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22:3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第一篇: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河南省禹州市郭连镇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 韩宗章 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不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更多的来源于网络、来源于社会。思想品德的形成更来源于最初的认知。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来说,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好每一节课,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最终目的。因此要在教学中加强教学艺术的研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探索现代教学艺术应用过程中学科教学模式,构建运用教学艺术环境下的新型的教与学的模式,探索适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学习模式,是进一步深化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迫切需求。

2.实践意义: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到现在为止,我们课题组研究已经进行了半年的时间,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课题组成员老师积极协作共同努力,使得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够顺利的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前阶段的工作的主要回顾

(1)多方位收集素材,提高课题组成员老师的理论素质 课题研究开始,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并学习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教研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通过网络视频观看崔允淳教授、叶澜教授的讲座。观看名师的现场教学,以及聆听有经验教师的心得体会,同时课题做全体成员阅读了《新课程理念》、《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教学艺术》等一些理论书籍,了解有效教学理念及有效教学模式。教师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研讨,在一起谈认识、谈收获。通过多层次的学习研讨不断提升课题组实践老师的教学艺术理念。在进行课题实践中积极运用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思想品德课中熟练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2)集体备课,互听汇报课

在课题研究进行中,课题组实行集体备课,互听汇报课的活动。课题组成员对于同一节课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互相交流。对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指出优劣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再经课题做讨论,确定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方案,最大限度的运用好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进行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教师积极进行听讲课活动,坚持每周讲一节汇报课并积极参加听课活动,一周进行一次集中评课。在评课过程中,讲课的教师先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计,以及预期应达到的目标,然后检讨自己的课后感想,自己认为这一节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方面。随后课题组成员进行批评,谈自己的看法指出本节课的优点和改进的地方,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课题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达到课堂设计思路按“探究--发现--应用”,参加实验的班级的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增强,探究、创性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3)问卷调查,及时改进并完善教学艺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能否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这就是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感受最深并且最有发言权,为了解课堂效果,我们精心设计问卷调查表,发给学生,让他们将自己的感受和建议表达出来,最后检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今后的备课和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4)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

课题组成员老师在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的同时,搜索资料和典型事件,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及时反馈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依托学校教研论坛,共享研究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校开设的教研论坛这个平台来进行交流学习,每次教研活动后课题组成员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崭新的平台,将每活动的感想与评价上传到学校网站一起共享,有时也将自己原创或收集到的相关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案例等)、研究体会通过论坛让大家共享,有选择地整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为课题研究丰富了资料。

二、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

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2、教师方面

通过前一阶段的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听课评课等活动,教师对教学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课题组成员都有论文获奖。另外,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组成员老师的授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县乡示范课评比中获优秀奖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我们对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的使用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及时加以总结和改进,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仍有一些问题学要在后面继续探索和研究,主要有:

(1)教学艺术运用的时机不够恰当。(2)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搜集的素材有些琐碎、和陈旧、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为此,我们课题组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使教学艺术在教学中达到最优化,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继续深入探究。

四、课题组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和确保课题研究成果的措施。课题研究进行以来,本课题组成员始终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态度不断的学习、探究和进行创新,激起了课题组成员的教研热情,确定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1、继续学习有关教学艺术的理论,努力提高理论水平。

2、根据课研目标,立足课堂,向纵深研究,为课堂教学服务。

3、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团体合作,相互听课、评课。使课题研究取得明显成效。

本课题研究以后将进入实施研究和总结阶段,全体成员将共同努力探究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让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学习探究活动。

下一阶段我们的主要措施如下:

(1)、总结整理教学艺术最有效地运用方法

(2)、整理教学设计、案例、课例、反思等相关资料。(3)、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议论文形式体现课题研究

第二篇:艺术教育 课题研究

构建新昌中学艺术教育模式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已经广泛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精神陶冶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愈来愈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媒体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不断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艺术的感受、想像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促进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与之相对应,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能力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部分中小学所重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艺术教育还没有步入正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⑴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不健全;⑵开课率极不平衡,有的还很低;⑶艺术师资缺额大,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况严重;⑷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往往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投入少,教学设备奇缺;⑸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科学、不全面,特别是普通高级中学的升学压力大,不少学校领导忽视非升学考试的课程,艺术课往往被视作可有可无;⑹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简单,教学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

如何改变艺术教育的这一尴尬局面?我们一开始是从基础工作抓起,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提高教师对中学开设艺术教育课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进而在制度上规范中学艺术教育课的教学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教委有关艺术教育的文件与规定,并在“四保证”即时间保证、场地保证、经费保证、师资保证上作了大量工作,使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在规范教学、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进一步思索,能否将以往的艺术教育从侧重于艺术知识的传承、艺术技能的训练,引导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层面上来,使中学生艺术教育更富有生机和活力。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生艺术团体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艺术教育路子,构建了新昌中学艺术教育体系。

二、理论基础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巴达尼克一号。当时美国人意识到,苏联的空间技术方面超过了美国。经多方研究,他们领悟到:要成为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需培养大量的先进人才,必须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第35条明确提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为学校美育工作创造条件,继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各类文化场所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鼓励文化艺术团体到学校演出高雅健康的节目。农村中小学也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这些都已成为当今中小学实施美育,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最高诠释。

我国第一位艺术教育博士郭声健,在以普通学校艺术教育作为研究方向的论文中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是审美教育,它通过艺术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欣赏和表现活动,并在艺术活动中学习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标

1、远期目标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艺术素质的一代新人,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劳动岗位上具有完整的个性素养,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近期目标

⑴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⑵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掌握必要的艺术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⑶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形成艺术教育特色,让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在德育、智育力所不及的方面发挥出其特有的审美功能,而且能发挥出就连德育、智育自身也难以发挥出的德育、智育的功能。㈡研究对象对1995年以来进入新昌中学学习的全体高中学生,探索艺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㈢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1995-1998年):学习有关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最新理论,借鉴初中、小学在艺术教育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制订新昌中学艺术教育实施方案,为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可具体操作的行动计划和措施。

第二阶段(1999-2002年):在实施艺术教育方案时,根据实施的情况,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第三阶段(2003-2004年):继续在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实施新昌中学艺术教育方案,同时对近十年的艺术教育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写出报告。

