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傣 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傣族织锦,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认识了解,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各民族要尊敬。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观察中领会民族特色,初步认识简单图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各民族在祖国的大家庭中都很勤劳,用自己智慧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教学难点:
认识民族,了解织锦上的图案构成,增强爱国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见过傣族吗?我们班有傣族吗?他们有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兴趣?谁能说说。(服装、语言、生活习惯等)那小朋友知道傣族衣服的哪些知识呢?
二、讲授新课 介绍傣族
1、傣族的分布
傣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种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等地,2、傣族织锦
傣族民间织锦。有悠久的历史。产于海南岛的傣族居住区,《峒溪纤志》载:“傣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
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傣锦多用于妇女筒裙、摇兜等生活用品。今海南通什专设有“傣锦研究所”从事研究和生产。中国纺织艺术的一朵奇葩。
傣锦的特点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傣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这些染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各地傣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了多种织、染、绣技术。比如热闹无比的“泼水节”。
三、指导看图
1、学生自由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感受傣族织锦,从中找出两种以上的基本构图,如圆、长方形等。
3、颜色的种类。
四、小结
傣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勤劳的品质。
五、布置作业
画一个圆形图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明简要说说傣族织锦有哪些特点?
2、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圆形图案,同桌互相说说谁画的好,好在哪些地方?
3、交流自己的画是怎样画的?
二、讲解新课
1、回顾傣族在我国的分布。
2、简介傣族织锦的制作特点:
从制作技艺看,织锦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傣族织锦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织锦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
三、指导看图
1、从图中找出傣族织锦的结构特点。
2、按照不同的色彩对比,自己试着给画好的图画上颜色。
3、对比。
四、练习
1、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2、指导上颜色。
五、作业
将修改好的图画图上漂亮的颜色。
第一课
环境雕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过程与方法: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了解美、创造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感受风景画的内涵与艺术形式之美,知道美丽的自然风景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知道学生如何识别环境雕塑画所表现出来的风景与自然风景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如何用语言或文字把心中的风景画描绘出来。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三课时
一、指导感受
1、欣赏并感受美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环境雕塑美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进行比较 看、听、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
2、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环境雕塑与巧夺天工的自然造型进行了观察和了解,让学生自己去感
知与体会。
唤起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外形、色彩特征的观察。
二、揭示课题: 《环境雕塑》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欣赏、交流后指出哪些是自然中的美,哪些是环境雕塑。
三、探究美发现美
1、欣赏评述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主动大胆的表现创造意识,并学会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自由、积极和愉快的参与到美术评价活动中来,通过自觉、主动地感受美以及主动评价美。
2、用有效的艺术形象语言再现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盎然地感知、体验理解大自然的美。
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1、运用新知,再次动手实践。(集体动手创作美丽的大自然拼图,大胆想象,并创作、评述自己的作品。)各将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最后请本组的组长进行综合评价
2、让学生动手创作,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观察自然景物中的变化与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环境雕塑和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为我们再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大家的审美能力提高了,思维也得到了拓展。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大家来保护,希望大家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好地爱护这美丽的大自然。
第四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上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突出树叶的茎的颜色。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线条的美。
③结合主体,学会在图画中留白,运用留白体现主图的美丽,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五、作业
将修改好的作业上交。
第二课
凹凸的美感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凹凸的美感的特点,并探索尝试用各种材料进行表现,培养他们参与美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学会保护环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学习绘画的创作方法,扩展想像思维的空间。教学重点:
用绘画方法表现凹凸的美感环境。教学难点:
画面构图的创意和组织。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一、说一说,看一看
师生共同把收集到的优美的生活环境的绘画作品与摄影作品,布置在教室四周。课前,师生纷纷参观自己收集到的作品。学生介绍他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收集到的这些优美的生活环境的绘画作品与摄影作品的。
议论、比较每幅作品优势,与同学交流谈话。
师:你们真会收集资料,为我们大家带了一个好头,大家已经学会了运用各种方法去收集资料,誰能来说一说,你收集到的是什么呢?
二、探究美、发现美
让学生自由、积极和愉快的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来,通过自觉、主动地感受美以及主动评价美。
学习新知(激发学生对优美的生活环境和美丽大自然的联想,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用有效的艺术形象语言再现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盎然地感知、体验理解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大自然的美。
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1、组织学生进行“凹凸的美感”的环保小卫士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观察自然景物中的变化与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活动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优美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大家来保护,希望大家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好地爱护这优美的生活环境。
第六课时
一、导入阶段:
1、通过欣赏有关校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校园中的美丽景色。
2、引导学生对所看的美丽景色进行评述,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
3、进一步引导学生把一个词,一句话串成一段话。
二、发展阶段:
1、欣赏课本上的图画,对画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从建筑物的环境建设以及人物活动等,先示范性地向学生说一说,如建筑物的外形,颜色等都有什么颜色。
2、提问:什么样的校园环境最吸引人?要是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如何向学校提出建议,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美化?
三、强化阶段:
1、展示表现校园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2、应该注意选择采用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材料的作品来展示,让学生了解进行美术创作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和材料。
四、表现阶段:
1、学生自由创作,画一幅想像的校园的作品。
2、巡堂指导学生作画。
五、展示阶段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的创作作品。
第3课 教师节的礼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体验教师节的礼物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体验色彩变化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教师节的礼物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七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件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自己书中或手中的材料,通过自己细心的构思,把对老师的爱表达在物件中,构成极美的图片或者是物件,以此表达自己对教师的爱。二.师生共讨:
(1)你知道礼物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教师节的礼物,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手中的材料绘画制作成精美的礼品。
(2)你理解教师节的礼物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画与制作相互交融形成的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真诚与爱之间,让真情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礼物的韵味。
三.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精美的礼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图案把握。学生作画或制作,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把自己对教师的感恩知情表达出来。
四.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注意表现主题,画与真实的情景相结合。画面要体现出师生之间的爱。(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
五.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教师节的礼物的制作有了一定了解,并自己动手。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第八课时
一、导入阶段:
1、通过欣赏教材上的送给老师的礼物图片,让学生感受教师节的礼物的美丽。
2、引导学生对所看的教师节的礼物进行评述,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
3、进一步引导学生把一个词,一句话串成一段话。
二、发展阶段:
1、欣赏课本上的图画,对画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从构图环境以及对情景的描述等,先示范性地向学生说一说。如浓浓的师生情等。
2、提问:在教师节的礼物中情与景搭配方法什么样?
3、学生试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三、强化阶段:
1、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2、应该注意选择采用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材料的作品来展示,让学生了解进行教师节的礼物创作可以使用多种方法。
四、表现阶段:
1、学生自由创作,画或制作一幅想像中的作品。(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设计)
2、巡堂指导学生作画。
五、展示阶段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的创作作品。
第二篇:2017年7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广西
中外代建筑艺术欣赏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外古代建筑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 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对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外古代建筑艺术主要特色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留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文化的传承正是我们教育者不可忽视的责任。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原始的居住建筑就被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了,这些建筑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情感,信仰和智慧,在铸就紫禁城的威严,布达拉宫的辉煌和长城的雄伟之后,它们才成为真正的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
1、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
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先在石头的基础上建立柱子,然后在柱子上架上梁,再在梁上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立脊瓜柱,构成了一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承重和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使建筑物上的重量都由柱子承受,而墙壁只起围护和分割的作用。由此门窗的配置不授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除此之外,这种结构还有其他优点,如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随意安排房屋的高度、屋面的材料、窗户的变化);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各接点有一定的收缩余地);材料提供方便。
三江程阳风雨桥: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建于1916年,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它的建造,体现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据有关资料记载,该桥与我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传说
程阳风雨桥,这种不费一钉一铆的建筑,凝聚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凝结着恩爱夫妻被花龙救护的动人传说。
2、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故宫: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三、课堂作业
四、课堂小解
第2时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留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文化的传承正是我们教育者不可忽视的责任。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原始的居住建筑就被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了,这些建筑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情感,信仰和智慧,在铸就紫禁城的威严,布达拉宫的辉煌和长城的雄伟之后,它们才成为真正的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
1、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
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先在石头的基础上建立柱子,然后在柱子上架上梁,再在梁上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立脊瓜柱,构成了一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承重和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使建筑物上的重量都由柱子承受,而墙壁只起围护和分割的作用。由此门窗的配置不授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除此之外,这种结构还有其他优点,如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随意安排房屋的高度、屋面的材料、窗户的变化);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各接点有一定的收缩余地);材料提供方便。
三江程阳风雨桥: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建于1916年,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它的建造,体现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据有关资料记载,该桥与我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传说
程阳风雨桥,这种不费一钉一铆的建筑,凝聚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凝结着恩爱夫妻被花龙救护的动人传说。
2、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故宫: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三、课堂作业
四、课堂小解
第2课永恒的追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体育与美术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体育精神内涵。
2.能力目标: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标: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进行分组教学,创造人人可以发言的机会。
二、导入。
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也表达出艺术家对所表现对象的独特感受。同时,其艺术形象能感动观赏者,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
三、新课教学
1、、思考与描述。
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和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你是否知道和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
2、探讨、理解、评述。
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更进一步欣赏、探讨、评述作品蕴涵的内涵,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体育运动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些表现人类体育的美术作品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结合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并记录下来。各小组选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对作品进行评述发言。
3、师归纳小结。
第2课时
1、组织教学。
师生共同将收集到的运动服、网球拍等与体育运动 相关实物及图片展示于课堂上,营造教学氛围。
2、学生对收集的体育用品进行欣赏、评述。
师引导学生从体育用品的造型及色彩设计、实用与审美结合,从运动会标志的创意及构成形式,从运动会吉祥物的形象设计及象征意义,从体育场的内外空间设计、实用与美观等方面进行欣赏评述。教学应以学生自主评述为主,充分发挥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适时引导、归纳。
3、结合本课学习,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奥运会的认识。
4、教师归纳小结。
第4课 新房子
教学内容:
新房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农家小院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居家环境,感受农家生活的乐趣。
2、能力目标:运用美术透视知识和线描写生技法,学习对农家小院进行写生或摹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造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农家小院的描画,感受农民的淳朴勤劳,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综合利用美木知识,运用线造型的方法对农家小院进行写生。教学难点:建筑透视知识的正确运用和画面构图及线条疏密的组织。教学过程:
1、欣赏农村美景,导人本课学习。
教师用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和农村的建
筑。如通过“你的家乡是农村还是城市?„‘你去过农村吗?„‘农村都有些什么建筑物?”等问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2、分析农村建筑特点,感悟农家生活。
教师展示城市建筑照片与农村建筑照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建筑类型与建筑特点。教师从美术的审美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农村建筑。
教师介绍用线条画农家小院的方法:
(1)取景构图。确定画面的景物,构思景物在画面所处的位置。(2)定大形。用铅笔画出景物的大致形体轮廓。(3)用钢笔或毛笔勾画画面的景物。(4)添画细部,完成。
3、学生练习
4、全课总结
练习课
教学过程:
1、学生做作业,描绘农家小院。教师使用电化设备展示农家小院的景物。教师讲述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一幅农家小院的作品。
2、作业展示,互相欣赏评价。
(1)教师组织学生把画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供同学欣赏。
(2)师生就作品的构图、立意、造型手法、线条表现等问题对作品进行评价。
5、教师课堂小结。
第10课《故事中的形象》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卡通形象的鉴赏能力。
2、掌握卡通形象的设计创作方法和过程,学习创作新颖有趣的卡通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创作卡通画的基本方法,设计创作一个卡通画形象。
教学难点:卡通画形象设计创作的新颖性。
教时:二课时
教具:课本、范画、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的中外经典卡通片片段和卡通画形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卡通片好看吗?你喜欢哪个卡通形象?
3.学生交流想法。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卡通片,说说这些卡通片所表现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教师问:你能说出卡通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卡通片有哪些类型以及卡通片要经过哪些工序才能完成。
4、教师小结:卡通为英译,卡通片即动画片。动画片的类型有剪纸动画片、电脑制作的动画片、水墨画动画片等。动画片,就是把一个动作分解开,把被分解出来的动作一张一张地画出来,再衬上所需要的背景,然后依次一张一张地拍摄下来,连续放映时银幕上就产生了活动的形象。
一、强化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构思一个卡通故事的形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请一些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构思说一说。
2、教师根据学生的构思,示范创作一个卡通形象。
3、创作步骤: 画形(夸张、变形)。涂色。用黑色线条将形象勾勒出来。
4、作业阶段:
学生进行卡通画创作。
二、评价阶段:
1.作品展示,学生给自己的作品点题。
2.评选最佳作业。
板书设计 卡通:卡通片即动画片。动画片的类型有剪纸动画片、电脑制作的动画片、水墨画动画片等。动画片,就是把一个动作分解开,把被分解出来的动作一张一张地画出来,再衬上所需要的背景,然后依次一张一张地拍摄下来,连续放映时银幕上就产生了活动的形象。创作步骤: 画形(夸张、变形)。涂色。用黑色线条将形象勾勒出来。
第6课 风景写生构图
教学目标:
赏析中国传统山水画,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山水圃景物的基本表现技法。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欣赏导入。
2、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1)借景抒情。借描写自然景物以表达作者的感情。景物是自然的客观存在,写景是思想情感的主观认识,山水画是客观世界的景与作者主观世界的情感统一的产物。
(2)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境,写景是为厂缘物寄情,意与景会、景与情通。它是情与物结合的艺术,情景交融才能产生“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经营位置,即构图。山水画有独特的观察方法和构图方法,在取景构图上可不受固定的视点限制,多用散点透视,在表现时空上有更大的自由。在画面布局匕,以变化的均衡构图原则确立形象的主宾关系。疏密相间,密不透风而有眼,疏可走马而不空。计白当黑,空白处理是中国画的又一特色。
3、学习了解中国山水画景物的基本表现方法。
(1)教师讲解、演示:草、芦苇、树、石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给学生直观感受,便于学生模仿。挂出范画,并在黑板贴好大张宣纸,边演示边讲解?
(2)画草法:画草全在于叶,一笔有钉头鼠尾螳螂肚,两笔交凤眼,三笔破象眼,四笔、五笔宜折叶,成丛多叶,宜俯仰翻飞交加而不重复。
(3)画芦苇法:先画杆,再点叶,要注意三五成群,歼合疏密变化 有度,用巾锋、侧锋画出叶,注意长短参差不齐,高低上下有别。
(4)画树干法:要注意树干的长势结构特点,笔势自上而下,先左后右,用笔则中锋、侧锋相结合,灵活运用。树干造型注意表现树的姿态。有双勾和没骨等技法,树的组合要大小有别、互相顾盼、穿插自然。忌讳根顶俱齐、等距排列。(5)画树叶法:分析叶的生长形状特征,分枝分组,一枝为一组,一组组地画,要注意枝干与树叶之问的交错、穿插及疏密、虚实对比,不可平均对待。画叶的技法有勾、点和泼墨、泼彩等。
(6)画石法:山水画的主要景物之一就是石,画石要注意结构规律、画石当分三面,有了三个面,自然就有立体感。画石首先要注意石块轮廓的浓淡转折,用笔要有轻重缓急,用墨要有干湿浓淡。线与线之问要分清脉络、分清前后左右,表现阴阳向背。画石要大小相问,以大石间隔小石,或以小石间隔大石。大小石的安排疏密相间得当,错落有致。
画石具体步骤如下:
勾:用墨线勾出山石的外形轮廓,要求造型准确,勾线明确、肯定。下笔果断,皴、擦:在线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逐步丰富画面。
“皴”和“擦”是一个意思,目的是表现出山石的立体感和质感效果,只是笔触的大小与用笔轻重不同。染:是以水分较大的笔来画。染墨、染色均町,染的过程注意笔含水量要适度,一次或多次染出山石形体的凹凸变化
练习课
教学过程:
1、本课时以欣赏表现池塘小景为主题的作品为引导进行创作教学,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巡视并及时解答学生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必要时示范几笔。
2、及时表扬画得好的同学,将他们的作业展示给全体同学看,起到激励先进、帮助后进的作用,若条件允许,教师可简要讲授中国画的装裱知识。教学程序略?
