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评课

时间:2019-05-12 22:3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送别评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送别评课》。

第一篇:送别评课

《送别》——评课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去体验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今天,魏松梅老师的这节音乐课,选用了李叔同的“学堂乐歌”中一首很有代表性的歌曲。教师以校园歌曲作为导入,让孩子们产生好奇的心理,想知道早年间的“校园歌曲”都是怎样的。这是一首四年级的歌曲。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心理生理的快速发育期,他们的思想日趋成熟,面对这样的孩子,魏老师本课制定的能力目标是:学会用恰当的声音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知识目标是了解李叔同及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并正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在情感目标上,让学生们去懂得珍惜情感。纵观整节课,我认为魏老师各项目标都完成的不错。聆听是感知的一种方式,对于音乐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获得方式。在教学歌曲的时候,教者能够采用欣赏、范唱、配乐朗诵等形式,让歌曲的旋律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进而熟悉歌曲的旋律。魏松梅本身是一名语文老师,兼带的音乐课,所以,这节课上,语文的色彩也比较浓厚。像有感悟地朗读歌词,学生自己随音乐读歌词等,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歌曲的内涵,淡化了学科的边缘。本课歌曲旋律优美,流畅,难点在于区分有没有附点的相似乐句。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教者把这二个乐句单独拿出来,让孩子们通过相似乐句的对比,聆听来找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对比着学好这二句,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另外,魏老师能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条件,面向课堂的每一位学生,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全部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将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放到重要的位置。此外,魏老师还很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被关注的感觉,与学生们保持友好的交流关系,像在课堂上表扬孩子“你的感觉真好,回答的太棒了”,有孩子回答的不对,她没有直接地否定,而是轻轻摸着孩子的头,说“哦,你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再来找一找更确切的好吗?”等等,这些鼓励性的言语和动作,给学生很大的自我效能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是课堂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有效保证。这里,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点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教唱这个环节中,孩子们从听一下子到自己跟琴唱出来,显得有点吃力,建议老师可以先分句来弹奏旋律,让孩子们轻声地用“LU”来哼唱,这样的话,通过他们自己去唱旋律,熟悉曲调后再填入歌词,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在学会歌曲后,除了指学生唱,还可以让学生们分组来演绎这首歌曲,比如配乐朗诵啊,表演唱,或者是情境表演等,这样可以让所学的歌曲更加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各种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从目标的设置到教学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大的自主参与性。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评课稿1

真心,真爱,有效,以生为本,这是今天芮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最大感受。“真心爱孩子,把孩子看作‘人’。”这是芮琼老师交流时说的心声。确实,在她的课堂上,处处体现着这种理念——真心真爱,有效语文,让我们获益良多。

一、真心,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上课伊始,芮老师带领着孩子整体鸟瞰,把整个单元的要点和语文的韵味融合在一起,引导孩子整体把握,体验语文的特点。这种单元预备课,给了我们农村孩子一种新奇的感受,让他们明白:原来语文需要这样学。同时,也让我们教师看到了芮老师的大语文观,整体把握教材,高度融合,真实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反思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总是就一篇课文看一篇课文,即使学习一个新单元,也是带领学生“跑马观花”的看一遍,没有想芮老师这样深刻解读教材,抓住每篇课文之间的联系,环环相扣,以学定教。

二、真爱,关注了全体学生,关注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上课之前,芮老师与孩子亲切地交流,进行自我介绍,并给孩子分小组,鼓励孩子多发言,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被一步步拉近了。芮老师还注意了解学情,悄悄询问学生,班里哪些孩子读书不好。上课时,芮老师十分关注这些孩子,总是给她们交流展示的机会。不管是朗读还是回答问题,芮老师总是适当降低学习高度,微笑着面对学生,对每一个孩子都不抛弃,不放弃。反思我们以往的公开课,老师总是喜欢在上课前打听班里哪些学生读书好,哪些学生发言好,以便上课时请他“表演”,而芮老师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真正地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地让我们学到了如何真实地上语文课。