四、具体实施

㈠建立健全艺术教育的运行机制

1、目标明确 1994年,我校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在高

一、高二学生中开设音乐、美术欣赏课。当时,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一辈子热爱艺术、享受艺术的能力,是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1999年,学校提出了“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要求学校的艺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目标,从而引导教师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探索出一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学生艺术团体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方位艺术教育路子,使艺术教育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提高整体素质的任务。五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艺术教育这一目标,使其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2、人员稳定要开展正常的艺术教育,关键要有一支热爱艺术、素质精良、观察敏锐、想象丰富、肯于钻研、结构合理的艺术教师队伍。1994年,我校开设音乐美术欣赏课程时,只有一位中师学历的教师兼教音乐、美术。1995年,我校正式聘任了从高师院校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美术教师;1999年-2000年,学校先后又聘任了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美术教师,并正式成立了音美教研组。同时,学校又根据学生艺术需要,又在绍兴文理学院、浙江教育学院、县文化馆等单位聘请了多位客座教师。对待艺术教师,学校在宏观决策时,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中有要求,评优时有名额。如全校共有5位教师脱产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位进修,其中一位就是艺术教师;2002年,我校美术教师丁国红被评为绍兴市十佳青年教师标兵。

3、场地确定我校除了设立艺术教师办公场所之外,还专门设置了一幢供体育艺术教研组使用的体艺中心,内设器乐排练室、琴房、舞蹈房、多功能演出厅、演出礼堂、素描教室、色彩教室、书法教室等。目前,我校的艺术教学场地已经成为全省一流的艺术教育教学场所之一。

4、时间保证自1994年开设以音乐、美术欣赏课以来,高

一、高二各班均正常开设艺术课,从不间断。虽然,我校是省一级重点中学,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但学校领导对艺术课十分重视,始终的把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课程来抓。学校规定任何教师不得挪用、挤占艺术课,任何艺术教师不得缺上规定的艺术课。同时,学校在1999年以来,举办一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活动历时三个月,要求全校学生人人参与,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

5、经费保证近五年来,在艺术教育中,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在培训艺术教师、派艺术教师外出参观考察、添置艺术教育设备器材、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方面,均能优先保证经费开支。如2001年,学校一次性投入30万元,增添了演出音响系统和灯光系统。目前,学校又投入了20多万元,增设了艺术教学和活动设备,从而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㈡实施艺术教育的课程方案

1、总要求

新昌中学的艺术教育采用高中艺术课“2+X”的教学模式,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的层次。

⑴初级水平层次:艺术教师(主要是音乐、美术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严格按照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认真上足上好每一堂艺术课,完成所有教学任务。从而让学生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

⑵中级水平层次:在有计划地完成了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所有教学内容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艺术特长和爱好选择,聘请各类艺术专家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某一项艺术特长,使其达到一定的艺术技能水平。

⑶高级水平层次:在开设艺术课和培养艺术特长生的同时,积极发挥学生艺术团的力量,大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积极组织学生艺术团走向校外,参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

2、高中艺术课2+X的新教学模式

高中艺术课中的“2”即音乐和美术的两个学科,“X”即从音乐或美术学科中分出的某一艺术单项或如诗歌、文学、摄影、电视、主持等其他艺术单项。高中学生学习“X”艺术专项原则上从高一年级开始,学生依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自己喜爱的艺术单项,通过高中两年的学习,以保证所学的单项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⑴基本课型和课时安排

①基本课型:音乐课中分三个较具体的音乐单项科目,即《器乐与欣赏》、《舞蹈与表演》和《曲艺与说唱》;美术课中分三个较具体的美术单项科目,即《纯艺术绘画》、《实用设计艺术》和《中国画与书法》。

②课时安排: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高中艺术必修课的总学时为68课时,每学期17课时。有计划地在两年四个学期中的32个课时完成艺术教材(音乐、美术教课书中)的必选欣赏教学内容和重点欣赏教学内容,再通过校园文化电视广播节目,每周有计划安排一次艺术欣赏的课件制作(每次节目时间为15分钟),以欣赏艺术教材中的一般欣赏教学内容为主。(四个学期大约可折合成28个欣赏教学课时)两种欣赏课时合起来可达到60个欣赏课时。(另外8个课时安排每学期的成绩考核或大型文艺演出的艺术指导)。

⑵教学班级的组合:为适应艺术单项技能课的教学特点,我们在同一年级中,以三个常规班为基础,依据教学中具体的师资情况,再分为四至六个艺术单项技能学习班进行教学,有利于推进艺术教育的小班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⑶教学过程和处理:在每周同一艺术课时里,由四至六位艺术教师为四至六个不同专业的艺术单项学生教授各自的专业教学内容和不同教材中的艺术欣赏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具有以前已学习过某一艺术单项且有一定水平的学生,采取再提高的教学方式进行个别辅导,对初学者分小组进行授课。整个教学过程,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学形式,学生按不同进度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同时,定期举行公开课,不断修正新的教学模式,确保艺术教育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㈢根据实际条件,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

在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上,每一门选修课都各有具体的开课目的,课程内容与开课方式,每一门活动课程则各有具体的活动目的与活动方式。

1、音乐选修课

⑴音乐会开课目的:为全校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相互切磋音乐技能技巧的机会和舞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课程内容:音乐会的准备和举办。开课方式:定期对全校师生音乐爱好者进行培训,并组织开展每月一次的师生音乐会,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举办师生个人独奏(独唱)音乐会。

⑵校园集体舞比赛开课目的:培养学生集体协作能力和自创自编能力。课程内容:形体基本训练。开课方式:每学期初,音乐教研组分别对每班布置校园集体舞曲目,由各班同学自行创编队列动作,利用音乐课和课外活动进行排练,利用“五四”、“十一”等重大节日进行比赛。

⑶收集和整理乡土音乐活动开课目的:新昌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山城,有全国著名的调腔、越剧等剧种,有莲子行、哑背疯等民间舞蹈,有十番、鼓亭等民间曲目,继承和发展这些当地民间文化,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当地的民间乡土文化。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地方剧种、民间舞蹈、民间曲目产生的时间、地点、作者、代表人物、流传地域、发展情况,收集和整理民间乡土音乐。

开课方式:利用音乐课和课外活动,为学生开展民间乡土音乐欣赏,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一些由地方文艺团体表演的精彩片段;邀请地方文艺团体到学校为学生专场演出,组织学生开展乡土音乐采风,走访民间艺人,然后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