3、最后,建议学生将作业装裱起来,装饰教室、家庭居室或参加校内外各级展览
第7课 变化多样的脸谱
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我国传统戏剧脸谱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感受脸谱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热爱传统艺术的感情
一、欣赏传统戏剧脸谱。
1、欣赏京剧、粤剧、赣剧演出片段或课本 展示的 脸谱照片。
2、以京剧脸谱为例,进行讲解。
二、学画传统戏剧脸谱。
1、欣赏京剧演员脸谱的化妆过程。教学过程
2、教师总结脸谱的造型与色彩特点。
三、教师示范画脸谱的步骤。
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画脸谱。
五、教师巡堂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创作。
六、学生即兴表演。
七、教师课堂小结。
第7课 变化多样的脸谱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戏剧脸谱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感受脸谱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热爱传统艺术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传统戏剧脸谱。
1、欣赏京剧、粤剧、赣剧演出片段或课本 展示的 脸谱照片。
2、以京剧脸谱为例,进行讲解。
二、学画传统戏剧脸谱。
1、欣赏京剧演员脸谱的化妆过程。教学过程
2、教师总结脸谱的造型与色彩特点。
三、教师示范画脸谱的步骤。
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画脸谱。
五、教师巡堂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创作。
六、学生即兴表演。
七、教师课堂小结。
第8课 金属线造型
教学目标:
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型。教学重难点: 线造型的创意表现。教学过程:
一、认识软材与硬材。
二、欣赏认识线造型。
1、引导学生评析线造型作品。
2、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探讨。
3、学生讨论汇报,教师作总结。教学过程
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1、学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2、师生共同观摩,互相进行评价。
3、教师课堂小结
练习课
教学目标:
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型。教学重难点: 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教学过程:
一、认识软材与硬材。
二、欣赏认识线造型。
1、引导学生评析线造型作品。
2、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探讨。
3、学生讨论汇报,教师作总结。教学过程
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1、学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2、师生共同观摩,互相进行评价。
3、教师课堂小结
第9课 设计校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校服的特点,尝试设计制作具有特色的校服:
2、能力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知识与技能的探索,培养学生设计与装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创造美的愿望。
教学重点:欣赏各种校服图片,设计一件具有特色的校服,并画出其的形象。教学难点:如何在胸腹设计中突出校服的特点。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安定学生情绪,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检查学生工具材料准备情况,如是否通过课前预习准备各种纸材,是否收集相关资料。
2、激趣导人。教师提问:“你是哪个民族的?„‘单是看样貌和穿着,能判断其他同学的民族吗?”学生回答。请一位同学穿上老师准备的民族服饰,让同学们猜猜他的民族。“如果同学们都穿上本民族特有的服装,可能一眼就能分辨哪个同学是哪个民族的,可见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象征之一,在民族服饰中又属裙子最具特色。”
3、讲授新知。
(1)学生把课前收集的民族花裙子资料交流分享。可以展示图片、实物,也可以读知识、讲相关传说故事。
(2)教师结合课前收集的图例资料重点讲解几个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学生用课堂了解的新知识对照自己准备的民族图片、文字资料,看看各民族的裙子是长是短,是哪种造型,区分各民族裙子的种类、款式。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当地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举例分析这些民族裙子的特点,说说少数民族裙子的造型、颜色、图案特点。
4、学生设计制作。学生进行花裙子和少数民族形象的设计练习,教师巡堂指导。
5、作业展示。完成的作业在小组展示.6、课堂小结。让学生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教师再进行作业讲评和课堂总结。
第10课 苗绣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苗绣的艺术特点,感受苗绣纹样的装饰美。
技能目标:学习苗绣的基本纹样,并能把苗绣应用在生活用品中。情感目标:加深对家乡的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苗绣的艺术特点,学习绘制苗绣纹样。教学难点:如何将苗绣装饰在生活用品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请生课前收集有关苗绣的实物作品,互相观摩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以讨论的形式交流,请生说说对苗绣的初步认识与感受,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启发引导,师生共赏
1、出示各种苗绣作品,与学生一起欣赏交流,感受苗绣作品的艺术美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苗绣的知识及对苗绣的审美感受。
2、引导学生观摩分析苗绣纹样,苗绣作品及课本中的范图,了解作品的设计素材多以花鸟鱼虫及几何纹样为主,构图严密,色彩对比强烈。
3、介绍苗绣的应用:苗绣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脚带等部位,也可用它缝制挎包,线包等。
三、设计与制作
1、讲授要领:
•根据苗绣纹样的特点,自由选择适合纹样等单独纹样的形式进行纹样设计,可用彩色或油画棒在白纸或图画本上的绘制(提示:色彩的深浅对比)
•可以用剪纸的方式,轻松的解决二方连续和多方连续重复绘制的问题。
2、学生尝试绘制,教师巡导 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板书设计: 苗绣 范图:
几何纹样 花卉纹样 鱼虫纹样 多方连续纹样 苗绣服装纹样设计 作业要求:设计一幅苗绣纹样
苗绣
(二)教学目标:
学习苗绣的基本纹样,并能把苗绣应用在生活用品中。教学重点:
了解苗绣的艺术特点,学习绘制苗绣纹样。教学难点:
如何将苗绣装饰在生活用品中。教 具:图片资料及范画。
学 具:课前收集有关苗绣的资料或实物作品。
一、继续完成上节课作品。
学生可视情况提高作业要求:将上节课所学苗绣,设计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一下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 •设计服装:衣领、衣襟、衣袖等 •手帕
•裙子:裙身花纹及裙脚 •挎包、线包等
二、学生绘制,教师巡导
三、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每个小组在组内互评,选出有特色的优秀作品。
每个组将作品放到黑板上,全班进行互评,取长补短。
第11课 成语故事新编
一课时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语配画的形式美感。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的表现技法,发挥想像力和
创造力,新编一个成语故事,并把故事内容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薪榘一个成语故事或给成语赋予新的内容,然后把它画出来。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思、组织与绘制,画面表现内容的连贯性和成语特点的体现。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几幅手绘或电脑绘制的范画进行故事内容分析,并引出课题。
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画?这幅画是用什么表现手法绘制的?欣赏了这些画你能大概说出画中的故事情节吗?想一想,用一句什么成语来概括画中的内容?
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然后反馈给老师,老师小结。
2、教师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本中的范图,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主体)造型、故事情节、画面色彩、背景和构图等方面进行赏析。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喜爱的成语故事,然后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
小结。
4、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创作的思路,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来表现成语故事,并进行大胆创作。
5、教师展示范作的步骤图,讲解创作方法和步骤:(1)确定主题后轻轻画出人与物的轮廓。(2)进一步勾描出人与物的形态特征。(3)添加色彩。(4)调整完成。
6、教师布置学生作业时,强调在绘画中注意体现成语的特点;构图形式可选择多幅式,也可以选择单幅式;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得当。
7、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堂辅导,对于在创作中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和鼓励。
8、学生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观摩欣赏,评一评、说一说谁的作品最有创意。教师点评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9、课堂小结。
第11课 成语故事新编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的表现技法,发挥想像力和
创造力,新编一个成语故事,并把故事内容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薪榘一个成语故事或给成语赋予新的内容,然后把它画出来。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思、组织与绘制,画面表现内容的连贯性和成语特点的体现。教学过程:
1、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创作的思路,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来表现成语故事,并进行大胆创作。
2、教师布置学生作业时,强调在绘画中注意体现成语的特点;构图形式可选择多幅式,也可以选择单幅式;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得当。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堂辅导,对于在创作中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和鼓励。
4、学生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观摩欣赏,评一评、说一说谁的作品最有创意。教师点评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5、课堂小结。
第12课 古代的桥
教学目标:
欣赏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了解桥的文化。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中国古代桥的建筑成就和桥的文化。
教学过程:
一、欣赏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图或教师提供一个展 示平台,师生共同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古代桥的图 片、画册或资料。
二、知识讲授。讲授有关桥的相关知识。包括古桥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过程 让学生认识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中国古代桥 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
三、学生作业。
四、作业展示。学生完成草图创作后,进行展示互评。
五、课堂小结
“古代的桥”练习课
教学目标:
欣赏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了解桥的文化。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中国古代桥的建筑成就和桥的文化。
教学过程:
一、欣赏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图或教师提供一个展 示平台,师生共同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古代桥的图 片、画册或资料。
二、知识讲授。讲授有关桥的相关知识。包括古桥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过程 让学生认识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中国古代桥 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
三、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一、二十五、二十六条相关内容。
四、学生作业。
五、作业展示。学生完成草图创作后,进行展示互评。
六、课堂小结
第13课《传统杂技》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正在运动中的人物动态,初步掌握用圆塑的方法表现人物整体造型。
2、学习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体验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民间美术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运用泥工技法塑造运动中的杂技人物。
教学难点:对人物动态进行生动而合理的塑造。
教时:两课时
教具:彩泥或泥巴、泥塑的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请学生模拟表演一些简单的杂技动作如头顶篮球等,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2.导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杂技表演节目或展示有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人物形象以及动态美感。
2、教师简单讲解运动中人物造型的特点。
三、强化阶段: 教师示范用泥巴或彩泥塑造动态人物的过程和方法:
构思:构想塑造的人物动态及形状。
塑大型:用泥塑出构思人物的大体造型。
塑细部:在大型的基础上塑造细部。
整体检查补漏:检查造型是否完整,查出漏洞,补充塑造,直到作品完美为止。
一、作业阶段:
1、尝试制作杂技人物,启发学生大胆联想。
2、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二、评价阶段:
1.作品展示,学生给自己的作品点题。
2.评选最佳作业。
板书设计 教师示范用泥巴或彩泥塑造动态人物的过程和方法:
构思:构想塑造的人物动态及形状。
塑大型:用泥塑出构思人物的大体造型。
塑细部:在大型的基础上塑造细部。
整体检查补漏:检查造型是否完整,查出漏洞,补充塑造,直到作品完美为止。
第16 课《竹木玩具》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知识,感受民间艺人设计的智慧和制作的技巧。
2、利用竹、木材料,学习设计制作一件玩具,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竹木玩具的制作方法,并设计制作一个有趣的玩具。
教学难点:玩具制作创新。
教时:两课时
教具:竹片、木头、铁丝、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竹木玩具,引入课题。
2.欣赏竹木玩具,运用投影进行实物展示。说明我国民间玩具有不少是用竹木制成的,它们制作方便,式样简单,但玩起来却非常有趣。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提问:说说你最喜欢哪种玩具,为什么?
2、引导学生从玩具的有趣性、能动性以及美观性进行分析。
三、强化阶段:
1、教师启发学生:竹木玩具既好看又好玩,每件玩具都凝聚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今天,老师请你们做个小小设计师,看一看、想一想,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教师提出探究目标:
玩具的构造(如活动玩具的连接部分)。
玩具制作中会碰到的难题(如玩具的刻、挖、钻等手工);
玩具的装饰(装饰一些简单的图案和色彩)。
3、学生探究学习。
4、装饰美化玩具。
一、作业阶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手工制作。
2、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二、评价阶段:
1.作品展示,学生给自己的作品点题。
2.评选最佳作业。板书设计 探究目标:
玩具的构造(如活动玩具的连接部分)。玩具制作中会碰到的难题(如玩具的刻、挖、钻等手工)。
玩具的装饰(装饰一些简单的图案和色彩)。
第课 壮锦图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壮锦图案的艺术特点和文北内涵,感受壮t 图案的形式美。
2、能力目标:学习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掌握图案的设计绘制方法。率 图案的设计运用到生活的美化装饰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壮锦图案,了解壮锦图案的风格特点,学习设计一幅壮锦图案用以装饰自己的生活小用品。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昀图案。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裣查学生学具,安定学生情绪。
2、欣赏导入教学。
可先从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壮锦图案资料导入教学。利用多捃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壮锦图案,引导学生从壮锦的历史发展,壮锦的币类,壮锦的用途,壮锦图案的造型特点、色彩运用、纹样构成元素等多角度宴行欣赏,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使学生进入审美的情境中,引发对壮锦图案学习与探索的愿望。
3、知识讲授。
讲授壮锦图案的构成样式。知识讲授应配以图案分析进行,以增强教害的形象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壮锦图案的构成形式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多种几何纹结合穿插构成的复合几何图案等多种样式。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述组织原理和设计方法,可简要讲授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构成形式,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其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为设计制作打下基础。
4、学生讨论对壮锦图案不同样式及其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的认识。
5、教师示范、讲解壮锦图案的绘制过程。
教师可首先展示自己设计装饰的小物品,引起学生的探究心理,再结合课前绘制的图案绘制步骤图进行讲解,形象直观,可提高教学效率,也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6、学生作业:临摹一幅壮锦图案。
学生用几何纸或图画纸(图画纸需画上几何纸一样的小格子),选择本课中一幅壮锦图案认真临摹。临摹步骤:
a.用铅笔在几何纸上(或画上小格子的图画纸)定出图案的基本形。b.在定好的基本形上填色。c.调整,完成。
7、教师指导,师生互动。
8、课堂小结。交代第二课时学习需准备的工具材料。
1、复习旧知,导人新课。
结合壮锦图案欣赏,采用提问式,复习壮锦图案的构成形式、色彩配色特点、设计特点、设计方法、绘制过程等知识,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做作业。
作业要求:结合壮锦图案的构成原理,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的图案。
学生可按上节课的绘制方法进行作业的设计制作。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做作业,师生互动。
3、作业展示,师生观摩,学生交流互评。
4、教师课堂小结。
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将设计的图案装饰一件生活小用品,或制作一件壮锦装饰品。
第16课 我们的小报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小报的应用功能及编排方法,学会运用版面设计的基本要素,体验小报编辑过程,领悟美术元素在设计领域的应用。
2、能力目标:掌握小报版面设计的排版原则与规律,运用小报版面设计的要素,设计、编辑一期小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美术技能的能力。
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小报版面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编辑一期以新人新事为内容的小报。
教学难点:小报版面设计编辑及版面的美化装饰。
教学过程:
1、欣赏小报,认识小报。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导人本课学习。
(2)教师展示几张版面设计形式不同、主题不同的小报供学生欣赏,认识小报的种类和小报主题。
常见的版面设计形式有:
以文字为主的版面设计。《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反映国事民生的报纸多用这种设计形式。
图文并茂的版面设计。基层单位的板报、小报多用这种设计形式。
2、学习小报编辑的常识。(1)教师以课本小报设计版面范作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小报版面设计的基本要素。
小报、板报由四个部分组成:报头;文字材料(各种主题文章、言论、诗歌、常识、资料信息等);插图、题图、花边等(文章里的插图、文章标题图等);出版者、出版时间等。
(2)教师讲述编辑小报的基本要求。
优秀的小报、板报应该是报头、文字、插图等各个部分的有机综合体。版面清晰,布局合理,主次分明,主题清楚;图画造型优美,切合主题,色彩鲜艳,安插得当;文字书写规范、美观,整体效果既统一又有变化。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报头、文字材料、插图、题图、尾花及出版者、出版时间等在版面上的合理位置安排。
(4)教师用块面的拼摆方法,演示小报的排版方法。
该方法要领是:在4开纸限定的面积里,摆上几个四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形,分别代表题图、文章、插图等所占的版面位置。由于几何块面可以随意摆动,此教学方法直观地告诉学生排版很灵活。版面的好与坏,关键足各部分的位置安排是否合理。
3、学习小报版面设计。
(1)教师讲述作业要领及注意的问题。
(2)学生在16开的纸面上进行小报的版面设计。
4、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5、学生小报版面设计草图展示。(1)学生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2)教师布置第二课时学习必备的工具材料,小结本课时的学习情况。
本课时学习小报报头的绘画和小报文章的抄写。教师组织教学时应注意组织学生以自愿组合的形式,分成二至四人一组进行本课时的学习。教学流程是:
1、在小组里展示第一课时设计的小报版面草图。
2、讨论、排选其中一个设计方案作为小报的正式版面设计稿。
3、按照版面设计稿的比例放大到4开纸中,分工合作完成小报的各项设计工作如报头绘制、文章抄写等具体细致的工作。
4、让学生完成各自负责的任务。
5、教师巡堂指导学生,及时纠正学生在版面绘制中出现的问题,解答学生遇到的难题。
6、作业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7、教师课堂小结,布置第三课时学习必备的工具和材料。
第17课 学做设计师
教学目标:
认识校园建筑策划整体布局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关心未来的美好情怀。
一、组织教学,激情导入。
二、欣赏作品,认识设计。
1、学生欣赏课本上校园全景图,引导学生认识校 园建筑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说说本校建筑物都有些什么使用功 教学过程 能?
