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体会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体会
贾周德(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连云港 222100)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24-0103-02 摘 要 本文从趣味问题、生活实例、数学史料等六个方 面,浅谈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体会。实践表 明,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创设 趣味 数学 教学 情境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 tions // Jia Zhoude Abstract From the six aspects of the interesting problems, re- al-life examples, and mathematical history, this paper discuss- es the creation of the context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ence.Practice shows that creating a good teaching situation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thematics teaching.Key words creation;interest;mathematics;teaching;situation Author's address Gany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222100,Lianyungang,Jiangsu,China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 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感兴趣的问 题或与专业相关的实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人近几年在教学实 践中,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曾做过一些尝试,下面谈一下这 方面的体会。
以趣味问题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以趣味问题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的教学 时,可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案例 1(.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 1 个分裂成 2 个,2 个分 裂成 4 个,4 个分裂成 8 个„„1 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 后,得到的细胞个数 y与 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2)有一张边长为 1m 的正方形纸,第一次将这张纸对 折后沿折痕裁掉一半,第二次将剩余的矩形纸对折后沿折 痕裁掉一半 „„裁了 x次后剩余纸的面积为 y(m 2),试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到如下结论: ①y=2 x , x∈N + ; ② y=(1 2)x , x∈N +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的特点,从而引出指数函数 的定义,这时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很快就进入主动学习的 状态。以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以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 数学就在自已身边,数学有实际应用,使学生产生爱学数学 的积极心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定理 ”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案例 2(.1)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销售活动,决定 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 a 折销 售,第二次打 b 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 b 折销售,第二 次打 a 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 a+b 2 折销售。请问:哪一 种方案降价较多?(2)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 人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 中各称一次,再将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加后除以 2,就是物体 的实际质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不对,你能否找到 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正确方法? 对于问题(1),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大多数都能归结为 比较 ab 与(a+b 2)2 大小的问题,再引导学生用求差法进行 比较,得到 ab≤(a+b 2)2,即得 a 2 +b 2 ≥2ab.此时让学生回答结 论,教师矫正。对于问题(2),先展开讨论,然后教师讲述:设物体的实 际质量为 G,天平两臂长分别为 l 1,l 2 ,两次称量的结果分别 是 a,b,根据力学原理有 l 1 G=l 2 a, l 2 G=l 1 b,两式相乘再除以 l 1 l 2 , 得 G 2 =ab ,G= ab 姨 ,即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ab 姨。由问题(1)可知 ab≤(a+b 2)2,即得 ab 姨≤ a+b 2。从而回答了问题(2)。此时给出均值不等式定理已是水到渠成,其证明过程让学 生自己完成。上述两个应用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枯燥乏味,而 是一门有用的学科,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以数学史料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引用数学史料创设教学情 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进 行 “ 柱体的体积 ” 教学时,以介绍祖暅原理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案例 3.取一摞练习本呈长方体形状放在桌面上,如果 推动它将其改变成平行六面体,那么变形后这摞练习本的 体积与变形前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请你说出理由。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回答理由:这 摞练习本在变形前、后的高度没有变,每页纸的面积也没有 变,因而变形后这摞练习本的体积与变形前相等。上述事实,早被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祖暅(祖冲之 之子)发现,并在公元 5 世纪末总结出一条原理: “ 幂势既 同,则积不容异。”这一原理被称为祖暅原理,其意思由教师 讲述。在国外祖暅原理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是 1635 年由 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B.Cavalieri,1598~1647 年)提出的。由此可见,祖暅提出的原理比卡瓦列利的成果早一千多年。上述案例设置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切理解了祖暅原 理,为研究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打下了基础,也增强了学生的 民族自豪感。
以实验创设情境 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 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实验,去探索发现,从 而自然地获得知识。例如,在进行“概率的统计定义”教学 时,可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案例 4.抛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是一个随机事件,请同 桌两名学生一起进行 50 次,100 次这种试验,分别统计正面 向上的次数,并计算正面向上的次数 μ 与试验次数 n 的比 值 μ n,这个比值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观察历史上实验者试验的 结果,容易发现比值 μ n 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索发 现,获得了概率的统计定义,并得到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 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以错误问题创设情境 有些中职学生在解数学题时,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或 思维上的偏差,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可 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错误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 生解题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谨性。