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a

时间:2019-05-12 22:4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a》,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a》。

第一篇:中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a

中学语文教师引领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一、课标解读,指引方向

中学语文新课改在我校已进行了近一年,在这期间的上课过程中,本人渐渐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研究新课标,并通过教学实践,明白了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

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我们个人的学习并没有结束。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病。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添新的体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专家讲座,引领前行。

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教师的语言艺术》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

每一次的讲座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简约语文”那丰厚的内涵,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在生活中,让学生去巩固知识。

聆听了特级教师的讲座,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

三、自我实践,不断提升。

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会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参加中学语文教材培训会,使我对中学语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次的培训开得非常的好,对我这个中学语文的老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得我在以后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好的教学方法,更新颖的教学手段。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第二篇:中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中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中学语文新课改在我校已进行了近一年,在这期间的上课过程中,本人渐渐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研究新课标,并通过教学实践,明白了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

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我们个人的学习并没有结束。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病。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添新的体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三篇:中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为你欢喜为你忧 ——新课程改革心得

安徽省阜阳开发区颍南中学

刘慧敏

回顾中学语文新课改的实践过程,我想从严复的一句话开始说起,“非旧无以为守,非新无以为进”,新课改十年我们守住了什么?我们创新了什么?

可喜的是我们守住了理念,新课程标准总论部分第二节,论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共四个方面。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十年新课程课改革,许多教师在新理念的引导下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名师;许多老师能够有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的主动意识,不少教师对自己的教法作了很大的调整,能积极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确实涌现出许许多多令人欣喜的东西,我们确实守住了一些传统,这里我就不说太多。

这里我想说的是“非新无以为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新”了吗?怎样创新的?我们前进了吗?前进了多少?实在堪忧。

以下是我几点粗浅的认识,在这里希望我们共同反思、共同商榷。

一、有没有真正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标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较多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不是学生没有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而是教师们自己的主体意识不够,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在具体做法上没有到位,或者为了创新而创新,或者老师过于强势或喜欢表现,这使得课堂成了老师的做秀场。例如在2011年全国中青年教师大奖赛上,就有这样的情况,有的老师太过强势,使得课堂几乎成了自己的;有的老师急于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又说又唱,大秀自己的才艺,学生显得黯然失色;一个老师在作文课上大晒自己的照片和作品,变成了学生在欣赏她„„所以我觉得要在课堂上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老师首先要真正唤醒自己的意识。

二、大量音像技术的运用冲淡了语文教学本身。

许多老师错误地认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就是大量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于是语文课堂上就像现代版武打片一样,声、光、电齐上阵。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特点,这确实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创造了便利条件。但语文多媒体课件中图片、音乐素材的“多”和“滥”容易忽视了语文固有的学科特点。多媒体阻断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阻断了学生和文本的交流,而学生只有忙于被动填鸭式的吸收。与传统方式相比,多媒体并没有实质性进步,并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学生没有时间学习文本,丧失了自我解读、自我体验文本的机会和权利,最终多媒体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单纯的演示工具。多媒体课就上成了图片放映课,影视欣赏课,热热闹闹而并非有效。这告诉我们,用过多的音像欣赏代替语文阅读是极为有害的,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课必须始终坚持以语文阅读为主体,不能脱离文本而教学。

三、教师在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时过于简单化、僵化的被动接受,不能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不能结合学生实际,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许多老师认为新的就是好的,他们往往不去思考、不去判断,甚至有一些猎奇心理。所以有些老师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中有时会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较为普遍。

四、新课改在农村执行的力度不够,这是农村的资源、教师水平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很多人很多时候都喜欢锦上添花,所以课程改革也是会从条件好的城市开始,从而冷淡了贫瘠的农村。

十年课改一路走来,喜忧参半。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我们的教学方式到底“新”了多少、前进了多少也未可知。我们带着镣铐跳舞的样子,谁来欣赏?