3、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人们在建筑 大型建筑物时,为什么都必须先策划、画图纸等。
4、教师归纳总结。
三、描绘蓝图,建设校园。
四、师生共同评价。
第三篇:广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公共标志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公共标志是一种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某种社会利益的符号,能方便人们的出行、交流,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和指向的符号。公共标志应用范畴很广,包括公共信息、安全、交通、公共服务等使用的符号。公共标志由图形和色彩构成,具有传达内容、表明位置、指示方向、警告提醒、示意限制、提示功能等作用。公共标志的使用,能使不同文化、不同国籍、不同人种、不同年龄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得到独特的指示、警示等,对事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公共标志的意义和价值不同于企业标志,它是一种非商业行为的符号语言,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为人类社会造就了无形的价值。本课把公共标志作为学生欣赏的学习内容,运用讨论、分析、比较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欣赏教学范例的同时,能在美术的角度领略公共标志的艺术风格与内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公共标志的存在,学习、认识各式公共标志,了解它们代表的意义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在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过程中,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使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习惯和爱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本课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建议一课时完成。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评述各种类型的公共标志,认识公共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辨别不同类型的公共标志所代表的意义。3.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对本课学习感兴趣。
(2)是否认识到公共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是否能辨别几种公共标志。
(4)是否能用简短的美术语言评述几种公共标志。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各种公共标志的范作、图片、资料。学生学习准备:美术课本。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认识公共标志造型的艺术特性以及公共标志作品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的:能用口头语言简单扼要地评述几种公共标志的艺术形象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指向意义。
情感目的:使学生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习惯和爱惜生命、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怀。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本课是四年级上学期第一节美术课,课文内容是学生很少关注到的公共标志,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克服以往欣赏课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针对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公共标志的感受、认识、识别的特点,本课的教学除引导学生对公共标志进行欣赏评述外,还应该适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1)组织教学。
教师组织学生以六或八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摆好课桌。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材料的准备情况。(2)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一段有关公共标志如何在生活中帮助自己的故事导人课题。教师设问:如果生活中没有公共标志,社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教师启发学生讲一讲自己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发现过和注意过什么样的公共标志。教师启发学生讲一讲自己对某种公共标志的认识。教师小结。
(3)讲授新知。
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多种公共标志供学生欣赏,启发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公共标志、范例。
教师从标志的构成及其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介绍与评析几例公共标 公共标志的构成因素:图形、文字、色彩。
公共标志的功能:传达内容、表明位置、指示方向、警告禁止等。公共标志的构成特点:形象化、概括化、简明、整洁。教师讲授公共标志的分类: ①讲解禁止标志。②讲解警告标志。③讲解指令标志。④讲解提示标志。⑤讲解指示标志。⑥讲解禁令标志。⑦讲解指路标志。(4)学生讨论。
教师设置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色彩的运用对公共标志有影响吗? 禁止标志采用什么色彩最醒目? 指示标志用什么颜色最好? 指路标志为什么有文字?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各学习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四、教学建议
1.公共标志种类繁多,课前教师可在网络上、图书馆里查找相关图片资料供学生欣赏,以弥补课本由于篇幅所限造成的范例不足的遗憾。
2.公共标志的功能很多,有标志就有限制,教师在教授美术知识的同 时,亦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3.公共标志属图案范畴,它们往往是将具象予以概括化,因此,标志既 形象又抽象,教学时,教师要从美术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述。
五、资料库
公共标志
公共标志是一种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某种社会利益的符号,能方便人们的出行、交流。公共标志的意义和价值不同于企业标志,它是一种非商业行为的符号语言,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为人类社会造就了无形价值。
公共标志的种类从用途上大致分为公共系统标志、公共识别标志等,包括交通系统标志、公共场馆系统标志、储运标志、产品质量等级标志以及其他标志。
公共系统标志是用于社会公共场所配套服务的符号,具有一种指示的性质,包括道路交通指示或警示类标志、大楼系统标志、运动会系统标志、展会系统标志等。
公共服务系统标志显著的形象特征和高度统一的风格,使其在各个不同领域都很容易被人们识别。尽管在一套符号形象中,各个符号的表现有所不同,但阁形要直观地传递出明确而丰富的信息,这样才能使标志的服务价值得到完美展现。
储运标志是用于包装运输中的公共识别标志,有助于在储存和运输中保护物品。
产品质量等级标志有一种监督认可的性质,能方便人们识别某种产品的品质。与公共系统标志不同,这一类标志通常是单独的符号,但具有一种庄重严格的气质。
公共标志从功能上分可分为安全、警示、禁止标志。
标志的颜色应该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安全色,红色对应禁止,黄色对应警告,绿色对应提示。
消防标志 消防标志是用于表明设施特征的符号,它用于说明建筑配备各种设备、设施、标志安装的位置,并诱导人们在事故时采取合理正确的行动。国内外实际应用表明,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或靠近地面的墙上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对安全疏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火灾发生时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人们在浓烟弥漫的情况下,及时识别疏散位置和方向,迅速沿发光疏散指示标志顺利疏散。指路标志
指路标志是交通标志中的一种主要标志,用以指示市镇村的境界、目的地的方向和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著名地点所在等。指路标志是用以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
禁止通行标志、禁止通行标志就是禁止通行的一种交通标志,提示车辆和行人不能再向前行驶及通过,以免发生交通事故。红圈内空白是禁止一切车辆与行人通行,有一白横杠是禁止一切车辆驶入,也有一红圈内加一个白叉,根据红圈内图案不同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提示人们不能在禁止方向行驶,以免发生交通事故。正确使用禁止通行标志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是交通标志中的一种主要标志,用以警告驾驶员注意前方路段存在危险和必须采取的措施,如预告前方是道路交叉口、道路转弯、铁路道口、可能落石路段等,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警告标志的作用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警告车辆、行人不准通行,警告驾驶人前面有弯路等。
指示标志 指示标志是交通标志中的一种主要标志,用以指示车辆和行人按规定方向、地点行驶。在组织疏导方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指示标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形状分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课我爱海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在一望无边的浩瀚的海洋世界里究竟生长着什么?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和探究的陌生的海洋世界。
海洋里生长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有大个子的鲸鱼和海豚,有小个子的海虾和海星,有色彩斑斓、长相各异的海鱼,有五光十色的海贝、水母和珊珊。本课用“我爱海洋”做引子,引导学生用笔画一画熟悉的海洋世界的动物和植物。
课本以照片《美丽神奇的海洋世界》和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导人,引导学生在认识海洋世界、欣赏画作的同时,感受海洋世界动物、植物生命的多样性。教学时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海洋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质世界,那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命。海洋动物、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重要的环节,保护海洋是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本课教学呈两个层次:一是组织学生观察或借助图片资料观察、欣赏海洋生物;二是认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让学生用笔画一画想象中的海洋世界。让学生通过对海洋生物的观察,大胆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建议一课时完成。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海洋世界的生物。教学难点:海洋世界的构思和表现。3.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对本课学习感兴趣。
(2)能否用笔表现海洋世界的景象。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 的海洋动物、植物的特征。
(3)是否具有环保意识。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图画纸、彩色笔、范画。
学生学习准备:图画纸、铅笔、颜料、装水瓶子。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认识海洋世界生物的多样性。
2.能力目的:认识海洋动物、植物,学习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基 本知识大胆自由地表现海洋世界。
3.情感目的:感受海洋世界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环保意 识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本课通过观看优美的海洋世界图片或电视电影录像,让学生谈谈海洋世界优美的景象,通过分析海洋世界的图片和美术作品,体验、认识海洋世界的美丽、神奇,学习用笔表现自己想象中的海洋世界。为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海洋世界的图片,了解海洋世界,了解海洋世界的生物,了解海洋世界生物的生活环境,使学生课前对本课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上好本课打下基础。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4(1)欣赏导人,认识海洋世界。
教师谈谈关于海洋世界的话题,引入本课课题。
教师展示或播放电视录像,引导学生欣赏、认识海洋世界。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自己对海洋世界的认识、感受、记忆,开展“如果世界上没有海洋,没有海洋生物,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的讨论。
每组由一名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教师阶段小结。
欣赏课本展示的照片和海洋世界绘画作品。
教师讲解海洋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海洋世界生物。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海洋是人类生存环境中重要的一环,没有海洋就没有陆地上和谐的生命世界,爱护海洋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2)讲授新知,学习海洋世界的表现方法。
教师扼要介绍海洋生物:①海洋植物: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海洋里的植物都称为海草。有的海草很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有的很大,能长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长.它门柔软的身体紧贴海底,随海浪摇摆,不易折断。②海洋鱼类:栖息于海洋水域的鱼类。
教师当堂示范海洋世界的构思及画作的绘制方法。(3)学生做作业,发挥想象力,大胆描绘海洋世界。教师布置作业,详细讲述作业要求。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此教学环节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不要拘泥于现实的海洋世界。
(4)作业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完成作业后把作品展示到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作业。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四、教学建议
1.讲授知识应与欣赏作品相结合,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c有条件的学校可运用多媒体教学。2.本课是想象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大胆表现
五、相关知识 海4手4直扬 海洋植物门类甚多,从低等的无真细胞核藻类到具有真细胞核的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及至高等的种子植物等13个门,共1万多种。
海洋植物的形态复杂,个体大小有2-3微米的单细胞金藻,也有长达60多米的多细胞巨型褐藻;有简单的群体、丝状体,也有具有维管束和胚胎等体态构造复杂的乔木。海洋里的植物都称为海草,它们由单细胞或一串细胞所构成,长着不同颜色的枝叶,靠着枝叶在水中漂浮。单细胞海草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很快,一天能增加许多倍。虽然它们不断被各种鱼虾吞食,但数量仍然很庞大。
海草像陆上的植物一样没有阳光就不能生存。它们从海水中吸收养料,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糖、淀粉等),以满足生活需要。光合作用必须有阳光。阳光只能透入海水表层,这使得海草仅能生活在浅海中或大洋的表层,大的海草只能生活在海边及水深几十米以 内的海底。
海草是海洋动物的食物。有些海洋动物是食草的,另外一些是靠吃食草动物来维持生命的,所以,海洋中的动物都是靠海草来养活的。海洋鱼类 海洋鱼类从两极到赤道海域,从海岸到大洋,从表层到万米左右的深渊都有分布。生活环境的多样性促成了海洋鱼类的多样性。但由于生活方式相同,它们有一系列共同的特点: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饵,鳝状的便于水中运动的肢体,能分泌教液以减少水中运动阻力的皮肤。此外,在体型结构、繁殖生长、摄食营养、运动等方面都有其特点。
①软骨鱼纲
内骨髓全为软骨,但常以钙化加固,无任何真骨组织。体表被有盾鳞、棘刺或裸露无鳞。脑颅无接缝,头部每侧具有自思裂,开口于体外。肠短,内具螺旋瓣,无鱼票。雄性具有由腹鳝内侧特化而成的交配器,称为鳝脚,行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为歪型尾。现知全世界软骨鱼类有12目、40科、130属、650余种。分布很广,全世界各海域都有,但以低纬度海域为 主,从沿海至3000米的深海均有分布。
②硬骨鱼纲
海洋鱼类中最高级的,也是现在最为繁盛的一纲。内骨髓出现骨化,头部常被有膜骨,骨儒具有骨缝。体表被有硬鳞或骨鳞,或裸露无鳞。外鱼忠于L1对,鱼思间隔退化,鲸丝为双行的鲸条所支持。通常有镖,鳝条多分节,肠内元螺旋瓣。有些鱼有背肋和腹肋,耳石坚实。一般为体外受精,无泄殖 腔。现知全世界硬骨鱼类有420科、3800余属、18000余种,其中海洋鱼类约有12000种。
第三课彩墨画鱼
一、教材分析 l.课文内容分析
彩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形式。鱼是中国画表现花鸟虫草等题材重要的描绘对象,学会画鱼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之一。
中国画从勾线到着色都使用毛笔。纸是使用能迅速渗化的生宣纸或刷过明矶的熟宣纸。本课学习用笔、用墨,学习不同的用笔和用墨的方法,画一画学生熟悉的自然界动物一一鱼。
自然界中鱼的种类很多,学习画每一种鱼都需要-定的时间。本课教学内容扬长避短,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到学生感兴趣的热带鱼的画法上,使学生在学习时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课本以表现金鱼的画作《六如图》和《鱼乐图》导人。学生在欣赏画作的同时,感受鱼在水中的生命力。让学生欣赏用水墨表现的金鱼之后,教师再-步步把学生引向中国画工具材料和鱼的基本画法的学习中去。
本课教学呈三个层次:组织学生观察鱼或借助图片资料观察欣赏各种鱼;让学生认识中国同工具材料以及正确掌握用笔用墨的方法;让学生用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画-条或几条在水中游的鱼。
由于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次用水墨、毛笔画中国画,因此课本展示了墨色由浓至淡和中罔画卧锋用笔、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画法示范图,目的一是教学时教师必须先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二是欣赏和感受中国画运用墨色的独特风格。当然,教师不必受教材的限制,允许自由地消化教材内容。教材上的提示语非常明确、精练,留有很大的思考空间,教师要有效地运用。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建议两课时完成。
_.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热带鱼的生理结构及其中国画画法。教学难点:鱼形的把握和水分墨色的运用。、.教学评价建议(1能否使用毛笔和宣纸进行作业练习。
-能否用毛笔和墨色表现一条或几条热带鱼。
6(3能否保持桌面干净整洁。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宣纸、毛笔、墨、砚、范画。
学生学习准备:宣纸、毛笔、墨、装水瓶子、桌垫。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学习掌握中国画工具材料正确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的:学习中国画传统画法,掌握中国画技法中鱼的基本画法。3.情感目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环保意识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本课是小学生第一次用水墨和毛笔画中国画,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技能学习都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是使用软笔(毛笔)作画,教师在课堂上要讲授正确的执笔方法、运笔方法,还有正确的坐姿,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运笔方法,知道作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在教法上要重视在课堂上用笔用墨的示范,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中国画画鱼要特别注重鱼的生理结构的表现,突出鱼的特征和鱼在水中的姿态。画鱼首先要确定鱼在水中的形体和大体姿态,或圆或长,或仰或俯。有的鱼形体长,有的鱼形体短。鱼的形体轮廓勾画好后,才能画出鱼的鳝和尾。本课教学设计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用来欣赏中国画中画鱼的名作,认识中国画工具材料和学习画鱼的基本方法,并进行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练习;第二课时用于鱼的自由创作表现的教学。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第一课时
(1)欣赏导人,认识中国画。
教师谈谈关于鱼的话题,引人本课课题。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自己对鱼的认识、感受、记忆,开展“如果世界上没有水中生物,没有鱼,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的讨论。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欣赏课本展示的照片和中国画作品。
教师讲解鱼的作用,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鱼是人类生存环境中重要的动物,要爱护身边的每一个物种。
(2)讲授新知,学习中国间的表现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工具材料,介绍其特点和使用方法。教师于执毛笔,当堂示范正确的执笔方法并详细讲解。教师巡视学生执笔姿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之处。教师讲述执毛笔的正确坐姿。教师巡视学生的坐姿。
教师讲述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教师当堂用纸、毛笔示范中国画画鱼的步骤: ①用中锋勾画出鱼的轮廓。②用淡墨染鱼的鳝和尾。
③用浓墨画鱼身上的花纹和鳝刺。④染色,完成。
(3)学生做作业,实践中国画画鱼的方法。教师布置作业,详细讲述作业要求。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此教学环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用笔用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因为生宣纸的渗水性很强,所以如果笔头含水过多,下笔停留时间过长,就很容易“跑墨”。教师要帮助学生避免这类情况出现,以免浪费纸张和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7(4)作业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完成作业后把作品展示到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作业。教师进行课堂小结。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己掌握了用水墨画鱼的方法。中国画工具材料与其他画种存在较大的差别,很多学生在第一课时虽然体验了用水墨画鱼的过程,但成就感还不够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第二课时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更为熟练地学会用笔用墨,并用水墨画的方法给鱼添画背景。
四、教学建议
1.教学中讲授知识要结合欣赏,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条件的学校可运用多媒体教学。2.中国画有一定的程式和技法,特别是用笔用墨的方法。教师可让学生 在动手画鱼前,先用几分钟时间练练笔,对用笔用墨有一定的体验。
3.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至关重要,许多技法问题经课堂演示便一目了然。学生练习时教师再加以辅导。
五、相关知识
中西昌的工具和材料 传统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有笔、墨、纸、砚,俗称“文房四宝”。(1)笔
从不同的性能来分,毛笔大体可分为三类: 硬毫:用弹性较强的狼毫、兔毫制成,写出的笔画挺拔劲峭,但易出现浮滑枯瘦、有骨无肉的毛病。
软毫:以弹性较弱的羊毫、鸡毫制作,其特点是写出的笔画浑厚、圆润,但易出现媚软、无筋骨的毛病。
兼毫:以硬毫为主柱,软毫为副毫,其特点是软硬兼济,适合初学者使用。除此以外,按笔锋的大小、长短,毛笔还可分为大楷、中楷、小楷三类,长锋、中锋、短锋三种。
(2)墨
墨是书法的主要颜料大体分为油烟、松烟、油松烟墨条三种。书法习惯用松烟墨条,在砚台中和水研磨成墨汁。机制的墨汁中以“一得阁”、“中华墨汁”为上乘,作画时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且在装被时不会渗化。
(3)纸 纸的种类繁多,书法用纸要求选用较好的宣纸、毛边纸、皮纸等,利于笔墨表现。(4)砚
砚,又称砚台、砚池是用特种石材雕琢制成的磨墨和探笔的器具。在我国,端砚、鲁砚、敏砚、挑砚为四大名砚。作为学生练习,使用瓶装墨汁则以陶瓷碗代砚即可。
执笔战 执笔法包括指法、掌法、腕法、身法。(1)指法。教学中通常使用五指执笔法。
撩:大拇指关节微凸,指肚贴笔杆左后方,斜而仰地向外按。押:食指指肚贴笔杆右前方斜而俯地向内压,着力点稍高于拇指。勾:中指一、二两节间贴住笔杆正前方向后勾,着力点稍低于拇指。格:无名指指甲根贴紧笔杆正后方向前推。抵:小指垫在无名指下面,加强力量。
指法的基本要求是“实”,五指元一虚设,各尽其力,不可太松,也不可太紧。
(2)掌法。掌法的基本要求是“虚”,掌心与笔杆之间应保持一定距 离,其空间一般以一个鸡蛋大小为度。掌虚,指关节才灵活。
(3)腕法。腕法有枕腕、提腕、悬腕三种形式。
枕腕:第一种,左手指垫在右手腕下书写;第二种,右手腕贴近桌面,若即若离地书写。提腕:臂肘支撑桌面,于腕离桌面一两寸(1寸=3.33厘米)书写。
悬腕:右臂完全离开桌面,悬空运笔。(4)身法。身法分坐势和站势两种。
坐势:一般坐着画小幅画。坐时上身正对桌边,腰部挺起,两肩平齐,胸部离桌边约一个拳头远。头部稍前倾,眼睛离纸面一尺左右(约0.33米)。两臂自然分开,呈曲抱之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踏地面。基本要求是头正、身直、臂舒、足安。
站势:作大写意画一般站着。站时两脚分开,左脚稍前伸,上身微前倾,离桌边六七寸(1寸=3.33厘米)。
中国品的颜料
中国画颜料大多采用来自于自然界的矿物和植物,如描石、朱砂、石青、石绿等来自于矿物;藤黄、花青等来自于植物。使用时要注意它们各自不同的特性。矿物颜料有覆盖性能,可以加在墨色上,但与墨调和易显脏;植物颜料有溶化性能,易与墨调和,但元覆盖性能,所以以色盖墨不会成功。墨色 古人有墨分五彩之说即焦、浓、重、淡、清,泛指墨色的浓淡变化,以产生层次。用墨的浓淡变化都与加水的多少有关。
用笔的方峰 笔锋:笔锋就是笔尖最尖的地方。
中锋:笔杆和纸面垂直画线时笔锋要在线中间运行,这种用笔叫中锋。
侧锋:指运笔时笔锋侧在一边,所作线条一面光一面毛。侧锋线条毛辣劲健。
顺锋:行笔时,笔管倾斜于画面,笔管在前而笔锋在后,从上往下或从左往右运行,叫顺锋。逆锋:指运笔时笔尖在前,笔根在后,逆向运行。逆锋用笔枯松而苍劲。
六、资料库
