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宏--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姓名:王 宏
单位:蓟县尤古庄镇西塔庄中学 电话:29837158
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历史是生动的。然而,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让人震惊。历史课出现了危机!其中原因或许有多种,但历史教学自身的一个特点就是过去性: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不可能再重新出现。因此要实现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思想就必须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论从史出,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和综合能力。多媒体教学正是适应了现代历史教育的这种要求从而为广大历史教师接受、认同,并日趋成熟的。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历史教学脱离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一个既陌生又隐约浮现的轻松、生动、富有朝气的崭新世界,使学生从浩淼的历史烟云中自由徜徉,在激情与感慨中领略中华五千年文明带给我们的惊奇与震撼!那么在历史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合理选择多媒体功能
多媒体从感官方面来分有听觉媒体、视觉媒体、视听觉媒体等几类,而针对历史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认为视听觉媒体即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能更完善、更灵活、效果更好,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文字材料有形象、直观地认识和了解。
如我们在学习《夏商西周的更替》,有一些相当久远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单凭文字阅读是无法让学生理解记忆的,我们在设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纷争方面,可以对相关电影进行剪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火烧赤壁”等故事,让学生通过这种趣味性的传授知识的方式更清晰地感受到三国纷争、战事不断的历史场景,并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改变学习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接受了以前看似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
二、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多媒体使重点突出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对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如何选择多媒体材料辅助教学内容至为重要。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应该围绕教学的重点问题,使之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特别是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上,如果过于偏离教学重点,很容易造成学生新的学习负担。所以无论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图像和音像的编辑和播放,还是上网进行教学活动,都应该是紧扣学习主题和研究课题,围绕重点内容和重点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效。
如在引领学生学习有关中国近代史部分时会接触到有关“南
京大屠杀”的内容,新课程标准上明确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对日军的侵华罪行有一个直观的、真切的感受,于是授课过程中可以选择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专题片,再现1937年南京大屠杀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
罪行,并加以点拨、解说,使学生通过看图象资料深刻领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正确的荣辱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选择多媒体应顾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认为:“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不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作为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并且不同年龄的学生其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活动和推理方法均不相同。因此,我们在选择多媒体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趋于稳定和集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进一步增强的客观事实,选择有利于启发和诱导思维的电教媒体,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综合能力,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
比如对“鸦片战争”的学习,课堂上除了可以选择《林则徐》、《鸦片战争》等影视资料外,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幻灯片,通过图片与疑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题和读图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都要进行复习,这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来描绘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以帮助学生直观、立体地梳理知识,构筑知识体系,使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
四、把握课堂实施时机,运用多媒体
在选择了最佳多媒体形式后,什么时间、怎样运用多媒体还要注意好对时机的把握,提前或错过都会降低多媒体活动的整体效果。
1、语言先导,多媒体其后
如学习“新中国的成立”,可以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录音播放给学生听。在之前应让学生明确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这是什么时间、什么事件的发生?②是谁在讲话?③他的讲话带来了什么样的震撼世界的影响?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样学生就会避免收听过程中的盲目性,积极思考,既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满腔爱国热忱。
2、多媒体在先,语言点拨其后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边进行多媒体活动边用语言串联
在进行多媒体活动的同时,用精辟的语言串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种方式在进行课堂训练、或单元小结时会经常使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图文并茂,寓教于乐,轻松游弋于上下五千年。
五、注意多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种电教手段(如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播放影视),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电灌”。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
我们要求运用多媒体并不是排斥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中经常提倡“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将现代教育手段和传统教育手段有机结合,使二者浑然一体,各取所长。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但又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学科,这也就为历史教育中现代与传统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因此正确地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辅助课堂语言教学,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这方面也是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篇: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中学 高传盛
【摘要】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一体。使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是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之一,但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正确使用多媒体,更好辅助历史教学。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历史教学
多媒体
手段
