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内蒙古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三考试题

时间:2019-05-12 22:4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内蒙古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三考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内蒙古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三考试题》。

第一篇:2015年内蒙古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三考试题

2015年内蒙古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

力三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是()A:分科课程 B:国家课程 C: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2、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于()A:各类动物生存的本能 B:各类动物竞争的本能 C:无意识的模仿 D:社会性生产劳动

3、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无作用

E:重视个别差异

4、某机关拟在全民国防教育日举办专项国防教育活动。至于采用何种活动形式,组织者甲、乙、丙三人意见如下:甲:如果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那就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乙:如果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那就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丙: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上述三人的意见只有一个人的意见与最后结果相符合,最后结果是。

A: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也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B: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C: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D: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也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5、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和错误,这是教学活动中的()A:及时反馈 B:延时反馈 C:积极反馈 D:消极反馈

6、依照顺序,教学技能训练的分解原则要求__ A.将教学技能体系分解成单一的教学技能逐一训练 B.由简到繁掌握基本动作

C.把基本动作联合成简单的技能操作

D.把若干简单的技能合成完整的技能教学 E.吧若干单一的教学技能还原成教学技能

7、我国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A:主动性 B:活动 C:兴趣 D:创造力

8、让学生以某种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种训练方式称。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9、学校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属于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中的。A:小组活动 B:群众性活动 C:学科活动

D:课外阅读活动

10、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1、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12、六年级的小文看到姐姐读了研究生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便决定为了好工作而努力学习,这类学习动机属于。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 B:1986年 C:1993年 D:1995年

E:重视个别差异

14、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后学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儿童的遗传素质 B:家长的文化素养 C:儿童的早期经验 D:学校的教育方式

15、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__ A.动作幅度 B.动作结构 C.动作力量 D.动作速度

16、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以下特点__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B.过渡性、多样性、群体性、互补性 C.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成熟性 D.多样性、互补性、群体性、不成熟性

17、乌申斯基的代表作__,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18、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A:共同统一的准则 B:共同的目标

C:共同的组织机构 D:平等、相容的氛围

19、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__ 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 C.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D.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

20、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教育是()A:学校教育 B:社区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21、现场教学是()

A:教师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和其它现场进行教学 B:教师到特定的地点对学生进行教学 C:教师通过媒体对学生进行形象教学 D:学生到实习场地独立完成作业

22、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是()A:程序教学 B:情境教学 C:指导教学

D:计算机辅助教学

23、”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__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24、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2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____ A:根治酒后驾车顽疾不一定要开展专项行动 B:社会习惯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C:转变生活理念是解决酒后驾车问题的根本途径 D:专项行动对于解决酒后驾车问题治标不治本

26、斯腾伯格认为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的智力内部构成成分是__。A.操作成分 B.技能获得成分 C.知识获得成分 D.元成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____ A:《论语》 B:《理想国》 C:《学记》 D:《大教学论》

2、《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下列选项中结尾的描述正确的是()A:《花市》的结尾采用的是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B:《花市》的结尾采用的是自然收束式的结尾 C:用此结尾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 D:《花市》的结尾与《驿路梨花》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所采用的技巧相同 3、3岁孩子做了错事,若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却茫然,这主要是因为。A:他不会评价自己的行动 B:他在行动前缺乏明确目的 C:自我意识还未形成

D: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成人

4、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高峰发病年龄在()A:3~5岁 B:5~7岁 C:8~10岁 D:11~13岁

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__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6、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__。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7、”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教育目的,它出自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9、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的这种教育方法应用在德育上,体现的是____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E:因材施教原则

10、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为__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11、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__。A.谐音法 B.组织策略 C.形象联想

D.精细加工策略

1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只有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才能积极接受知识,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A:准备律 B:效果律 C:练习律 D:条件反射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14、《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__。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赢则

15、能够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但是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潜在课程

16、下列属于班级的非成文制度的有()A:班级的传统 B:班级的舆论 C:黑板报 D:班委会

17、在有条件的学校实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这符合的教学原则。A:启发性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理论联系实际