江寒汀(1903一1963)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原名获、庚元,笔名江
鸿、石溪,号寒汀居士。16岁从同里陶松溪习花鸟画,28岁开始卖画为生。中年流寓上海,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1963年2月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60岁。传世作品有《百卉册》、《百兽图》等,1960年
应周恩来总理邀请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红梅图~,出版有《江寒汀百兽图》、《当代名画家江寒汀》、《江寒汀百兽图画册》等。江寒汀擅长花鸟画尤以描绘各类禽鸟著称于世。他的绘画内师传统,外师造化,广泛地从传统中吸取养料。他曾认真研究历代花鸟画家的技法,上溯宋元诸家,下至明清的陈白阳、徐渭、悻南田、金冬心、八大山人、新罗山人,对双钩填彩、没骨写生均所擅长。尤对任伯年、虚谷画艺潜心揣摩,系统研究,以至他临摹任伯年、虚谷的作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画坛上有“江虚谷”的美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花鸟画称江寒汀、唐云、张大壮、陆抑非为 “四大名旦”和江南花鸟画“四才子”。
江寒汀能为四人之首自有其过人之处。他不但在艺术上享有盛誉,为人的情义也有极高的口碑,故有“小孟尝”之称一一正是画品、人品俱高。
黄忠耿 黄忠耿,广东揭阳市人,1945年生。黄忠耿幼承家学,得其家翁岭南派大家黄独峰先生亲授,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及美术教育,以写意花鸟画名重于世。他早年受岭南画派影响,掌握了“惟极似乃所不拟”的造型技法,打下了坚实的写意基础,后则渗入海派大写意法的彩墨泼染之长,形成兼工带写、秀丽俊逸的画风。黄忠耿的写意花鸟画在传统水墨和设色的技法上做不懈的追求,其作品既具熟练的写生技巧,又具文人画的笔情墨韵,并能符合现代生活的审美需要,体现出清新健康的时代精神而又不失优良的传统精神与民族气派。
第四课家乡的桥
一、教材分析 分析
桥是亲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建筑物。桥的种类很多.无论是古老的独木桥、石板桥,还是现代化的铁路桥、立交桥,在带来交逗便在盯可时,它们多姿多彩的造型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体现了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悲明才智。本课以“家乡的桥”为学习内容,目的是通过画学生见过的桥画自己设计的新桥,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让学生走进“桥”的世界=玄'亏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桥梁建筑进行观察、欣赏、创作、评价.佳字生初步了解桥梁的用途、造型结构和特色,以便更好地进行创作。
课本向学生提供了古老的甘肃濡陵桥和云南低族藤索桥的照片。教师可以收集本边区桥梁建筑图片资料加以补充。本课学习要点是桥的外形,不必强求学生表现复杂的桥梁结构的合理性。
本课冒“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建议一课时完成。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创作自己设计的新桥。教学难点:表现造型新颖的桥。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方法:欣赏桥梁建筑图片,使学生了解桥梁建筑的种类、造型特色等;学习简明桥梁建筑结构图,使学生掌握对复杂结构的概括描绘;分析讲解范画,解决学生绘画上的实际困难。
3.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通过欣赏各种桥梁的造型特色,了解桥梁文化。(2)能否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桥的特征。
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有关桥梁的图片资料、范画、铅笔等。学生学习准备:图画纸、铅笔等。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欣赏各种桥梁多姿多彩的造型,了解桥梁文化。
2.能力目的:学习用线条描绘一座桥,表达自己对桥文化的情感。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让学生认识桥梁的种类及其造型特色,能够根据桥梁建筑的特点,发挥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绘画一幅独具特色的桥梁作品,是这节课的目的要求。鼓励学生对桥梁造型特点进行描述,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桥梁造型表现方
法,引发学生表达的愿望。教师通过对范画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认识桥梁的基本描画方法,为学生的绘画创作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交流、敢于表达、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让学生在发现、创作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0(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教育学生把用具整齐摆放,养成 良好习惯。(2)通过谈话等方式导人,活跃学生思维,进入本课的主题。
教师提问:今天,你来上学时路过什么桥?你认为我们这个地区的哪座桥最漂亮?你见过的桥中哪一座桥是最有特色的?(3)通过课件、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桥梁建筑,让学生初步学习桥梁 的种类、结构造型等桥梁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教师围绕重点,展开讲解:桥梁的种类、结构造型,桥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名称,桥梁建筑与周围环境所构成的优美景观,等等。
(4)学生谈谈对桥梁的认识,初步掌握桥梁造型的表现。
学生说一说见过的桥,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桥梁的造型结构及其特色。请几名学生到讲台上边画边解释。
(5)教师出示范画介绍创作构思,讲解绘画步骤。桥的绘画步骤: ①构思,想想画哪种类型的桥。②定位,画出桥身的铅笔稿。
③添加,画出桥的护栏、桥塔、桥索、引桥等。④添加人物、汽车、河流、船舶、树木等。⑤勾画涂色,整理完成。
(6)学生做作业,教师辅导。
(7)学生作品展示,教师表扬构思巧妙、独具特色的作品。(8)课堂小结。
四、教学建议
1.本课教学请视当地学情调整课时量。2.本课做写生课或想象画教学。
五、资料库
畸陵林 又名卧桥,在甘肃省渭源县城南门外的清源河上,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9),“既济行人,复通车马”,后被洪水冲毁。1919年仿兰州 卧桥改建,被称为“渭水长虹”。桥面和桥底均以每排10根粗壮圆木,并列为11组,从两岸桥墩底部逐次递级,凌空而上,形成半圆状桥体。桥面有台阶通道三条,并配有栏杆扶手。桥顶为飞檐挑阁式的廊房屋面造型,全为木 结构,精巧壮观,为渭水一大景观,是我国桥梁建筑的一朵奇晤。畲族藤索桥
在云南西盟假族自治县保镖乡以南,南卡河与南约河交叉处。相传始建于400多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当地群众年年维修,延续使用至今。此竹木藤索桥全长55米,宽1.4米,桥身高2米,踏板宽o.3米,离水面高9米,桥的构造是用三大根腰子按三角形横拉在河上空后,两边用竹权挂在藤上,又把两边的竹权头交叉搭在下方的藤子上,再用木板放在中间做踏板,人扶两边的竹权,踏着木板过桥。藤索桥原始古朴又奇特,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给人回归自然的感觉。
第五课巧用空瓶子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利用空瓶子造型是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的瓶瓶罐罐,存放在家中觉得碍地方,不美观,丢掉又觉得可惜。如果我们把它们包装起来,给它们穿上漂亮的外衣,画上一些好看的图案或花样,放在家中的书桌上,插上几支笔,真是既实用又美观。把它们设计制作成花篮,吊在床 头或窗板上,每当学习感到累了的时候,抬头看看自己经过奇思妙想后做成
的花篮,那是多么惬意啊!本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瓶子或罐子,经过大胆设计、加工、装饰,因材施艺,把它们制作成一件件可以再使用的生活用品,用它们来装点向己的生活。在教学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能无节制地开采。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 观念,不但提倡物尽其用,而且还需要研究循环使用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物质观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处处勤俭、事事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习利用废弃日用品或废旧材料的设计制作活动中,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逐步形成健康和谐的人 生观。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建议一课时完成。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身边易找到的废弃瓶罐,大胆联想,合理加工,设计制作成一件既漂亮又实用的空瓶子艺术造型。
教学难点:空瓶子艺术造型的创意设计。
3.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能对各种空瓶子的外形进行联想,然后设计制作成空瓶子艺 术造型。(2)能否掌握塑料材料的切割、卷曲和穿插等于工基本技法。(3)是否能大胆地创新,设计出造型新颖的空瓶子造型。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空瓶子艺术造型成品范作若干,未加工过的各式空瓶罐、剪刀、美工刀、各种色纸、胶水等。
学生学习准备:各式空瓶罐、剪刀、彩纸、包装纸、胶水等。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学习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加工、装饰等因材施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2.能力目的: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日用品或废旧材料进行装饰美化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的:增强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本课学习主要是利用身边易找到的瓶瓶罐罐,经过对瓶罐外形的观察、联想、改造、加工、装饰,将其变成一个可再利用的好看的可装点生活的实用性用品。学习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应用性强,很受学生欢迎。为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作业,教师应重视技法的演示和启迪学生自主创作思维的开发。教学流程是欣赏、评述空瓶子造型一认识空瓶子造型设计原则一演示设计制 作的方法一学习设计空瓶子造型一展示创作设计的作品一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1)欣赏空瓶子造型。
组织教学,检查工具材料准备情况。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把学习用具摆放到桌子上,准备上课。
教师展示自己设计创作的空瓶子造型供学生欣赏。问学生是否见过类似的艺术作品、是否喜欢它们等问题,导人本课的学习。
(2)认识空瓶子造型的设计原理。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课本展示的作品和学生作业,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如何把空瓶子设计、装饰、制作成一件既好看又实用的空瓶子造型艺术
提问:空瓶子造型需要什么材料加工?空瓶子造型的装饰手法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就问题做一一对应的解答。教师展示塑料瓶子,讲解和演示设计方法: 12 ①构想。对空瓶子的原形进行观察、联想,即想象这个瓶子像什么,可以用这个瓶子做什么,如何改变它固有的形状,使之变得更美观,经过改造、装饰后当什么用,选用什么方法进行加工和装饰等。
②设计。把构思的大致形状用草图形式画出来。
③加工。按设计草图形状进行艺术加工。塑料瓶子可进行切割,切割后的塑料可折弯、穿插等。经过合理加工后,可做成大致形体。
④装饰。大致形体做成以后进行细部的装饰加工。最后成型。
教师就硬塑料瓶子或瓦罐等造型进行讲解。硬塑料瓶子厚,难以切割,我们可以把它与玻璃瓶子或瓦罐等一同处理。这类空瓶子造型主要是进行外部形状的加工与装饰。
(3)学习设计空瓶子造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学生认识到创作一件作品最主要的是构思。构思阶段需要大胆突破常规,具有开拓精神。
教师讲述和介绍怎样用刀,切割时刀具使用的正确方法。教师讲述本课作业要求。布置学生作业。
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分组作业,教师巡堂进行指导,及时帮助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解决问题。(4)展示设计创作的作品。
学生把自己设计创作的作品展示在小组的桌面上。教师组织学生去主动欣赏,评出创意较好的作品。(5)师生共同评价作品。
组织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体会,说一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用途,打算把它们放到什么地方。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和心情。
教师进行本课学习小结。
四、教学建议
1.本课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寻找 和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多种造型方法,在设计构思上给学生想象、创造的 空间。
2.需要切割的造型材料最好选择比较薄的。动手制作时应鼓励学生尝试 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切忌临摹。
3.注意刀具使用的安全教育。
第六课教师节的祝福
一、教材分析1.课文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通过折、叠、豆刻、贴、切、缝等方法,以分割、组合、构思、造型装饰等为表现手EL剖作出各种平面、立体的工艺品。同时结合教师节的主题展开教学活动-可以用来制作小工艺品的材料很多,都源于学生的生括三主日纸、布、石头、彩泥等,而本课的切人点正是让学生选用身边熟悉易见的材料进行制作。如纸可以制作出贺卡、书签、花等。纸这种材料种类繁多.有各式各样的纸,如皱纹纸、蜡光纸、卡纸等,是制作小工艺品的主主仨t质,一些包装纸、报纸之类的废旧材料也可运用。布材可以制作出小布袋、布娃娃、小坐垫,草可编出小动物,石头可以添画成一幅美丽的画.志宠、小手帕、毛线、彩带等也都可用于制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收集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
本课主线始终贯穿“教师节的祝福”开展,可以通过A绍敦师节的来历和意义引出课题。在交流中导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如何制作敦师节的礼物。了解纸材、布材等不同材料的基本制作方E
法,以求举一反三.让学生达到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变化和创作的目的。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建议一课时完成。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件小工艺品。教学难点:材料的合理运用及作品的制作。3.学习评价
(1)是否积极地收集准备学习所需材料。(2)能否开动脑筋大胆创新。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学会用不同材料制作工艺品的基本方法,感受不同材质所具有的美。
2.能力目的:通过对作品制作过程的体验探索,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师重教的好习惯。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本课涉及的面较宽,学生选择制作作品的材料很广,教师不宜限制学生所用的材料,而应鼓励他们根据喜好准备材料,或纸或布或石头,并引导学生在制作前有个大致的构思,想想、自己要怎么做。在制作方法上,可采用“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分组,合作探究工艺 品的制作方法,教师从中给予点拨、释疑,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调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在制作时,可采取个人制作、小组合作完成的方法。最后布置一个小展台展示学生作品,庆祝教师节,表达对教师的心意。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教师节的资料(文字或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色卡纸、碎布、彩泥、石头、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激趣导人。
知识大接龙:教师出示几张分别写着各大节日的卡片,让学生快速地回答出节日的日期,并说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东西,如:教师节-9月10日一鲜花一关爱一红烛一礼物一祝词。
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教师节。
学生以尊敬老师为主题展开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时论的内容。
(2)欣赏、发现、探究。
教师出示用各种卡纸、布、石头等材料制作的简洁、富有形式美感、色彩明快的小工艺品,发放给学生欣赏。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并归纳这些作品的制咋方法(允许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拆开、组合),教师给予点拨、释疑。
师生共同归纳出基本方法。(纸:折、剪、卷、贴等方法;彩泥:搓、捏、刻、卷等方法;布:剪、缝、卷等方法;石头:宿、画、组合等方法。)(3)材料的联想与使用。
学生欣赏教师范作和课本上的学生作品并思考:这些作品使用了哪些材料?除了这些,你会运用哪些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 学生分小组围绕材料问题展开讨论,归纳出各种可料垃部作方法c大家一起讨论交流,使构思更为完善。
(4)实践创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一件教师节的礼物,敦'士乏町对学生进行技能和色彩上的指导。
(5)展示与评价。
师生一同布置一个小展台展示全班学生的作品,庆教师节.表达对教师的心意。每个学生对教师说一句感谢的话,如:老师您辛苦了.愿我制作的小礼物每一天都能给您带来快乐。
四、教学建议
1.本课作业空间大,涉及面广,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丢在毛有关的示范作
2.提醒学生在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
第七课用窗帘装饰窗口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本课以“用窗帘装饰窗口”为课题,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活环境。同时通过画一画,做一做,用窗帘装饰、美化窗口,让学生初步接触家居物品的设计与制作,体会设计制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设计制作是为了生活的实际应用的设计理念,学会用纸材设计制作 作品。
课本选用一幅题为《温馨的卧室》的照片作为本课导人,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用窗帘装饰的窗口,引起学生设计制作“用窗帘装饰窗口”作品的兴趣。本课学习知识点有两个:一是画一幅家乡的美景作品,二是在风景画作上设计制作一个用窗帘装饰的窗口,形成一个有三维空间的设计作品。
设计制作窗帘是本课学习的关键。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窗帘的式样。生活中常见的窗帘式样并不多只有向左右拉或上下拉两种。因此,创新的空间比较大。学生做作业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窗帘式样。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建议两课时完成。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画一幅家乡的美丽景色的风景画;为风景画设计制作一个用窗帘装饰的窗口。教学难点:风景画创作,窗帘式样的设计、制作。3.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的学习评价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是否关注本课学习,完成一幅风景画创作。
(2)能否从选材、立意、造型、色彩等方面综合思考设计窗帘。(3)能否开动脑筋,大胆创新,设计新型的窗帘式样。
(4)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完成作业。
因学生个体差异而不必力求评价标准统一,学习评价时只要看到学生的某个闪光点,教师就应该适时给予肯定的评价。
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风景画画册、图片资料、范作、彩纸、旧挂历、图画纸、颜料、剪刀等。学生学习准备:铅笔、图画纸、颜料、剪刀等。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学习窗帘的设计和制作,初步掌握简单的室内设计知识,锻炼手和脑的协调能力。
2.能力目的:选择合适的媒材,学习运用剪、刻、折叠、插接、描绘等多种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3.情感目的:激发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对于动手画一画、做一做自己熟悉的东西,学生会很感兴趣。本课主要是学习设计制作可以拉动的窗帘,知识涉及画与做两个教学内容。因此,课堂教学建议两个课时完成。第一个课时用以欣赏用窗帘装饰窗口,认识窗帘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绘画一幅风景画;第二个课时用以设计制作可以拉动的窗帘,并把窗帘安放在第一课时完成的风景画上。完成的作品是有三维空间层次的,即窗帘是可以拉动的。
本课在绘画和设计制作窗帘时应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只要学生自己喜欢,画城市风景、乡村风景或其他的风景都可以。除了纸材,也可用花草树木设计制作。把窗帘设计成左右拉动或上下拉动或呈斜放的皆可,这样可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使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时应注重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紧密联系的原则,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设计应用学习的乐趣。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第一课时
本课时用于风景画(画窗外景色)创作教学,是第二课时窗帘设计制作的前期准备。
本课教学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景色,结合回忆或联想,创作绘画窗外景色(如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小桥流水、田园风光的风景画)。绘画形式应鼓励多样化,可以手绘亦可拼贴(利用废旧包装材料或色纸拼贴),要求有色在= 教学时鼓功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把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描绘出来。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1、敦阿拉动教室窗帘,或者拉动纸做的窗帘(课前准备的范作),创设情境.导k丰课的学习。
(2)敦却把教室的窗帘拉开或关上,或者学生把教室的窗帘拉开或关 上,引导学生认识窗帘的实际用途。
窗口是墙壁上通气透光的装置。窗帘为挡窗口的东西,用布、绸子、呢绒等制作.或用线编织而成。
(3〉敦师总结评价第一课时的风景画创作,引导学生从风景画的总体 色调(红色谓、蓝色调、绿色调等)认识自己所创作的风景画。
(4.通过现察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窗帘的设计制作原理。(5通过吹赏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窗帘布的色彩。
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应该注意色彩问题,因为用三维空间的平面设计表现三维空间以及要求有深远层次感的室外效果,色彩的应用很重要(如窗外风景是冷色调,最好选用暖色调的材料 16 设计制作窗帘;窗外风景是暖色调,最好选用冷色调的材料设计制作窗帘),如果学生选用色彩不对,窗帘与风景画会处在同一平面上,没有纵深感。
(6)让学生自学课本展示的窗帘制作步骤和方法,自主设计制作窗帘 的花样和窗帘形式。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在简单的外形基础上可创作出丰富的外形,帮助学生建立自己能做得更好的信念。
(7)教师随时观察学情,及时解决学生创作中的问题。(8)学生完成作业,玩一玩拉、关窗帘的游戏=(9)开展赏析评议的教学活动,请学生说说自己设汁创作的经验和感受。
(10)教师对全课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
上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注意把握好尺度。学生自主设计创作时.敦师应尊重个人选择,让学生自己探索和设计制作,并根据自己的构思实艺创作=
四、教学建议
1.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可以灵活地处理、运用 2.教师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可以考虑将学习活动一分为二,变成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课。
3.教学流程可根据教师个人特长进行有创意的课堂设订=
第八课陶罐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陶罐的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早在一万年前就开始制造使用陶器。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来讲,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因为它是人类最早利用火的作用将一种物质(松软的教土)改变成另一种物质(具有一定形态和实用功能的陶器)的创造性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陶器是质地较粗且不透明的教土制品,由教土(或加石英等)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可上袖或不上袖。烧成温度一般较瓷器低。按教土所含杂质及成分的不同和烧制温度的差别,坯体呈灰、褐、棕等颜色。有日用、艺术和建筑陶器等。
从我国历代留传的陶器来看,陶器的造型和彩绘装饰艺术成就突出,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很早就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观念和设计意念。其中陶罐的造型实用美观,纹样简洁粗矿,色彩单纯古朴,凝聚了历代陶工的智慧和心血再现了中华文化艺术的演变、进步与发展。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有目的的设计意识,充分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陶罐的造型特点和用途,并根据陶罐造型的对称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究绘制陶罐外形的方法,让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感受对称的概念。同时通过向学生介绍陶罐的
几种常见纹样一一旋涡纹、云纹、菱形纹和绳索纹,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想象设计出各式各样、新颖独特的图案纹样来装饰陶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我国古老文化艺术的兴趣,在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建议两课时完成。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受陶罐的艺术魅力,用对称的方法画出陶罐的形,并用纹样装饰陶罐。教学难点:陶罐纹样的设计装饰。3.教学评价建议
17(1)是否对本课的学习感兴趣。
