活,都在寻找种种方式满足自己与人交往与合作、友谊、自尊(影响别人的力量)等需要。可以说,这些需要的满足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喜爱程度、努力程度和达标程度。只有创设良好的条件满足而不是千方百计压制学生的上述需求,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有可能帮助他们取只得学业成功。许多学生正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认可、接纳,也不能表现出对别人的影响力,才转向课外活动、校外小团体等,以寻求满足自己需要的机会。因此,在合作小组中开展互助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与合作,彼此尊重,共享成功的快乐,这是满足学生基本需要的有效途径。

3、认知发展促进论

认知发展促进论的倡导者(如维果茨基、皮亚杰等)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进的。维果茨基曾指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4、知识建构学习论

“知识建构论认为:“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一方面离不开个人主体的活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主体交往。从根本上讲,人的知识是社会生活中不同主体之间建构的产物”。因此,建构性学习方式是与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相关的。“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是指个人在知识的建构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应该是合作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

5、教学交往属性论

“教学过程的本质由两种根本关系决定;交往关系(主体——主体)和认识关系(主体——客体)。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和交往过程。” 然而长期来,人们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仅停留在前者,忽视了探究教学的交往属性。随着对学生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的重视,这种局面才得以初步改观。目前,人们日益达成以下共识:教学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系统,是教师(或教师集体)同学生(或学生集体)彼此之间或各自发生交往的过程。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谈得上培养人,诸如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规范乃至发展个性等。交往不只是手段、途径,交往还是教学存在的本身。“良好的师生关系胜过好的教育”。教学交往不仅有直接的交往,也有间接的交往。直接交往体现在师生、生生之间面对面接触,而间接交往主要是学生自学。要使教学交往尽可能充分和完整,应该尽量多地采用直接交往,尤其是学生小组内的直接交往。同理,教学交往不仅要重视师生交往,更要着眼于生生交往。课堂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保证交往结构的完整性提供一系列机制与现实途径。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如何组建小组?

新生入学后,经过一段磨合期,班主任对全体学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校组织一项面向全体新生的学习能力测试,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试成绩、日常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学习成绩为主),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层,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 每组6人,组员从A、B、C三层两两选出

• 依照每组6人的原则,班主任先从A层学生中两两选出,分布到不同的小组(每组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不冲突),再从B层学生中两两选出分布到不同的小组(每组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不冲突,且不与组内A层学生的优势学科冲突),C层学生比照以上方法分组。

• 在小组组建的过程中,除了保证每组内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带动全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外,还要考虑分配一名管理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组内日常管理)。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性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活泼型学生与内敛型学生结合,以增强小组的活力。

(二)、选出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

分组后,组内要选出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常务组长要带领全组成员制定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还要负责检查各项目标的落实情况;学习组长则负责督促全组同学的学习。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的选定由学生自荐、小组同学选举产生。小组长要定期述职和接受组员评议,工作不出色的,会被及时更换。小组组建的原则

1、均衡

这是指在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使各小组的力量保持均等,大体相当。各组都应有大体同等数量的A层、B层生和C层生。各个学习小组中男女同学的人数也应尽量做到均衡分布。均衡配置有利于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充分的讨论,利于学生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

2、尽量尊重学生意愿

在保证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教师在分组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同时注意不把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编在同一小组,以免激发其逆反心理,影响小组学习及开展其他活动;C层生宜编入对他们持中间态度或欢迎态度的小组,以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适时调整

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这种变化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的调整,也包括小组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等变化。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4、选择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长

学习小组长是小组学习的核心,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学习小组长应具备3个基本条件:首先,他应当是本组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采用自荐和民主选举的方式,应尽量避免由教师指定。在选举前,教师可以公布组长候选人的标准。只有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产生的小组长,才容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

5、教室布置有利于小组学习

在小组学习的情况下,6人的学习小组组合对坐,对面是“学习对子”,临近是“帮扶对子”,6人组成一个紧密的讨论小组,有利于合作学习、交流。在教室周围设立展示牌。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

1、预习:将“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红线”

“导学案”下发后,组内各成员要独立完成预习。对预习中一些不懂的、模糊的知识点用双色笔中的红色笔标记出来,然后组内AA、BB、CC三层对应进行一对一的讨论,解决该层次能力范围内能够处理的问题,然后将疑难问题向上层级组员请教,普遍性问题组内集体讨论解决。若有问题,组内讨论后无法解决,则由学习组长代表小组向其他组请教(主要是向该学科拔尖的学生寻求帮助),然后对组内成员讲解。对班级内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则由学习组长反映给学科班长(即课代表),学科班长汇总后与任课教师沟通,由任课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如小组长培训、集中讲解等)