18、体育课上,小刚和小明因为好奇将老师拿来的扩音器弄坏了,李老师看到后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给他们讲解了扩音器的原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以后才进行处理。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9、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____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2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遭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这种现象的合理理解是()A.认知失调 B.效果律

C.经典条件反射 D.社会学习理论

21、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原理说 D:关系转换说

22、小学生由于考试焦虑而产生的失眠可采用来治疗。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23、”父传子”,“师带徒”属于__ A.个别教学 B.家庭教学 C.跟踪教学 D.全程教学

24、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是__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 C.情境教学 D.程序教学

25、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__ A.教师的提醒

B.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C.教学情境的丰富 D.教学秩序良好

26、斯腾伯格认为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的智力内部构成成分是__。A.操作成分 B.技能获得成分 C.知识获得成分 D.元成分

第二篇:浙江省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二考试试题

浙江省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二考试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哪一个学制,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 A:表现性评价方法 B:形成性评价方法 C:定性评价方法 D:相对评价方法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__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小学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表现的两个方面是__ A.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情感 B.社会性行为与社会性交往 C.社会性意志与社会性认知 D.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交律

4、科学揭示燃烧现象的是____ A:哥白尼 B:牛顿 C:拉瓦锡 D:爱迪生 5、4~7岁的幼儿每分钟要呼吸次。A:16~20次 B:20~25次 C:25~30次 D:30~35次

6、教师代表性工作的集合描述是()A:教学日志 B:教学案例 C:教学反思

D:教师成长档案袋

7、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中央

8、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9、”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望一乡。”描述的是。A:清明 B:端午 C:中秋 D:重阳

10、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被称为()A:观察法 B:个案研究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1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__。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12、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13、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又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时,正确的做法是。

A: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余与老师讨论 B: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责令其坐好听课 C:告诉学生不能提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 D:不理会学生的提问

14、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____较高。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6、能有效地提高幼儿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水平,且能充分地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教育方法是____ A:复述法 B:故事法 C:讨论法 D:提问法

17、可采用____来治疗失眠。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18、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中,遵从集体阶段的年龄段一般是__ 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岁~成年

19、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是()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

20、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__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21、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激励作用最大()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22、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A:80 B:90 C:100 D:125

23、群体由几个以上的个体组成____ A:11个 B:2个 C:3个 D:5个

24、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包括()A:学习权 B:人格尊严权 C:公正评价权

D: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

二、多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舌、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3、中学共青团活动的特点__ A.鲜明性 B.灵活性 C.时代性 D.创新性 E.严肃性

4、”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是__提出来的。A.凯洛夫 B.加里宁 C.赞可夫 D.马卡连柯

5、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A:教材的深度和结构 B:课时分配

C: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D:学科顺序

E:教材的内容和范围

6、因为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A:正强化 B:负强化 C:处罚 D:消退

7、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____ 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8、智力测验所测量的是__。A.言语能力 B.数学能力 C.记忆能力 D.空间知觉 E.推理能力

9、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A:赞科夫 B:皮亚杰

C:苏霍姆林斯基 D:布鲁姆

10、过度的抑郁症,通常伴随着严重的____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怖症 D:人格障碍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2、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是__。A.制定主体不同 B.执行方式不同 C.规范效力不同

D.调整和适用范围不同 E.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13、桑代克曾做过一项实验:被试者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__。A.被试者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者不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 D.主试者对被试者进行学习评价

14、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A:生理活动 B:精神活动 C:心理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E:思维活动

15、下列不属于学校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是()A:学校与政府 B:学校与社会 C:学校与教师 D:学校与家长

16、我国义务教育计划的基本特点除了强制性和普遍性外,还具有()A:全面性 B:基础性 C:针对性 D:主体性

17、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__。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18、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__。A.顺序性和发展性 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 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 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