⑷常用器乐保养及维修讲座开课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学校和家庭为音乐爱好者添置了大量的乐器,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改进乐器的能力。课程内容:键盘乐器、弦乐器、铜管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等的保养及维修常识。开课方式:音乐教研组除定期对校铜管乐队、钢琴兴趣小组等音乐爱好者进行技能培训外,还开设了常用器乐保养及维修讲座,聘请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创造研究会高级顾问周大风教授等专家对器乐爱好者作常用器乐保养及维修的讲座;对于有故障或受损的乐器在音乐教师和劳技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负责修理。

2、美术选修课

⑴素描实践课开课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素描技法,处理三大面、五调子关系;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

课程内容:素描基础知识训练:构图问题、形体问题、调子问题、空间问题、质量感问题;石膏几何体临摹、写生;静物写生。开课方式:定时进行集体讲授,个别辅导,作业,讲评,展览。

⑵色彩实践课

开课目的:初步掌握色彩的明度、冷暖、纯度的表现能力;

培养用有色彩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创造美。课程内容:色彩的基础知识:三要素、三原色之间的关系;基础的色彩构成、技法练习;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开课方式:定时进行集训,作业、讲评、展览。

⑶传统中国画基本技法开课目的:初步掌握传统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的能力。课程内容:中国花鸟画基本技法练习:梅、兰、竹、菊、荷花、牡丹为主。中国山水画基本技法练习:树、石、水、云为主。中国人物画基本技法练习:以白描人物、临摹《八十七神仙卷》。开课方式:星期天集体讲授,个别练习辅导,交作业进行交流讲评、展览

⑷新昌的石窟造像艺术开课目的:通过对新昌石窟造像艺术的赏评,使学生了解石窟造像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艺术的热情。课程内容:简述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特点;重点讲述“江南第一大佛”——新昌大佛寺造像艺术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以及当时审美观念、审美形式及表现手法等。开课方式:定时讲座(1-2次)及安排一次实地考察。

五、研究成效

新昌中学在开展艺术教育实践与研究以来,遵循边学习、边探讨、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边创新的原则,以艺术教育“2+X”新模式和繁荣校园文化艺术为重点,走出了一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生艺术团体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艺术教育路子,受到了社会、家长和各级领导专家的好评。㈠高中艺术课“2+X”的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收到预期的效果

1、大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发,调动了众多学生参与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积极性,既满足了喜爱艺术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刻。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陶冶和艺术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出他们的艺术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

2、艺术技能的专项学习,培养了一批艺术尖子学生。在没有影响任何一项教学的情况下,较短的时间内涌现出大批“艺术能手”,充实校园文化生活。美术类的技能学习,使校园艺术绘画展,书画展,越办越大,艺术水平越来越高,社会性的书画活动参与的人越来赵多。音乐类的技能学习,使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艺术表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艺术专项的学习,为一些学生发现自身的艺术能力,向艺术类高考方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来,考入音乐、美术类高校的学生已有185人,有的考上了如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艺术专业院校。这种现象在实现新的教学模式前是较少见的。

㈡举办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校园的主流文化,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功能。

1、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的文化环境。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年学生原本纯洁的心灵,尚未成熟的审美观、价值观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甚至导致一些人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认为,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不比其面临的“人身安全”问题轻,二者重要性是一样的。“人身安全”事关青年学生的生命,而“文化安全”问题事关青年学生的另一种“生命”,能否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是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否成为一个各方面健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生命”更为重要。为了青年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我校在清理整顿“不良文化”的同时,下功夫开展文化艺术节等在学生中有影响的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营造校园的主流文化,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让受教育者都能学到适合他们学习的东西。学校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我校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寓教于乐,让每个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一次次受到了美的教育,得到了美的真谛,真正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3、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将学校管理落实到终端。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属于一种动态管理,而动态管理是较高层次的一种管理形式,全校学生干部通过对每一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参与、评判,初步认识和掌握了动态管理的一些要领,从而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策划创意、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加快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的节奏。㈢几点结论

1、艺术教育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自古至今一直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其意思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法,即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符合其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我们以挖掘学生潜在的艺术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开辟多条成才的道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给予学生全面展示自身独特个性魅力的时空。

2、艺术教育应突出学生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美化。高雅艺术学习活动,从艺术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利用休闲时间继续练习艺术技能,使这一时间空间换了一种方式来休息大脑,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校园文明风气进一步养成,真正使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在德育、智育力所不及的方面发挥出艺术教育所特有的审美功能,而且还能发挥出就连德育、智育自身也能以发挥的德育、智育功能。正如滕宇尧所说:艺术教育使学生置身于审美活动之中,获得审美愉悦体验,把握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特定的社会内容,所以会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诸种心理能力,并使它们处于一种极其自由与和谐的状态。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各种心理能力“既能共存,又能相互配合;每一种能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又兼顾到整体,以不损害整体的有机统一为限。”

3、艺术教育推进了学校特色教育的形成。新昌中学是一所特色教育显著的省一级重点中学,现已在全省打响了德育、创造教育、学科竞赛三大特色品牌。十多年来,学校的艺术教育不断推进深化,成为又一新的特色教育奇葩。同时,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相映成辉、相得益彰,提升了办校的形象。

六、结束语

我们对课题《构建新昌中学艺术教育模式的研究》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们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课题,在实施中不断地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将不断思考,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试验,不断调整、充实、细化这一课题,从而推进学校全面工作的进程。另外,优化艺术教育环境,改善艺术教育现状,不仅要靠艺术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努力,还要依靠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为学生一生的艺术学习而着想,使每一个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能够具备对艺术技能再学习的艺术素质。我们愿意同其他兄弟学校一起参与高中艺术教育模式的研究,为祖国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艺术素养的一代新人。

负责人:丁柏钧

执 笔:丁柏钧

第三篇:“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我们是怎样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一直是初中升入高中后高一学习阶段重要的一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兰山区教研室向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申报了《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这一市级课题(现已通过结题鉴定)。临沂三中化学组从2006年秋季加入该课题进行研究,连续几届高一参与课题实验,从知识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到关注学生学习心理、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都进行了大胆实践尝试。现将该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主要问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开学初对高一师生的问卷调查中,以下问题与过去相比更为突出,值得思考与研究:(1)有过半数学生感到课堂上知识容量和难度突然增加太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有些知识初中没学过。(2)高一教师认为有70%的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较差,有60%的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低下,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

