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小学语文》有感
读《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小学语文》有感
黄利娟 永兴县童星学校
这是一部涉及基础教育全领域、涵盖所有学科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明理解惑的大型丛书,由上百人团结协作、殚精竭虑、克服各种困难,历时三年才得以完成的书籍。编著团队中既有课程专家、大学教授,也有学科教研员,更有一线的名优教师。他们本着求真务实、切合实践的态度,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来各学科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全部收集起来,统一梳理,分门别类,集中研究,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这部书最让我感受良多是关于识字、写字教学以及阅读教学这两块。下面简单说说自己的一些读书心得。
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的确,汉字作为符号文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缩影,是维系我们这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的纽带,领悟和传承汉字文化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使命。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识字教学往往被忽视。语文教学三年来,结合本校低段语文教学的一些实际,我认为我们学校在识字教学中存在二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识字与阅读分离,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烦琐地分析课文,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抓住课文的理解,轻处理识字教学;二是教法单一,学生靠反复机械地练习识字,死记硬背,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枯燥无味、兴趣不高,从而造成了识字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
第二篇: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有感范文
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龙川县麻布岗镇中心小学学号:048 杨志宏
我参加第一次教师骨干培训回来特意找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说实在的,这本书是我们学校为了提高老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用的书,说来惭愧,当时只是随手翻看,并没有细看。今天仔细研读却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是啊,课改,课改,改到现在,见多大成效,我不敢妄言,我们这边从课改到现在也有好几个年头了,大家也努力地关注着,思考着,践行着。这一路走来有喜有忧,或多或少的有了一些困惑。
看了许多名家上的示范课,他们就好像时装模特,起到一个引领作用,当然我们学习得并不是很特彻,也走进了一些误区,让我们有一些迷茫,这样也就有了许多地思考。今天看了这本书,让我对我们这个语文老师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首先就必须从认识自己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努力地读好书,更新自己的理念,提高自己的素养,当然这样的素养包含许多方面,有了新认识,就我们就会努力学习,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者在文中还是提了一些在有些人眼里属于老生常谈的东西,但又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东西,他说了,我们教师必须进行基本功训练,虽然也有不少老师能很认真地去做了,但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我自己就开始反省了,我们每次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然我们不可能对自己要求太苛刻,但对于基本功也要求我们要持之以恒的自我锻炼了。对于教学法方面的东西,我们应该做到勤反思,那么教育在线就给我们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记得我在教学《枫桥夜泊》时,里面有一句话“京口瓜洲一水间”这个“间”字这个读法不确定,于是我求助于教育在线的博友们,大家都给了自己一个比较能说服人的理由,特别是他山之石,他不仅向缪主任请教,自己还专门翻看汉语字典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真得让我很感动。在教学中,我们遇到这样那样的教学问题,生成的,预设的等等,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手写出来,说不定以后写论文时,这就是我们现成的事例,也许有些人会怕自己写不好,羞于见人,其实不然,哪怕你的笔下再稚嫩,也无所谓,大家追求的就是一份真诚啊。我笔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尽管是不成熟的,但自己贵在坚持,记录自己的点滴教育生活,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从这本书上得一些无谓感慨,但也无所谓,喜欢看书就多看点,想玩了就猛玩,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做到问心无愧就行了,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人要总为别人活着,那岂不要累死。2007、8、15
第三篇: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感:直击心灵的文字
直击心灵的文字
——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感
作者:董丽
喜欢史铁生的文章,源于他的散文《我与地坛》。细腻又充满温情的笔触,既有对生命的思考,又有对母亲的怀念,让人百读不厌,每次读,都会心生感慨。
今天,我有幸又读到了他的另一篇文章,一样的感人肺腑,一样的在简洁的叙事中融入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直击人的心灵。
早上朗读课时间,孩子们在读《秋天的怀念》,我也拿起书本跟着一道读着,读着读着,我的眼睛里便蓄满了泪水,读到“母亲就悄悄地躲了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这儿时,我已是泪流满面,怕影响孩子们,我悄悄地走到了教室后面。掩卷沉思,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她安静地站在孩子的窗前,屏息凝神,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房中的一切,时不时撩起衣角擦拭着眼中的泪水,当一切又归于沉寂时,她又小心翼翼地颤微微地敲开孩子的房门,慢声细语,好言相劝病重的孩子......这便是母亲,尽管她自己已身患重病,但在孩子面前表现地却无比坚强,她用自己如山的母爱为孩子擎起了一片碧蓝如洗的晴空。天下所有的母亲或许都是这样为儿女无私的付出而不求回报。
我常常想,有母亲的孩子便拥有了世间所有的幸福,只要母亲在,心便是安稳的,是踏实的。尽管我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因为母亲的缘故,我依然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种幸福。
我们姐弟四人中,我离母亲最近,每次周末回到家,我都会和孩子一起告诉母亲想吃饺子了,或者想吃饼之类的,无论闲忙与否,母亲都会给我们做,让我们解解馋。我有时给母亲打个下手,有时不会做站在边上看母亲做,母亲常常会借这个机会告诉我怎样做饭菜会更可口,可每次,我都会说,“好麻烦,有您和阿伟,想吃了就能吃到,我不用学。”母亲便会笑着说那句我从小听到大的话,“这孩子,数你最懒,谁能跟你一辈子。”在我的内心深处,总固执地认为,母亲会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
直到前年冬天,因为意外,母亲右臂骨折住进了医院,那一刻,看到躺在病床上无助的、脸色苍白的母亲,我才深切地体会到母亲老了,她也需要我们的照顾。也只有养病的那一段时间,母亲才停下了她忙碌的脚步,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儿女们难得的陪伴与侍奉。