第四篇:八大理念引领中学语文新课改

《中学语文新课标》之我见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科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在此理念的指导和支撑下,课堂学习的形式实行开放式、自由式和多层次的形式。不再把课本当作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发现新思路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新课改需要营造一年自由开放式的课堂。实行自由、开放式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联想、想象和表现的欲望和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理状态处于开放状态,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为学生展现自我、获取成功带来机遇。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来,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而是教师把自己根据教参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即使理解也是生吞活剥地机械记忆,而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或能力从而活学活用。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触类旁通,集思广益,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要深刻得多。学生也在发自内在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于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拘于教材和教案,不仅仅是课本,可以自由开放地把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当作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欣赏口味与不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快乐。

为使广大语文教师能迅速进入角色,及时将语文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我认为,首先,必须树立教学思想的人文性、教学目标的流动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主体的自主性、教学设计的随意性、教学方式的合作性、教学交流的对话性等七大策略。

一、教学思想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新课标首次将人文性与语文的传统特点工具性相提并论。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是多元的”。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也是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设计的。因而,人文性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程教学应以人为本,倡导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要求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从程式性训练、知识性训练、技巧性训练等各种机械性训练中摆脱出来,走向人性化轨道,关注主体,关注精神,关注价值,重视语文对学生人格的熏染默化,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

二、教学目标的流动性

以前,语文课堂教学事先就要预设好教学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等,使学生一上课就陷入“目标陷阱”,整堂课便围绕着固定的目标转动,不敢越雷池一步。语文新课程倡导教学重视过程和体验,重视情感和价值,强调教学的随意性和灵活性,主张教学目标的流动性。提出静止不变的教学目标难以有效适应千变万化的动态教学过程,否则就会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从根本上削弱语文教学的容量和张力,厄杀语文教学的生机与活力。新课程认为,教学目标是随着教学过程逐渐生成的,具有宏观轮廓、而又无法预料无言细说的动态性。具体地讲,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实施前是模糊而淡化的,最多只不过是一个大致走向。而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推进,教学情景的不断变化,教学亮点的不断闪现,其教学目标便不断显影生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去审视教学目标,生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教材的内容是丰富的,教学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教材的编写者给教师使用教材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开发、拓展和延伸,真正形成创意,让课堂充满活力。”遵循这一理念,语文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的开放与活力,十分注重优化教学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学习要素融合在一起,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互相沟通,形成一个多元而开放的教学内容体系。因此,语文新课程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强化开放,跨越学科。并以活动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以情感价值为导向,实现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实践语文化。努力营造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大语文教学背景,允许学生对文本材料的多元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其学习如坐春风,心灵舒展情感流淌思想奔涌,形成独立特行的语文学习个性。

四、教学主体的自主性

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一定要体现教学主体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所谓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包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方法、伙伴的权力,自主质疑、探求、独抒己见的权力。教学中,倡导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学习的自主行为。让学习的个性化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核心,只有学习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生才会产生深切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从而达到面对阅读而“读出自己”,面对写作而“写我真情”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的随意性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每堂课前都会对该堂课的组织设计作出精心的安排、巧妙的布局。大至观念、目标、方法、结构、环节、步骤,小至提问、表达、衔接、归总等细节,甚至连各种意料之外的补充设计都涵盖其中。可谓天衣无逢,滴水不漏,大有“不临其课”,“先见其形”之感。新课程则极力反对这种固定不变的设计模式,认为“教育的过程象生活的过程一样,必须致力于指导激发,而不是加强一种预定的,和没有意义的模式”。主张教学过程化,教学设计随意化,提出每堂课前,教师只需一个基本设计理念,具体的真实目标、活动细节则随着课堂教学情节逐渐展开而自然生成。这种隐形随意的设计,无疑会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六、教学方式的合作性