2.问题的原因分析

教材方面: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知识面宽,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普九”要求,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的深度不够,系统性亦较差,不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而高一人教版教材,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相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而言,教学内容偏难,在体现重难点均匀分布和循序渐进原则上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问题,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过于集中于必修1,如物质的量概念及其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其应用、离子反应和物质结构理论等。

教师方面:对高一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我校有90%的教师从未有过初中教学的经历;有60%的教师对初三新课标及教材不了解;有80%的教师刚从高三循环下来。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上级部门只注重了对初三教师的培训,而高一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未能全部跟进。

中考的导向作用:中考是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命题的,没有考虑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较低。

二、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主要对策

1.培训和教研是解决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对学校教学管理者而言,针对高一教师对初中新教材不了解这一现状,适时地组织培训和加强教学管理对问题的解决会更有效。教学的起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必须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高一化学教学必须分清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合理的教学起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解决教学衔接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学生学的问题,能承担起这一重任的应是高一教师,鉴于临沂三中生源状况,学校领导管理层高度关注高一教师的教学和研究,专门从初中部调剂初中化学教材,组织学习研讨。使整个备课组对初中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及高一教学方向都能有一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结合学校实际,规划出专门的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时间,时间约为2周(含军训时间)。

2.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学校引导教师开展校本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初三和高一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编写初高中教材教学衔接讲义,对需要衔接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和提炼。在高一教学过程中进行专门性的衔接教学和渗透性衔接教学。

(1)专门性的衔接教学

在高一课程实施之前,我们安排2课时对高一教材欠缺的且不宜穿插到各章分散衔接的知识做专门补充和归纳。例如:对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补充了以下内容:①电离的概念;②酸碱盐的定义,让学生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通性;③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④对复分解反应成盐进行拓展。帮助学生熟记并归纳总结以下内容:①酸碱盐氧化物的通性;②常用酸碱盐的溶解性;③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④常见物质和离子的颜色;⑤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另外,要求学生重读初中化学课本,唤起学生记忆,帮助学生对初中知识进行再认识,有效避免了假期(中考后两个多月)后学生对初中知识的遗忘,减少了因陌生感而增加的不适应。同时,通过对物质的推断、物质的的鉴别和提纯等题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衔接之后,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测验的方式对新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把握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认同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渗透性衔接教学

我们是按高一的教学顺序,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之前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同时,有计划地让学生逐步了解和体会高中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在初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和改善。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之前,训练学生熟记并能很快标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同时适时补充以下内容: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②化合价的定义;③化合价的确定方法;④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化合价,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建立联系。这样,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三、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上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级教学工作,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时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中考试题《沂蒙晚报》有刊载)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可结合生活中钢铁,合金等的常见运用,讲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自高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各种能力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级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5.指导高一新生建立高中化学错题集,准备红色笔,学会纠错究错。

四、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刚跨入高中阶段时,学生们都信心十足、求知欲旺盛,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期望值很高, 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对化学基础知识、学生学习能力、还是知识难易程度都存在着质的跨跃。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许多学生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同时高一新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及初中化学教学“慢、细、少,且多次重复练习”的特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依赖性较大,往往记忆、模仿的能力较强,习惯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理解的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大多把课后学习等同于完成作业。而高中化学教学则要求学生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内化使知识在自己脑海中生成并能使其活学活用。

每年高一我们都组织教师编写《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并收录在年级印刷的《高中生活从这里开始》一书中。总结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本经验是:1.先预习

带着问题去听课。2.勤提问

课内课外有许多问题要思考,不明白的多向老师同学请教。3.多看书

通过复习课本内容和参阅高质量相关教辅书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4.精做题

做题之前先看书,在看懂书中内容的前提下,再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来熟练细致掌握所学知识和技巧,不宜多“做”题,而应多“看”题。5.常总结

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方法总结所学内容,训练发散、收敛、整合思维的能力,学会把书看薄、把书看透,学会做学习总结笔记。

五、新课程下关注初高中学生心理衔接

由于高一新生在生理上的特殊时期,他们在学习时普遍存在下列现象:多数满足于过去的学习方式,在潜意识里乐观估计高中阶段的学习,对挫折承受力差,情感脆弱,一旦遭遇困难,便动摇了学习的信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高中课程并不像初中那样简单易学,特别是理科,更显得枯燥、乏味、抽象;在做习题或实验时,他们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的成绩较之初中时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

因此,教师此时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心理衔接。帮助他们调节好心态,稳定好情绪,端正好学习态度。经常地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其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学习心理以及能力培养的衔接,他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其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附:部分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材料 物质分类及其化学式书写

没有分类就没有学科,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类别意识(分类思想)、正确地给物质分类是学好化学的第一步。不会分类,不知道物质的类别,就很难理性地认识物质和把握物质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存在、制法乃至用途等。

混合物中含有多种成分,即有几种不同微粒(分子),有几种不同的纯净物,所以混合物的熔、沸点并不固定。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而纯净物的成分单一,可写出唯一的化学式(或分子式),具有固定的熔、沸点。如蒸馏水、氧气等。

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

(一)单质是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又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

1.常见的金属单质(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写): 2.常见的非金属单质:

①气态非金属单质: ②固态非金属单质: ③液态非金属单质: 3.稀有气体单质(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顺序写):

(二)化合物

化合物种类繁多。化合物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又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氢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氮化物等等。

1.氧化物:组成元素含氧和另一种元素,大多数氧化物中氧元素为-2价,这类普通氧化物又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还有一些复杂的氧化物(如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1)酸性氧化物—— 例如:(2)碱性氧化物—— 例如:(3)两性氧化物—— 例如: 规律:

2.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电解质)。

形式上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有无氧酸(如HCl、HF、H2S)和含氧酸(如H2SO4、HNO3、H2CO3)两类。又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举例写出酸的分子式: 一元酸: 二元酸: 三元酸: 些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含氧酸,如:

训练:常见的酸根名称与符号(请分类写):

+(1)含卤素的有:(2)含N、P的有:(3)含S的有:(4)含C、Si的有:(5)含金属元素的有:

3.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电解质)。

形式上由金属阳离子与OH组成。形如M(OH)n,NH3•H2O是一种独特的弱碱。又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三元碱。