19、教育者要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__。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0、有五个大学生面对采访说了如下的话:(1)萱:“我还没有考试作弊的经历。”(2)静:“萱撒谎了。”(3)诚:“我曾经在网吧包夜。”(4)笃:“诚在撒谎。”(5)惠:“诚和笃都在撒谎。”那么,他们五人中到底有几个人在撒谎呢? A:4 B:3 C:2 D:1

21、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22、1~2岁的婴儿,在地上捡起一些物体就会往嘴里送。这是孩子的__。A.痛觉的探索方式 B.不良的生活习惯 C.触觉的探索方式 D.动觉的探索方式

23、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刘老师走进初二五班,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经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如果你是刘老师,你该如何做?()[不定项选择题] A:要言传身教,还要言教情教 B:加强自身修养

C:以自己的行为举止感化学生 D:制定严格的班级制度

24、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一节课”等这样一些问题的老师,其发展很可能处于()阶段。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第三篇:内蒙古2016年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内蒙古2016年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师进行人格修养最好的策略是()。A.“取法乎下” B.“取法乎中” C.“取法乎上” D.“无法即法”

2.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是()。

A、审美能力

B、高尚品德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3.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的(原则

A正面教育

B导向性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

5.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6.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7.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A.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 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

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8.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C.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9.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10.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就是教材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

11.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12.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教学论述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斯宾塞

1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关系。

A、不平等

B、民主平等

C、经济

D、合同

14.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15.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学说。2.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3.的需要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4.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中。

5.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7.心理辅导的方式一般包括、。

8.班级管理的模式有、、、。

9.”终身教育”概念以“、、”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

10.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11.直观教具包括两类、。

12.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为中心。

13.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14.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15.教育目的作为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往往反映的是新人形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由哪些?

2.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5.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6.什么是心理健康?衡量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一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还有一次,有个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上课、听不懂的就滚到操场上玩去!不让我们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一个女生谈话,说“某某某,你看你脸皮挺厚的,我从初一讲到你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你猜我们班同学管她叫什么?——变态老师!(1)试分析该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2)谈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2.一位教师试图使学生形成利他的习惯。他采用的方法是提供榜样化,其中的强化是当场表扬。试分析:

(1)这种方法最初可能使学生形成的是什么?(2)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的内外条件是什么?(3)仅仅以表扬作为强化物能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利他习惯吗?(4)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还需要什么条件?提供自私的榜样对形成这种习惯有必要吗?

第四篇:新疆2015年小学教师资格证:基本能力考试题

新疆2015年小学教师资格证:基本能力考试题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2.因素。

A:稳定、可控 B:不稳定、可控 C:稳定、不可控 D:不稳定、不可控

3.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4.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6.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抑制说

7.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模仿

8.在时期,自我意识从仿效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地进行道德评价。A:幼儿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9.规则是用什么来表达的?。A:句子 B:词 C:符号 D:图式

10.教育心理学形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的时期为。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后

11.创造性主要表现为。A:创造性意识 B:创造性思维能力 C:创造性情感 D:灵感

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3.锐角,很快掌握钝角的概念,这是。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叶公好龙

15.顿悟说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杜威 B:苛勒 C:西蒙 D:桑代克

16.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是在。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7.想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问题“你喜欢数学吗”印在纸上,进行调查了解,这种方法属于。A:访谈法 B:开放式问卷 C:封闭式问卷 D:实验法

18.模象直观和。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19.道德情感和。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20.“萝卜”和“菠菜”等概念后,再去学习“蔬菜”这个总括性概念。这种学习称为。A:符号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A:1879年 B:1905年 C:1907年 D:1903年

22.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属于。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23.新学习的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即上位概念的一个特例,它完全可以由上位概念派生出来而获得意义。这种概念学习形式被称为。A:关系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

24.以下属于关系概念的是。A:皮衣 B:艺术家 C:高低 D:铅笔室

25.顿悟说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杜威 B:苛勒 C:西蒙 D:桑代克

26.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A: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27.以下哪种理论中,体现的学习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 A:完形一顿悟说 B:尝试一错误说 C:意义学习

