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讲座有感
听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讲座有感
武琼华
一.李镇西,一个教育界的传说
自1982年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
其著作《最好的班主任》已成为全国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最喜爱的经典读本。二.教师职业,别样幸福
讲座的开始,李老师就给出了一个标题,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教师这个行业跟其它行业有所差别,但也有其他行业没有的幸福感,比如,每年有三个月的假期,可以休息、旅游等等,每天在学校会有很多学生说老师好。当然,也有很多生气的时候,学生们的几率,不完成作业等等现象。教师必须自己从内心找到幸福的感觉,这是一种“心态”的变化。
三、习惯阅读,成长自我
“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很长时间没有阅读而没有感到不安,就已经开始堕落了。”这是李镇西老师关于阅读的观点。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我就觉得自己真是缺少阅读,咱们今天组织这个交流,其主要目的也是通过交流让老师们去阅读,通过阅读也是不断的在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才能最终的改变自己。
四、注意积累,成就名师
通过阅读这一篇,名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积累。这个积累不单纯指的是实物的积累,还包括没事没了所感所悟的积累,积少成多就是财富。
对于积累,李镇西老师坚持写教育随笔,记录他和他学生的点点滴滴。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反思,对班队会的总结等等都有所记录,这些在记录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文笔,我觉得这点需要我们年轻的这一代去学习。
李镇西老师说积累同阅读一样,也能成为教师的习惯,这些都是成为好的老师,好的名师的台阶,最终把普通的老师,推向好老师,推向名师,成为幸福的老师。
第二篇:听李镇西教育讲座有感
忽如一夜 春暖花开
——听李镇西讲座有感
望岛小学王晓琳
李镇西——这个如雷贯顶的名字,自我大学起就经常从老师口提及,他对教育的理解及实践让我钦佩不已,但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有幸到烟台切身聆听李镇西的讲座,才真的让我的内心激起千层浪,重新唤起我对教育的那份初衷和对孩子的那份热爱。第一、教会做人——善良、正直、勤奋!
李老师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天才学生到哪里都是天才,其天赋和学校教育关系不大——郭沫若不进乐山一中,而进了眉山一中,一样会成为文学大家的;钱学森就读的不是北师大附中,而是南师大附中,一样会成为科学巨匠的。教师对于天才孩子的意义,在于人生导航,教会做人——善良,正直,勤奋!”道出了教师教育的本质,让我豁然开朗。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能力和职责,古话说教书育人,可我们往往只做到了教书,却忘记了育人,或者说我们忘记了育什么样的人:一个听话不违反纪律的人,一个不给班级惹事麻木不仁的人,一个为了应付检查说一些“善意的谎言”的人„„我们只顾着自己的省事省心,忽略了呵护孩子那颗纯真善良的本性!我好惭愧!因为我从没有认真想过我能给我教过的孩子留下些什么!我们教过的孩子将来未必都是文学家,科学家,而绝大部分都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普通的劳动者,那么我们为何要强求他们每个人都是学习精英,门门检测优秀,但至少我们可以教育他们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一个平和温暖的人,一个勤劳努力的人,一个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都会寻找快乐、乐观向上的人,一个不论走到哪里大家都“因为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那时,我该多么的感动与满足„„“让每一个从自己身边走出去的人,都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
身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的我,不就应该为着这样的目标而努力吗?我想,我应该给我教过的孩子留下的应该就是那份善良、正直、勤奋„„ 第二、用心用情当一个称职的班主任。
班主任当过好几年,学生换了好几批,不能说不用心,因为我好像做到了一个班主任应该做的所有事情,让我班级的孩子们团结向上、遵纪守法,甚至成绩优异、健康平安。但是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我才意识到,我这个班主任有多么的失败,因为我为孩子们做的实在太少,没有为他们与我相处的那段美丽的童年留下只言片语„„看着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份深情厚谊,我好羡慕!“一封真诚情书”“一本班级史册”“一个微型相机”“一部感人小说”“一份公共财物”“一张陈年照片”都可以证明我和孩子们共处的美好时光,或感动、或悲伤、或快乐、或遗憾„„如果有,当我多年以后有一天翻阅起来,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如果有,孩子们长大后再次翻阅起来,该有一种多美妙的感受;如果有,那被回忆起的彼此之间的依恋应该就像初恋那般美好吧„„
我要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一个不但用心,更要用情的班主任!