举例写出下列碱的分子式:(1)活泼金属形成的强碱

易溶于水的强碱有: 微溶于水的强碱是: 氢氧化镁难溶于水,属于中强碱,分子式为:(2)难溶于水的弱碱:(3)易溶于水的弱碱是一水合氨:(4)两性氢氧化物,如:

4.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又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等等。

(1)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易溶于水;

盐酸盐中 难溶于水,硫酸盐中 难溶于水,常见的碳酸盐中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有 ;易溶于水的银盐分子式。

再举例写出各6种正盐的化学式:

①钠盐: ②钾盐: ③铵盐: ④硝酸盐: ⑤硫酸盐: ⑥铝盐: ⑦盐酸盐: ⑧铜盐:(2)酸式盐——多元酸(二元或三元)与碱中和时,因碱量不足而使酸没有完全中和而得酸式盐,如(写化学式):

①碳酸的酸式盐(碳酸氢盐): ②硫酸的酸式盐(硫酸氢盐):

--(3)碱式盐——多元碱与酸中和时,因酸的量不足而使碱部分中和而得碱式盐,如(写化学式):

①碱式碳酸铜: ②碱式氯化镁: 5.氢化物——氢元素与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分为氢与非金属元素(H为+1价)和氢与活泼金属(H为-1价)两种情况。①卤素氢化物: ②O、S的氢化物: ③N、P的氢化物: ④C、Si的氢化物: ⑤Na、Ca的氢化物: 6.金属的碳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等:

①二硫化亚铁: ②电石(碳化钙): 化学反应的基本思想

从物质类别入手,视化合物的组成,着眼于化合物的生成与分解,可了解其化合反应思想和分解反应思想;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的反应除了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外,可以从大中和思想以及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等弱电解质看化合物之间的离子互换型反应。

1.化合反应——几种物质仅生成一种化合物。

化合物越稳定化合反应越容易。(1)生成氧化物的化合反应 非金属+O2→ 金属+O2→ S→SO2→SO3 C→CO→CO2→CO(2)生成氢化物的化合反应(3)生成酸的化合反应(4)生成碱的化合反应(5)生成盐的化合反应 ①无氧酸盐: ②含氧酸盐:

2.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生成几种物质。

化合物越不稳定越容易分解;越稳定越难分解;必须电解。①氧化物 ②酸 ③碱 ④盐

3.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1)活泼金属+酸(2)活泼金属+水

(3)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4)H2、C等还原剂加热下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5)铝热反应:Al+Fe3O4

(6)较活泼非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非金属 上述(5)和(6)高一即将学习。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产物有更难溶或更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或气体生成。(AB+CD=AD+CB)(1)酸+碱→盐+水(中和反应)练习:(2)酸性氧化物+碱溶液→盐+水 练习:(3)碱性氧化物+酸溶液→盐+水 练习: 酸溶液→盐+水 碱溶液→盐+水(4)酸式盐+碱溶液→(5)碱式盐+酸溶液→(6)盐+酸→新盐+新酸(7)盐+碱→新盐+新碱(8)盐+盐→新盐+新盐 科学训练园地

一、元素符号、离子符号、根、化合价、化学式的训练程序: 1.依次写出核电荷数1~18的各元素名称和符号: 2.写出+1价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3.①写出+1价阳离子的符号②写出+2价阳离子的符号③写出+3价阳离子的符号④写出-1价阴离子的符号⑤写出-2价阴离子的符号⑥写出-3价阴离子的符号

4.常见的包含有+

4、+

5、+

6、+7价的元素的阴离子(原子团)有哪些?标出正化合价的元素,观察比较这些正价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5.列出变价金属,常见的有哪些? 6.列出常见的多价非金属元素。

二、化学反应方程式训练

1.写出3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6个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6个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10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8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有CO2生成的4个化学方程式:

+-+-+-+-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首页 | 组情概览 | 教学资源 | 课题研究 | 趣味历史 | 留言本

《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创新教育

《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创新教育

《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你是第622位浏览者 发布日期:2004-6-24 泉州五中分校

执笔:黄钢强

写在前面:

我校承担的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2002年10月申请立项成功,至今已历一年。教育界同行对于2001年7月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给予极大关注,有关理论研讨成果颇丰,在此不多涉猎。本研究课题旨在探索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学之路,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教学模式,寻求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素质要求、课内外学习方式等几个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泉州市普教室老师和本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同仁的不懈努力与探索,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总结汇报,以求正于大方。

一、课题的背景

1、知识经济呼唤人才、要求教育创新

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创新是其灵魂,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可以说,21世纪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创新性人才。创新教育的提出是未来社会,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既对我们是一种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再次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和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因此,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

2、历史课程标准呼唤教育创新

这次历史课程改革强调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新时期的历史课程改革为中学历史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严峻的课题,没有大胆创新,突破僵局,就没有出路。

3、创新教育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学历史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直接或间接遏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妨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体制、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如:培养目标过于强调统一、划一与知识教学重视学生考分、考试等定量评价,忽视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培养;教学方式陈旧、单调,教学中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所谓“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强调教育规范统一和要求的共性,忽视对学生主体和个性生存空间,还有历史课程教学不受重视,历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等等。凡此种种弊端,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方式出现严重偏差——为学而学,为考而学,上课勾教材,课后对教材,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其负面影响是严重的,泯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可见,传统教学模式是很难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动大手术,进行重大变革。

4、创新教育是我校推进全面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泉州五中分校诞生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大洪流中,正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在开拓教育思路、改革教学模式中更应义不容辞地走在最前面。五中分校秉承百年五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优越的软件硬件设施,起点高;齐集泉州各路小学精英,学生整体潜质好;教师队伍年轻精干(如本课题组成员均为大学本科毕业),综合素质强;重要的还有始终如一地关心和支持本课题研究的各级领导和学校同仁:泉州市普教室陈木兴老师,学校领导、省级优秀教师、市历史学科带头人魏献策,都是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行家能手,作为本课题组的顾问,他们对课题的研究作了全方位指导,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二、课题的内涵