D: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8.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为。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个体自我29.知识的保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A:复述 B:记忆 C:练习D:反馈

30.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阶段为。A:操作的模仿 B:操作的定向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31.在学期即将结束时,教师为了解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的考试属于。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32.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的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共同要素说 D:经验类化说

33.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公正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

34.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这说明心理发展的哪个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定向性与顺序性 D:差异性

35.单元教学计划等属于。A:以策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B:以媒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D: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36.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A:替代学习B:潜伏学习C:试误学习D:意义学习

37.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A:游戏 B:运动 C:工作 D:学习

38.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性格差异 B:气质差异 C:能力差异 D:兴趣差异

39.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称为。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40.一般来说,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动机激起水平是。A: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B:较低的动机水平C:较高的动机水平D:非常高的动机水平

41.“无意义音节”是发明的。A:奥苏伯尔 B:马斯洛 C:艾宾浩斯 D:布鲁纳

42.在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哪种现象影响的结果? A:同化 B:痕迹消退 C:压抑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43.将考试成绩的好坏归因于内部可控因素,指归因于。A:任务难度 B:身心状态 C:努力程度 D:能力高低

44.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的动机分类方法是。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近景的动机与远景的动机 C: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45.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即。A:定势 B:顺应 C:变式 D:同化

46.群体的主要功能表现为。A:生产性与维持性 B:社会助长与社会阻抑 C:竞争与合作 D:从众与服从

47.皮亚杰道德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A:对偶故事法 B:道德判断晤谈法 C:正直测验 D:现场观察法

48.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为。A:0.25~2秒 B:0.2~0.5秒 C:2秒~1分钟 D:5秒~2分钟

49.1903年出版的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作者是。A:弗洛伊德 B:桑代克 C:皮亚杰 D:马斯洛

50.给学生分配座位,最值得教师关注的是。A:减少课堂的混乱 B:照顾优秀学生 C: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D:照顾后进学生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能力重点

模块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释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3.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各种科学理论的学科群,它包含许多分支学科。

4.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也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3、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

4、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工作环境。6.我国战国时期的《学记》(乐正克)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7.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8.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9.在西方,通常把赫尔巴特建立在心理学研究基础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强调教师中心。10.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重视智育;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很大影响。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11.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历史研究法。

12.教育学发展的四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建立、现代教育理论发展。

13.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活动。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14.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5.教育的起源:三种学说(不科学),宗教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老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结合的角度划分,教育发展经历原始形态教育、古代社会教育和现代教育三个形态。

16.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方面,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和人口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另一面,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和人口具有促进作用。17.教育刚和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教育应适应这三个特性,(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施以相应教育。教育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8.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9.教育制度;广义的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指学校教育制度。影像学制确立的因素: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0.旧中国四个学制: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1922年的壬戌学制。和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以及我国当前的学制。

21.西方发达国家学制的三种类型: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制。西方发达国家学制发展的趋势:重视职业教育,并力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大众化、层次多样化。

22.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23.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总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教育方针包括教育工作者思想、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4.教育目的意义:

1、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25.教育目的理论,一个是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国家要承担国民教育的主要责任,但却忽视了教育目的的受个人身心发展制约。二是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6.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本途径)

27.素质教育基本观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2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的活动。意义: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它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他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1、课程,广义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内容及其进程的综合。其具体表现形式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2、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叫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及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吗,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3、课程的作用: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保证;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他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

4、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主要是儿童、社会、学科三大方面。

1、社会经济政治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影响着学校课程的门类、广度深度、方向、内容。

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影响着课程开发。

3、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身心特点,影响着课程的编排方法。

4、课程理论对课程开发起理论指导的作用。

5、课程理论:

1、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的课程应以学科分类分基础,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代表人物:斯宾塞《教育论》“按未来生活的需要分科”,赫尔巴特,“按兴趣分科”。

2、活动中心课程论,主张课程应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而不是医学科为中心来组织,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改造其经验,促进其生长。代表人物:杜威。

