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随堂基础巩固 选修4

时间:2019-05-12 22:0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随堂基础巩固 选修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随堂基础巩固 选修4》。

第一篇:【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随堂基础巩固 选修4

【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随堂基础巩固 新人教版选修4

[随堂基础巩固] 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主要特征是()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解析:一定条件下,当同一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表明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D 2.分析各选项中的各组反应,其中互为可逆反应的是()△A.2KHCO3===== K2CO3+H2O+CO2↑ K2CO3+H2O+CO2===2KHCO3

B.CO2+H2O===H2CO3 H2CO3===CO2+H2O △C.NH3+HCl===NH4Cl NH4Cl===== NH3+HCl 电解点燃D.2NaCl=====2Na+Cl2↑ 2Na+Cl2=====2NaCl

解析:可逆反应是指同一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而选项A、C、D中的两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均不属于可逆反应。

答案:B 3.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N2+3H2A.3v正(N2)=v正(H2)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B.v正(N2)=v逆(NH3)D.v正(N2)=3v逆(H2)C.2v正(H2)=3v逆(NH3)

解析:如果v(正)与v(逆)的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而v(正)∶v′(正)或v(逆)∶v′(逆)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C 4.在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 mol/L C.X2为0.2 mol/L

B.Y2为0.4 mol/L D.Z为0.4 mol/L 解析:本题可用“一边倒”法来判断:

X2 + Y2①全部为反应物 0.2 0.4 0 ②最多的生成物 0 0.2 0.4 即可得各物质浓度的取值范围: 0

0.2 mol·L

CO2(g)+H2(g)ΔH>0。反应

-1-

1-1

-1

2Z

(1)根据上图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反应达到平衡时;c(H2)=________。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_。

①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和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②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 ③CO、H2O、CO2、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④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解析:(1)由图可知10 min时达到平衡,v(CO)=v(CO2)=0.03 mol·L÷10 min=0.003 mol·L·min。由化学方程式得c(H2)=c(CO2)=0.03 mol·L。

(2)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各物质的百分组成不变,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逆反应速率。所以①③可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

答案:(1)0.003 mol·L·min 0.03 mol·L(2)①③

-1

-1

-1-1-1

-1

-1 2

第二篇:【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盐类的水解随堂基础巩固 选修4

【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盐类的水解随堂基础巩固 新人教版选修4

[随堂基础巩固] 1.在盐类发生水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的水解不属于离子反应 B.溶液的pH发生改变 C.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D.没有中和反应发生

解析:盐的水解属于离子反应,选项A不正确;像CH3COONH4这样的弱酸弱碱盐,CH3COO-和NH4的水解程度一样大,水解后溶液仍然呈中性,溶液的pH不发生改变,选项B也不正+确;盐类发生水解,实质是促进水的电离,选项C正确;盐类水解反应的逆过程是中和反应,因此有中和反应发生。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由于水解而呈碱性的是()A.NaHSOC.NaHCO3

B.Na2SO4 D.NH3

解析:本题考查水解的实质及规律。A项,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不发生水解;B项,Na2SO4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C项是弱酸的酸式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D项NH3是非电解质,溶于水后生成弱碱。故选C。

答案:C 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该消毒液无色,pH大于7,对某些有色物质有漂白作用。你认为它可能的有效成分是()A.SO2

B.Na2CO3 D.NaClO C.KMnO4

解析:A项SO2的水溶液呈酸性,C项KMnO4溶液呈中性,Na2CO3和NaClO溶液呈碱性,但B项不能漂白,D项水解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

答案:D 4.(2011·沙市高二期末检测)pH=4的醋酸和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关系前者与后者比较()A.大于

C.等于

B.小于 D.无法确定

解析:NH4Cl溶液中由于NH4的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CH3COOH溶液中,由于CH3COOH电离出的H抑制了H2O的电离。+ 1 答案:B 5.写出下列物质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程式,并指明水溶液的酸碱性:

(1)Na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Na2S、NaHCO3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CuSO4、NH4Cl为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

答案:(1)S2-+H-2OHS+OH-

;碱性(2)Cu2++2H2OCu(OH)+

2+2H;酸性(3)NH+4+H2ONH3·H2O+H+

;酸性(4)HCO-3+H2OH2CO3+OH-;碱性

第三篇:2013【三维设计】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下作业第五单元第4课基础随堂巩固

[基础随堂巩固]

1.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曾抄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诗以言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毛泽东抄写这首诗表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襟

B.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到新式学堂学习

C.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更多地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

D.在离开韶山之前,毛泽东曾接受过近代科学知识

解析:毛泽东在离开韶山前所接受的仅是早期启蒙教育,开始接受近代科学知识是进入新式学堂学习之后;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是毛泽东随着思想的不断成熟而产生的做法;毛泽东抄写这首诗,确实表现了毛泽东的志向,但在当时他并非无产阶级革命家。

答案:B

2.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C.第五次反“围剿”B.井冈山会师 D.长征

解析:从材料信息“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可知“伟大传奇”是指长征。答案:D

3.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是在()

A.中共一大

C.遵义会议B.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解析:中共成立时,尚没有自己掌握控制的军队;八七会议时,毛泽东作为当时党中央临时政治局派出的干部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C

4.毛泽东于1956年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取了苏俄、苏联的经验教训

B.标志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思路

C.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的著作

D.重点讨论了中苏关系等政治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十大关系》内容、特点和意义的理解。《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等问题,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也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理论渊源。

答案:D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推荐)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2. 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 使学生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4.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识】

①什么是离子键?哪些类型物质含有离子键? ②用电子式表示NaCl,CaF2的形成过程。【探究】

(1)画出H、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2)分析H、Cl的原子结构。

(3)H、Cl要达到稳定结构,要怎么办?(4)H2、Cl2、HCl的物质中含有离子键吗?

(5)怎样让Cl2各原子均达到8e的稳定结构?是通过得失电子吗?

【强调】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使Cl2各原子均达到8e的稳定结构,我们用电子式表示如下:

【板书】..:: Cl..l...+....: C..Cl..........:: Cl.: CCll :l......【思考】

氢气的形成过程呢?

【讲】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也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都可以达到稳定结构,像氯化氢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板书]二.共价键

1、定义:相邻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相互作用。

【讲】请同学们观看如下共价键,分析共价键形成的微粒,成建性质,归纳总结出书写共价键时的注意事项?

【板书】

(1)成键粒子:原子

(2)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互作用

【问】那么什么样的元素原子之间能够形成共用电子对呢?(对照离子键形成的条件)【讲】得或失电子能力较强的形成离子键,得或失电子能力较差的一般形成共用电子对,这也就说明了形成共价键的条件。

【板书】 2.形成条件: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结合;

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如AlCl3,FeCl3,BeCl2;

【讲】像HCl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问】还有哪些是共价化合物?请举例说明?

【讲】刚才我们所例举的化合物都符合我们所说的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条件,那是不是所有的由非金属元素原子组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呢?

【讲】像NH4Cl,(NH4)2SO4 等铵盐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是是离子化合物。NH4+我们把它当作金属离子。

【问】那么共价键都存在于哪些物质中呢?

【板书】 3.存在: 1 非金属单质

○② 原子团

③ 气态氢化物,酸分子,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讲】共价键是在分子、原子、原子团中,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强相互作用,参与成键的原子各自提供未成对的价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这一对电子同时围绕成键的两原子核运动,并在原子核间出现的几率最大,通过这样的共用电子对与原子核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共价键。【讲】在HCl分子中,由于Cl原子对电子对的吸引力比H原子强,所以,电子对偏向Cl一方,即氯略显负电性,H略显正电性,但作为整体仍显电中性,以上过程用电子式表示如下:

【板书】

4、电子式表示:

【讲】在HCl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仅发生偏移,没有发生电子转移,并未形成阴阳离子。因而,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时不能标电荷,在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首先需要分析所涉及的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需共用几对电子,才能形成稳定的结构,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书写。【基础巩固】

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O2、N2、OH、H2O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O2、CH4、NH3、HF

【讲】在HF分子中,F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于H原子,电子对偏向于F原子方向,即F原子带部分负电荷,H原子带部分正电荷,整个分子显中性,在HF的形成过程中并没有电子的得失,也未形成阴阳离子,所以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能标电荷。【投影小结】在书写电子式时要注意:

1.电子对共用不归属于成键其中任何一个原子,不能像离子化合物一样用“[ ]” 2.不能用“→”表示电子的转移。【思考与交流】

根据H2、Cl2、O2 的电子式思考为什么H2、Cl2、O2 是双原子分子,而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从电子式的角度考虑)

【讲】因为H、Cl、O、N两两结合才能形成稳定结构,而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本身就具有稳定结构

【过渡】在化学上,我们常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这样得到的式子又叫结构式。【基础巩固】

―用结构式表示:N2、CH4、NH3、CO2、HCl、HClO

【板书】 5.共价键的种类:

【讲】在我们以上所接触的分子中,有些共用电子对处在中间位置,也有些偏向成键原子的其中一方。因此,我们又可以把共价键分为:电子对处在中间的称为非极性键(也就是两者吸引电子的能力一样,指相同元素原子),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的称为极性键(两者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就是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

【板书】

(2)非极性键:电子对处在成键原子中间;

极性键: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

【基础巩固】

判断Cl2、N2、HCl、NH3、NaOH、H2O2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共价键的相关知识,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形成过程,共价键的分类,我们要能够判断出极性键、非极性键。【课后强化练习】

1.下列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A.HI

B.NaOH

C.BrD.NaCl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2分子间存在着非极性共价键 B.CO2分子内存在着极性共价键 C.SO2与H2O反应的产物是离子化合物 D.盐酸中含有H+和Cl-,故HCl为离子化合物 3.含有下列键型的物质,可能为单质的是()

A.只有离子键的物质

B.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C.既有极性键,又有离子键的物质

D.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4.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5.有人建议将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VIIA族。下列事实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H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实现最外电子层稳定结构;②氢分子的结构式为H-H;③与碱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M+[:H]-;④分子中原子间的化学键都属于非极性键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③④C.只有②③④

D.有①②③④

板书设计

二.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1)成键粒子:原子

(2)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互作用 2.形成条件: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结合;

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如AlCl3,FeCl3 ,BeCl2; 3.存在:(1)非金属单质

(2)原子团

(3)气态氢化物,酸分子,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4、电子式表示:

5.共价键的种类:

(1)

非极性键:电子对处在成键原子中间(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物质);

极性键: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物质。教学反思

本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二课时内容,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已经比较熟悉,并且对元素性质与结构之间也有所了解,因此在涉及该部分时,我选择了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离子键的相关内容,然后采用类比的方式学习共价键的相关内容,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对共价键极性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利用生活中比较生动形象的离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我紧紧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题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第五篇:【志鸿全优设计】2014年高中化学 课时训练17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新人教版选修4(定稿)

课时训练17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升高温度,AgCl的溶解度减小

D.向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AgCl的溶解度不变

+-解析:AgCl固体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当达到溶解平衡时,AgCl固体生成Ag和Cl的速率必然等

+-于Ag和Cl结合成AgCl固体的速率,A正确;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B错误;一般说来,温度升高,固体的溶解度增大,C错误,但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向AgCl沉淀的溶解平

-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增大了c(Cl),平衡向左移动,AgCl的溶解度减小,D错误。

答案:A

-92-2-102-22.已知BaCO3、BaSO4溶度积常数分别为Ksp=5.1×10 mol·L,Ksp=1.1×10 mol·L,则BaSO4可

作钡餐,BaCO3不能作钡餐的主要理由是()