学生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迈入了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不仅可以使历史教学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生动的表现教学内容;还可以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历史教学媒体:语言、课本、板书、挂图、模型、演示等„„已不能满足现代历史教学的需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技术的优越性,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辩证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是我们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必将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多感官结合的多媒体技术是历史教学最佳手段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激疑——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高度兴奋,学习效果当然明显提高,这些都超越了传统的教学媒体。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是很难使原本单调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如能让历史再现,就可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感性认识,使理解更深刻。视、听等多感官相结合极大促进了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变动为静,变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师原本枯燥的讲解、干巴的历史概念活起来,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学习兴趣,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时,可以将板书通过电脑打好,在讲授中点击出现,配上一定的声音,其间加入名族英雄林则徐的历史照片、虎门销烟等历史图片以及关天培等人的历史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史料、激发学生对历史事实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开阔眼界、激活思路,更加准确的把握历史事实;还可以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再如,学习《对外开放》这一课时,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学生低声跟着伴唱的同时,屏幕展示下列几个问题(1)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举例说明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贡献有那些?(2)第一个“春天”和第二个“春天”的含义各是什么?(3)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学生的思绪飞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时代,同学们仿佛看到了邓小平挥手微笑的伟人丰姿,在伴唱声中使课堂气愤达到了高潮,欣赏完歌曲后,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同学们对这节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
历史课标明确指出:“课改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能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只有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培养成具备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学生通过规律性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他们认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坚定的信念。这样必须加强独立性和创造特性的培养。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若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只有具备这种独立性,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读史以明智,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最高目的,将一个个看似孤立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通过多媒体强大的演播功能展示出来,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主义以及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而且能够使的学生在持久的兴趣支持下准确的把握事物发展本质联系和客观规律,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讲《抗击外来侵略》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击退沙俄侵略三段录像片,使活生生地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多媒体在中学教学领域中的逐步推广、普及,它在发挥和体现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协同性等方面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同学们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学会了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丽芬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
2、李志辉 《中学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贾小云、刘海峰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
第三篇: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上虞中学
杭黎方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内容时,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南泥湾》,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由“杂草众生、野狼成群”开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过程。听完后,教师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反映了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什么事情?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面临什么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此引入教学。又如讲《鸦片战争》一课时,先播放电影《林则徐》或《鸦片战争》中有关“禁烟”、“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采取的措施。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虎门销烟是一项正义的行动?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是由禁烟而起?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又如讲授“西安事变” 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我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内容时,先播放有关介绍金字塔的录像及照片,引导学生观察:金字塔外观宏伟、庄严;内部结构复杂,装饰精致;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金字塔作什么用?在地处沙漠地区、没有机械设备的前提下,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建造方案。
又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又如讲《抗击外来侵略》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击退沙俄侵略三段录像片,使活生生地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介绍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历史教学的几种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电教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介绍了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电教;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优化;注意事项
目前,建立校园网络,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热浪很高,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曾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可以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的心理状态。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厌学情绪,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智能,提高教学效果。