3、社会中心课程论,课程应以社会的需要、社会的改造、社会的批判为中心,通过社会问题的批判、分析、研究、促进社会改造和进步。人物:布拉梅尔德、金蒂斯。

6、课程的类型:按照课程性质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按照学科管理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按照课程形态可分为: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按照课程修习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概念特点及优缺点具体详见 P64页。

7、课程标准的含义: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实施、评价的指导文件。他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他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包含四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六个方面,1、改变课程目标;

2、改变课程结构、3、改变课程内容;

4、改变课程实施;

5、改变课程评价;

6、改变课程管理。

9、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理念:三维目标观、综合课程观、内容联系观、学习方式观、发展评价观、校本课程观。

10、初中新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版三个层次构成。高中课程由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领域构成。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1、教学的主要作用是: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题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部分。教学设计包括: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

2、教学的意义:教学是社会历史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是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与实践;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应该坚持以教学为主,但是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

3、教学过程中的本质观:认识—发展说、认识—实践说、、交往说、多重本质说。

4、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的基础、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题能动性、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5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教材,学生、目标、检测);

2、上课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

6、中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实习法等。

7、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1、集体教学;

2、小组教学;3个别指导。

8、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民主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密切结合;主体教育的教学思想;进一步的优化教学结构;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人本化;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终身发展的教学思想。

9、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1、关注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教学的改革实践需要教学理论的充分支持,教学改革必须“理论先行”)

2、关注教学的组织:统整与衔接(关注课程组织的要素、关注学科间的统整、关注学科内的统整、关注学科观的转变)

3、关注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关注思想品德教学的建设,加强德育课程的现实针对性、关注学科内在的教育性,拓展学科教学标准和相关教材的德育空间、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增强道德实践的实效性)

4、关注现代技术向教学的渗透(信息技术对学校课程与教学产生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学校结合的立足点将从传统的技术本位转移到课程本位)

5、关注教师的发展(关注角色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关注教学行为转变: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关注能力提高: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提高对教学的整合能力;关注学习方式的引导转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11、我国当代教学改革的趋势,包括遵循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模块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感觉 感受器官收集信息的过程,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个体的感受性可以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觉存在感觉适应现象。知觉则是个体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直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感觉和知觉都依赖于感官所提供了直接信息。

2、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现象的指向与集中。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的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分三种: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因素,活动目的与组织。

3、按照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4、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艾宾浩斯曲线)。遗忘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和提取失败。可以分别从信息的编码(材料特点,位置,加工与学习程度)、储存(有效记忆术,复习)和提取(模拟考试环境)三个阶段,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5、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间接的认识。种类: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直观思维与分析思维;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常规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特点:新颖,流畅和变通)。皮亚杰对个体认知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6、影响问题解决因素:

1、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

2、问题表征的方式;

3、思维定势;4功能固着;

5、动机与情绪状态。

7、对学习内容的感知、注意、记忆和思考是学习得以发生的基础条件。只有掌握了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才能据此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

8、学习动机:是指激发、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9、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目标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10、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激发学生内部冬季与外部动机的角度,综合各种理论观点,从学习内容、学生的内在需要、学习者信念、教师的反馈以及环境创设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培养与激发。

11、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分类:正迁移和负迁移、近迁移与远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理论:行使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2、教师在实际教育中,要依据迁移的规律,从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原有知识的丰富性,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精选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以及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等角度,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有效迁移的发生。

13、学习策略可以说是任何旨在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而有意识地采用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学习策略大致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和环境、学习努力和心境、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资源的利用策略)。

14、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寻求资源策略。学习策略的恰当使用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学习中,可以通过直接讲解或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

1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主要有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华生)、尝试错误说(桑代克)、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16、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需要学习者组织新信息,并将他们与原有的只是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联系起来。主要观点:苛勒的顿悟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关注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强调社会文化应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和普遍的自我实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的内在学习理论和罗杰斯的学生中心的有意义自由学习。