(2)能否掌握用对折、画、剪的制作对称图形的方法设计陶罐造型。(3)能否根据陶罐的用途大胆进行想象,有创意地设计、装饰陶罐。(4)能否收拾整理好桌面,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 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有关陶器的录像或挂图或实物、范亘、白纸、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碟、剪刀等。学生学习准备: 16开白纸、彩色蜡光纸、水粉颜料、毛笔、调包碟、剪刀、胶水等。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了解陶罐造型的对称特征以及陶罐纹样的美观、对称、重复的特点。
2.能力目的:掌握用对折、画、剪的制作方法表现对称的陶罐外形,尝 试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方法绘制新颖漂亮的纹样来装饰向罐c
3.情感目的:感受陶罐的实用美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本课通过学习设计创作陶罐,让学生感受历史悠久的陶器艺术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于实践的能力。在教法上,教师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引导法和启发法进行教学活动。在学法上,鼓励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的环 节可以设计为:欣赏一观察一引导一演示一启发一创作一展示一评价。经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让学生体验到设计应用所带来的乐趣。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第一课时
(1)欣赏导人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陶器的录像或挂图,欣赏陶罐的种类、造型、色彩和纹样,让学生初步了解陶器的历史文化。
教师出示一两个陶器实物,请学生简述陶罐的外形特征、色彩、纹样特点等,教师小结归纳并简单介绍陶器的历史文化。
教学理念: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引导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陶器挂图或课本上的陶罐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陶罐是什么“模样”的。(例如可以用“高”、“矮”、“胖”、“瘦”等形容陶罐的外形特点。)通过欣赏观察,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讨论,总结归纳出陶罐的结构是由罐口(颈)、罐身和罐底组成的陶罐的造型有对称的特点。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3)发展阶段。
教师让学生于两分钟内在白纸上画一个陶罐的形状,经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到要画出一个对称的图形并不容易。教师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画出对称的形?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方法:可以用对折、画、剪的方法,可以用复写纸印画的方法。
教师出示范画,示范画陶罐的方法步骤: ①在对折的纸上画出陶罐外形的一半并剪下。(提示学生注意罐口、罐底的圆形画法。)②展开剪下的陶罐用水粉颜料上底色。
③画纹样。在已上底色的罐子上设计装饰纹样。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给陶罐装饰漂亮的纹样,讲述二方连续纹样(由一个单独纹样向上下或左右方向重复排列构成)和四方连续纹样(以一个或两个单独纹样为单位,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排列构成)。如课本范图菱形纹三彩陶罐。教师逐一介绍课本中几种陶罐常见纹样:旋涡纹、云纹、菱形纹、绳索纹,介绍这些纹样线条、图形的特色和纹样重复、对称的特点,并指出装饰纹样有多种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除了绘画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装饰陶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小结归纳。(制作装饰纹样的方法:设计一个单独纹样后,用印的方法来绘制;将纸折叠,剪出一组相同的纹样;直接用纸折叠楼剪出纹样;还可以用电脑中复制粘贴的方法来制作纹样。)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来设计纹样。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掌握多种美术技能,学习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法。(4)学生大胆表现,自主创作。教师讲述本课作业要求。
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堂指导。(5)作业展示,评述总结。学生展示已完成的作品。
请几名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过程。学生互评作品。
教师评述优秀作品并做课堂小结。(6)收拾与整理。
学生清理剪下的纸屑等,把还可以利用的材料归类收集二
第二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学会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向罐的外形,并用常见的陶罐纹样或自己设计的纹样对陶罐进行装饰。本课时的学习是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拓展与补充,主要是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如瓶、罐等,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纹样进行装饰。通过在实物上实践应用,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课学习的知识点,直接地感受、体验设计与生活的联系,感悟美术学科的实用性。
教学程序略。
四、教学建议
1.本课教学应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应根据学情和条件进行调整。
2.对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行探索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示范给学生以提示。
3.本课教学设计为两课时。教师根据本地学习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教 材,如可以按照教参的建议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以变成欣赏、设计制作两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课。
五、资料库
陶器简史 陶器是以教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远古时期,人们对教土被水浸湿后有一定的教性和可塑性就有一定的认识,由于使用了火,人类开始吃熟食,最早可能在柴堆上烤熟野兽或挖坑放水投进烧热的石子“煮”熟植物,但这样费时费火不易熟。最早 盛放食物的容器应是植物枝条的编织物,但枝条编织物不能放在火上烧烤。站土不怕火,经火烧后变得坚硬,这启发了人们用教土做成容器放在火上烤硬。出土文物证明,最早的陶器是在编织或木制容器的内外包抹上一层结土,使之耐火。后来发现教土不一定非要依托里面的容器才能成型。江西万 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了10000年以前的陶片,说明在公元前8000年之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陶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手印较细小,证明当时是女子制陶。
旋F渴纹彩陶罐 半山类型,1977年甘肃兰州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此壶泥质红陶,于制,为盛储器。壶张口,缩颈,阔肩,鼓腹,平底,腹下左右各有环形耳。腹部以黄、红、黑彩绘连续的旋涡状纹,颈部饰平行线纹。壶外表柔滑而富有光泽,极其雅致,风格端正大方。
第九课画古塔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中国有很多古塔,这些古塔像闪耀的星辰一样分布在全国各地,它们或建在人炯密集的城里或建在人烟稀少的山川之上,每一座古塔都有自己的建造历史和建筑特色。中国建塔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汉朝=塔是佛教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原型是埋葬佛骨的建筑,亦称“舍利塔 与中国原有的重楼融合,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塔形=塔早先居于佛寺的中心位置,后来有的退至后院的轴线上或前院两旁。塔址多选择在较高或较显著的位置,故往往构成一个城市或地区的象征性建筑=中国佛塔有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式、金刚座式等丰富多彩的形制。这些装点在全国各地的
古塔挺拔秀丽,形态各异,造型优美,丰富和繁荣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课本提供了泉州开元寺塔照片及几幅古塔写生作品供学生欣赏,其中开元寺塔始建于唐朝,位于福建泉州市西街开元寺内,有东西两塔,称”双塔“。塔底座呈八边形,塔形模仿木楼阁式样,五层塔檐起翘甚大,气魄宏伟。几幅以油画、中国画和线描形式表现古塔的写生作品从侧面展示了我国古塔建制的多样性。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让学生主动了解我国古塔的故事以及古塔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线条表现古塔的造型。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及塔的造型结构表现。3.学习评价建议
(1)是杏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感兴趣是否了解我国古塔相关的信息。(2)是否能用线条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古塔的特征和感受,并表现出
想象力和创造力。
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有关塔的图片资料、示范作品、铅笔、粗线条的签字笔和图画纸等。学生学习准备:铅笔、钢笔、签字笔、图画纸、橡皮擦等。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各种古塔的图片,了解我国古塔的建造历史和建筑文化.感受古塔的艺术美。
2.技能目的:学习用线条描绘一座古塔,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 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指导赏析和引导学习线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了解塔建筑历史和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思维,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在教学时,可以围绕观赏中国古塔展开,让学生通过欣赏各种塔的造型去发现、感受古塔的艺术美。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塔的图片、资料,了解有关塔的故事,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掌握线描基本的表现方法和技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学会如何去表现美。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故事导人
教师讲述有关塔的故事导人本课学习,让学生对古塔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对塔文化的学习兴趣。
20(2)欣赏惑受
教师讲述古塔文化,从美术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初步感受塔建筑的造型美。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塔的各种图片资料,提供给学生欣赏。(3)小组讨论
教师以古塔为题.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你的家乡(或居住的城市)有古塔吗?它是什么样子的?结构、造型复杂吗?有什么特点?塔有什么功能?古塔给人们什么感受?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4)讲述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古塔的造型特点:多层建筑、下大上小,均衡堆成,造型优美,外形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
教师讲述线描的绘画表现方法,强调在绘画时,表现的线要持续,不能断线太多。
(5)示范作画
教师讲述如何描绘一座古塔。①在纸上定点。(即定塔的位置)②画塔的大型。③画塔的隔层细部。
④再深入描绘细节,画出古塔周围的景物,整理完成。
(6)学生作业
学生在课本上或在教师和自己收集来的塔的图片资料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座古塔进行绘画。
学生各自做作业,教师当堂指导。
(7)展示评述
学生作业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述。课堂总结。
四、教学建议
1.师生在课前收集有关塔的图片资料。
2.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各种表现方法。
五、相关知识
我国的古塔外观玲珑挺拔,瑰丽多姿,庄严而神秘。每座塔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美妙的传说。中国古塔一般是多层建筑,在工程技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最高的塔有13层,高达85米,相当于20多层楼房的高度。古塔产生的背景一般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佛教信仰的产物,也是寺院建筑里的一个重要项目,这样的古塔大约占我国古塔的80,还有一小部分是受风水学说影响而建造的。中国古塔从大到小,从砖到石,从佛塔到风水塔,从圆形到方形,从方形到八角形,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时至今日,尚存近万座雄伟多姿的宝塔矗立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
六、资料库
福建泉州开元寺塔 21 唐武则天时(公元686年)始建,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一东一西,东塔叫”镇国塔“,西塔叫”仁寿塔“,东塔创建年代比西塔早,但改建为石塔的年代,西塔则比东塔早十几年。两座佛塔的平面和立面的形制、层级与结构情况相似,只是东塔比西塔在须弥座上多了有佛陀生平故事和力士像的浮雕。东塔高48.2米,西塔高44米,平面八边形,忠实地模仿了木楼阁式样,呈现出南方建筑的风格。壁面和平座的雕刻很精细,显得富丽堂皇。塔各层正向的四个壁面皆有门洞,可登临远眺。
第十课点出来的画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红色、黄色、蓝色的小彩点排列并置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课本引导图显示:红色和蓝色排列并置在一起呈紫色.黄色和蓝色排列并置在一起呈绿色,红色和黄色排列并置在一起呈橙色=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修拉把这种方法用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上,~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就是用彩点点出来的著名作品。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在了解三原色、三间色相互调和形成第二种色相的基础上,两原色排列并置不调和混合也能给人间色的视觉感受。
本课以纸、颜料为创作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创作手法,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向学生介绍一些色彩知识,让他们了解色彩知识和一些绘画技法,知道点彩画就是用颜色点子画画。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掌握简单的色彩排列技法有助于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分析,从而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表达的自信心。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建议一课时完成c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点彩画的特点,认识J京色、间色和冷暖色并运用到创作中。教学难点: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点创作一幅作品。
3教学评价建议
22(1)是否积极地参与本课的学习活动。
(2)是否对点彩画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点彩画的基本技法。
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 CAr课件、录像带、图片、纸、颜料、笔、棉签等。学生学习准备:纸、颜料、棉签或纸卷等。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通过对点彩画的了解,掌握一定的色彩知识和技法。
2.能力目的:认识原色和间色,学会用颜色点子创作小幅作品,认识和感悟色彩的魅力。3.情感目的: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本课强调学生的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师生交流、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了解、掌握点彩画的特点,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本课的知识性较强,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教师展示CAr课件,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修拉和西涅克的作品。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人课题:点出来的画。预期效果:学生通过观赏作品,产生学习的兴趣。
(2)小组交流,师生互动c 教师提问,.你也能和修拉一样,用颜色点子来作画吗?”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讲解红点、黄点排列并置在一起呈现橙色,黄点、蓝点排列并置在一起呈现绿色,红点、蓝点排列并置在一起呈现紫色的原因。
预期效果:师生互动交流,用理论指导实践。
(3)感知体验,动手创作。
教师通过录像、图片来介绍点彩画作画成因。(讲解应简明易懂)教师示范或学生示范。教师讲解用彩点排列的作画方法。预期效果:学生了解、掌握简单的色彩知识。
(4)大胆创作,探索创新。
学生思考:准备点画一幅怎样的作品?用什么颜色? 学生尝试用棉签或纸卷等不同的工具代替笔,进行点彩作画的尝试。预期效果:学生能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创作。
(5)发表意见,自评互评。
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体会。
进行开放式的交流、评价活动。教师表扬大胆创新的学生,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材料应用奖等。
收拾整理,课堂小结。
预期效果:学生能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评价标准。
四、教学建议
1.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多做示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法。
2.鼓励学生去尝试。对一些作业较乱的学生,要引导他们细心、耐心地 做作业。3.鼓励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创作一幅大一点的画。
五、资料库
大吭岛的星期天下午 修拉的这幅作品是描写一个阳光普照的星期天下午,人们在公园游玩的情景。公园内是一大片种满树木的草地,左边有一个湖可以看见远处的沙滩。有些游人坐着或站着休息乘凉,有些和家人或爱侣散步,有些则在湖中划船或垂钓。
整个画面仍保留印象派表现光与影的特点,处于阴影下的人和对象都以较暗的色彩绘画,而在阳光下的就以鲜明的色彩绘画。修拉在这幅作品中已全面使用“点描法”,和印象派的画的笔触有很大区别。
观者从近处看可见到全画均以原色的细点组成没有线条和色块。可是在远处看又可见到完整的形象而且由彩色的细点组合成一片新鲜悦目的色彩,比一般在调色盘上混合的颜色更鲜明烈。
此作品整体给人一种亮丽、新鲜和愉快的感觉,而画中如真似假的景物又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这是一幅成功的新印象派代表画作。
圣特罗佩品的出航 西涅克的《圣特罗佩港的出航~,以红色作为基调,采用各种谐调的、镶嵌画似的点描法绘制,补色关系在细部颇不讲究,可是从整体上看是和谐的。它不仅色彩鲜明、响亮和耀眼,而且像交响乐似的产生丰富华丽的鸣响。港口近处用低明度的冷色,中间用中明度的暖色,天空中用高明度的色彩,既良好地处理了补色的关系,同时又使远近产生秩序感。他的代表作品还有《马赛港的人口》等。
第十一课水中的倒影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清澈、平静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湖边的景色倒映在湖面上十分美丽,树木草地,岸边小楼,在水中映现得十分清晰。这样的景象常被画家画进画里,常被摄影师摄入镜头之中。这样美丽的 24 景色,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爱护、保护。
本课旨在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让天空明朗,湖水清澈,绿树成荫。
教材以自然风光照片和画作为引导,让学生欣赏、了解倒影,并学会用水彩对印倒影的方法(在对折的画纸上半部用水彩画景物,折起对印,画一点印一下,重复对印,画纸展开后即出现倒影)。
学生通过看看、想想、做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大胆地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造型表现的乐趣。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建议一或两个课时完成。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用对印的方法表现湖边美丽的倒影。教学难点:对印方法的掌握。
3.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是否对这节美术课感兴趣并在作业中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2)学生是否能用优美的词句来表达自己喜欢的美丽景色。
(3)学生是否能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对印风景范图范画、颜料、笔等。(如有条件可以制作CAI课件)学生学习准备:铅笔、水彩或水粉颜料、吸水慢的图画纸等。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学习了解对印的方法,运用对印的方法表现美丽的倒影。
2.能力目的:掌握简单的对印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3.情感目的: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先观看优美的风景图片或CAI课件,然后让学生谈谈优美的风景。通过分析优美的风景图片和美术作品,体验倒影的美丽、神奇,学习倒影的制作方法,体会调色印制的乐趣。
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优美的风景图片,了解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了解祖国、家乡的优美环境,使学生课前对本课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上好本课打下基础。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创设情境,体验、感受优美的风景,导人新课。
①让学生观赏一些优美的风景图片,尤其是有倒影的风景图片。②让学生说说美丽的倒影。
(2)赏析画家作品,学习对印的方法。
①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画家作品,如课本上的《永远的克孜尔》和《风景》。
②学生分组讨论表现倒影可用什么方法。教师可提示学生思考除了绘画以外的其他方法
O 25 ③每组由一名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
④教师示范表现倒影的对印方法:在对折的画纸上半部用水彩画景物,折起对印,画一点印一下,直至纸的上下部都有你想表现的图形。
⑤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除山水外,建筑、人物都可人
幽。⑥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辅导。(3)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进行评价。
①小组展示学生的对印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②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意见,评比“最佳合作奖”、“最佳创意奖”。
四、课后延伸
1.鼓励学生课后大胆利用各种光滑纸张、颜料和加人一些特殊的材料(如洗衣粉等)进行画印实验。2.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做简单装被(可给画托个底)
挂在家里或送给亲 朋好友。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可根据本校情况具体安排课时。
2.有条件的学校可带学生到湖边河畔体会倒影,体会优美的风景、优美 的环境。3.在颜料中加入有黠性的洗洁精(不加水),调和作画,对印的效果会 更好。
4.在材料上可选用吸水慢的纸,这有利于学生操作。另外,可以把一般 的图画纸湿润后再做对折画印,还可以使用色纸进行练习。
5.教育学生共同使用材料时要互相谦让,学会协作。
六、资料库
克芽德·其在
克劳德·莫奈(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做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第十二课家具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教材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一一家具作为学习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亲切感。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家具的结构、名称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制作,认识六面体的三维空间结构知识。家具多为长方体,如柜子、床、沙发等。要制作家具,需先了解每种家具有什么功能、由哪些形体组成,然后再看看它们之间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家具的外形各不相同,但基本都是长方体的,可引导学生观察家具的结构,找出基本形后进行制作、添加、组合、装饰。也可用折纸的方法折出家具的造型,再做装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具除了实用功能,在外观设计上也很讲究,追求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富有童趣、别具一格的家 具。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建议根据学情安排一或两个课时完成。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家具的结构,设计和制作家具。教学难点:家具的制作以及家具的有机组合。3.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关注物品的形状与用途的关系,从设计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 与分析。
(2)是否能根据媒材的用途,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
(3)能否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认识六面体三维空间结构知识,感受家具的造型美。