创新是什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新的意思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中学历史创新教学,是指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自主整合教学资源,营造宽松、和谐而又充满智慧魅力与生命激情的教学氛围,有效地唤醒、激励学生以创新的姿态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本课题是应用型研究课题,我们在深刻解读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创新理论的探究和实践为起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终极目标,倡导“三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师素质要求创新、授课方式创新。探究构筑师生互动,平等融合,调动兴趣、启发思考,应用提问、辩论、体验等方式追求实现探究、自主、开放学习的新模式。

三、理论依据

中学历史创新教学作为新时代对教育创新能力的研究探索,是有目标、有追求、有理想和憧憬,但尚无定法,也没有统一规定,不过在探索实践中,我们自觉接受以下五种理论的指导。

1、马克思关于人的叙述: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分析中提出人具有自动型、自主性、社会性以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这一论述为充分开发人的创造力奠定了基础。

2、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邓小平“三个面向”理论是构建创新教学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若干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我们探索创新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3、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好刺激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通过课内外各种活动手段、促使整个教学机制高效运转,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4、创造力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为创新教学奠定主要理论基础。

5、学生主体理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个性、感情智慧等,必须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

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1、西方创新教育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美国80年代的教育改革把创造改革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出现一系列创新教育教学的模式和策略。日本从80年代开始,已在各级各类学校引入创新教育,进行普及性实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更把创造力当作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明确把培养创造力的创新教育作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基本方面和根本目标,各国对创造教育、创造力培养的高度重视和丰厚的研究成果,给予我们创新教育以极大的启示和借鉴。

2、最早在中国提倡并实践创造教育的是陶行知先生,他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人、人人是创造之人,并提出对儿童眼、手、脑、嘴,时、空的六大解放。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当代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但总体分析,创新教育还处初创阶段,在研究目的、价值取向、研究内容和重点上仍存在很大差异。

3、来自国内和国外、历史和当代关于创造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今天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支持,然而,诞生于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教育必然蕴含时代赋予的新的内涵,承载新的历史使命,创新教育既是对以往研究成果和经验的继承,更是对历史的超越,是一种带有新质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其研究状况更复杂、难度更大、内在价值、意义更深远。

五、课题研究过程回顾

1、研究方法:由于本课题涉及面广、层次较多,研究难度大,为此,我们遵循了以下研究方法与准则:

(1)、分工协作,分散难度:概括课题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教师个

人兴趣和特长,对总课题进行分散思维,精选部分子课题加以研究,如: 主 题 负责人

新课程与新型师生关系 黄钢强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探究性学习张晓祥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兴趣的激发 林月华

在历史教改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张晓祥

历史教学中自主整合课程资源 黄钢强

如何上好活动课 张晓祥

探究、自主、开放式的历史教学和模式 林月华

历史辩论法教学 林月华

课堂创新之路 黄钢强

(2)、立足本校,加强交流。

A、开发本校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与同组其他年段、与不同学科教师沟通交流,共同提高;充分挖掘本组人文资源优势——年轻教师起点高、有干劲、肯学习、易沟通、接受快。

B、走出去。利用各种机会向普教室老师,兄弟学校同行请教、观摩,取长补短,促优转差。C、请进来。我们学校承担几次有意义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观摩研究会议,如2002年10月召开的泉州市区历史课改研讨会,邀请了省教育学院刘心坦教授以及各级普教室老师经常性开展观摩点评活动,接受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3)

、培养骨干、带动全面。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潜质无限的年轻教师,在可预见的将来,他们将挑起本校历史教学教研的大梁。

2、实施步骤与内容

2002.8——2002.10 启动阶段 教学实例观摩课 黄钢强 2002.10——2003.4 课题阶段性总结 公开课、论文 林月华 2003.4——2003.5 中期总结性论文 论文、研究案例 黄钢强 2003.5——2003.8 课题阶段性总结 论文、示范课 张晓祥 2003.10 课题总结汇报 研究报告 黄钢强

观摩研讨会 郭艳妮张晓祥

六、研究重点

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是本次课题研究的核心,通过教学创新去引导、感化学生,使其逐渐形成提兴趣、爱主动、行自主的新颖实效的现代历史学习方式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的历史学习方式应具有兴趣、自主、探究、综合、合作、科学等特征。

1、观念创新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传统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却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待灌的“知识器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获得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成长的多方面需求决定了现代教育必定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工程,在教学中对于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司马迁、班超、文成公主等,我们不只是简单的介绍事迹,而是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书籍,让其整理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或小组中介绍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畅谈英雄身上的优秀品质,以及对当时社会的贡献,对我们今天的为人处世的启发等。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更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熏陶。

(2)、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的转变。传统的以教定学,教师包办代替——“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做法,学生习惯被动学习,为学而学、为考而学,缺乏主动性、创造力。新教学理念倡导的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研究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掌握方法。为此我们的课堂学生是主体,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相信、肯定、鼓励、赏识学生。人人都参与,有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有修正补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3)、由重结果到重过程转变。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弊端,历史教学如果只强调学习结果,必然走到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的死胡同里去。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兴趣和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凡涉及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这些理论性强的地方,我们关注的是学生怎样从材料中得出结论,对材料怎样进行整理和寻找。

(4)、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有人统计目前的教学教法有 14类72种,你用哪一种?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书,上了几千节课,送走了几代人,要问自己的教学模式的什么,教学特点有哪些,实在说不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通病,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切忌公式化、模式化,要勇于积累、总结、创新、提高;教学又是一种艺术,形成自己特色化、个性化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也是年轻教师成才成器的集中反映。

(5)、由重分数向重能力转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要使学生懂学习、会研究、善创造。与此相适应,学校考试内容和方法也应改革。初中历史学习成绩评价内容三方面——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平时成绩,我们认为应该增加应用能力方面的份量。考察学生历史应用能力的最好方式是开放性考试。开放式考试形式多种多样。如表:

历史材料收集整理 家乡名胜古迹考察

历史题材影相观后感 口试 撰写历史小论文 历史小报编制

历史小制作 历史小话剧演出

2、历史教师内在素质创新

可能有人要感慨,现代教育改革下做学生不易,当一个合格的教师更难,委实如此。一年来在创新教学领域的探索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点,创新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或者说现代化的教师形象是什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现代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科研型、交流型、特色型“四合一”的新型教师。,这样的创新型历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教育思想端正。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方面。