2、课堂展示: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

在课堂上,小组讲座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分配任务给各小组。接到展示任务的小组积极做好准备,由学习组长指定组内一名组员进行展示(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以B层学生为主)。

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则根据课堂情况自主学习,如进行组内小展示,或者认真倾听、准备点评;已掌握本节学习内容时,可以关注展示内容或演练展示内容,准备点评,在还没有掌握好本节内容的情况下,则继续学习。小组展示过程的要求是:全面、完整,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黑板展示要整洁、规范。有一题多解的情况,鼓励其他组申请同时展示。如果某一小组无法完成展示任务,则让出其展示机会,其他小乡进行补充展示

课堂展示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更不是“预演”,展示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检验其掌握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展示,还能通过对学生表现欲、展示欲的激发,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教师们备课时会经常预设:学生学会了没有?内心怎么想?情感态度怎么样?在此,教师很好地实现了一次学情调查。

3、点评:主要由A层学生负责完成

展示后的点评工作主要由A层学生负责完成。点评的学生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判定,然后讲解其思路,在点评的过程中同步作出总结和补充,总结规律和方法,补充不完善的环节或是其他解法,然后征询其他小组或任课教师的意见,完成点评工作。

六、小组的巩固建设工作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因而学校特别重视学习小组的巩固、建设工作。

1、小组长培训 对小组长的培训分3个方面:一个任课教师进行课前培训,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每周在固定时间,班主任都要与学习组长、常务组长进行交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及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等,与大家商讨解决的办法,帮助每一名同学进步,推动班集体共同提高;三是任课教师进行不定期培训,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随时召集学科组长及学习班长开会,了解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在完成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后,教师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开展小组学习和管理工作。

2、小组凝聚力的培育

小组凝聚力是通过小组成员对学习能力提高的期望,不甘示弱的团队意识、家庭式的亲情关系、个人能力展示的欲望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的。

在小组巩固、建设中,在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团队意识、展示欲望等几个方面做好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小组学习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小组的目标意识培养

教师用这样的问题“为难”学生:你们小组的集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你们小组成员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实现?

通过这些提醒,教师督促学生形成强烈的目标意识。在这种目标意识形成的过程中,要体现出计划性,由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作好引导与督察,一方面帮助学生完善目标,另一方面也要督促学生实现目标,不断取得突破,提升自身能力。

七、小组的管理与评价工作

1、小组管理 在管理方面,一方面要建立起依托小组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一方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校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考核的开工是实话小组捆绑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迫使小组看成是一个小班,那么一间教室就成了N个小班,高效课堂就等同于小班化教学。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班”的学习质量,在小组学习中发挥着牵引和桥梁作用。小组捆绑考核目的是将管理分配到各个小组,由各个小组长进行一次督促,这样既扩大了督促面,又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小组建设和管理的精神核心。学校要注重建立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刻苦努力、团结合作的团结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人人为班级的争先意识;建设好奖惩平台和交流平台;建设好班级自治管理组织,完善管理体系,严格管理。以班级文化为主导,激励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2、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工作分为课堂上的常态评价和课外的常态评价。

课堂上的常态评价,即教师按课堂流程,安排好小组的合作学习工作后,对下以环节进行评价:预习整理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解读,对目标知识的理解状况,参与课堂展示活动的准备状况,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及帮扶状况,课后针对学习目标的整理巩固状况等。课上常态评价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一节课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地参与、思考和交流,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一节课结束后,由学科班长结合课堂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各组内的学习组长结合课堂表现给组员打分,并在班内指定的位置公布成绩。各组的综合得分及组内的成员得分情况,一周汇总一次,在各个班级外面的展示板上集中排序公布,以激励各小组不断竞争、不断进取。

课外的常态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课堂外其他方面的发展。学校要求,课外小组活动与课堂一样开展合作,并且始终要围绕课堂展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行为规范。课外常态评价涉及自我管理的效度评价,参与有益活动主动程度的评价,组织活动的能力的评价,关心集体、他人及文明礼貌程度的评价,课堂外的社会生活中学习能力的评价等。