2.能力目的:学会收集家具资料、分析家具基本结构,掌握简单的家具 制作方法。3.情感目的:让学生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产生表现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家具种类繁多,功能不同,外观也不同,基本形大多是长方体。作品的形态离不开材料的分解与组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具的结构,教师可用折纸的方法折出六面体,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使学生在了解家具结构后学会在基本形的基础上通过组合、折纸、添加、切割、装饰等方法制作家具。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造型独特的家具,使设计制作的家具美观且功能实用。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家具的资料(文字或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纸盒、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游戏导人。
教师出示几个大小不一的纸盒,引导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把纸盒设计成什么物体。教师用剪刀等工具把纸盒快速制作成桌子、椅子、沙发等,由此引出
课题一一家具。
(2)交流、欣赏、发现。
引导。教师提问:同学们的家一定很温馨舒适,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家里的家具? 交流。学生介绍自己家里的家具。教师归纳家具名称。
欣赏。教师出示图片展示现代家具,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进行欣赏。展示一些造型别致的家具图片时,提示学生:随着家居装饰的不断升级,家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只注重实用性转化为现在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探究发现。教师准备一组用纸折或纸盒组合的家具,发放到学生于中,让学生欣赏后拆开再组合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家具大多是什么形状的?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 教师小结:家具基本是长方体的,经过添加、组合制作完成。方法:先制作基本形,后进行添加、组合、装饰,也可以直接用折纸的方法制作家具,适当根据造型进行切割、剪裁。(3)奇思妙想制作家具。
学生畅谈未来的家具是怎样的,假设自己是设计师将会怎样设计。学生互相交流想法,在交谈中得到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带材料进行联想,看看哪些材料可以设计制作什么家具。
(4)实践创作。
学生小组讨论选择制作哪个房间(餐厅、客厅、书房、卧室等)的家具、家具的具体制作方法及小组成员的分工安排。
学生分组制作家具。教师巡堂指导,指导学生设计家具时应注意美观且功能实用,注意造型与色彩的搭配。
(5)展示与评价。
学生分组把家具布置成房间的一角,互相欣赏、评价,给予建议。
教学效果:学生能利用现有材料制作出家具的基本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装饰完善,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房间一角的布置,作品相对完整。能力弱一些的学生也能制作出家具的基本形。
四、教学建议
家具的制作方法不局限于折纸,还可用现成的物品如纸盒来制作,装饰时可用色卡纸、布、彩泥等。如受地区条件限制,学生还可根据本地的家具特点,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家具。
第十三课小导游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我国是一个辽阔而地形复杂多样的国家,山山水水或壮阔雄伟,或温婉秀丽……由于气候、水土、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影响,各地景观及风土人情独具特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都兴起旅游热。本课以“小导游”为课题,旨在引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旅游帽和小旗子,使学生直接得到从设计到应用的实践体验。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用各种材料制作旅游帽、小旗子的过程中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建议一课时完成。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用合适的材料制作旅游帽、小旗子。
教学难点:帽子造型的制作、创新和课堂活动的有序组织。3.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关注旅游用品的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并从设计角度对作品进 行描述与分析。(2)能否掌握旅游帽、小旗子的制作。4.工其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各种旅游用品、色纸、剪刀、尺子等。
学生学习准备:收集容易找到的材料,如纸张、泡沫塑料、稻草、麦秤等。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和能力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学会用各种材料制作旅游帽、小旗子。
2.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小主 人翁的意识。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旅游帽、小旗子,让学生学当小导游,介绍祖 国和家乡的风光,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特产等。也可以根据实际,结合学校特色开 展一些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美好情操。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导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乡,从地理位置、风景、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描述。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2)欣赏。(培养爱国情操)①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欣赏、讨论课前收集的有关祖国、家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 照片个别学生做小组汇报:介绍家乡的特色。
②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摄影图片,介绍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谈谈旅游见闻,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和环境保护的意识。(3)探究与制作。(合作与探究)①同桌讨论或自由组成合作小组讨论、探究旅游帽、小旗子的制作和装饰方法,如旅游帽 需要什么部件,可以采用什么材料。②学生合作学习制作旅游帽、小旗子。小旗子简易的制作方法: 29 a.准备一根小棒,用细彩纸条缠绕,用白乳胶粘好。
h.将彩色纸裁成几何图形,粘贴在细棒上完成旗子的基本形状。
c.用彩绘或剪贴的方式装饰旗子,添加文字和图案。
(4)游戏。(情境创设)教师组织学生玩“小导游”的游戏。由一些学生当小导游介绍祖国风光,家乡的风光、历史文 化、风土人情、特产等,另一些学生当游客。
(5)课堂小结。(加强学习体验)学生谈本课学习的感想和收获。
四、教学建议
建议结合乡土特色制作各种旅游帽、小旗子,例如用麦秤、草、竹等编织。
五、资料库
万里长成 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世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点而加以保护,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吉·玛哈尔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宁的鸭绿江边,全长8851.8千米。
德又瀑布 德天瀑布位于中越边境的我国广西大新县,是国家4A级景点。它横跨中国、越南两个国家,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跨国瀑布;与越南板约瀑布相连,瀑布宽100多米,落差40多米,呈三叠状飞泻而下,是著名旅游观光景点。
三级跌落的德天瀑布既可近看,亦可远观。不同的季节景色也各有不同。水量大时,四溅的水花像下着蒙蒙细雨,人在其中能隐隐约约看见瀑布。山腰上观瀑,如下倾盆大雨,别有一番情趣。有人称远望瀑布似素缩垂
天,近观则飞珠溅玉,气势十分雄壮。
漓江
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发源于桂林北面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平乐至梧州汇人西江全长437千米。从桂林到阳朔约83千米的水程,它酷似一条蜿蜒的玉带,缠绕在苍翠的奇峰中,造化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为优美的岩溶景区。碧水、奇峰、深潭、喷泉、飞瀑,随处可见牧童悠歌、渔翁闲钓、古朴的田园人家,仿佛人在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中游玩,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第十四课饲养场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饲养场养什么动物?饲养场通常养的动物是牛、羊、猪、鸡、鸭……本课通过饲养场这一课题内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认识小动物的动态特征以及关注小动物生长的环境面貌。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饲养场是小动物的家,要尊重饲养员的辛勤劳动。
教师可采用录像直观教学,通过看、想、做、玩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建议一课时完成。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用泥巴表现小动物的造型。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小动物的形象。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方法:(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发现。
(2)通过丰富生动的录像、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百 态及其生存环境。
(3)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4)通过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并勇于自己解决问题。
(5)教师及时巡视,使学生作业能达到预期的创作目的。
3.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对本课的学习感兴趣。
(2)能否用泥巴完成一两个小动物的造型表现。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小动物的录像或图片、泥巴。
学生学习准备:小动物的图片、泥巴。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了解饲养场,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初步掌握简单的泥塑制作方法。
2.能力目的:能用材料自由组合创作各种小动物,并为小动物营造舒适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关注动物和关注环境保护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教学活动可以融看、画、做、玩于一体。通过引导、欣赏、观察、体验、制作、展示、讲评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乐学、会学。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让几名学生表演小动物的动态,另一些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 的动作。(2)播放相关录像,出示小动物图片,然后分小组对小动物进行观 察、分析、讨论。(3)教师:这些小动物,如猪、羊、鸡、鸭、鹅、兔,你们熟悉吗? 你们能回答以下问题吗? 31 小动物的身体特征有哪些?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小动物吃什么食物? 小动物的生长年限有多长?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4)在制作泥塑前,教师简单分析课本的图片。
教师提问:你能用泥塑表现它们吗?如何表现?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5)教师归纳制作的技法与步骤: ①设计表现小动物的方案。②用泥巴捏成形。
③再做刻画、添画,使其更形象。
④适当添加“环境”(把小动物归类圈养在饲养场里)。
(6)学生做作业。每人用泥巴捏一两只小动物,或小组合作制作一组小动物。
(7)教师小结、讲评。
表扬课前资料准备充分的学生。表扬最佳合作搭档,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教师讲评。
四、教学建议
1.在作业中,学生塑造的动物形象会有造型重心不稳等现象,教师应及时指正。
2.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耐心地示范指导,甚至参与到他们 的创意思维中,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大胆创作。
3.注意工具材料的正确、安全使用。
第十五课冬日的景色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冬天,北方冰天雪地,北风呼呼地刮着,大树脱下了绿衣,小草枯黄了,雪花漫天飞舞,田野里、大道边、屋顶上……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堆雪人、滑冰。南方虽然很少下雪,但也是北风呼呼地吹,冻雨丝丝地下,孩子们也不怕冷,常到户外踢锺子、跳橡皮筋、捉迷藏……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棉衣,戴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在冬日里尽情地玩耍。
本课借助“冬日的景色”这一课题,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在冬季常见的色彩,如白色、灰黄色、灰褐色、深灰蓝等,学习色彩的色性,了解冬日里的色彩一一冷色,用冷色调表现不同的画面景色,反映冬天的生活情景。本课表现学生身边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本课知识点是学习冬天常见的色彩,通过回忆、想象,学习运用一些特殊的技术,创作表现冬日景色的画。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建议两课时完成。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知识,掌握表现技法,表现冬日的景色。教学难点:画面创作构思、冬日色调及人物动态的表现。3.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掌握色彩知识能否用冷色或暖色表现冬日的景色。(2)能否体会和表现冬日气候特征。
(3)是否学会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冬天景色的特征和感受。
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范图、颜料等。
学生学习准备:画笔、铅笔、颜料、图画纸等。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通过本课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色彩基本知识,认识冬色彩的美丽和冬季气候的常识,培养学生捕捉自然景物特征的能力。
2.能力目的: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表现冬天里 的雪景、雨景或刮大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的: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激发 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孩子天性爱玩,不管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都会有玩耍的乐趣。本课的主题是表现冬日的景色,正是利用学生在冬日里的体验回忆来激发他们的兴奋点,引导他们通过创作表现冬日里发生的趣事,学习美术色彩基本知识,运用一点技法技巧进行创作,体验运用美术技法技巧的乐趣。
为了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各个教学环节应有所侧重。欣赏阶段注重认识冬季气候的现象、冬天常见的色彩。新知讲授阶段注重讲述与课题有关的内容、色彩冷暖的感受和认识。作业阶段注重学习冬H景色的表现技法。教学程序为:收集资料一讨论交流一欣赏认识一启发讲解一摸索探究一技法学习一造型表现一展示评价一课后拓展。
课前准备:为了上好本课,教师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表现冬天的美术作品,准备好废弃牙刷之类的小物品。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引导发展阶段。
说:启发学生回忆冬天的景象。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你喜欢冬天吗?冬天有什么景象?冬天的气候是怎样的?冬天里你们都做些什么事情?在户外做什么游戏?冬天的色彩与夏天的色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冬天由于太阳离地球远,因此光照少,天气冷,自然界的色彩都是灰暗的。教师启发学生认识冬天的景象,让学生在回忆中拓展联想思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看:教师播放有关冬日景色的录像资料或展示有关画册、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加深学生对冬天的认识。
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教师参与其中,师生一同议一议冬日里发生的令人愉快的情景。
(2)实践体验阶段。
教师讲述冬天里为什么会出现寒冷的天气,为什么会有风、雪等自然现象。
认识大自然在冬季常见的色彩。教师讲授色彩的冷暖知识,并让学生说说哪些颜色给你寒冷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冷色调与冬日的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引导图片和美术作品,讲述雪花的表现技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摸索表现技法。
学生学习用弹拨法表现雪花:用一支笔敲打蘸有白色颜料的画笔,使画笔头上的白色颜料溅到有色卡纸上,形成雪花的效果。
学生学习用棉棒蘸色表现雪花:用棉棒蘸白色颜料点在有色卡纸上形成雪花的效果。教师讲述作业要求和创作步骤: ①构思。想一想要表现什么。②构图。用铅笔把构思画成草图。
③画正稿。草图定形后,用铅笔认真地勾画画面。④上色。用颜色在正稿上着色。
⑤表现雪景。选用合适的技法表现冬日里的景色。
⑥整理完成。作品完成之前,看什么地方表现不够或画得不好,做一次整体的修饰或补漏。学生分小组做作业,互相帮助完成技法表现。
教师巡堂指导,抓住学生表现的亮点及时予以表扬与鼓励。(3)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师生互动评价。学生观摩画得较好的作品。(4)教师小结。
四、教学建议
1.本课的表现技法有一定难度,教师注意把握学生表现情况,以免出现诸如大块白色遮住画面的情况。
2.提示学生注意先表现整体的画面,后表现雪的先后顺序。对于雪花或 雪点的表现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
3.本课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学时教师除了讲授必要的知识,还需启发、引导到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表现欲望。
4.教师可根据当地学情调整本课的学时。本课若用两个课时来完成,可 以用一个课时欣赏和学习“冬日的色彩”,用一个课时学习表现“冬日的景色”。
五、相关知识
色彩冷暖 色彩的冷暖主要是指色彩结构在色相上呈现出来的总印象。
当我们观察物象色彩时,通常把某些颜色称为冷色,某些颜色称为暖色,这是基于物理、生理、心理以及色彩自身的面貌而言的。这些综合因素,依载于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与联想而产生的感受,因此色彩的冷暖定位是一个假定性的概念,只有比较才能确定其色性。
如我勺看到青、绿、蓝一类色彩时常联想到冰、雪、海洋、蓝天,产生寒冷的七、理感受,通常就把这类色界定为冷色;看到橙、红、暖黄-类色彩,就想到温暖的阳光、火、夏天而产生温热的心理效应,故将这一类色称为暖色=冷暖本来是人的机体对外界温度高低的感受,但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长期接触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使我们在看到某些色彩时,就会在视觉与心理上产生一种常常是下意识的联想,产生冷暖的条件反射。这样,绘画色彩学中便引申出“色彩的冷暖”,应用到实际的视觉画面,就构成了可感知的色彩的“冷暖调”。
雪花
雪花是六帮的晶体,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雪花千姿百态,图案精美。据有关专家统计,目前已发现两万多种不同花纹的雪花,但雪花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基本形状都是六角形的。
第十六课欢乐的民族节日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犹如56枝绚丽夺目的花朵盛开在祖国美丽的大花园中。56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在祖国的大家庭中幸福生活,携手共建美好的家园。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以及少数民族服饰了解得并不多。这一课的教学通过展示少数民族节日盛况的画面,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情习俗,感受和认识少数民族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人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以此激发学生用美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看到听到的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故事说给大家昕,同时动手描绘少数民族节日的热闹情景。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建议一课时完成。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节日及其文化习俗,用绘画形式创作一幅表现少数民族节日热闹情景的作品。
教学难点:画面构图和人物动态的把握。
3.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对本课学习感兴趣。
(2)能否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少数民族节日的热闹场面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3)能否与同学交流所了解的少数民族节日的知识。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2.能力目的: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习俗以及少数民族服饰 等,并能进行有创意的绘画。
3.情感目的:感受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欣赏、交流、表现、展示、评析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创作一幅表现少数民族节日盛况的作品。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播放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录像片或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谈谈观后感。(提示学生从场面、色彩、服饰、有关典故和传说等方面议论。
(3)教师做小结,引出本课课题。
(4)欣赏课本图片,组织学生探讨以下问题: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 你对课本中哪幅图片最感兴趣,为什么? 课本上提到的这几个少数民族节日你了解吗?(教师补充介绍这几个少数民族节日的有关情况。)(5教师把收集到的其他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并针对课题中心“民族”、“热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你身边有与你不同民族的朋友吗?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你能说说吗? 你认为各民族人民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 各民族的节日都非常热闹,你觉得它们什么地方吸引你?(6)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简述画面表现的内容及自己的理 解、感受或建议。(7)教师讲述本课作业要求,布置学生作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之间应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我们应该多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还要学会欣赏各民族的服饰、歌舞所体现的美,用我们的智慧和手中的画笔展示这种美。
(8)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9)学生展示完成的作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教师最后归纳总结。
四、课后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以展示少数民族特色为主题的绘画比赛。
五、资料库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分为“大火把节”和“小火把节”。小火把节为每年农历的四月二 36 十四日大火把节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大、小火把节的活动内容相同。
节日那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竖立若干火把,准备活动使用。同时在村寨附近选择一块开阔地,在地中央竖立→根长10-20米的青松,青松顶端横放一根挂满红色纸花的木棒,沿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个宝塔形大火炬,作为活动场所。傍晚,节日活动的主持人率领锣鼓队敲锣打鼓,寨中各家听见锣鼓声即出门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活动场所汇集。人们到齐之后,主持人一声号令,大家举着火把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一时火光冲天,欢声四起,大家举着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热情奔放。歌舞结束后,各家各户的人们举着火把向自己的田地走去,分散举行火把游行,一直游遍各自的田边地 角,以此表达消灭害虫,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心愿。
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即傣历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目,节日期间丰富神奇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国内外元数游人。泼水节一般为三天,第一天为除夕,是送旧岁的日子,常有划龙舟、放高升(即燃放自制的土火箭)等传统活动。第二天为空白,它不属于旧的一年,也不属于新的一年,而是旧年和新年之间的空日子,所以,这一天人们可自由安排活动。第三天为傣历的元旦,也是傣历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传说是“日子王到来的一天”。这一天清晨人们便身着盛装开始做一些佛事活动。到午时忙碌的妇女们便担水为佛洗尘(en“浴佛”),求佛保佑傣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至此欢乐的泼水活动便开始了。
泼水是泼水节最主要的传统活动,人们相互泼水、相互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泼水传递了男女青年们真挚的友谊和爱情,泼水表达了人们相互间的祝福。传统活动还有丢包求偶、跳孔雀舞和雄壮潇洒的象脚鼓舞、体育竞赛、商贸交易、物资交流等。
蒙古族“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需要而产生的。那达慕大会有着 悠久的历史。过去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诵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和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