(2)、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超越史学范围的多学科

知识体系。

(3)、创新能力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

能力,尽快实现由“传承型”向“智能创新型”转变。(4)、自主整合课程资源。注意学科内整合和学科间整合。除充实学科内丰富有效材料,捕捉介绍最新信息外,还要注意跨学科沟通,加强历史学科与语文、政治、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以期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知识整体。(5)、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穿越历史时空的直观表现力,这点尤其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

(6)、语言修养、板书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小问题”。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纲目,强调以图表化、要点化、线索化等方式予以体现,直观反映教材内容间的联系与综合。

3、课内外教学方式创新。

课堂授课方式是具体体现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为此国内外教育界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时髦名词如: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开放式学习;启发式、辩论式、体验式;兴趣教学、民主教学、激励教学等等屡见报端,不胜枚举。这既反映教研教改受关注的程度,也可感觉到创新教学就目前而言,是有思路、有方法、无定法。经过一系列大胆而多样化的尝试,我们认为还是可以搭建起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见表:

课堂创新思路

步骤 对象 教育心理学环节 师生互动过程 A 师 启发 揭示目标、确定问题

生 感知 接触、阅读 B 师 引导 关注、补充、点拔

生 内省 自主探究、收集整理材料、思考加工 C 师 评论 师生质疑释疑、检测评价、升华提高

生 外显 范围不等:个人、小组、全班形式多样:书面口头交流

课外创新形式

历史成语比赛 历史辩论会

历史小论文竞赛 历史小报专题评比

仿古小制作 历史小戏剧表演

考察古迹、寻访历史 „„

摆正师生关系地位——打破教师中心论、凸现学生主体、能动性

营造宽松和谐氛围——期待、肯定、赞赏学生、适时启发、点拔、引导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形象直观表达内容、轻松高效产生效益

课内课外相得益彰——形式多样,互补互益

七、研究成果

1、推动教育教学观念的巨大转变。实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和合理定位。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对此始终予以足够的重视,确实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主轴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一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为中心,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始终贯彻这一新世纪人才培养领域内广泛认同的基本教育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清思路,有备而来,目标明确,方法讲究;

2、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教育教研工作,青年教师在思想水平和教学水平上均有大幅度提高,树立信心,抛开包袱,轻装上阵,正在逐步成长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果敢有为的世纪接班人。教研也为青年教师扫清道路,指明了方向,使之努力往学者、科研、交流、特色“四合一”型的创新型、全能型教师发展;

3、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动之以情,授之以法,促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死记到活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努力向素质教育根本目标靠拢。师生实现互学互动,共同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一个充满平等和谐、欢乐愉悦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

4、全力配合学校整体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探索一条初中薄弱学科生存发展之路。通过形式多样、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尝试,对于国家教育部出台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领会,我们课题研究的宗旨归根结底就在于寻求在新课程标准下尝试创新教育教学(新课程标准是纲领是根本,创新教学是手段是方法),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实践证明,在长达一年的教育探索中,我们的教学提高了质量,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赞誉。

八、结束语

本课题组克服了时间短,课业重,课题涉及面广,学识有限等诸多不利因素,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汇聚智慧,虚心求教,向专家学习、向兄弟学校学习、向学生学习,取得了点滴成绩,在创新教学领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我们清醒认识到——本课题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欠缺很多,知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创新教育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我们今天肤浅的认识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将深感荣幸。

课题结束了,研究工作还将继续进行。

泉州五中分校

《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课题组

二00三年十月

参考资料: 1 2林松钦

3文君

4课题组

5韩飞

6课题组

录一览表:

2002.9.5 2 2002.9.6 3 2002.9.13 4 2002.9.14 5 2002.9.22 6 2002.10.9 2002.10.9 7 2002.10.11 2002.10.21 8 2002.11.22 9 2002.12.5 10 教学》

2003.2.15 12 2003.2.28 13 2003.3.14 14 2003.4.10 15 2003.5.26 16 2003..6.11 17 2003.8、《历史课程标准》、《浅谈新课程中历史教学行为的变化》

厦门一中、《浅谈初中历史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江苏无锡西新中学 戴、《中学历史创新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晋江一中、《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求》湖北十堰市教学研究室、《学校教育环境与创新能力培养》

四川新都一中 附:泉州五中分校《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序号 时间 主持人 形式 活动内容

张晓祥 画图 原始居民生活想象图

林月华 征文 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 张晓祥 研究讨论兴趣小组 破解彩陶之迷

黄钢强张晓祥林月华 小制作 到劳动基地动手制陶 林月华 演讲 历史成语故事

黄钢强 示范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黄钢强 小制作 都江堰模型

黄钢强张晓祥林月华 外出参观 身边的历史 张晓祥 征文 我看秦始皇 林月华 示范课 昌盛的文化

张晓祥 示范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003元月 林月华 论文 《课程理念下学生兴趣的激发——谈问题式张晓祥 辩论 论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张晓祥 历史短剧 《文成公主入藏》 林月华 调查研究 家乡的节日风俗

黄钢强 讲座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林月华 历史制图 郑和下西洋

张晓祥 画图 设计2008年奥运会圣火传递路线 张晓祥 论文 《历史教改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8 2003.10 张晓祥 观摩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9 2003.10 黄钢强 总结论文 《课题研究报告》

Copyright 2003-2004 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校分校历史教研组主页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五篇:《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快速变化的世界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未来,关注未来社会的主体——今天的孩子们。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社会赋予了幼儿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创优质高效的幼儿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保证教学效益的提高。

近几年,我园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办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1)管理观念滞后。幼儿园的管理多属于事务型、制度型和经验型。对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体目标、计划的检查,抓具体活动的效果。(2)对各项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强,无法检测工作效果。对于幼儿园而言,我园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几点:一是我园是黄陂前川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园,在全区起着窗口和辐射作用,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还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希望通过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在全区起辐射和推广作用。二是由于在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上没有经验,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

二、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中小学关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管理精细化研究、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等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实行均衡教育教学,推行教学质量评估。还有推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个中心”即以常规管理为中心,抓住课堂主阵地,全力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师具有扎实的授课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举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基本点”即班主任为单位的班级管理团队和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教师团队。推行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坚力量,发挥教研组集体研究的潜在能量,通过专家引领、专著学习、学术组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但是这些经验和成果适宜于中小学,而幼儿园以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研究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1.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根据教学工作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和实施教学日常规章制度,使教学能顺利进行,并日趋有序化、规范化、稳定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活动。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四、研究目标