例如,在进行“复习课”教 学时,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案例 5.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1)“-4 以专业知识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讲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函数的实际应用”教学时,可创 设如下教学情境。案例 6.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为 100 万元,每生产一 件该产品的可变成本为 2000 元,若每件产品的售价为 4000 元,试分别写出总成本 C(万元)、单位成本 P(万元)、销售收入 R(万元)以及利润 L(万元)与总产量 x(件)的函数关系式。引导学生回顾、讨论、求解,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C=100+0.2x, x∈N + ;P= 100 /x +0.2,x∈N + ; R=0.4x, x∈N + ;L=0.2x-100, x∈N + 上述案例设置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专业 的联系,数学有实用价值,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 律,不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就能有效地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 马复,王巧林.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 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2] 吴茂庆,等.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数学(第一、二册)[M].南 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3] 白莽,吕承安.中学数学创新教育和创新素质的培养[J].中学数学 教学,2000(4). 谈创设生动数学教学情境的教学体会 【摘要】数学知识往往以静态、简约、抽象的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接纳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活化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领悟知识真谛,让抽象、繁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情境 教学体会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性。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呢? 一、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是以好动,爱玩为天性,在学习上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并且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容易被新奇的刺激吸引。因此,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掌握这些特点,只有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获 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1、创设动态的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好动的乐趣。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需要动态处理的内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静止的方式呈现,即是有些 知识虽然配有图示,但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需要,把这些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2、设置参与性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爱玩的兴趣。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猜谜活动、操作活动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的学具操作,折叠拼摆,在计算问题中的速算比赛,在概念中的猜谜、游戏等,都是学生感到好玩有趣的教学形式。3.运用新奇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以新颖、奇特的教法设计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 注意力,使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奥妙的乐趣。例如用幻灯片的抽、拉、折、叠、旋转等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规律,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有趣,利用微机把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处理,学生就会感到其乐无穷。如此等等,足以说明,在教学中变幻教法,出奇制胜,就能发掘教 材中的快乐因素,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二、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由于数学是以思维为主的抽象学科,它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内容和形式的呈现上,不像音乐,美术等学科具 有明显的快乐教学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快乐教学情境,往往需要教师从教材内容入手,根 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快乐教学因素。而这些快乐因素的挖掘,往往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化理解才能把握。例如抽象问题具体化。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抽象的知识不仅学生难学,而且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在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时,恰当地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思维的具体问题,学生不仅感到好学,而且对这一转化过程很感兴趣。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对角的组成和角的大小与所在边的长度无关难以理解,当教师运用幻灯片先演示一个点(顶点),再分步采用抽拉的方法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边),学生就会很清楚地看到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角的大小与这个角所画两条边的长度无关”。这一问题的转化,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学生对教师的演示过程产生乐趣的潜在因素将会成为学生爱学数学,喜欢数学的内在动力。再如将枯燥问题趣味化。就小学生而言,教科书上的内容,都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根本无法和连环画,动画故事相比。因此,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就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依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又如把静止的问题进行动态化处理,不仅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学生对动态的转化过程感到新奇、有趣。因此,这一转化过程无疑是对教学效果的优化。例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材中只是用静止的画面说明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如把这一问题用幻灯进行动态演示,即用两个任意的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绕任意一边的中点旋转180°,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动态过程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沟通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直观的动态演示过程中感到学习的乐趣。 三、改进创设生动教学情境的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就要研究创设生动情境的方法。如情境质疑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问题设置,给学生创设悬念,当学生跃跃欲试时,教师再逐步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掌握新知。如:在讲能被2和5整除的数时,教师让学生出题考教师,不管数字多大,教师都能一口报出结果。这时,学生兴趣十分高涨,一个比一个说出的数字大,但教师都能一口报出答案。当学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对学生说只要大家用心学,这节课都能掌握这个本领。学生带着好奇心理学习新知,求知欲望就会在饶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再如直观形象法。