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时间:2019-05-12 22:1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二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所以,不管思想品德课还是语文、数学课等教学都要寓德于教,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各科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教学呢?下面谈谈我们低年级科组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这样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另外,教材中还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如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里有计算长江长度的题,当学生计算出长江长度后,联系四册中介绍的巍巍的珠穆朗玛峰高度,使学生由衷的感叹“祖国的河山是多么壮丽”;又如,在教学第十一册<<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节时,可举一些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数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二、通过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教学发展的历史,从上古的结绳记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近、现代许多数学家都有杰出贡献,尤其是“陈氏定理”等现代科技成果,无不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这些史实能够增强了学生们强烈的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另外,在讲解一些应用题时,可以通过有关数据,比如钢产量、粮食产量的增长,农民年收入的增加等,使学生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三、结合数学教学的常规性,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抓住一切时机,反复进行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上课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自控能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干扰,不开小差,不搞小动作,认真听讲,积极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作业时严格训练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书写整洁规范,图画符合要求,审题认真全面,计算耐心仔细,并能自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3、意培养学生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学习精神,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请教时,不马上给他们讲解,而是鼓励他们重新审题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四、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数学这一事实,利用数学应用广泛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如学习应用题时,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学以致用。设计买卖情境进行引入,选用的题材也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中产生兴趣,从而萌发了为祖国的强盛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动机,激发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方案

一、德育渗透教育总体目标

1、通过识字、观察、活动以及课文的学习,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观察美丽的秋天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结合国庆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爱校惜时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3、学习成语故事、寓言和童话故事,懂得与人相处、与动物相处的情节与热情,培养学生愿意表达、与人合作交流、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4、通过身边的生存环境,了解环保意识,贴近生活,展现科技,培养学生现代科学发展观。

二、德育渗透教育目标实施原则

1、和谐共振原则,即德育渗透不能游离于语文教学,而成为单纯的德育活动,这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对语文教师来说,欲求这种和谐共振境界,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明了学情,把握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脉搏”和“频率”,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因人善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和谐共振过程。

2、合时适度原则,即学科德育渗透不能局限于德育,而要有相应的教学追求和教学谋划。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点德育内容,也不是情感的随意宣泻,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它必须遵循合时适度原则。首先,要捕捉最佳德育渗透时机,使学生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过程成为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其次,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超过了一定的“度”,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变成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的性质。既要防止“过”,又要克服“不及”,德育渗透“到位”而不“越位”,这样,恰到好处,有利于避免牵强附会、空洞说教的现象。

3、移情感悟原则,即语文课堂讲授中渗透德育教育目标。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移情感悟,对教学内容的移情感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移情感悟;而学生则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移情感悟,对学习内容的移情感悟,对学习活动的移情感悟,对人生美好前景的移情感悟。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与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理想的意境,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

4、求新激活原则,即在语文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德育教育目标,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目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中 的“求新”,是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有时代感,要贴近学生实际,反映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新成就、新信息,尤其要反映学生关心的身边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所谓的“激活”,一是指教风活泼,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深刻,可接受性强;二是指教法灵活,能根据学生的心态,选择最佳切入口,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活学生情感,使之迅速产生移情体验,感悟为人处世之道;三是指教学手段多样,能根据需要,充分发挥与教材中德育渗透点相关的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的作用,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有必要指出的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新”不是赶时髦,搭花架子;“活”也不是表面的活跃热闹。这些理解容易导致教学上的无序状态,导致德育上的高耗低效。“新”与“活”应该表现为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色,能充分体现教与学、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让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时代活水流入语文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之花常开常新!