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探索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办法,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

2、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开题前,了解幼儿园教学常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行动研究法: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管理方法。注意边研究边总结。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完整的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年6月)

(1)研究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征求意见,确定课题。

(2)广泛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信息,确定课题内容。

(3)确定研究对象,培训研究队伍。

(4)制定研究方案,明确人员分工。

2、研究阶段(XX年年7月—2010年7月)

(1)对照《纲要》,深入学习,查找问题,开展研究。(XX年.7~XX年.12)

学习内容:《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细则》、《武汉市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等。

(2)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常规检查记录等形式,完成调查研究报告。(XX年.12—2010.3)

(3)建立健全保教人员各项管理制度(2010.3—2010.6)

结合平时的保教常规管理,反思保教人员的行为方式,规范各保教人员的行为,建立各项制度、完善评体系等,创新保教常规的管理行为与方式,有效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量。

(4)研究阶段小结(2010.6~2010.10)

总结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召开课题中期报告会,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5)深入开展研究工作(2010.10~2010.7)

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不断调整实验方法,检验保教人员管理制度,研究常规管理的策略、内容、途径和办法、措施,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2月)

(1)收集整理阶段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总结。

(2)申请结题,请专家评定鉴定。

八、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立足本园实际,构建了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第一,立足本园实际,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通过反思、审视以前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发现有的制度不符合本园的实际,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还需作进一步的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先后制定了《幼儿园工作质量评价考核制度》、《幼儿园听课、评课制度》、《幼儿园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幼儿园奖惩制度》等,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依据,也为幼儿园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标准。

第二,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制度化、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

一是园长参与教学过程,实行多项互动管理。保教工作一向是幼儿园的中心工作,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以带动教师行为方式的改变,园长深入实际的教育过程与教师平等互动,把握保教工作的大目标、大方向,实现有效管理。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支持她们的大胆创新。

二是让教师参与管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支持教师进行自我管理,让教师来参与制度的制定,计划由下至上形成。促使教师对工作负责,实行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在各项竞赛中,各项评比标准由老师制定,个个老师都是评委,都可以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都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给予公正的评价。

(二)构建了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第一,实行多元化评价

变以前的管理者评价为教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管理。

在评价教师的时候,让每个教师先给自己找长处、优点,然后综合出有利于幼儿园发展及个人成长的奖项:备课优秀奖、环境创设创意奖、组织能力奖等。这种评价和奖励让大家觉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每个人既知道自己的长处,也可以吸收他人的长处。

第二,各项活动评价标准科学、合理。

以前的各个环节的教学评价缺乏,要么没有评价标准,仅凭个人的直觉打分、评价。要么就是评价标准不合理,要么就是可操作性不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环境创设、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教师备课、户外活动、教师学期评价标准进行了完善,增加了个人自评、年级组内互评、幼儿园集体评议结合。同时,都有较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一栏,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行为,不断改进,新的评价标准更具人性化,更具操作性。

(三)探索出了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模式和管理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模式:

提出要求,规范行为——检查监控,及时反馈——评价促进,全面提高。

1、提出要求,规范行为。就是在管理过程中,首先提出保教人员的工作常规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检查监控,及时反馈。由行政领导、保教主任、年级组长组成三个层面的常规督导检查队伍,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管理网络,健全幼儿园检查机制。在检查过程中遵守“重点问题早发现、疑难问题多研究、解决问题找策略”的原则,及时、准确获悉全园师生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工作进展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经常化、定期化的保教常规检查,加强了保教常规工作的质量监控。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

3、评价促进,全面提高。

根据工作完成的情况,对照标准,对做得好的给予奖励,总结好的方法。对不足的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最终实现整体推进。

九、研究的效果

1、教学方面

(1)建立了有序化、规范化的教学秩序。《幼儿园一日保教常规》的制定,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逐步形成了有序、规范的教学秩序。

(2)各阶段的教学常规有条不紊。开学、学期中、学期末要做哪些教学常规,都能够运筹帷幄,有条不紊。每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都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2、教师的发展

(1)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过三年的实验,以向“管理要效益,向一日生活要质量”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这一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教师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革新。实验显示,广大教师基本实现了由重教学结果管理向重教学过程管理方面的转变等。在教学中,教师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自觉运用教学常规来规范和指导教学。

(2)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几年来的实验,在规范的教学常规指导下,使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遵守常规,在运用中创新。

(3)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三年来的实验研究,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成效得到显著提高,其只要表现在:一是规范了要求,实现整体推进与规范管理的实验过程中,基本上达到了各项教学活动标准。部分教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及教学常规,促进了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的发展,其内容在“家长开放日”中的半日活动展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

(4)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教师能做到“见贤思齐”,对做得好的给予激励和奖励,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幼儿方面

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以前未建立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教学常规指导教学,存在“重教轻保”,“重集体教学活动忽视生活活动”等误区。随着实验的深入,理论上的进一步学习内化,教师进行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幼儿不仅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方面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设想

1、存在的问题

(1)研究缺乏可供借鉴的方法和相关的文献。

中小学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研究了一系列成果,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同中小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全区仅一所教育部门举办的一级幼儿园,因此,在研究中缺乏及时的、必要的专业引领,因此,在研究中的难度较大。

(2)课题研究中教师积极性不够

由于是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多教师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事情,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因此,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不够,只是按照管理的布置的任务完成工作。

2、今后的设想

(1)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在研究中切实感到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上层次、上水平的重大意义,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与高效,是我们准求的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努力推行研究出的成果并积极再探索,将成果不断推广并完善。

(2)经验推广

在研究中,针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现有一定的成果,其中的经验和做法,将会促进其他姊妹园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开展,我们将与他们共享研究中取得的经验。

下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活作文课题研究 研究报告

    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 “生活作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加入了WTO 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五篇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我们是怎样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一直是初中升入高......

    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报告格式参考报告题目:××××××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名称:××××课题组 1 引言简单明了地阐述以下几个问题——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理......

    《农村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要注重提高学生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

    新课程课外阅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新课程课外阅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新课程课外阅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本学期,我在校级课题实验组的指导下,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做好课题校本化实施过程。 一、 依托教材,挖掘课......

    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及应用

    课题方案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及应用是以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和......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进行,课堂已成为教学的主阵地,一堂好课是学生心灵的雨露,滋润着孩子健康发展。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