总之,我会记住: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第三篇:听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有感
听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有感
宁志英
12.17 今天,有幸聆听了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老师的报告,报告中李老师纯真朴素而又高屋建瓴的教育思想,让我们的心灵在听课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受到震憾与洗涤,会场上时不时地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也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每一位与会者,个人感觉受益匪浅。
工作二十余年,自已感觉仿佛也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的经验,但与李老师作为一个班主任所做的教育工作比较起来,真的感觉高度不够,差距很大。
首先,李老师是一位正直、诚实又善良的教育者。他指出:教育是朴素的,是不掺假的,这才是真教育。他不只一次地提出这样的问题让老师们思考:要求学生做到的你做到了没有?他还指出: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曾经,在社会风气污浊混乱的几年中,我也曾经对自已提出过质疑:我们在学校教育学生向真向善,为他人着想,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在今天的社会中能吃得开、行得通吗?现在听了李老师的报告,我如释重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教育不是创新,而是把最朴素最本真的东西教给学生: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他是一名热爱教育、真正做教育的人。作为一名老师,一名班主任,他是幸福的,因为他深爱着自已的工作,因为热爱和喜欢,所以他在用心做着教育的工作,从而也赢得了孩子们对他的敬重和喜爱。
他还是一名智慧的教育者,因为他更是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者。说他是学者,是因为他首先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他还是一个研究者,他把每一个特殊学生、后进困难学生都当作课题来研究,所以一个个所谓的“后进生”都从李老师手中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正是由于前面二者的原因,成就了他这个智慧的班主任。班级中发生的任何一个问题或困难,他都把它做为一个教育的契机来教育和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了教育无痕,润物无声。例如:班级中最差的孩子安超要转学了,他跟孩子们一起反思:安超同学成绩差,咱们同学帮助他了没有?我这个做老师的有没有责任?是不是对于安超的关注欠缺了?从而引导孩子要关注班级内的弱势群体,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安超到新学校呆了一天,又转回来了,这时李老师又抓住了这一新的契机教育孩子们:人总是在失去时才知道他的珍贵,教育孩子要珍惜我们的班级和同学,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无形之中让孩子们更加爱上了自已的班级和同学,多么有智慧的老师啊!
李老师的深远的教育目标和“瞻前顾后“的教育眼光从哪里来?他的富有智慧的教育方法从哪里来?是什么成就了他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师?听了他的报告及对李老师的认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李老师有一颗平常心,专心自已的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
二、李老师渊博的学识及爱读书的好习惯成就了他;
三、把困难当做宝贵的课题资源去研究。
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应该像李老师那样用一颗平常心,带着一颗真心和爱心,智慧地去工作,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第四篇:听李镇西老师讲座有感
听李镇西老师讲座有感
钟诚
12月20日,有幸参加了2014年全国知名班主任经验交流报告会。在会议中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他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在听完讲座回来这几天,我脑海里一直都浮现出李老师当天的精彩讲解。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对自己班级所做的一切深深的震撼着我。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要赋予一个班级的灵魂。这个灵魂我称之为“爱”。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李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是教育,对教育做了明确的阐述,现我一一道来。
教育,是一种传递。
教育,就是爱的传递——教会学生爱——懂得爱,并散发爱。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所说的,他第一次去给一个班做班主任的时候,送给孩子们的见面礼就是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就是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爱,而不是恨。
教育,是一种尊重。
我听他讲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在想,我对于学生的尊重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现在的老师经常以“我是为你好”或“严师出高徒”之类的理由剥夺学生的尊严。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尊重他们就是要在乎他们的感受。这让我明白了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要把学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当李老师讲到教育,是一种博爱时,我才发现原来之前我一直都不算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我以前在教孩子时总会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我听了李老师的讲话我才明白什么叫“有用”的人。我们如果只盯着学生是否获得怎样的学习成绩,家长们也经常打电话给老师“我的小孩成绩怎么这么差呀?”等等话语。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不是说成绩不重要,是我们在教会孩子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得把孩子们培养成善良、勤劳有智慧的普通劳动者,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李老师出示了这么一段话:“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第一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父亲、母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我这工作的几年来,我到底是把什么放在了第一位。仔细回忆了一下,我还是把孩子的成绩看的比较重,也可能是为了给家长一个交代。虽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涉及到他们素质方面的培养但是我觉得还远远不够,在培养孩子素质方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也就是说在我带的班级还没有“灵魂”。所以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首先工作重心是赋予这个班级一个“灵魂”。
李老师讲课的最后一个话题是如何从一个班主任转变为一个名班主任。他提到几个“不停”。
不停的实践。指的是每一天平凡的教育行为——上课、谈心、带班、处理突发事件。他还说老师们要具有研究与创新精神,把每一个班都当做试验田,把每一节课都当做研究课来上,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完整的宇宙来对待。再想想我自己在带班和教学过程中,真是没有一样做到了啊!