三、有效,形成了课堂互动,改变了学生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芮老师总是在给我们渗透一种意识,一种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这才是真实学习语文的过程。每次出示自主学习要求时,总少不了4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学生分工明确,不管能力弱与强,每一名学生都要“动”起来,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即使说得不好也没关系,继续思考,继续说,芮老师循循善诱地启发着每一名孩子。两节课结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他们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如何学习语文的意识。这都源于芮老师如水的智慧,源于芮老师对学生的真爱。反思我们以前的课堂合作,看似热热闹闹,但都少不了“作秀”的成分,有多少孩子真正合作了?能力强的孩子探究了,学习了,那能力弱的孩子呢?我们总是喜欢一声令下“小组讨论”,学生就忙碌了起来。汇报交流时,我们也喜欢喊那些表达能力强,爱表现的孩子回答。可是,芮老师就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扎实地学语文。课前先给孩子分组编号,课中出示自学要求时,每个孩子都有任务,不管能力弱与强,都有一次机会当组长,组织其他3个组员学习。交流汇报时,芮老师也尽量让小组中的每个孩子发言,孩子遇到了困难或者不敢说的时候,芮老师总是微笑着静静地等待。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这就是芮老师的课堂,一个真实学习语文的课堂。“心中有爱就很美。”这样一个充满着爱的芮老师,今天让我们看到了学习语文的真谛。芮老师,今天真的.是“千言万语说不尽”,激动之余,汇成一句“真诚地谢谢您,辛苦您了,美丽智慧的芮老师!”(写得比较琐碎,上午又加上了一些自己的反思,总觉得未能表达心中所想。)

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评课稿2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A、指名读

B、提问:

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B、配乐朗读

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黄鹤楼送别》评课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把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文中,通过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黄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整体入手,潜心会文。黄老师从整体入手,抓住“依依惜别”这个关键词语,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词句,划一划,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又让我想起了这八个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黄老师很好的抓住了这篇课文的领子就是送别,就是体悟这“依依惜别的深情。”

其次,抓住细节,体味真情。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黄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品味。比如:、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杨柳依依、伫立、凝视、脍炙人口等,指导学生不仅看到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内部,发现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交流讨论,相机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议等形式,从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表情语言去体会情感;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以课文的情为基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上体现了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通过有声有色地读课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再次,抓住“空白”,引导想象。《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例如,目送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此时李白心情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说话,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那意境。

最后,拓展资料,升华情感。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太大,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也对孟浩然充满敬仰之情是个不太容易处理的问题。于是黄老师适度地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积累,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也使学生对两位诗人之间的深情厚谊的了解变得“充实”、“厚实”,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中,提升审美趣味,闪现智慧火花,提高语文素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通过此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多送别诗的兴趣,将学生带入绚丽多彩的古诗百花园中,最后作业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听完了这堂课,我有一点疑惑。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文章当然是重点,那首诗我觉得在整篇课文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黄老师今天的这堂课中,这首诗只是一带而过,学生齐读一遍而已。是不是引出诗歌后,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吟诵,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再讲讲这首诗的意思,让学生加深理解。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评课稿1

今天,教师培训中心的四类优秀教师培训活动在上兴举行,我执教了《黄鹤楼送别》的第一课时。在昨天试教的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培训中心领导和听课老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现摘录一二:

A老师:

1.课堂情趣盎然,老师幽默风趣的点评,毫不吝啬的鼓掌激励,让学生越上越有激情,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在玩玩乐乐中学到了知识。

2.在理解词语上下足了功夫,过渡流畅自然,不留痕迹,方式多样,尤其是每小节指名读完后让学生提出词语的语言灵动多变,有:“这小节哪些词引起了你的思考?”“这小节哪些词不理解?”“这小节哪些词吸引了你的眼球?”“这小节哪些词牵动了你的心?”就像一首小诗。

3.课堂节奏明快,效率高,不仅检读了课文,理解了词语,归纳了主要内容,诗文对照初解了诗意,还默写了生词,完成了所有生字的描红和练习册上的一道练习。

B老师:

1.课堂上关注弱势群体,无论是同桌检读后对未得“★”同学的询问:“你为什么不给他打五角星?你现在能读好吗?”还是生词默写后对未得100的同学的关注:“你哪个字错的,谁能给他些建议和方法?”都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后进学生。

2.课前师生互动别有用意。领着学生背诵的几首诗《母亲的恩情》《咏华山》《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等都是文包诗的课文,为课堂上的同类迁移复习作了铺垫。

3.在课堂上,老师抓住了学生的认知起点、知识基础、已有经验,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学生学有所得,学友所乐。

C老师:

1.注重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学生理解“饯行”指设酒宴送行后,并没有到此停止,而是继续启发:那当那个人回来,设酒宴欢迎叫什么呢?(接风洗尘)。老师并不是就词语讲词语,而是更拓宽一步,着眼于与这个词相关的文化知识,使词语教学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

2.当堂巧妙默写,改变了以往光讲不写的弊端,当堂巩固,当时巩固。

3.从汉字的构字法的角度教学词语,还词语以本真,还文化以本位,学生不仅知道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知道了为什么有这样的意思。

4.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春天将尽的时候叫暮春,那人的一生将尽的时候呢?(暮年)

D老师:

1.理解词语后少了回读课文概括该节内容的环节,问题导读的设计还可更巧妙些。

2.学生概括出这类课文都属于文包诗的文体后,应进一步引导:文包诗的课文有什么共同特点?