总之,小组学习不仅要成为支撑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支点,而且成为高效课堂模式的助推器。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的教学观所关注的不仅是活动的结果,更关注的是学科学习活动的过程。合作学习适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不同的方式探究新知,在合作中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在合作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可以帮助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使同学间的友谊得到升华,集体主义观念(团队精神)得到加强。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取必要的学科知识,而且对提高每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及合作意识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 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么站在讲台前,要么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从转变观念开始,除了在理论上加强学习以外,还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努力实践。这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1.要求学生合作,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合作。

不可否认,合作学习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因为我们的教师大多也是在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在工作中,教师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有经过合作才能从中感受到合作的要义,才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收获,才能有效地去指导学生的合作。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都是训练教师合作态度、合作精神的有效策略。

2.学生要建立成长记录,自己也应该建立成长记录。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们都要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那么教师自身呢?“教师与新课改同成长”,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课改同步成长。为了能够认识自我,不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就有必要建立教师的成长记录。比如:可以把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论文、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等及时地积累下来,作为自己成长的记录。

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实施有效的课堂讨论新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为的人。我们应充分认识课改精神,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在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看法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并轮流在班内发言,再由本组同学补充,然后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否则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将流于形式,不但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还极易助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造成两极分化。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留给每一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时间与机会,还要根据学习小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发挥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作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的。刚开始进行合作学习时,学习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并不十分清楚,需要教师适时地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习惯。在进入实质问题的指导阶段时,要先搜集各组汇报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去指导,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做到有效的指导。尤其应注意的是,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不能站在一旁无所事事,须知此时是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的良机。此时教师应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作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才能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作用,更有效地促进合作学习。

1.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往往缺乏经验的技能方法,不能有效合作。因此,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常用的方法有:协商法: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的时间。辨论法: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一位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以他的观点为中心,展开辨论;或者由一个小组陈述他们的观点,其他各组以这一组的观点为中心,进行辩论。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使个性的发展。提问法:让学生面对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自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分析重点,并作出自己的判断的习惯,要尊重别人,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补充自己的观点,敢想敢说,条理清楚,言简意明,突出重点等。

2.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切入时机一项需要分工、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是促成合作的最基本的条件。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乍一看,学生人生鼎沸,似为积极。但仔细一看却不尽然,虽有分工,但各人的工作基本能独立完成,缺少讨论、帮助和支持,这样的合作学习对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意义都不大。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应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切入时机,实践证明,恰当地选择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1)在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①(x+y)(x-y)=②(2a+3y)(2a-3y)=③(5m+n)(5m-n)=④(4s+3x)(4s-3y)=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2)在迷惑、混沌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3)在深化、拓展处。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例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便是提醒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4)知识的查漏补缺,组织小组学习更有效 这一点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当前班级学生人数普遍较多,教师很难做到在课堂上直接为每一个学生解答所有的疑点。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上述问题的解决便成为可能。其二,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四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鉴于此,(1)合作学习评价应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进步。

(2)在合作学习评价中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机制。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属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3)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标准参照评价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成绩以A、B、C、D、E五个等第划分),安排同等生(如A等生与A等生、B等生与B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测验的难度尽量有梯度。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A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B、C、D、E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

总之,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时期的教学活动已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合作学习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转变教师角色。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的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构建良好的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小组内的几个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所以小组的组员间的配合就会显得尤为重要。小组的构建要符合“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把班级学生按数学水平分为好、中、低三个层次,每个小组规定有两个好、两个中、两个差三个层次的六个人组成,安排在前后桌,并由学生自荐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他们在一起交流,讨论问题,互相监督,在互帮互助互学的过程中得到共同发展。

教会合作技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将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使其养成一种合作习惯的同时,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这样,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让合作小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点拔,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提高同伙间的合作效率;教师可拟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个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评比后,小组里的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成绩便会有较明显的提高。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范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体会

本学期我校实行课改,讲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课堂中来。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观摩,我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欣喜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通过本学期的实践今天我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所取得的成绩:

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更加喜爱学习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享受愉悦、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真正爱上了学习。

2、学生互补作用得到发挥,整体成绩显著提高。

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了人际资源。在合作中懂得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也明白了只有大家同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明显增强。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见解。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且随着课题进展学生会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逐渐的有难度、有深度、综合性比较强。在提出问题时发言自然大方,不做作。

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问、善问的习惯慢慢养成,敢说、会说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思维常常会产生碰撞,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热烈的合作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也因此常常在合作中展示出来。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促进了人格健全。

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开展,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极大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可以说在竞争中锻炼了能力,健全了学生人格。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