A.BaSO4的溶度积常数比BaCO3的小

B.S没有毒性,C有毒性

C.BaSO4的密度大

2+2+D.胃酸能与C结合,生成CO2和H2O,使BaCO3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Ba浓度增大,造成人体Ba中毒

+2+解析:BaSO4可作钡餐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酸。而BaCO3能与酸反应:BaCO3+2H

Ba+H2O+CO2↑,生

2+成的Ba进入人体,会造成重金属盐中毒。所以D正确。

答案:D

y-3.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符合Ksp=·c(B)的是()A.AgCl(s)Ag(aq)+Cl(aq)

+2-B.Na2S2Na+S

C.Ag2S(s)2Ag(aq)+S(aq)

2+-+2-+-D.PbI2(s)Pb(aq)+2I(aq)

x+2y-解析:由于Ksp=[c(A)]·c(B),即阳离子前的系数为2;Na2S为可溶性盐不存在溶度积常数,故C正

确。

答案:C

4.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石灰乳悬浊液中存在下列平

衡:Ca(OH)2(s)Ca(OH)2(aq)Ca(aq)+2OH(aq),当向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A.n(Ca)增大

2+B.c(Ca)不变

-C.c(OH)增大

-D.n(OH)不变

解析:当向悬浊液中加入CaO,CaO+H2OCa(OH)2,因为Ca(OH)2已达饱和,随着水的不断反应,还会

2+-2+有Ca(OH)2析出,溶液中Ca和OH的物质的量会减少,但此时溶液依旧是饱和溶液,所以c(Ca)不

变,B项正确。

答案:B

5.某温度下 ,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2+-

A.Ksp[Fe(OH)3]

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Fe(OH)

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9.6-1-解析:b、c两点金属阳离子的浓度相等,都设为x,设该温度为室温,则c(OH)c=10 mol·L,c(OH

-12.7-1-12.73-9.62)b=10 mol·L,则Ksp[Fe(OH)3]=x×(10),Ksp[Cu(OH)2]=x×(10),故

Ksp[Fe(OH)3]Ksp,沉淀要析出,故D正确。

答案:B

6.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示:BaSO4(s)Ba(aq)+S(aq)的平衡常数Ksp=c(Ba)·c(S),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2+2+解析:A项加入Na2SO4会使Ba的浓度减小;B项,蒸发时,Ba与S的浓度变化是一致的;D项,温度不

变,Ksp不变。

答案:C

-107.已知25 ℃时,AgCl的溶度积Ksp=1.8×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变大

+-B.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有c(Ag)=c(Cl)

+-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c(Ag)·c(Cl)=Ksp时,此溶液中必有AgCl的沉淀析出

D.将AgCl加入到较浓的KI溶液中,部分AgCl转化为AgI,因为AgCl的溶解度大于AgI的 解析:A项加入盐酸引起沉淀溶解平衡移动,Ksp不变,故A项错误;B项由于不知道AgNO3和NaCl物

+-+-质的量情况,不一定具有c(Ag)=c(Cl),故B项错误;C项当有c(Ag)·c(Cl)=Ksp时,沉淀的溶解处

于平衡状态,不一定有AgCl沉淀析出,故C项错误;D项由于AgCl转化为AgI,是因为溶解度大的AgCl转化为溶解度小的AgI,故D项正确。

答案:D

-12-118.已知:25 ℃时,Ksp[Mg(OH)2]=5.61×10,Ksp(MgF2)=7.4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25 ℃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大

2+B.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增大

-1-1C.25 ℃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氨水中的Ksp比在20 mL 0.01 mol·L NH4Cl溶液

中的Ksp小

D.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

22+-解析:Mg(OH)2的溶度积小,故其电离出的Mg浓度要小一些,A错;N可以结合Mg(OH)2电离出的OH,2+从而促使Mg(OH)2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Mg)增大,B正确。Ksp仅与温度有关,故C错;D项,由于