要成功地上好一堂历史课,教师必须首先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巧妙新颖别致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例如,我在教学《红军长征》一课时,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曲《十送红军》和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学生在音乐声和观看电视画面中感受到了长征这段历史。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历史史实的浓厚兴趣。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产生对历史的“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导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问题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利用电教手段,巧妙设置问题,有很快击中学生的兴奋中心,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五四运动》一课时,我首先播放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的片段,然后大屏幕打出以下问题:
1、顾维钧演说有理有据,充分说明了山东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也得到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为什么列强仍然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3、如果当时你是北京的一位大学生,听到这一消息后会有什么反应?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老师,也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在分组讨论时,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最后,每个组推选一人作小组总结发言,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
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情感,营造情感化的历史课堂
情感教育也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电教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抓住时机,在最能吸引学生的“关键处”,精心设计一两框投影片或其他内容,作为激发学生情感的“激发器”。这样的情感渲染,使一个英雄形象活现在学生面前,更会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巧用电教手段,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寓理于情”,与历史共悲欢,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收到“以情感人”的教育效果。
如在学习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我精心挑选了部分电影片断和图片来对学生来进行情感教育。我先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部分片断:日本兵进入南京城后不停地烧杀抢掠,见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幼,甚至将小孩抛起来练刺刀。枪杀、水淹、活埋„„日本人用极其残忍的方法残暴杀害中国人民,人数达30万人以上。接着又用投影打出几张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图片。然后,播放《血战台儿庄》和《地雷战》电影DVD片断。这些内容形象生动表现出日本发动战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使学生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消灭日寇的爱国精神。利用这些具体、形象生动的资料,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和悲剧重演,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在祖国遭受外国侵略时,我们要保卫祖国。
四、直观形象,活动引导,让学生在历史课中“动”起来
历史知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过去性,它既不能演示,也不能重现。教师要尽量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解决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矛盾,教师合理利用投影仪,实物展示或者通过播放音像资料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犹如穿过时光隧道,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真实的历史。等问题,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便会激发出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行讨论和交流,获得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堂气氛就会大大活跃起来。
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爱唱歌的特点,还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音乐供学生欣赏。如在教学《改革开放》一课时,播放《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也可以教唱这些歌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喜爱历史,亲近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五、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时间缩短,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授课时间。如讲《世界多极化趋势》(必修一26课)时,放记录片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直观形象展示了不结盟运动的背景、过程。那么这一部分就可不讲,从而节约了时间。还可以将课堂知识结构在大屏幕上打出来,从而节约了板书时间。这样节约的时间可以进行重点突破,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好现有电化教学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巧妙“再现”历史事件,增强了直观感染力。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历史知识,培养了历史学科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一件好事,应该大力提倡。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各种关系,更好地发挥它的效能。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不可替代性”。研制一个多媒体课件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选择课件的内容上,一定要选择传统方式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而且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的内容来做。否则,就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去制作多媒体课件了。
二、注意掌握“度”。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应提倡使用。但要讲究适度,并非越多越好。没有必要什么内容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要根据内容合理安排。而有的内容本来就是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如果再用多媒体课件使它变得十分的直观就适得其反了。
三、强调它的“辅助性”。尽管多媒体课件是教学中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一种十分重要、有效的手段,但它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如果忽视了它的“辅助性”,那么随着网络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完成学业,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那样的教育肯定是片面的,也就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总之,恰到好处地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激情激趣,还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郑玉强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学技术。它的应用,能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由“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静态灌输逐步向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过渡。有利于拓阔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素,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过去的一切就叫历史。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并且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这些历史都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远,而且跟今天或身边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所讲到的事件、人物大多难以记忆,因此,初中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些学习内容。在这个情况下,利用多媒体为他们创设历史情境,将使他们更易于学习和有兴趣学习。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讲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内容时,先在多媒体屏幕上播出一首已制成Flash动画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学生一听到熟悉、喜欢的歌曲,精神就开始集中到屏幕上,他们还会跟着节奏一起唱。听完后,我让学生根据歌词简单地说出东汉末年中原的局势,从而引出“三国鼎立”这一课题。在讲课过程中,我利用电脑插入三国人物的图像、主要战争的形势图、历史故事小插图、相关文物等形象的材料,让学生从更感性、直接的方面认识这段历史。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历史资料讲相关的历史小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并始终让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教材中某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初一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地理位置),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加上历史课中重点、难点较多,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很费力。如果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耳闻目睹,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容易突破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这一课的重难点是丝绸之路。对于初一学生,他们的地理空间概念比较差,要他们记住丝绸之