教师运用教具、实物、模型、幻灯等辅助教学,通过有规律的动态演示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为了直观形象的讲解面、棱、顶点和长、宽、高的概念,选用一个特大号的土豆,用菜刀切下一刀,给学生建立面的概念,再切一刀形成一个面与第一面相交,让学生建立棱的概念,依次按教材要求,分别切了6次,形成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这样的教法学生既感到新颖,又觉得易学,并从这种直观形象的教法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总之,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学习乐趣,把数学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享受。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这次的学习交流,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认识到了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1、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 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2、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如果是问题情境, 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 既有适当的难度, 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 不能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 要运用到实践中去。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对声音、动作更有吸引力, 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 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对于高年级学生, 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情境, 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4、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 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 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安排教学过程。 总之, 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还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和改变。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浅谈 [信息员:平利县教研室1 | 作者:平利县长安镇中心小学 吕蒙 | 日期:2011年1月11日 | 浏览962 次] 字体:[大 中 小]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领略到数学的无穷奥妙,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逐步建构起数学思想。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习惯于用“讲解—识记—练习”的模式,更多的倾向于算理的分析和逻辑的推理,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充斥课堂,课堂上,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抹杀了学生的独创精神,数学知识成为严重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基础的“纯数学”,从而导致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高不可攀。而这种依赖于学生重复识记产生的瞬时记忆基础薄弱,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益低。 新课程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学习必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闪耀出人性的光芒。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就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才能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进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是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颖别致的的导课,能给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感觉,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强烈愿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愤悱”的最佳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尤为重要,新教材在编排上为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留有很大空间,在这个环节,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注意问题的梯度,有一定的挑战性,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二是要注意知识的迁移,与新授内容联系紧密,自然流畅,避免牵强附会,峰回路转。三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耳熟能详的生活场景,寓教于乐,消除生活与课堂的壁垒。 二、活用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主阵地,探究新知环节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新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单一的呈现方式很容易使数学学习陷入枯燥的困境。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追求知识呈现方式的多元化,把无形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建立知识载体,为学生合作学习搭建平台,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无形”为“有形”的效果。体现数学学习的生活性,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成为可能。在探究新知环节要将数学的知识点具体到情境问题中,避免数学学习方式单一化,程式化,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操作等方式探究新知,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不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准确把握,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参与。例如我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秒作为一个计时单位和时间单位的进率,更要设计多个游戏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一秒,把知识内容生活化。更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一课时,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推理得出6的乘法口诀。 在探究新知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有效教学,要做到三个“活”:一是要灵活处理教材,要力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寻求突破,避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割裂开来;二是要灵活选择学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学生学习主体作用,采取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和论证的过程;三是激活学生的精神状态,情境创设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善用情境巩固练习 新知识的练习是对知识的应用和强化,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在本环节,要善于创设情境,加强课内外联系,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把学生的思维迁移到生活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帮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构建数学思想,同时,可根据教学情况,适度拔高要求,为学生课余时间探究新知识留有空间。 诚然,情境创设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必要手段,它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前置分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情景创设上,要始终本着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力求与教学流程完美契合,防止过多过滥,繁琐复杂,人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和知识难度,我们期待学生在精妙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有效,有趣的数学学习。 