MgF2的溶度积更小,所以沉淀会向更难溶的方向进行,即可以生成MgF2沉淀,正确。

答案:B

9.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

(1)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中;

(2)CaCO3难溶于稀硫酸,却能溶于醋酸中;

-1(3)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 mol·L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4的损失量大

于用稀硫酸洗涤的损失量。2+2+

答案:(1)FeS(s)Fe(aq)+S(aq),加入稀盐酸后,S+2H

述平衡向FeS溶解的方向移动,故FeS溶解。

2+2+2-2-+H2S↑,破坏了FeS的溶解平衡,使上(2)CaCO3(s)C(aq)+Ca(aq),在稀硫酸中生成的CaSO4微溶,附着在CaCO3的表面,很难破坏

-CaCO3的溶解平衡,故难溶于稀硫酸;而在醋酸中,C+2CH3COOH2CH3COO+H2O+CO2↑,破坏了CaCO

3的溶解平衡,故CaCO3能溶于醋酸。

(3)BaSO4(s)Ba(aq)+S(aq),用水洗涤使BaSO4的溶解平衡向BaSO4溶解的方向移动,造成+BaSO4损失;而用硫酸洗涤,H2SO42H+S,S的存在抑制了BaSO4的溶解,故BaSO4损失量少。

-110.(1)在25 ℃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已知

-11-2025 ℃时Ksp[Mg(OH)2]=1.8×10,Ksp[Cu(OH)2]=2.2×10。

(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13-10[Ksp(AgBr)=5.4×10,Ksp(AgCl)=2.0×10]

解析:(1)由于Ksp[Cu(OH)2]

-3(2)所谓沉淀共存,就是AgCl、AgBr都有,=2.7×10。

2+答案:(1)Cu(OH)2 Cu+2NH3·H2OCu(OH)2↓+2N

-3(2)2.7×10

11.已知氨水与醋酸的电离程度在同温同浓度下相等,溶有一定量氨的氯化铵溶液呈碱性。现向少量的Mg(OH)2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完全溶解。

甲同学的解释是:

Mg(OH)2(s)

N+H2O

+-2+Mg(aq)+2OH(aq)① +2+-NH3·H2O+H② H+OHH2O③

+-由于N水解显酸性,H与OH反应生成水,导致反应①平衡右移,沉淀溶解;

乙同学的解释是:

Mg(OH)2(s)

-Mg(aq)+2OH(aq)① 2+-N+OHNH3·H2O②

-由于NH4Cl电离出的N与Mg(OH)2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NH3·H2O,导致反应①的平

衡右移,Mg(OH)2沉淀溶解。

(1)丙同学不能肯定哪位同学的解释合理,于是选用下列的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两位同学解释只有一种正确,他选用的试剂是(填写编号)。

A.NH4NO

3B.CH3COONH

4C.Na2CO3

D.NH3·H2O

(2)请你说明丙同学作出该选择的理由是。

(3)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入Mg(OH)2悬浊液中,Mg(OH)2溶解;由此推知,甲和乙哪位同学的解释更合理(填“甲”或“乙”);写出NH4Cl饱和溶液使Mg(OH)2悬浊液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因为NH4Cl溶液呈酸性,故有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现在可以选择中性的CH3COONH4溶液,滴入Mg(OH)2悬浊液中,若Mg(OH)2溶解,则说明乙同学解释正确,若Mg(OH)2不溶解,则说明甲同学解释正确。

答案:(1)B

(2)CH3COONH4溶液呈中性,滴入Mg(OH)2悬浊液中,若Mg(OH)2悬浊液溶解,则说明乙同学解释正确,若Mg(OH)2不溶解,则甲同学解释正确

2+(3)乙 Mg(OH)2+2NMg+2NH3·H2O

下载【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随堂基础巩固 选修4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随堂基础巩固 选修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