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评课稿2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A、指名读

B、提问:

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B、配乐朗读

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黄鹤楼送别》评课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把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文中,通过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黄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整体入手,潜心会文。黄老师从整体入手,抓住“依依惜别”这个关键词语,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词句,划一划,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又让我想起了这八个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黄老师很好的抓住了这篇课文的领子就是送别,就是体悟这“依依惜别的深情。”

其次,抓住细节,体味真情。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黄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品味。比如:、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杨柳依依、伫立、凝视、脍炙人口等,指导学生不仅看到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内部,发现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交流讨论,相机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议等形式,从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表情语言去体会情感;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以课文的情为基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上体现了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通过有声有色地读课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再次,抓住“空白”,引导想象。《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例如,目送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此时李白心情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说话,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那意境。

最后,拓展资料,升华情感。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太大,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也对孟浩然充满敬仰之情是个不太容易处理的问题。于是黄老师适度地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积累,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也使学生对两位诗人之间的深情厚谊的了解变得“充实”、“厚实”,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中,提升审美趣味,闪现智慧火花,提高语文素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通过此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多送别诗的兴趣,将学生带入绚丽多彩的古诗百花园中,最后作业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听完了这堂课,我有一点疑惑。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文章当然是重点,那首诗我觉得在整篇课文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黄老师今天的这堂课中,这首诗只是一带而过,学生齐读一遍而已。是不是引出诗歌后,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吟诵,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再讲讲这首诗的意思,让学生加深理解。

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评课稿3

真心,真爱,有效,以生为本,这是今天芮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最大感受。“真心爱孩子,把孩子看作‘人’。”这是芮琼老师交流时说的心声。确实,在她的课堂上,处处体现着这种理念——真心真爱,有效语文,让我们获益良多。

一、真心,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上课伊始,芮老师带领着孩子整体鸟瞰,把整个单元的要点和语文的韵味融合在一起,引导孩子整体把握,体验语文的特点。这种单元预备课,给了我们农村孩子一种新奇的感受,让他们明白:原来语文需要这样学。同时,也让我们教师看到了芮老师的大语文观,整体把握教材,高度融合,真实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反思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总是就一篇课文看一篇课文,即使学习一个新单元,也是带领学生“跑马观花”的看一遍,没有想芮老师这样深刻解读教材,抓住每篇课文之间的联系,环环相扣,以学定教。

二、真爱,关注了全体学生,关注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上课之前,芮老师与孩子亲切地交流,进行自我介绍,并给孩子分小组,鼓励孩子多发言,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被一步步拉近了。芮老师还注意了解学情,悄悄询问学生,班里哪些孩子读书不好。上课时,芮老师十分关注这些孩子,总是给她们交流展示的机会。不管是朗读还是回答问题,芮老师总是适当降低学习高度,微笑着面对学生,对每一个孩子都不抛弃,不放弃。反思我们以往的公开课,老师总是喜欢在上课前打听班里哪些学生读书好,哪些学生发言好,以便上课时请他“表演”,而芮老师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真正地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地让我们学到了如何真实地上语文课。

三、有效,形成了课堂互动,改变了学生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芮老师总是在给我们渗透一种意识,一种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这才是真实学习语文的过程。每次出示自主学习要求时,总少不了4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学生分工明确,不管能力弱与强,每一名学生都要“动”起来,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即使说得不好也没关系,继续思考,继续说,芮老师循循善诱地启发着每一名孩子。两节课结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他们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如何学习语文的意识。这都源于芮老师如水的智慧,源于芮老师对学生的真爱。反思我们以前的课堂合作,看似热热闹闹,但都少不了“作秀”的成分,有多少孩子真正合作了?能力强的孩子探究了,学习了,那能力弱的孩子呢?我们总是喜欢一声令下“小组讨论”,学生就忙碌了起来。汇报交流时,我们也喜欢喊那些表达能力强,爱表现的孩子回答。可是,芮老师就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扎实地学语文。课前先给孩子分组编号,课中出示自学要求时,每个孩子都有任务,不管能力弱与强,都有一次机会当组长,组织其他3个组员学习。交流汇报时,芮老师也尽量让小组中的每个孩子发言,孩子遇到了困难或者不敢说的时候,芮老师总是微笑着静静地等待。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这就是芮老师的课堂,一个真实学习语文的课堂。“心中有爱就很美。”这样一个充满着爱的芮老师,今天让我们看到了学习语文的真谛。芮老师,今天真的是“千言万语说不尽”,激动之余,汇成一句“真诚地谢谢您,辛苦您了,美丽智慧的芮老师!”(写得比较琐碎,上午又加上了一些自己的反思,总觉得未能表达心中所想。)

