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固体物理课程的优化与调整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固体物理课程的优化与调整
固体物理学是主要研究固体的结构,研究组成固体的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以阐明其性能与用途的课程,在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J。固体物理课程不仅是物理学专业而且是电子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是基础理论和众多高科技应用学科之间的桥梁。该课程本身涵盖的知识面广,不同类型学校的“固体物理”均有不同的取舍和特点。随着学科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应与时俱进地作相应的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专业特点和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在此针对固体物理教学自身的特点,结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微电子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和特点,讨论了几点关于固体物理课程教学的优化与调整方案。
一、根据专业特色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整个电子信息科学的基础和支柱,专业覆盖面宽,属于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固体物理是光电技术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重视基础是我国本科教育的优良传统,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培养创新型人才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要重视基础抓好“五基”教学,“五基”教学要求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三基”基础上,加入基本思维和基本能力。固体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除了需要原子物理、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等方面的内容外在传统的内容上增加了不少现代科技内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非物理专业的学生本身基础知识薄弱,学时少,再加上固体物理课程本身的内容多、与应用和前言领域联系密切等因素,很容易导致教师教不下去、学生学不下去的恶性循环。为了适应课程特色与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调整与优化方案。
(一)传统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
工科类光电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光电工程技术与光电器件应用等工作,需要理论与实际结合,把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在生产与工作当中。而固体物理面对的是复杂而具体的体系和问题,需要抓住物理过程的主要方面,构造简化的模型,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处理,其中最关键的是必须有清楚的物理图像。因此讲述固体物理传统内容时,紧扣物理思想和模型,适当降低起点,适当减少传统固体物理内容与光电技术类专业关联不大的内容;在使学生初步具备固体物理的基础知识,如周期结构、能带论、晶格动力学等内容的前提下,将与光电技术专业密切结合的晶体的缺陷、晶体衍射和金属电子论等章节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教学内容顺序上尽量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惯性。例如,第四章的布里渊区的内容 应该放在倒格空问内容之后,布里渊区之后应该讲解晶体衍射。有了倒格空间和原胞的基础知识再讲解布里渊区,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理解和掌握布里渊区的概念及物理图像。接着讲解晶体衍射,一方面无形中强调了抽象而难理解的倒格空问和布里渊区概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现代科技内容的弹性增加
新的实验条件和技术日新月异,正为固体物理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结合我国本科教学的专业核心能力_4 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考虑到传统的固体物理教学内容和日新月异的固体物理前沿内容间的关联,在教学中引入和穿插与专业相关的学科前沿研究的具体问题。比如,与晶体结构有关的C60和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_J J、与能带理论有关的LED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以及固体激光器等与光电技术相关的前言知识穿插在教学当中,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明确学生的专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根据专业特色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实际上是教员与学员互动的过程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员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的催化剂。传统固体物理偏重理论体系的学习,学习起来枯燥,不易引起学员兴趣,教学方法多样化和相互结合不够。不同层次的大专院校开办专业也应定位于不同的培养层次上。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根据专业特色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为满足人才培养以及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题”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优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引导式教学法在教学当中的应用
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对于工科类院校的学生来说固体物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现象,用大学物理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固体物理学的内容。例如,从大学物理中的光的衍射增强现象 引入倒格矢的概念;再如,从牛顿第二定律弓I导学生掌握一维单原子链和一维双原子链的振动方程而不是泰勒展开式出发;从大学物理中理想气体的刚性和非刚性双原子模型引导学生掌握声学波和光学波的异同点。这样,即使是只有大学物理基础的学生也能很轻松地掌握固体物理中的难而抽象概念的物理图像及物理本质。