1.1问题提出 1.1.1数学情境引发数学问题 新数学知识的获取以数学问题的提出为基础,这是为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 程所证明的客观事实。希尔伯特指出,“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数学问题产 生于数学情境。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人们通 过对数学情境中数学信息的观察、分析,产生疑虑、困惑,逐步发现、形成问题。 因而设置教学情境是实施数学教学的必要环节。 1.1.2小学数学的特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让数学与生活结合,在真实 的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是小学数学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仿佛是高不可攀的入云高塔,怎样将已经从实际生活中 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再还原到当时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它们的必要 性,从而牢牢的掌握它们,并在生活中乐于运用它们,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 1.1.3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更加需要形象化具体化,他们最容易理解的是自己身边的数 学,教材中每一个新元素的引入必然伴随其相应的生活情境。像小数的学习,教 材会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的并不都是整数,如量长度不够整米 数的情况,买东西不够整元数的情况等等,所有的例子都指向一个结论,整数在 生活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这时小数的产生便顺理成章。但是引出小 数后学生仅仅从认识上知道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没有把它?与自己的生活联系 起来,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它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它呢?为此,我创设了一 个微型的小超市,让学生充当收银员和顾客,在热烈的买卖情境中,学生们积极 的报价付款并检查对错,在不知不觉中,小数已经融入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系统,成为了他们知识的一部分。之所以选取超市的情境而不是度量的情境完全是因为 考虑到在生活中,前者更容易出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 通过这次实践,我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是不是每节数学课都可以按照这样一个创 设情境的模式译展;五去^从而达到i:!: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学这样的教学模式 更好的效果呢?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 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 狭溢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 这也是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1.1.4《数学课程标准》对情境教学有高度的要求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情境教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为创设情境教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 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取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对学生在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 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 和理解数学;第三学段提出:数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 21.6% 61.61% 17.6%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本校四年级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人数虽然占了半数以上,但是他们的兴趣来源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学习成绩,少部分可能是迫于家长 的压力不得不学,基于这种情况,我不禁担忧起来,小学数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 较容易,计算类的题目占据了分数的25?30%,考查计算能力的题目占了80%以 上,也就是说他们的好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小学数学考试要求的数学能力 比较低,但是随着知识的加深和能力要求的提高,他们中会有人因为成绩的下降 且缺乏对数学本身的兴趣以及由此导致的缺乏攻克数学难点的耐心与信心从而 引起数学兴趣逐渐下降。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能成为求知道路上最好的 原动力,兴趣当然也会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那么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就至关重要。 3.1.1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情境就是将符合课程内容的孩子们可以理解并乐于参 (5)设置情境时,没有把握好“度”,也就是没有掌控好教学的时间,没有 提前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充分的估计,有的教师设置的情境过多,在 教学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难免显得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分析情 境的时间,虽然情境设置的很恰当,但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教师设置 的情境过少,在很快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便只有用习题来充斥课堂,显得课堂比 较单薄。这都是因为没把握好“度”的关系。 那么纵观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发现,好的情境引入必然是符合学生的认知与 生活规律,把复杂、枯燥的数学概念与规律从理论中剥离出来,将它们附着在实 际生活当中,用通俗有趣的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来生动的展现它们、演泽它们,从而更好的理解它们、掌握它们。相反,不甚成功的情境教学必然是 超出了学生的生活与认知范围,情境的引入无法将他们的生活实践与数学理论联 系起来,那么这个情境反而会成为整堂课的负担与学生学习的障碍。诸如上诉几 个案例,不恰当的情境引入将学生引入了理解误区,这种误区一但在学生学习开 始就植入学生的大脑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很难纠正过来的,并且会对以后的进 一步学习产生影响,可以说是贻害颇深。所以,在设计情境教学之初就要尽量避 免这种情况的产生,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就要反复斟酌考虑情 境的合理性,以避免单纯追求教学形式切合教学大纲而不顾及教学效果这种错误 思路。 内兼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其中的生活经验作为情境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该情境迅速理解教学 内容并借助情境牢固的掌握知识和灵活的运用知识。 孩子们的很多知识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生活是他们吸取知识的大环 境,好多孩子他们所认识的第一个字第一个数字也许是来自马路边的一块广告牌 或是一个告示牌,也极有可能是街边他最爱吃的小吃招牌,正因为它们在他的生 活中出现并且影响了他的生活,他才对它们印象深刻。所以,利用他们的“生活 背景”创设情境无疑成为了情境教学的首选,当然这也是符合建构主义观点的,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建构新的知识框架,并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才 能让知识掌握的牢靠扎实。而且小学数学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数 学,如四则运算、分数初步、小数的认识与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及体积计算等 都是生活中所必需的知识,这给利用生活创设情境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学习小数 可以创设小超市的情境,正负数可以创设买进卖出、零上零下的情境,学习面积 和表面积可以创设给礼品盒包包装纸的情境等等,可以说每个老师只要看见一节 新课首先考虑的必然是从生活中选取原型创设情境。 3.1.2借助游戏活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游戏活动创设情境顾名思义当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的环节,这个 游戏可以为引入新课做铺垫也可以成为讲授知识的手段,当然也可以二者合一, 这在上诉的案例中有所体现。 但凡提到做游戏,无论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孩子都会将热情毫无保留的展现出 来,每当看到这种情形,我都在心里暗自感叹:爱玩真是孩子的天性啊,要是每 节课都能让他们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快乐的汲取知识,那该是多么有成就的一件 事情。