第十七课邮票上的图画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邮票是传递信函时表明纳付邮资的一种票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邮票虽小,却代表着各个时代和不同国家的文化,它记载了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历史画面,反映了广阔的世界,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因此在邮票的设计中人们不再局限于其实用功能,而是更加注重邮票票面设计的审美与实用功能的结合。因为邮票的票面装饰、纹样的设计包含的知识和美感浩瀚元边,所以邮票除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欣赏及收藏的价值收集、鉴赏和研究邮票,已成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这种集邮活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就流行于欧洲。在中国,集邮活动也已成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本课以《奥运会从北京到伦敦》纪念邮票、《中国民居》普通邮票、《文房四宝》特种邮票等邮票切人,引导学生在欣赏邮票作为精美艺术品的同时,也认识到邮票作为一种世界公认的共同使用的票证,它的设计包含票面画面图样、面值、发行国国名、文字标记、齿孔等内容。邮票的实际面积只有方寸之大,却能反映一个广阔的天地,是集邮者认识世界的文化知识宝库。邮票集美术知识、语文知识和社会学科知识于一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把诸多学科知识综合于设计中,能感受美术与生活的联系。邮票上的美术作品形式多样,有儿童画、国画、剪纸、摄影、装饰画等,内容更是广泛,有人物、动物、植物、风景、静物等。教学时,教师除了把握邮票的设计元素,对票面美术作品的形式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枚邮票,体验设计应用学习活动,以及“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建议两课时完成。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图案、文字、色彩上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设计制作一枚符合功能要求的邮票。
教学难点:邮票票面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3.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对本课学习感兴趣。
(2)能否学习到邮票的相关知识,并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3)是否掌握了设计一枚邮票的方法。
(4)是否能成功地设计制作一枚邮票,并能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邮票资料、邮票范图、设计步骤图、绘画工具等2 学生学习准备:纸、铅笔、橡皮擦、彩色笔。
二、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目的:(1)通过设计邮票,学习邮票的基本知识,了解、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审美情趣。(2)使学生初步了解邮票的票面结构及实用价值、艺术价值。
2.情感目的:通过设计邮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习内容为图案综合设计,设计主题是邮票。邮票是很多小学生喜欢收藏的物品,因为邮票不仅能作为寄信邮资的凭证,而且还是精美的艺术品。邮票虽然只有方寸之大,但它蕴含的内容广泛,美术形式多样,知识丰富。本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些有关邮票知识的游戏活动导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本课的学习可采用自主式的学习方式进行。对于邮票外形形式的设计,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本课的知识点是掌握邮票设计组成的元素,成功设计一枚符合要求的、功能齐全的邮票。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第一课时(1)故事导人。
教师课前收集有关邮票的知识和故事(或自编故事),在上课的第一时间讲述,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教师提问:谁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寄过信?怎样使用邮票? 同桌之间讨论。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导人新课。
(2)学习新知,认识事物。
教师提问:你集邮吗?你收藏的邮票有哪些品种?它们是什么样的邮票?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
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邮票纪念册传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欣赏课本提供的邮票范图,启发学生回答问题。
师生一起欣赏和分析邮票票面图案纹样,邮票票面所表现的内容有: 人物:历史人物、国家元首、科学家、艺术家、体育明星等。风景:世界各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古今中外著名建筑等。动物:老虎、狮子、熊猫、十二生肖动物等。植物:各种花草树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邮票的种类: 普通邮票:指一般常见的邮票。发行时间长,发行量大,票面纹样成组成套。面值从低值到高值排列。
纪念邮票:纪念邮票除具有普通邮票的作用外,票面纹样还具有很强的纪念意义,这种邮票一般都限额印制,其发行量和套票枚数都少于普通邮票,是集邮爱好者主要的收藏对象。
特种邮票:纪念邮票和普通邮票以外的以特定选题为图案的邮票。它的范围很广,包括自然、历史、社会、文化、艺术、政治等各个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邮票票面的构成元素:图案纹样、面值、发行国国名、文字标记、发行时间、齿孔,缺一不可。教师示范邮票的设计步骤: ①确定票面的形状和票面的面积、所要表现的内容。②用铅笔把构思以草图形式画出来。
③定稿后,将票面图案、面值、文字等细致地画出来、写出来。④给邮票着色,并画上齿孔。设计要求: 所设计的邮票票面纹样要有主题,面值要具体,写明20分、80分或者是260分等,还要有票面文字,纪念邮票还要写明纪念标题。
(3)设计创作,大胆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按设计步骤设计一枚邮票。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4)展示评价,享受成功。
作业完成后,教师选用一个合适的形式把学生作品一一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本课作业情况,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评价以自评为主,学生互评应渗透在学习交流活动中,教师是评价的组织者,在恰当的时候帮助学生找准评价点,可激励、可概括、可提炼学生的评价。
(5)教师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本课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的生活体验。邮票是小学生比较喜爱收藏的物品,很多小学生都有集邮的经历和经验。邮票蕴含的知识很多,教学容量大,可以分知识类别一一施教。本课时的学习是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拓展。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可以把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一分为二,变成先欣赏认识,后设计制作,也可以先设计制作,后评述、游戏(指结合邮票设计组织课堂游戏)。总之,教学过程是需要根据教材、学情因材施教的,教师不必受教材限制,允许自主消化教材内容。
本课时教学程序略。
四、教学建议
1.现实中真正通用的邮票只有方寸之大,学生做作业时不可能在如此之小的尺寸上创作,教师可教给学生这样的知识:邮票设计者的原作都是比较大的,真正的邮票之所以小,是为了便于流通和不占用信封的面积。
2.鼓励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邮票式样。3.各地学校请视当地情况调整本课课时。
五、资料库 邮票的友在碍史 世界第一枚邮票是1840年英国所发行的“黑便士”。中国于1878年第一次发行邮票,票面印有龙的图案花纹,故称为大龙邮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邮票事业发展很快,邮票的纹样设计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种类、数量十分丰富。
邮票设计要素(1)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或表现特定的内容。(2)篇幅较小,图画的造型应简洁,色彩强烈。
40(3)票面的美术作品形式多样,包括国画、儿童画、剪纸、摄影
(4)图与文字的艺术结合,构图时使两者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第十八课元宵灯谜会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从唐代起,这一天夜晚就有观灯的风俗,可见元宵灯会的历史悠久。元宵灯会的热闹场景在我国的文学名著如《水浒传》等作品里都有出色的描绘。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在元宵节都是合家团聚吃元宵、看花灯、猜谜语、赶庙会、看歌舞、观戏居u..·..·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些热闹喜庆的场景,那些充满了民间艺术魅力的节日活动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课以“元宵灯谜会”作为课题,旨在通过学习设计制作花灯、集体策划班级灯谜会活动、分工合作布置灯展、玩一玩猜谜语游戏等一系列综合探索学习活动,结合语文、音乐、社会等学科知识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布置展示能力等,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课本以元宵灯会图片为引导,使学生在欣赏、观察、记忆、想象元宵灯会的过程中,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本课的设计制作花灯和花灯展示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灯”和“灯谜”这一主线,以丰富的文字内容、花灯范例、花灯制作方法步骤、学生活动场面等,展示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以美术学习内容为主线,提供了元宵灯会、花灯造型、猜谜场景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讨论、探究、合作、设计、创作、策划、布置、展示、猜谜等,学习活动过程融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本课学习主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吸引学生,但花灯的设计制作、花灯展示、灯谜会组织策划、会场布置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学习起点,教师应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和具体情况做出课时安排和学习计划,视学情做恰当的调整。
本课属“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建议三课时完成。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1)学习设计制作花灯。(2)集体策划元宵灯谜会。
(3)布置灯谜会会场,开展观灯猜谜活动。
教学难点:(1)花灯式样的制作。(2)策划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有序地组织元宵灯谜会活动。
3.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设计制作有创意的花灯。
(2)制作的灯是否美观、牢固。
(3)能否积极参与灯谜会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完成花灯的展示活动。
(4)能否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为灯谜会出谋献策。
(5)是否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
4.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有关元宵节活动的图片、花灯范作、卡纸、彩纸、颜料、剪刀、尺子等。学生学习准备:彩纸、卡纸、颜料、剪刀、尺子、铅笔等。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体验利用纸材进行立体造型,感受美术学科和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内在联系感受创造美的乐趣。
2.能力目的:体验运用纸立体造型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花灯,提高动手制作能力,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策划、组织、开展灯谜会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感悟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和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教学思路
本课属“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生学习设计制作花灯,集体策划班级灯谜会活动(分工合作布置灯会会场,玩一玩“猜谜语”)。与“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训练学习的课业不同,本课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必须结合语文、历史、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才能体现本课的综合性和探索性。
本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花灯的设计和制作;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组织策划灯谜会活动,使学生亲历学以致用的过程;第三课时用以开展灯谜会,学生自己布置会场,欣赏自己的作品,评价自己的作品,猜一猜谜语,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课学习内容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只要教学组织得当,学生就能取得优良的学习成果。
2.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第一课时
(1)谈话导人。
由于春节己临近,因此教师可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近期农历有什么节气与节日,引起学生对春节、元宵节的回忆。此教学方法,一是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与社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
欣赏课本上的元宵灯会罔片,师生一起谈一谈、忆一亿元宵节灯会的场景和快乐的时光。点明课题,导人新课,讲述本课的学习内容。
(2)学习新知。
教师讲授设计花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①构思。构想花灯的造型,如鱼形灯、花形灯等。②实施设计。把构思用铅笔画到纸上。③制作大形。选用材料制作花灯的大体形状。④装饰。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装饰花灯。教师当堂示范制作一个花灯作品。(3)设计制作。
教师讲述作业要求,布置学生作业。
学生以个体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巡堂辅导。
(4)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展示作品,师生进行评价。
教师简要介绍下-课时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安排学生有所准备。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主要用以集体策划灯谜会活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策划活动前,应该知道组织一次活动应做哪些准备工作。策划时可以分小组讨论,然后写一份策划书,各小组当堂宣读本组的策划内容,最后选出最好的一个方案或者取各组之长综合成确定的
活动方案,用于第三课时的学习。
本课结束时,教师注意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自编谜语,以备在第 三-课时的灯谜会使用。
策划书一般包括活动形式、准备工作、灯谜会布置方案(展示设计方案)、会场人员分工(包括绘制请柬等)等。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主要用以书写谜语、布置灯谜会会场和进行猜谜语活动。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上课时可以播放音乐(注意音量不要太大)。本课时的主要 学习内容:(1)书写谜语。(需从花灯外形的大小来考虑剪裁制作谜语牌)43(2)张贴谜语。
(3)布置会场。(教师应做统筹安排,学生动手布置c)(4)猜谜活动。
(5)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做出评价。
四、教学建议
1.本课教学空间大,各地可根据学情调整学时。
2.花灯的形式很多,教师可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花灯造型的 设计制作。另外,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装饰花灯,这样既有民族特色又容易出效果。
3.活动开展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有序组织分不开,教学时既要放手给学生实践,又要把握学习活动的尺度与方向。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口
[分析]窗口
一、教材分析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
“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沐浴阳光。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看到风景。”教材开门见山地道出了窗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教材窗的主体图片是“家的一角”,造型别致、线条优美的大窗,将窗外的美景框入其中,窗口内外相互映衬,室内空间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感觉。
主图下的小图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经典代表——“上海豫园”中的一个砖雕漏窗,窗外之景与窗内之色遥相呼应,对比成趣,为单调的白墙增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一图片的呈现帮助学生了解到园林艺术作品中所蕴涵的视觉审美特点和魅力。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口
教材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口中设置了一个小训练。学生在欣赏、讨论之后对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给予发挥个性的空间,培育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为他们下一步的设计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口展示学生设计制作的三个窗户,它们分别利用卡纸、包装用的泡沫、纸盒等材料设计出三种不同造型风格的窗,并配以与窗造型风格和谐的美丽画面。如卡通风格的配以童话屋,古典园林风格的配以亭台楼阁等,这样更好地体现了窗的“引景”作用。同时还对学生渗透了取景构图的知识。
教材还呈现了一幅小图,一面墙上画了几个窗,窗前像模像样地摆放了几把摇椅。借此提醒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成功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本课的学习屋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窗的造型,使学生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
三、教学思路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以设计、制作为主的课目。在教学中要将技术意识和人文意识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教学设置思路如下:交流探讨——欣赏感受——尝试设计——反馈指导——设计制作——配景美化——拓展延伸。
在教学实施中可先让学生描述他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窗,讲讲窗的作用,然后再欣赏教材上的图片,了解“窗”的引景作用,对关于“窗”的文化含义有新的认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学生就可以采用画简图的形式,尝试设计一个造型别致的窗的造型。完成设计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如果打算采用合作完成的形式可在尝试设计的作业中选取最佳方案,最后根据所带的材料,修改设计方案,定稿。
在制作环节,由于学生所选的材料不同,所以无统一的制作方法,教师没有必要示范制作过程,教师应到学生中去,发现制作中的问题,并指点、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还应就制作中会出现的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做一些示范。如裁纸时尺和刀的配合,切挖泡沫的技巧等,以帮助学生使用好工具,保证制作效果。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欣赏评述所做的作品,然后就“窗”的风格谈谈打算“窗外”配以什么样的风景。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学生带到环境优美的校园,将所做的窗当取景框用,看看窗框内装什么样的风景最美,如何组织画面才好看,然后再分头绘制。
画完后,将窗框和画结合在一起,并将它挂在墙上,给居室添一道风景。
四、教学选择
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将本课延伸拓展成为单元课。如:江浙一带园林资源丰富,可让学生对窗的造型、材质、纹样装饰及它的借景作用,采用文字、摄影、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来,带到教室进行交流,上一节欣赏课。第二节课进入设计制作的学习,第三节课配画完成。
如果学校有大面积的围墙,教师可带领学生用适当的材料,师生一起规划设计,在墙上画出造型各异的窗以及各种窗外美景,为学校围墙添一道亮丽的窗口。学生可采用两人合作的方式做一个较大的窗框,挂在墙上会更有效果。也可采用个人制作完成的形式。必要时还可以采用以绘画为主的形式完成。
五、教学建议
1.在欣赏环节,教师应用优美的语言配合精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美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窗的各种功能。
2.完成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窗口内外的现状提一些装饰美化的设想、建议,如用什么样的窗帘来弥补,窗台上放鲜花、盆景,对社区环境整改建议等方法,真正做到将美术的学习渗透到学生生活之中。
六、教学资料
窗户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双扇吊窗,有两个窗扇可以沿窗框上的槽左右滑动;侧开窗——一边固定在窗框上,可像门一样转动推开;推拉窗——能够像吊窗一样滑动;下开式——在窗框上有活页固定,可从下面打开;上开式正好相反;固定窗——四周都和窗框牢牢固定,不能开启。
窗户的朝向、位置、大小、形状会决定光线怎样进入房间和影响房间的气氛。面南或面东的窗户能引入温暖、令人愉快的阳光,北面的光线更加柔和、更加冷静。从西面来的光线则是最强、最热烈的。
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窗的技术与艺术发展得很充分,各式花窗,千姿百态,是优雅的审美形象,并且起到组景、对景、借景的重大作用。杜甫有诗云: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7)-里船。”唐代诗人王维是写窗景的能手: “积翠纱窗暗,飞泉绣户凉。”(《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登辨觉寺》)“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月幌花虚馥,风窗竹暗喧。”(《冬夜寓直麟阁》)李白也留下了不少关于窗的美丽文辞,如“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漏窗,是一个专业术语,是园林建筑中特有的艺术处理手法。有各种镂空图案的窗孔,由石、砖、木雕花或瓦、陶瓷、水泥块等砌成,用以装饰墙面和点缀园林景色。又名花窗、花墙漏。
第五篇:广西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2013年秋海马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
教学内容:环境雕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正确的审美评价。教学过程:
1、《环境雕塑》要点: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活动:学习观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德育渗透→拓展创新
2、看一看、说一说
(1)、欣赏本课中的美术作品,你能说说画中表现了什么?(2)、说说那你喜欢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2课
教学内容:凹凸的美感 教学目标:
通过对z纸箱纸的认识和观察,让学生感受纸箱肌理的特点。以剪,刻,贴等方法制作一个精美的相框,再则就是感受立体表现的独特美,体验废物利用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废物利用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教学难点:纸材特点与创作构思的巧组合。
教学过程
(一)观察体验
引导学生观察纸箱纸的内部,感觉不同层面的不同特点。纸箱纸我们平时都很常见,但是很少有人撕开里面看。小结:纸箱纸中间一层是波浪式的,立体感很强。
(二)新授 1.欣赏老师作品
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看到的相框,你认为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小结:看起来简单,但是也需要技巧。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2.亲自动手实践
把准备好的纸箱纸剪成一个三十二开大小的长方形,其次,在长方形里画一个长方形,左右留边3厘米,上下留边2厘米,再画一个长方形四边各空1.5厘米。画好两个长方形后,借助小刀和尺子沿着第二个长方形的边划下,到纸箱纸的知二层。再接着轻划第一个长方形,只需要划到纸箱纸的第一层,划好后,把最里面一个长方形的一二层全部取出。把中间长方形的第一层取出,第一个长方形保持原样。
就这样,相框的基本形状已经做好,再取边角料翦几片叶子,做一朵花放在相框的旁边作装饰。制作完成。
(三)作业展评 引导学生用手工是否精细方面做评论。
(四)思维拓展
除了做相框外,你还可以用这种纸做什么样的东西?要求:有层次感,能巧妙利用它本身的纹路。
(五)课外探究
纸箱纸是生活中的废物利用,除了它,你还能想到别的东西吗?
第3课
教学内容:教师节的礼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不同材料制作工艺品的基本方法,感受不同材质所具的美。
2、能力目标:通过对作品的媒体、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初步的对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制作献给教师节的礼物,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敬教师的好习惯。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教师节的资料(文字或图片)。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色卡纸、碎布、橡皮泥、石头及手工工具(剪刀、胶水)、彩色笔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知识大接龙:教师出示几张分别写着各大节日的卡片,让同学们快速的回答出节日的日期,并说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东西,如:教师节—9月10日—鲜花—关爱—红烛—礼物—祝词。
2、师导:在众多的节日中,今天我们来谈谈教师节,大家课前都了解了教师节的相关知识,谁来介绍一下教师节的来历?