第四篇:调研课: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朗读古诗。

1、“人生自古伤离别。”亲朋好友分别时,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其中夹杂着多少无奈与留恋,多少伤感与难舍。

在1000多年前,有两位风流萧洒,有着深厚感情的诗人,即将在此分别,于是就有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

二、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画面)大家一定被眼前的这幅美景吸引了吧!你能用一些学过的词语或诗句来描绘一下这幅美景吗?

2、古人常“折柳赠别”,今天,让我们也折一枝柳,登上黄鹤楼,和李白一起去送一送孟浩然(生齐说:《黄鹤楼送别》)

3、这就是当时的话别场景,如此迷人的美景,其实就是文中的__?(生齐说:第一小节)

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美美的欣赏一番吧!(生齐读第一小节)

三、品词析句,感悟“惜别”

过渡:杨柳依依,繁花似锦,让人感觉仿佛漂浮于烟雾之中,又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如此迷人的景色,他们有没有陶醉在其中?

1、在这两位大诗人心底都藏怎样的情感?(依依惜别)

2、轻轻读读第二小节,找一找,哪儿可以看出他们“藏”情的?

3、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份惜别之情藏起来呢?

(藏之深,情之切)

4、齐读。让我们通过朗读去体会两人藏在心底的那份惜别之情。

四、情景再现,体验“话别”

过渡:可“不忍别,终须别呀!”一贯豪爽的李白,此时再也藏不住心底那份——依依惜别之情,终于,举起了酒杯说:——。(引读第三自然段)

1、李白和孟浩然举酒话别,一定思绪万千。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读读想想,你从两个人的话里读出了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感受较深的字词可以圈出来,写下自己的收获。)

2、交流:

(1)“人品” 生先说,(师简介孟浩然的人品资料)

你觉得孟浩然有着怎样的人品?有诗为证—— 出示《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相机板书“敬仰”之情)

(自己轻轻读读,指名读—交流—齐读)引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出示:第三小节(2)“诗篇”

我们学过孟浩然的哪些诗篇?《春晓》、《宿建德江》,他一共写了二百六十多篇呢。一句句,一首首妇孺皆知。

此时,你的敬仰之情和刚才比,——更深。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好第一句。你还发现了什么?(3)“六个您”说明了什么?除此之外,李白对孟浩然还有哪些称呼?(引导学生带着敬仰的心情练读好李白的话语,让你的朋友知道你的敬仰之情就在六个“您”中。)(亦师亦友之情)1)六个 “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

2)李白对孟浩然尊称为“夫子”,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

3)从“兄长”和“老师”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孟浩然比年轻的李白大12岁,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兄长,老师。4)“何日”还没有分别,就想着再见面,足见他们的——难舍之情。

小结:李白的这三句话,向我们传递了他们的友情由敬仰之情——(随着交往)——师、友之情——难舍之情。5)为什么要满饮此杯?(这酒中装着浓浓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师徒之情。)这依依惜别之情酒在这满满的一杯酒中。齐读李白的话。板书:依依惜别之情

3、过渡:听了李白的话,孟浩然也是心绪万千。但他毕竟比李白年长,他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反而来安慰自己的好兄弟。请大家再品品孟浩然的话,抓住关键词细细地体会。交流:

1)这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知己”在文中指谁?究竟是怎样的朋友才称得上是”“知己”呢?

是朋友,是兄弟,是师徒,正因为如此,两人的友谊才象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此时的分别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暂时分别)从孟浩然的话中也体会到依依惜别之情。

2)“一饮而尽”饮下去的仅仅是杯中的酒吗?(是朋友情,手足情,师徒情)小组分角色练读。板书:话别

3、小结:读的不错,孟浩然一方面在劝慰李白不要为离别伤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两人的友谊之深。

4、让我们也来做做李白、孟浩然,去感受一下两位大诗人离别的心情。(男生做孟浩然,女生做李白,师旁白,再次体验话别场景)

五、想象补白,丰富情境

过渡:说不完的别情,道不完的友谊,俗话说的好“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情境引读,指名接读第四小节)

1、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是什么打动了你?

2、此情此景,不仅打动了我们,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段话补充完整吗?