游戏,毫无疑问可以最大的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而切合教学内容的游戏除 了可以偷悦孩子的身心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是培养儿 童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孩子的好胜心理极强,他们为了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获 胜可以绞尽脑汁寻求方法,殊不知正是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他们掌握了游戏的规 律也就是知识的内容,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他们运用了己经学到的知识,也就是达 到了熟练运用,一节课下来没有老师的声晰力竭,也没有学生的不胜其烦,有的 只是他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探索,学习不再是他们的负担,问题也不再使他们惧 怕。这种知识的获取途径与掌握的深刻程度远胜于老师在课堂一遍一遍的告诫学 生什么是重点难点必须记住,什么是考点必须掌握。当然,这种游戏情境对老师 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首先老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游戏,设计游戏远不如 从生活中取材那么手到枯来,生活情境毕竟是现实存在的,老师只需要筛选合适 的情境即可,而游戏却需要老师借鉴甚至独创,并且游戏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内容, 20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1情境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 我们所创设的数学情境可以取材于生活当中的实际,但是在取材的时候,我 们一定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充分挖掘课本,选取与课本相关的生活情境,可以针对一课选取多个 情境,在反复的筛选与比较中保留最合适的一个情境作为自己试讲时的情境,并 在试讲之前充分预知情境可能带来的对课堂有帮助的地方和它可能引起的阻碍 学生理解新知的情况,只有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有充分的预测,才有可能在 课堂上更好的处理突发状况。 (二)充分估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生活经验和知 识迁移的能力,记得好多老师在去别的学校或地区进行讲课比赛时,就是因为没 有提前做好这些工作,导致他所设计的情境引入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整堂课在 开始的时候就是他一个人不得不唱独角戏,这会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带来非常严重 的负面影响,开始不顺利会影响老师的心理,他会对接下来的教学缺乏信心从而 降低他的应变能力,整堂课他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担心这堂课的效果上面,使一 节课上得紧张局促且死板,更别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一般 来说,对于生活的情境引入大多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说它会作为你讲课 的第一个环节,成功的开场情境会拉近你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你们之间的陌生感,为以后的开展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所以,在选取情境时要慎之又慎,必 要时可以在全班提前做一个调査,做到心中有数。 3.2.2情境教学要注重趣味性和数学味 如果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数学很有趣”,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兴趣是孩子 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在探索实践活动中发 生发展起来的。它是认识的欲望,是学习者参加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自觉能动 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上课时让学生保持兴趣,才可以让他持久的集中注意 力,.保持清晰的感知与灵活的头脑,才能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所引 入的情境,首要注意的当然是这个情境的内容,看它是否符合教学内容,这是每 一个老师都能做到的事情。其次是看所选取的教学情境是否具有很高的趣味性,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产生于实际需要。但是,数学又被认为 是人发明创造出来的思想体系,具有抽象的特点。形式化的数学呈现方式成为数 学的主流,公理化的体系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即由一组公式出发,使用逻辑方法 定义概念,按照逻辑语言组成命题形式,然后按照逻辑模式证明这些命题是否成 立。如果成立,称之为定理。所有的公理、定义、定理、推论形成数学体系,并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清晰性)三个特性(统称为认知结构变量)来具体影响有意义学习的 行直和效果。所谓可利用性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用来对新知识起固定 作用的旧知识,没有这种旧知识,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同化)就失去了落脚 点,学习便只能是机械进行的。例如:学生如果没有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和“整 数的乘法法则”,那么他是不可能对小数乘法这一内容进行有效学习的。所谓可 辨别性是指: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可分离程度和差异程度,只有他们清晰的分 辨出“小数乘法”与他们之前学习的“整数乘法”的不同即新知与旧知的不同时,他们才能对新知产生不同于旧知的深刻认识。所谓稳定性和清晰性是指:原有起 固定作用的旧知本身的牢固度和清晰度。稳定性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固定点,清晰性则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方位点。如果学生没有熟练牢固的掌握“整数的 乘法法则”,那么他们是谈不上去学习“小数的乘法”的,这也是人们所说的数 学是环环相扣的学问。具体来说,在讲授“小数乘法”时,教师首先要复习积的 变化规律与整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说出算理,其次让大家观察小数乘法与整数 乘法的不同之处,通过知识的迁移,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新的算理,增 加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乐于发现知识的变化从而去探索新的知识。利用好新旧 知识之间的转化,巧妙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把握一个个的知识链而不是一个一 个零碎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为他们将来更好的纳入新 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都提倡情境教学,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语文源于生 活,数学不也源于生活吗?因为生活或生产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但现在的数 学都是远离孩子生活的,抽象而无法捉摸,而且也过于烦琐,许多的数学术语,把原来不复杂的小学数学搞复杂化了。孩子觉得数学难而无趣,也是很自然的事 情。因此数学的情境教学才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样创设情境才能让孩子走进数学 的世界,让孩子亲近数学?怎么样创设情境才能让情境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即达 到在表象上简化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但是在内容上却能达到深化的作用,也就 是让概念与理论潜移默化于孩子的大脑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们并灵活 的运用它们,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这样的情境教学才 能成为有效的情境教学,那么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针对前面所提过的 教学手段,有效的教学情境应该满足以下几点。 游戏的规律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质,这无疑又加大了难度。其次,就是老师要预 测游戏的可行度,既要保证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其中(因为有的游戏课堂参与人数 比较有限,大多数同学都是空有热情却轮不到自己展示,未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几轮下来举手的人数就会减少,也会幵始有人走思了),又要保持课堂的纪律,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也就是老师始终还是课堂的掌控者,不能让课堂因为太活跃 而失控导致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我认为游戏情境的引入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课 堂的主体,其实其中起牵引串联作用的仍然是老师,并且它对老师的课前准备工 作要求比较大,好的游戏情境应该是经过多次预想与试讲磨合出来的,教学时间 越久,尝试的次数越多,对这种情境教学的掌握才能越熟练,经验与素材也越丰 J、§ 0 数学故事无疑是数学知识的很好的载体,又因为其有故事性,很符合小学生 的课堂需要。