(二)比较式教学法在教学当中的应用 比较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一些相关、相似或者具有某种关联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固体物理的教学现状存在着教材不统一,同一个概念在不同教材中描述方法不一致,除此之外固体物理学中还存在不少的概念容易混淆。针对工科类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若应用比较法进行对比、辨析、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而抽象和概括,达到理解、巩固、深化概念、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最有效的措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用了比较法,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1)第一布里渊区和维格纳一塞茨(Wigner—Seitz)原胞的比较:第一布里渊区和维格纳一塞茨(Wigner—Seitz)原胞的概念,一个在正格空间,一个是倒格空间中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教科书把它们放在不同的章节。但是这两个概念的几何作图法完全一样,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用比较法讲解时很容易指出异同点,学生清楚理解概念,不容易混淆。
(2)米勒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比较:不少固体物理学和结晶学教科书中存在着米勒指数和晶面指数概念的区分度低,学生容易混淆。其
一、米勒指数和晶面指数都是晶面在坐标轴上截距系数的倒数的互为整数。但是二者对应的坐标系的不同,米勒指数是指晶胞基矢坐标轴的截距,晶面指数是指原胞基矢坐标轴的截距。此处用比较法指出两个面指数的异同点,能解除初学者的疑惑,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些教科书 讲面指数时强调离坐标原点最近的晶面或第一晶面,而有些教科书 强调任一品面。这样,初学者很容易产生到底是第一晶面还是任一晶面的疑虑。此时,可以用比较法比较出它们的异同点,让学生明确两种讲法的本质是一样的。
三、据专业特色调整和优化考核体系
学生成绩评定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目前常用的考核方式有闭卷和开卷期末考试两种形式。闭卷考试一般主要考课本上的内容,需要学生记住一些知识,不离开书本,缺乏应用性和综合性的题目,很容易加强学生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开卷考试的试题,虽然说更具开放性,更加灵活,为学生回答问题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但是,考试时间安排在结课之后,容易导致大部分学生及时不消化所学内容,考前积累问题过多,复习时概念混淆,掌握不彻底,即便是开卷考试,可能出现“看书能看懂,做题不会做”的现象。因此,对于固体物理课我们采取以下考核措施。
(1)开卷、闭卷相结合,分章节考试、期末考试相结合,这样做虽然加大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但是提高了学生学习、听课的主动性,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2)平时成绩的计算上,除了传统的考勤、作业分以外还设置了小论文的成绩。小论文的题目涉及到本课程基础知识的应用和与本课程相关的前言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析学科应用领域和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何协助会议议程的创建,或者参与议程的制定?一旦谈判失败,该怎么做?谁将签订和确认协议?是否需要将合同交给专家审阅。
每个小组都应该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提交一份谈判计划。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将各组集中起来,利用课堂时间由各组代表进行简要汇报,再由其他学生点评。教师也可以将谈判计划的摘要发给学生进行比较,然后在班级进行投票,对已完成的谈判计划打分排名,从而促进学生对工作过程的反思与完善。
四、教学评估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估可以依据学生以下工作成果进行:(1)参与各种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2)汇报小组讨论情况和讨论成果。(3)点评其他小组的讨论成果。(4)和其他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课堂作业。(3)成绩的综合评定上分章节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和作业各站10%,小论文占20%)。这样,在考核体系中包含了与本课程有关的所有教学活动,能够体现出学生对本课程的真实掌握情况。
第二篇:课程汉英对照表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数学物理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普通物理
普通物理实验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数字电路实验
微机原理及应用
微机实验
信号与系统
通信系统与技术
电磁场理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语言及应用
单片机应用
电子学
计算机信息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图象处理
自动控制原理
通信系统与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微波实验
光纤通信技术
英文对照:
Mathematical Methods of physics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s in General physics
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
Experiments in Analogue Circuit
Digital Circuits and Logical programming
Experiments in Digital Circuit
Computer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Experiment in Computer
Signals and System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Techniques
The Theory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Basic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Computer Language and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processor
Electronics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rinci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Techniques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Microwave Techniques