18、建构主义主张(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其主要的教学方式有探索学习、支架式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

模块

五、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1、中学生心理特点,从矛盾性和社会性发展两方面探究。矛盾性主要表现在:

1、闭锁性与开放型并存;

2、自尊性与自卑性并存;

3、批判性与创造性并存;

4、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5、稳定性与可塑性并存;

6、青春期冲动性与压抑性并存。社会性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增强、性成熟带来性意识的萌发、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2、认知也称为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认识、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信息并利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重点从感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注意五个方面探究。

3、认知发展就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加速发展的第二高峰期,生理的发展为其认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前提。整个中学时期学生认知发展都处于迅速上升阶段。

4、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而言,情绪由生理唤起、主观体验和外显行为三部分组成。通常,情绪有原始情绪和复合情绪之分。不同的情绪理论从生理变化、大脑的活动及认知评价等方面结识了情绪的发生。

5、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情绪的维度指情绪所固有的在程度上可变化的某些特征,一般包括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而这些变化的幅度又具有两极性,如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等。

6、中学生的情绪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又由于其特有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阶段,从而情绪呈现出独有的特点。特点:情绪的自主性、情绪活动的丰富性、情绪体验的跌宕性、情绪变化的两极性(复杂与简单、强与弱、波动和稳定、微妙的隐蔽性)。

7、良好的情绪包含以下特点:有适度的欲望,不过分强求;有清醒的理智;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对人类有深刻、诚挚的感情。富于哲理、善意的幽默;丰富、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

8、情绪调节的方法:

1、敏锐觉察情绪(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了解自身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

2、平和和接纳情绪;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和创造欢乐情绪。

9、人格,人格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复杂的统一体。它是由受一定个性倾向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组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包含知—情—意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心理特性系统和自我调控系统五方面。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特征。

10、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与生理、环境;社会环境、教育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环境、人、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1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强调人们早期的生活经验与性的关系,强调其对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认为他是构成个体人格的主要因素(自我、本我、超我)。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一般经过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12、埃里克森则强调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人格的影响,认为人格是在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他将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并分析了这一危机解决成功和解决失败带来的影响,并给出了引导每一阶段走出危机、成功发展的方法。

13、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

1、性意识出现;

2、性情感的发展变化;性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2、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

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14、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生理的成熟和性意识的萌发促进了中学生性心理的变化,出现了对自身、对异性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需要合理地加以引导。同时,中学阶段也是建立和发展自我统一性阶段,正确地引导中学生了解青春期知识和性心理,指导其自然、适度地与异性交往,有助于中学生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模块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里效能状态,并在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达到与环境的平稳与协调,并不断提高心理发展水平,完善人格特质。

2、心理健康标准(国内):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稳定协调、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3、中学生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问题和障碍性问题,发展性问题是中学生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所面对的发展问题,包括自我概念发展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主动性不足,人际间的亲密性和信任度不高,缺乏真诚的沟通、异性交往存在困扰、与父母、教师缺乏相互理解与平等交往)、学业发展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和学习能力问题);障碍性的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

4、心理辅导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

5、学校心理辅导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

6、一般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包括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个体辅导的方法有行为改变技术的辅导,如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如理性情绪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7、团体辅导的优势:

1、发展与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

2、增强归属感、3、体验互助与互利;

4、发展良好适应行为;

5、多元价值观与信息的交流;6“和别人一样”的体验;

7、探索与自我成长。

模块

七、中学德育

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倾向。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品德与道德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概念。道德是社会现象,品的则是个体现象。

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3、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其一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主张,人的品德发展主要经过“他律”(十岁之前)和“自律”(十岁之后)两个阶段;儿童道德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5—8岁)、可逆性阶段(8—10岁)、公正阶段(10—12岁)。其二是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在此基础上,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工具,深入研究,提出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道德水平(服从与惩罚取向、相对功利取向)、习俗道德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遵守法规取向)、后习俗道德水平(社会契约取向、普遍伦理取向)。