很多数学中的发现都有着精彩的故事,如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数字 的产生,数字0的由来,鸡兔同笼的故事,阿基米德由一次洗浴发现了排水法计 算体积等等,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精彩纷呈的数学故事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 学,让故事情境来调动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满,而不 是只有枯燥的数学公式与定理。当然根据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少且学 生的年龄特点的情况,我们还可以自己编排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有趣的小故事,这 在教材上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比如小数点的移动与小数的大小关系一节教 材就编排了一个孙悟空用金箍棒打妖精的故事,随着小数点向后一位、两位、三 位的移动,金箍棒不断的变大,妖精显得越来越小,这时学生就会主动在头脑中 产生疑问:难道小数点的移动会导致小数的变化吗?生动的画面,精彩的内容使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故事当中去,那么在探索故事内容的同时,他 们也就明白了故事所要讲授的知识,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当然,如何编排有效 的故事情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尝试,故事的内容要精彩,故事所隐含的 知识要明确,故事要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课堂的新知识,如果 可以的话在一堂课中能够形成一个故事链效果会更明显,切不可用只图热闹而占 用课堂时间的无效的故事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针对教学内容多思考,多留 心。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数学故事,李敏佩老师编著的《数学学习 故事》和《数学王国》就是很好的故事素材。 3.1.3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新知识的获取往往都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要么是旧知的提升,要 么是旧知的补充,所以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美国教育心 理学家奥苏伯尔的研究进一步提出,旧知是通过它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4创设情境要有连贯性 这里所指的连贯性是针对一节课而言,在一节数学课上我们不可能只创设一 个情境,我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多个阐明问题的情境,这时,切忌引入 的情境过于凌乱,热闹有余,实用不足。在听过的很多公开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 情况,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工具,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这节课 的重视和准备的充分,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思维会有一 个惯性,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其中一个情境的时候是很难被打断去完成老师另一个 情景所布置的任务的。于是一节课就是老师不停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稍微快一点、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勉强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为了配合 老师手忙脚乱的摆弄自己的工具,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干脆跟不上老师也不明白老 师的意图何在竟然幵始走神,老师让准备的工具正好成为了他们走神的好玩具,一节课显得杂乱无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走到东大家就茫然的跟到东,老 师走到西大家也尾随到西,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的培养。整堂课虽然热 闹但是没有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时效性很差。而成功的课堂 情境应该是像剥洋葱一样,实质内容应该层层展现,本质问题应该被个个击破,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情境的开展而层层提高,当最后直指核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 活跃度应该达到顶点,这节课所要阐述的内容呼之欲出。这就要求老师设置的情 境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自己的连贯性,这样它所体现的问题才能有连贯 性,那么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一个个跳跃的环境所打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整体 性和内在联系,才能保证整堂课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发展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5情境教学的内容要有时代性、新颖性 这个要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处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老师的形象再也不能 是严肃、古板的代言人了,我们不能耳目闭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 书。所有的小学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就是现在的孩子和他们以前甚至是以前 教过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复杂,对任何事物都敢于发问,不再是 上课时对老师敬若神明的“乖”孩子了。这种变化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网络的高 度发达让他们的眼界极度开阔,已经超出了老师和家长队他们的认识范围,这种 变化是好的,让小学老师不再认为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而感觉代沟极大,无法 沟通。本人上课是时就有这种感觉,我所带的年级是四年级,上课时丝毫没有与 他们年龄相差很远的感觉,他们的知识面与理解力和创造力常常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仍然将他们当做懵懂无知的少年,仍然采取陈旧的上课方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按照一定的数学结构加以陈述。这种呈现方式,称为数学的形式化。但是小学数 学却禾龍11去傲厂厂学至丽年藤特点和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他们所学习的数学 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在教材编排上也有所体现,小学数学编排了日常生活所 需的所有知识,如计算、度量和基本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只要学习了小学的数学 知识,在社会上生存大致不会出现问题,虽然上述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 教材在编排的时候还是很注重内容的趣味性,生活情境、游戏活动、故事导入无 一不是体现了这一目的。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让数学有趣,让孩子乐于学习 数学。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数学的时候应好好体会教材编排的目的与意图,最大程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学趣味数学,用趣味数学。再次,前面也已 经说过,数学毕竟还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数 学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当小学生达到四年级时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 我们的情境在体现趣味性的同时还要能够层层激发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 们在有趣的情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区别于联系,逐渐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让 自己的知识不断的积累,思维不断的发展。 3.2.3情境教学的内容应体现问题性 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有一定的预知能力,即在创设情境之初就要考虑到哪 些情境能够很好的展示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把问题体现在情境中,利用情境来解 决问题。比如前面所举过的关于扩大分数认识的一节课,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老师 来说,在讲课之初他就会意识到学生会把分母本来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误认为是整 体的个数,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曾多次遇到,所以就要针对这一问题创设有利于解 决该问题的情境,或者改变整体的个数让它与份数有所区别,或者暂时不展示整 体的个数,让大家在对分母表示的意义达成充分的共识之后再引导大家解决这个 问题,而不是明知学生会在这里出现对知识的误解却还要将他们引入误区。