语文新课程倡导民主而开放的合作学习方式,主张变单一的由文本到文本,由教师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多元合作的由教师到学生,由学生到学生,由学生到文本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通常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师生合作,即师生互动交流,这仅是合作的浅层含义。二是生生合作,即学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氛围或理想场景。它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协调能力、探究品质为宗旨,这便是合作的深层含义,也是合作的本质所在。实践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一定要采取少干预多鼓励的原则,并正确处理好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七、教学交流的对话性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如何体现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标提倡教学的平等对话,实质上就是要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里的“平等对话”并非师生的简易问答,而是以民主为前提,尊重学生主体的独立人格,以科学为指导,注重探讨的兴趣和价值,以开放为形式,连接语文与生活,以过程为内容,关注对话的形成和体验,建立起来的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它包含着对话主体间的尊重信任,也包含着彼此间思想精神的接纳。教学中,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变讲台为学台,变居高临下为平等对话。从而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其次,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评价注意“实”、“活”、“新”。目标定位实。教师的教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从长远来看,在人文关怀(以文育人)、思想情感、审美鉴赏、思维发展、写作借鉴、素材积累方面有促进作用吗?常态下平实。你的课对同类学校要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平实的课还要看对习惯养成是否有所帮助,因为习惯出能力,学法出成绩——良好的语文习惯养成教育是踏踏实实的语文教育。“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教学有实效,要求听、说、读、写一体化,提高作文能力必须和阅读能力结合在一起,必须注意到要和口语表达能力结合在一起,学生书面语的发展总是有一个由罗嗦到简洁的过程,从多写到精练的过程。写作从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的“话鬼”开始,后多写熟悉的“话人”。写作要有序列,某一阶段以专题写作为主,某一阶段以训练某种写作技巧为主等。作文的评价要有利于发展,评价的意义在于增值,在于建立信心,这是主要目的,而不全是为了甄别,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评分时可以等分不等值。

课堂要突出“五活”:引入含活势——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形式求活泼——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气氛要活跃——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结尾留活意——留着激情、留着悬念。上课开始时能让人一见钟情,结束时会暗送秋波。课堂小结是括号、问号、连接号、感叹号,绝不是单纯的句号。

“活”的核心实质追求是学生主体思维活跃程度高。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梯度,能引起学生思考欲,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思维活跃也是智慧语文的标志,以文育智,智慧语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智慧是“我融入文本”;第二个层次的智慧是“我超越文本”;第三个层次的智慧是“我独立于文本之外,自由自在创造性地阅读与写作”。思辩能力是智慧的核心,语文课也要以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为己任。

“活”课还有一个课堂氛围营造的问题,但是不是师生、生生都互相尊重?是不是和谐?是不是活跃?这三个因素合在一起,这种环境下学生是安全的,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没有人笑话;他和别人意见不一致,和老师意见不一致,也不会受到批评。

“活”课是学生充分参与的课。教是为了少重复教,语文课堂不能没有对话。但讨论活动的时间不能太短,建议不少于4分钟。时间太少的就没必要设计成讨论活动了,直接请学生发表见解好了;也不能有“讨论”没“碰撞”,有思维碰撞才有思维深度,讨论因需而置、因时制宜,但都需要指导;讨论要适时、有效、有意义,答案一见便知的和跳一跳也达不到的根本不需要讨论。“导而弗牵”不是绝对的,以导为主,必要的牵也是必需的——讲课有时是需要设思维的套的;恰到好处地表演也是需要的。另外,讲多讲少也不等于课的好坏。当然,小组合作不能有“形”无“实”。与其让学生做无谓的讨论还不如教师的讲,语文课堂毕竟是产生人格感染力影响力的场所。

“新”的第一个表现是有教学创意。用王蒙的话就是“亏你想得出”。有教学创意的课一般还体现在“导语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整堂课有1-2个教学高潮”、“ 结语画龙点睛余味无穷”;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思想高度),能折射出教者的现代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维培养、审美教育和人文关怀等。

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般课文PPT数量4~10为宜,这个数量可以避免放映员现象出现。多媒体使用的阶段要求:起初,鼓励使用——能用就用(因为这时大家都不会用);中期,恰当使用——该用的用(此时处于半成熟阶段);后期,理想使用——能不用则不用(因为成熟的语文教师还是首要语言魅力的)。

同文异构是提高驾驭新教材能力的有效路径。教师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材整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有选择、有组合。资源开发:对教材进行全新诠释,补充具有时代特征的与时俱进的鲜活内容。富有创意:有没有自己想出的新点子,课堂氛围上有没有活泼些,在育智的思维发展上是不是有了实效,学生是否更喜欢了这门学科。

第三、问题与对策

(一)如何有效地使用语文教科书

语文教科书具有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培养语文能力等作用,间距思想情感叫教育、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三种价值。有效地用好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关键。

那么,如何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呢?