4、中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发展有其自律性,并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影响品德发展主要受到内外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内部因素主要有: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5、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学校德育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德育的意义:

1、它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它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条件;

3、它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6、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此外,新时期德育面临新主题:如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升学与就业指导教育等。

7、德育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原则;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8、德育过程的四条基本规律揭示了德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关系,而主要德育原则是在规律分析基础上提出的基本要求。对于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有直接指导作用。

9、德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体活动、班主任工作等;常用的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指导实践法、陶冶教育法和品德评价法五类。

模块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班集体则是班级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形成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初建时的松散群体阶段、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成熟期的集体阶段);而建设班集体的基本策略包括:班级目标建设、班级组织建设、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2、课堂管理是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作出决策和所采取的行动。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背景情况、教学目标、课堂规模、凝聚力、课堂规范、教室领导。

3、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活动中师生、生生相互交往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知觉、注意、情感、意志、定势和思维等心理状态。它具有独特性、内隐性、相对稳定性和整体弥散性的特征。可分为积极地、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4、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和课堂物理环境因素。良好课堂气氛营造策略:

1、正确地鉴定分析课堂气氛,这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2、以积极地心态感染学生;

3、抓典型、树榜样、立威信;

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

5、课堂问题的原因:

1、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

2、学生身心因素;

3、环境的因素。矫正策略: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行为;非语言警示或停顿;适当表扬正确行为;言语提醒、反复提醒;直接提问;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6、课外活动,实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的学科教学之外的各种教育活动。特点: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7、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班集体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其从参加活动的规模看,分成三类: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在组织管理中,班主任应注重活动选题设计、活动计划制定以及活动的实施与总结。

8、学校与家庭、社会与协调,主要通过班主任工作使之落实,旨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与家长协调中,可采用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班级网络等方式。而与社会的协调,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可依托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校外教育基地等。

9、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

10、班主任的基本素质要求: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班主任工作内容与方法:

1、建立健全班级组织;

2、全班学生的全民教育引导工作;

3、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4、组织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

11、教师角色是一种职业角色,他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在学校或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12、教师的角色期待即社会对教师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

13、教师扮演者知识传授者、教学组织者、成长指导者、朋友与伙伴的角色。

14、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他们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

15、教师成长的机制:

1、教师的成长过程使是他们敬业精神形成并发挥作用的过程。

2、教师成长过程是他们的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3、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过程。

4、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利用外部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积累的过程。

5、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由目标到反馈的自我监控过程。

16、专家教师的标准:高尚的师德、科学的教学理念、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17、教师的心理健康可从教师在面对自己、他人、人生时的态度,来认识其心理健康问题。

对待自己:正确的认识自我(认同自我,认同职业);对待人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笑对人生,宽以待人);对待他人:有效经营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时空的接近;

2、态度的相似;

3、需求互补;

4、外在吸引力;

5、能力。

18、有效的与人沟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坦诚、关怀、信赖、同理、尊重。

下载2015年内蒙古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三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内蒙古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三考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年上半年内蒙古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2017年上半年内蒙古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

    2015上 国考 教师资格证-小学范文大全

    2015年3月15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教学设计 A.循......

    国考教师资格证人事关系证明

    人事关系证明Xx县教育局: 兹有xxx同志,男,身份证号:xxxxxxxxxxxx,于 20xx 年 xx 月进入本校工作,系我校在职在编教师。 特此证明Xxxx组织人事处 2013年xx月xx日......

    2016下 国考 教师资格证-小学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教学设计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

    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弹、唱、跳、画、说等专业技能和专业教育理论之外,观察、记录......

    2016年下半年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证:基本能力考试题(精选5篇)

    2016年下半年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证:基本能力考试题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

    2017年上半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试题

    2017年上半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是____......

    国考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体育

    国考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体育 新一轮国考教师资格证又来临了,对于好不容易通过笔试的小伙伴们来说,面试又像一只拦路虎,阻碍着自己前进的步伐。面试通过率不大确实是一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