对问 题的预知能力,这对老师来说是个很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有充分的教学经验和 足够多的平时积累,也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只有多思考、多比较、多尝试才能将这种预知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发挥出来,从而达到课堂的良 好效果。我们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一定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切忌为了达到 课堂的表面成效而有意的回避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阻碍学生对 于更深层知识的理解与获取,并且误区一旦在最初形成是很难再进行纠正的,所 以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发现问题、预知问题并利用教学情境体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 决问题。 A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4创设情境要有连贯性 这里所指的连贯性是针对一节课而言,在一节数学课上我们不可能只创设一 个情境,我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多个阐明问题的情境,这时,切忌引入 的情境过于凌乱,热闹有余,实用不足。在听过的很多公开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 情况,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工具,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这节课 的重视和准备的充分,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思维会有一 个惯性,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其中一个情境的时候是很难被打断去完成老师另一个 情景所布置的任务的。于是一节课就是老师不停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稍微快一点、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勉强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为了配合 老师手忙脚乱的摆弄自己的工具,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干脆跟不上老师也不明白老 师的意图何在竟然幵始走神,老师让准备的工具正好成为了他们走神的好玩具, 一节课显得杂乱无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走到东大家就茫然的跟到东,老 师走到西大家也尾随到西,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的培养。整堂课虽然热 闹但是没有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时效性很差。而成功的课堂 情境应该是像剥洋葱一样,实质内容应该层层展现,本质问题应该被个个击破,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情境的开展而层层提高,当最后直指核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 活跃度应该达到顶点,这节课所要阐述的内容呼之欲出。这就要求老师设置的情 境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自己的连贯性,这样它所体现的问题才能有连贯 性,那么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一个个跳跃的环境所打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整体 性和内在联系,才能保证整堂课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发展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5情境教学的内容要有时代性、新颖性 这个要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处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老师的形象再也不能 是严肃、古板的代言人了,我们不能耳目闭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 书。所有的小学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就是现在的孩子和他们以前甚至是以前 教过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复杂,对任何事物都敢于发问,不再是 上课时对老师敬若神明的“乖”孩子了。这种变化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网络的高 度发达让他们的眼界极度开阔,已经超出了老师和家长队他们的认识范围,这种 变化是好的,让小学老师不再认为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而感觉代沟极大,无法 沟通。本人上课是时就有这种感觉,我所带的年级是四年级,上课时丝毫没有与 他们年龄相差很远的感觉,他们的知识面与理解力和创造力常常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仍然将他们当做懵懂无知的少年,仍然采取陈旧的上课方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课堂毫无新意的话,他们会毫不客气的对你表现出嗤之以鼻,你的课堂会很 难顺利的进行下去的。但相反,如果你的课堂能够根据他们的需要花样百出、精 彩纷呈的话,他们又会毫无保留的幵发自己的思维来配合你,这样才能是一场成 功的数学课。比如在讲授统计图时,他们对书上的城乡人口统计所表现出来的热 情肯定不如哪种漫画更受欢迎的统计;他们对阿基米德验证王冠的故事肯定比乌 鸦喝水的故事要更觉得有挑战性;由俄罗斯方块引入平移和小树的移动来阐述平 移相比较肯定前者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等等。运用多媒 体展现教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它的生动、形象决定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兴趣 的很好的工具,在引入情境时可以充分的利用这点。以上种种的例子都说明,一 成不变的情境引入是很难长久的被利用下去的,只有不断的汲取新的内容,让它 们更符合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时时处处体现它们的新颖性和时代性,才能让自己 的情境教学不断的取得完善与进步。 3.2.6要把握好情景设置的尺度 即使是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把握情境的量,有的 教师担心一节课的内容太少,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如果是公开课还有 教学内容不够饱满的担心,于是在课堂中设置了大量的情境,这样在上课时就会 出现顾虑时间是否足够的问题,也就很难随着课堂的变化随机挖掘情境可能出现 的更深层的问题,无法足够的发挥情境的作用。这样的情境设置反而成为了教师 的束缚,而不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的得力手段。相反,有的教师则担心教学内容 太多,学生“吃不了”,当所准备的情境内容顺利完成后还会剩余大量的时间,于是只好上演“课不够,习题凑”的老路子,让课堂显得无比的单调。其实,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学情不是特别的了 解,课前没有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做充分的分析,只是自 己单方面在考虑课堂的效果,这样设置的情境很难达到有效。因此,想要把握好 情境设置的尺度,就要求教师提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做充分的了解,才能在设置情境时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情境才会是教师教学时的得力依靠,而 不会成为教学效率的障碍。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1实验班的问卷调查结果 圏 °-81 1 j 1, o7tz iri I J 1 I I I r ■选项A 0.5 一■— ?-I J 1 | "I | I ——■选项B 0.4-- —I 1~~-S—I 1 1 1 1 * 选项 C 03 I LbI II I I I 士 IH444f4 °.:i— “ 』ii 1 ':/!::!.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问题5问题5问题7问题8问题9间题10问题li问题12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及分析表明学生对现在数学课堂的满意度很高,并对发 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孩子的 成绩,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你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我所带的试验班的成绩 不但明显高于对比班并且还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同年级的班级,这很明显的体现出 了情境教学的优越性。以下是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对比: 表4一 2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对比图表 SQ '―' -94 HH ■ m实验班 爾对比班 : ‘ :广 t.