1、在正确理解教科书的基础上,高效地利用教科书

2、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合理的使用教科书

3、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使用教科书

4、正确处理教科书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防止脱离教科书人任意拓展

(二)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语文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恰当运用

2、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可喧宾夺主

3、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应相得益彰

语文多媒体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把“双刃剑”,能否有效地借助于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使用者的观念和水平。

(三)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进行语文教学:

1、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

2、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正确处理网络资源

3、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5、在写作教学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应注意的问题: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不要忽略语文学科的特点

2、注意筛选有用信息,关注学习材料的教育价值

3、对学生加强引导,客服上网的副作用

由于我的水平有限,加之教学经验还有欠缺,对《新课标》的认识肯定存在着很多不足,诚恳的希望大家给以指正,以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进步。

第五篇:新课改论文:新课改 中学语文 朗读教学

新课改论文: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语文朗读教学是以语文教材为朗读对象,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获得一定言语能力。朗读教学的内容包括朗读能力的训练和运用朗读手段进行阅读。目前中学语文朗读教学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师生对于朗读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明确、训练不得当、效果不明显。本篇论文着力在更新朗读教学观念和改进朗读教学策略两方面展开。通过对朗读与朗诵、诵读等概念的区分,以及对朗读教学现状的分析,对朗读教学的价值进行了再认识,探索出具体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朗读教学实施策略。朗读不同于朗诵、诵读,它的概念外延更大,表现形式更加质朴、平稳。中学语文朗读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语言功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字韵律特色的必然要求。实际操作中,教师应该明确,加强有序的朗读训练;使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并建立科学的朗读测试与评价体系。

【英文摘要】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for object, through learning, languag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motherland, let students accumulate language materials to use language, access to certain speech ability.Reading teaching content including read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read by means of reading aloud.At present the middle school practice reading aloud is not optimistic,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read without the correct knowledge, the purpose is not clear, training is not appropria...【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语文 朗读教学

【英文关键词】New Curriculum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6-79Abstract7

二、研究现状9-10

绪论9-1

1中文摘要

一、研究意义

三、本文研究方法10-11第一节 朗读的本质

第三节 第一章 朗读与朗读教学11-2311-13第二节 朗读教学的发展与演变13-16朗读与朗诵、诵读的概念辨析16-19学的现状分析19-2323-30

第四节 中学语文朗读教

第二章 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价值探究

第二第一节 强化中学生语言功力的需要23-24节 汉民族共同语的特点决定24-26阅读教学效率26-2727-30

第三节 能有效提高语文

第四节 能有效提高应试能力

第一节 明第三章 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30-34确朗读目的,加强有序的朗读训练30-31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31-32试与评价体系32-3435-37后记

结语34-35

第二节 采用多种朗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朗读测

参考文献

下载中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a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a.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语文心得体会

    学习语文新课标 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再一次认识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实质性。在新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轻松的......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创新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创新教学 摘要: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不再是 “百科全书式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再是知识......

    论题浅谈新课改下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论 题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作者单位: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南官亭初中 参评学科:中学语文 作者姓名:严 联系方式: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南官亭初中 邮 编: 电 话:......

    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改心得体会 山边小学 陈献荣 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我感觉新课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延伸出很多讨论的主题,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学得更多,想的更深。我把事先设......

    新课改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改在我校的全面铺开,我对于新课程的主要模块和其选择性、时代性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终于我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实行课改,我真正改变了我对新课改的看法......

    新课改心得体会(推荐)

    山西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之初中思品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本学期我参加了山西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之初中思品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与学习。通过对思品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本人对......

    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改心得体会 山边小学 陈献荣 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我感觉新课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延伸出很多讨论的主题,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学得更多,想的更深。我把事先设......

    新课改心得体会(推荐)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改在我校的全面铺开,我对于新课程的主要模块和其选择性、时代性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终于我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实行课改,我真正改变了我对新课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