(课件出示:岸边杨柳依依,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上沙鸥点点,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品诗入境,内化文本

过渡:此时此刻,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课件播放古诗诵读)

1、你能像诗人一样来吟这首诗吗?(指名两生,再齐吟)

2、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是一首怎样的名诗?“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

3、齐读最后两句诗,对应的语句是哪句? 男生读诗句,女生读对应的语句。

师:文中说随着江风远去的是“白帆”,而诗里却说是“孤帆”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就像一首歌所说“我的眼里只有你”,一个“孤帆”让我们真切的感悟到了是人内心的依依不舍之情。

让我们记住这两位大诗人的真挚友情,也记住了这首流芳百世的经典诗篇,齐背诵。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过渡:李白不仅是伟大诗人,也是个重友情的人,他还写了许多送别诗,不同的送别诗也表达了不同的情怀。

1、《赠汪伦》就是其中的一首(课件出示)谁来读读这首诗?(齐读)

2、说说,这首诗你最欣赏哪里?再齐读

3、记一记,课件出示。

七、作业

1:积累送别诗,了解作者写诗的背景,选择其中的一首,模仿课文,将它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2:课文语言优美,处处融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

八、板书设计:

25、黄鹤楼送别

李白————敬仰————孟浩然

依依惜别

第五篇:评课稿

评课稿

千阳县启文小学 李红荣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本周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听了四位年轻漂亮的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使我受益匪浅,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谈谈自己听了赵静老师和王瑞平老师的收获。

听了一(3)班的赵静老师这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赵老师人年轻,漂亮,驾驭课堂的能力更漂亮,让人佩服。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例如本节课教师先从学生熟悉的打扫卫生情境图引题,请学生认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既熟悉又简单,学生们跃跃欲试,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老师又及时准确的表扬了回答问题的学生,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没有得到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些失望,紧接着老师又说:“今天学习新知识时,大家表现好的都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幸福成长卡”,更加激化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赵老师还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手,创设教学情境很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特别好。

听了一(1)班王瑞萍老师的这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王老师在传统教学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注重强化知识点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同时又注重和学生间的平等对话,通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深高的教学素养把整节课演绎的十分精彩。例如王老师在0的认识教学中,通过理解0的两种意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0,教学0的写法,0的加减法几个环节向我们呈现了一节优秀的常规课。先不说课本身的好坏,就看班级五十多孩子在课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老师对孩子训练有素。即使是后排的孩子离老师比较远也能把小手放好不乱动,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开学一个多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这么好的习惯的确很难做到。还有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盯着每一个孩子,观察他们的听课状态,并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专心听课。教师语言具有亲和力,声音不大不小,听起来特别舒服,值得我学习。

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以下两方面注意些:

1、在课堂中教师要少让学生齐声回答问题。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齐声回答问题的现象比较多。我认为这样不好,因为一般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中等生或学优生,这样的回答听起来热闹,但其实是放弃了中下学生和学困生,这些学生本来就习惯不好,基础差,懒予动脑,如果老师只让学生齐声回答,他们就会只看热闹。我认为,教师应多让学生个别回答问题,简单的问题让中下学生或学困生回答,并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这样既能强迫了他们学习,又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还可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2、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要互动。

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生学习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 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要互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本次教研活动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一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一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们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一定是最绚丽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虚心向年轻人请教,不断努力地学习、钻研,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显示出实效性。

下载送别评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送别评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评课稿

    浑然天成,熠熠生辉 ——浅谈一节好的语文课 前天,在市马市街小学认真的聆听了几位老师的语文优质课,听后,我感慨万分。对于一节好的语文课,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总以为,只要学......

    如何评课(推荐)

    如何评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每一次外出听课,听完课总会有评课这一环节,每到这时候,我就特别佩服那种能系统地有理有据进行评课的人,反观自己,一节课到底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

    评课(模版)

    评 课 珍珠老师 听了全国阅读课老师一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

    评课稿

    数学研讨课评课稿 城 关雷 小 学 鹏 数学研讨课评课稿 本周我们通过早读时间,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使我受益匪浅。 秦老师这节课的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

    评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2018年4月25日上午,我听了一节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

    评课稿

    评张丽君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步骤清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张老师在语言表达,语调控制,课堂组织上的表现极其出色,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跟着教学思路,学到了东......

    评 课 稿

    评 课 稿 中心发言人:宋正梅 今天听了张巧凤老师执教的《奇异的琥珀》这一课,感觉整节课实效性很强。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里的第一课,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一直都让人......

    评课稿

    蒋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小学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