3、谈一谈:为了表达对教师的敬意,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感激。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4、各小组交流讨论,反馈意见:为老师唱一首歌、作一首诗、做一件好事、自制一件小礼物、说一句祝福的话„„
(二)、欣赏、发现、探究
1、欣赏。
教师出示各种卡纸、布,石头等材料制作完成的简洁、制作步骤简单明确,富有形式美感,色彩明快的小工艺品,发放到学生手中欣赏。
2、发现。学生根据爱好,分组合作探究其制作方法(允许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拆开、组合),然后由小组成员归纳方法,教师及时给予点拨,释疑,3、探究。小组成员共同归纳出基本方法。(纸:折、剪、卷、贴等方法;橡皮泥:搓、捏、刻、卷等;布:剪、缝、卷等;石头:粘、画、组合等方法)。
(三)、材料的联想与使用。
1、请学生仔细看范画并仔细思考:这些小工艺品使用了哪些材料?除了这些,你会运用那些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
2、学生围绕材料展开讨论,归纳出制作方法并在全班交流小组意见,全部同学给予建议,使构思更为完善。
(四)、实践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想象,设计制作一件教师节的礼物,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技能及色彩上的指导。
(五)、展示、评价。
把每人制作的小作品汇成一个小展台,庆祝教师节,表达对教师的心意,并对老师说一句感谢的话。如:老师您辛苦了,愿我制作的小礼物能给你带来开心每一天。
第4课
教学内容:有窗帘的窗口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生在生活中对有窗帘的窗口的感知,培养学生观察自然、认识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感。
2、充分利用旧挂历、旧画报、图白纸、胶水或双面胶、等多种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已动手学习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通过看看、说说、想想比一比,丰富学生对窗帘的联想,建立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教学重点:学生观察、设计、合作制作有窗帘的窗口。教学难点:掌握制作有窗帘的窗口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要求学生按课前要求准备的材料(旧挂历、旧画报、图画纸、胶水或双面胶、剪刀等)放在桌面上。强调活动过程中要注意的卫生及安全事宜。二.兴趣导入
通过学生在生活中了解和熟悉挂窗帘的窗口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中的彩画让学生对比欣赏后问题引入:
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看课本上的窗帘都有哪些颜色?这些窗帘好看吗? 2.交流体验:你们会做吗,想不想试一试?下面我们来做一做看谁做得漂亮。引导设计: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上旧挂历、旧画报、图画纸、胶水或双面胶、剪刀等,你们能设计出一个有窗帘的窗口吗?试试把它画出来。三.认识材料,设计窗帘和选择风景
学生按老师要求做好准备。
学生观察教材彩画后感叹窗帘的漂亮,并激起兴趣。学生跃跃欲试。
学生根椐设计好的方法选择旧挂历、旧画报等图片并画好自已想要做的有窗帘的窗口。
看到新鲜玩法,学生会雀雀欲试。经过激烈的讨论,分工合作进行画、剪、折、贴等。学生用情欣赏并学习创作方法,尽情体验合作创作的快乐。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适时加以引导。巩固提高。五.作品展评
1.现在进行分组合作,每四个同学一组,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做得最漂亮。
2、老师进行分组,学生合作,老师巡视适时指导 六.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1.作品介绍,自评。
2.互赏,说说看了作品后的想法和感受。3..班级评奖,评出最佳设计奖。
第5课
教学内容:斗鸡 教学目标:
过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斗鸡这项民间娱乐活动,感受有趣的传统娱乐文化; 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2、用折纸或剪贴的方法做一只纸公鸡,发挥想象,绘制漂亮的羽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欣赏想象,学习用折纸或剪贴的方法做斗鸡; 难点:折纸或剪贴公鸡的方法。教学过程一、二、三、组织教学
根据兴趣爱好分小组,并确立组长,统一小组意见。谜语导入
教师课件出示谜语,请同学们一起来猜一猜,由此引出课题《斗鸡》。(板书:第5课斗鸡)
三、新授
(一)出示一段斗鸡视频,教师介绍斗鸡的文化历史。
(二)多媒体显示多张斗鸡的图片,学生欣赏的同时说出斗鸡的外形特点。
(三)多媒体显示“考考你”:同学们你们知道公鸡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指答)多媒体显示:公鸡=鸡冠+鸡头+鸡脖+鸡翅+鸡身+尾巴+爪子
四、动手实践练习
(一)教师示范,讲解做斗鸡的方法步骤。
(二)学生操作,教师辅导。(提醒学生注意用剪刀的安全。)
五、作品评比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展出来,学生互评、组评,谁的作品最美,哪个组完成的最好,老师最后综合评价。
六、活动小结,课后拓展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斗鸡不仅是一项民俗娱乐活动,斗鸡也是一项体育运动。(出示游戏规则)
第6课
教学内容:家乡的桥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描绘出家乡的桥,学习描绘景物的能力。
2、从描绘家乡的桥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 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1、只要小朋友画画家乡常见的桥。
2、桥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处理。教学过程
一、可用有关桥的故事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赵州桥》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讲述建《赵州桥》这位工程式师的故事。
二、出示书本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一些桥的形状特点。逐一出示课本上的图片,让学生说其的特点。
二、师生讨论。
1、家乡有哪几座有名的桥?
2、家乡有几座漂亮的桥?
3、你知道家乡哪座桥最古老?
4、哪座桥最年轻?
5、你能讲一讲这些桥的故事吗?
6、你常走的是哪座桥?
7、你最想画的是哪座桥?„„
四、课件展示图片
提问:请你将图片上的桥和家乡常见的桥进行对比,再谈谈你的一些想法?
五、家乡的桥大家都比较熟悉,常在桥上走,常到桥下玩,现在用记忆的形式把它画下来,比比谁画得像。
画时,应把桥画在主要位置和,请不要忘记,将桥上、桥下、桥周围的都画出来,使画面更热闹、更美丽。
六、课后,可以把画带到实地进行比较,好好地
七、书中有哪座桥你最喜欢的,课后你可以将它认真地临摹下来。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欣赏和作一番修改,看看哪些地方遗漏画了。
第7课
教学内容:美丽的山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中国画写意技法初步掌握中国写意画工具材料。
2、技能目标:学习中国画写意技法的笔法墨法,色法。学习画蔬菜水果,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水墨画山峰。笔墨色法的掌握。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简析: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学生学情分析:接触学习过水墨画,有一定的了解。教师活动: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1、国画材料。
2、示范画。预习要求及指导 观察山峰形状特点。学生活动
1、引导阶段
设问:以前画山水画,同学们都用什么来画的多? 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画法来表现山峰。
2、发展阶段
A、欣赏大师作品。
教师介绍几位著名的花鸟画大师:白雪石、齐白石。B、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示范作品。
讲解用墨用笔用色的妙处,使学生明白正确的方向。C、教师示范
教授笔法、墨法、上色方法。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D、临摹作品。
教师将示范画一一挂出来,让学生选择临摹 教师巡回辅导。
3、展示评价
造型、墨色、笔法、色法。
4、小结。
第8课
教学内容:水墨画树 教学目的:
1、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的表现方法。
2、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农村为主的风景画
2、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带好学具,多媒体是否正常。
(二)导入:农民画家以真诚、朴实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反映劳动、生活的作品。瞧!他们的画构图饱满、形象夸张、色彩强烈、画面热闹。他们用画笔表现出我们的新时代、新生活,真是了不起!
(三)学习新课:介绍写生的分类,指出风景写生是写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课题:《水墨画树》。
(四)欣赏、评价课本图片。
1、《打井》。
2、《养牛专业户》。
3、《鱼塘》。
4、《打菜籽》。
5、《奶牛场》。
6、《采茶》。
(五)学生作业:画一画-把你看到的农民劳动情景画出来。
(六)作业展示,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请其他学生来点评。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9课
教学内容:陶瓷
具体目标:
1、能针对陶瓷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写出简单的计划;能根据 计划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对计划做出调整和完善。
2、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梳理自己的旧知,选择更具研究价值的
3、喜欢探究,乐于合作,对研究陶瓷的特点充满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教学流程:
一、关注学生的探究情感,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China”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当然知道了,就是中国呗。师:还有其他的意思吗?
生:我知道在小写开头字母“c”时,它还可以表示陶瓷。师:那么,为什么中国和陶瓷同用一个英语单词呢?
生:因为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我们的祖先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陶瓷。生:我知道欧洲人是通过陶瓷认识中国的,所以他们就直接用陶瓷这个 单词来代指中国。
师:那么,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我感到很自豪,我们的祖先真是太伟大了!
生:我觉得我们的祖先充满了智慧,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好科学知识。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陶瓷,研究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下美丽的陶瓷吧。(学生欣赏陶瓷作品:地板砖、墙面砖、瓷葫芦、电炉子、瓷壶等)师:陶瓷美不美?(美)
二、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师:根据生活经验,大家来猜猜看,陶瓷可能有哪些特点呢? 生:我觉得它可能很脆。
师:你摔过碗吗?陶瓷是不是真的很脆? 生:是的。
生:我觉得它还可能很硬。(教师板书:硬)生:我觉得它可能不导电。生:我觉得它好像不传热。
生:它传热,但是传热的能力很差。生:我觉得它不吸水。
师:大家的猜测是不是都正确呢?哪些你现在就能肯定? 生:我可以肯定它很硬。
师:那么其他的不可以肯定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做实验来证明。
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设计实验方案 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师:科学家在做实验之前最重要的什么?(做计划)咱们是未来的小科学家,实验之前也要有个小方案。看这些问题(电脑屏幕提示上述问题),你们认为哪个最有研究价值,做一个小方案,来进行研究吧。
学生制定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的方案吧。
第10课
教学内容:让纸片站起来
教学目标:学会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一件有主题意义的物品,合理选用材料,根据材料进行构思,设计、制作一件自己“梦想”的科学用具用品。在创作中启迪指挥,培养个性,锻炼手脑协调的能力。
教学难点:作品的创新构思和设计制作。
教学重点:寻找合适的材料,大胆构想,设计制作一件科学用具用品。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师生共同寻找有关高科技产品的图片、画刊、插图、影视资料以及围绕本课主题的学习资料。
(二)关注学科内容,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感知与启示
(一)以小组形式由学生共同展示所收集到的资料。
(二)设置几个问题请学生思考回答: A、你经常做梦吗?常常梦见些什么事情? B、梦见的事情或情景一定是真的吗?为什么? C、做梦和梦想是一回事吗?它们有什么区别? D、古时候人们的想像和我们的梦想一样吗? E、所有人的梦想都会变成真正的现实吗?为什么?
(三)归纳学生的回答并作启发式谈话,引导学生欣赏本课的图片资料,导入新课。
(四)直观地探究、辨别和赏析物象。
三、探讨与交流。
(一)依据教师的引导语和课本的欣赏图,学生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体会感触。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二)归纳和提炼学生的见闻,突出“梦想”与“实现”的关系,提出只要有追求,梦想一定能成真。
(三)简单介绍课本引导图中如飞机、宇宙飞船、哈勃望远镜的有关知识,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四)在主体感知的互相交流中,启发构思,扩大视野,开发创造力。
第11课
教学内容:家具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2、能力目标: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教学重点
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教学难点
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学具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家具图片、家具的文化,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参与 小组研究:展示家具图片
(1)请学生认一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铁、玻璃„„ 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2)你们收集了什么样子的家具?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继续欣赏不同造型的同类家具。例如多种造型的椅子,说说椅背有哪些造型?椅面有哪些形状?椅腿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造型吗?(4)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对比欣赏,了解家具文化。
A现在的家具和古代的家具有哪些地方不同?(用途功能多,造型简洁、色彩多样。)B文化介绍:家具的产生,家具材料的多样性,不同年代、国家家具的风格。
二、课中研讨
1、探究纸盒家具
(1)请大家猜猜这里有什么?(快快打开看看!)(哇!分小组说说:是用纸盒变成的椅子、床、柜子、书架„„)
(2)现在请小组同学来研究一下,你们面前的家具是用哪些形状的纸盒制作的?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小组研究,可拆开分析。(小组教具:铁丝椅子和药盒写字台;纸盒椅子和光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3)分组介绍,总结制作方法。
教师课件展示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2、分小组研究创作
(1)请各小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
(2)小组研究讨论:分别说说家具各部分的形状?选择适合的纸盒,想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展示图片提出思考问题:你还能想出和作者不一样的制作方法吗?(3)学生讨论交流。
(4)你认为制作纸盒家具都应该注意什么?
(5)课件播放,欣赏多种纸盒家具的作品,例如椅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3、学生绘画 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作业要求:
各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套造型新颖、漂亮的家具,并将它们布置在你们的“新家”中。
4、展评:
全班家居展览会,为最好的作品投票,评选出集体奖和家具设计奖。
5、小结:环保教育。
生活中很多的废弃品经过艺术家的思考设计成为小小的艺术品,大家在生活中的废弃品在丢进垃圾桶前是不是也考虑下,经过你灵巧的小手改变它们的命运呢?希望同学们争做环保小卫士,让我们的生活不但节约资源,还处处充满乐趣。
三、课后延伸
1、欣赏: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拓展: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还可以将废旧纸盒制作出什么艺术作品?(纸盒动物、飞盘、指偶)
3、请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利用废旧材料变出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
第12课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能够发现紫、绿、橙(三间色)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调出来的。
2、引导学生对点画作品的进行观察,尝试用棉签、手指、油画棒等工具进行创作。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色彩变化,认识三间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点画作品,尝试用点造型。教 学 过 程:
一、进入新课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秋天
师:看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出现果园图),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啊? 生:苹果、葡萄、梨„„
师:老师喜欢吃苹果,看,老师还把这苹果画出来了哪,请大家仔细瞧瞧,老师是怎么样把这苹果画出来的?(师手指点出一个苹果的形状)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生:老师手指点出来的。
师:这画是“点出来的”(点题:点出来的画)老师用点点出了一个苹果的形状,你们能不能也来试试,用点点出葡萄、苹果、桔子的形状?(出示葡萄、苹果、桔子实物图)桌上有准备好的颜料和工具,就用一分钟的时间,点出这其中一种水果的形状?(学生用棉签沾颜料点出水果形状)
师:同学们点出了这几种水果的形状,我们还要给这些水果点上颜色。这葡萄是什么颜色的?(紫色)苹果呢?(绿色)桔子呢?(橙色)可是桌子上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怎么办呢?老师给大家个提示,如果用红、黄、蓝中的两种颜色点在一起,会是什么颜色呢?我们就来试试,用两种颜色给你的水果点上颜色。学生从中得出结果:红+蓝=紫 黄+蓝=绿 黄+红=橙
师:同学们可真棒,发现了这其中的奥妙,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出示儿歌:小小彩点红黄蓝,合在一起颜色变:红黄点出桔子橙,黄蓝点出苹果绿,红蓝点出葡萄紫。)对比分析:
紫色:红多蓝少偏红,蓝多红少偏蓝
绿色:黄多蓝少偏黄(浅),蓝多黄少偏蓝(深)橙色:黄多红少偏黄(浅),红多黄少偏红(深)
师:原来红黄蓝可以点出很多很多的颜色,除了能点水果,还能点出什么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欣赏:《赶路的小鸟》用很多的蓝点,点出了海水;《春》春天到了,大地一绿色,红红的太阳照耀着;用点点出了云的形状,用不同颜色的点点了大树,看起来有些像被太阳照耀着;房子、人这两幅作品用油画棒点出来的)作业:
师:同学们觉得这些点出来的画怎么样呢?(美)老师相信你们也能点出这么美的画来。瞧,老师准备为我们班出版一本用点创作的画册《你们快乐点》,封面都设计好了,就差你们的作品了。四人一小组,创作一幅点出来的画,喜欢用颜料、彩色笔、油画棒点都行,点完后,小组长就可以来挑选喜欢的一页,贴上小组的作品,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小组点得最快”,开始!教师随堂辅导。放松操
师:同学们刚才进行了紧张的比赛,现在来放松一下,一起来《点一点》,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大拇指,点一点(左);小拇指,点一点(右);小脑袋,来点点,左点点,右点点。小脚丫,也来点,左点点,右点点,左点,右点,一起来点点。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点评作品:
师:我们身体点了点放松一下,画也点完了,请小组长把作品拿上来。
(指出个别作品:谁来说说这幅画,你觉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能给点建议吗?)
师: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制作,由我们班同学自己创作的画册《你我快乐点》完成了,装订好后就可以发行了,让大家都能欣赏我们点出画的画。
拓展
师:今天我们用了彩色颜料制作了点画,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进行点画创作呢?(出示各种材料创作的点画作品,用豆子、图钉等材料)我们可以用各种材料进行点画创作,回家后也来试试吧,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第13课
教学内容:湖边的倒影
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对印的方法,运用对印的方法表现美丽的倒影。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对印技巧,提高动手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用对印的方法表现湖边美丽的倒影。教学难点:对印方法的掌握。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用具准备:对印风景范图范画、颜料、笔等。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铅笔、水彩或水粉颜料、吸水慢的图画纸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以欣赏对印的范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引出本课课题——湖边的倒影。
(二)引导启发,了解作品 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这个环节我将以范画的形式讲解攻破本课难点——对印的方法的掌握。对印方法步骤:
1、将画纸对折。
2、在对折的画纸上半部用水彩画景物,折起对印,画一点印一下。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鼓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倒影除山水外,还有什么可以入画?”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动物、人、房子等。本堂课我将花13分钟时间讲授新课。
(四)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在这个环节我将给学生20分钟时间,让学生应用讲过的对印方法以及步骤,动手创作对印水彩风景画。在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调配。以及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教室清洁和纪律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比较重要,这点在课上要多次强调提醒。制作同时播放儿童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展开思路、大胆创新,体验造型表现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制作时我将进行巡回辅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构思、颜色的调配、造型等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情感交流
在这个环节,我将花5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做一个作品拍卖的小游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采用模拟式拍卖会场,师生共同参与产生思想交流和碰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将花2分钟时间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对印的漂亮倒影作品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创作的乐趣,使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七.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融范图与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品与板书相配合,将图片、范品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具体讲一讲板书内容。
第14课 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教学内容:热闹的民族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文化,培养热爱龙舟运动、珍爱祖国文化遗产习惯意识。
2、学习用橡皮泥捏塑龙舟和动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想象和创造力。
3、激发爱国情感,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协作精神。教学重点:
探索用橡皮泥或卡纸等材料捏造划龙舟人物动态造型。教学难点:
龙舟的造型和划船人员的运动姿势的造型。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知:
欣赏划龙舟图片,了解端午文化。
二、探究实践
a、如果你是龙舟手你会怎样表现?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并说出自想法。
b、欣赏摄影图片,学习欣赏并感受情境。c、回忆并讲一讲与端午和龙舟比赛相关的故事。d、师分析儿童作品的方法:
①根据构图来决定表现划龙舟场面的大小,可局部描画,也可全局构图。②分析人物的形态和结构的特点,以及色彩搭配来决定整个人物立体效果。组织学生构图,教师巡回制导。
三、展示评价
四、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第15课
教学内容: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教学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2)从主要部分入手。(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4)明暗对比强烈。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海马小学
执教人:齐学英
整理教案时间:2013年9月2日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1)线条结合法。(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第16课
教学内容:小挂饰
教学目标:学会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一件有主题意义的物品,合理选用材料,根据材料进行构思,设计、制作一件自己用具用品。在创作中启迪指挥,培养个性,锻炼手脑协调的能力。
教学难点:作品的创新构思和设计制作。
教学重点:寻找合适的材料,大胆构想,设计制作一件用具用品。教学过程:
一、设计创作。
(一)讲述本课作业要求,布置学生进行设计创作。
1、构思:要设计一件作品,首先要有一个构想和构思。
2、设计大形:根据自己的构想,用笔描绘出一个大概形状。,3、制作大形:根据外形,合理选用材料进行制作。
4、装饰:大形做完后,进行装饰美化。
5、起名字: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二)学习设计制作方法,体验创作过程,实现个性表现。
二、评价与交流。
(一)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并介绍自己创作的构想情况。
(二)集体展示,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三)教学理念:欣赏、评价作品,实现设计创作与语言互通,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