■ ■;: rW, W W 四年级期末 五年级期末 六年级期末 4.2情境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与成绩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也增强了他们学 好数学的信心,反应在课堂上即是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努力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第四章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4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4.1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绩 我所教学的两个班,其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比班,通过三年的 对比试验,实验班的上课积极性明显要高于对比班,并且独立思维的能力及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明显的提高。我对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 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问卷调查题目如下: 1.你喜欢现在的数学课堂么? A.喜欢 B.—般 C.没有想法 2.一节课后,你觉得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么? A.有 B.没有 C.需要与同学讨论 3.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你是否联想数学知识去解决? A.能 B.不能 C.有时能 4.上课时,你喜欢发言么? A.喜欢 B.不喜欢 C.看老师是否叫我 5.你喜欢怎样的数学作业? A.计算题 B.简单题 C.解决问题 6.遇到难题你会怎么做? A.放弃不管 B.找父母、老师或者同学C.查资料自己解决 7.你想听数学知识讲座么? A.喜欢 B.不喜欢 C.随便 8.你曾经在数学上的困难是什么引起的? A.老师讲课方式B.不注意听课 C.对数学没有兴趣 9.你会主动预习未学知识么? A.会 B.不会 C.看老师的布置 10.你害伯数学考试么? A.不会 B.会 C.看题目难易程度 11.你对自己现在的数学成绩满意么? A.满意 B.不满意 C.还行 12.你觉得现在的数学课堂如何? A.有趣 B.有些浅显 C.没有兴趣 表4-1显示了在实验班的调查结果: 27 第四章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题并踊跃发言,这无形中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几乎每一节课都能有足够的 时间巩固当堂所学知识,适当为下一节课做铺垫,达到了课堂的一个良性循环。 同时由于学生的思维的不断提升,他已经能够充分领会老师设置的情境,有时甚 至会提出连老师都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大提升,也是课 堂效率的保证。 4.3情境教学在运用中的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本人开展本课题是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结束,1——3年级属 于空白,影响了情境教学的连贯性。其次,有些课程内容所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达 到预期效果,但因只有一个实验班,无法在磨课中达到完善,有点美中不足。再 次,因为研究时可对比班级有限(仅限于本学校本年级),对所取得的成绩分析 难免有些片面。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大家已经从教材内容中体会到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的重要性,基于这种情况,基本上每节数学课大家都能运用到情境教学,情 境教学的运用频率较以前大幅增加。这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上课 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为了更好的实施情 境教学,让其在课堂上更好的体现数学的问题性和趣味性的作用,我所在年级的 数学老师自发组成情境教学小组,为每一个情境都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而不断的 磨课、试讲,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无形中就提高了组内老师的情境教学水平,也总结了一些情境教学的经验。同时为了达到情境教学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环环 相扣,大家还主动模拟其他年级的情境教学,为情境教学的连贯性打下了基础。 虽然情境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开展的都比较早,在国内的许多地区也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但是在本人所在的学校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还不够系统、透彻,虽 然很多人也在运用这一模式,但大部分教师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应对一些公开课或 是教学比赛,很少有教师对于平时的家常课去认真琢磨情境的应用,使得情境教 学仍然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难有更深的突破。 在以后的情境教学研究中,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更熟练、有效的在课堂 上运用情境教学,使它不再是课堂上的一个点缀,而应该成为整个教学中必不可 少,使课堂能够层层深入的手段,能够借助情境更好的体现数学的问题性和趣味 性,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教学不再是流于表面而形成真正有效的 情境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参考文献 [1]李秀伟.唤醒情感一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P45-6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112-156 [3]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36-47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P5-16 [5]黄爱华.黄爱华活的数学课堂[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P36-49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P79-103 [7]任代文.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P59-72 [8]梁志.教育实践中国[M].北京: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P93-107 [9]张秀娟,赵鸥.儿童的感觉教育[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P11-16 [10]霍静.浅析情境教学理论的内在应用价值[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6〕社会科学 版)2004(1).P19-32 [11]杨晓萍.自由教育和感官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2).P79-86 [12]刘文,林红霞.情境教学模式中国化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 (6).P52-75 [13]杨莉君.试论情境教育方案的现代化与中国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5).P70-89 [14]烨子.情境教学与中国孩子的教育[J].新华出版社2002(6).P19-26 [15](瑞)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M].北京:文化出版社2001.P17-29 [16](瑞)让?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P36-52 [17]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P3-5 [18]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26-37 [19]李毓佩.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7.P17-29 [20](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P103-109 [21]王红宇.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3.P35-72 [22]李毓佩.后现代主义课程观[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1.P16-70 [2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P79-87 [24]袁振.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P37-89 31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P36-82 [26]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王红宇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P97-116 [27]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北京:新世纪图书出版社1992.P46-92第二篇:谈创设生动数学教学情境的教学体会
第三篇: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浅谈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