不停地思考,思考一天的教育教学行为。尤其是对自己错误方面的思考。通过思考把每一种错误变成一笔财富。这里他说的错误我把它理解成教学方面的错误和教育孩子方面的错误。如:孩子今天没有带红领巾,没穿校服,没做作业。我们不顾学生面子大声责骂,呵斥等。其实这都是错误我想我在以后带班过程中,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不停的阅读,李老师说若不读书----为师看,你无以教;为人看你无以话,再回想我自己,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我们没不读书的动力。我想今后我是得多读书。读李老师推荐的书如:《育人三部曲》《陶行知教育云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教师的建议》等等。
不停的写作。李老师说不停的写作能使一个教师由普通走向卓越,由平淡走向幸福!是啊。如我们班50多名学生就是50多个故事。如果我每天都能记下今天在我们班发生的故事。那10年,20年以后再翻开今天所记下的故事。那将多令人怀恋。
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在每一个日子里,我们和孩子一起编织生命的故事。一个有故事的老师,就是幸福的老师。这就是李老师的话。最后他又把问题抛给了我们每一位老师。我们要把怎样的时光留给孩子们未来的记忆。直到此刻我的脑袋里依然环绕着这句话。这句话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思。这句话也将永远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涯。
第五篇:李镇西教育思想
李镇西教育思想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
他受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并根据中国的国情改进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办学主张。
办学理念:实践大师思想,践行平民教育; 办学主张:关爱孩子,提升教师,影响家长; 办学特色: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办学追求: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教师、学生、家长一起享受幸福完整的生活;
教学核心:看学生有无收获,形式随意;
办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批判精神、创新精神; 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就“李镇西校长如何搞好平民教育”的致信做了批示,鼓励他走乡村平民教育之路,称赞他和同事们所作的工作“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模范的带头作用。
李镇西老师既是校长,又是普通老师,还同时继续当着班主任,继续写每天的班主任日记,而且还担任了4个班的阅读课,2个班的写作课,他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写教育日记。在他的带动影响下,老师们也异常勤奋,也很服气,校长如此,与老师们同甘共苦,你还说什么呢?
三、理解老师的物质、精神需求。
他坦言,老师也是普通人,他理解老师的物质和精神欲望,并想方设法努力改善。他说,“以人为本”就是把人(首先是教师)放在首位,尊重人性,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维护人的尊严,尽可能让每一个人看到自己的精神发展空间与前途!
四、追求民主治校,尊重维护每一个人(包括老师和学生)的尊严。
民主治校,就是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实现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个人幸福与学校繁荣的和谐统一。
他说要按知识分子的特点管理知识分子。他不会伤害任何一个教师的自尊心,有事说事,当众只说事不对人,尽量在办公室私下交流,他甚至可以把老师狠批至哭,但仅限他办公室私下。
民主治校,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即要紧紧抓住最广大的老师,依靠每一个老师的智慧和力量,满足他们物质利益的增长,注重精神关怀,维护尊严。
他说他要时刻记住,自己也曾经是一个教师,他要让每一个老师觉得自己很重要,让每一个学生觉得自己很重要,只有这样,民主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五、团队合作,让每个人有展现自己的舞台,让每个人有成就感。李镇西老师喜欢写文章,善于写文章,已经出版三十多部书了,很多都是一版再版。在他的影响与鼓励下,教师们也拿起了手中的笔,开始记录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李老师在百忙中帮老师们修改,并附上他阅读后的心得感受,以“李镇西团队”的名义已经为老师们出了好些书了。
这举措相当有创意,就像他当年当班主任时,每届都帮全班同学出书作为毕业礼物一样,书中有老师的文章,但大多是同学自己的文章,既有纪念意义,又展示了学生的才智,让学生终身难忘、自豪。现在他又将学生的每次作文装订成册,像一本本杂志一样,挂在教室让所有同学都可随时翻阅,学生怎么不乐意写作呢?
老师们的文章,体现着他们对学生的点滴关爱,记载着他们的工作经验,闪烁着他们的教育智慧,留下了他们的教育思考、教学反思,不仅能更有效地教育学生,更让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提升了自己,真正做到了与学生一起成长、进步。既为老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满足了老师的精神需求,同时也给老师们带来了经济效益,能够成为“李镇西团队”的一员应该是很幸运而幸福的教育人吧?相当羡慕!
六、带领老师、学生踏实做事。
他说,教育的艰巨有时候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的教育对象无法选择,面对我们不甚满意却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能够改变的只有两点:职业和职业心态,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心态。于是,在有的教师盲目而麻木地重复每一天单调的教育的时候,我们却通过思考、通过创造、通过阅读、通过写作,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尽可能有滋有味。他说,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可以使自己的灵魂接近高尚,使自己的心灵自由飞翔!
他对老师的要求是:
1、每天上好一堂课
2、每天至少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谈
3、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
4、每天读书不少于1万字
5、每天写一篇教育随笔 他对学生的要求是:
1、每天是否上好一堂课
2、每天是否与人交流一次
3、每天是否提出一个问题
4、每天是否读一篇好文章
5、每天是否写一则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