教师呈现问题后,往往不记得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进行思考就匆匆地“被合作”了,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合作学习时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少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有时候课堂任务较重或问题复杂时,学生的合作探究时间往往不够,这样不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因此,我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无序

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如果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以上我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谈了一些我个人的意见,我也是一个初学者,一个尝试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将课改进行到底,不断地从实践中获得经验与教训,发现适合本校、本班的合作学习。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稿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与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小学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外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建立小组合作小组的意义

1、打破了原来单一的“班级制”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本身;

3、培养了小品集体的团队精神。

4、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

5、有利于落实分层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6、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

7、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三、如何分组结对

(一)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质:知识储备、性别、性格)

分组目的:保证每组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为组内竞争提供平台。

(二)具体小组划分做法

1、小组成绩旗鼓相当

分组一般情况下还是参考学生的总体成绩来划分,具体的操作如下:把全班同学按成绩排序,然后按照“S”形排号,班内有几个小组就可以安排几个号,我们一般情况下为6个小组就可以这样安排。例如:

总体成绩排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小组编号:1、2、3、4、5、6、6、5、4、3、2、1、1、2、3、4、5、6、这样编号为1的同学为一个小组,以此类推1-6个小组便安排好了,如果你算一下的话,他们的名次和相加是一样的。平均分也相差无几,当然必须是小组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才会这样。

这样分组,意识可以保证各小组的公平竞争,各小组实力相当。而是便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帮扶,充分发挥小组的帮扶作用。

2、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有的老师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照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比例要合理调配好。这样做几点好处:(1)便于劳动时合理分工。

(2)思维的互补性。一般情况下,男同学抽象思维比较好,敢想敢做,思维跳跃性大;女同学形象思维比较好;男同学粗心大意,女同学细心认真。这样男女搭配,会让他们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都有一个很好的互补。

(3)便于竞争。小组学习既竞争有合作,如果男女比例配合合适,老师可以在小组屏蔽的基础上再开展男女比赛,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跳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无论是在分班还是在分组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和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作为老师更应该不断对同学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把自己靓丽的一面展示出来,只有展示才会有提升,因为这样你才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4、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那么作为班主任在排位时更应该注意,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有带头人,不能偏向某一学科,否则容易照成交流时无人交流,帮扶时没有优生可进行指导。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耳朵同学根据学科优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和交流。

5、阶段性随机调整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点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只见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是老师就应该及时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座位进行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由其自由发展下去。

6、学习小组重组。

每个学期至少重建一次学习小组。好处:①学生能与更多拥有不同经历和能力的同学搭档。②有机会学习如何与新搭档合作,同时也预防了“小集团”的形成。

(一)核心小组:学习小组长

定位:助手、代言人、一组之魂、学习领袖、学习英雄。

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小组长的学习水平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更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学习小组长发挥的作用(1)小组长的带动作用

学习中积极主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敢于点评,善于补充,能做学生的榜样,更好的带动同学们去展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榜样的额引领,我们还愁其他同学们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吗?(2)小组长的帮扶作用

在小组拍排座位时,小组长和自己组内的后进生同时也是帮扶小对子,这样便于进行兵教兵,兵强兵。

自己学习好不是真正的好,只有让组内的每位同学因自己的女里而有所进步和提高,让班级因自己的女里而有所进步,这才是真正的好。树立小组长的额集体责任心,为小组为班级增添光彩这是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

老师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说班长是联系老师与同学的纽带,那么小组长就是联系组员与老师的纽带和桥梁。如果您呢过充分利用好小组长,那么我相信你的班级一定会成为全校最优秀的班级。(3)学习小组长的选拔标准、选拔方式 ① 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 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③ 学习成绩优秀

④ 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 ⑤ 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⑥ 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⑦ 有服务同学的意识

选择方式要多样。可推荐、可老师指导、也可组员评选:

下载小组合作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组合作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

    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好小组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将班内学生分小组管理,这种方法已被广泛使用。事实也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课改逐渐成熟的时候,小组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地......

    小组合作学习

    小议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困生搭建发展的平台 摘要: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纪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取得实......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王涛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实施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因为小组合作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

    小组合作学习浅谈

    小组合作学习浅谈 2008年上学期,我校又引进了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新一轮的教改活动中。为了能快速实施这种有效的教学,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的点滴心得体会 胡 庆 龙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迈向21世纪的一项综合性改革,是提高未来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来看,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新抓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湖北省丹江口市凉水河中学曹玉文电话:***邮编:442704近年来,我校一直围绕提升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特别是以“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