“下课时间到了”铃声将我的思绪拉回来了,孩子们还在认真地读着课文,“又是秋天...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金秋时节,菊花争相绽放醉人的风采,听说河东菊苑的菊花开得正盛,我想利用假期去看菊花,和孩子一起陪伴母亲去看菊花。
【作者简介】董丽,示范中学教师。喜欢阅读,喜欢写作,相信坚持必有收获。
第四篇:读小学语文教学有感
《小学语文教学》尽管是山西省出版的教学杂志,但我对它却情独终,读小学语文教学有感。从步入教坛不久,我就开始关注着它,不看它心里总是发慌,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该向何处去。我认为这本杂志是我国小语教学改革事业的前沿,杂志的开篇都有小语理事会领导或教学名人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引航教学改革,里面刊载的每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基本上是参加全国小语教学大赛的名师的杰作,里面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大有开阔眼界之感。教书这么多年,我不敢说我有什么教学经验,但《小学语文教学》这本杂志确实帮助了我成长。比如说这本杂志里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朗读,就让我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使你忘掉疲劳;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兴趣“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
二、声情并茂的范读引路,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读后感《读小学语文教学有感》。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朗读训练中,该教师借助人们对周总理的深情感情,用低沉、悲伤的语气,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哀乐背景,把人们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场景读得情真意切,把人们对周总理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听了该老师的范读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情感产生共鸣,所以都自觉尽力去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表情去读。
三、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快被你陶醉了”……却可使学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学《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时,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应该读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所以要快点读。”大家都也认为很有道理,对这位同学的答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他试着读一遍。没想到老师的赞扬又引来别的同学的不同看法:“这四个有像......的,该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边看边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见,教师的鼓励、赞许不仅可以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更可点燃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方式处理的独到的创造火花。
四、灵活多变的方式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体会朗读的快乐,由此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如果我们教师想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那么请你读读《小学语文教学》吧。
第五篇:读《小学语文教学》有感
读《小学语文教学》有感
《小学语文教学》尽管是山西省出版的教学杂志,但我对它却情独终。从步入教坛不久,我就开始关注着它,不看它心里总是发慌,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该向何处去。我认为这本杂志是我国小语教学改革事业的前沿,杂志的开篇都有小语理事会领导或教学名人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引航教学改革,里面刊载的每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基本上是参加全国小语教学大赛的名师的杰作,里面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大有开阔眼界之感。教书这么多年,我不敢说我有什么教学经验,但《小学语文教学》这本杂志确实帮助了我成长。比如说这本杂志里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朗读,就让我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使你忘掉疲劳;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兴趣“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
二、声情并茂的范读引路,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朗读训练中,该教师借助人们对周总理的深情感情,用低沉、悲伤的语气,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哀乐背景,把人们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场景读得情真意切,把人们对周总理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听了该老师的范读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情感产生共鸣,所以都自觉尽力去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表情去读。
三、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快被你陶醉了”……却可使学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学《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时,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应该读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所以要快点读。”大家都也认为很有道理,对这位同学的答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他试着读一遍。没想到老师的赞扬又引来别的同学的不同看法:“这四个有像......的,该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边看边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见,教师的鼓励、赞许不仅可以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更可点燃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方式处理的独到的创造火花。
四、灵活多变的方式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体会朗读的快乐,由此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如果我们教师想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那么请你读读《小学语文教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