路的路线是十分困难的,更何况这些地名现在已经不用了,而且是些艰涩难读的古代文字。同时课后练习有一道题是要求学生写一篇《丝绸经商亲历记》,这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于是我把这作为一个突破口,课前先让学生回去搜集丝绸之路沿途几个重要城市的一些相关资料。在课上,我先在投影幕上打出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自告奋勇上来表演,扮演一个从长安回阿拉伯的商人,根据路线说出他沿途的经历,而这个学生所说的就是他课前搜集的资料整合而成的。接着可以再找其他学生,但要说前一个学生没有说过的地方。学生说完后,教师要做一个总结,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并布置课后作业就是完成这一篇《丝绸经商亲历记》。这样,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堂角色扮演,课后撰写作文,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巩固知识,并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记忆,从而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原始资料、历史图片、历史影片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思想教育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如果教师只照课本读书,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印象也不深,尤其是文化科技部分,十分不好讲,偏偏文化科技历史就是进行爱国主义的最好材料。同时,爱国主义也是历史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但如果学生对祖国历史的感性认识不足,就难以产生对祖国的感情,更难讲是爱国情感。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多使用历史图片、录像、纪录片等多媒体教材,这不仅使教师上课上得比较生动、形象,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感知、联想、理解、情感等心理功能,体会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民族外交等方面的状况,同时也强化了思想教育,并且教育形式也不会流于形式和不为学生所接受。
如讲述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在这一课中讲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展过程,而四大发明是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标志,因此上好这一课就是要给学生上好一节爱国主义教育课。虽然这三大发明在今天依然广泛应用,但在古代是怎样发展的呢,古代的它们又是怎样的呢,它们是怎样传到欧洲而又对世界文化起重大影响的呢?这一系列问题既是本课的重难点,又是本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单纯由教师来讲似乎欠缺了形象性,学生缺乏了感性的认识,我就在课前做了一个课件,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古代关于这三大发明的珍贵图片,如发明印刷术的毕升画像、活字印刷版、罗盘针、突火枪、火箭等一系列历史图片,并且还把自己收藏的汉代司南模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看看、摸摸,使他们有更直接的认识。在讲课过程中,我不仅利用历史图片重现了活字印刷的过程,同时还引导学
生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最后我还讲到这三大发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情况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学习到祖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学生还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四.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有三大任务,包括基础的历史知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能,思想政治教育三项任务。而其中开发和培养智能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智力结构中,思维力占了特殊的地位,它是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核心。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也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的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埃及金字塔”时,先让学生看一系列关于金字塔的照片,再介绍和金字塔相关的一些有趣的科学数据和等式,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金字塔是怎样制造的。这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日常所得到的相关知识,提出许多有趣的方案,教师在最后可做小结,并且提出学术界的看法以供学生参考学习,同时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等相关的科学,拓阔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在特定的场景下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智力水平。
如讲述《人民解放战争》这一章的复习课时,可先播放有关解放战争前敌我双方的准备情况和后方人民群众对国共两党的态度,接着还播放四大战役的片断及人民群众支援我军的情况,进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军事力量几倍于共产党,而且有美国先进武器的援助下,国民党仍会失败呢?”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学习过理论性知识,加上刚刚看了相关的纪录片,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所以他们会很快总结出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就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失去了民心,而共产党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幸福的,因此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引导他们得出理性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通过自主的学习找到答案,并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误区。
把多媒体运用到历史课中,本来是为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激发学生德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的实行素质教育。但是目前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分讲究形式,盲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趋势。如一些课时根本不需要运用课件,只需要利用幻灯片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有些教师却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制作无大用处的课件;有的只需要用Powerpoint就能做到相同或更好效果的课件,但有些
教师为了追求时尚,把一节课做成网页,在网页中加入许多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利用电脑来学习。这本来是好的,但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学生能看到的、自学到的东西极少,大部分时间学生仍是看着显示屏听教师讲课,这和利用课件来上课没什么区别,学生学到的可能更少(有不少学生只顾着玩电脑,甚至上网,而不听课)。但课前教师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制作网页。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利用网页来上“三国鼎立”一课,事后我自己制作了一个相关的Powerpoint课件来上课,发现两者的效果相当,而且用课件来上课,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在课上可以讲三国小故事,讨论问题,评论人物,从而得到的知识量和效率比用网页来上课大得多,并且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我觉得多媒体教学,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要使用得当,俗话说“刀要用到刃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功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