Experiments in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of Optical Fibre
第三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科:理学
门类:电子信息科学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就是这样。。好好学吧你
第四篇: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之所以被称为“信息时代”,是因为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为社会提供一种崭新的通用的社会生产工具——大规模智能化的信息网络,一种能够按照一定目的主动获取信息、把信息加工成为知识、把知识转换成为智能策略和智能行为从而成功地解决问题的社会生产工具,一种类似于人类劳动者的聪明的社会生产工具。劳动者利用这种社会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活动,就可以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生产力;这样的社会生产力就会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生产关系,进而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上层建筑,使工业社会转变成为信息社会。
虽然目前的网络(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还只是一种初等的信息网络,主要只能提供信息传递与共享的服务,远远没有达到“智能化信息网络”的技术状态和能力水平,但这个目标和前景十分清晰,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达到。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第五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简历
姓
名:
出生年月:
民
族: 汉 学
历: 本科
住
址: 山东省日照市 电子信箱:
个人素质:
性
别:
个人简历
联系电话:
婚姻状况: 专
业:
未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有强烈的好奇心,富有挑战和竞争意识,勤奋、能吃苦
自我激励,学习认真,有很好的自学能力
有很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有责任感。
求职意向:
期望从事工作行业: 电子·微电子 | 通信 | 家电业 |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电气。期望职位
全职,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 | 研发工程师(助理)| 电信工程师·通讯工程师(助理)
希望工作地区 山东省
教育培训及获奖情况:
教育背景:
2007.09—2011.06
曲阜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修课程:
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高频电子线路设计、51单片机,SPCE061A单片机,C++面向对象编程,C语言,电子线路CAD(PROTEL DXP 2004),EDA技术应用(VHDL),DSP设计,ASP动态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VFP数据库设计,MATLAB应用,计算机网络设计,信号与系统分析
熟练手工电子元件焊接,能熟练的使用Matlab、Multisim、Proteus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学习实践:
2008年完成《Visual FoxPro》课程设计,设计了学生选课系统。2009年进行了电子实习,通过用元器件焊接声控灯,初步了解了常见电子器件的功能及其作用,并学会了一些基本工具的用法。
2009年做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学会了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流程,培养了查阅资料、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受到了较全面的训练,并独立完成数字时钟设计。
2009年参加印刷电路板设计实习,掌握了电路板的设计基础,熟练地从电路板设计软件(即ProtelDXP2004软件)的元件库中调出各种画原理图元件。熟练地将各种元件搭接成各种原理图、人工布线技巧、并将各种电路原理图转化成PCB板图。
2010年 参与简易数字频率计硬件部分设计。2010年 参与无线多点温度检测硬件部分设计。2010年 参与宿舍智能防火防盗系统硬件部分设计。
2007-10 家教
社会实践与活动: 2008-04 院网页制作大赛
2008-05 日照市消防志愿者
2010-09山东省大学生“高教社&XILINX杯”电子设计竞赛
获得奖励:
2007.11 曲阜师范大学院运动会“优秀裁判” 2008.09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团员”
2008.09 曲阜师范大学“宿舍卫生先进个人”称号 2008-10 校级三等奖学金 2009-04 院网页制作大赛二等奖 2010-10 校级三等奖学金
2010-10 山东省大学生“高教社&XILINX杯”电子设计竞赛“成功参赛奖” 2010-12 获“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证书”
技能专长:
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处理常见的软、硬件及网络故障。能利用PROTEL 计算机技能:
DXP 2004、MATLAB等软件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及软件仿真,设计常用的电子
公软件。
器件。懂C/C++语言编程、汇编语言,会使用PHOTOSHOP,DREAMWAVER,FLASH类平面设计软件,能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OFFICE办语言水平母语:汉语
英语水平:大学英语四级
听、说、读、写能力均较强
熟练运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方面的程序设计、运用PROTEL进行PCB板的专业技能:
绘制。能完成常用的电路设计、模电数电基础比较好、能熟练运用51型单片机的所有功能,熟练掌握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技术。现在正学习嵌入式系统方面的知识、对于常用的时钟、温度、液晶等模块可以熟练运用、曾做过一些温度控制和电子万年历的设计。
个人概述:
大学四年里学习态度认真,勤奋务实,在无线通信和电子线路的设计、绘图、仿真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和课程设计中培养了比较强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独立设计和制作了数字电子时钟、稳压电源,组装了简易数字式频率计,无线多点温度检测系统,同时参加了山东省大学生“高教社&XILINX杯”电子设计竞赛 小组共同设计制作宿舍智能防火防盗系统。
在生活上,性格乐观向上,做事积极,充满自信、有责任心,待人友善:个性随和谦虚、自信、自律;积极创新,善于沟通,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忱和责任心,愿为贵公司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
QQ:
TEL: E-Mail: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