三、德育渗透教育目标使用说明

1、立足文本、潜心会文、超越文本。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是按照语文教学规律,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进行的,它不是直接的理论说教,从德育作用方式和效果的角度看,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是它最大的特点。以阅读教学为例,文艺性的作品,往往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生活画面,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经过教师的讲解、渲染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展现在他们眼前,作者的感情传达到他们内心,这样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在语文教学中,对这种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感受、体验与思索,是不知不觉、渐进式的,即所谓“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

2、立足生活、结合游戏、创设资源。第一,从宏观上讲,它是一种教育思想,是指导语文学科德育实施的观念。第二,从微观上讲,它是一种教学方法论,是利用无意识心理的暗示教学思想之体现,是语文学科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也是寓德于教的一种方法,既包括挖掘教学活动中德育因素的技术与技巧,如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对教学步骤和内容的设计、对师表形象的注意等方面德育因素的开发与利用等,又包括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

3、单元与专题有机结合、识字与写字有机结合、阅读与口语交际有机结合、写话与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实质,并以此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自然而然地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师要深刻地认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实质,善于不露痕迹地、巧妙地把德育融合于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境界。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乔艳平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1)班

王世斌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所以,不管思想品德课还是语文、数学课等教学都要寓德于教,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各科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教学呢?下面谈谈我们低年级科组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通过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教学发展的历史,另外,在讲解一些应用题时,可以通过有关数据,比如钢产量、粮食产量的增长,农民年收入的增加等,使学生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三、结合数学教学的常规性,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抓住一切时机,反复进行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上课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自控能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干扰,不开小差,不搞小动作,认真听讲,积极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作业时严格训练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书写整洁规范,图画符合要求,审题认真全面,计算耐心仔细,并能自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3、意培养学生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学习精神,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请教时,不马上给他们讲解,而是鼓励他们重新审题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四、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数学这一事实,利用数学应用广泛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如学习应用题时,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学以致用。设计买卖情境进行引入,选用的题材也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中产生兴趣,从而萌发了为祖国的强盛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动机,激发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第三篇: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将德育中的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和辨证启蒙教育等内容在数学教学之中,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及诚实守信的美德,爱国爱家乡的情感等等。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依据数学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因素,数学教材上的插图,应用题和一些数目材料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比如,小学数学课本上就绘有反映科学技术和四化建设成就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太阳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南京长江大桥等图画,而这些图画又一般是与应用题结合在一起的,既具体又形象,很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伟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受到了爱祖国受社会主义的教育。2.结合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是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外部动力,但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来看,单给他们讲这样的大道理是收效不大的,因为他们受理解能力的限制,所以,可以根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数学这一事实,也可利用数学应用广泛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如学习计算时,设计买卖情境进行引入,当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就向学生讲清出错就会给生产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学习时、分、秒的认识时,先向学生说明时间的重要性。如对军事家来说,时间就是胜利,对教育家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对医学家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对农民来说,时间就是粮食等,让学生知道时间对各种人都有着各自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学习,又如,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也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中产生兴趣,从而萌发了为祖国的强盛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动机,激发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3.结合数学教学的常规性,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抓住一切时机,反复进行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自控能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干扰,不开小差,不搞小动作,认真听讲,积极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作业时必须严格训练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书写整洁规范,图画符合要求,审题认真全面,计算耐心仔细,并能自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有意培养学生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学习精神,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请教时,不马上给他们讲解,而是鼓励他们重新审题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点击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二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1、讲析理解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

2、情感熏陶法

教学课文应该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模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 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的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

3、榜样学习法

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4、比较分析法

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教材本身有许多可供比较的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教师可采用比较法教学,有利于将情感渗透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多次对比,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上应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为国争光,为四化建设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

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语文课外活动

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写板报、墙报等。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四)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2、活动入手,开辟渠道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3、针对特征,有的放矢

实施小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只要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颁布的《守则》、《规范》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和谐、进步”为主题,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层次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国家教委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每一门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工作措施:

(一)、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要求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观愿望,通过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设计出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

(二)、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古人说,写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

4、注意“四点”,增强效果

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

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

下载二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沙湾县第一小学2011——2012学年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该兼顾到德育,并努力使其取......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各学科渗透德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课题研究总结 靖边县职教中心杨维明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一年级数学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教育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育成为历史的继承者和新生活的开拓者,使受教育者尽可能多地占有先人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使之能在一个较高的历史基点展望......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富锦市第十一小学 孟昭凤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小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前后 石坝小学:邓贤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2000~2001第一学期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小学语文第十册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了解......